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1-08-09 13:59 从2014年至今,在过去7年里,市场上凡是成功量产化的电动汽车,其续航里程都在不断提高:2014-2017年主流续航基本都在150公里,到了2018年主流车型续航里程就有250-350公里了,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50-450公里,而在2021年的今天,20万以内车型都可以有600公里的续航。 这么快的续航提升速度的背后,是车企们这几年致力于提升续航的结果。而提升续航的办法,大方向上无外乎两种:A、增加电池电量;B、提高电机效率。 但是对车企们来说,现在电机95%-96%的工作效率几乎高到天花板,很难再有突破。所以当这两个方案摆在面前时,车企们往往都是选择方案A。 虽然这几年通过增加电池电量很有效,但其实传统车企没有做好准备,就像面对数码相机普及的柯达一样,传统车企们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想要像特斯拉那样走完从平台搭建到产品设计生产的整套流程也不大可能,所以传统车企们都选择了一个耗时更短,上架更快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油改电”。他们直接拿来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燃油车型的图纸,将原本动力总成的部分换成了三电系统。 而增加续航,就是在这套燃油车平台上尽可能想办法安置更多的电池。然而一台车的空间终究是有限的,为了安全考虑,留给电池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所以从2013年到2018年,大部分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都有“油改电”的影子,而这些“油改电”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续航里程实在太短。从150km到300km的水平,这样的续航里程显然无法解决用户的焦虑。 为什么“油改电”的续航能力都那么弱?因为“油改电”的底盘结构是按照燃油车的特点设计的,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能否装上更多电池,所以改成纯电车以后,空间也没法得到充分利用。 正是因为“油改电”的底盘设计“不科学”的原因,不少车企剑走偏锋搞起了“异形电池”,例如2019款荣威ei5,这款车的后排就要比前代车型高出不少。 后排座椅增高了,后排乘客的舒适度明显会受影响,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荣威ei5为了装下更多电池,将续航里程从301km提升到420km,作为代价,就只能让后排乘客在舒适程度上作出了让步。 在意识到“油改电”的局限性以后,不少车企选择开发纯电平台,而这些开发纯电平台的车企中,比较早就拿出纯电平台产品的,就包括2014年进入国内的特斯拉,2017年推出小蚂蚁的奇瑞新能源以及2018年推出蔚来ES8的蔚来汽车。 说起纯电平台,我们要知道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结合动力电池的特点来设计车辆的底盘,让车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就像专业的整理师能让你的柜子装下更多衣物一样,纯电平台能让一台车尽可能装下更多的动力电池。 如果没有推出纯电平台就去造电动汽车,车企们会有怎样的后果?极星2的故事也是一个例子。作为沃尔沃汽车CMA混动平台打造的车型,虽然最初考虑了安放电池,但作为非纯电平台的极星2即使加高了底盘,用了异形电池,搭载电池的电量依旧赶不上特斯拉Model 3。 当车企们都用起纯电平台后,车辆的续航表现想要再有提升的话,又要重新回到“做加法”的阶段,但是和之前不一样,这时候车企要做的不是增加电池数量,而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说白了就是在原有的空间里,尽可能想办法通过削减其他零配件占的体积,来为电芯让出更多的空间。 这一套思路典型的产物,就是宁德时代开发的行业首创的CTP技术。CTP技术英文全称是Cell To
Tag: 电动汽车
📅Published: 2021-07-23 20:25 知道吗? 在别无选择的糟糕天气下,电动车是可变身电动船的。 今年罕见多雨,河南洪灾更是牵动所有心弦。 但也是在此期间,不少电动车“变身”电动船的实拍视频不断涌现。 有特斯拉、有比亚迪,也有蔚来汽车…… 而更早之前马斯克其实就透露过:如果情况非不得已,确实是选项之一。 但他也强调,无论如何,深水开车非常危险,不要因此去测试自己的特斯拉。 电动车?不,这是电动船 特大暴雨突袭河南后,道路成河,大多数车辆都被泡在水里,因为熄火动弹不得。 有些电动车却化身电动船,在水中行驶。 郑州一位车主驾驶着特斯拉Model 3在深水中前行的视频火了。 积水已经彻底没过了车前盖,这辆车竟然还能开?神奇。 但原因并非特斯拉独一无二… 还有一位蔚来车主,洪水已经没到车窗玻璃。仪表盘上显示49-51kw,相当于此时电机还维持差不多70马力“推”着车向前走。 这位比亚迪车主,遇到的情况是,越往水里开,积水越深。 这都不是船,这是潜水艇。
📅Published: 2021-07-16 20:40 2020年12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推文表示,曾希望苹果收购特斯拉,但是苹果掌门人库克连一个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不久后,有媒体爆料表示,苹果公司打造的首款纯电动汽车Apple Car或将于2021年9月份正式发布。 苹果造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记得在2013年,苹果就宣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吹响了进军汽车领域的号角。紧接着苹果公司又推出了“泰坦计划”,旨在打造颠覆汽车行业的全新车型。据坊间传闻,苹果每年投入到造车计划中的资金就高达1300亿元。 对此,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曾表示,与丰田等传统竞争对手相比,苹果这种手握雄厚资金的科技巨头发布自己的汽车,将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比亚迪或拒绝合作 据DigTimes最新报告显示,苹果计划在美国制造用于其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的动力电池,而不是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采购。有业内人士透露,苹果有可能与中国台湾制造商进行合作,而中国台湾富士康和Advanced Lithium Electrichemistry(Aleees)都传出计划在美国建厂的消息,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汽车电池的意图不言而喻。 对于苹果公司的动力电池制造计划,不少人感到好奇,目前全球有那么多著名的电池制造商,比如说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什么苹果公司不选择和大多数车企一样,直接向这些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或者选择与比亚迪合作开发电池,而是传出与富士康合作的意图呢? 事实上,苹果并不是没有找过比亚迪或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动力电池。6月曾传出苹果正在与中国企业和比亚迪公司就电池的供应进行了初步谈判。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方面对磷酸铁锂电池更加青睐,不仅成本低,而且安全性也优于三元锂电池。然而,苹果“坚持为Apple Car配备美国制造电池”的原则,要求比亚迪、宁德时代在美国建厂的要求,让比亚迪、宁德时代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合作彻底告吹。 相比之下,作为苹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厂,刘扬伟于2020年10月中旬曾表示,富士康将会在的2024年推出第一个电动汽车固态电池,这是一个能够改进现有电池的大容量储存设备,被外界认为是解决电动汽车缺陷的最佳方案。加上富士康已经计划在美国建厂,导致大家在猜测苹果会选择谁作为电池开发合作方的时候,认为富士康是最有可能成为苹果的合作方。 降本增效,苹果野心有多大? 至于为什么苹果公司会选择与电池供应商合作开发新电池,不少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Apple
📅Published: 2021-07-16 16:39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申请一项新专利,涉及使用食用盐从矿石中提取锂的工艺。该锂提取工艺可将相关成本降低30%。 (图片来源:electrek) 在名为“从粘土矿物中选择性提取锂”的专利申请中,特斯拉描述了当前提取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锂是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性金属。为了降低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成本,找到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地从各种锂源提取锂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开采的主要锂源是锂卤水,因为从中提取锂的成本较低。然而,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必要寻找其他锂源。 另一种提取锂的方法是,从粘土矿物中提取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酸浸获得锂。将粘土矿物与普通无机酸的水溶液混合,如H2SO4或HCl,然后在常压下加热以浸出粘土矿物中所含的锂。采用这种酸浸法,不仅可以浸出锂,而且能浸出高浓度杂质,包括钠、钾、铁、铝、钙和镁。然后,去除杂质元素,尤其是铝,这会造成大量锂损耗,可能显着降低整体锂提取率。此外,采用这种高酸耗和复杂的浸出液纯化方法,也使整个提取过程的成本效益较低,而且不环保。 特斯拉在专利申请中总结了自己的新方法: 在所描述的从粘土矿物及其组合物中提取锂的方法中,提取过程包括提供含锂的粘土矿物,将阳离子源与粘土矿物混合,对粘土矿物进行高能研磨,并进行液体浸出,以获得富含锂的浸出溶液。 这比仅添加食盐要稍复杂一些。但据特斯拉在专利申请中介绍,主要的阳离子源确实是NaCl。 特斯拉描述,在该工艺的研磨过程中添加NaCl的效果: 测量在研磨过程中添加NaCl的效果。NaCl粉末和细粘土矿物颗粒的重量比例为3:97,即NaCl与总混合物(即NaCl + 粘土)= 3%;并且相应的Na:Li摩尔比约 2.7:1。将这些NaCl粉末和细粘土矿物颗粒称重,并放入PM100行星式球磨机,以500 rpm的转速连续研磨长达3小时。然后,收集磨过的NaCl/粘土混合物,并将其转移到玻璃反应器中进行水浸出。将31克NaCl/粘土混合物装入反应器中并加水,以产生150克的浆液,其中盐/粘土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1:4(即水中含20 wt.%的盐/粘土混合物)。浆液形成后,在90℃ 和1000 RPM下进行20分钟水浸出。在浸出过程中,使用冷凝器,将水损失降至最低。使用5um过滤纸进行后续过滤,然后收集浸出溶液,用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Published: 2021-07-13 09:54 一线豪华汽车中,宝马是少数发展摩托车的厂商,自1923年第一款摩托车诞生起,至今宝马摩托车已发展出6大车系,几十款车型,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宝马在摩托车设计方面不断创新,使其与汽车一样出色。#数码科技趣闻# 宝马第一款BMW摩托车 R32▲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研发燃油摩托车的同时,宝马也率先出手,打起了电动摩托车的注意。 2015年9月,宝马在国内市场推出了首款电动摩托车C Evolution,该车采用锂电池系统,从静止到加速至时速50公里只需2.8秒,充一次电能行驶近160公里。 电动摩托车C Evolution▲ 到了去年11月,宝马又展示了一台名为“CE 04”的电动摩托概念车,刚曝光时在网上引起极大反响,虽然车友们很期待,但宝马并无量产的苗头。不过,日前终于有消息传出,宝马要将这台CE 04量产了。 量产车与去年概念车区别不大,只是有些微小细节的改动。 CE 04概念车▲ 车身右侧大的“04”标识转换了位置;座椅进行简化,变成了完全平坦的样式。 整体上看,量产车车身有棱有角,线条层次分明,造型科幻,未来感十足。 再来看看车身细节。
📅Published: 2021-07-06 16:23 特斯拉的皮卡你还记得吗?特斯拉宣布,这款皮卡的目的地设定在了4亿公里外的火星,它将成为“登陆火星的官方卡车”。或许在马斯克眼里,“地球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有很多事情让人们对未来感到悲伤或沮丧,但我认为成为一个太空文明是让你对未来感到兴奋的事情之一。”——马斯克 对于这位痴迷于宇宙探索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上火星更兴奋了。最高版本的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最快百公里加速达2.9秒。售价区间为3.99万美元~6.99万美元,预计2021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1、不仅是台电动汽车,还是能上火星的皮卡 早在2012年,埃隆·马斯克就透露了要做一台纯电动皮卡的想法,甚至都早于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款产品Model S。 而正是这一年,2012年10月,他创办的另一家公司SpaceX成功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全球私营航天的新时代。 特斯拉,一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如今它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火星皮卡的制造商。 在当时,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认为,“发射一辆跑车不仅更加有趣,而且也能够鼓舞人心。” 而如今,这辆上太空的跑车,已经完成了围绕太阳轨道一周的飞行。但对于马斯克来说,不仅要送车上去,还要把人送上太空。 早在今年9月,马斯克的民营航天公司SpaceX,公布了乘坐其BFR火箭飞船绕月飞行的私人乘客身份,首位乘客为日本富豪前泽友作。 马斯克表示,SpaceX环月旅行将使用的BFR运载火箭,其开发成本约为50亿美元,此次太空旅行将于2023年启程。 这是人类自1972年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后,时隔46年重返月球,也是首个私人乘客绕月飞行。 而作为航天公司Space X、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太阳能公司SolarCity、挖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四家公司的创始人来说,他的终极目标是,把100万人送到火星居住。
📅Published: 2021-06-18 02:52 华为自动驾驶7分钟无接管的视频播出之后,百度倍感压力。百度自动驾驶的8年投入、超500辆测试车队、超1200万公里测试里程……在舆论场中,似乎一下被华为比下去了。 百度显然要做出反击。6月17日,百度在北京Apollo Park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Apollo Moon搭载百度第五代Robotaxi技术,并且以量产商业化应用为目标,预计年内在北京开始投放运营。 Apollo Moon 有意思的是,Apollo Moon是以高端智能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为基础打造而成的。而华为7分钟没有接管的自动驾驶车型,则是极狐阿尔法S HI版。 为什么极狐阿尔法车型能让百度、华为都倾力合作呢? 新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说,“4年前我们开发极狐这个平台的时候,就打下了兼容自动驾驶的基础。”
📅Published: 2021-05-26 18:01 这个周比较重要的是,美国总统拜登到访福特汽车位于密歇根州的Rouge电动汽车中心,这基本和奥巴马时代去通用汽车的工厂去开通用的EREV Volt是相似的,只不过这次去开的是纯电动皮卡F150,这是确认了要和中国竞争,加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其言辞还是非常咄咄逼人的(但是没啥用)。 图1 Trump的四年,美国的电动汽车除了特斯拉Model 3 带了一波,就是一蹶不振 拜登语录:“中国现在领先电动汽车竞赛,这是事实。他们还想在未来继续领先,但我要告诉他们,他们不会赢的,我们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第一部分 F150纯电动皮卡 这一轮美国电动汽车的主要竞争特点,就是从纯电动皮卡领域开始的,其实从很早开始美国三家GM、Ford和FCA主要的利润都是来自皮卡和全尺寸SUV。特斯拉的Cybertruck和Rivian的R1T都是意图在三家美国车企的背后做背后的颠覆。福特的F150 EV和通用的悍马EV还有后续系列的皮卡产品都是为了这个赛道上的剧烈变化所准备的。 图2 美国马上在2022年进入了纯电动皮卡的竞争时代 在拜登现场参观的地方,福特摆了一个皮卡的纯电动底盘,由于皮卡的特性,电池系统其实架在很高的地方,而且在Z方向的空间也是足够的。 图3 F150的电池Pack 上下两张图都比较粗略的让我们看到这个电池系统的结构,这是一个非常长的电池系统,而且后部明显采用了双层的结构以增加电量。从设计来看,选用类似福特野马的长模组设计,分成6排,一共9个大模组来放置电池。
📅Published: 2021-05-18 18:56 哈佛大学日前公布最新科研成果,一款很有希望量产固态电池远星研制成功。 这款锂金属固态电池很稳定,在高能量密度设定下,仍可实现充放电循环超10000次。用在电动汽车上,预期寿命可达到10~15年都不用更换。 快充方面,由于高电流设定,10~20分钟即可满血。 此前,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制的困难在于它不太理想的化学挥发性。当锂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阴极移动到阳极。有了锂金属阳极,移动的锂就会在阳极表面和更远的地方形成针状的树形结晶结构。然后,这些树突会转成电解质,将阳极和阴极分离开来,从而导致电池故障,甚至起火。 不过,哈佛的方案采用了类似三明治的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研究人员称,在设计之处,他们就考虑到量产商用的可操作性,好在锂金属固态电池具备灵活可伸缩的生产过程,可与当前的锂离子电池产线相兼容。 出处:头条号 @朱哥趣漫
📅Published: 2021-05-12 19:17 乘联会的4月数据出来了,摘一些和纯电动汽车有关的信息给大家吧。 一、宏光MINI交付26592辆,位列轿车总榜第5位。不过上海的牌照新政可能会对宏光MINI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以后不再送牌照,恐怕会出现销量暴跌的情形。 二、SUV畅销榜单前15位中,没有出现纯电动汽车的身影。排在第15位的逍客有14033辆,而纯电动SUV的交付冠军特斯拉Model Y也仅有5407辆,距离入榜门槛有较大的差距。 三、高端SUV畅销榜中,特斯拉Model Y成为了唯一入选的纯电动车型,排在第7位。 四、新能源销量榜(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前15位及交付量: 1、宏光MINI,26592 2、特斯拉Model 3,6264 3、比亚迪汉EV,5746 4、奇瑞eQ,5617 5、理想ONE,5539 6、特斯拉Model Y,5407 7、AION S,5077
📅Published: 2021-04-25 18:18 据国外媒体2021年4月25日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已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许可,将在其汽车上使用 57-64GHz 频段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这一许可允许该公司安装更强大的传感器,以便在可疑活动发生时监控车内人员、汽车内部和环境的状况。也就是说,该公司计划使用这些传感器来帮助监控司机,并确保他们保持警觉。 特斯拉是在 2020 年 7 月底请求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一款短程动作传感器的,该传感器是一种毫米波传感器。当将这种技术应用到特斯拉时,这种传感器能够感知车内乘客的动作。 具体来说,这种传感器不仅可防止儿童被留在炎热的汽车里,还可将加强该公司的防盗系统,提供诸如检测窗户破损或车辆闯入之类的车辆安全优势。 此外,特斯拉还通过在座椅上安装传感器,设计出一种更安全的安全气囊部署系统。这些安全气囊中的传感器可以勾勒出座椅上的乘客的外形,并试图计算出他们的身高和体重。 外媒称,这种毫米波传感器很可能会成为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译:IT之家
📅Published: 2021-04-23 22:12 iPhone12的Magsafe无线充电功率已经做到15W,小米、华为、OPPO甚至推出了50W以上的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对于手机来说是稀疏平常。那么,电动汽车能不能也安排一个无线充电呢? 想象一下,当你工作一天,开车到家很累的时候,不再需要提起又脏又重的充电枪,而只需要把车停进去。第二天,电量已充满了,直接开走。 这种无感充电的神仙体验,是不是比手机无线充电还要爽,甚至能让你记不清自己开的是一台电动汽车。 但是,什么时候才能落地?为啥这么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无线充电背后的黑科技。 无线充电原理 1891年,特斯拉线圈的出现,开启了电能无线传输的时代。这里的特斯拉可不是满大街跑的“特斯拉”,而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位伟大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关于电,他发明了交流电机、无线电系统、X光机等等,堪称“极客”的先驱。一百多年后,才有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特斯拉”汽车。 当年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直接建设无线传输电网。他曾经计划在纽约建造一座高塔,用来横跨大西洋,无线传输电能,这一计划听起来就很疯狂。 策划一时爽,执行火葬场。这座高塔还没完工,他就意料之中的破产了,于是,计划搁浅。 在特斯拉的设想中,发电厂把电能以无线电波的方式,输送到世界各地。这样一来,人类将彻底摆脱电线,只需要安装一个小设备,就可以取电用电。 虽然,特斯拉的伟大宏愿最终没有实现,但无线输电技术的原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变过。 高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通过电流的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电流,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 反过来,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也会产生电流,这是电磁感应原理。 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组合起来,就可以利用磁场,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传输电能了。 说到无线传输能量,其实我们用的电磁炉,也是无线传输能量。电磁炉线圈产生的磁场,让金属锅底里产生电流,电流一通,开始做功。好吃的东西,就烧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