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Category: 技术

  • 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9日下午,宁德时代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就可以达到80%,具有快充能力。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称,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快充以及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互兼容互补。 出处:头条号 @界面新闻 read more

  • 惊艳🆚失落?特斯拉的FSD Beta V9评析

    惊艳🆚失落?特斯拉的FSD Beta V9评析

    上周末,特斯拉 FSD Beta V9 向美国早期测试车主开始推送(全网可能最全的视频解析如上)。 这个版本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套完全基于摄像头的技术解决方案,它从底层开始重写,依靠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就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不再需要任何雷达的帮助。 由于干掉了毫米波雷达,隧道之类场景下光线的明暗变化不会再对系统造成「欺骗」,所以新版 FSD 再也不会遇到「幽灵刹车」的问题,这是长期以来特斯拉用户倍感头疼的「痼疾」之一了。 不过干掉毫米波雷达究竟会不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还是需要用体验说话。最近有不少海外博主测试了 FSD V9 的街头实力,我们一起来看看没有雷达的 FSD 究竟表现如何? 新的 UI,新的立体世界 特斯拉一直是一家审美在线的公司,设计的考究堪比苹果。此次 V9 的更新还带来了全新的 UI 设计,你可以更加直观地从仪表上看到机器眼中的世界,马斯克还给这种全新的可视化设计一个新的名字;Mind of Car。 全新的 UI 设计更加立体,线条感更强。界面不再是原先「简陋」的点和矩形组成,交叉点、曲线和转弯这些细节开始变得更加丰富,有一种从 2D 画面变成 3D 世界的感觉。 在这个 3D 世界里,你必须认清四类颜色鲜明的线条。 1、导航上的蓝色线条代表着为你规划的行驶路线; 2、紫色线条会勾勒出双向车道中间绿化岛的轮廓; 3、当双向车道之间没有绿化进行物理隔绝,那么分界线就会以黄色线条显示,类似现实道路里的黄实线; 4、红色线条描绘的则是同向道路的边界; 看懂了这几种颜色的线条,你就基本能看懂这个可视化的世界了。 和旧版本一样,系统通过特定的 UI 把各种道路参与者的位置呈现在仪表上,区别在于新版本的 UI 设计更加细腻精致,轿车、SUV、皮卡、货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等物体的描绘都进一步得到了优化,用户甚至可以通过 UI 辨别轿车的尺寸,而且仪表上同时呈现车辆目标物也变得更多。 除了车辆,行人、动物、雪糕筒等等的具象的物体也细节感更强,系统会通过对每个对象进行不同亮度和透明度来显示识别的信心度。 这个更新中比较炫技的是对车辆灯光的识别,得益于摄像头视觉的优势,系统现在可以清楚识别到其他车辆的灯光状态,现阶段系统以及可以认出刹车灯了,此类信息的加入将帮助特斯拉的对其他车辆的状态进行一个提前的预判。 而马斯克表示,在后续的更新中,特斯拉还会加入对其他类型灯光的识别,比如转向灯、双闪、警车和救护车的爆闪灯,甚至是手势。 从机器视觉到深度学习,马斯克一直想打造的就是一套「仿人类」的自动驾驶,让车子跟人一样会看、会思考。为了让机器进一步向人类靠拢,FSD 在视觉之外还将加入「听觉」,系统会将周边的警报和鸣笛等声音信息也采集过来辅助自动驾驶,让 FSD 的感知更加立体。 噢对了,为了防止你开车打瞌睡,V9 正式启用了车内那个摄像头。和所有驾驶员监测系统一样,只要发现你走神了就会发出报警并在必要时退出驾驶辅助。 […] read more

  • 特斯拉的新专利曝光,从“食盐”中提取锂!

    特斯拉的新专利曝光,从“食盐”中提取锂!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申请一项新专利,涉及使用食用盐从矿石中提取锂的工艺。该锂提取工艺可将相关成本降低30%。 (图片来源:electrek) 在名为“从粘土矿物中选择性提取锂”的专利申请中,特斯拉描述了当前提取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锂是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性金属。为了降低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成本,找到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地从各种锂源提取锂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开采的主要锂源是锂卤水,因为从中提取锂的成本较低。然而,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必要寻找其他锂源。 另一种提取锂的方法是,从粘土矿物中提取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酸浸获得锂。将粘土矿物与普通无机酸的水溶液混合,如H2SO4或HCl,然后在常压下加热以浸出粘土矿物中所含的锂。采用这种酸浸法,不仅可以浸出锂,而且能浸出高浓度杂质,包括钠、钾、铁、铝、钙和镁。然后,去除杂质元素,尤其是铝,这会造成大量锂损耗,可能显着降低整体锂提取率。此外,采用这种高酸耗和复杂的浸出液纯化方法,也使整个提取过程的成本效益较低,而且不环保。 特斯拉在专利申请中总结了自己的新方法: 在所描述的从粘土矿物及其组合物中提取锂的方法中,提取过程包括提供含锂的粘土矿物,将阳离子源与粘土矿物混合,对粘土矿物进行高能研磨,并进行液体浸出,以获得富含锂的浸出溶液。 这比仅添加食盐要稍复杂一些。但据特斯拉在专利申请中介绍,主要的阳离子源确实是NaCl。 特斯拉描述,在该工艺的研磨过程中添加NaCl的效果: 测量在研磨过程中添加NaCl的效果。NaCl粉末和细粘土矿物颗粒的重量比例为3:97,即NaCl与总混合物(即NaCl + 粘土)= 3%;并且相应的Na:Li摩尔比约 2.7:1。将这些NaCl粉末和细粘土矿物颗粒称重,并放入PM100行星式球磨机,以500 rpm的转速连续研磨长达3小时。然后,收集磨过的NaCl/粘土混合物,并将其转移到玻璃反应器中进行水浸出。将31克NaCl/粘土混合物装入反应器中并加水,以产生150克的浆液,其中盐/粘土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1:4(即水中含20 wt.%的盐/粘土混合物)。浆液形成后,在90℃ 和1000 RPM下进行20分钟水浸出。在浸出过程中,使用冷凝器,将水损失降至最低。使用5um过滤纸进行后续过滤,然后收集浸出溶液,用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添加NaCl的化学分析结果如下: 特斯拉计划,将这项新工艺用于其在内华达州的锂矿,该矿占地超过1万英亩。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特斯拉公司的“4680电池”终于投产了

    特斯拉公司的“4680电池”终于投产了

    在2020年9月,特斯拉发布了4680无极耳电池,号称单体能量密度提高5倍,整车续航里程增加16%,电力相比有极耳电池提升了6倍。 据悉,相比以往的21700电池,4680电池直径更宽、高度更高,仅由950个电芯组成,能量密度约300kWh/kg,激光无极耳技术去掉了电池主要发热部件,内阻减少,电池的热稳定可控性更高。 然而,无论是改款Model 3、新出的Model Y还是大改款的Model S Plaid,仍未搭载该电池,外界纷纷猜测电池量产遇到了大问题。 好在来自Whole Cars Catalog的爆料显示,4680电池组已经在特斯拉工厂投产了,图片显示,特斯拉员工们甚至在一块结构化的电池组上签名,表达兴奋之情。 所谓结构化电池,即电池并非存在于单独的区域,而是和整车一道研发,成为车身骨架的一部分。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10%的体积、提升14%的续航历程、少用370多个元件等,而且还能进一步优化空气动力学。 据悉,配图中的4680电池组用于Model S P85D。 出处:电池中国 read more

  • 1度电跑10公里!福特野马创下“最省电纪录”

    1度电跑10公里!福特野马创下“最省电纪录”

    跑1344公里,只用了128度电,平均一度电10.45公里。 这个成绩创造了“最省电”新能源车世界纪录,来自百年老厂福特,和旗下电动化转型的第一款车野马Mach-E。 这个成绩什么概念? 目前国内在售标称续航最长的小鹏P7,号称能跑706公里,平均一度电9.9公里。 当然这是标称,实际使用不可避免会打折扣。 那么野马的这个世界纪录,有多少实际意义? 野马其实是福特经典的性能车招牌,在美系肌肉车文化中,野马标也是一杆不倒的大旗。 但是百年福特电动化转型之坚决,毅然拿最高端的品牌下手。 野马Mach-E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顺便杀伤了一波Model 3,北美销量异军突起。 但就是这一强调运动的车型,刚刚创造“最省电”世界纪录。 BBC交通频道的两个记者开着Mach-E,在英国进行了840英里(1344公里)的旅行。 全程只充电两次且总共不超过45分钟,最后算下来,每度电能跑10.45公里。 而他们开的这辆车标配88kWh电池,官方续航606公里,这样一算一度电也就不倒7公里。 怎么跑出来的? 全程时速不超过50公里,总共用了27小时。 所以是极其平缓的驾驶策略。 这当然不符合用户日常驾驶习惯和实际情况,测试团队也说,一般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这样驾驶。 事实上,电动车在40-60公里时速下匀速平缓行驶,通常都能突破官方续航限制。 2018年在北美,有特斯拉车主连续30多个小时以37公里的时速行驶了1120公里。 所以这次的破记录的意义并不是说福特Mach-E就这么省电吗,而是表明目前向欧美电动车普及率不高的用户宣传,电动车如今已经具有实用条件。 怎样,你怎么看这个成绩?电动车多少续航才购用呢? 撰文:贾浩楠 出处:头条号 @智能车参考 read more

  • 可4.68秒破百的2021款“唐EV”升级惊人

    可4.68秒破百的2021款“唐EV”升级惊人

    全新一代比亚迪唐自2018年6月推出,距今已快3年时间了,今天测试的2021款比亚迪唐EV,可以算作它的中期小改款。而小编自己在2018年全新一代唐刚刚上市的时候,就购入了一台唐燃油版,至今也接近三年时间了,所以此次的测试内容,既可以把它看作对新款车型的体验,也是小编三年多时间的对唐这款车的用车感受。   试驾体验    今天的测试车型为2021款唐EV四驱高性能版,也就是唐纯电版的顶配车型,售价31.48万元,配备了前后双电机,官方加速成绩4.4秒破百,它有着所有SUV固有的优势,高离地间隙对复杂路面的通过性,以及开阔的视野让驾驶者对路面更好的判断,但同时这又是一台加速进入“四秒俱乐部”的性能猛兽。    唐EV四驱高性能版创世旗舰版,搭配由前、后电机组成的电动四驱系统,前电机能提供180kW的最大功率,而后电机则能爆发200kW的最大功率,整套动力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为380kW,在动力单元部分,实际上最关键的是新款唐EV换装了比亚迪最新研发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容量也上升到86.4kWh,NEDC续航里程小幅度提升了5km,为505km。至于大家关心的充电时间,在快充模式下,新款唐EV只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电量30%-80%的充电。换装刀片电池的新款唐EV,虽然没有在续航里程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但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抗高温性)以及电池寿命上更有优势。    作为一台电车,并且是前后双电机的四驱车型,踩下电门的瞬间即爆发车动力系统最大扭矩,它的加速性能用“4.4秒”就能说明一切问题。动力强劲是一方面,驾驶唐EV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强劲动力的面前,这一切都是可控的,并不会给到驾驶者紧张压迫感,会持续性地让你进一步把刺激你把电门踩到底的欲望。    驾驶这样一个大块头,同时又有着迅猛的加速,这样的体验是会让人上瘾的。另一个值得说的就是它灵活的操控,虽然是一台SUV,精准的指向性以及悬架的执行性,配合上22寸大轮毂,有一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对一台正儿八经的7座SUV谈操控,说转向精准度,是不是有点过分,但没关系它做到了。    因为是纯电版本车型,没有传统发动机的噪音,一切声音都变得敏感起来,对唐EV的隔音降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噪以及环境隔音都有着很好的表现,让人惊喜的是胎噪也很轻微,按理说22英寸的大薄胎应该是重要的噪音发生源,但它就是做到了很好的隔绝,城市快速路行驶基本感受不到胎噪,测试几天中,正逢广州持续阵雨,碾压过积水路面噪音抑制也非常令人满意。    当你看到22英寸大轮毂以及高性能的brembo卡钳,你会不自觉地把它和性能取向联系起来,但不完全是这样,日常想放松驾驶,它可以表现地很舒适,薄胎的滤震表现被悬架以及接近2.5吨的车身充分化解,这也符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一台车的需求,保证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在需要调动荷尔蒙的时候也毫不吝啬。我可以不用到你极限的驾驶性能,但你不能没有,这就是一台唐EV的底气。    新能源是全新一代唐的精髓,这是一台彻彻底底按照新能源车型标准研发的车辆,同期推出的唐燃油版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电改油”,86.4kWh的刀片电池被平铺在底盘下方,稳定感是传统燃油车所不具备的,因为电池的重量让底盘有更厚重的质感,无论小的坑洼,还是大的起伏路面,都能很好化解,一定程度上有把路面熨平了的感觉。但遇到坑洼是还是规劝减速慢行,毕竟这个22英寸的轮毂轮胎可不便宜。    驾驶唐EV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体验,你既可以非常舒适地日常代步,享受出色悬架带来的淡定感,又可以在需要激情的时候尽情释放荷尔蒙,它,很懂中国消费者,作为一台民族品牌的旗舰车型,这是应该有的格局。   性能测试   0-100km/h 加速测试:    在干燥的沥青路面进行0-100km/h 加速测试,测试时整车剩余电量48%。通过加速度曲线可以看出,整个加速过程都是非常平顺的,并不会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出现换挡动力顿挫,加速过程一气呵成,整个加速过程加速度都保持在0.5G上下,持久且稳定。最终测试成绩4.68秒,与官方公布的4.4S成绩非常接近。30万内,你找不到比唐EV加速更快的SUV了。    100-0km/h制动测试:    制动距离37.65米,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非常不错,虽然有着接近2.5吨的车重,但布雷博六活塞刹车卡钳、打孔刹车盘、马牌CSC5 SUV轮胎,这些硬件的堆积,让制动系统在制动效果、制动响应、制动稳定性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噪音测试    噪音表现方面,静止状态下环境隔音很出色,在关闭车门的一瞬间,能从耳朵感受到明显的差异,整个环境都静下来的感觉。而速度起来后,各个速度噪音表现都比较平稳,行驶路噪隔绝到位。   静态回顾    在设计方面,如果再一点点介绍这台车的外观设计,相信很多网友这篇文章都看不下去了,毕竟这台车的设计已经深入大家心中。所以我想在静态部分跟大家聊聊自己拥有唐接近三年来的用车感受,纯主观的体验感受。    可以说全新一代唐三年前刚上市,我就被它的外观吸引了,当然审美这事是非常主观的,但全新一代唐就是符合我的审美需求。更关键的是我爸他也喜欢这个设计,这台车买回去主要是我爸在用,先不说奥迪设计师各种用心的设计,反正一台车,第一眼看上去被喜欢被接受,这就足够了。    唐EV的整体设计与唐家族保持一致,只是在格栅上作了针对性的辨识度。在2018年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最早一批提到全新一代唐的车主,那时候在路上还很少见到这台车,我爸开这台车被路人搭讪问询了好几次,并且,在接下来一年的用车中,我爸身边的同事朋友也买了两台唐,全新一代唐的设计是成功的,它拥有在最普通消费群中口口相传的资本。    唐燃油配备了和今天测试唐EV相同的LED大灯,三颗透镜照明效果非常出色,夜间照明基本是没有死角的。另外在日常用车中会遇到很多不文明的车主,比如来自对向车道的远光,驾驶着唐只要稍稍闪烁远光提醒,对方通常会立马回应切回近光灯。而家里的另一台用卤素大灯的天籁,闪烁大灯会经常受到无视。    新能源是全新一代唐的精髓,可以说这是一台彻彻底底按照新能源车型标准研发的一台车,唐纯燃油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电改油”,所以要体验正宗的唐,还得是唐DM或者是唐EV,全新一代唐的底盘,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电池的布置,所以在电池平铺在底盘下方后,整个车身的上下比例依旧非常协调,另外22英寸轮毂与整车的气质非常相符,并没有过大的感觉,车身能hold住这四只大脚,恰到好处。    内饰设计绝对是让老车主羡慕的地方,改款前的中控设计,整体以简洁为主,但现在看到的豪华氛围有了极大的提升,做工用料也提升了很大一个档次,就中控台多种材料的拼接,软质搪塑、钢琴烤漆、金属拉丝、麂皮缝线这些材料的应用,老车主极为羡慕。    仪表盘相比老款车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UI经过重新设计,并且支持主题切换,足够炫酷。    这个能旋转的中控多媒体系统,相比老款车型边框进一步收窄,系统也升级到了最新的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可以把它直接理解为一块平板电脑,你在手机上能干的事,在这台车上都能实现。就以我爸日常用车体验来看,用的做多的就是在线导航和在线音乐这两个功能,对了,还有语音控制,这套系统的语音识别还是很智能的,能实现很多车辆操作,并且识别度很不错,就我爸那非常不普通的普通话,它也能很好的识别,所以也就经常用,一些功能就不用去点按操作了,一句话的事。    […] read more

  • 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15个“秘密武器”

    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15个“秘密武器”

    Model S Plaid可能是电动车圈唯一一款除了外观没变,一切技术都变了的车。 今天,著名特斯拉改装品牌Unplugged Performance更是拿出了与官方合作的爆改赛车,相信过不了几天,这辆车在Laguna Seca上超越迈凯轮塞纳、P1、911GT3的画面,就会继续在其它赛道相继上演。 但想要给朋友讲明白这辆车,光去说早在1月发布会上就公布了的性能参数未免过于无趣,我们翻遍了这辆车的用户手册,发现了发布会上没有细讲的一串秘密。 1、更强的电池 虽然Plaid没有用上特斯拉的次世代4680电芯系统,但整车的电池性能依然有了大幅跃进。 整车的动力电池电压被提升至450V,相比之前特斯拉车型的400V体系架构提升了50V。 这为Plaid带来两方面的优势,一来,这辆车将有能力在现在的V3超充上更长时间地维持在250kW的功率上,二来,这辆车将有能力兼容特斯拉传闻中的V4超充。 如马斯克在发布会上所说,这辆车将具备最高350kW的充电能力。 2、主动降噪系统 很多人调侃过的特斯拉内饰不豪华,将在Plaid身上彻底成为过去时。 除了更好的材质和设计,也包括更静谧的环境。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选装Yoke方向盘的Model S Plaid所有灯光操作都需要通过方向盘按钮完成。 在Plaid前排座椅的头枕下方,加入了一系列麦克风,可以选择监听前方、后方或者同时降噪。 3、电容触摸档位 Model S Plaid最引人注意的交互创新,是AI自动换挡。而不想用AI的时候,还可以用触摸屏滑动挂档。 问题也就来了,很多杠精的第一反应是,要是遇到祖传黑屏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Plaid都已经预置了换挡的硬件,就在中控屏幕下方,隐藏在双闪开关两旁。 电容式的按键,一按亮起,再按确定。 只是这个背光漏光做工问题,看来还得和苹果学习一下。 4、带Force Touch的方向盘按钮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选装Yoke方向盘的Model S Plaid所有灯光操作都需要通过方向盘按钮完成。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在你的苹果设备上可以通过不同的按压屏幕/触摸板的力度来启用不同的功能。 现在,你可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了。 同一个灯光按钮,按压力度不同,就会启用不同的近光灯、远光灯功能。 同一个转向灯按钮,按压力度不同,也会实现转向灯短亮、长亮的区别。 5、全新的Autopilot开启方式 在没有了方向盘拨杆,也没有了挡把之后,我们又得学习特斯拉车型上第三代Autopilot的开启方式了。 那就是点击方向盘右侧的按钮,甚至这次激进到,如果你不想双击开启,可以直接单击点击进入Autopilot。 所以没事,千万别让你没开过Plaid的朋友随便瞎按方向盘按钮。 6、全新Autopilot图标 这个更应该归类为彩蛋,如果你的车选装了Yoke方向盘,你的Autopilot图标会变成这样…… 特斯拉的UI设计师们真是细节控。 7、碳纤维保护套电机转子 Plaid车型的电机转子用碳纤维包裹,与之前的电机相比,这样的技术创新有助于维持更高的功率曲线,这也在发布会的PPT得到了确认。 不过已经有专家表示,这种设计的耐久性是值得谨慎观察的。 8、更宽的车身和更大的空间 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Plaid比现款Model S宽了一些,不算后视镜的话,从1.96米增加到了1.98米,多出的一些全部是为了轮胎能有更好的抓地力。 同时,装在前翼子板上的Autopilot摄像头也变得比之前更突出了,这是因为换装了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模组。 而由于车内的仪表盘也做了改动,因此车内空间容积也变大了。 9、更大尺寸的Autopilot传感器加热丝 无可争议,在Plaid的生命周期里,特斯拉一定要推出可用的FSD功能,而且马斯克最近还把难度提升了,加大到了“用纯视觉实现FSD”这个层级。 而之前Autopilot摄像头传感器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在大雨大雪天气中经常不可用。 是的,可弹出的门把手下方加入了射灯。 […] read more

  • 新款的特斯拉 Model S & X 的车载娱乐系统的算力可比肩 PS5 ?

    新款的特斯拉 Model S & X 的车载娱乐系统的算力可比肩 PS5 ?

    据外媒 Wccftech 报道,AMD 的 CEO 苏姿丰今日表示,公司已与特斯拉展开合作,并且正式确认将其 Ryzen 嵌入式 APU 以及基于 AMD RDNA 2 架构的 GPU 引入特斯拉的 Model X 和 Model S 汽车,为特斯拉的车载娱乐系统提供算力。 对此,特斯拉 CEO 马斯克表示,新款 Model S & X 在车载娱乐系统上将有许高达 10 TFLOPs 的处理能力,可以比肩索尼 PlayStation 5 的算力。 特斯拉新款 Model S & X 配备了一块 17 英寸 2200*1300 分辨率的显示屏,还有一块供后排乘客使用的副屏,其娱乐系统还与无线手柄兼容,乘客可以在任何座位上畅玩游戏。 据了解,马斯克还称特斯拉新款 Model S & X 的娱乐系统可以玩《赛博朋克 2077》,如果这是真的话,就意味着该系统有足够的能力玩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游戏。此外,特斯拉新款 Model S […] read more

  • 仅3层,又薄又硬… 特斯拉汽车的防弹玻璃专利曝光

    仅3层,又薄又硬… 特斯拉汽车的防弹玻璃专利曝光

    2019年11月,赛博皮卡亮相发布会上,搭载亮相的防弹玻璃成为了当时最具热议的话题点。 当时特斯拉首席设计师弗朗茨 · 冯 · 霍尔斯豪森,先是抡起大锤猛砸车门,结果毫无印记,车门强度超出想象。 其后又掏出实心铁球扔下前窗玻璃,不幸的是,留下了裂纹——但没有穿透。 即便这算是一次失败的现场Demo,因为按照原先说辞和计划,玻璃应该完整无缺才对。 但即便如此,如此高冲击力的撞击都无法穿透,还是让所有人深感震撼。 后来发布会后,特斯拉方面又再演示了一次,同样的实心金属球砸玻璃,确实留不下痕迹。 当时发布会上的“失败”原因也被找到,大锤砸门后造成车窗没有处于密闭状态。 总之,2019年发布会现场内外,特斯拉证明了赛博皮卡搭载的新玻璃,确实超级耐用,达到了防护新高度。现在,最新曝光的特斯拉专利,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款产品。 首先,特斯拉的防弹玻璃大原理跟军用防弹玻璃一致,特斯拉采用的也是多层玻璃堆栈,准确的说,特斯拉的多层玻璃包含3层。 一个是面向车内层,厚度在0.5-1.1毫米之间,起到保护作用。 中间是粘合剂,兼具了两层玻璃粘合连接以及吸收外部冲击能量。 面向车外的一层玻璃,则由二氧化硅和硼氧化物制成,特点是熔点低、密度高,比普通玻璃可以更耐热和耐冲击,厚度也是最高的,但也控制在2-5毫米之间。所以整体来讲,特斯拉这个汽车玻璃专利,在厚度方面展现出了核心优越性,不会太过笨重。 但从技术角度考虑,如果在同样的防弹能力下,厚度越小,理论上越难。所以一般防弹玻璃的厚度,会在70-75毫米左右——军用和特殊用途的还可能更厚。而特斯拉专利来看,整个厚度会实现倍数级压缩,将处于6-15毫米之间,无论是成本还是美观设计,都更适合民用普及。 有意思的是,这项玻璃专利,虽然是在特斯拉赛博皮卡“名下”,但在专利完整介绍里,已经明确展示了其他车型搭载的“预告”。看来未来特斯拉全系车型,或将都会搭载防弹玻璃。 写在最后: 特斯拉在专利中,除了防弹,其强调最多的是耐用性。事实上,新玻璃能够承受正常路况上的各种压力,并且几乎不会被损坏,可以免去很多烦恼。 而现在量产车玻璃,可能在没有太多外力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打碎、破裂,甚至一些小石子飞溅也能打碎玻璃。 刚开始还被不少人看衰只是无脑的噱头营销,现在感觉越来越香了。 出处:牛车网 read more

  • 科技感不输国内造车新势力!索尼汽车开始测试

    科技感不输国内造车新势力!索尼汽车开始测试

    索尼汽车开始测试,科技感不输国内造车新势力!比“汉”略慢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造车的门槛其实已经越来越低了,以往传统品牌要想打造出成熟的车型,首先要自主研发靠谱的高性能发动机,再加上变速箱技术,本身研发门槛就非常高,而且周期也很长。但是现在的纯电动车就没有这种难题,电池组可以直接采购,永磁电动机也可以买到,甚至还可以请传统车企代工,只要资金充足,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一些没有造车经验的科技企业打造出量产版本车型并不难,比如国内华为和小米等汽车品牌都已经开始涉足造车。而日本索尼公司也已经进行了尝试,去年就展示了首款概念车新索尼VISION-S。 最近这款车型已经开始进行测试了,也就意味着距离量产不会太远,从测试车型的状态来看,基本上和概念设计版本保持一致,外观造型风格确实有造车新势力的味道。车头前脸采用的是封闭式设计,正中间贯穿一道发光车标,车标图案有点像两双手,并没有直接悬挂索尼英文字母logo。 车身侧面属于非常明显的轿跑风格,不过是侧面4门设计车内两排座椅带来更强的实用性,从轮毂配置和刹车卡钳就能够看出,索尼汽车设计师团队也希望这款车偏运动一些,前后都提供了大尺寸布雷博红色刹车卡钳,尾部同样有比较流行的贯穿式灯光,总体来看这款索尼轿跑车颜值是相当高的。 打开车门也有不少惊喜,内饰科技感一点不输给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控台面基本上就是全面屏设计,三块大屏连为一体之后,科技感已经足够充分了,不过空调控制区域还有额外的独立大屏,再加上电子后视镜两块屏幕,也就是说这款车的前排就拥有6块大屏,可以说被屏幕包围了。 目前索尼汽车还没有具体公布这款车型的配置细节,不过已经确定将会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两台电动机可以形成四驱模式,官方给出的理论零百加速成绩可以达到4.8秒,这已经是入门级别性能跑车的水平了,然而如果和国内的高性能轿跑车相比,4.8秒的成绩与比亚迪汉相比还是略慢一些,当然这已经足够日常家用,日常驾驶过程当中也很少会有车主踩地板油。 要知道索尼品牌在很多领域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巨头,比如单反相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游戏机行业更是一家独大,不过手机和电视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高了,索尼也需要进行转型,造车就是不错的选择。 问题来了,你觉得索尼汽车像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花一秒点关注,交一生好朋友! 出处:头条号 @孔明说车 read more

  • 能克服纯电动车“传统缺陷”的钠电池问世

    能克服纯电动车“传统缺陷”的钠电池问世

    电动车发展势头正佳,而关于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路线之争也从未消停,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等名头,无不向世人传递出一个信号:我才是动力电池的未来。但结果真的会如此吗?答案是未必。 最近,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对外透露,将于今年7月前后发布钠电池。 按照专家的说法,钠电池是一种“不依赖资源”的新型电池,不会像锂电池那样受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以及价格变化影响,未来不存在发展瓶颈。 于是,吃瓜群众们不仅好奇:钠电池究竟是个啥?跟锂电池相比,钠电池的优点和不足又是什么?到底谁才是动力电池的未来? 钠电池是什么? 跟锂电池的命名方式一样,钠电池的全称叫做“钠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钠离子在电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充放电过程。 两者工作原理略有不同的是,锂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转换实现充放电,而钠电池是由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 ▲钠离子电池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这不就是将锂离子换成了钠离子么?是的。而且,跟锂电池类似的是,钠电池在正负极材料的选用上也比较多元化,不同的电极材料能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带来不同的表现。 关于钠电池最早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只是没有像锂电池那样进展迅速,此后相关研究越来越少,直到2010年之后,钠离子电池才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一起同步发展,以丰富储能体系。在这方面,欧美起步稍早,大概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有公司涉足相关领域,美国能源部对此也有一定支持。 2012年,日本丰田曾发布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当时就已经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到500-1000公里。 ▲各类高倍率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策略 在我国,包括中科院在内很多科研机构也在开展钠电池的研究,科技部2016年为此专门立项,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文,提出要支持储能多元化发展,以及加快钠离子电池开展规模化。 从产业化推进速度和专利布局来看,目前我国在钠电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钠电池各项性能如何? 既然大家都重视,那钠电池理应比锂电池更有优势才对。 可是,至少在目前看起来,跟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动力电池(磷酸铁锂、三元锂)相比,钠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其实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甚至在消费者十分看重的能量密度方面还处于劣势。 具体来看,如今三元锂量产装车已经做到180-200Wh/kg的水平,中短期目标是做到300Wh/kg;磷酸铁锂目前量产装车最高的为140Wh/kg,中短期目标是实现180-200Wh/kg;而国内钠离子电池目前能量密度最高为145Wh/kg,中短期目标是160-200Wh/kg,比三元锂差了不少,跟磷酸铁锂在相近水平(中科院物理所研发的钠电池,理论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80 Wh/kg)。 虽然能量密度指标并不占优,但钠电池在充电速度方面却有不小的优势。众所周知,即便采用大功率直流快充,三元锂电池一般是半个小时能从20%充到80%,磷酸铁锂充电费时更久,而钠电池只要10分钟就能干到90%,也就相当于我们给车加个油的时间。 另外,在充放电循环寿命方面,钠电池可以做到4500次,三元锂只有两三千次,这方面磷酸铁锂优势明显,已经做到6000次,据称锂电池循环寿命最高可以超过上万次。 低温性能方面,钠电池在零下40摄氏度都可以正常工作,跟三元锂差不多,比磷酸铁锂更能适应冬季以及高寒地区。 而在电动车用户普遍关注的安全性方面,钠电池也比三元锂更令人放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其电解液稳定性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能量密度低,使得钠电池在高温性能方面比三元锂电池更好。 最后,钠电池还有一个所有锂电池都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它不像锂电池一样担心会过放电,所以钠电池允许彻底放电到0伏——这对于一般电动车用户好像没什么实质性意义,但对于储能场景应用就更值得推广了。 为什么要发展钠电池? 综上,就实际应用而言,由于能量密度偏低,钠电池目前还难言优势,但鉴于其能量密度基本跟磷酸铁锂看齐,以及在其他性能方面还有自己的特色,其量产价值其实已经不小。 但这就是世界上主要国家发展钠电池的根本原因吗?其实不然。钠电池之所以能得到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我们在本文开头提出的——不依赖资源,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论在地球上的储量,钠远比锂要丰富得多。 资料显示,锂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0.0065%,即便是把地球上所有的锂元素都用来生产电动车,大概只够生产15亿辆特斯拉。而且,大部分已探明锂资源都在南美洲(主要是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集中于当地的盐湖中,但该区域政局不稳,所以引起碳酸锂价格经常大幅波动。此外,国内锂提取技术目前也没有规模化,我们80%的锂从澳大利亚进口,但当前的中澳关系并不利于维持这种贸易需求。 反观钠,分布就明显广泛的多,钠资源约占地壳元素储量的2.64%——也就是说,钠的储量是锂的406倍。其中,光是我国已探明的钠盐储量,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超过1.4万亿吨,而且,如今全球的金属钠产能,也正在向中国转移。 ▲盐湖中丰富的钠盐 其次,钠电池成本更低。 宁德时代之所以要发布钠电池,核心原因是锂电池的原材料涨价太凶猛(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涨了多次),而钠电池则丝毫不存在这方面的压力,原因有三: 一、钠盐因为储量巨大,原材料价格低廉,采用铁锰镍基正极材料相比较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原料成本能降低一半; 二,钠盐的特性允许使用低浓度电解液(同样浓度的电解液,钠盐电导率高于锂电解液20%左右),这样就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钠离子不会跟铝形成合金,负极可采用铝箔作为集流体,此举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降低重量10%左右。 几大主料都能大幅节省生产成本,也就不难理解为啥电池企业愿意开辟这条新的道路了。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钠电池的材料成本加上制造成本,大概在0.36元/Wh左右,这已经比锂电池低了,只不过,钠电池目前还处于推广初期,其整体商业成本短期内会比锂电池高,这一点宁德时代也有简单提及。 最后说说 不仅仅是宁德时代,包括深圳华创电新、辽宁星空钠电等多家企业都对钠电池提前进行了布局。可见,虽然钠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个较为明显的短板,但业内对其赶超磷酸铁锂依然充满信心,有企业称“钠电池能量密度超越150Wh/kg的进度将比磷酸铁锂快”,更重要的是,钠电池虽然还处于第一代产品阶段,但已经能看到第三代产品的雏形了。 更重要的是,钠电池在充电速度、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安全性能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其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钠电池的出现,首先就将挑战磷酸铁锂的江湖地位,因为它们都是走的性价比路线。当然,磷酸铁锂和钠电池究竟谁能更胜一筹,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无法给出预判,毕竟,这两种电池,在不同电极材料和辅料的作用下,其能量密度天花板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未来,不仅仅是储能行业会有钠电池的一席之地,电动车势必也会形成锂电池和钠电池并行的局面,而且那一天已经可以预见了。 撰文:刘极昊 出处:头条号 @线外邦 read more

  • 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动驾驶启用激光雷达

    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动驾驶启用激光雷达

    特斯拉近期与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签订了一份使用激光雷达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开发合同,网上流传的特斯拉ModelY车顶装有激光雷达的照片坐实了这个猜测。马斯克曾称激光雷达为“拐杖”(Crutch),为何特斯拉却在测试激光雷达,这里汽车人参考进行深入解读。 背景:谷歌派 VS 特斯拉派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最终走向无人驾驶,依据智能化以及联网的水平,衍生出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条发展路径。 单车智能的发展路径,全球又分为了两条技术路线,一是依靠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谷歌派”;二是以视觉感知和影子模式为代表的“特斯拉派”。 “谷歌派”的代表企业是Waymo,Waymo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感知设备,采取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 同时,依靠谷歌地图专业的测绘车队,Waymo采用高精度地图进行定位,Waymo主要的产品是L4级别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特斯拉不使用激光雷达三个原因 很多人认为特斯拉不使用激光雷达是因为不懂激光雷达,事实上,马斯克在2003年创立了SpaceX,其来往于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舱就已经使用激光雷达。 该激光雷达由SpaceX设计并制造,而马斯克则是项目的带头人,也是SpaceX的首席工程师。 基于对激光雷达的深刻理解和应用经验,促成特斯拉并没有采用激光雷达。 第一,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认为人类因为有两只眼睛,可以在任何地方开车,道路是为视觉导航而设计的。 只要使用足够多的真实世界数据,来开发和训练一套模拟人类视觉的神经网络,就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因此,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特斯拉不需要激光雷达。 第二,高精地图是问题所在。 激光雷达需要与高精地图配合,激光雷达本身不是问题,高精地图才是问题所在。 高精地图构建十分复杂,即使是拥有地图和街景的谷歌,创建3D的高精地图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 绘制高精地图,需要专业的测绘设备及工程师的手动标记,高精地图每个厘米都需要进行3D映射和验证。从一条街道拓展到另一条街道,从一个城市拓展到另一个城市,最终覆盖到所有国家,是一项十分昂贵且挑战的资源密集型工作。 这也是Waymo的Robotaxi目前仅能在少数预先映射的地理围栏城市中运行的原因。 特斯拉希望开发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道路的任何地方使用,而依靠高精地图的激光雷达路线,并不是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 第三,激光雷达的限制性。 激光雷达无法识别颜色,因此无法区分交通信号灯等物体。还是需要配合着摄像头来使用,特斯拉相机及其神经网络计算机可以重建特斯拉车辆周围的3D世界观,这使得激光雷达不必要。 特斯拉使用计算机视觉,仅依赖摄像头即可创建3D世界视图。再加上激光雷达昂贵的售价,以及丑陋外观,也是限制特斯拉使用的原因。 如何看待马斯克使用激光雷达 在2019年特斯拉自动驾驶日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内部曾对激光雷达进行了测试,试图采用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方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但是,特斯拉很快放弃了该项目,因为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给人一种错误的进步感,是“拐杖”和“愚人的差事”。 单从一辆测试车,并不意味着特斯拉技术路线的完全转向。 汽车人参考认为,特斯拉更有可能使用Luminar的激光雷达来验证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或者是在评估激光雷达与其现有摄像头系统相比性能如何。 从另外一个背景来看,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已经遇到了数据采集的问题,如果要在中国顺利推行自动驾驶,需要建立本土的数据中心,采用激光雷达并和具有资质本土地图商合作,也是一种备份的方案,最终都取决于特斯拉的选择。 至于说马斯克被激光雷达打脸,或者说马斯克被妥协,还为时尚早。 出处:头条号 @汽车人参考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