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Month: November 2021

  • Smart电动款SUV正式亮相

    Smart电动款SUV正式亮相

    看到当年科比代言smart时就想,这车虽然可爱,但是这么小,怎么坐下科比的? 后来看到大哥还真挤进去了,而且还十分地优雅地飙起来,瞬间觉得…嗯~~不错,是一台不错的买菜车! 后来第二代Smart虽然变大了一点,但是依然是一台“接孩子专用”的代步车,并没有变大太多~~ 而如今,这台老年代步车,也追赶潮流出了电动款,而且变大了,成了SUV款!!犹豫了十多年的我,终于动心了~~~ 就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由奔驰设计、吉利做整车工程研发的全新首款纯电SUV——Smart精灵#1概念车,正式亮相了! 虽然换了新东家之后,全新的Smart设计风格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也恰似如同豆蔻少女成长为及笄年华,出落得越发的动人,越发标致了…依然可以靠脸吃饭!依然可以吸引众多迷妹~以及有少女心的男同胞们~ 首先在外观上,Smart精灵#1概念车采用了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感性·灵锐”设计哲学,圆润简洁的线条使整个车身勾勒出非常饱满的感觉。 既不失少女的灵动,又有成熟女人的丰满性感,显得十足惹火 ~ 而白、黑、金三色的拼色风格,也使整车的审美再度提升一个level,尤其是挡风玻璃与无边框门一体感十足。 更突显出金色车顶如同悬浮起来佩戴的“小头盔”一般,竟藏着一丝丝俏皮… 车头和尾部则采用了相同的贯穿式灯组设计,同时不再是圆圆的轮廓,而是犀利的锐角造型,很是酷炫~ 车头处灯组 ▼ 车尾处灯组 ▼ 特别是当你靠近之后细细观察,能够看到灯内设计有众多的三角形状图案,仿佛太空中的一颗颗星辰,既浪漫又巧妙地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 此外,前脸部分还采用LED光源模拟的“格栅”设计。 超魔幻的灯组能够跟随音乐律动,变换多种图案,还可以贴心定制,用来表白哦~ 而且,类似的车身环绕灯带,这款车身上还设计了多处,如车门底部的边线… 再如车身尾部…而如此设计,是因为这款车配备了智能音乐灯语系统,外饰灯光与车载音乐可以进行互动哦~ 光是想象一下开在路上的感觉,就特别带感!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Smart精灵#1由于不再是以前的“小精灵”,车身的尺寸也有很大变化,其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290/1910/1698mm,轴距达到了2750mm。 21英寸双五福轮毂,短前后悬设计增添了新车的运动感,也为整车展现出了一丝越野风格,看上去更具气势。 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Smart车型,更寓意着宣告Smart品牌的全面焕新,它再也不是那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微型车了… 不过,外观的升级同样带来我们对内部空间的期待,随着手势开启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将劳斯莱斯同款对开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前卫的内部空间。 让人很难想象,在紧凑级SUV的外观尺寸下,也能拥有堪比豪华轿车车型的内部空间。 而且对开式无框车门搭配无B柱设计,再方便后排乘客进出的同时,也让车内空间进一步增加~ 进入车内后,没有多余控制按键的12.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占据C位,一眼便能看到,不是传统的工业风,而是极简轻奢风拉满~ 且车内大量采用氛围灯带点缀,无论是中控台、座椅、车门处都能看到,既浪漫也极具未来感。 车门处还安装有Beats量身打造的车载音响系统,与贯穿车内的氛围灯带相互辉映,每一次音乐的律动会随之变换颜色,妥妥地真香了! 沉浸式天幕悬浮于车身之上,让车内的空间更有通透感的同时,也使整车的逼格再次提升,简直太懂女人心了,有木有! 而且据悉 ,Smart精灵#1还配置有OTO实时动态更新功能,以及ADA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电驱电控系统等等,为用户打造车辆的极致出行体验。 虽然目前的具体动力信息没有公布,但这辆更时尚更具科技感的Smart精灵#1真的离我们不远了,全新Smart纯电动SUV将在2022年开始量产,值得期待~! 不过,千万别让你们的女朋友看到,不然真的会很想要! 出处:头条号 @抖创意 read more

  • 可杜绝火灾隐患!日本开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

    据日本《朝日新闻》2021年11月23日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和住友电气工业公司等研究团队成功利用水代替可燃性有机溶剂,开发出安全性更高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虽然新型电池在储电性能上略逊于传统电池,但可以消除火灾隐患,还能实现快速充电。新型电池或在3年后投入实际使用。 报道称,手机和电动汽车等产品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都以可燃性有机溶剂作为内部电解液,容易引起火灾事故。基于这一现状,研究人员尝试以水作为电解液,并寻找新的电极材料以确保电池性能不会明显下降。实验结果显示,以钼的氧化物作为负极的电池具有实用性。除了安全性大增以外,新型电池还可实现快速充电,充放电2000次电池容量下降比例不到30%。 报道称,由于水在高电压下会发生电解,所以与使用有机溶液作为电解液的传统电池不同,新型电池仅能在低电压下使用。以体现电池性能的“质量能量密度”来看,新型电池约为传统电池的一半。如果要保持电池容量不变,新型电池就需要加大尺寸。 即便如此,由于其安全性和耐用性较高,未来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风力发电蓄电池,以及短距离电动汽车等领域。 来源:参考消息网 read more

  • 电动汽车也有轰鸣声!保时捷注册新专利

    电动汽车也有轰鸣声!保时捷注册新专利

    跑车生产企业,怎能轻易舍去发动机时代的轰鸣呢?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保时捷注册了一个新电动车排气专利,创造一种虚构的排气管,以重现燃油车时代的声浪。 保时捷注册新电动车排气专利 据悉,这一排气专利的位置和外观传统车型相似,内部是扬声器,模拟保时捷排气声音,达到车内车外模拟声浪配合的效果。 保时捷认为,电动机产生的背景噪音”没有感情”。所以,通过该系统作为声音放大器,保时捷希望重新获得老爷车的”情感特征”,但仍然具有电动的优势。 这一专利通过内外部扬声器,模拟保时捷排气的声音。 当然,对于很多习惯驾驶燃油车、喜欢速度与激情的消费者,这项专利或许能够帮助他们,重拾燃油车时代的热情。 可以看出,虽然各大豪华车生产企业不得不向新能源时代的大势低头,但是他们仍然想要保留燃油车时代的特征和属于他们的辉煌。 虽然保时捷也推出了电动化计划,但是仍想保留属于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但是,目前全球各国都对车辆噪音有着明确的立法规范,有业内人士也谈到,这项发明可能与全世界各地对于机动车辆噪音的现行立法相冲突。 如果是你,是否会为这项专利买单呢? 撰文:邢秋鸿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国产特斯拉Model 3用车5个月的感受总结

    国产特斯拉Model 3用车5个月的感受总结

    特斯拉Model3入手5个月,总结了6点用车感受,真心后悔了,早知道就入手比亚迪汉EV或者小鹏P7,虽然特斯拉优势明显,但几大劣势才是痛点,个个扎心,选择纯电动汽车一定要三思,多方了解它的优缺点是否适合自己后再入手才能不后悔。 当时先去试驾了特斯拉Model3,然后又试驾了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没有选择比亚迪和小鹏P7的原因有3个,一是贪图“面子”,想着毕竟特斯拉是一个大品牌,就像燃油车中的BBA这些品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特斯拉,开出去也不至于丢面子。 另一个原因是,有一段路况还不错,开了辅助驾驶,设置了巡航跟车,遇到一个弯道,也不是很急,辅助驾驶模式快转不过来时候提示人为介入方向,当时没反应过来,结果差点跑到绿化带上了,当时就对比亚迪汉EV辅助驾驶失望了。 剩下就是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3这两款了,当时也犹豫过,论动力性能,这两个车型在驾驶感受中几乎没有明显差距,无论是爬坡、加速超车等场景,很轻松,驾驶员信心十足。 最终因为在驾驶中发现小鹏P7急加速的时候,除了驾驶人员,前后排乘坐很容易晕车,虽然纯电动汽车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觉,但特意对比了特斯拉,同样的驾驶习惯,明显小了很多,而且在踩刹车后,小鹏P7的动能回收太不舒服了,明显感觉整个人向前“点头”,这种抬头、点头的感觉多少有些令人不舒服。 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还是觉得“面子”因素重要些,加上销售朋友那张骗人的嘴,把特斯拉电机、电控、辅助驾驶这些吹嘘太牛,以至于即使当时预算只够P7,还是分期选择了特斯拉,太冲动了,慢慢才发现它的几个痛点。 感受一、动力性能再好也是“鸡肋”,“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劲敌” 开了2个多月,过了新鲜劲,在用车过程中慢慢遇到了各种问题,这时候才恍然醒悟,以前认为的优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比如说动力性能,这一点特斯拉的确很出色,同样单电机,对比比亚迪汉EV就能立见分晓。 Model3单电机:最大功率202kw,峰值扭矩404N.m,零百加速5.6秒, 比亚迪汉EV单电机:最大功率163kw,峰值扭矩330N.m,零百加速7.9秒, 动力性能方面,特斯拉在纯电动车型中可以说独树一帜,但是说实话,这样的动力根本用不上,天天在城市周边用车,就算零百加速只需3秒又如何,哪个城市能让你这样激烈驾驶?这样的动力性能都是赛道上或者高速上,超车、爬坡等特定环境下才用得到的。 而高速简直是纯电动汽车的噩梦,过年期间跑高速回老家,一趟下来让纯电动汽车的缺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纯电动汽车的头号“劲敌”,当续航里程只剩40%之后,就开始焦虑了。 每隔几分钟就要看看剩余续航,赶紧查看最近的充电桩,快马加鞭到了服务区才发现,充电桩有的是坏的,有的提示不兼容,更重要的是有几十辆纯电动汽车排队等待充电,大概算了下时间等排到自己估计需要5个多小时,怎么办?硬着头皮赶往下一个服务区。 差点就在离服务区很近的高速上路趴窝了,大冬天,零下四五度,也只能关闭空调,把车速定速在90多的,蜗牛般前行,幸好还是开到了服务区,可是依然有很多车主在排队充电,唯一只有等。 期间排队的纯电动车主很多都快没电了,只能商量跑到其中电量还多的车上开空调,抱团取暖,于是多个车主都商量,每个人直充半个小时,不管充多少电,都换下一个车主,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这时候才知道,有很多车半小时电量几乎都达到了70%以上了,而特斯拉只有40%左右的电量,排队3个多小时就只能充那么点电,可又不好意思多占用时间,不甘心啊,奈何自己的纯电车快充不给力。 也正是如此,跑过两次高速之后,再也不想开纯电动汽车上高速了,尤其是节假日、赶时间的情况下,直接开燃油车,那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的这些动力性能即使再有优势也很少能派上用处,事实上,纯电车电机功率在150kw左右绰绰有余,再多的动力用处并不大。 感受二、舒适性好只是个“传说” 特斯拉Model3隔音降噪实在不敢恭维,原本纯电动汽车风阻系数远低于同级燃油车,也没有发动机的抖动、噪音,理论上NVH性能远超同级燃油车,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个胎噪、风噪太刺耳,吵得太难受,或许是因为车内太安静了,才会形成噪音反差,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再看看那个硬邦邦的底盘,尤其在过坑洼路面的时候,起起伏伏,屁股的路感太清晰了,过个减速带感觉被上下循环抖动起飞了一样,真不知道特斯拉是怎么想的,25万的燃油车,看看迈腾、凯迪拉克CT5等车型,舒适性远比特斯拉好太多。 或许特斯拉主要战略重心根本不是造车,而是“碳积分”,纯电动汽车只是它其中一个登高板而已,因此并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车主”身上。 感受三、车辆空间太“憋屈” 再看看特斯拉Model3的空间,真心憋屈,model3说是中型车,其车身长4694mmX1850mmX1443mm,轴距2875mm; 再看看,同样是中型车的小鹏P7,车身:4880mmX1896mmX1450mm,轴距2998mm; 这就是区别,对于182的身高,坐在驾驶位,真心不敢急刹车啊,头一不小心就会顶到了前挡风玻璃上,如果往后移动一点座椅,那后排坐一个175的兄弟估计膝盖都很容易磕到前排座椅了,真心不舒服。 感受四、不要太依赖辅助驾驶 再看看所谓的辅助驾驶,试驾的时候,很多功能销售都没让试,其实就是怕出丑,比如说,在二环高架上,原本三车道,前方要并成两车道,结果特斯拉居然压着导流线直行了,不仅没能识别出车道线,前方明明有车汇入,依然直行,内心崩溃。 再比如,两车道路上,model3在左侧车道,中间虚线,打转向灯准备变道右侧车道,但右侧有车强行加塞过来,model3居然没有避让,也强行变道,就像两个车路怒一样,故意别车似的,真心危险。 自从用过两次后,稍微复杂一点点的路况下,再也不敢相信所谓的辅助驾驶了,只能说对于辅助驾驶系统,逻辑层面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功能,在各种复杂多变的路况下依然能保障行车安全,这才是真的辅助驾驶,目前L2级别水平,完全称不上自动驾驶,一定不要太相信这些自动辅助驾驶了,只有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感受五、保值率不忍直视 买之前都听说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保值率是最高的,这一点确实如此,但是却不知道3年以后,它和其他同级纯电动汽车差距非常小,第一年保值率确实能达到60%以上,但是三五年之后差距太大。 有朋友17年70多万入手的特斯拉Mode S,到2020年行驶了5万多公里,准备换车,先是去问了好几家二手车商,有的不收,有的报价太伤心,一半都给不到。同样是70多万的宝马730,同样的情况,至少也在50万以上。 只能说,选择高价位的特斯拉,都是有钱人买的“大玩具”,就不要再想保值率这个问题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看性价比了,它和国产比亚迪、小鹏、北汽等这些没有可比性。 感受六、谈谈性价比 动力性能方面,像20多万的比亚迪、小鹏、蔚来等等纯电动汽车都足够用了,再谈谈品牌效应,买了之后才发现,对于纯电动汽车,完全不像燃油车那样在很多车主眼中有“面子”可言。 很多开燃油车的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看好纯电动汽车, Model3和Model S在绝大部分燃油车主眼里都是一样的,那也就不在乎你是不是特斯拉了,20多万的车,更多还是要看省心和实用性。 再看看功能配置方面,20万的比亚迪汉EV功能配置比特斯拉Model3丰富太多了,比如说电池组质保服务,比亚迪汉EV实行首任车主不限时间/里程质保,特斯拉仅仅是8年/16万公里享受质保服务,试想一下,假如8年后,电池组剩余寿命越来越短,甚至需要换电池,这样的账太亏。 以特斯拉Model3电池55kwh的容量为例,按照目前每度电的市价位,普遍都在1000以上,那换一组电池至少需要6万以上,估计看到这个价很少有车主愿意换电池的吧,这一点比亚迪更有诚意,车主也不用过于担心电池寿命问题。 总而言之,特斯拉除了电机动力性能、品牌效应、驾驶质感具有一定优势,事实上,特斯拉在三大件上的优势越来越小了,尤其2019年实现国产化之后,为了追求市场,简配已成常态,相比而言,在其他方面,比如内饰、功能配置、充电、科技感、性价比等等这些方面显得差强人意,这些直观用车感受远不及国产纯电动汽车。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差钱,为了“面子”那选择特斯拉确实不错,如果考虑实用性、考虑经济因素,那就选比亚迪、小鹏、蔚来等等纯电动汽车。 作者:头条号 @彩云李新贤 read more

  • Model S Plaid成为首款四分之一英里提速在8秒内的特斯拉汽车

    Model S Plaid成为首款四分之一英里提速在8秒内的特斯拉汽车

    最新消息,乔治和克里斯蒂娜·多德沃思夫妇已经成功地将一辆 Model S Plaid 带入了 8 秒的记录。该记录是本月早些时候在马里兰国际赛车场举行的《热棒》杂志拖动周期间实现的。 该车没有对动力系统或车身进行改装,甚至没有完全剥离,但他们确实拆除了乘客座椅以减轻重量。他们还使用了一些更注重性能的车轮和轮胎。通过这些修改,他们能够在8.994秒内完成155.1英里的速度。 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在 6 月推出后,被打上了最快量产车的标签–尽管有人说它在技术上已被 RiMacNevara 所取代。虽然技术上是正确的,但 Nevara 是一辆 200 万美元的超跑,产量有限,而 Model S Plaid 是一辆 13 万美元的车,已经有数千辆在路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首款实现四分之一英里低于 9 整秒的“量产车”。这里引号,主要看用户对“量产车”的定义。有些人认为,应该是一辆出厂时没有经过任何改装的库存车,而另一些人认为,只要你没有任何动力系统的改装,就可以被认为是一辆”量产车”。对于后者,不同的轮胎、轮毂和一些减重会被认为是可以的。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 从零破百仅需3秒!雷克萨斯发布了全新纯电动SUV

    从零破百仅需3秒!雷克萨斯发布了全新纯电动SUV

    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它在我们国内市场可以说是备受追捧,旗下个别车型即便需要加价购买,也丝毫不影响喜爱它的粉丝,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这是不是我们国人给“惯”出来的毛病呢?接下来,小编就带你们来聊一聊雷克萨斯全新纯电动SUV LF-Z概念车,据悉,新车有望在明年正式量产,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雷克萨斯LF-Z或将会基于e-TNGA架构打造而来,第一眼看过去,该车给人感觉就是十分的科幻,由于是纯电动SUV车型,所以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的设计,看上去和家族式纺锤形进气格栅非常的相似,加上两侧狭长犀利的钩状大灯,从而让人感觉非常的前卫激进。侧面车型线条非常的流畅且简洁,并且,新车还采用了数字后视镜的设计,以及隐藏式的门把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的高级感。 进入车内部分,雷克萨斯LF-Z同样也是充满了惊喜,悬浮式的一体式大连屏,十分吸引人的眼球,看上去极具科技感,造型独特的方向盘,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的科幻感,并且,新车或将会搭载人工智能(AI)系统,至于新车未来量产后是否如同概念车一样,小编个人认为不是非常的可能,尤其是内饰设计方面,或将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车尾部分,雷克萨斯LF-Z概念版看上去非常的敦实,贯穿式的尾灯设计,点亮之后具有不错的辨识度,下方的字母标识,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高级感。 动力方面,新车或将会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400千瓦,峰值扭矩为700牛·米的电动机,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为600公里,并且还将支持150千瓦充电功率,0-100km/h加速时间为3秒。综合来看,雷克萨斯LF-Z概念版不管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饰氛围以及续航里程上,看上去各方面都还较为出众,至于未来正式量产之后,实力究竟如何,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你们看好它的到来吗?欢迎在下方一起交流探讨。 出处:头条号 @优视汽车 read more

  • 起亚发布全新纯电动SUV“Concept EV9”

    起亚发布全新纯电动SUV“Concept EV9”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5日,起亚在“2021洛杉矶车展”前夕举办的预热媒体活动“Auto Mobility LA”上发布了首款大型电动SUV概念车“起亚Concept EV9。 与EV6一样,Concept EV9基于起亚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电动化全球模块型平台)打造,遵循了起亚全新设计理念“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可根据行驶或停车的状态改变座椅布局的三种模式,并以自然元素的色彩为灵感和使用可持续资源作为材料。 Concept EV9全长4,930mm,宽2,055mm,高1,790mm,轴距长达3,100mm。在电动性能方面,Concept EV9在使用350kW超高速充电的情况下,将电量从10%充电到80%大约需要20至30分钟,一次充满电最多可行驶482公里。 内饰部分同样天马行空,Concept EV9还可以根据驾驶或停止的状态而改变车内布局,可以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进而带来与众不同的用车体验。 Concept EV9配备了可以根据行驶或停车的状态改变座椅布局的三种模式。 车辆在驾驶时启用常规座椅布局的“主动模式(Active Mode)”,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所有座椅都朝向前方。 停车时启用“暂停模式(Pause Mode)”,第一排座椅旋转180度并最大化地向车辆前方移动,第三排座椅保持原样,第二排座椅折叠起来作为桌子使用。 在这一模式下,乘客可以面对面坐在第一排和第三排,像在休息室里一样聊天或欣赏窗外的风景。 “享受模式(Enjoy mode)”是将第三排座椅旋转180度并打开车尾门,让乘客可以坐在第三排欣赏车外景色的休闲模式。 起亚在第三排座椅侧面安装了一个可以粘贴杯套、蓝牙音响等各种物品的磁轨和一个可以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源插座,让乘客可以多样且方便地利用空间。 出处:头条号 @搜狐汽车E电园 read more

  • 续航达530公里的悍马纯电动皮卡即将交付

    续航达530公里的悍马纯电动皮卡即将交付

    据英文媒体“autoevolution”报道,通用汽车旗下纯电动版悍马皮卡GMC Hummer EV Pickup Edition 1将于12月开始交付。这款皮卡从开始设计到亮相仅用时不到2年时间,目前已经收获了超过125,000份的预售订单,这款车的起价约为112,595美元(包括运费),续航里程为530公里。 别克和GMC全球副总裁Duncan Aldred表示,“这款电动皮卡从一开始到送达客户手中仅用两年时间。这使得悍马EV成为通用汽车有史以来最快的交付车型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个使用Ultium电池车型。”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重量约4,100千克,但是可以实现百公里加速3秒,综合性能较为强悍。 编译:网通社 @尹建伟 read more

  • 全球多个国家押注镁电池技术研发

    全球多个国家押注镁电池技术研发

    如今各种锂电池已经成为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设备,无论是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还是新能源汽车,它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外界对锂电池资源的担忧,尤其是今年以来锂电池相关原材料价格出现飞涨,逼迫各国纷纷加快布局“后锂电池”时代。 锂电池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多国押注镁电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0日以《锂电池何时被超越?》为题报道称,英国剑桥大学、丹麦及以色列的知名工科大学以及德国、西班牙的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E-Magic”在欧盟的资金支持下,正以2030年为目标,加快开发突破性的高容量、环保性更好的镁电池和锌电池。 报道称,锂电池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日本索尼公司实现商用化,它比之前的镍氢电池、铅酸电池能存储更多电能,如今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上得到普及,相关研究还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锂电池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高。报道举例称,如果将锂电池作为大规模储存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电池,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料显示,想将其成本降到跟水力发电相当的每千瓦时2.3万日元的水平“是白日做梦”。 因此“后锂电池”时代的主要目标是压缩成本和提高耐用性。“E-Magic”瞄准了成本更低的镁电池。镁离子可以携带2个正电荷,而锂离子只能携带1个,因此理论上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比锂电池更大。目前实验室的镁电池已经能反复充放电超过500次。研究人员将致力于改进电解液及开发新的电极材料。同时丰田的北美研究所和美国休斯敦大学也在开发新型镁电池,它的电极正极材料采用有机化合物,电解质采用硼。虽然这种镁电池目前只能充放电200次,但研究团队称“已经找到了开发出高稳定性、高性能电池的方向”。 除了镁电池外,报道提到日本东北大学的小林弘明助教和本间格教授也在开发新型锌电池,他们用水溶液取代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降低了火灾事故的风险,由于其成本低,未来有望用于储蓄可再生能源电力。 替代技术尚不成熟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当前正在发展的锂电池替代技术而言,除了日本媒体提到的镁电池、锌电池,还有相对更成熟的钠电池。事实上,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均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它们的工作原理也高度相似。只是受制于没有合适的电极材料,钠电池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取得突破。当前技术最先进的钠电池是中国宁德时代今年7月发布的,具备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160Wh/kg)和超快充特性(15分钟可充电80%)。预计宁德时代下一代钠电池能量密度可突破200Wh/kg;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墨柯认为,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镁电池、锌电池还是钠电池,其成熟度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相当差距,甚至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性能也有不少缺陷。他表示,外界对于这些锂电池替代技术如此热心,核心原因不在于它们的性能更好,而是资源更丰富、原材料价格更便宜。 正如《日本经济新闻》提到的,锂电池原材料——锂、镍、钴的产地分布极度不均。相关资料显示,近80%锂资源产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四湖以及澳洲六矿,中国需要的锂资源80%以上都要靠进口;镍资源多数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古巴和菲律宾等地区,这六国的镍储量占比全球储量近78%;全球已探明钴资源由约51%分布在刚果(金)。相比之下,钠、镁、锌的储量要高得多。例如锂在地壳中的储量为0.0065%,全球储量仅有8600万吨,而钠在地壳中的储量为2.74%,仅中国柴达木盆地的钠盐储量就达到3216亿吨。 但另一方面,镁电池和锌电池在技术和材料上仍有相当多障碍有待克服,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电极材料,更谈不上大规模应用。墨柯预测,考虑到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研制到量产再到大规模应用的过程,这些替代技术可能需要等待二三十年才能发展成熟。他还表示,即便是相对成熟的钠电池,由于钠离子半径和体积相对较大,因此在能量密度提升上受到限制,可能更适合储能电池、二轮电动车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宁德时代透露,已经开发出了钠电池和锂电池共用的体系,彼此可以“取长补短”。 锂电池还可以再“挖潜” 如果锂电池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被取代,那么它的未来又如何呢?墨柯认为,今年以来锂电池相关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存在人为炒作的成分,单就锂资源的储备量而言,虽然远不如钠镁锌,但在未来三五十年内是绝对够用的。 同时锂电池的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干净。墨柯表示,锂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最高可达到700Wh/kg,目前高镍811电池(即电池正极材料中镍占比80%、钴占比10%、锰占比10%)的能量密度能达到260-270Wh/kg,而日韩头部电池企业在2021年都推出镍含量在90%以上超高镍电池产品,再加上负极采用硅碳材料,有望将能量密度提高到400Wh/kg,相当于锂电池的储电能力提升了50%。此外,多国还在研究将锂电池的液态电解液替换为固体电解质,可以同时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撰文:环球时报 @马俊 @晨阳 read more

  •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预测“苹果汽车”将颠覆行业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预测“苹果汽车”将颠覆行业

    据AppleInsider报道,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向客户建议,它预计即将推出的 “苹果汽车”将成为 “最终的电动汽车熊市案例”,并影响竞争对手的汽车公司股票。 继预测苹果将成为增强现实领域的“游戏改变者”之后,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人员认为 “苹果汽车”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但速度要慢一些。根据AppleInsider看到的两份独立的投资者说明,摩根士丹利将苹果描述为“最终的电动汽车熊市案例”。摩根士丹利的总体观点是,苹果进入自动驾驶市场的可能性对其大部分汽车市场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支持彭博社最近的说法,即苹果将在2025年推出完全自主的汽车,分析师认为当年的初始销售量很少,然后再大幅增长。 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描述整个市场,而不仅仅是苹果时说,他预计”L5″,即完全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一些年才能成为主要的销售者。 他说:“我们预计……由于一系列技术和道德/法律/监管方面的考虑,车辆的渗透率会非常缓慢。到25财年,我们预测L5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销量大约为10万辆,绝大多数在美国以外。” “到2030年,我们预测L5汽车的销量将超过1.8万辆(占销量的2%),占全球停车场的0.4%,占全球行驶里程的0.5%,”这位分析师继续说道。“到2040年,我们预测L5的渗透率将达到全球旅行里程的7.6%。到2050年,我们预测L5将接近行驶里程的47%。” 摩根士丹利还认为“苹果汽车”不太可能是一个由个人购买的汽车。相反,它将以某种方式被共享。 “我们认为,一辆没有方向盘或踏板的汽车必须是‘共享服务’,而不是’自有汽车’,”乔纳斯说。“明确地说,我们不相信消费者会拥有一辆完全自主的汽车的所有权……但会作为一种订阅或运输工具参与服务。” 摩根士丹利再次提到整个市场,而不仅仅是苹果,他预测全球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到2030年将增长到15万亿英里(与现在的12万亿英里相比)”。当年的投资估计“到2040年将达到20万亿英里,到2050年将达到29万亿英里”。 摩根士丹利估计,汽车司机和乘客加在一起,“每年在汽车中度过的时间超过6000亿小时”。 “人类在苹果汽车中旅行一小时的时间价值是多少?”乔纳斯问道。“我们不知道。但6000亿小时乘以任何东西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另外,摩根士丹利的乔纳斯和凯蒂-休伯蒂此前曾预测,苹果将参与“苹果汽车”每个细节,而不是外包。 出处:cnBeta.com read more

  • 轻松户外露营…… 车身可一分为二的创新电动皮卡房车

    轻松户外露营…… 车身可一分为二的创新电动皮卡房车

    工业设计师Jerrick Chow设计了一款可以在城市内行驶,也可以户外露营的电动皮卡——Anyroad,这款车的设计是为了帮助用户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享受户外越野生活。 Anyroad沿袭了Canoo电动皮卡的模块化设计,集城市汽车、运动休闲车和现代皮卡的功能于一身。整车分为前面的汽车和后面的可折叠帐篷两部分,可折叠帐篷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组合或拆卸。 车身分离后,Anyroad变成一个小型皮卡和一个小型两轮车。车尾的电动折叠尾门自动上翻后,小皮卡就独立出来,可用于日常代步,也可以载货使用。 与后面的两轮帐篷组合后,Anyroad就成了一款露营车。露营时,后方的两轮帐篷可以与汽车组合为一体,也可以通过折叠支架固定。打开帐篷的升顶结构,可以看到内部配有一张供休息使用的床,可通过尾部爬梯上下。帐篷前面可以存放折叠桌,作为旅行餐桌使用,两侧还设有储存空间,用于存放旅行用品。 车灯设计也是Anyroad的一个亮点。为方便日常使用,Anyroad的前大灯可以从汽车前部分离,作为日常手电筒或落地灯使用,这极大的方便了户外照明。 目前,这款Anyroad电动皮卡尚处于概念阶段,不过以当前的制造技术,这款皮卡距离上市也只是时间问题。那么,这款电动皮车上市后,你会开着它去体验露营生活吗? read more

  • 特斯拉的Powerwall已售出25万套

    特斯拉的Powerwall已售出25万套

    特斯拉日前宣布了其Powerwall的一个新里程碑–该公司现在已经安装了25万套家用电池组。在过去的一年里,特斯拉似乎正在加快Powerwall的部署。特斯拉在2016年推出了Powerwall 2,它以领先的每千瓦时能源容量成本在家庭储能业务中掀起了风暴。 该汽车制造商收到了数以万计的设备预订,但由于特斯拉将精力和电池供应集中在Model 3的生产以及Powerpack和Megapack等其他储能产品上,所以该产品在过去几年的生产速度一直很慢。 不过去年,特斯拉设法开始加大生产力度。 虽然除了每季度的整体储能部署外,特斯拉并不经常分享Powerwall部署的最新情况,但它还是有分享了一些里程碑: 2020年5月,特斯拉证实,它安装了首批十万套Powerwall,这花了他们近四年的时间; 一年后,也就是2021年5月,特斯拉证实,它已经安装的Powerwall已经达到20万套; 现在是在2021年11月,特斯拉称它现在已经安装了25万套Powerwall。 报告显示,在过去六个月里,特斯拉安装了约5万台Powerwall,这跟每年10万台Powerwall的速度保持一致。 10万个Powerwall代表了1.4GWh的部署能源容量。 特斯拉报告称,在过去12个月里,已经部署了超400GWh的储能能力。 因此,Powerwall仍占部署的存储容量的少数,Megapack预计将是其中的大部分。 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发布了Powerwall+并透露其积压了超8万个Powerwall的订单–并且还在增加。 该公司一直在努力提高产量,但它也明确表示,电池片供应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它正在优先向其电动汽车供应。 出处:cnBeta.com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