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1-04-07 11:14 据外媒2021年4月6日消息,日前,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了该公司正在从事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工作。 蒂姆·库克称:“在我看来,自动化是一项核心科技。从许多方面看,汽车就是一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也是如此。我们正在探索苹果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前景。”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试图开发自己的汽车。对此,蒂姆·库克表示,苹果热衷于整合硬件、软件和服务,发现他们的融合点。“因为我们认为这就是奇迹发生的地方,而公司也乐于拥有与这一领域相关的核心技术。” 他说。 另外,采访谈到了特斯拉此前找到苹果谈收购一事。蒂姆·库克称,“我从没跟埃隆·马斯克谈过,但我十分尊敬他的公司。我认为特斯拉的成就无与伦比,它在电动汽车行业不仅引领时代,还远远领先于时代。所以我很尊敬他们。” 编译:环球网
Category: 技术
电动志技术频道,发布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消息、电池新支持、充电新技术、充电桩及汽车研发新技术等。
📅Published: 2021-04-07 10:48 造车新势力未来的竞争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智能化。至于续航里程,则是属于供应链的事。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将来苹果汽车比特斯拉更具优势。也许苹果汽车是特斯拉的掘墓者——题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7年,iPhone问世,苹果颠覆了手机。 2008年,Roadster问世,特斯拉开始了颠覆汽车之路。 从2003年成立,经过十多年发展,特斯拉已经风生水起,成了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没有之一。这两年,借助在中国市场产销的强势表现,特斯拉一举成为华尔街宠儿,汽车领域的王者存在,其市值相当于全球十大汽车品牌后九者市值总和。 特斯拉的成功,让资本和其他创业者眼热心跳,争相效仿,希望复制奇迹。 可谁能复制特斯拉的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 但特斯拉是不是一直都是王者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特斯拉不可以被复制,却可以被颠覆。 到底谁能颠覆特斯拉呢? 当然不是那些船大难调头的老牌汽车企业,而是蠢蠢欲动的造车新势力,他们在中美两国都有,如美国的苹果、谷歌;中国的华为、恒驰和百度。 也许有人会提FF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蔚来、小鹏、理想。但高飞锐思想认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只能是模仿,不会是超越。 中国造车新势力一直对标特斯拉,叫得很凶,有点成绩就觉得是特斯拉第二了。这只是一种臆想,他们没有那个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基因和雄厚实力,过过嘴瘾,捆绑强者,做做市场推广可以,可要阳光照进现实,是没有这种可能的。 苹果和华为颠覆特斯拉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既是软件的强者,又是硬件制造的强者。但华为已经表态自己暂时不造整车,现在我们只来谈谈苹果汽车。 尽管苹果造车还是只听到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但苹果造车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苹果汽车已经拥有一支6000人以上的队伍,拥有了很多相关专利。据传苹果汽车将在2024年推向市场。 现在距离2024年只有两年多时间了。造车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系统工程,需要的周期一般很长。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要实现上市,那说明苹果汽车现在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就差临门一脚了。 在软件开发和硬件制造上都有过人之处,这是苹果有可能颠覆特斯拉的底气所在。
📅Published: 2021-03-22 21:46 不久前的315晚会,被网友们评为“最有资格上315”的特斯拉,没能登台露脸。只能说,在让大家失望这件事儿上,特斯拉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但在其他方面,特斯拉又是一堆麻烦事儿上身。刹车失灵等安全事故数次冲上热搜,车主坐在车上维权,而特斯拉又极为傲慢甩锅连连,惹了众怒。除此之外,马斯克还在twitter上极为坦诚地承认了,特斯拉通过车内摄像头来监视驾驶员,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近,特斯拉又和蔚来吵起来了。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中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业界热议——“特斯拉开始试水换电了”。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立马在微博回应,整体意思就是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顺便拉踩了一下鼓吹换电的友商。言论出来后,一直致力于推广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急了,蔚来的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跳脚回怼:“换电是最受蔚来用户欢迎的补能产品。” 这两家行业头部公司,就此因为“到底是该充电还是换电”,在微博上掐了起来。 为什么特斯拉瞧不上蔚来一直坚持的换电模式?在新造车主流利用超充解决续航问题的当下,蔚来为什么要搞出一个换电模式?换电这事儿,究竟靠不靠谱? 为什么会存在换电模式? 按理说,如今新能源车企的主流是充电模式,为什么还有换电这种形式存在呢?换电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呢? 我们得从电动车本身说起。说起电动车,尽管政策支持,形式环保,车企巨头和互联网大厂都纷纷跑步入场,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依旧存在着不少Bug。其中,最大的Bug就是续航里程。 这两年,不少车企都把续航里程抬高到了400公里,有些做到了600公里以上,甚至试图向1000公里续航发起冲锋。但是即便如此,车主们依旧有严重的续航焦虑——担心中途没电没地方充电,担心“趴窝”在高速上、担心低温续航打折等等。 不过说到油车,你很少听到油车车主有里程焦虑的问题。其实大部分燃油车一箱油的续航里程也就七八百公里,这还是在匀速巡航的情况下。但为什么人们就敢开着油车四处跑呢? 关键问题还是在补能上。油车没油了之后,满大街都是加油站,加油也就只需要三分钟左右,之后还能继续跑,效率高还方便。 但换到电动车上,补能却变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情。 市场上的充电桩分为交流充电桩(慢充)和直流充电桩(快充)。一般慢充家用,是主要的充电方式,快充大多安置在公共场所,用以长途或者出行。快充最快多少呢?目前特斯拉的超级快充的最高充电功率是250kw。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看到的那些充电桩都是多大的呢?按照国家电网2020年的招标书来看,主流的直流充电桩是80kw和160kw这两种规格。 这两种规格的充电桩基本上算是市面上比较大功率的充电桩了。按照华泰证券做的充电时间测算,80kw、160kw的充电桩至少也得半个小时才能充满。 资料来源
📅Published: 2021-03-18 19:23 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提供下一代能源存储的众多潜在途径之一是使用固态电解质,以取代目前锂电池中使用的液态电解质。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这种固态电池的原型,克服了这一领域的一些关键障碍,通过使用一种新颖的自愈合材料展示了稳定的高容量存储。 在今天的锂离子电池中,当电池充放电时,液态电解质携带锂离子在一对电极之间来回移动。如果电解质可以用固体材料代替,它可以使电池更安全,同时提高能量密度。实验证明,这种电池的储能能力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问题是,当电池循环时,一种叫做枝晶的触须状结构会在其中一个电极表面生长。随着枝晶的生长,电池的寿命和效能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有发生短路失效和起火的风险。因此,想出一种能够绕过这个问题的固态设计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此次,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布朗大学、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提出来一种相当有希望的新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由钠-钾合金制成的半固态金属电极,并将其比作牙医的补漏材料。在具有牢固特性的同时,这种新型材料还能够流动和成型。 据了解,这种材料有适量的韧性,所以当它接触到固体电解质时,它就不会形成通常在完全固态但更脆的电极材料中会出现的微小裂纹,这种裂纹通常会导致枝晶的形成。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初衷就是开发基于精心挑选的合金电极,以便引入一种可以作为金属电极自愈成分的液相材料。” 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操作温度使材料保持在适当的半固态状态,以适应高电流(大约是使用固态锂的20倍),而不会形成枝晶。这还同时解决了迄今为止固态电池的另一个缺点——超高的电流密度。 在当前的研究者,科学家们提供了两种避免枝晶形成的设计思路,其一是将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直接接触、而另一种则是将液态金属合金夹在两者中间。 在这些实验性设计的早期结果的鼓舞下,研究人员现在正在研究将该技术应用于不同固态电池结构的方法,并对其可能性持乐观态度。 研究合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 Venkatasubramanian Viswanathan 表示,“我们认为可将这套方案转化并用于任何固态锂离子电池,并且涵盖从手持设备、EV动力电池、以及电动航空等广泛的领域。” 撰文:财联社 @黄君芝
📅Published: 2021-03-18 10:18 8分钟充电80% 续航1000公里。还通过枪击实验。 说实话,这三个点确实是电动汽车的命门关键。第一个充电速度,可以解决充电难的痼疾;第二个续航1000km,可以解决续航焦虑症。第三个枪击实验,可以解决自燃等安全难题。如果石墨烯电池真的实现三个指标,那么电动汽车续航缩水,安全,充电等技术性难题就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就对燃油车带来降维性的革命性打击,整个燃油车产业都要提前出局了。 但不知道广汽石墨烯电池量产会是什么时候,大规模量产是不是可行。成本和使用寿命如何。目前,有三家电动车企喊出了续航1000km量产车的口号。蔚来ET7采用固态电池,2022年交付,号称能解决续航短,充电慢,自燃等难题。 智己汽车采用掺硅补锂技术,号称续航也能达到1000km。听上去,续航1000km要成为电动汽车续航的新标准了。又兴奋又有些怀疑。这先进技术会来得这么快吗?千万别是PPT电池,因为有专家已经质疑蔚来的固态电池,量产上市不可能那么快。我希望快点,但也谨慎期待。希望广汽石墨烯电池带来惊喜。 出处:头条号 @车流会
📅Published: 2021-03-17 14:21 3月,特斯拉“失控门”连续霸占热搜。 先是河南女车主坐车顶控诉Model3刹车失灵;再有海南车主曝出Model3刹车失灵,甚至官方客服亲自上阵也没踩住刹车;到了最近2天,厦门Model3在小区失控怼墙的画面又在网上传爆了。 河南女车主坐车顶维权 海南特斯拉客服也没刹住车一头撞上围栏 厦门Model 3疑似刹车失灵冲进小区 一时间,特斯拉被批成了“无良车企”的典型,还有许多人忿忿不平——凭什么特斯拉登不上315晚会? 特斯拉没上315晚会,其实就一个原因,发生这么多起“失控门”、“刹车失灵”、“意外加速”事故,但至今没有一起能实锤责任方在特斯拉。 截至目前,车主和特斯拉仍是各执一词,到底是人误操作,还是车有故障,可信度就靠一张嘴。 还有各种技术分析,看似讲得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基于经验、猜测和假设,事实只有一个,谁也说不准。 事实,是历史数据,是调查分析,是试验结果。 只有当权威监管部门正式介入,才能调动这些手段,就特斯拉“失控门”给出一个真实确切的答案。 同样的争议,在美国已经有了结果。 经过一年调查分析,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不久前刚刚认定,数百起关于特斯拉“意外加速”导致事故的投诉请愿,几乎都是由于车辆驾驶人员误操作引发。 在欧美各国,特斯拉几乎都发生过“失控门”,事故过程,也都和国内几起事故几乎一模一样。 2016年底,特斯拉就因“意外加速”被一名车主告上了法庭。 这名车主是韩国知名演员孙志昌,他在开着ModelX载着儿子回到美国加州的家中时,车子突然加速冲破车库墙壁,一头怼进了客厅。
📅Published: 2021-03-15 19:01 恒大汽车(0708.HK)于2021年3月15日发布公告,联手腾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世界领先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恒大汽车持有合资公司60%股权。 此前,恒大已与腾讯就开发车载智能操作系统展开深入合作。本次成立合资公司,双方联手开发功能更强大、生态更丰富、深度定制化的恒驰智能操作系统,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即将上市的每款恒驰,都将成为极具科技感的智联移动空间:驾驶舱全球独创的九屏显示七屏联动,可实现办公、娱乐、教育、购物、远程医疗等场景化应用;通过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驾乘视觉与车-环境数据的虚实融合,营造最安全的数字化驾乘体验;通过全面开放开发者接口,打造业界最丰富的应用生态体系,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生活体验。 恒大汽车通过与MAGNA、EDAG、AVL等全球汽车技术龙头深入合作,拥有世界顶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而腾讯在互联网生态、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居全球领先水平。此次双方强强联手,将实现整车研发制造硬实力与生态系统开发软实力的深度融合,确保恒驰智能操作系统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恒驰九款车已全球发布,惊艳的造型与豪华的内饰牢牢抓住消费者的目光。可以预见,“颜值”与“智慧”兼备的恒驰上市后成为爆款几无悬念,与特斯拉的最强对决也越发让人期待。 出处:金融界网
📅Published: 2021-03-11 17:37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Twitter上公开表示,燃料电池是“智商税”,用在汽车上是一个愚蠢的选择。 马斯克还表示,在他看来,燃料电池就算是用在火箭上也不是很好的主意,但至少不像用在汽车上那么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个国家都在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各大车企也正在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对研发投入。 编译:澎湃新闻 @崔珠珠
📅Published: 2021-03-09 12:05 自动驾驶时代一定会到来,这已经成为了汽车工业界的共识。 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面临什么关键技术难题、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等问题,很多人却也还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 此次,品驾带着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求解之心,走进美国密西根大学智能网联交通研究中心,专访Henry Liu教授团队。就在不久前,由该华人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全新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测试方法登上了《Nature Communications》,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 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问题 日产汽车曾在2014年笃定地认为,到2020年市场上将会出现多款无人驾驶汽车,马斯克也曾在2015年时宣称,2018年特斯拉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就将面世。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有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穿梭于日常生活之中。 那么,是什么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之路不断延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辆合格的自动驾驶汽车是如何产生的。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的实现不仅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通力协作,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智能性并且能够不断学习。这就需要海量的自然驾驶数据不断地进行测试与训练以确保安全。”Henry Liu教授向品驾解释道。 HenryLiu教授表示,当前各大车厂其实都有能力制造出具有一定程度自动驾驶能力的测试车了,但难点就在于测试层面——如何能够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实际上现在已经投入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都还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最多也就是介于L2-L3级之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驾驶系统还无法保证汽车能够在完全脱离驾驶员的情况下足够安全地行驶。” 据美国交通部的统计数据,人类驾驶员平均每百万英里会发生一次碰撞事故,每9000万英里会发生一次致死事故,而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能要比人类驾驶员高出三个数量级才能满足预期,即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要保证开出的十亿英里内不能发生任何碰撞事故。 为了达到该安全范围,需要搜集海量的“问题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数据是发生在不同的驾驶环境下的,而这往往要累积几千亿英里甚至万亿级别的测试里程才能够进行有效验证。
📅Published: 2021-03-07 07:41 在量产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拥有L2级自动驾驶的功能最多,自动驾驶能力几乎也是量产车中最强的。去年10月开始,特斯拉向用户陆续推送了FSD Beta(完全自动驾驶测试版),安装这一系统的特斯拉可以在城市道路上进行L2级自动驾驶,并可以通过十字路口、环岛、红绿灯等多种复杂场景。 不少车主使用FSD Beta长途旅行测试,几乎不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接近了L4级自动驾驶的水平。 不过,近日YouTube博主Whole Mars Catalog将特斯拉与“自动驾驶一哥”Waymo进行了一场测试,用一镜到底的两个视频展示两辆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到同一终点的过程。 最终结果可能让你有点意外,特斯拉选择了更近的一条路,用时5分钟,相比Waymo无人车提前接近3分钟。在这两个行程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一、Waymo全程“开挂” 特斯拉快3分钟到达 在视频中,太空探索范儿十足的YouTube博主Whole Mars Catalog先是在手机上叫了一辆Waymo网约车,开启一段完全无人驾驶的行程。 从视频中可以发现,一辆经过改装的克莱斯勒大捷龙缓缓靠近目的地,准确停在目的地门口,非常人性化。当乘客上车后,车辆会用语音系统向乘客问好,并提醒系好安全带,之后行程就开始了。 Waymo无人车 整个行驶过程中,Waymo的自动驾驶车辆加速、减速、转弯都非常平稳,驾驶室没有人方向盘自己转,这个过程还是非常震撼的。
📅Published: 2021-03-05 15:38 昨日,小鹏汽车发布了P7及G3两款车型的最新入门版本,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其中,小鹏P7入门版本补贴后售价为22.99万元,搭载由宁德时代生产的60.2kWh磷酸铁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480km;而G3新版本的补贴后售价为14.98万,NEDC续航里程为460km。 这两款新车型与其使用三元锂电池的产品相比,只是在续航里程以及价格上有一定变化,在配置、动力、外观、智能化部分并无差异,这两款车型在30%-80%的快充速度只需要30分钟,如果使用交流电慢充则需要5个小时。相比于使用三元锂电池的版本来说,快充时长并无太大变化,而交流慢充反而因为电池容量更小使用的时间更短。 其实在年前的工信部申报信息中大家就已经得知,小鹏将会发布新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只不过按照现在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来看,大家都期待着小鹏P7新的入门车型售价能下探到20万内,以增加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小鹏P7铁锂电池版本车型的上市并不让人意外,但价格却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从小鹏P7新车的定价也可以看出小鹏汽车与特斯拉正面交锋的自信,不少营销大师都说过,“价格战从来都不是最好的策略。”只有从产品本上去打败竞争对手,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以及成功。 不得不说,小鹏换装铁锂电池的时间点很好。目前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选车观念已经逐渐改变,关注点从“充满电能跑多远”转变为“多久能充满电”,这也是因为快充网络布局的逐渐完善,极大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而车企研发方向,也渐渐从“超长续航”转移到更方便消费者的“超级快充”或是“换电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或许换装铁锂电池后降低的产品售价比多出的续航更让消费者敏感,特斯拉Model 3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前两年就已经有很多人说过,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三元锂电池必定不是长久之计。首先,三元锂电池中核心元素金属钴的储量十分有限,其次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不如铁锂电池,这些都是制约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因素。而马斯克也曾不止一遍的说过,要使用“无钴电池”,要舍弃三元锂电池。 就在前几天,马斯克再次通过社交平台发声,声称特斯拉所有Mode 3标准续航车型都将换装磷酸铁锂电池。当然,根据他的说法是因为三元锂电池目前供货量不足,但真实原因恐怕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更低的制造成本。 磷酸铁锂电池又有哪些劣势? 前面说了,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更加稳定,更安全,制造成本更低,但不足之处就是能量密度较低,在低温条件下容量缩减明显,这些同样是消费者敏感的产品点。举个例子,目前密度最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是国轩高科去年年底刚刚发布的新款产品,密度为210wh/kg,而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普遍能达到接近300wh/kg左右,最重要的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难有大的提升。 既然现实技术如此,那么要解决用户焦虑,就必须使用别的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比如:更快的充电速度,更完善的充电网络,更好的电池加温方式等。目前各大厂商也都在这些方面有了不少进步,这才是能让消费者安心接受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因素。 总结 小鹏发布了磷酸铁锂版本车型只是一个开始,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三元锂电池共计装机量38.9Gwh,占比下降4.1%,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24.4Gwh,累积增长了20.6%,这正预示着磷酸铁锂电池正在以高增速的状态迅速回温,预计在今年会成为主流动力电池选择。那么接来下,谁能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玩出花样”,给大家惊喜,或许就能在今年市场中创造奇迹! 撰文:陈燕路
📅Published: 2021-02-18 19:47 固态电池,自从蔚来新车公布使用这一方案上热搜之后,这两日,该技术路线又一次被投资关注,原因便是投资巨鳄索罗斯在四季度大手笔买入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大手笔买入331.5万股,期末价值约为2.8亿美元,位居索罗斯第四大重仓股。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这家公司还被微软、丰田投资,也就是说;无论是索罗斯还是比尔盖茨等等,这些具备顶级战略投资眼光的人物,都瞄准了一个方向:固态电池。 1、Quantum Scape是何方神圣? Quantum Scape成立于2010年,研究人员大部分来自斯坦佛大学。一直专注于开发固态电池并设计可扩展的制造工艺,以将其电池技术商业化用于汽车行业。目前在研发上拥有超过十年的研发固态电池的经验有超两百位雇员,超过两百个专利(已经授权和在申请的)以及众多企业内未达成专利的有用技术。 其最新的技术能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并能在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在800次充电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未显衰退。 在安全性方面,是不可燃烧的,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超过每升1000瓦时,差不多是顶级商用锂离子电池组密度的两倍,是目前特斯拉Model3所用电池的四倍。 按重量计算,它能提供380至500瓦时/公斤的能量,相比之下,目前的特斯拉电池大约能提供260瓦时/公斤的能量。 关键技术是使用陶瓷分离器取代传统电池中使用的液体电解质。而作为正负离子流动的介质,这种陶瓷是柔性的,而非刚性的。最重要的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低气温下,能量也可以继续在整个电池中移动,电池性能并不会受到影响。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tan Whittingham博士指出,“制造固态电池最困难的部分是需要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1000 Wh/L)、快速充电(即高电流密度)、长循环寿命(超过800次循环)和宽温度范围的要求。 不过,该公司还没有产生利润,反而在二级市场上受到热捧。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QuantumScape2020年Q4净亏损6.95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428.8万美元。2020年全年每股亏损4.36美元,2019年全年每股亏损0.21美元。 其股价对应的市值一度在500亿美金左右,随后下跌近60%。目前市值在200多亿美金,对应人民币也是超千亿,所以不仅仅在国内,国外对于新能源这块的炒作也是非常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