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动力电池
比宏光MINI还便宜?205公里续航,只卖1.69万元!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在价格方面的持续内卷,以及国内“以旧换新”的持续进行,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落地价格不断创造最低纪录。日前,奇瑞汽车就启动了以旧换新相关活动,并且率先针对两款电动车产品开出了4万元的国补和厂补综合补贴,而这两款车型的价格本身就比较低,补贴后的价格,可以说创下了新低。 奇瑞在官网公布了两款车型的补贴细节,一款车型为QQ冰淇淋205km圣代Pro,另一款车型为小蚂蚁321km钟爱Pro。这两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分别为5.69万元和7.69万元,如今在国补和厂补一共4万元的综合补贴下,意味着QQ冰淇淋 205km圣代Pro的价格只要1.69万元,小蚂蚁321km钟爱Pro补贴后的价格也只要3.69万元。可以说这两款车的价格,已经要比当年的五菱宏光MINI EV的价格还要低了。 当然这其中创下乘用车价格新低纪录的,还是补贴后售价1.69万元的QQ冰淇淋205km圣代Pro。要知道,这样的售价,很多没法上牌、无法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也就是“老头乐”也没有办法相比的,那些“三无”产品的价格,很多都比这款车补贴后的价格更高。 QQ冰淇淋是一款3门四座微型两厢车产品,这款车的车长为3008mm,轴距1960mm,属于尺寸很小的一款纯电车,和当年爆火的五菱宏光MINI EV一样,是一款纯代步电动车产品。这款车在外形方面和五菱宏光MINI EV的造型也属于同一类型,采用了短车头,相对大车厢的设计,前脸造型很小巧精致,车轮也采用了封闭式设计,整体看起来很呆萌。 内饰方面,这种级别的车型,自然和高级感、科技感没什么关系了,一切都是以实用为主,但是现在补贴完价格1.69万元的车型,还是搭载液晶仪表和悬浮式中控屏,并且支持USB接入,具备基本的影音娱乐能力,同时这款车还搭载了手动空调和机械手刹,整体实用性还是有的。 QQ冰淇淋205km圣代Pro搭载了17.4度动力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205公里,这款车搭载了41马力的后驱电机,最高车速设置为100km/h。整体来说,这款车在市区代步、通勤还是很不错的,续航也够,而且还支持快充功能,只是快充功率相对低一些,充满的时间相当长一些。 QQ冰淇淋205km圣代Pro搭载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三连杆非独立悬挂,对于这款车的底盘悬挂,我们只能说,这款车适合相对温柔地驾驶,不能进行相对激烈的驾驶和操控。原因很简单,开得太猛会翻车,这也不完全是底盘调校的问题,而是车高/车宽的比例较大,容易突破物理极限。 配置这一块,QQ冰淇淋205km圣代Pro搭载了主驾驶安全气囊、ABS防抱死、EBD、胎压报警、动能回收、后雷达、倒车影像、遥控钥匙、卤素大灯、前电动车窗、蓝牙、手机APP远程控制、塑料方向盘、织物座椅、2喇叭音响、手动空调等。对于一款绝对价格很低的车型而言,只能说该有的配置都有了。 所以当QQ冰淇淋205km圣代Pro版车型的补贴后价格降到1.69万元的水平,其实已经要比五菱宏光MINI EV的性价比更高了,因为价格足够便宜。当然更比购买某些“老头乐”要划算,因为这款车不仅便宜,而且还能合法上路。 出处:头条号 @小李车评李建红 read more
小米汽车不能卖 20 万以下?
(图源:雷军微博) 不!最终很可能是 23-25 万。 3 月 28 日晚 7 点,小米旗下第一款车——小米 SU7 即将正式上市,这也将为持续 3 个月的价格争论画上句号。 SU7 的价格争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米的精髓「性价比」。 2010 年,当年刚成立的小米公司打出广告语: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2011 年 8 月,小米手机一代正式发布,售价 1999 元,以高性价比赢得了市场。随后,小米成为普及智能手机的「破风者」,带动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看起来,公众普遍期待小米汽车能延续其手机领域的策略,为年轻一代提供价格适中、技术先进的汽车,成为他们心目中「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很多人苦口婆心劝雷军,把起售价定在 20 万以下,甚至 9.9 万元。 然而,小米确实不应该将汽车价格定在 20 万元以下。无论是从成本方面考虑,还是从产业趋势和时代使命来分析,都能看到这个判断背后的必然性。 极客公园 , 已结束直播,可观看回放 观看回放 小米SU7,买吗?买吗?你买吗?! 视频号 3月28日(周四)18:30,来极客公园视频号直播间,一起陪你看小米SU7发布会! 01 单纯的价格战, 没有未来 之所以很多人建议小米将汽车价格定在 20 万元以下,主要是因为当前汽车市场正在上演激烈的价格战。 自 2023 年开始,「价格战」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相比去年,今年的价格战呈现出了辐射范围广、优惠幅度高等特点。从几万元的微型纯电小车,到二三十万元的豪华车型,都参与其中。价格战让中国车企很头疼,大部分只能硬着头皮坚持打。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造车成本相对降低、市场供给失衡以及需求增长放缓。 2023 年 12 月 28 日,小米汽车举办了第一次技术发布会,随后便是持续三个月的价格猜想 […] read more
欧洲动力电池厂商Northvolt跟中国电池厂商抢客户失败
Northvolt会被中国电池制造商“生吞活剥”了? 今年初,当宝马对外招标160GWh电池订单时,肯定考虑过一家欧洲本土的明星电池企业。 这家企业正是电池独角兽Northvolt。 两名特斯拉前高管2016年创办了Northvolt,随后在大约7年时间内完成8轮融资,并从包括高盛、大众汽车、ABB在内的投资者处筹集了82.6亿美元。 这家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欧洲动力电池国家队”——8月中旬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强化了这一角色。 甚至早在两年前,宝马就和Northvolt签订了价值20亿欧元(约21亿美元,当前汇率)的动力电池长期供货合同。 据称这能减少欧洲车企对亚洲电池供应商的“依赖”。 但近日的消息却显示,这一次宝马抛出的价值960亿人民币(按每瓦时0.6元价格计算,约合131亿美元)的电池大单,却跟Northvolt无缘。 据称来自中国的蜂巢能源、宁德时代分食了这块肥肉。 产能可能是Northvolt错失宝马订单的一个潜在因素。 直到2022年5月,Northvolt才向一个未披露名字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了电池产品,成为第一个实现商业交付的欧洲电池公司。 这次交付的规模同样没有披露。 该公司的计划是到2030年,在欧洲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约25%份额(150GWh)。 迄今为止,Northvolt没有公开过电池装机数据。 包括SNE Research在内的行业机构,发布的电池装机榜单中也从未出现Northvolt的名字。 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浸淫电池超过20年的巨头级玩家相比,Northvolt想要打出的本土化和“绿色电池”优势,还没有兑现成市场竞争力。 绿色电池成为救星? 基于现实,宝马也很难在一桩迫在眉睫的交易中选择Northvolt。 今年上半年,宝马纯电动车销量达4.49万台,同比增长283%。 宝马自己也预见了电动车销量爆发的趋势,并于今年初把电芯采购量从原计划的120亿欧元(约合127亿美元),增加至超过200亿欧元(约211亿美元)。 宝马的采购量达到了160GWh,这已经超出了Northvolt到2030年150GWh的规划产能。 技术是另一个大问题——甚至Northvolt刚成立时就被一位车企高管质疑,称其会被中国电池制造商“生吞活剥”。 但还是有车企给了Northvolt机会。 2018年初,Northvolt才在来自日本的“外部合作伙伴”帮助下,制造出了第一个“测试电池”。 当时这家公司的全部员工只有100多人。 同期的宁德时代,研发技术人员为4217人,其中光是博士就有112人(2018年报数据)。 发展到现在,Northvolt有5500多名员工,不过宁德时代的研发技术人员也已经膨胀到了 17998 人,博士和硕士加起来也有3255人(2023半年报数据)。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甚至还布局了锂矿。 因为开采一个新矿山需要5-25年,没有多少欧洲企业愿意投资这种项目。 但在Northvolt创始人的彼得·卡尔森(Peter Carlsson)看来,这都不是问题。 彼得·卡尔森(Peter Carlsson) 他认为(当前)动力电池生产会造成大量碳排放。 所以他的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电池,同时推进电池回收业务,Northvolt得以生产出世界上最环保、(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锂电池。 Northvolt在瑞典和北美的生产基地,都设在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大众汽车集团2021年的Power Day(电力日)上,彼得·卡尔森表示Northvolt的一家工厂甚至会把融化的雪水收集来,为工厂发电。 彼得·卡尔森相信,在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他生产的“绿色电池”更有优势。 这地确让一些车企印象深刻。 但一位汽车制造商客户表示,“对车企来说真正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能拿到电池?” 彼得·卡尔森也承认,客户对电池短缺的不耐烦情绪已经加剧,因此2023年对欧洲最大的工业初创企业来说是决定性的一年,“今年将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规模难抵竞争对手 “我们的电价只有中国工业用电的五分之一。”彼得·卡尔森说。 他想向车企和投资者传达的信息是,Northvolt能把绿色和成本统一起来——车企当然欢迎环保,同时也对成本更敏感。 目前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成本中占到40%左右,车企并不希望这一比例继续上升。 但在Northvolt的产品只是小批量出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情况下,其在电价方面的单一成本优势难以体现到最终的电池产品中。 根据Northvolt官网提供的信息,目前其在瑞典有4家工厂(3家电池工厂和1家材料工厂),不过其中只有“Northvolt labs”和“Northvolt Ett”小批量投产。 位于波兰的工厂出货了储能系统,德国工厂2025年投产。 今年9月份,Northvolt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规划了一个超级工厂,设计年产能60GWh。 […] read more
密度可达到1千瓦时/公斤的“最强电池科技”已经发布?
美国初创公司「Wright Electric」发表轻量化电池技术,透过新科技,新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 1,000 Wh/kg 的水平,而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约莫是 200Wh/kg;对照现有的电池产品,新技术可大幅降低电池包的重量,Wright Electric 预计在 2025 年开始进行原型产品测试、2027 年商业化使用。 「Wright Electric」专注在商用电池技术的开发,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且与 NASA、美国空军有合作开发项目,由于航空业的特性,Wright Electric 致力的是电池的轻量化技术;Wright Electric 的执行长表示,新的技术可大幅降低现有动力电池的重量,除了航空产业外,在特定的电动车市场也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根据 Wright Electric 发出的新闻资料,并未说明新的轻量化电池采用的是何种技术,不过仍是在化学能形式的基础下发展,目前该技术还在实验阶段,预计最快 2025 年进行原型产品的测试。 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也就是 Tesla 使用的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约莫落在 200Wh/kg 上下。对比 Wright Electric 的轻量化电池,等于可降低 5 倍的重量,不过电池应用还需考量到系统整合、电池包构型以及结构等层次,未必就可降低等比例的重量,未来还是要等到商用化、并且有应用到电动车之时,才能比较其重量的差异。 出处:头条号 @UCAR汽车网站 read more
为增加对外供应产能,比亚迪的年产15GWh项目投产了!
日前,我们获得有关消息,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项目迎来了首批量产动力电池下线。报道称,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的一期项目已在去年 10 月份竣工投产,二期项目总投资 75 亿元,用地 800 亩,计划打造 8 条生产线,年产 15GWh 新能源动力电池。 该项目厂区目前设置了两条生产线,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据称可以方便单个模块调试升级,并能使多人协作互不干扰,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车间内配备了 100 多台 AGV 小车用来代替传统输送辊道,可节省约 30% 人力,生产设备也为迭代升级后的 2.0 版本。 盐城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茂龙介绍,随着产能不断释放,比亚迪动力电池将进入全面发力期,向众多国内外知名主机厂供货。 就在9月4日,LG与弗迪电池在韩国首尔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据介绍,弗迪电池将携消费类电池“重磅产品”LFP 4680(直径 46mm、高 80mm 的圆柱电池)与 LG 合作,未来双方还将在家庭储能、机器人和其他智能家居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目前,电池企业的竞争格局形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者相对较强的特征,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之中,比亚迪的占比从 2020 年的 15% 上升到 29%,上升了 14 个百分点;而宁德时代的占比下降了大概 6 个百分点,其它电池企业的占比也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态势。 此外,电池企业形成了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日益突出的特征。其中,宁德时代及比亚迪从 2020 年的头两家企业 65% 的比例,上升到 72%,其它企业的空间当前只有 28%。 撰文:周师兄 出处:微信订阅号 @皆电 read more
充电10分钟即可行驶400公里的新电池在两年内可量产
在锂电池加入超薄的镍箔 ” 当几乎所有的电动车都能10分钟充满75%,还会存在里程焦虑吗? 眼下就有一种新型的充电技术,可以实现10分钟超级快充。 最近,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Chao Yang Wang)教授联合多位研究人员,在锂离子电池快充技术上获得一项重大突破。 据他们描述,这种快速充电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能量密集的电池,使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时间缩短到10分钟。即便将电动汽车电池从150千瓦时缩小到50千瓦时,司机也不会有里程焦虑。 来源:Nature 这项技术突破以“Fast charging of energy-dense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这种突破性的技术,更是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和威廉·迪芬德弗基金会的青睐。 01 在锂电池中加镍箔 目前提升电池快充能力的主流手段是电池材料改性,如提升电解液电导率、增加石墨材料比表面积等,这些都是在牺牲电池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和安全性为代价,但这些手段大多都效果不佳。 而这项最新技术的核心,主要在于对电池内部的热量进行调节。 电池在运行时需要热起来但却不能太热,一直以来,电池的温度基本都是依赖外部附加的庞大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来控制,这种系统反应非常缓慢,还会浪费大量能源。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池结构,除了阳极、电解质和阴极外,还添加了超薄的镍箔作为第四种成分。 作为一种刺激物质,而镍箔可以自我调节电池的温度和反应性,这使得任何电动汽车电池都可以快速充电10分钟。 其实早在6年前,王朝阳及其同事就开始在锂离子电池中添加镍箔来加热,帮助电池在严寒环境中有更好的续航。 不过有个问题是,当前所有车用锂电池在高功率充电下都无法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这也极大缩短了电池寿命并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王朝阳及其团队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采用两种盐性(0.6 M LiFSI +0.6 M LiPF6)的电解液替换了传统的电解液体系(1M LiPF6)。 相比于单一的LiPF6溶液,LiFSI溶液有更高的锂离子迁移数(0.56 vs. 0.38),在同样的倍率下,LiFSI还可以降低电解液浓差极化,提高电极厚度方向嵌锂反应的均匀性,这样不仅提高了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又极大降低了析锂风险。 来源:Nature 结合此前王朝阳团队先前研发的速热以及非对称温度热调控(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 ATM)的方法(即充电前加热至高温(~60oC)快速充电,室温放电)。 可以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265 Wh/kg)的快速充电(10分钟充电~75% ),并能够稳定循环高达2000次以上,也创造了动力电池极速充电的世界记录。 而且这些创新首次揭示了高比能动力电池极速充电只需要空气冷却,大大提高了电池系统的集成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与目前声称充电 10 分钟后可以行驶100或150英里的电车完全不同。 通常情况下,这些电车的续航可以达到500英里,甚至更多,所以充电10分钟行驶100英里,只能算是冲到25%,这种全新的技术,直接将目前的充电水平提高三倍。 02 王朝阳是谁? 王朝阳,华人科学家,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获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现能源系)内燃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现能源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如今,王朝阳是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William E. Diefenderfer 讲席教授,并且还兼任电池与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电化学学会(ECS)电池分会执行委员等一大堆名誉头衔。 […] read more
五菱宏光 MINI EV 敞篷版正式上市
北京时间 2022 年 9 月 25 日晚,备受关注的五菱宏光 MINI EV 敞篷版正式上市,定价 99900 元人民币。五菱宏光 MINIEV 敞篷版号称「中国首款纯电敞篷车」,采用半自动开关篷结构,提供敞篷和封顶两种行驶方式。五菱宏光 MINIEV 敞篷版提供海天蓝、祖母绿、摩登黑三种配色,顶篷布则提供红/黑双色可选。 动力系统方面,五菱宏光 MINIEV 敞篷版搭载 30kW 电机,最大扭矩 110N·m,最高车速 100km/h。配备 26.5 千瓦时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续航 280 公里。 安全性方面,五菱 MINI EV 敞篷车提供了主/副驾安全气囊、胎压报警、主驾驶安全带未系提醒、行车自动落锁、低速行人警示、ABS 防抱死、EBD 制动力分配系统。 来源:快科技 read more
理想 L8 的申报信息曝光
北京时间 2022 年 9 月 9 日消息,近日,工信部最新一期申报目录中,出现了理想 L8 的申报信息。新车定位智能豪华中大型 SUV,车身长度较理想 L9 短了 138mm,轴距短 25mm。 根据此前消息,理想 L8 将在 2022 年 11 月初发布,发布当月即开启交付。它将提供六座版和五座 VIP 版两个车型,且根据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软硬件配置不同,提供 Pro 和 Max 版车型。 动力方面,理想 L8 继续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搭载 1.5T 四缸增程器,采用双电机四驱布局,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130kw 和 200kW。电池方面,新车搭载 40.9kWh 三元锂电池,较理想 L9 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小 3.6kWh。官方表示,新车在 WLTC 工况下电量从 100%-3% 的纯电续航里程为 168km。 read more
52分钟充电97%!4680电池版本的Model Y充电这么猛?
最近在社交网站上,一位车主分享美国德州制造的配备了4680电池芯的特斯拉Model Y,将电池由0%到97%的充电过程仅需52分钟。中国消费者预计最早在2024年上半年可以购买到搭载4680电池的特斯拉新车。 通过车主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当车辆显示剩余电量为零后,又继续开了约3英里(约为4.8公里),在这段路途上,车主觉得0%电量不影响车子的加速表现。凌晨12点25分来到了特斯拉V3 Superchargers超级充电站,显示的剩余电量为0%,开始为车辆充电。车主在充电过程期间,在车内全程视频记录了仪表板上电量变化。车主也提到,他们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V3 Superchargers超级充电站将电量充满后,以每小时73.75英里(约118公里)的平均时速行驶,直到电量变0%,共行驶了236英里(约449.0公里)。 整个充电过程从午夜12点25分开始,到1点17分结束。在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车辆电力由原本的0%提升到了97%,当时室外温度介于摄氏22.78到28.89度之间。不仅充电时间更快,充电功率更是令车主感到意外。他在贴文中表示,当充电枪插入后,充电功率立即显示250kW,这比起其他特斯拉车型都要快很多。 目前,除了松下、LG新能源、SK等外资电池厂商,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都有望量产4680电池。不过目前以LG新能源2023年下半年4680生产线投产来估算,中国消费者预计最早在2024年上半年可以购买到搭载4680电池的特斯拉新车。 read more
伊隆·马斯克认为锰基电池有潜力
任何电池路线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密度和成本这两条主线。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却差不多,富锂锰基材料和层状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优于三元材料。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研发这几种正极材料的热度自然会提升。 近日,当升科技宣布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完成研发,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巴斯夫杉杉宣布富锰电池材料已实现吨级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包括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锰基电池备受关注,相关企业加速布局。锰基材料电池前景究竟如何? 性价比优势显著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主流动力电池。 今年3月,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我认为锰基电池有潜力。”他进一步称“在非常大的(电池)需求下,我们需要数千万吨甚至数亿吨原材料。因此,用于大规模生产电池的材料必须是普通材料,否则就无法规模化。”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还曾表示,用2/3的镍和1/3的锰做正极材料相对简单,这使得在同样数量镍的情况下可以提升50%以上的电池容量。 目前主流锰基电池包括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业内人士认为,锰基材料中,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最重要的改进方向之一,有望率先产业化应用。据了解,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固溶体,保留了磷酸铁锂的优良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拥有较高的电压平台以及与磷酸铁锂相同的理论克容量,因此相同条件下其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高20%左右。目前,拥有磷酸锰铁锂技术储备的电池厂商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要以专利技术研发、投资布局为主。德方纳米、中贝新材料、天津斯特兰等正极厂商均对锰铁锂产品有所布局。德方纳米表示,公司新型磷酸锰铁锂已开始送样,预计1-2年后可实现产业化,叠加正极补锂技术,该电池能量密度可提高20%,循环寿命可达1万次。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永高指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三元锂电池受近期镍、钴价格波动影响,成本飞涨。同时,相对于镍、钴,锰的储量较为充足。在此背景下,锰基电池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看来,任何电池路线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密度和成本这两条主线。“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却差不多,富锂锰基材料和层状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也优于三元材料。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研发这几种正极材料的热度自然会提升。” 尚存技术难点 据了解,比亚迪多年前曾尝试研究锰基电池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不过后续未有更多进展,目前比亚迪主打刀片电池。 事实上,具备诸多优势的锰基电池自身也有痛点。“锰元素的加入可以提升原本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与此同时,锰加入后,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度和电子电导率均会降低。因此,为了实现磷酸锰铁锂更高的放电比容量,需要减小材料一次颗粒尺寸,但小的纳米颗粒也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压实降低、吸水性高,以及其导致的高温循环性能差和胀气问题。”夏永高表示。 “磷酸锰铁锂技术开发的难点在于解决电压双平台的问题,富锂锰基和层状锰酸锂技术开发的难点在于延长循环寿命的问题,目前,上述技术都还没达到实用阶段的水平。”墨柯坦言。 高工锂电认为,未来2-3年磷酸锰铁锂将更多的以复配三元材料方式加以应用。长远来看,随着其成本下降,循环性能改善,将加速完成从辅材到主材的升级过程。“磷酸锰铁锂现阶段单独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更适合用作三元锂电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兼顾能量密度,又可以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夏永高表示。 带动用锰需求 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此前电池价格暴涨,近期价格仍维持在高位。目前,不少车企纷纷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电池,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表示,未来动力电池很有可能出现更多材料体系方面的创新。从目前来看,钠离子低温充电、快充性能表现十分突出,锰酸锂、锰酸铁锂等锰基固态电池经济性、低温性能表现优异,两者凭借各自优势,均已进入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布局之列。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2022年开始,4680电池、CTB、磷酸锰铁锂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电池、锂电回收等有望陆续走向产业化。“原材料价格上涨越多,综合性价比越高的电池路线就越受欢迎,比如,磷酸锰铁锂等多种技术路线未来都会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表示。 据了解,锰酸锂电池目前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在两轮车市场有着较大市场空间,磷酸锰铁锂电池、富锂锰基电池仍处于规模化量产的推进过程中。 业内比较关注,何种锰基电池可实现最先搭配装车。对此,夏永高看好三元/磷酸锰铁锂复合电池的前景。针对目前磷酸锰铁锂电池发展面临的技术问题,他认为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平衡锰铁比、电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等至关重要,不应一味追求更高的锰含量。 未来随着锰基电池的发展,锰在电池端的需求也将攀升。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受益于三元正极材料和锰酸锂材料出货量的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锂电正极材料用锰量将超过30万吨,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2%。随着新型锰基正极材料的渗透率提升,预计锂电池用锰量将出现激增,至2035年有望增至130万吨以上,相当于2021年的10余倍。2035年锂电池领域用锰量预计占锰整体需求比例达到5%。 read more
这款续航2300公里的电动车是一群学生造出来的?
最近我发现了一辆好玩的车, Lightyear 0,( 巴斯 )光年零号机。 这辆像是 FF91 和保时捷 718 合体的电动车,能让你实现永不充电,0 碳出行。 这是一辆太阳能电动车,一块 60 千瓦时的电池,可以选择插电或纯靠太阳能续航。 如果你上下班往返 70 公里以内,选择这辆车,就可以好几个月不充电,省下一大笔电费,当然也省下一大笔油费。 前提是你在的地方阳光日照得足够充足。 按荷兰的气候,可以 2 个月不充电,如果是西班牙或葡萄牙这些日照时间更长的地,可以 7 个月不充电。 想想你现在加的 10 元 95 号,这车不是香爆? 不过这车虽然很香,但它还不是太阳能汽车里的极限,甚至是个弟弟。 众所周知,电车里有个续航极限,奔驰的 Vision EQXX 的概念车,充满的 100 千瓦时电池包,实测能 1000 公里。 em…是不是觉得这续航很顶? 但有一群学生造的纯太阳能电动车,只装了一块远低于 100 千瓦时的电池,却可以在真实道路上,跑完 3200 公里,而且是只靠太阳能。 这辆车就来自于两年一届的世界太阳能挑战赛( WSC )。 这场比赛,也号称太阳能赛车界的 F1 。像这样续航两千多公里的太阳能车,比赛里多的是,而且还长得各有特色。 规则很简单,44 辆车相继出发,谁先到终点谁赢,全程 2300 公里。 没有专业的比赛场地,路况跟咱平时开的高速差不多,车水马龙,平均时速也限制在一百公里左右。 因为比赛在澳大利亚,选手们的驾驶环境甚至还挺恶劣。 […] read more
韩系纯电车在美国大卖,伊隆·马斯克都给点赞了!
2022年6月27日讯,韩国现代起亚汽车旗下纯电动汽车在美推出后,销量屡创新高,目前市占率已经达到全美第二,仅次于龙头特斯拉。 去年,现代起亚集团推出了两款全新纯电平台下的新车——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今年早些时候,新车在北美地区上市,起售价在4万美元左右(美国当前电动汽车平均售价超过5万美元)。 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均基于现代汽车集团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虽然车长只有4600mm左右的水平,但轴距达到了2900-3000mm级别。对于美国的家庭来说,空间、尺寸以及价格都比较合适。 虽然不及特斯拉在美纯电动市场超过70%的夸张份额,但现代和起亚两者的销量总和已经可以排在美国纯电市场第二位。截至5月,现代和起亚在美国共售出21,467辆纯电动汽车,超过本土品牌车型福特Mustang Mach-E(15,718辆)。 韩系纯电车在美的不俗表现,也引起了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注意。他近期在一则有关现代汽车电动汽车的新闻下评论道,“现代汽车的表现相当的好。” 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国,为何产品力不俗的韩系纯电车不引入国内呢? 实际上,自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就有消息称,现代起亚将引入纯电平台新车,但时至今日,现代起亚也仅有油改电的试水产品现代昂希诺EV和菲斯塔EV,以及起亚K3 EV在华销售。 早几年,韩系动力电池供应商因为不满足政策等原因,无法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这也意味着这些车型无法在国内享受相应的补贴,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韩国企业因此选择暂时不引入国内。 而自2023年1月起,随着国内新能源补贴完全清0,现代和起亚可能会考虑将两款新车带入国内市场。 当然,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的入华,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尽管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但在20万-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快速发展新势力造车以及特斯拉等外部品牌已经抢占高地,没有当年品牌和口碑优势的韩系车,能有什么样的市场表现,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目前韩系车在华的困局日益加重,多个工厂关停或出售。今年一季度两大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跌至1.6%,10年前这一数据为10%以上。 出处:和讯汽车AutoCa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