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December 2020
Mustang Mach-E的跑山表现不错
近日,Mustang Mach-E的北美的试驾结束,这款代表纯粹Mustang精神的电动先锋力作已经引发车迷和用户的浓厚兴趣,不少媒体认为这款车的硬核实力已经隐藏不住了! 众所周知,Mustang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优秀的性能和极致的驾驶乐趣吸引了众多的拥趸。作为Mustang家族的新成员,Mustang Mach-E在性能上是否能够延续家族DNA,将驾驶乐趣带入纯电领域是很多人所关注的。可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这次的一些试驾场景就是在盘山公路上进行的。 试驾者表示,得益于Mustang团队优秀的底盘调校,这款车的底盘极具韧性。尤其是在弯道中,接近50:50前后重量分配使车辆重心靠近轴心,因此四个车轮都能保持较高的抓地力。此外,由于这款车的电池平铺于底盘上,因此让这款SUV在重心上相较于同级燃油车更低,即使以较快车速过弯,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车身姿态,并不会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 Mustang Mach-E选用的是源自赛道的倍耐力P Zero系列轮胎,可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同时,试驾者表示这款车的转向系统调校也给人扎实和精准的感觉,在过弯过程中车头会保持指向弯心,给驾驶者很强的信心,能轻松应对山路上的高速弯以及各种U型弯道。试驾者还建议在山路驾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不羁”驾驶模式:“转向会变得更紧绷,悬架也会变硬,油门响应会更直接。” 作为Mustang家族的新成员,运动基因是Mustang Mach-E与生俱来的DNA,期待这款产品能为纯电市场注入许久不见的驾驶激情,并成为该领域的标杆级产品! read more
Apple Car的电池科技曝光
美国科技巨擘 Apple 苹果计算机发展电动车领域事业的传闻由来已久,目前最新的发展是,传闻 Apple 将采用全新的电动车电池技术,舍弃传统的电池模块封装方式,将采用「Monocell」技术,并且搭配 LFP 磷酸铁锂电池。 目前电动车所采用的电池封装方式,大多数是将电池芯(Cell)封装进入一个模块(Module)之内,再由一定数量的模块,组成一个电池包(Pack),而电池包就是最终安装置入电动车内的状态。 由模块所构成的电池包(Pack),其优点是可视不同车型的空间,搭配出不同的模块配置,特别是形状与体积上的性质,提供安装上的弹性;但缺点是 Module 的外壳、控制模块等会占据空间,电池成本会因此增加,同时能量密度也会有所限制(指 Pack 内 Modelu 所占据的空间与质量)。 而传闻 Apple 所要采用的「Monocell」技术,则是将所有的电池芯(Cell)封装在一个电池包(Pack)之内,没有模块的状态下,同一个固定空间可装下更多的电池芯,而且成本更低,能量密度也可有所提升。 至于另一个传闻,则是 Apple 计划采用 LFP 磷酸铁锂电池,这个发展吻合目前 Apple 在全球要求其供应链符合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规范;在先前,Apple 已承诺在 2030 年之前,所贩售的 Apple 装置对气候影响降至 0;而 LFP 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是目前主流电池技术中最小的,虽然能量密度较小,但透过 Monocell 技术的加持下,发展潜力相当高。 当然,在原厂尚未发表之前,传闻仅供参考,不过自从 Steve Jobs 交棒 Tim Cook 之后,市场上的传闻或爆料事后屡次被印证为真,而传得沸沸扬扬的 Apple Car,究竟未来的发展微合,一起期待着! 出处:头条号 @UCAR read more
REE扁平化电动平台发布
目前来看,大多数车企在新能源车研发方面基本结束了“油改电”的初级阶段,并逐步转投专属纯电平台,海外车企包括大众MEB、奔驰MEA以及奥迪/保时捷联合开发的PPE,国内车企有吉利PMA、广汽新能源GEP、长城欧拉ME等。不过,即便当下主流车企使用了最新的新能源平台,但在这项技术面前也略显“过时”了。 这套全新扁平化纯电模块化平台由以色列REE Automotive公司,与日本减振器制造商KYB联合开发。从产品形态来看,其具有扁平化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汽车底盘造型结构,更像是拆下了外壳的玩具四驱车底盘。 通过线控技术,该平台可以实现线控转向、线控制动,驱动电机也被整合于轮辋内部,高度整合化是该平台的最大特点。因此,该扁平化纯电平台可衍生出多种车辆类型,包括小型车、厢式车、无人驾驶接驳车等。 内燃机平台、纯电平台与REE平台重量对比 当然,伴随整体结构的整合化、模块化,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使流程和工艺得到简化,后续维修过程也相对简便,可以像传统非承载式车身,通过断开连接将车身与底盘分离,便于对底盘部分进行维修。此外,该平台支持48伏-800伏电气系统,并可弹性增减电池组合,以达到不同续航里程。 根据车型和载重量不同,REE目前提供5款平台 据悉,目前已有两家车企与REE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署谅解备忘录,其中丰田计划基于该平台开发客运班车、物流车、环卫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印度马恒达汽车公司也计划基于该平台打造25万辆商用电动车。 撰文:高帅鹏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带着轻奢潮趣的灵魂!Smart拥抱纯电
不同于燃油引擎的轰鸣和汽油味,纯电车型如今给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标签,是没有尾气的绿色环保、自动驾驶的智能科技、极限加速的运动快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期待,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出行工具。 面对这样的期待,汽车厂商们对电动产品的定位和规划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智能配置更丰富、外型设计更潮流、品牌调性更年轻、充分满足城市出行需求……总之一句话,厂商们希望把握电动机遇,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去吸引更广泛的年轻用户。 于是,除了生来年轻和主打智能科技的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传统厂商的电动转型也呈现出一个有趣的趋势——原本小众、个性的大厂”副牌”,纷纷抢先一步纯电新生。大家熟悉的沃尔沃的Polestar极星、福特的MUSTANG”野马”、捷豹路虎的捷豹I-Pace就是典型代表。 不过细心的小伙伴们不难发现,以上品牌原本都是主打运动操控。它们转型电动的逻辑显然是着眼电驱动天然的高性能优势,延续对性能的追求。 然而,年轻消费者在购车时真的只是单纯地追求性能吗?零百公里5秒内的极限加速,对城市用车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们,更熟悉和追求的是随时在线的互动交流、健康环保的生活态度和个性独特的自我表达。对他们继续单纯地”秀肌肉”,强调产品性能,显然只是停留在传统汽车的逻辑之中。 那么,电动转型之后,汽车品牌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未来都市生活的想象? 12月12日至16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另一个充满独特个性的汽车品牌smart,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名为”超可能DE研究所”的未来出行互动体验展。继北京站之后,此次品牌全国巡展将登陆南京、上海及成都。下一站南京站将在12月31日至1月4日于景枫KINGMO商业购物中心举办。在这一系列的展览中,将展示面向纯电时代,smart在前瞻设计和技术创新领域中创建的”smart等式”。 破解smart等式 都说中国人普遍数学能力比较强,所以邦老师这次在研究所现场就尝试破解了一下smart针对未来出行给出的这道smart等式。四台不同时期的概念车,代表着smart品牌对于未来出行探索的四个方向,那么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看看smart认为在未来出行中,哪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 Concept Car 2011——Science 最早的一台概念车是Concept Car 2011,这是smart联合化工巨头巴斯夫共同打造的特种材料概念车,这台车上搭载了全球首款能够通过阳光产生能量的透光车顶,为车内多媒体设备和温度管理装置提供足够的电力。 对科学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材料科学是科学世界里最艰难的领域之一,每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要付出难以估量的时间与精力,而Concept Car 2011在材料上的尝试表明了smart品牌对于科学的重视,每台车蕴藏的科技含量与车的大小无关,Science应该是每一台smart都拥有的灵魂。 Concept Car 2011车顶由可转化太阳能的材料构成 而这台概念车采用新材料的功能更让邦老师感兴趣,可充电车身材料的想法传达的是smart对电动汽车补能方式的思考,不能只是简单粗暴的扩大电池,而是要寻找更多元更巧妙的方法来为未来的纯电出行工具进行补能。所以,等到未来smart真正的量产产品上市时,邦老师非常期待smart会提出怎样的补能方法。 Concept Car 2012——Stars 这款特调”Alubeam Rouge”金属红的Concept Car 2012,被邦老师赋予了Stars的称谓,因为如此闪亮又前卫的设计,足以让她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巧妙的设计将大灯和进气格栅勾勒出了一张个性的前脸,极具运动感的车身曲线则时刻提醒着人们,都市出行就应该充满乐趣。车前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投影功能,配合车身两侧自带的扬声器,让车辆化身一个小巧的”移动影音室”。车顶配置的全透明玻璃穹顶,则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能仰望星空。 前脸可爱的Concept Car 2012,引擎盖中央黑色部分就是投影仪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享受影音,最浪漫的体验莫过如此了吧,未来的城市出行就不应该是单纯的出行,而是一种出行与美妙体验的结合,一种浪漫与惊喜无处不在的经历,这台Concept Car 2012就是你透过玻璃穹顶看到的那颗最闪亮的Star。 Concept Car 2013——Slick 取消车门、车窗、车顶,配备电动滑板和电动头盔,这是一台2013年就推出的smart概念车玩出来的高度。看到这台车之后,邦老师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在堵成一锅粥的马路上,邦老师停下车,拿出电动滑板和头盔,变身拥堵道路中的闪电侠,在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中穿梭自如。这传达的就是第三个S,Slick,灵活、聪慧,又带着一丝丝狡黠味道的机智,是那种瞬间夺目的光彩。 而在这种Slick的风格中,传达的其实是smart对于产品设计的开放度,在7年前的概念中,就有放弃车门、车窗与车顶的大胆想法,这种开放的态度在传统主机厂身上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质,反而是现在的很多新势力所擅长的领域,在对手擅长的领域击败他,邦老师非常期待这种开放的态度在未来的量产车上会得到怎样的体现。 Concept Car 2017——smart 最后是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台概念车Concept Car 2017,邦老师将smart品牌本名用在了对这台概念车的评价上,因为这台车的确称得上smart,用最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描绘未来都市出行的蓝图。 具备L5级自动驾驶能力的Concept Car 2017 在当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这款造型充满未来感的smart可谓轰动一时——它具备了L5级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得益于集群智能和自动驾驶,车辆能够自动找到乘客并完成接驳。车内并没有传统的方向盘等操控设备,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智能显示屏,让车内空间成为社交的第三空间。 smart用这款概念车勾勒了一副完整的2030年纯电共享出行的蓝图。除了自动驾驶之外,共享将成为未来出行的另一大特征,车辆将更多地扮演出行工具,而非私人物品,车辆的财产属性将逐渐消失,而共享属性将得到放大。当然,工具并不一定就是冰冷乏味的,未来的工具也会充满乐趣。 在车外,LED显示器取代了传统的大灯,可以变换多种情绪表达,而车前格栅屏幕能够显示不同信息,让车辆与行人进行拟人化交流。 这是邦老师最后决定用smart来评价这款车的重要原因。虽然这个功能并不复杂,但是让每一台车都拥有和人进行交流的功能,真的很赞。也许看到这块LED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信息之后,不少人都会宠溺地称赞这台车真的very smart。而这种拟人化交流也在传达未来出行的一项重点内容,人机交互。随着深度学习的机器实现人格化,人与机器的交互将变得便捷而有趣。 […] read more
续航900km,不把小鹏P7/比亚迪汉放眼里?蔚来首款轿车大揭秘
蔚来ET,你知道是什么嘛? ET=外星人?蔚来外星人?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有这个答案,但事实上这将是蔚来的首款轿车产品。 而近日,蔚来官方宣布将于1月9日举行2021 NIO Day,届时将正式发布首款轿车产品 – ET、全新150kWh电池、NT2.0自动驾驶平台以及第二代换电站,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必属这款“ET”轿车。 虽然这款新车早在2019年上海车展就首次公布,但当时毕竟只是预览版,而且官方并没有公布太多关于这款车的细节,以至于大多数网友谈论的时候,都完全不了解这台车。所以我们秉承“汽车扫盲侠”的精神,决定通过这篇文章来深度挖掘蔚来ET“不可告人的秘密”。 要点速读 1、官方透露竞争对手仅锁定特斯拉Model S,定位高于小鹏P7和比亚迪汉 2、售价或将介于蔚来ES8和ES6之间,预计在40-60万元区间 3、在蔚来家族中的最高颜值? 4、全新内饰设计,区别于在售的ES8/ES6 5、将成为首辆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辅助的蔚来车型 6、拥有150kWh电池包,NEDC续航里程可突破900km 车型定位:小鹏P7和比亚迪汉没看眼里! 原本小编以为蔚来ET的车型定位会与小鹏P7和比亚迪汉相仿,都为中型纯电轿车。 但在和主编们的深夜“促膝长谈”下,我竟然被鄙视了一通;原来蔚来ET是定位于中大型纯电轿车,也就是说其真正的对手是特斯拉Model S。 你没听错,就是特斯拉Model S,什么小鹏P7和比亚迪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我在想,那岂不是售价也会比P7和汉高出不少,甚至可能都要直追特斯拉Model S。在小编日以继夜以及绵绵不绝的分析下,我预计这款蔚来ET的售价区间或为40-60万元。 你问我预计的依据是什么? 听我来给你分析分析,首先目前在售的蔚来车型有三款,其中ES8售价为46.80-62.40万元,ES6售价为35.80-52.60万元。 而这款ET或将定名为“ET7”(请注意这个7),说明其定位是介于6和8之间;同时其定位又将高于比亚迪汉(21.98-27.95万)和小鹏P7(22.99-40.99万),直追特斯拉Model S(73.39-117.49万),因此结合这多个因素,可以做出大概的价格推测,或为40-60万元区间。 再等等他就上市了! 那么价格预计有了,那什么时候会上市呢? 随着蔚来股票日益水涨船高,相信大家对这台蔚来ET的正式上市也是非常期待。 所以这次小编也是想尽办法向我们某“官”姓蔚来股东套近乎,在一番不可描述的“色诱”之下其透露,蔚来ET将会在1月9月举行的NIO Day上正式发布量产版,随后2021年内完成上市,预计最快在2021年第四季度左右开始交付,所以关注这款车型的朋友们还需要再等一等。 这外观怕是蔚来里最好看的! 而谈到外观,蔚来ET的颜值似乎还挺高的! 这里我们就以预览版(Preview)为例。蔚来eT整体外观保持了蔚来家族式X-Bar设计语言,扁平且修长的车身线条与ES6有些相似,分体式格栅依旧带来辨识度;而两侧的大灯组采用了双层矩阵式LED布局,其中上层为日行灯和转向灯,而下层为远近光灯。 不过对比ES6,其实会发现ET的前脸明显要更加有“味道”。 车身侧面,蔚来ET继承了家族元素的天际线和双波浪腰线,一条修长的腰线从车头沿着车身贯穿至车尾,配合性感的溜背设计和整体性极强的隐藏式门把手,不仅瞬间提升整个侧面的立体感,还兼顾了空气动力学表现。 另外,该车采用了22英寸五辐银灰双色轮毂,与之匹配的为295/30 R22马牌轮胎。 来到车尾,蔚来ET的设计同样保持了极简风格,微微翘起的尾部,可以很好地承接车顶和车身腰线,同时也让整个车始终呈现出战斗俯冲状态;而尾灯的造型则与大灯相呼应,灯体均为矩阵式LED,并由一条镀铬饰条将两灯相连。 不过关于即将发布的量产版,或许会与上述的预览版有些差别,但整体设计应该大同小异;如果非要找出一出不同点的话,估计22英寸的轮毂或许会悄悄下线!(毕竟那成本可不低) 这个屏怕是近年来最大尺寸 而关于蔚来ET的内饰设计,官方那真的是没有透露一点消息。 于是笔者也是费尽心思的在网络上搜刮消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了一组图片。 根据所找到的图片显示,蔚来ET将采用了与现有的蔚来ES8/ES6完全的不同内饰设计风格,其中整个中控台取消以往中央竖屏的设计,改为了时下最为流行的一体式横屏布局,也就是说一块玻璃横跨整个中控台;同时其中央屏幕显示高度较两侧都略高一些,让整体呈现出不规则样式,以区别常规屏幕所带来的中庸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屏幕是否为一整块屏幕,还是三块屏幕拼接一起,暂时无法确定,不过按照目前的成本和技术来考量,很大可能为三屏拼接。 同时,新车在中控台上方依然保留了蔚来标志性的小人工智能“NOMI”,而功能上预计与现款车型一致,不仅能通过语音执行各种指令,同时还能做出一些拟人化的表情。 中控台下方则设有一块中央控制区域,造型为悬浮式设计(似乎有点与林肯类似),而触控方式根据泄露图来分析,很大概率是采用全触摸的方式,预计主要负责车辆的常用功能(例如:空调、驾驶模式调节/手写输入等)。 而在原中央扶手箱的位置,新车设计了一个多层次布局,其中上层为操控区,设有一个主物理旋钮(主要负责屏幕内的功能操作)+部分快捷功能键+电子换挡杆;而下层为储物区,从图上看应设有无线充电槽、杯架等。 除了曝光了中控外,新车的车门专利图也首次曝光。据图上资料显示,新车车门布局与现有车型同样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整体层次更多分明,而扶手处趋于平整,控制区域改为了扁平化的样式,告别了现款圆润设计。 此外,新车的车载系统UI也得以曝光,界面较现款有了全面升级,整体更美观简洁,布局也更为合理,有种小清晰的“调调”。 而具体细节上,在首页开屏界面上,保留了实时天气、车辆驾驶员信息等组件;而在设置界面处,其采用了类似苹果IOS控制中心的设计,每一个组件负责不同的功能,保证一目了然的效果;而在导航界面,似乎蔚来将地图信息和UI进行了深度整合,显示效果极为出色,而两边过度显示区域也十分自然。 可以看出新车的内饰设计较现有的蔚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升级,特别是一体式中控屏的设计,简直让人过目不忘,不过就是不知道实车的屏幕究竟是三屏拼接还是一体屏,真的好想知道啊! 辅助驾驶系统值得期待吗? 现阶段推一款纯电动车型单靠性能、续航是很难打动消费者,因为现阶段部分消费者在选购时除了考虑续航和性能之外对智能也有考虑,所以蔚来ET的智能化如何呢? […] read more
边骂它边买它?Model 3上个卖出2万多辆
尽管特斯拉model3在美国以及欧洲市场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情况,但是在去年国内进行上市之后,他40万的价格还是让很多汽车消费者感到望而却步。不过好在特斯拉model3中国制造版本在其酝酿一年的时间内就进行了,上市这款在后续还经过了几次的价格调整,如今入门级车型终端起售价格仅为26.97万元。 国产之后的特斯拉model3有着很多弊端,做工以及系统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且连番的降价让很多老车友们感到深恶痛绝。用被喷的体无完肤这样的话来形容特斯拉model3国产版本并不为过,但是就上个月的销量数据来看,它的销量水平还是突破了2万台,看来就有很多汽车消费者逃不过真相警告。 入门级的2020款特斯拉model3改款车型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于今年的10月份进行上市,这款车型的电机相比于进口版本有所缩水,它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02千瓦,进口版本则为220千瓦。不过由于这款车的电池容量更小,整备质量更轻,因此他依旧能挤进5秒俱乐部,官方零百加速成绩为5.6秒。 国产特斯拉model3共有两种行驶模式,它们分别为轻松以及标准,在轻松档位下车辆的加速踏板反应速度较为平缓,而在标准档位下加速踏板反应则更为灵敏和直接。如果在标准模式下重踩加速踏板,它的电动机就能瞬间爆发出更为强大的扭曲,猛烈的推背感让他的乘客仿佛被按在座椅上动弹不得,这也是很多追求速度的消费者喜爱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特斯拉车型上正常行驶状态下,车辆的动能回收是没有办法关闭的。如果你之前经常驾驶燃油车,并且没有驾驶过纯电动车型的话,上手时会有些不习惯。但你只需要适应一下,就会发现这款车的单踏板逻辑设定其实能够为你带来不少的便利。 国产之后的特斯拉model3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内饰的设计方面,都与进口版本车型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不过由于其更低的定位,因此在一些细节方面相较于进口版本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化,这就是很多汽车消费者常说的减配。从车身正面观察国产车型,我们几乎无法察觉到它与进口版本外观方面的差异,其前机舱盖与前挡风的倾斜角度很大,在配合上封闭式的中网为他带来了极高的辨识度。前脸的整个线条其实并不是很多,但是这款车既有锋利的锐角又有柔和的曲线在,配合上左右两侧蝶翼造型的大灯组,整体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在具体的身材表现方面,国产版本车型的长宽高分别为4694mm×1850mm×1443mm,轴距为2875mm。该车的轴距并没有进行加长,在同价位同级别车型中整体的尺寸有些偏小。 这款车型在内饰的设计方面依然走的是极简路线,车内大面积使用了软性材质进行包裹,并且展现出了较强的层次感。新车还将仪表屏幕融入到中控屏之中,使得车主坐进车内只能看到正前方的方向盘以及中控大屏。 总的来说,虽然国产之后的特斯拉model3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说车机系统故障,天窗漏水等等,而且在经过了连番的价格调整之后也让很多老司机感觉被割了韭菜。但是这款车还是用实实在在的销量展现出了他绝对的统治力,那么你对于这样一款有缺点也有优点的车型,又有什么别的看法呢? 出处:头条号 @汽车娱生活 read more
2021年上市的这些电动车,最看好哪一款?
12月已经没几天了,眼瞅着即将进入2021年。由于今年的情况特殊,很多汽车品牌可能并没有按照原本的计划投放产品,因此明年或许将成为重磅新车上市的“爆发年”。接下来我们就来盘一盘预计在明年上市和交付的重磅新车,看看哪款是你最看好的。 高合HiPHi X 2020年9月24日,华人运通旗下首款产品高合HiPhi X在北京正式上市,并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开始逐步交付。该车型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为68万-80万元,提供6座/4座两种座椅布局。据官方介绍,高合HiPhi X以“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共创定义价值”的理念进行设计和研发,旨在打造满足中国高端消费者用车需求的豪华SUV。自有新车消息以来,高合HiPhi X的车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六个车门无论是开启还是闭合状态,都有非常硬核的科技感。据了解高合HiPhi X搭载了华人运通自主研发的No Touch(以下简称NT)展翼门系统。 动力方面,前后均搭载最大功率为220kW的电动机,让高合HiPhi X百公里加速仅需3.9s。高性能的动力系统加上0.27Cd的超低风阻,让这款拥有SUV身材的车型能够拥有630km的长续航能力。在驾驶辅助方面,高合HiPhi X搭载了一个智能交互伙伴:HiPhiGo,它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和推理,为驾驶者提供更贴心、更合理的出行建议,不但让驾驶者体验到更人性化的出行辅助服务,也让每辆高合HiPhi X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智能体”。 大众ID.3 此前大众全新纯电动紧凑型轿车ID.3曾经现身国内,新车基于大众全新MEB平台打造,将于2021年在上汽大众安亭MEB工厂正式投产。据此前的消息,全新大众ID.3根据不同的配置,将分为WLTP续航里程350km和500km两个版本。 大众ID.3设计风格与光荷 4X相近,A柱的三角窗设计与一些MPV车型较为相似,全黑色车顶配色延伸至尾门处,也为相对简约的车尾增添了几分时尚感。得益于MEB纯电动车专属平台,大众ID.3在尺寸与高尔夫·纯电相当的情况下,轴距优势更加明显,为底盘中央电池组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动力方面,大众ID.3搭载一台后置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150kW,峰值扭矩310Nm,最高时速为160km/h。 大众ID.6 前段时间第一电动网从相关渠道获悉,大众ID.6将在2021年率先在上汽大众国产。据了解,大众ID.6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将是大众ID VIZZION概念车的量产车型,据悉ID.6将分别推出常规轿车和旅行版本。 动力方面,据悉大众ID.6将有后驱单电机和四驱双电机两种版本可以选择,百公里加速数据分别为5.6秒和8.5秒。ID.6或将搭载84kWh的电池组,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700km。充电方面,新车可以使用200kW快充,充电10分钟续航里程能达到230km。 蔚来ET 在近日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表示将于1月份举行的NIO Day上正式发布一款全新的轿车产品。根据目前已发布的概念车来看,这款轿车预计将是蔚来ET概念的量产版本。蔚来ET在造型上采用了家族设计语言,标志性的狭长头灯非常科幻和犀利。而在车身设计上,ET采用了非常运动的溜背线条设计。 除了造型引人注目以外,蔚来ET还将搭载蔚来的两项最新技术。其一是将采用150kWh的电池包,据了解该电池包将在单体电池的隔层下功夫,进一步降低电池包的起火、爆炸风险。此外蔚来ET还将装配全新的2.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将匹配全新的激光雷达以及更优化的配套软件。 广汽埃安Y 埃安Y极具个性化风格的外观充满了科幻、未来的气息。通过搭载的5G新潮娱乐功能打造出的全新的移动娱乐座舱让这台个性十足的埃安Y可以不仅仅只是一台车,更可以是工作室、是直播间、是KTV。此外,埃安Y基于广汽埃安独有的GEP2.0 纯电专属平台打造,因此这款轴距2750mm的小型SUV将会有充裕的车内空间。 同时,新车还将搭载旗舰级别的ADiGO 3.0自动驾驶系统、全场景一键遥控泊车以及全球领先的记忆泊车功能。全新埃安Y将搭载广汽埃安最新一代的电池技术,彻底解决电池热失控难题,实现不着火、长续航、长寿命,带来用不坏的高品质。 零跑C11 零跑C11采用目前第三代高通骁龙汽车数字座舱旗舰级平台,集成AI内核、8核处理器,性能相比目前市面最先进车型提升近3倍,可满足多系统和多任务的高效处理。全系标配28个高精度感知硬件,可实现360°无死角探测,两颗自主研发的凌芯01智能驾驶芯片算力可达8.4Tops。 在动力方面,零跑C11使用了自研的新一代海格力斯电驱系统,三合一电驱总成最高效率超过93.2%,电能转化更充分,节能性更好。C11的双电机智能四驱版最大输出功率为400kW,最大扭矩720N·m,带来百公里4秒级提速效果。最让人期待的是,16-20万的预售价以及“入门即豪华的”配置,让零跑C11或许会是明年最具性价比的中型纯电SUV。 日产Ariya Ariya为日产全新的纯电动跨界车,基于日产联盟最新的CMF-EV平台打造,定位中型SUV,NETC续航可达610km。中控屏内嵌亚马逊alexa智能语音系统,可以调节空调、娱乐系统以及导航等,而且可以与智能家居互联进行预设。另外还有360度监控功能,结合3D高清地图和ProPILOT 2.0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科技配置方面还包括智能钥匙远程泊车、OTA升级以及最新的日产智行技术等。新车集诸多日产新技术于一身,如果说聆风开启了日产的纯电动时代,那么Ariya则是带领日产纯电动迈向新纪元的车型。 领克ZERO 领克自面市以来,依靠年轻潮流的定位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和口碑,但此前在更高级别的车型及纯电动车的市场中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惋惜。但此次全新领克ZERO以纯电动中大型轿车的身份出现毫无疑问相当于“王炸”组合。 新车将基于全新的SEA浩瀚架构打造,搭载了110kWh无模组CTP集成电池包,NEDC续航里程可达700km以上;动力方面新车电机最大功率可达475kW,搭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两档电驱动变速器,0-100km/h加速时间可低于4s。迷人优雅的猎装造型加上如此强悍的性能,怎能不令人期待? 福特Mustang Mach E 福特Mustang Mustang早已不单单是一款车型的名称,更是众多性能车爱好者心中的图腾。在2021年,福特Mustang将会换一种方式与我们见面,带来家族最新的电动化产品——Mach E。 明年将进入国内的Mach-E车型,在中国市场将只提供GT外观,足以见得福特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与重视,新车采用了与Mustang相同的产品LOGO ,外观造型犀利动感,搭配夸张的包围设计颜值极高,保留了美系车的独有风格。 作为福特首款电动SUV,Mach-E的动力表现同样不俗,顶级性能车型GT Performance Edition,最大功率480马力(358千瓦),最大扭矩860牛·米,0-96公里/小时加速只需要3.5秒,比标准版GT快0.2秒。但续航里程从标准版GT的的250英里(378公里)减小到235(378公里)。另外福特也将提供低功率版本,以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最长可达300英里(483公里)。 特斯拉Model Y 特斯拉一直都是电动车的科技先驱,Model Y的上市将为喜爱特斯拉的消费者增加更多出行选择。与Model […] read more
造整车,才算真苹果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BT财经 电动汽车无疑是当下全球最热门的话题。 行业龙头特斯拉突破产量瓶颈后,股价已经突破6000美元,市值超过全球9大车厂加起来的总和。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势力和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入战局,虽然目前更多只是赚吆喝,但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一路飙升。 而据最新消息,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也正式加入了造车队伍,提出要在2024年量产自动驾驶汽车,并使用自行研发的具有突破性的电池技术。 目前,苹果已经完成了Apple Car原型车的组装,几十辆原型车正在测试,可能明年9月亮相。 苹果正式入局后,会像当年用iPhone4颠覆手机行业一样颠覆整个汽车产业吗? 造车战略几经摇摆 苹果造车的话题可谓由来已久。 乔布斯在世时,他就吐槽过汽车的设计非常糟糕,认为苹果有平台去设计好一辆汽车,“汽车有电池、电脑和机械结构,iPhone上也有这些东西”。 iPod之父Tony Fadell透露,2008年乔布斯曾讨论如何打造一辆汽车、仪表盘或座位如何设计、通过何种方式启动汽车等。在去世前一年,乔布斯还曾与主打轻便和廉价车型的制造商“V-Vehicle”进行过磋商。 但苹果真正进军汽车领域是在乔布斯去世后。 2013年,苹果推出了“iOS in the Car”车载系统(后更名为CarPlay),合作伙伴包括法拉利、沃尔沃和奔驰,这是苹果首次把自己的软件搭载在其他公司的硬件产品。 第二年,又提出“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立志要打造一款完全颠覆汽车行业的智能汽车。为此,财大气粗的苹果大肆从克莱斯勒、大众、特斯拉等车企挖人,很快成立了规模千人的研发团队,研究范围包括机器人、动力电池、金属和材料学。 由于不满被挖墙角,特斯拉创始人兼CEO马斯克(Elon Musk)曾公开回怼说,苹果挖走的都是在特斯拉干不下去的,苹果是“特斯拉的墓地”。 但设计汽车的复杂程度显然远远高于设计手机,苹果造车项目进展并不顺利。 而且,在研发方向上,公司内部形成了“整车派”与“系统派”:前者以“泰坦”项目负责人Steve Zadesky为首,主张自行组装车辆;后者以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为代表,认为应专注于电动车的核心技术自动驾驶系统,而不是整车。 由于内部意见分歧严重,缺乏清晰思路,“泰坦”项目一直磕磕绊绊。直到2016年Steve Zadesky离职后,库克才公开表态称,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2017年至今,苹果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获得了100多项专利,仅2020年就有近40项。 这些专利涉及自动驾驶,智能车身、智能座舱、安全等方面,其中包括可以让前挡风玻璃变成大屏幕的AR-HUD技术,挡风玻璃上可以标注街景的名称和号码,车机上点选就能准确导航。 苹果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资金投入也很大,仅2020年的投入就多达190亿美元,而全球汽车业一年的研发经费也不到1000亿美元,苹果一家就占了1/5。 在业内看来,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不可逆转(虽然困难重重),而且各种新技术已经开始重塑汽车业,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升级需求。 苹果的消费电子产品,无论软硬件都有独到造诣,总能给消费者带来非同凡响的体验。加入造车队伍后,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积累、强大的品牌力、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以及庞大的服务生态系统(包括Apple TV、Apple Music、App Store和iCloud),苹果有希望像特斯拉一样重新定义汽车,并让Apple Car与其他产品截然不同。 代工还是自造? 此前苹果造车的消息传出后,一些研究机构和媒体分析认为该公司不大可能制造整车,而是通过出售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赚钱。 但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并不想之扮演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因为未来电动汽车就是一个装着轮子的大号智能手机,能够创造出更庞大的订阅和服务产品矩阵。 换言之,只有独立向市场提供整车,苹果才能把这个生态系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何况,苹果是一家极度重视控制权的企业,不会甘愿将掌控权交给其他公司。 不过,任何加入整车制造队伍的科技巨头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产量能跟上订单的需求。 此前特斯拉被量产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并迟迟不能盈利,就是前车之鉴。目前提出下场造车的科技公司,通常是与其他车企组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比如百度,就传闻正与吉利汽车、威马等数家车企进行接洽,商谈合作造车。 当然,对苹果而言,要在几年内搭建独立的汽车生产线并生产整车,显然不现实。前期,它更可能将车身制造外包给原始汽车制造商,在上面搭载自己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这样才能确保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并在与其他电动车制造商竞争中保持优势。 据知情人透露,富士康和裕隆汽车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科技,正与台湾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寻求合作,目的就是为组装苹果汽车做准备。包括富田、和勤在内的多家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已经被纳入苹果首批供应链,并准备最早在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苹果汽车的零部件生产。 与此同时,苹果在美国的汽车生产线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已经初步敲定了技术路线、生产计划和产品参数,目前已经开始与汽车电子供应商展开初步的合作洽谈,包括和台积电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 长期而言,苹果注定会像特斯拉一样,自建多个工厂,独立生产整车。 特斯拉的最强对手 对于电动车、自动驾驶和互联汽车系统的供应商来说,苹果的造车计划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一系列投资的速度和规模的重大变化、以及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估值。 比如,获比尔·盖茨支持的电池新创公司「QuantumScape」,在苹果造车消息传出后,股价连续飙涨,涨幅超过80%,十分惊人。 但对大众、丰田、通用这些正努力提升电动化的传统造车大厂而言,苹果的入局,却意味着它们在特斯拉之外又多了一个强敌。 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就表示,苹果这种手握雄厚资金的科技巨头发布自己的汽车,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 read more
特斯拉发布新功能,车主可自定义喇叭声效了!
据外媒The Verge报道,特斯拉新的假期更新终于可以让人们使用新的Boombox模式,它可以在车外播放自定义音频(因此而得名)。与特斯拉新功能的常见做法一样,Boombox将真正的实用性与低级幽默结合在一起:车主可以用放屁和山羊的声音来代替正常的、无聊的汽车喇叭通常发出的喇叭声。 作为特斯拉固件2020.48.26更新的一部分,该模式与其他一些更新一起推出,是特斯拉粉丝热切期待的东西。在新模式中,特斯拉车主可以通过Toybox部分获得几种声音,他们可以用来代替普通的喇叭:山羊咩咩叫、掌声、 “tada “剪辑声、“贵族腔”说话声,以及放屁的声音。 虽然特斯拉车主此前已经可以在车内使用“放屁声”功能,但Boombox模式有效地让拥有较新车型的人使用内置扬声器,向车外的人发出喇叭声。2019年9月1日之后生产的特斯拉汽车都内置了扬声器。据Teslarati介绍,增加扬声器是因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静音的电动汽车省略一些噪音来提醒行人”。Teslarati简单介绍了Boombox模式的作用: 把你的车变成一个扬声器。当你停车时,用你的媒体播放器来娱乐人群。您还可以在按下喇叭、驾驶汽车或当您的汽车在移动时与召唤时发出的声音时自定义您的汽车。从下拉菜单中选择一个选项,或者插入你自己的USB设备,最多可以保存五个自定义声音。 “放屁声”不只是留给按喇叭的。特斯拉发布了 “排放测试模式 “的更新,也就是“放屁声”排序的代码,意味着汽车现在可以随时发出“放屁声”,外面的人也无法逃避这些声音。Teslarati补充道: 排放测试模式可以在车外使用。设置时,选择你想要的声音,并将坐垫放在外部扬声器上。准备好后,按左滚轮按钮或使用转向灯播放选定的声音。要进入,请点击应用程序启动器 > Toybox > 排放测试模式。 除了“放屁声”,人们还可以使用特斯拉的Boombox功能以其他方式骚扰邻居。例如,现在特斯拉发出和冰淇淋车一样的声音。所以,如果有人真的想在夏天对孩子们进行恶作剧,只需开车在附近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让孩子们想到冰激凌甜筒和冰棍。 能够上传五首歌曲,也意味着人们可以开着特斯拉汽车在城市里开着他们想要的任何音频,显然。当有人问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驾驶汽车时是否可以用Ludacris的经典歌曲《Move Bitch》时,马斯克指出了自定义上传选项。 今年的假期更新还有很多其他的附加功能。车主可以进入三款新游戏–《多托邦之战(The Battle of Polytopia)》、《喵咪斗恶龙(Cat Quest)》和《Solitaire》,他们可以在停车时玩。超级充电显示改进和预定离场改进也包含在固件更新中。完整的更新列表可以在Reddit上找到。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2020年度人物候选人~李想
「不参加任何公开会议,思考实践会体现在产品和组织上。」这是李想最新的微信个性签名,被放在朋友圈封面,头像下最显眼的位置。 自IPO以来,李想似乎在有意摘下“理想第一代言人”的头衔。不参加任何公开会议,停止使用雪球账号,就连微博,这个他平日不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在删删减减之后,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也停留在了5月6日。 平日里原本就不算高调的李想,今年变得愈发沉默了几分。而朋友圈,这个原本只属于私人分享的空间,也成为了外人窥视李想动态的唯一入口。 于是,顺着李想的朋友圈动态,我们也在那些分享中,见证了这一年,李想与理想汽车那些值得被铭记的瞬间。 7月1日,刚过零点,李想便为理想汽车发布了一条“庆生”动态:理想汽车已经五年了。 “从SEV战略失败开始,团队忍辱负重,到理想ONE又选择了大家不看好的增程电动,四年的认真研发、自建工厂、购买资质,建直营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加上五年的人员和管理费用,总共用了十亿美金做到经营现金流为正,有了造血能力。累计交付超过一万辆,18个城市覆盖的单日最高销售超200辆。” 从2015年7月成立时的“车和家”,到中期的“理想智造”,再到如今,只简简单单的“理想”两个字,李想用了五年时间,在摸索与碰壁中,终于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越走越稳,还引领了“增程式”和“6座SUV”的市场风潮。 7月29日,21:47,李想在北京·理想汽车研发中心发布了一条十分简短的朋友圈:“我接下来会消失20个小时,有困难找CF0、GS、MS、UBS、CICC。”而20个小时后,当李想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理想汽车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了中国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车企,首日股价大涨43.13%。 李想再次出现在朋友圈中,是29个小时后。31日凌晨2:44,已经是夜深人静之时,或许庆祝的人潮已经散去,激动的心情也稍有平复,李想才终于用25个字记录下了这一时刻:好团队,好股东,好合伙人,好媳妇。8月29日,最好的用户们相聚。 9月9日,在微博隔空点名大众中国CEO冯思翰之前的一个小时,李想先在朋友圈中进行了一波小范围的回复,内容与微博相似,而这也是李想在朋友圈里,最后一次“公开”反驳外界对于“增程式”技术路线的质疑。不过,比起十天前,在用户日上激动地连爆三次粗口,这一次的李想,心态明显平和了许多。的确,与其进行一千次的澄清与反驳,倒不如用销量和数据说话。毕竟用户是用脚来投票的,比起专家们更在意的技术路线,他们只是想要一款更好的产品而已。 而销量,确实帮李想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2月2日,在理想ONE量产一整年之际,李想第一次因为销量,大方地“自夸”了一番:量产一年整,理想ONE一个车型一个价格(32.8万元),成为新能源SUV销量冠军。11月实现生产(自己的工厂)和订单(店面100%直营)双双超过5000辆,以200平米左右的直营店面,实现单店平均月销量超过100辆的效能。用户给力,合作伙伴给力,团队给力,这个力是【心力】。 人们常常用“120分”来形容做事认真的人,而李想为理想ONE做的这份年终总结,算上标点符号,不多不少,刚好119个字。或许是有意,也或许是无心,那空出的1个字,似乎也正说出了李想的态度,未来,李想仍然会用“少1分”的从容与踏实,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与对手,而理想汽车则永远还有着“多1分”的空间去翱翔。 五年的时间再次证明:一个有冠军之心的人,多么不同寻常。 撰文:王蕊 read more
ModelY定价人民币33万元?
2020年即将过去,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份,终于要过去了。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Model Y官方宣布的最快2021年开始生产又近了一步。近期,随着谍照的不断被网友捕获、发布,也说明Model Y 的本土生产也正在快马加鞭的进行中。 这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自然落在了Model Y 最终将以什么样的售价出现在人们面前。一些人简单粗暴的将美国的特斯拉售价乘以税率,得到中国的售价区间在33w元左右。这样一听,真的是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 某论坛对Y的定价预测 但可惜,笔者认为,特斯拉Model Y 的售价,在中国将远远高于33W,在2021年上市年的售价应该维持在43W左右,只有在2022年底产能稳健提升,国产率终于能跟上节奏之后,才能有望将价格下探到38W元左右。而这样的分析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SUV车型在中国的溢价远远高于其他汽车。 中国人爱大车。但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爱大车。【听懂掌声】就像美国人喜欢大皮卡,欧洲人偏爱MINI,大众ONE这样的超小车型一样。对于汽车这一具有强烈实用属性的工具,实际上是利用引导了偏好。美国大农村,大平原,停车场都很大,冬天气候极度恶劣,动不动下雪下2米厚,汽油价格便宜,皮卡是最适合美国人使用的实用工具。欧洲发展早,老城里连驴拉车都无法掉头,别说什么加长奥迪了,就是给钱让买加长奥迪,也是自我找刺激的表现,所以欧洲人普遍更爱小车,更喜欢“短”一点,这样毕竟更加的方便。而SUV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是要面临全国不同地域的多种路况,二是要承担拉人载物等多种用途,三是大给人一种有牌面的感觉,这可能是早期的大车都是越野车,都是大排量,都是权贵玩物留给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因此,中国的SUV车型的价格是要高于轿车的,尽管同价格的SUV内饰等各方面要弱于轿车,有的时候,甚至要降低一级。 二、特斯拉Model Y承担着填充特斯拉车系价格中层的空缺。 特斯拉X、S最早的价格在100-150W,后续降低到73-89W,占据着高端豪华车的地位。Model3几经降价,目前价格稳定在25-32W,中间32-73W的价格区间,竟然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填充,而这正好是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蔚来ES8,ES6,EC6的价格区间。这意味着特斯拉在这个价格区间直接丧失竞争的可能性,对于那些预算40w左右潜在买家,喜欢特斯拉也将面临无车可买的局面。因此,特斯拉Model Y 的价格需要填充这一空白,因此,售价不应该和Model 3重叠或者过于接近,一旦过于接近,不仅无法很好填补价格区间空白,其实也造成争抢Model 3客户群体的问题。收益远不如让Y去和蔚来的车型正面竞争。 三、产能无法短时间内提升,国产化率不能达到70%以上。 汽车是非常复杂的工业产品,一辆汽车涉及的供应链涉及上千家企业,因此,产能的提升并不是车企想提升就能提升的,任何一个部件的短缺都将造成产能的短板。Model Y的产能亦是如此,在相关的产业链提升到稳健从容应对各种订单的同时,保持高售价,维持产能与销量平衡,持续单车盈利空间,是利益最大化的表现。同时,部件国产率未能跟上前,成本无法有效下降,Model Y 的售价自然不会降低很多。 特斯拉上海工厂外景 现有官网的Model Y 的价格仍然保持在长续航版48w,性能版53w,这个价格其实已经暗示了最终的售价,因为愿意在这个价格时下订单的客户,自然是不会介意车辆初始售价在43w-50w。同时,这个售价对于蔚来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很可能会将部分需要SUV车型的客户引流到Model Y。 Model Y美国订购官网 因此,综上所述,各位持续观望Model Y 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再对Model Y 的售价低于40w抱有过多的幻想了。最终售价将长时间维持在43-53W之间。这个售价,其实与美国目前上市的长续航版四驱版的69990美刀价格非常接近,按照6.5的汇率计算,45.7w人民币。 出处:头条号 @荷叶茶青 read more
蔚来的首款轿车搭载150千瓦时的电池,续航超900公里!
在电池包及换电技术方面,蔚来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增加可换电的动力电池包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能量增程,减缓“续航焦虑”问题。蔚来当前使用的100kwh电池已经能应对不少大容量电池管理技术上的问题,近日,蔚来又透露在明年年初,蔚来将会发布旗下首款轿车、150kWh电池、NT2.0自动驾驶平台以及第二代换电站。 关于蔚来的首款轿车,大众显得格外期待。此前发布过一款概念车蔚来ET Preview,从概念车上我们也能大致看出蔚来即将推出的首款轿车“影子”。新车定位为中型轿车,或将搭载容量150kWh的动力电池组,于2022年上市,竞争对手将会瞄准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以及小鹏汽车P7。 其次是引发热议的150kWh电池包和第二代换电站。在追求大容量电动化道路上,蔚来从未停下脚步。近几年,蔚来每年都会推出一款比上一代更大容量的电池包,先后发布了 70kWh、84kWh、到现在的100kWh容量电池包,可以说在电池产品这块,蔚来显然走在行业前列。而明年也将推出150kwh的超大容量电池包,这个电池包可能是目前乘用车上量产的最大容量的电池包。当所有人认为100kwh可以称得上顶尖技术之时,蔚来却告诉世界:“不止于此”。 当前蔚来使用的100kWh电池包,150kWh电池包的容量相较于100kWh提升了50%,50%是什么概念?换句话说,如果1500kwh的电池包放在蔚来ES6身上,可增加续航里程300km左右,使其总续航高达900km。更让人惊喜的是,150kwh的电池包的体积上与其它容量电池包保持一致,在蔚来目前在售车型上可以做到“无缝升级”。 第二代换电站相比与现在换电站有何不同?首先第二代换电站的服务能力高于现在换电站的高三倍,其次,可容纳电池的数量将从现如今的5块电池,升级到13块电池。,并且还会按照1天1个速度推进换电站建设,有效缓解当下换电资源紧缺的问题。 至于NT2.0自动驾驶平台方面,蔚来官方曾表示该平台将会是行业内最先进的量产自动驾驶系统。据悉,NT2.0平台将会搭载新的自动驾驶芯片和激光雷达,蔚来的首款轿车也将会搭载NT2.0。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军者,蔚来一直潜心研发各项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没有打着“长续航”的幌子和高科技”的噱头来博取关注,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消费者面临的里程焦虑问题。至于未来蔚来还会带来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出处:头条号 @EV新动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