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来汽车:站在悬崖边上的千亿巨头,2025年能否绝地求生?
2025年开年,蔚来汽车以“连续三周跌出新能源销量前十”的惨淡成绩登上热搜。这家曾市值超千亿美元的新势力标杆,如今市值蒸发超90%,累计亏损突破860亿元。当李斌将盈利目标从2026年提前至2025年四季度时,市场质疑声四起:蔚来还有多少底牌可打?
一、销量断崖:从“蔚小理”到“掉队者”
2025年1月,蔚来主品牌交付量不足8000台,同比下滑21%,被小鹏(3.03万台)、理想(2.5万台)远远甩开。更讽刺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子品牌乐道L60,月销仅5912台,不及小米SU7单月销量的三分之一。而定位高端的萤火虫品牌,因设计争议和续航短板(CLTC仅420公里),尚未上市便陷入舆论漩涡。
数据对比:
- 研发投入:2024年蔚来研发费用超134亿元,但智驾技术被华为、小鹏拉开代差;
- 单车成本:换电站年运营成本超18亿,单用户年均服务成本达2万元,远超行业水平。
二、财务黑洞:每天烧掉5600万,现金流仅够撑两年
蔚来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53亿元,相当于每天开门就亏5600万。尽管账上仍有422亿元现金,但按当前亏损速度仅能维持两年。更危险的是,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4.5%,而换电模式的沉没成本仍在扩大——全国1423座换电站利用率不足30%,却需每年投入18亿维护。
对比案例:
理想汽车凭借精准定位实现稳定盈利,2024年毛利率达22.3%;
小鹏通过王凤英式改革(砍冗余、强渠道、降成本),将MONA系列单车成本压缩超10%。
三、管理癌变:李斌的“信息茧房”与供应链腐败
蔚来的大公司病已深入骨髓:
1. 决策滞后:150度电池跳票3年,智驾技术从领跑者沦为追赶者;
2. 内部腐败:可能存在如理想汽车供应链环节频现“钢材贪污链”“采购总监开劳斯莱斯”等丑闻,但蔚来至今未公开处理重大案件;
3. 认知偏差:当全网吐槽萤火虫设计丑时,李斌竟称“员工都说好看”,暴露出管理层与市场严重脱节。
四、生死时速:2025年必须打赢三场硬仗
1. 砍掉自嗨项目:停建萤火虫换电站、收缩全球化扩张,将资源聚焦核心车型;
2. 向管理开刀:学习何小鹏亲自盯供应链,将销售及行政费用(单季74亿元)压缩至少30%;
3. 放下身段参战:乐道全系标配免费智驾,ET5降价至25万元区间,用价格换市场。
行业预判:
若蔚来未能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其结局可能是:被资本抛弃(如FF)、被巨头吞并(如沦为国企代工厂),或彻底被用户遗忘。
没有浪漫主义,只有你死我活
蔚来的困境,本质是“高端故事”与“生存现实”的撕裂。当比亚迪靠规模化碾压、理想凭精准定位收割时,李斌若继续沉迷“品牌分层”叙事,等待蔚来的只能是生死簿上的倒计时。2025年,这场自救战没有退路。
出处:见配备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