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号早上9时许,特斯拉在毫无预兆的前提下突然发布了Model Y焕新版。就像之前的Model 3焕新…
Author: 玩车教授
📅Published: 2021-10-22 23:29 曾经有幸参加过大众佛山工厂,在工厂内部挂了许多MEB平台的标语,与MQB类似,MEB平台成为大众未来的主力平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大众推出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跨时代的纯电动车型是ID.4,布局也跟其他车型一样,南北大众各占一款,而在海外,大众MEB平台首款纯电动车应该是ID.3。 大家都知道,高尔夫车型是大众品牌的灵魂车型,从诞生之初直至今天依然活跃在紧凑型轿车一线,而ID.3更像是新能源时代的高尔夫。 近日,上汽大众ID.3正式上市,指导价为:15.9888-17.3888万元,共分3个车型。 在海外,大众ID.3上市首个完整月便一举击败Model 3、雷诺ZOE等车型,成为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冠军。在国内,大众ID.3是大众品牌转型诚意之作,正式上市后,能否打动消费者? 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定位上来看,ID.3都跟燃油车时代的高尔夫近似,而ID.3是目前ID.家族最小的成员,外观设计遵循简洁主义,诸多纹理与细节上的设计又增强了车辆的精致感。 据此前介绍,MEB平台是以电池为核心,先确定好车辆定位,电池续航以及电池数量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布置车辆的其他部件。也正因如此,MEB平台的车辆能有比MQB更长的轴距,换来的自然是宽裕的乘坐空间。 除此以外,外观上最吸引研究的莫过于20英寸的轮毂,虽然目前车企都喜欢用大轮毂增强车辆视觉效果,但在紧凑型车上使用20英寸的轮毂,ID.3应该是开创者,不过215/45 R20的尺寸在更换轮胎时恐怕不好找替代品。 尾部整体跟高尔夫类似,只不过尾门使用了黑色的样式让车顶、扰流板、以及尾箱盖形成整体,平直的设计更能增加车内的空间,提升实用性。 如果有关注ID.4和ID.6的朋友对于这套内饰并不会陌生,只不过在ID.3上会使用更加跳跃的颜色包括中控台、座椅等都会使用更加丰富的色彩。 AR-HUD是ID.3的亮点,除了显示巡航、车速、路线标识等功能外,还具备动态引导功能,相比起传统的单纯显示会更有交互感一些。 目前教授并没有摸到ID.3的实车,暂时无法得知其车机系统的响应速度如何,参考高尔夫的车机,这套车机系统并不算特别好用,反应速度以及UI逻辑都不算特别优秀,但基本的智能语音助手、远程控制以及部分第三方应用还都会配备,整体智能化水平相较传统燃油车型有一定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ID.3的车窗控制区域只有两个按钮,如果需要控制后方车窗则需要按住REAR按钮,然后再拨动车窗按键调节,这是ID.3区别于传统大众车辆之处。 此外,ID.3并没有设置传统的扶手箱,而是主副驾分别有扶手,而下方则设置了一个带盖板储物格,在储物格后方还有两个Type-C接口,供后排乘客充电使用。 由于ID.3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后轴,所以ID.3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备胎,在原本备胎的地方被电机所占据,而在此后方则留有一个容积不大的储物槽。后备厢可以3/7放倒,放倒之后虽然存在小台阶,但不会特别影响车辆的装载能力。 ID.3采用同级别罕有的后置后驱布局,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310N·m,通过一款57.3kWh的三元锂电池实现430km的续航。
📅Published: 2021-10-20 12:22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威马汽车带来的威马Maven概念车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其前卫的造型和简约的内饰设计,都很符合人们对未来电动车的美好想象,所以大家对它的量产版车型充满了期待。而就在近日,威马Maven量产版车型又有新动向,官方将其正式命名为威马M7,并在近日公布了首张预告图,据悉新车将在10月22日正式发布。 威马M7是威马汽车“大师系列”的首款车型,外观基本沿用了Maven概念车的设计,整体看上去比较前卫时尚。细长的头灯高度还原了概念车的设计,看上去非常具有辨识度;概念车上那条可以点亮的贯穿式LED灯带,在量产车上也得到了保留,不过因为蒙着一层厚厚的车衣,所以我们不确定中间的LOGO是否和概念车一样能够和的灯带一起点亮。 量产车的下格栅的造型相比概念车有了较大改变,看上去要更加内敛,格栅中间配有一个醒目的毫米波雷达。在车顶和两侧翼子板上还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可以推测,这是一款具备了较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 新车的侧面还是比较流畅,加上溜背的造型,看上去运动感十足。概念车上那套拉风的电子后视镜遗憾没有出现在量产车上,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外后视镜,不过隐藏式门把手得以保留。 车尾的造型相比概念车要常规一些,少了概念车的那种视觉冲击力,不过贯穿式尾灯的加入也算是增添了几分时尚气息。 从内饰来看,工程师应该想极力向概念车靠拢,包括中央扶手的造型,悬浮式双联屏等,都能看到概念车的影子,但无奈做出来的效果和概念车还是差了一截。概念车上那套类似赛车的方向盘也被传统的三幅式方向盘取代,挡把区域的按键布局也似曾相识,在很多燃油车上面都有类似的设计。 动力方面,威马M7将搭载第三代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官方表示新车百公里电耗可被控制在14kWh/100km内,NEDC续航里程达到800km,由此可以推断,新车或将搭载100kWh的电池组。 作为家族第一款面向C端用户的轿车产品,威马M7在设计方面较高程度还原了威马Maven概念车,新车或将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惊喜,而其较高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和超长的续航实力,则是其在市面上的竞争优势所在,新车将在10月22日正式发布,我们一起期待。
📅Published: 2020-12-04 21:06 特斯拉,神一样的品牌,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它便超过了很多百年车企,迅速积累的名望,被世人熟知。越来越多的国人知道特斯拉,是因为国产Model 3早已遍地跑。 不过相对来说,特斯拉又是陌生的,它的营销手法、经营模式都不同于传统的汽车品牌。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特意连线特斯拉的首席设计师-Franz,品读特斯拉天才般的设计,让大家对特斯拉有更深入的了解。 Franz何许人也?他有着近30年的汽车设计经验,先后在大众/奥迪、通用、马自达等车企担任设计工作,甲壳虫、TT、Pontiac、Saturn Sky等车都是他代表性杰作。 2008年,Franz加入特斯拉之后,在马斯克的授意下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开发出了Model S这款功能强大、造型迷人的旗舰车型。后来的Model 3、Cybertruck等车型都是在他的操刀下完成设计。 特斯拉的设计理念教授接下来会讲到,在此之前先来看一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Franz表示:中国市场一直是特斯拉重点考虑的部分,特斯拉希望能够在中国做造型设计、工程设计,并且能够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一个车型。 为此,特斯拉中国研发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Franz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希望能吸取他们天才的想法,用本地的人来做本地的设计,完全由本地人主导。 这并不是商业互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产Model 3的销量也稳步攀升中。为了更好的扎根中国,就需要知道中国人喜欢什么东西,由此来优化特斯拉的全球车型,甚至推出一款本土车型,研发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Model 3由于是全球车型,即便它国产了,也还有一些地方不太符合中国人的用车习惯,比如座椅工程学明显是针对体型宽大的欧美人,如果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了,势必会对这些车型进行优化,这么看来它是不是就很值得期待了。 Franz并没有针对车型进行具象化的描述,不过他频频提起“高效率、吸引人、不过时”这几个词。Franz坦言特斯拉没有具体的设计理念来限定特斯拉车辆的外观设计,Model S/3/X/Y车型的外观是简洁的,不过同时它们又非常漂亮吸引人。 这几辆车都有着相似之处,满足空气动力学的同时,让它们看起来更加高效率,同时也能获得较长的续航里程。
📅Published: 2020-11-26 15:32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一条鄙视链,纯电动汽车也是如此,纯电平台鄙视油改电,为什么呢?纯电平台出品则意味着根正苗红,安全性可靠。油改电算是随手之作,没一点技术含量。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消费者在纯电动车上吃了太多亏之后,现在都知道买电动车要买纯电平台,买大品牌,买技术先进的车型。 汽车平台就像地基,万丈高楼从中盖,材料的运用、做工工艺、核心部件、三电系统等等组成部分都要依托平台设计。平台越优异,出自该平台的汽车也就越优异。 说到纯电平台,就不得不提刚刚亮相的大众ID.4车型了,上汽大众对这款车命名为光荷4 X,一汽-大众则命名为ID.4 CROZZ。大众ID.4来自于大众MEB纯电平台,这个平台是大众专门用来开发纯电动车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MEB当做是燃油平台-MQB来看,有了这个平台,大众完全可以开发纯电动车如下饺子。大众计划在2023年年底推出8款MEB车型,不限于SUV,有轿车,甚至有掀背车型。 大家都知道大众优惠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同一平台车型足够多,平摊了研发成本,量大与价低是正比关系。纯电动车也是如此,光荷4 X和ID.4 CROZZ两款车补贴后价格不超过25万,首发版的NEDC续航里程为555km。 据悉,光荷4 X还会推出56.3kWh的电池容量版本,工况续航为364km的车型,届时价格将更加低。 目前20-30万这个区间内并无霸主级的存在(Model 3集中在26万以上的区间 ),大众预计用5年的时候把MEB平台的车型生产至100万辆,可见大众对MEB的信心。 有了大众的入场,相信大家也能买到更加便宜的纯电动车型。 图片仅作举例(非油改电)
📅Published: 2020-11-20 14:50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国产版iX3正式上市,继宝马i3推出7年之后,iX3是宝马的又一款战略车型,看来这一次宝马要玩真的了。 iX3跟此前的i3、i8等车型不同,iX3并非试水产品,它将会是宝马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先锋,后续还会有更多车型陆续出现,包括i4、iNEXT等。根据宝马的规划,宝马将在2025年前推25款新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 2020年9月,宝马集团官方宣布,华晨宝马iX3已经正式在沈阳铁西工厂下线,国产是降低车辆价格的有效途径,也是车辆大批量铺货的重要手段。据官方介绍,为了保证充电条件,到2020年底宝马公共充电服务网络将覆盖超过27万个充电桩,其中包括8万个直流快充桩。针对有条件安装充电桩的车主,宝马提供了免费的家充桩以及安装服务,对于没有充电条件的车主,则准备了充电卡服务,车主可享受2年1800度免费的充电额度。看来这一次宝马下定决心去大范围推广新能源汽车。 外观上来看,iX3的确类似宝马X3,无论是从体型还是外观设计,跟宝马X3有异曲同工之妙。外观上,iX3最具辨识度的就是在双肾格栅中加入了象征新能源的蓝色元素,并且中央区域使用半封闭设计。同时,宝马的logo也加入了蓝色的装饰件,无时无刻在提醒你,这是一辆来自宝马的新能源车。 针对空气动力学专门研发的轮毂是iX3侧面的亮点,官方宣称这种设计能够相比燃油车减少5%的空气阻力,减重15%,使得车辆整体能耗下降2%,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配合上更平整的底盘、下包围两侧的导流孔,最终iX3的风阻系数为0.29Cd,这个成绩略逊于奔驰EQC和奥迪e-tron的0.28Cd。 走进车内,明显感觉到这是一套宝马的内饰,但在一些细节上总是能让你感受到它的新能源背景,例如蓝色全液晶仪表盘、蓝色的logo、蓝色的换挡杆装饰以及在储物格前方代表着身份的iX3标识;甚至连启动按钮都做成了蓝色,对的,宝马还保留了传统的启动按钮,作为传统的车企,宝马并不希望在操作上脱离传统。 新一代的人机交互系统以及界面是由宝马中国进行开发,更加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宝马还在iX3中加入了声浪模拟功能,即便是新能源车也能找回一点传统的感受。 前排空间就不用多说了,市面上绝大部分车型的前排空间表现都非常不错,关键在于后排。宝马iX3的后排空间算不上宽敞,头部空间以及腿部空间中规中矩,日常使用绝对没问题,但想要有奢侈的后排空间,iX3表示无能为力。此外,iX3地台中央凸起较高,使得后排中央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一般,好在后排座椅靠背支持四段调节,弥补了在空间上的不足。 宝马iX3使用宝马第五代eDrive系统,没错,在不知不觉间,宝马已经研发了五代的电驱动系统,这一系统的所有零部件均有宝马集团独立开发,保证了自己掌握所有的核心科技,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快速提升车型的竞争力,对于供应商的要求降低,自然命脉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车辆的高压电池以及电机都是由宝马集团生产。 官方表示,尽管iX3的重量达2.2吨,不过依旧实现了500km的续航表现以及16.7kWh/100km的低能耗。在最大功率210kW的后置电机加持下,iX3的零百加速时间为6.8秒,对比起那些追求极限加速性能的对手,iX3显然是另一流派——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iX3的动力电池使用NCM811三元锂电池,电池包净容量为74kWh,能量密度为154kWh/kg。在管理系统方面,宝马使用了能效更好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能有效回收驱动系统和电池包产生的多余热量,提供给车内人员供暖使用。要知道,加热是电动车的短板,低温状态下电池需要加热,乘员舱需要加热,传统的PTC加热会消耗大量电能,而热泵系统则可以更好利用其他系统产生的能量,但这需要对各种系统、电池包、空调以及电机冷却系统等部件进行高度统一管理,这也是宝马坚持独立研发电驱动系统的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宝马iX3的竞争对手是奔驰EQC以及奥迪e-tron,对比之下,宝马iX3的加速不是最快的,但续航能力是最强的,奔驰EQC只有408-415km的续航,而奥迪e-tron有470km,宝马iX3为500km。此外,电池容量方面宝马宣称的74kWh比EQC的79.2kWh和e-tron的95kWh要小,在更小的电池容量下做到更长的续航,这就是功力。此外,宝马iX3的价格要比对手更低,这也是掌握核心科技的优势。 作为宝马集团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先锋,虽然在外观设计上沿用了家族化的风格,给人感觉似乎宝马“不够诚意”,但考究下来,会发现宝马掌握了几乎所有的核心电气化技术,从电驱动系统到热管理系统再到各细项基础的沉淀,都是超一流水准,笔者相当看好宝马在新能源车上的表现,至于iX3驾驶体验如何,就要等到试驾车的到来了。
教授从来不去佩服敢说的人,但是绝对愿意为敢做的人们鼓掌。无论是雅阁、观致、知豆、秦,还是腾势的电动车,他们都是在某一领域走出第一步的榜样。来,让我们一起为那些刷新第一次的车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