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4-06-01 22:20 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公告,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 其中有内容提及到,近年来随着A 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技术应用的逐步广泛,由于驾驶员长期通过控制加速踏板来实现制动停车,可能会导致养成相应的驾驶习惯,在紧急制动工况下出现误踩等误用的情况。 因此,对装备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的车辆的附加要求增加,对于A型及同时具有A型和B型电力再生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官方表示,该要求是在经过充分行业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保证行车安全。并考虑行业技术和产品现状,此条款给出单独的过渡期时间。 当然,该条款的附加要求修订内容一发出,自然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更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此项规定正式实施,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日后单踏板模式或将被禁止。 针对这一消息,有媒体致电特斯拉客服,客服人员回应表示:特斯拉的车辆没有单踏板模式,它的功能叫能量回收。网传消息目前我们没有了解到,在现有车辆的功能使用上,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如果确实是国家有相应的要求,那么也会后续在软件版本发布或者相关的说明中,特斯拉会发布说明通知,但目前确实没有相关的消息。 实际上,一直以来关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就备受争议。特斯拉频繁的发生事故也有很多专业人士指出或与其单踏板模式有一定的关联。因为,特斯拉的单踏板与传统汽车是不同的。传统汽车的油门只具有一个功能,踩下油门就是启动和加速,松了汽车也会保持惯性行驶一段距离。而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则是踩下是加速,一旦松力就会明显减速。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单踏板模式可以完成大多数加速、减速的操作。 但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刹时,往往不少驾驶者由于紧张,导致驾驶者思维逻辑混乱出现了错误操作。毕竟很多驾驶人员对传统燃油车的驾驶模式非常的熟悉,但刚刚接触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并不熟悉,这样就极易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 对于工信部拟禁止汽车单踏板完全刹停的意见,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有网友指出:单踏板默式,改变了正常的驾驶习惯,一旦习惯了松开电门车子能减速甚者刹停,平时就很少会去踩刹车了。当面对突发时,大概率是一通乱踩,踩对刹车的概率极低,悲剧往往都是这么酿成的! 不过,也有网友认可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评论表示:单论技术而言,单踏板对于电车是个非常好的技术,当然它或多或少改变了部分人的驾驶习惯,引起部分用户不适应,但对于大部分司机来说,熟悉这中动能回收之后,开车将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频繁发生的特斯拉事故 ,特斯拉曾表示,“目前从未发生任何一起刹车失灵事件,也未收到因此情况导致的碰撞或受伤案例”。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也曾公开表示,246个特斯拉失控加速案例全部都是驾驶员踩错踏板造成的。同时,还指出“在车辆的使用环节,还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需要去跟驾校、交通部门去合作,让大家了解新型汽车的使用方法,避免在使用环节当中的误操作,或者说因为功能上不太了解而带来的一些其他的问题。” 出处:头条号 @汽车行业关注
Category: 技术
电动志技术频道,发布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消息、电池新支持、充电新技术、充电桩及汽车研发新技术等。
📅Published: 2024-05-30 17:5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化学工程师安库尔·古普塔发现了描述超级电容器中离子运动的“缺失环节”,修正了已存在近200年的基尔霍夫定律,从而让科学家们能够模拟和预测离子在多孔材料中的运动,有望开发出让手机笔记本电脑1分钟充满电,电动汽车10分钟充满电的超级电容器。 平均来说,超级电容器充放电速度可以比锂离子电池快10倍,但储存能量也只有锂离子电池的1/10,从而让电容器取代商业锂离子电池变得完全不可行。这是由1845年发现的基尔霍夫定律决定的,这个定律主要用于描述电流和电压,但它只适用于单个孔隙中的电子运动,无法准确预测离子在多孔材料中的行为。 古普塔发现,离子在孔隙交叉处的移动与基尔霍夫定律所描述的不同,它既受电场影响,也会受到扩散的影响。古普塔因而通过应用化学工程技术,开发了一种新模型,在不影响精度的情况下,将数值计算速度提高了6个数量级,可以在几分钟内模拟和预测离子在一个由数千个相互连通的孔隙组成的复杂网络中的运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更有效地预测离子运动,开发出具有更高储能潜力的超级电容器。 简单来说,就是古普塔解决了基尔霍夫定律的局限,发现了离子在多孔材料中的运动方式,从而为开发能存储更多能量的超级电容器奠定了基础,科学家们有望借此开发出储能媲美锂离子电池,但充放电速度和循环寿命都远超锂离子电池的新的储能设备。 如果这一理论得到实际应用,不仅可能彻底改变手机、笔记本、电动汽车的储能方式,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而它最重要的影响可能还在电网上,因为这种极为高效的充放电储能,可以快速响应电网的削峰填谷要求,让电网变得更加稳定。 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标题:A network model to predict ionic transport in porous materials 链接:
📅Published: 2024-05-29 21:31 比亚迪“技术鱼池”又有重大“产出”,将混动续航里程甚至“卷”向2500KM级别。 北京时间2024年5月28日晚间,比亚迪正式对外公布第五代DM技术,一同发布上市的还有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海豹06 DM-i车型。 根据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凭借第五代DM技术,上述车型综合续航里程甚至最高达到2500KM。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所言,“燃油车已经成为非主流”。 在业内看来,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将进一步加速汽车市场油转电的进程,插混将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 进一步颠覆燃油车? “当工程师提到DM混动技术可以将亏电油耗降低到3L以内时,我当即拍板开干。”王传福在发布会上坦言。“如果项目失败了,最多几十个小目标打水漂,但一旦成功了,将会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他笑称。 在比亚迪看来,此次第五代DM技术发布,是其全年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毕竟,比亚迪上一代DM技术曾被市场视为“燃油车颠覆者”。 按照官方信息,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相比之下,强调燃油经济性的日系品牌丰田和本田,其混动系统的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均约为41%。 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五代DM技术将亏电油耗拉低至百公里2.9L,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KM。其一方面将亏电油耗拉进“2时代”,另一方面将续航里程“卷”向2000KM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两款新车秦L DM-i和海豹06 DM-i也在当晚正式上市,起售价分别低至9.98万元。 而且,发布会上的官方信息表明,两款新车在实测中,百公里油耗均小于2.5L,综合续航里程均超过2300KM,甚至最高达到2500KM。 在业内看来,比亚迪此举或将进一步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在会上,王传福也直言,“当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主流,而燃油车则成为非主流。” 在前不久的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国际论坛上,王传福也曾预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未来可能会突破50%,而传统燃油车将进入“生命倒计时”。
📅Published: 2023-12-27 17:27 固态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又有新进展。 2023年12月19日,美国的马里兰大学宣布,该校能源创新研究所教授Eric Wachsman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性能优于当前钠离子电池的新型固态钠离子电池架构。 它使用了更稳定的陶瓷固态电解质,相较于液体电解质,这种电解质不易燃,安全性更强。其采用了钠金属作为负极,使得电池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量丰富、成本低等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落后于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多采用液态电解质,容易出现漏液、燃烧等问题,而使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易燃的有机液态电解液,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这类电池也被称为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是此项技术的主要难点。 马里兰大学称,上述固态钠离子电池特殊的负极和电解质材料使得其负极界面的电阻有效降低至3.5 Ωcm2,有利于钠离子的快速传输。 该电池每平方厘米的表面上能够创纪录地通过40 mA的电流,满足高速充放电的需求。同时,它还能够在每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储存和释放10.8 AH的电荷,能够满足电池长时工作的需求。 为验证该新型固态钠离子电池架构的性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软包电池外壳、磷酸钒钠正极与钠金属负极和陶瓷固态电解质组装在一起,在室温下实现了2C速率循环,这意味着电池能够在半小时内充满或放完电。 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都被视作下一代电池技术,两者的组合此前也已进入国内电池研发人员的视野。 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布了一款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点的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等人共同研制。 该款软包钠离子电池在平铺和弯折状态下循环535次后,仍可保持355 Wh/kg的能量密度。软包是电池的三种封装方式之一,其他封装方式还包括方形和圆柱。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胡勇胜团队发现了一类新型粘弹性无机玻璃固体电解质,克服了有机聚合物固态电池界面化学稳定性较差、无法与高电压正极兼容等问题,使得固态钠离子电池能够耐受高压,并保持良好的循环率。
📅Published: 2023-12-05 23:54 美国环保署(EPA)近日公布了特斯拉 Cybertruck 的官方文件,揭示了这款电动皮卡车更多细节。 首先,特斯拉在 2023 年 11 月 21 日提交的认证摘要信息报告(Certification Summary Information Report),提到了电池组的总电压为 816 伏,电池能量容量为 150 安时,以及电池的比能量为
📅Published: 2023-11-18 17:45 11月18日,有海外爆料人士称,特斯拉FSD即将进入中国,一切已准备就绪。不过,此前也多次有过类似传言,因此一切信息还是以特斯拉官方为准。目前,特斯拉官方暂未公布相关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1月13日,有用户在 X(原本的推特)询问特斯拉CEO马斯克:何时可以试用特斯拉FSD V12 自动驾驶?马斯克回复表示“大约需要两周”。 马斯克曾在All-In Podcast 2023峰会上表示,特斯拉FSD“非常接近”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比人类司机更安全, FSD安全性已经超过了人类司机,几乎可以做到“自动驾驶”,但仍需要进一步地改进。“我认为它正在非常接近这样一种情况,即使没有人为监督或干预,使用 FSD 进行安全旅行的概率也比有人驾驶的情况更高(例如你在车里睡着了),我们非常接近这一点”马斯克如此说道。 此前,据财联社的消息,有业内人士透露称,在接连三次涨价后,特斯拉将于下周再次上调中国市场售价。这次涨价相对于今年8月份的降价实际上属于‘价格回调’,一方面是因为特斯拉销量好,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线压力非常大,生产成本也在上涨,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涨价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出处:手机中国
📅Published: 2023-10-31 14:32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特斯拉将领导核电池革命,新能源格局将彻底改变。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关注,许多人对特斯拉的这一举措表示期待。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已经在核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他还透露,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一系列基于核电池技术的新能源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据了解,核电池是一种利用核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马斯克认为,核电池技术将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减少碳排放,从而保护地球环境。 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一直在新能源领域积极探索。此次宣布领导核电池革命,意味着特斯拉将在新能源技术上再次实现突破。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的这一举措将对全球新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新阶段。 在过去的几年里,特斯拉已经成功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产品,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欢迎。随着核电池革命的到来,特斯拉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 总之,马斯克宣布特斯拉领导核电池革命,预示着新能源格局将彻底改变。作为消费者,我们有理由期待特斯拉在未来带来更多创新产品,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编译:头条号 @四月科普
📅Published: 2023-10-22 08:10 Northvolt会被中国电池制造商“生吞活剥”了? 今年初,当宝马对外招标160GWh电池订单时,肯定考虑过一家欧洲本土的明星电池企业。 这家企业正是电池独角兽Northvolt。 两名特斯拉前高管2016年创办了Northvolt,随后在大约7年时间内完成8轮融资,并从包括高盛、大众汽车、ABB在内的投资者处筹集了82.6亿美元。 这家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欧洲动力电池国家队”——8月中旬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强化了这一角色。 甚至早在两年前,宝马就和Northvolt签订了价值20亿欧元(约21亿美元,当前汇率)的动力电池长期供货合同。 据称这能减少欧洲车企对亚洲电池供应商的“依赖”。 但近日的消息却显示,这一次宝马抛出的价值960亿人民币(按每瓦时0.6元价格计算,约合131亿美元)的电池大单,却跟Northvolt无缘。 据称来自中国的蜂巢能源、宁德时代分食了这块肥肉。 产能可能是Northvolt错失宝马订单的一个潜在因素。 直到2022年5月,Northvolt才向一个未披露名字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了电池产品,成为第一个实现商业交付的欧洲电池公司。 这次交付的规模同样没有披露。 该公司的计划是到2030年,在欧洲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约25%份额(150GWh)。 迄今为止,Northvolt没有公开过电池装机数据。 包括SNE Research在内的行业机构,发布的电池装机榜单中也从未出现Northvolt的名字。 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浸淫电池超过20年的巨头级玩家相比,Northvolt想要打出的本土化和“绿色电池”优势,还没有兑现成市场竞争力。
📅Published: 2023-10-20 09:29 2023年10月19日,在特斯拉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强调称,特斯拉仍将努力降低其汽车的价格。他说:“我对我们所处的高利率环境感到担忧。买车的人关注的是他们每月要还多少钱。如果利率保持在高位,甚至更高,人们购买汽车的难度会大得多。”和马斯克一样,特斯拉首席财务官兼首席会计官Vaibhav Taneja也强调,该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追求2024年进一步降低成本”,这涉及到工程和工厂运营。 会上,马斯克还表示,公司希望FSD(全自动驾驶服务)的价格能让更多人负担得起,吸引更多用户选择这项服务。马斯克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FSD价格会随着其价值成比例上涨,FSD的定价目前比较低,但这只是暂时的。 出处:财联社
📅Published: 2023-10-09 22:31 美国初创公司「Wright Electric」发表轻量化电池技术,透过新科技,新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 1,000 Wh/kg 的水平,而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约莫是 200Wh/kg;对照现有的电池产品,新技术可大幅降低电池包的重量,Wright Electric 预计在 2025 年开始进行原型产品测试、2027 年商业化使用。 「Wright Electric」专注在商用电池技术的开发,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且与 NASA、美国空军有合作开发项目,由于航空业的特性,Wright
📅Published: 2023-08-08 23:43 据德国媒体Teslamag7月31日报道,特斯拉完成对德国无线充电公司 Wiferion的收购,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3 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网站左下页脚现已显示“Tesla Engineering German GmbH 2023”,确认特斯拉为母公司。 Wiferion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式充电和能源系统”的公司,为仓储等工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提供感应充电解决方案。 被收购后,该公司将充电、电池系统以及无电缆“智能机器人充电”列为产品,并自称“业内自动化、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领先提供商”。 在今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6月有美媒报道,特斯拉要收购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已经向德国有关部门登记了文件。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业务合并”上花费了7600万美元,有人推测这7600万美元就是用来收购Wiferion。 Wiferion成立于2016年,2018年才正式推出产品上市,主要做ToB业务,凭借着低损耗无线充电,五年里拿下了上百家企业,售出8000多套设备。 Wiferion产品的能量利用率在93%左右,而且充电设备安全耐造,基本免维护。同时Wiferion还开发了一款数字能源管理系统——etaHUB,该系统可以访问无线充电板和电池的所有数据。 从公开信息来看,其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先被应用于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 能链研究院院长曹增光表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补能、超充桩建设方面比较领先,收购无线充电公司,与其战略比较契合。
📅Published: 2023-08-05 00:51 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迅速,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不止新势力车企,许多传统车企都开始发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希望在新能源车浪潮真正来临之际能筑起自己品牌的技术高地。日前,奔驰组织了一场线上媒体沟通会,分享了他们的一项全新的技术储备,也为了表明了他们发力新能源赛道的决心。但这一项技术的名字,大家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它就是“轴向磁通电机”。 轴向磁通电机及其优势 径向磁通电机由绕组、定子铁芯、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构成,电机中间的磁轭是一个巨大的金属体。而轴向磁通电机取消了铁芯上的定子轭,以三角形的磁芯代替,两侧的薄盘是转子盘,并通过铜线绕组进行缠绕。相比径向磁通电机,轴向磁通电机的重量能够降低20千克左右。 在径向磁通电机中,转子进行转动的时候,周围产生磁电场,也就是磁通量。在轴向磁通电机中,绕组并不置于转子铁芯中,产生的磁通量与中间转轴是平行的。因为有了这样的设计,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轴向磁通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会更大,同时电机厚度仅为径向的1/3,重量也仅有1/3,但它的功率密度是径向磁通电机的3倍,扭矩密度是2倍,拥有非常卓越的性能。 轴向磁通电机(上)与径向磁通电机(下)分解图 轴向磁通电机(左)与径向磁通电机(右)分解图 我们来简单提炼一下官方给到关于轴向磁通电机介绍里,它到底都有哪些优势。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大。 那它能带来的改变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1.车辆电机布局更灵活 2.为车内空间和电池留出更多空间 3.降低车重,带来更好的操控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从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看到,轴向磁通电机高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特性让它非常适合在跑车或者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这类车型上发挥它的作用,而首款搭载这款轴向磁通电机的奔驰车型也正是这样的一款性能怪兽——奔驰Vision AMG。 轴向磁通电机的发展 “从两百年前,迈克尔·法拉第就开始了对轴向磁通电机的研究,但时至今日,这项技术尚未应用在任何一辆纯电量产车型上。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纯电或者混动的车型,使用的电机都是径向磁通电机,相比之下,轴向磁通电机非常紧凑,长度更短,但是功率密度更大。” 以上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动力系统与电力驱动部门研发负责人康斯坦丁·奈斯在本次沟通会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