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1-02-07 00:16 2020年苹果公司在汽车的研发上面投入了将近190亿美元,而这些钱占据了苹果公司账面上现金流的10%。也就是说,苹果公司拿出了手里10%的资金进行生产和研发汽车。也就是常人手里所拥有的100块钱,将10块钱用于研发上面,这还不包括生产以后需要大批的资金注入。 而摩根士丹利测算过一个很微妙的数据,就是全球的汽车企业用于在汽车研发的资金大约是在8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之间,而苹果一年的投资是19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汽车研发投入的20%以上还不止。真可谓是大手笔,不同于很多车企需要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而苹果公司显然不缺钱。 挖角特斯拉,苹果公司造车申报了将近百项专利技术,就连需要生产的造车场地,苹果公司都已经走在了前面。前期苹果公司加速了在加州桑尼维尔地区抢购房产,这被认定是苹果公司用来制造汽车的地方。因为偌大的园区相差不远,加上原先的厂房完全可以适用于汽车的制造,所以就等拍板进行批量生产即可。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向当地的政府官员提交了建筑图形,位于桑尼维尔的代号为“Rhea”的设施计划被用于生产制造汽车相关的事物,其中频繁出现了诸如“润滑油湾”,“车轮平衡器”,“轮胎更换器”,“车轮”,“传感器”等各种汽车术语。附近居民反映楼内常常传出“马达噪音”。而在柏林也出现了苹果运营的研发实验室,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科学家。 不同于特斯拉的造车,苹果公司本身拥有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加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规划好汽车制造的蓝图,所以苹果制造的汽车还是值得期待的。加上特斯拉自身不具备的无人驾驶技术,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就不算事情,毕竟特斯拉的摄像头计算方法,苹果公司应该大概率看不上这样的技术,而是突破特斯拉的摄像头算法,从而在技术领域取得弯道超车的效果。 而从特斯拉、奔驰、福特、三星、QNX,甚至是电池公司A123 Systems的五位核心创始人都汇集在苹果公司里面,这样的场景可能除了有钱任性,没有其他办法能够做到。而最让大众能够期待的是,苹果打算使用消费电子模式,也就是设计都是未来汽车的模式构想的。 可以想象得到,一辆汽车上面没有方向盘、电动门、没有内饰、无人驾驶、连中控屏都是独具特色等等,而苹果公司自身熟悉的AI可能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就凭App Store中的76万个应用程序和超过数十万家的内容提供商,苹果的全球开发者数量多达2300万人。而一旦有成熟的项目或者技术,苹果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苹果汽车添砖加瓦。 所以,当苹果汽车能够出来的时候,可能看到的都是基于拿钱“叠”起来的一辆车,上面充满着各种高科技和先进性,但是绝对不会便宜。 而特斯拉等新兴的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可能会完全被改写市场占有率和市值,可能会从此产生不断的收购和倒闭狂潮。毕竟,占据全球汽车企业20%以上的研发资金,如果回过头来没有做到消费者意想不到的神秘感,那么无疑于失败。 出处:头条号
Tag: 奔驰
📅Published: 2021-01-29 11:33 2014年,创立15年的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向世界发布了公司第三代图像处理芯片——EyeQ3,其设计愿景是成为L2级驾驶辅助系统所必备的计算与决策平台。 这块与成年男性大拇指指甲面积接近的半导体原件,成为了如今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汽车行业生态的美国汽车公司特斯拉首款量产车型Model S的主控大脑。 EyeQ3的核心数据如今看起来,落后得仿佛一件出土于中世纪的古董家具:40nm CMOS,0.256Tops算力。(1 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 4年后,Mobileye公司推出第四代芯片EyeQ4,算力提升至2.5Tops,是EyeQ3的10倍。 从EyeQ3到EyeQ4的进化速度,还在遵循着“摩尔定律”的基础框架,远远没有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彼时,还是初创企业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成为EyeQ4芯片的第一位尝试者。而特斯拉,则选择与老朋友Mobileye和平分手,开启芯片自研之路。 2019年,特斯拉交出两份令世界震惊的答卷:第一份是FSD(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芯片,它144Tops的算力是当年最先进英伟达Drive Xavier芯片21Tops算力的7倍;第二份是两年内推出3倍性能的第二代FSD芯片。 和Model 3点燃全世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一样,FSD芯片迅速激发起汽车行业对算力近乎疯狂的蒙眼狂奔。 FSD芯片是伊隆·马斯克亲手创造出的塞壬女妖,它终日隐匿在古老爱琴海底,不停向外发射着致命声波,吸引着无数车企舰群,义无反顾地向海的最深处驶去。
📅Published: 2021-01-22 19:43 为了用更低的成本开拓豪华小型纯电动市场,同时帮助Smart品牌脱离目前一直亏损的状态,2020年初梅赛德斯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将Smart品牌一半的股权转卖给了吉利汽车。吉利接手后,Smart品牌将推出一款采用吉利SEA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动SUV车型,新车或于2022年上市。 新车的外观设计将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从曝光的渲染图上看, 整体设计风格与此前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Smart EQ非常相似;采用了封闭式的蜂窝大嘴进气格栅,并且能明显感觉到进气格栅的尺寸有所增大,会给人一种电动车配传统燃油车中网的错觉。经典的椭圆型前大灯组,内部光源则采用了三竖杠的造型,点亮后视觉效果更为明显。 车身侧面,采用了Smart家族标志性的C字型彩色轮廓装饰,上扬的车身腰线,都让新车增添了几分灵动。值得一提的是,新车虽然是Smart旗下最大的车型,但毕竟是款紧凑型SUV ,所以整体车长也就在4米左右。尾部设计则与现款Smart保持一致,回纹形尾灯,微微上翘的小尾翼,显得格外呆萌活泼。 除此之外,新车基于吉利的SEA浩瀚平台架构下打造而来。这个平台来头可不小,像沃尔沃XC40、极星Polestar 2等车型都是出自于此平台。如果新车基于此平台打造而来,那么就意味着尺寸可以扩展到最大化,放置更大的电池组,并且其续航表现至少都是在400km,甚至更高;完全可以满足你的日常通勤。 当然,大众最关心的还是新车的售价。毕竟是Smart品牌,价格应该不会太便宜;并且吉利有意向高端市场发展,这就代表价格肯定会上涨,大概率会超过十万。 目前国内微型电动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大有长城欧拉、宝骏、长安奔奔E-Sart以及五菱宏光MINI EV等销量不错车型在,并且也看得出来都是来自咱中国自主品牌。而五菱宏光MINI EV更是凭借着超低的售价迅速走红,甚至打败特斯拉Model 3,摘得2020年电动车领域销量桂冠。相比之下,奔驰和吉利联合打造的全新Smart车型,在品牌上确实占有很大的优势,定位也会更高端,产品也会更豪华;但如果打价格战,似乎会非常吃力,毕竟花十万买一款微型代步车,似乎有点“奢侈”,国内的消费者还是更在意其性价比高不高。至于消费者到底愿不愿意为此买单,还得看其市场表现。
📅Published: 2021-01-17 21:49 2020年,是新能源集体狂欢的一年。 蔚来的股价涨了20倍;特斯拉,10倍;比亚迪,5倍;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5倍…… 很多和新能源汽车沾边的企业,无论业绩是有多差,股价也都是鸡犬升天。 很多人开玩笑,买新能源车是亏的,但买新能源股票不仅不亏,甚至还能赚一套房。 新能源汽车究竟是未来,还是泡沫,我们一探究竟。 1 趋势 汽车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 现在有人说,新能源汽车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如今,以蔚来为代表的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一路高歌猛进,短短两年,市值就已经超越了宝马奔驰,还有丰田。 几年的公司,干掉了一百多年的公司。 索尼的CEO吉田宪一郎曾预测,下一个十年的风口,就是新能源汽车。 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有诸多优点:节能、碳排放量小、电机效率高,安静…… 很多人在驾驶过新能源,都感觉操作如玩具一样简单,感受似德芙般丝滑。 另外,无论是欧洲,还是国内,均给出了扶持新能源的大政方针。
📅Published: 2021-01-11 21:51 首款轿车 ET7 亮相后,蔚来的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复杂度再次提升,这条独特的造车路已无法模仿,而蔚来围绕着产品的体系力量既是刺刀,又是迷雾。 总行驶里程超 14 亿公里、用户超 7 万……这是蔚来首款产品发布后过去三年时间的成绩,蔚来到了新的「换手点」。 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届 NIO DAY 2020 上,伴随着「第二代平台」,蔚来发布了首款轿车 ET7。 1016 TOPS
📅Published: 2021-01-06 20:35 【苹果汽车假想图】 苹果汽车的细节正在陆续曝光。 据路透社1月5日报道,美国IT巨头苹果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电动汽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之前说苹果要采用下一代电池,但该媒体却引用该公司内部人士的表态说,苹果公司将采用一种使用了“独特电池技术”的磷酸锂铁电池,这可以降低价格并扩大续航范围。在报道中,路透社称磷酸锂铁电池为一种“老旧技术”,显然这是颇为令人意外的选择。 但这种电池被称之为是一个独特的“单体电池”。苹果公司内部人士称他们的目标是实现比传统多节电池设计更长续航范围的高密度电池。另外,作为常规锂离子的替代品,似乎他们正在对不易过热的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实验。Apple并未为最新的iPhone和iPad Pro开发用于自动驾驶的某些组件,例如LIDAR,而是由外部合作伙伴提供。 像手机和ipad一样,该人士称,预计电动汽车生产将外包给制造合作伙伴。它计划于2024年推出,但苹果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由于大流行的影响,它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该项目由最初是苹果硬件工程师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领导,他在特斯拉(Tesla)担任了五年工程职位后于2018年重返苹果。 彭博社1月5日也报道这一消息。在报道中,彭博社指出,如果苹果确实认真考虑推出自己的汽车,那么它几乎肯定会决定像iPhone一样外包。在苹果手机上,这家公司设计了手机及其操作系统,但聘用富士康将组件组装到手机中。而在汽车时代,苹果也似乎正在寻找代工商,目前加拿大的麦格纳和富士康都是有力的竞争者,而两者都在为此准备。 富士康富士康目前约有一半的收入来自其为苹果所做的合同制造工作,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将是必要的。《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富士康的目标是最终为苹果和亚马逊生产电动汽车。”这包括发布电动汽车平台,投资拜腾并与FCP集团建立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 苹果汽车的计划已经持续了多年。从2014年开始,苹果公司开始从事“Project Titan(泰坦计划)”的工作,有1000多名员工在库比蒂诺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从事电动汽车的开发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内部冲突,高层变动和其他问题影响了汽车项目的进展。在2016年,有消息说苹果公司搁置了汽车计划,但现在看来苹果公司克服了发展难题,仍然计划开发面向消费者的汽车。 苹果汽车项目已多次改变领导层,在开发过程中也裁员数百人,但现在由苹果公司AI和机器学习负责人约翰·贾南德里亚(John Giannandrea)领导。他在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与2020年退休之后接任。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传言称苹果已将重点转移到自动驾驶软件上,但苹果于2018年8月重新聘请了特斯拉工程师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导致外界猜测苹果将再次探索开发汽车整车。 在2020年12月,苹果公司被证实确实在研发一款完整的汽车,并且目前计划在3-6年内发布一款汽车。路透社曾表示,苹果的目标是2024年,但一位熟悉苹果公司的分析师Ming-Chi Kuo认为,汽车最早要到2025年至2027年才能推出。苹果可能会与制造合作伙伴合作生产车辆,并正在开发下一代电池技术以扩大范围和效率。
📅Published: 2021-01-06 19:42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既是特斯拉疯狂刷屏的时间节点,又是国产新能源车的“受难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中国制造Model Y以及全新Model 3正式发售。重磅的是,Model Y两款车型降价幅度最高达16.51万元。 特斯拉祭出的“价格屠刀”,在成功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成功引爆市场。不仅特斯拉的官网被“挤崩”,甚至全国各地门店也呈现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一场由特斯拉引起的“鲶鱼效应”,显然在真实上演。而这对国产新能源车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为了对抗特斯拉的凶猛攻击,不少新能源车企咬牙表态“不降价”。只是,高价真能成为国产新能源车的出路吗? 巨大冲击!国产新能源车遭遇危机 特斯拉新款SUV大降价的威力,有多大?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假如苹果iPhone突然降价至4000元档,那会对国产手机行业造成多大的冲击?很明显,会有一个直观的结果——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iPhone。这还是在苹果iPhone仅具有品牌号召力、优势系统,但快充、屏幕、扬声器、智能家居等统统不占优的情况下。 而特斯拉不仅有品牌号召力、较为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且在人机交互、电池技术等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唯一的短板,也只是内饰较为简陋。但在价格与一众国产新能源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用钱包给特斯拉投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的销量看,特斯拉已经一骑绝尘。数据显示,特斯拉2020年累计交付近50万辆电动车的销售业绩,大超预期。蔚来在2020年的全年累计交付量为43728台,理想汽车在2020年的累计交付量为32624辆,小鹏则为27041台。国产新能源车的领军者,销量都与特斯拉相去甚远。 随着特斯拉再度大降价,巨大冲击也随之到来。2021年,国产新能源车的日子也不好过。可以说,国产新能源车在遭遇危机。 保持高价,国产新能源车不愿服输的借口 面对特斯拉咄咄逼人的降价大招,如果大打价格战的话,国产新能源车显然是支撑不住的。为此,国产新能源车只能坚持自己的定位,努力维持自己的高端形象。按照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话说,“蔚来会坚守自己的定位,就是BBA(奔驰、宝马和奥迪)燃油车卖多少钱,蔚来电动车卖同样的价格。比他们的服务、性能更好,智能化程度高,产品更有竞争力,服务有竞争力,这是蔚来的总体的策略。”甚至李斌还指出,“特斯拉是要成为大众。”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在其朋友圈表示,“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价我们挺有信心,连内部电话会都没有开,数据也完全证明,降价已经证明仅仅是营销的方式而已,而且还肯定是双刃剑。”这意味着,国产新能源车不愿服输的借口就是保持高价,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客源基本盘。只是不愿服输,就能扭转消费者对特斯拉和国产新能源车的看法吗?恐怕很难。 不过我们也看到,国产新能源车除了不降价、保持高价外,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蔚来正式上线二手车业务,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此外,2021年期间,蔚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布局300座以上第二代换电站,以满足车主的需求。 小鹏也在特斯拉降价的当天,带来一道“硬菜”: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将在2021年推出的全新量产车型上使用Livox为其定制的车规级激光雷达。这表明,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要来了。不过这些应对策略能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打嘴炮无意义,核心竞争力决定成败 国产新能源车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有自信自然是极好的。但打嘴炮是无意义,且非常无聊的事。如果打嘴炮就能脱颖而出的话,小米早就超越华为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了。说到底,决定成败的关键,还是产品力、价格、服务等多维度组成的核心竞争力。
📅Published: 2020-12-31 16:01 目前来看,大多数车企在新能源车研发方面基本结束了“油改电”的初级阶段,并逐步转投专属纯电平台,海外车企包括大众MEB、奔驰MEA以及奥迪/保时捷联合开发的PPE,国内车企有吉利PMA、广汽新能源GEP、长城欧拉ME等。不过,即便当下主流车企使用了最新的新能源平台,但在这项技术面前也略显“过时”了。 这套全新扁平化纯电模块化平台由以色列REE Automotive公司,与日本减振器制造商KYB联合开发。从产品形态来看,其具有扁平化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汽车底盘造型结构,更像是拆下了外壳的玩具四驱车底盘。 通过线控技术,该平台可以实现线控转向、线控制动,驱动电机也被整合于轮辋内部,高度整合化是该平台的最大特点。因此,该扁平化纯电平台可衍生出多种车辆类型,包括小型车、厢式车、无人驾驶接驳车等。 内燃机平台、纯电平台与REE平台重量对比 当然,伴随整体结构的整合化、模块化,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使流程和工艺得到简化,后续维修过程也相对简便,可以像传统非承载式车身,通过断开连接将车身与底盘分离,便于对底盘部分进行维修。此外,该平台支持48伏-800伏电气系统,并可弹性增减电池组合,以达到不同续航里程。 根据车型和载重量不同,REE目前提供5款平台 据悉,目前已有两家车企与REE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署谅解备忘录,其中丰田计划基于该平台开发客运班车、物流车、环卫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印度马恒达汽车公司也计划基于该平台打造25万辆商用电动车。 撰文:高帅鹏 出处:见配图水印
📅Published: 2020-12-30 11:52 不同于燃油引擎的轰鸣和汽油味,纯电车型如今给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标签,是没有尾气的绿色环保、自动驾驶的智能科技、极限加速的运动快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期待,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出行工具。 面对这样的期待,汽车厂商们对电动产品的定位和规划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智能配置更丰富、外型设计更潮流、品牌调性更年轻、充分满足城市出行需求……总之一句话,厂商们希望把握电动机遇,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去吸引更广泛的年轻用户。 于是,除了生来年轻和主打智能科技的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传统厂商的电动转型也呈现出一个有趣的趋势——原本小众、个性的大厂”副牌”,纷纷抢先一步纯电新生。大家熟悉的沃尔沃的Polestar极星、福特的MUSTANG”野马”、捷豹路虎的捷豹I-Pace就是典型代表。 不过细心的小伙伴们不难发现,以上品牌原本都是主打运动操控。它们转型电动的逻辑显然是着眼电驱动天然的高性能优势,延续对性能的追求。 然而,年轻消费者在购车时真的只是单纯地追求性能吗?零百公里5秒内的极限加速,对城市用车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们,更熟悉和追求的是随时在线的互动交流、健康环保的生活态度和个性独特的自我表达。对他们继续单纯地”秀肌肉”,强调产品性能,显然只是停留在传统汽车的逻辑之中。 那么,电动转型之后,汽车品牌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未来都市生活的想象? 12月12日至16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另一个充满独特个性的汽车品牌smart,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名为”超可能DE研究所”的未来出行互动体验展。继北京站之后,此次品牌全国巡展将登陆南京、上海及成都。下一站南京站将在12月31日至1月4日于景枫KINGMO商业购物中心举办。在这一系列的展览中,将展示面向纯电时代,smart在前瞻设计和技术创新领域中创建的”smart等式”。 破解smart等式 都说中国人普遍数学能力比较强,所以邦老师这次在研究所现场就尝试破解了一下smart针对未来出行给出的这道smart等式。四台不同时期的概念车,代表着smart品牌对于未来出行探索的四个方向,那么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看看smart认为在未来出行中,哪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 Concept Car 2011——Science 最早的一台概念车是Concept Car 2011,这是smart联合化工巨头巴斯夫共同打造的特种材料概念车,这台车上搭载了全球首款能够通过阳光产生能量的透光车顶,为车内多媒体设备和温度管理装置提供足够的电力。 对科学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材料科学是科学世界里最艰难的领域之一,每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要付出难以估量的时间与精力,而Concept
📅Published: 2020-12-27 10:3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BT财经 电动汽车无疑是当下全球最热门的话题。 行业龙头特斯拉突破产量瓶颈后,股价已经突破6000美元,市值超过全球9大车厂加起来的总和。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势力和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入战局,虽然目前更多只是赚吆喝,但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一路飙升。 而据最新消息,全球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也正式加入了造车队伍,提出要在2024年量产自动驾驶汽车,并使用自行研发的具有突破性的电池技术。 目前,苹果已经完成了Apple Car原型车的组装,几十辆原型车正在测试,可能明年9月亮相。 苹果正式入局后,会像当年用iPhone4颠覆手机行业一样颠覆整个汽车产业吗? 造车战略几经摇摆 苹果造车的话题可谓由来已久。 乔布斯在世时,他就吐槽过汽车的设计非常糟糕,认为苹果有平台去设计好一辆汽车,“汽车有电池、电脑和机械结构,iPhone上也有这些东西”。 iPod之父Tony Fadell透露,2008年乔布斯曾讨论如何打造一辆汽车、仪表盘或座位如何设计、通过何种方式启动汽车等。在去世前一年,乔布斯还曾与主打轻便和廉价车型的制造商“V-Vehicle”进行过磋商。 但苹果真正进军汽车领域是在乔布斯去世后。 2013年,苹果推出了“iOS in
📅Published: 2020-12-18 11:42 冬天电动车续航里程缩水所引起的市场不满,在笔者看来只是电动车行业的一个具体问题,但透过这个问题看,火热的电动车的市场,或许该到了降温的时候了。 中国电动车市场今年有多热?特斯拉仅一款Model 3在1-11月的销量就高达11.3万辆,比亚迪“汉”上市即成爆款,如今已月销过万,其中纯电版的占比在70%多;蔚来1-11月累计交付高达3.63万辆,同比上涨111.1%;小鹏汽车1-11月交付2.13万台,同比增长87%…… 资本市场,电动车企更是受到了全球资本的疯狂追捧。特斯拉市值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中国新能源龙头比亚迪的市值,也在全球车企中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大众,高居第四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冲到全球第五,并与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一起,将奔驰、宝马等传统燃油车巨头甩在身后。连电动车产业链上的电池、电机、充电桩等相关企业,今年股价也连连上涨。 在去年年初新能源补贴政策大退坡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同比下降了4%,是近十年来的同比首次下降。但今年后疫情时代,新能源市场却快速上涨,迎来了一个大爆发。以刚过去的11月份为例,国内新能源车零售16.9万辆,同比增量9.7万辆,同比增速136.5%,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8.0%,已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核心动力。 之所以出现一个V字形的大翻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明星车型特斯拉Model 3价格连续下降,撬动了更多的市场;二是国产精品电动车如比亚迪“汉”、小鹏P7上市后,对市场拉升明显;三是出现了一批定位精准,契合市场需求的电动车,比如A00级电动车宏光MINI EV 、瞄准女性用户的长城欧拉系列;四是相对于即将落幕的燃油车,代表未来的电动车,受到了媒体更多的关注,市场声量非常大。 在多重利好因素之下,目前的电动车市场可谓一片火热。不过这种火热,如今开始受到天气的考验。 随着最近天气的持续降温,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主吐槽电动车续航缩水的声音。一位石家庄比亚迪“汉”车主吐槽说:“真后悔买比亚迪“汉”!坐标石家庄。当初看中了他的刀片电池,25万多提的长续航版,NEDC号称续航605公里,结果现在天冷了实际续航只能跑300公里,差的太离谱了!” 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其车辆充满电显示可以跑370公里,但是在行驶130.4公里之后,仅剩余90公里续航,其间还无缘无故掉过30公里续航。按照这位用户的实测,他的Model 3的真实续航可能都不到200公里。 知名汽车媒体人韩路也发微博表示:“北方冬天,基本都过零下了,电池又得自加热,车内还得吹暖风,是电动车续航的噩梦季节……基本上,大概看的话:50度左右电池的,实际也就能跑200,甚至不到,70度电池的实际能跑个280,不到300,80-100度的能跑个300-350。能跑到350以上已经挺了不起了,我Model3P,冬天基本也就300左右,剩那点里程就不敢跑了。” 寒冷的天气无疑会造成电池能量的快速衰减,并导致车辆续航能力的急剧下降。而续航问题又是电动车大规模普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今年的上市的多款明星电动车,都以长续航为卖点,但其能否经得住这个冬天的考验,将关乎着这些车型明年的市场表现。而目前来看,并不乐观。 冬天续航里程缩水所引起的市场不满,在笔者看来只是电动车行业的一个具体问题,但透过这个问题看,火热的电动车的市场,或许该到了降温的时候了。这是因为,一方面电动车目前的产品力与燃油车差距依然巨大;另一方面,电动车企的火热程度,与其实力与能力并不匹配。
📅Published: 2020-12-11 14:21 伴随着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品牌在电动车性能、体验、续航、智能化上的大踏步迈进,购买国产电动车,已经成为了众多准车主的第一选择。 其中堪称今年“话题王”的莫过于比亚迪汉EV,在澎湃性能之下还提供了越级驾乘体验,以及最高长达605公里的超长续航。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10月份汉销量就达到了7545辆,环比增长34.4%。而在网上,相关比亚迪汉EV的评测热度也同样惊人,几乎所有的知名车评人都针对汉EV进行过测试。 不过,这些评测大部分是在今年夏季汉EV上市前后进行的,综合各方测试结果来看,其市区百公里14kW左右的电耗十分接近官方公布的NEDC数据。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锂电池在低温下活性会下降,内阻增加,放电时会增加额外能量损耗,这也就意味着电动车在寒冷环境下,续航必然会打个折扣,所以不少北方车主在购入电动车时,始终会有些许顾虑。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近日,电科技就对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以下简称汉EV)进行了长达五天的测试,力求给出一份客观的汉EV北方冬季续航数据。测试地点的坐标是北京、石家庄和山西阳泉。对汉EV冬季续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本评测。 初见——外观时尚,内饰豪华 尽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按照惯例,我们还是会先来介绍一下汉EV的外观设计,不过鉴于同类文章过于丰富,电科技在这里就大篇幅展开了。 汉最早以跑车概念问世,这一点在汉EV上体现的更加明显。相较油电混动的汉DM,汉EV前脸更加动感,贯穿式车灯和底部线条让正面更有立体感。从正面看去,汉EV更有着低趴跑车的运动感。 从侧面看,车头的运动风格并没有贯穿整车,从前部延伸出的腰线在后门处消失,汽车尾部则是另外一种风格,中规中矩的造型更加内敛。顶配性能版在尾部“汉”字之下还标明了3.9秒的零百公里加速,坦率承认了它的跑车基因。 电科技测试的车型为比亚迪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相比顶配版主要是少了一整套后桥驱动系统,百公里加速也下降到了7.9秒,但优点也很突出,在同样的76.9kW电池容量下,NEDC续航上升到了605公里。 要续航还是要推背?比亚迪都给了你选择。电科技相信,在三万多块的价差以及长续航的诱惑下,大多数车友应该还是会倾向于这一款车型,毕竟,谁不喜欢馅儿大又便宜呢? 汉EV是一款纯电车型,是一部标准的中大型车,长宽高分别为4.98米、1.91米和1.49米, 而2.92米的长轴距反映到驾乘体验上,就是内部的宽敞空间,尤其是“行政”级别的后排空间,座椅尺寸足够承托起后排乘客的大腿,即便是一个200斤的肥宅,落座之后与前排座椅也有两拳半以上的距离,足够轻松翘起二郎腿。 内饰部分,汉EV的出色观感很大程度是受益于前奔驰设计师Michele JAUCH-Paganetti(米开勒.帕加内蒂),在他的审美视野中,由于黑色真木加棕色Nappa小牛皮的大量加持,首先就在材质和配色上让比亚迪的内饰脱胎换骨,完成了从买菜车到形象加分车的关键跃迁。 综合来看,汉EV的外观与内饰完全超越了市面上30万元以内的所有车型,提供的驾乘体验更是完全不输于越级豪车。 从力到技——性能强悍,智能化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