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3-08-08 23:43 据德国媒体Teslamag7月31日报道,特斯拉完成对德国无线充电公司 Wiferion的收购,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3 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网站左下页脚现已显示“Tesla Engineering German GmbH 2023”,确认特斯拉为母公司。 Wiferion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式充电和能源系统”的公司,为仓储等工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提供感应充电解决方案。 被收购后,该公司将充电、电池系统以及无电缆“智能机器人充电”列为产品,并自称“业内自动化、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领先提供商”。 在今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6月有美媒报道,特斯拉要收购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已经向德国有关部门登记了文件。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业务合并”上花费了7600万美元,有人推测这7600万美元就是用来收购Wiferion。 Wiferion成立于2016年,2018年才正式推出产品上市,主要做ToB业务,凭借着低损耗无线充电,五年里拿下了上百家企业,售出8000多套设备。 Wiferion产品的能量利用率在93%左右,而且充电设备安全耐造,基本免维护。同时Wiferion还开发了一款数字能源管理系统——etaHUB,该系统可以访问无线充电板和电池的所有数据。 从公开信息来看,其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先被应用于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 能链研究院院长曹增光表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补能、超充桩建设方面比较领先,收购无线充电公司,与其战略比较契合。
Category: 行业
电动志行业频道,发布电动汽车行业动态,电动汽车周边领域及厂商研发与发展等最新消息。
📅Published: 2023-03-04 07:38 2020 年初时,美团王兴曾经预测,他认为三年内「蔚小理」会成为造车新势力前三。当时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但后来一段时间内,「蔚小理」的表现确实如他所说。 但或许王兴只看到了当时被称作“造车四小龙”之一的威马的颓势,却无法预测后来「蔚小理」的被超越。 随着传统车企中的“新势力”广汽埃安与“新势力”中的传统派哪吒汽车的翻身崛起,曾经被认为是“新势力”代表的「蔚小理」的名号逐步变成了“造车三傻”。 而如今,不仅「蔚小理」整体在新势力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内部的变化也令人猝不及防。 在最新的年报中,理想实现了年度盈利,也实现了首次单季度盈利(2.7亿元),在港股的市值也第一次超过蔚来与小鹏之和,全方位来到了“三傻”之首。 截止2月27日收盘,理想汽车港股市值达到1977.22亿港元,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的港股市值分别为1264.99亿和705.8亿港元。 从老三到大哥 虽然「蔚小理」如今已经不再保有前一轮征战时的行业地位,但三家之间的争斗与座次变化仍然牵动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 在三家公司之间,所存在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三角关系。 第一阶段是2018年-2021年Q3,蔚来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是「蔚理小」; 从2021年Q4开始,理想和小鹏实现了对老大哥的反超——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是「小理蔚」; 而到了2022年Q2,蔚来率先实现反弹,Q4理想实现反弹,小鹏的销量却因为G9的发布从Q4开始出现了大幅下滑——目前的座次关系是「理蔚小」。 锂猫实验室制图 这个关系变化值得揣摩,事实上进入2020年之后的三家公司从未再遵循过「蔚小理」的座次顺序,其中地位最不稳定的是小鹏——时而倒数第一,时而正数第一,时而又倒数第一;地位最稳定的就是理想——他强任他强,理想永远做第二,直到这个Q4。 这种座次变化,与产品的交付周期以及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息息相关。 2021年Q4的拐点到来时由于蔚来率先进入产品迭代周期,
📅Published: 2022-12-02 09:43 继被曝出天津工厂计划裁员 60% 后,恒大汽车再陷欠薪减员风波。 12 月 1 日,全国多地多家恒驰展厅销售人员爆料,自己于近期被告知将停工停薪。相关人员还表示,此前恒驰已拖欠其薪资长达数月。 对此,恒驰汽车相关人士回应表示,本次优化淘汰整体比例为 10%,部分业务条线或高于此数,另有 25% 员工停薪留职 1 至 3 个月。 「此前恒驰汽车人员架构是按同步研发 9
📅Published: 2022-11-23 21:37 11月22日,马自达公布了一项 106 亿美元的支出计划,目标实现汽车的电气化,并考虑投资电池生产。根据计划,到 2030 年,马自达动汽车在全球销量中的比例将达到 25% 至 40%。这一目标较之前达到 25% 的计划有了进一步提升。 据日经新闻报道,马自达将与中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合作,确保电动车的电池供应。 对于马自达来说,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但从计划来看,马自达的节奏还是显得太慢。据悉,马自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其电气化战略,其中纯电车线将于第二阶段的后半期推出,时间在 2025 至 2027 年期间。 来源:界面新闻
📅Published: 2022-11-18 08:17 11 月 17 日晚,岚图汽车宣布完成 A 轮引战融资协议签署和交割,本轮融资近 50 亿元,融资后市场估值近 300 亿元,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迄今规模最大的首轮融资。 据介绍,岚图汽车本轮融资,投资方共 10 家, 联合领投方为国企混改基金和中银资产,跟投方包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等。东风集团同步跟进本次融资,本轮融资后,东风集团持股 78.88%,A 轮投资者持股 12.37%,岚图员工持股平台持股
📅Published: 2022-11-17 22:21 据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消息,知情人士称,大众集团 CEO 布鲁姆(Oliver Blume)打算推迟发布 Trinity 车型和纯电 SSP 平台,以此彻底改变这家汽车制造商未来十年的电动车战略。 据报道,大众拟将 Trinity 电动汽车项目的推出时间从 2026 年推迟到 2030 年。据悉,布鲁姆还希望大众汽车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Published: 2022-11-08 22:01 据知情人士透露,正在调整的小鹏汽车组织架构已接近尾声。小鹏内部在上周已发文任命原小鹏汽车品牌负责人李鹏程为小鹏汽车 CEO 助理,向何小鹏汇报。官方对此暂未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 2 月,李鹏程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品牌公关总经理,后被任命为小鹏汽车副总裁,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汇报。李鹏程负责领导小鹏汽车品牌策略、公关传播、社会化营销、品牌创意等方面的工作。 来源:财联社
📅Published: 2022-11-07 20:02 马斯克将于 11 月 14 日出庭受审,为他是否应获得特斯拉 560 亿美元薪酬进行辩护,驳斥股东称他不需全职工作就能获得不公正收入的指控。 特斯拉股东 Richard Tornetta 正寻求废除该公司于 2018 年与马斯克达成的薪酬协议,认为董事会为马斯克设定了能够轻松实现的业绩目标,而马斯克之所以敲定了这个薪酬计划,旨在为他实现殖民火星的梦想提供资金。特斯拉对此反驳称,该薪酬方案为股东带来了 10 倍的价值增长。 此案将由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大法官凯瑟琳·麦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作出裁决,她也是推特诉马斯克收购违约的主审法官。
📅Published: 2022-11-04 15:49 近日,有消息称,宁德时代为保持自己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对合作车企作出种种限制条款,其中,与理想合作时,宁德时代限制其选择其他电池供应商。若选择其他企业作为第二供应商,宁德时代就停止对其供货。 作为当事方,宁德时代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理想方面则表示,理想汽车和宁德时代合作不断深化,将有好消息与大家分享,所谓「限制第二供应商」的「霸王条款」纯属谣言。 来源:证券日报
📅Published: 2022-11-02 21:19 近日有消息称,蔚来位于合肥的两座工厂相继停产,目前旗下车型的交付进度普遍延缓。 对此,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生产受疫情影响确实比较严重,消息属实,会影响生产和交付进度。」 此外,也有知情人士表示,蔚来在合肥经开区的汽车产业园 Neo Park 近期同样处于封闭管控,F2 工厂的整车生产线也暂停运转。 消息来源:财联社
📅Published: 2022-10-25 13:18 2022 年 10 月 25 日消息,据公开信息显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曾澍湘,李斌任董事长,注册资本为 20 亿元人民币。 根据资料显示,该公司为蔚来 100% 控股,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等。 今年年中,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上的一则消息透露,蔚来将投资 2.185 亿元,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建 31 座电芯和电池包研发实验室,并铺设 1
📅Published: 2022-10-24 10:17 近日,魅族在招聘网站发布汽车领域岗位招聘信息,外界猜测魅族似乎要往整车制造方向发展,谋求人才自行造车。10 月 25 日,魅族科技公关对此回应称:「公司确实在储备汽车领域相关人才。」 这次魅族招聘涉及汽车整车制造的岗位包括:新能源汽车销售顾问、高级智能座舱测试工程师(武汉)、机械结构工程师、底盘电控工程师等等。其中,底盘电控工程师的招聘需求上写道,需 3 至 5 年及以上整车制造企业工作经验。 今年 7 月,吉利旗下湖北星纪时代正式宣布收购魅族,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据悉,魅族今年还申请了多项与车机系统相关的专利。 来源:IT 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