📅Published: 2021-12-03 09:47 12月1日,各大造车新势力急不可待地公布了11月份销量数据,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全部进入“月销万辆”俱乐部,身后的零跑和威马月销量也突破了5000辆,实力不俗。 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个巨无霸还没有公布11月份战绩,但不出意外的话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的火爆,让各路资本都眼馋不已。 一些汽车圈子之外的、甚至是早已退隐江湖的都被传出造车绯闻,小牛电动车以及它的创始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之一。 “小牛”创始人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近日有官网渠道表示,牛创新能源科技(NIUTRON)将于12月15日正式发布,该品牌是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再次创业。 上一个高喊“再次创业”的公司是雷军以及他执掌的小米集团。 相比之下,身价只有10亿美元左右的李一男显得有点星光暗淡,不过“小牛造车”这个IP还是狠狠地刷了一波关注。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是顶流,李一男怎么说也是江湖大佬之一,有点关注度还是正常的。 李一男造车的新闻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但在事实上,李一男准备搞的“牛创新能源”,与人们熟悉的小牛电动汽车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李一男本人都退出小牛电动车很长时间了。 但人们为什么这么关注“李一男”造车这个新闻呢? 原因有两个。 曾是任正非接班人,后被判入狱 首先就是李一男这个名字。2017年李一男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判入狱,出狱后就没什么动静了。外界之所以关注他,还是因为他有个“任正非接班人”的头衔。 李一男大概是任正非这些年来唯一一位公开的接班人,1997年他以27岁的年龄出任华为副总裁,震惊整个行业,此后又经历了从华为出走、创办港湾网络被华为狙击、重回华为、加盟百度、加盟中国移动、创办小牛电动、被判入狱等各种狗血剧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华为那段经历,是他人生的最高光,现在的关注度,仍然是“任正非接班人”这个身份带来的。 至于那个跟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的小牛电动车,它唯一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地方就是它也是玩电的,只不过玩的是两轮,但小牛电动车在两轮电动领域也算是个巨头了。 既然连卖空调的、盖房子的、卖菜的都能造车,小牛电动车自然也可以,这是它受关注的第二个原因。 抛开李一男与小牛电动的关系不谈,无论是李一男还是小牛电动,他们要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都要面对两个问题,而从目前来看,这两个问题都是大问题。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11-27 14:11 特斯拉Model3入手5个月,总结了6点用车感受,真心后悔了,早知道就入手比亚迪汉EV或者小鹏P7,虽然特斯拉优势明显,但几大劣势才是痛点,个个扎心,选择纯电动汽车一定要三思,多方了解它的优缺点是否适合自己后再入手才能不后悔。 当时先去试驾了特斯拉Model3,然后又试驾了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没有选择比亚迪和小鹏P7的原因有3个,一是贪图“面子”,想着毕竟特斯拉是一个大品牌,就像燃油车中的BBA这些品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特斯拉,开出去也不至于丢面子。 另一个原因是,有一段路况还不错,开了辅助驾驶,设置了巡航跟车,遇到一个弯道,也不是很急,辅助驾驶模式快转不过来时候提示人为介入方向,当时没反应过来,结果差点跑到绿化带上了,当时就对比亚迪汉EV辅助驾驶失望了。 剩下就是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3这两款了,当时也犹豫过,论动力性能,这两个车型在驾驶感受中几乎没有明显差距,无论是爬坡、加速超车等场景,很轻松,驾驶员信心十足。 最终因为在驾驶中发现小鹏P7急加速的时候,除了驾驶人员,前后排乘坐很容易晕车,虽然纯电动汽车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觉,但特意对比了特斯拉,同样的驾驶习惯,明显小了很多,而且在踩刹车后,小鹏P7的动能回收太不舒服了,明显感觉整个人向前“点头”,这种抬头、点头的感觉多少有些令人不舒服。 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还是觉得“面子”因素重要些,加上销售朋友那张骗人的嘴,把特斯拉电机、电控、辅助驾驶这些吹嘘太牛,以至于即使当时预算只够P7,还是分期选择了特斯拉,太冲动了,慢慢才发现它的几个痛点。 感受一、动力性能再好也是“鸡肋”,“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劲敌” 开了2个多月,过了新鲜劲,在用车过程中慢慢遇到了各种问题,这时候才恍然醒悟,以前认为的优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比如说动力性能,这一点特斯拉的确很出色,同样单电机,对比比亚迪汉EV就能立见分晓。 Model3单电机:最大功率202kw,峰值扭矩404N.m,零百加速5.6秒, 比亚迪汉EV单电机:最大功率163kw,峰值扭矩330N.m,零百加速7.9秒, 动力性能方面,特斯拉在纯电动车型中可以说独树一帜,但是说实话,这样的动力根本用不上,天天在城市周边用车,就算零百加速只需3秒又如何,哪个城市能让你这样激烈驾驶?这样的动力性能都是赛道上或者高速上,超车、爬坡等特定环境下才用得到的。 而高速简直是纯电动汽车的噩梦,过年期间跑高速回老家,一趟下来让纯电动汽车的缺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纯电动汽车的头号“劲敌”,当续航里程只剩40%之后,就开始焦虑了。 每隔几分钟就要看看剩余续航,赶紧查看最近的充电桩,快马加鞭到了服务区才发现,充电桩有的是坏的,有的提示不兼容,更重要的是有几十辆纯电动汽车排队等待充电,大概算了下时间等排到自己估计需要5个多小时,怎么办?硬着头皮赶往下一个服务区。 差点就在离服务区很近的高速上路趴窝了,大冬天,零下四五度,也只能关闭空调,把车速定速在90多的,蜗牛般前行,幸好还是开到了服务区,可是依然有很多车主在排队充电,唯一只有等。 期间排队的纯电动车主很多都快没电了,只能商量跑到其中电量还多的车上开空调,抱团取暖,于是多个车主都商量,每个人直充半个小时,不管充多少电,都换下一个车主,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这时候才知道,有很多车半小时电量几乎都达到了70%以上了,而特斯拉只有40%左右的电量,排队3个多小时就只能充那么点电,可又不好意思多占用时间,不甘心啊,奈何自己的纯电车快充不给力。 也正是如此,跑过两次高速之后,再也不想开纯电动汽车上高速了,尤其是节假日、赶时间的情况下,直接开燃油车,那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的这些动力性能即使再有优势也很少能派上用处,事实上,纯电车电机功率在150kw左右绰绰有余,再多的动力用处并不大。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11-15 09:17 借助高压快充解决充电难题将成为行业趋势,高压系统技术升级带来总量和竞争格局的双重优化。2021年起,车企加速推出高压快充来解决充电难题。随着超级充电桩标准的落地,叠加配套高压组件的技术进步,未来几年高压快充车型将加速推出带动相关零部件的快速增长,同时技术门槛的提升也有助于市场份额向技术优势企业集中,推荐标的合兴股份,受益标的欣锐科技、瑞可达。 从高续航里程走向快速充电,高压快充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在实现了高续航里程之后,充电难题将成为车企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消费者焦虑。目前看主要有三大类解决方案,一是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换电方案,二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电流快充方案,第三种是以保时捷等为代表的高压快充方案,从成本以及技术可实现性角度看,高压快充有望成为主流解决方案。2021年以来,比亚迪、极氪、广汽、小鹏等诸多车企相继推出或者提出800伏高压平台,作为解决充难题的手段,超级充电桩标准在2021年的落地也为行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高压快充的高充电功率通常体现在充电量的20%-80%,两端的功率相对较低,因而快充适合作为补电的重要手段。 在高压快充路线下,对车端以及充电端都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充电桩端对于高功率充电时的热管理等要求更高,通常需要采用液冷;对于车载端的高压组件包括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小三电(OBC、PDU以及DCDC)以及电动压缩机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功率半导体、电池材料、高压连接模块及其材料上,满足耐高压、绝缘和EMC等属性。 投资建议:高压相关的小三电(OBC、PDU、DCDC)整车厂外购比例高,给第三方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高压连接组件(包含连接器,连接模组)等领域,随着技术门槛不断提升市场将向具有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在耐高压相关材料的单车用量也会不断提升。推荐标的合兴股份(高压连接模组),受益标的欣锐科技(OBC)、瑞可达(高压连接器)。 风险提示:800伏高压平台推广低于预期、集成带来供给结构变化。 出处:金融界网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11-08 23:11 依托于用车成本低、加速成绩快、科技水平高等产品优势,以及免购置税、不限行不限号等亲民政策,新能源汽车在近两年可谓是深受消费者追捧,去年136万多的销量以及今年半年突破100万辆的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不过,在享受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最大里程续航焦虑,少则120km、多则600+km的续航里程虽然可以满足绝大多人的出行需求,但对于一些有着更高行驶要求的人而言就有些不足了,而且这个数据还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很容易让人产生里程焦虑。 因此,很多人都渴望出现一款不必担心续航问题的纯电动车,但既然是交通工具就一定会被续航所束缚,所以这个话题不是很现实,不过,继续加大续航里程,将其达到了一个让人安心的数值,或许可以解决掉目前人们的担忧。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到比亚迪前不久亮相的概念车ocean-X了,一款来自新能源领域、纯电领域的王者。此话怎讲?参考官方对这台概念车的形容,其在安全、续航、动力、空间上将全面超越现有的电动车,没错,是全面超越,接着再联想到该车背后的平台,那么这些说法将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ocean-X将诞生于比亚迪最新发布的e平台3.0,而作为该平台下的首款概念车,ocean-X有望全面使用e平台3.0的所有黑科技,那么该平台具有哪些黑科技呢?笔者挑选几个大家比较在意的方面来说,首先是安全性,诞生于e平台3.0的车型标配通过了针刺测试(电池安全测试领域的珠穆朗玛峰)、46吨重卡碾压的刀片电池,并突破性的采用车身电池一体化安全设计,大大提升了侧碰能量传递和车身结构的稳定性,保障用车安全。 其次就是集成电驱动、充配电、VCU和BMS的全球首款量产八合一电动力总成;额定功率提升40%、最大效率可达97.5%的扁线电机;电控开关损耗降低70%、功率密度提升近3倍的自主研发高性能SIC电控等多项领先于全球的技术,大家可能觉得这些话语不够直观,说几组数据大家就能明白。那就是诞生于e平台3.0的ocean-X的最大续航可以达到1000km,当属目前纯电动车型中最长的续航;同时还有着2.9秒的加速成绩,媲美三四百万级的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此外,其还支持极速快充,充电5分钟即可续航150km,并且其电池还支持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服务,完美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焦虑麻烦。 还有一点是关于低温环境下的问题,众所周知,天气寒冷会加速电池的能量流失,从而降低续航,但在诞生于e平台3.0的ocean-X上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其采用了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其具备11种工作模式,覆盖所有采暖制冷使用场景,具备零下30度以及零上60度的超宽温域工作能力,在大多数北方地区都不会受到影响,这无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至于科技配置方面,国产新能源品牌在这方面一向比较大手笔,所以之后上市的ocean-X必然也不会缺席,各方面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应用尽有,有可能还会有新的惊喜。 总的来说,虽然近些年自主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进步非常快,但比起国外那些有着百年造车底蕴的车企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想要全面超越合资,新能源无疑是最好的赛道,毕竟同处于一起跑线上,自问国产不会输给任何派系。而作为国产新能源品牌领头羊的比亚迪无疑更加坐实了这一点,从最早的542科技到今年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再到前不久发布的e平台3.0及其平台下首款概念车ocean-X,无不走在了绝大多数品牌的前列,技术含量放眼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 据悉,该车将于明年正式推出并上市,那么你对这台续航1000km,破百2.9秒,且还具备多项黑科技的ocean-X期待吗?上市后你还盯着特斯拉吗? 出处:头条号 @排量即正义v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8-09 13:59 从2014年至今,在过去7年里,市场上凡是成功量产化的电动汽车,其续航里程都在不断提高:2014-2017年主流续航基本都在150公里,到了2018年主流车型续航里程就有250-350公里了,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50-450公里,而在2021年的今天,20万以内车型都可以有600公里的续航。 这么快的续航提升速度的背后,是车企们这几年致力于提升续航的结果。而提升续航的办法,大方向上无外乎两种:A、增加电池电量;B、提高电机效率。 但是对车企们来说,现在电机95%-96%的工作效率几乎高到天花板,很难再有突破。所以当这两个方案摆在面前时,车企们往往都是选择方案A。 虽然这几年通过增加电池电量很有效,但其实传统车企没有做好准备,就像面对数码相机普及的柯达一样,传统车企们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想要像特斯拉那样走完从平台搭建到产品设计生产的整套流程也不大可能,所以传统车企们都选择了一个耗时更短,上架更快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油改电”。他们直接拿来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燃油车型的图纸,将原本动力总成的部分换成了三电系统。 而增加续航,就是在这套燃油车平台上尽可能想办法安置更多的电池。然而一台车的空间终究是有限的,为了安全考虑,留给电池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所以从2013年到2018年,大部分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都有“油改电”的影子,而这些“油改电”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续航里程实在太短。从150km到300km的水平,这样的续航里程显然无法解决用户的焦虑。 为什么“油改电”的续航能力都那么弱?因为“油改电”的底盘结构是按照燃油车的特点设计的,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能否装上更多电池,所以改成纯电车以后,空间也没法得到充分利用。 正是因为“油改电”的底盘设计“不科学”的原因,不少车企剑走偏锋搞起了“异形电池”,例如2019款荣威ei5,这款车的后排就要比前代车型高出不少。 后排座椅增高了,后排乘客的舒适度明显会受影响,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荣威ei5为了装下更多电池,将续航里程从301km提升到420km,作为代价,就只能让后排乘客在舒适程度上作出了让步。 在意识到“油改电”的局限性以后,不少车企选择开发纯电平台,而这些开发纯电平台的车企中,比较早就拿出纯电平台产品的,就包括2014年进入国内的特斯拉,2017年推出小蚂蚁的奇瑞新能源以及2018年推出蔚来ES8的蔚来汽车。 说起纯电平台,我们要知道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结合动力电池的特点来设计车辆的底盘,让车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就像专业的整理师能让你的柜子装下更多衣物一样,纯电平台能让一台车尽可能装下更多的动力电池。 如果没有推出纯电平台就去造电动汽车,车企们会有怎样的后果?极星2的故事也是一个例子。作为沃尔沃汽车CMA混动平台打造的车型,虽然最初考虑了安放电池,但作为非纯电平台的极星2即使加高了底盘,用了异形电池,搭载电池的电量依旧赶不上特斯拉Model 3。 当车企们都用起纯电平台后,车辆的续航表现想要再有提升的话,又要重新回到“做加法”的阶段,但是和之前不一样,这时候车企要做的不是增加电池数量,而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说白了就是在原有的空间里,尽可能想办法通过削减其他零配件占的体积,来为电芯让出更多的空间。 这一套思路典型的产物,就是宁德时代开发的行业首创的CTP技术。CTP技术英文全称是Cell To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7-23 20:25 知道吗? 在别无选择的糟糕天气下,电动车是可变身电动船的。 今年罕见多雨,河南洪灾更是牵动所有心弦。 但也是在此期间,不少电动车“变身”电动船的实拍视频不断涌现。 有特斯拉、有比亚迪,也有蔚来汽车…… 而更早之前马斯克其实就透露过:如果情况非不得已,确实是选项之一。 但他也强调,无论如何,深水开车非常危险,不要因此去测试自己的特斯拉。 电动车?不,这是电动船 特大暴雨突袭河南后,道路成河,大多数车辆都被泡在水里,因为熄火动弹不得。 有些电动车却化身电动船,在水中行驶。 郑州一位车主驾驶着特斯拉Model 3在深水中前行的视频火了。 积水已经彻底没过了车前盖,这辆车竟然还能开?神奇。 但原因并非特斯拉独一无二… 还有一位蔚来车主,洪水已经没到车窗玻璃。仪表盘上显示49-51kw,相当于此时电机还维持差不多70马力“推”着车向前走。 这位比亚迪车主,遇到的情况是,越往水里开,积水越深。 这都不是船,这是潜水艇。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7-16 20:40 2020年12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推文表示,曾希望苹果收购特斯拉,但是苹果掌门人库克连一个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不久后,有媒体爆料表示,苹果公司打造的首款纯电动汽车Apple Car或将于2021年9月份正式发布。 苹果造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记得在2013年,苹果就宣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吹响了进军汽车领域的号角。紧接着苹果公司又推出了“泰坦计划”,旨在打造颠覆汽车行业的全新车型。据坊间传闻,苹果每年投入到造车计划中的资金就高达1300亿元。 对此,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曾表示,与丰田等传统竞争对手相比,苹果这种手握雄厚资金的科技巨头发布自己的汽车,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比亚迪或拒绝合作 据DigTimes最新报告显示,苹果计划在美国制造用于其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的动力电池,而不是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采购。有业内人士透露,苹果有可能与中国台湾制造商进行合作,而中国台湾富士康和Advanced Lithium Electrichemistry(Aleees)都传出计划在美国建厂的消息,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汽车电池的意图不言而喻。 对于苹果公司的动力电池制造计划,不少人感到好奇,目前全球有那么多著名的电池制造商,比如说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什么苹果公司不选择和大多数车企一样,直接向这些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或者选择与比亚迪合作开发电池,而是传出与富士康合作的意图呢? 事实上,苹果并不是没有找过比亚迪或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动力电池。6月曾传出苹果正在与中国企业和比亚迪公司就电池的供应进行了初步谈判。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方面对磷酸铁锂电池更加青睐,不仅成本低,而且安全性也优于三元锂电池。然而,苹果“坚持为Apple Car配备美国制造电池”的原则,要求比亚迪、宁德时代在美国建厂的要求,让比亚迪、宁德时代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合作彻底告吹。 相比之下,作为苹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厂,刘扬伟于2020年10月中旬曾表示,富士康将会在的2024年推出第一个电动汽车固态电池,这是一个能够改进现有电池的大容量储存设备,被外界认为是解决电动汽车缺陷的最佳方案。加上富士康已经计划在美国建厂,导致大家在猜测苹果会选择谁作为电池开发合作方的时候,认为富士康是最有可能成为苹果的合作方。 降本增效,苹果野心有多大? 至于为什么苹果公司会选择与电池供应商合作开发新电池,不少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Apple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7-06 19:27 全新一代比亚迪唐自2018年6月推出,距今已快3年时间了,今天测试的2021款比亚迪唐EV,可以算作它的中期小改款。而小编自己在2018年全新一代唐刚刚上市的时候,就购入了一台唐燃油版,至今也接近三年时间了,所以此次的测试内容,既可以把它看作对新款车型的体验,也是小编三年多时间的对唐这款车的用车感受。   试驾体验    今天的测试车型为2021款唐EV四驱高性能版,也就是唐纯电版的顶配车型,售价31.48万元,配备了前后双电机,官方加速成绩4.4秒破百,它有着所有SUV固有的优势,高离地间隙对复杂路面的通过性,以及开阔的视野让驾驶者对路面更好的判断,但同时这又是一台加速进入“四秒俱乐部”的性能猛兽。    唐EV四驱高性能版创世旗舰版,搭配由前、后电机组成的电动四驱系统,前电机能提供180kW的最大功率,而后电机则能爆发200kW的最大功率,整套动力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为380kW,在动力单元部分,实际上最关键的是新款唐EV换装了比亚迪最新研发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容量也上升到86.4kWh,NEDC续航里程小幅度提升了5km,为505km。至于大家关心的充电时间,在快充模式下,新款唐EV只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电量30%-80%的充电。换装刀片电池的新款唐EV,虽然没有在续航里程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但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抗高温性)以及电池寿命上更有优势。    作为一台电车,并且是前后双电机的四驱车型,踩下电门的瞬间即爆发车动力系统最大扭矩,它的加速性能用“4.4秒”就能说明一切问题。动力强劲是一方面,驾驶唐EV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强劲动力的面前,这一切都是可控的,并不会给到驾驶者紧张压迫感,会持续性地让你进一步把刺激你把电门踩到底的欲望。    驾驶这样一个大块头,同时又有着迅猛的加速,这样的体验是会让人上瘾的。另一个值得说的就是它灵活的操控,虽然是一台SUV,精准的指向性以及悬架的执行性,配合上22寸大轮毂,有一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对一台正儿八经的7座SUV谈操控,说转向精准度,是不是有点过分,但没关系它做到了。    因为是纯电版本车型,没有传统发动机的噪音,一切声音都变得敏感起来,对唐EV的隔音降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噪以及环境隔音都有着很好的表现,让人惊喜的是胎噪也很轻微,按理说22英寸的大薄胎应该是重要的噪音发生源,但它就是做到了很好的隔绝,城市快速路行驶基本感受不到胎噪,测试几天中,正逢广州持续阵雨,碾压过积水路面噪音抑制也非常令人满意。    当你看到22英寸大轮毂以及高性能的brembo卡钳,你会不自觉地把它和性能取向联系起来,但不完全是这样,日常想放松驾驶,它可以表现地很舒适,薄胎的滤震表现被悬架以及接近2.5吨的车身充分化解,这也符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一台车的需求,保证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在需要调动荷尔蒙的时候也毫不吝啬。我可以不用到你极限的驾驶性能,但你不能没有,这就是一台唐EV的底气。    新能源是全新一代唐的精髓,这是一台彻彻底底按照新能源车型标准研发的车辆,同期推出的唐燃油版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电改油”,86.4kWh的刀片电池被平铺在底盘下方,稳定感是传统燃油车所不具备的,因为电池的重量让底盘有更厚重的质感,无论小的坑洼,还是大的起伏路面,都能很好化解,一定程度上有把路面熨平了的感觉。但遇到坑洼是还是规劝减速慢行,毕竟这个22英寸的轮毂轮胎可不便宜。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7-05 21:56 最近,比亚迪道歉了。 不过,并不是因为车辆质量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 ——车卖得太火爆了。 所谓甜蜜的烦恼,不过如此罢。 据官方数据,比亚迪乘用车5月全系销售45176辆,同比增长45.3%(刷新年度单月销量纪录)。新能源单月销售31681辆,同比增长198.8%。其中,纯电EV车型共售出18711辆,同比增长126.0%,而混动DM车型共售出12970辆,同比增长458.3%! 458.3%!导致现在,一车难求… 据悉,秦Plus DM-i上市时,订单就已经排到3个半月。现在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4S店里现在基本都没车,排队已经要等半年,不加价拿到车就算是赚到了。可见比亚迪最新的DM-i车型在市场有多火。 比亚迪透露,目前DM-i的三款车型(秦PLUS DM-i、唐DM-i、宋PLUS DM-i)的累计订单数已达到6位数(10万+),而且订单数还在飞速增长,以至于客户天天催更,求车心切,甚至遭到了准车主的“投诉”。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以上这封“甜蜜的”的道歉信。 道歉之余,比亚迪也在试图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近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太原改造生成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50万套EHS动力总成的电动总成装配线及配套设施,而『EHS动力总成』正是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比亚迪急补50万套动力总成,希望以此缓解DM-i车型的交付难题。 为什么DM-i卖这么火? 看到这里,肯定有不少吃瓜群众会满脸问号:听过雷克萨斯ES、丰田汉兰达、本田思域这些热门合资车要排队订车,而一辆10万出头的国产车怎么也出现一车难求的情况呢? 答案就在『DM-i』。 DM-i是比亚迪旗下最新的混动系统,主打以电为主的插混技术线路。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6-18 21:16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车型申报信息,其中有不少全新车型,也有部分换代车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新公布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包括有比亚迪海豚、上汽大众ID.3、小鹏P5和凯翼炫界Pro EV、广汽埃安AION LX,这些车型在外观、配置和动力方面都带来更多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比亚迪海豚 两厢纯电动车 据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显示,比亚迪海豚定位两厢纯电动车,搭载最大功率为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新车此前在2020上海车展亮相,曾命名为EA1,其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将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比亚迪海豚预计最快于第三季度上市,将在e网进行销售。 新车外观方面采用了“海洋美学”的全新设计理念,整体车身造型十分圆润,封闭式格栅、贯穿式尾灯都比较符合当下流行趋势。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070(4125)/1770/1570mm,轴距为2700mm。新车动力方面将搭载最大功率为7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150km/h。 上汽大众ID.3 纯电动轿车 据申报信息显示,上汽大众ID.3是一款纯电动轿车,也是大众ID系列的第一款车型。新车基于MEB平台打造,预计将于年内首发亮相。从申报信息来看,上汽大众ID.3或将带来PURE、PRO、1ST三种配置的车型。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25kW的后置电动机,其最大扭矩可达310N·m。在续航上,参考海外版大众ID.3,新车或将提供三种续航可供选择,WLTP工况续航分别为330km、420km以及550km,对应的电池容量为45kWh、58kWh以及77kWh。 新车外观样式整体延续了海外版ID.3车型的设计路线,封闭式前格栅、扁平化的大众LOGO、蜂窝状的前包围装饰等等,再加上描绘灯组轮廓的LED日行灯,以及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整体看起来极具未来感。车身尺寸方面,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261/1778/1568mm,轴距为2765mm。 新车的内饰也是极度的简化,前方仪表及中控显示屏均采用了悬浮式设计,其中仪表盘右侧带有旋钮式换挡杆。   凯翼炫界Pro EV 纯电动SUV 据凯翼炫界Pro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5-27 17:31 索尼汽车开始测试,科技感不输国内造车新势力!比“汉”略慢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造车的门槛其实已经越来越低了,以往传统品牌要想打造出成熟的车型,首先要自主研发靠谱的高性能发动机,再加上变速箱技术,本身研发门槛就非常高,而且周期也很长。但是现在的纯电动车就没有这种难题,电池组可以直接采购,永磁电动机也可以买到,甚至还可以请传统车企代工,只要资金充足,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一些没有造车经验的科技企业打造出量产版本车型并不难,比如国内华为和小米等汽车品牌都已经开始涉足造车。而日本索尼公司也已经进行了尝试,去年就展示了首款概念车新索尼VISION-S。 最近这款车型已经开始进行测试了,也就意味着距离量产不会太远,从测试车型的状态来看,基本上和概念设计版本保持一致,外观造型风格确实有造车新势力的味道。车头前脸采用的是封闭式设计,正中间贯穿一道发光车标,车标图案有点像两双手,并没有直接悬挂索尼英文字母logo。 车身侧面属于非常明显的轿跑风格,不过是侧面4门设计车内两排座椅带来更强的实用性,从轮毂配置和刹车卡钳就能够看出,索尼汽车设计师团队也希望这款车偏运动一些,前后都提供了大尺寸布雷博红色刹车卡钳,尾部同样有比较流行的贯穿式灯光,总体来看这款索尼轿跑车颜值是相当高的。 打开车门也有不少惊喜,内饰科技感一点不输给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控台面基本上就是全面屏设计,三块大屏连为一体之后,科技感已经足够充分了,不过空调控制区域还有额外的独立大屏,再加上电子后视镜两块屏幕,也就是说这款车的前排就拥有6块大屏,可以说被屏幕包围了。 目前索尼汽车还没有具体公布这款车型的配置细节,不过已经确定将会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两台电动机可以形成四驱模式,官方给出的理论零百加速成绩可以达到4.8秒,这已经是入门级别性能跑车的水平了,然而如果和国内的高性能轿跑车相比,4.8秒的成绩与比亚迪汉相比还是略慢一些,当然这已经足够日常家用,日常驾驶过程当中也很少会有车主踩地板油。 要知道索尼品牌在很多领域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巨头,比如单反相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游戏机行业更是一家独大,不过手机和电视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高了,索尼也需要进行转型,造车就是不错的选择。 问题来了,你觉得索尼汽车像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花一秒点关注,交一生好朋友! 出处:头条号 @孔明说车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5-12 19:17 乘联会的4月数据出来了,摘一些和纯电动汽车有关的信息给大家吧。 一、宏光MINI交付26592辆,位列轿车总榜第5位。不过上海的牌照新政可能会对宏光MINI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以后不再送牌照,恐怕会出现销量暴跌的情形。 二、SUV畅销榜单前15位中,没有出现纯电动汽车的身影。排在第15位的逍客有14033辆,而纯电动SUV的交付冠军特斯拉Model Y也仅有5407辆,距离入榜门槛有较大的差距。 三、高端SUV畅销榜中,特斯拉Model Y成为了唯一入选的纯电动车型,排在第7位。 四、新能源销量榜(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前15位及交付量: 1、宏光MINI,26592 2、特斯拉Model 3,6264 3、比亚迪汉EV,5746 4、奇瑞eQ,5617 5、理想ONE,5539 6、特斯拉Model Y,5407 7、AION S,5077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