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Month: February 2021

  • 内饰中控原来是这么安装的!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内部图

    内饰中控原来是这么安装的!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内部图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期生产线于2020年1月7日奠基,一年时间不到,同年12月30日便实现了首批15台新车下线。要知道,上海工厂动工仅两年,一期和二期生产线便相继投产,“基建狂魔”如此快速的建设进度,放眼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有点让人意外的是,在传统汽车厂很常见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即俗称的“共线生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并没有采用,而是将Model 3和Model Y各自分开生产。 车辆装配像拼乐高 上一篇文章我们进入到特斯拉Model Y车间,看到了工人装配的画面,接下来我们继续往里面走,进一步窥探车间的秘密。 物流门 要说总装线最大的亮点,当属生产线旁配备的一排“物流门”。传统汽车工厂的物料从供应商处来了之后,需要存放在中转仓库以备取用,但特斯拉工厂直接在生产线边上对接物料,二层生产线通过电梯也能对接物料,从而达到物料精准配送的效果。 这样的布局,就好比我们拼乐高的时候,先将各种零件分好类放入一个小盒里,然后对照着说明书,从小盒里取出对应的零件进行装配,效率也就更高了。 “物流门”的另一个好处是,若在接收物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特斯拉能第一时间把问题反馈给供应商,减少了沟通的中间环节,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中控仪表台直接就能装车 Model Y的中控仪表台是以总成的形式从“物流门”进入生产线的,到货后直接就能装配到车上,节省了在生产线上组装的工序。 中控台安装场景简洁,没有多余设施。 车身后部压铸成型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配备了大型压铸机,采用传统汽车少见的大范围压铸工艺制作Model Y车身,这也是上海超级工厂的亮点之一。 一体化成型压铸工艺,让Model Y车身后部几乎没有焊接痕迹,大幅提升车身结构稳定性。 read more

  • 动力电池在巨变了,固态电池才是锂电发展方向吗?

    动力电池在巨变了,固态电池才是锂电发展方向吗?

    这段时间“固态电池”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似乎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马上就要解决了,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也将成为过去。那么固态电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会带来锂电池的革命么?   在说固态电池之前先来回顾一下普通电池的结构,它有点像我们日常吃的花卷,先把面擀平了,然后在上面撒上葱花,最后把它卷起来。锂离子电池呢,最下面是一层铜箔,之上是一层石墨,再往上是绝缘层,最上面的是锂离子材料。 其中,铜箔和石墨是负极,锂离子材料是正极。然后把这些东西像做花卷一样卷起来就是电池了,当然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添加电解质、导电剂、粘合剂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充电池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可以把锂离子理解成勤劳的工人,负极是他们的住所,正极是工作的工厂。充电时工人们从工厂回到家里休息;放电时则从家里前往工厂工作。 在锂电池中,参与放电只是锂离子而已,它的质量大概是整个电池的2%,其他的部件都是维持电池结构和功能的,所以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的可怜。其中电解液和隔膜占了总质量的20%左右,而固体电池就是将电解液换成了固体粉末,那么就省去了“隔膜”这个部件,另外固态粉末要比电解液体积要小。所以总体来看,电池能量不变重量减轻,能量密度是有所提升的。   优点不只是表面看上去的能量密度提升,前面有提到,锂电池的充放电类似于工人在工厂和家之间往返。但有个问题,为了维持正极的结构,在充电时锂离子不能全部移动到负极去,也就是有即使下班了,还要留一部分工人在工厂值班,不然就会出问题。所以现在锂电池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正极材料上,如何让更多的工人回家休息,或者增加工厂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多的工人。 比如NCM811电池,这是之前特斯拉用的锂电池型号,“NCM”代表镍、钴、锰三种元素,811是它们之间的比值;再比如宁德时代的NCM532、NCM622这些电池,都是在正极上面做修改,就是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由于节省了一部分材料以及改变了电解液,所以会省下来一部分空间,如此给正极的设计空间就更大,可以扩建那个工厂了。另外固态电池甚至可以省略正极,在电压的加持下,负极渗透过来形成正极,这样给予正极的设计空间就更大了。   所以固态电池不仅看起来会提升能量密度,同时它的结构优势给予了电池设计更大的空间,当固体电池技术愈发成熟后,能量密度会随着设计的优化,有更大幅度的跃升。 除了提升能量密度外,固体电池安全性能也有所提升。目前锂电池中的电解液会与正极材料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这个过程中释放很少一部分气体,所以锂电池都会设计一个泄气阀。但如果发生意外,像穿刺、变形等情形,气体就会大量产生随后撑破外壳发生爆炸。 固态电池就没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固体的电解质不会产生气体,自然爆炸的风险就降低了很多。另外在遇到穿刺、挤压等外力破坏时,固态电池也更加不容易发生短路。 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强,看起来固态电池无比美好,但离车载电池还是有一定距离。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接触电阻”,接触电阻越大,电池快速充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也越大,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如何减小接触电阻,这就需要电池的突出的极耳和里面的正负极接触面积越大越好。 原先这个极耳是浸润在电解液中的,现在换成了固态电解质,那么接触面积就会小很多,所以面对大功率充放电时,热量会很大。目前我看关于固态电池的一些论文中,很多新技术都是为了减小接触电阻,增加电子流动速度。不过很多都是实验室中的技术,未来何时能够普及就不知道了。   另外,关于固态电池一些新技术,虽然可以支持大功率充放电,但是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充放电循环次数只有现在电池的一半。所以,固态电池真正投入商业还是有不小挑战。不过,固态电池一定是锂电池的一个发展方向,现在大众、福特、丰田、宁德时代、LG、三星等众多企业都在作相关的研究,相信在市场的驱使下技术很快会得到突破。 写在最后 至于说,今年年内上市的固态电池,我还是有疑问的,毕竟它们没有披露技术细节,不知道只是炒“固态电池”这一概念,还是有真的突破性技术。我认为比较靠谱的突破可能是3、5年后,目前锂电池行业主流的观点也是在2025年将能量密度提升到400Wh/kg,相较现在提升了33%。究竟发展速度有多快,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出处:头条号 @新车新技术 read more

  • 特斯拉model3家用充电桩的选购推荐

    特斯拉model3家用充电桩的选购推荐

    刚提了辆21款model3标续,model3,作为楼主的第一辆电车,整体感觉瑕不掩瑜,物有所值。电动车,有属于自己的私桩,还是很香的。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家充,仅靠外围充电站,我想即使在北上广深超充遍布的大城市,体验性也是大打折扣,更别提楼主所在的八线小城市。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为此,安装家充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楼主在网上翻阅了不少资料,也看了大量同学帖子,特别是自己实际安装中遇到不少问题,也走了一段弯路,特将心路历程和感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到大家一点实用性建议 一、家用桩的技术分类:按电压等级分为 380V和220v。 1、380V家桩:380V ,实际上是3相电,有3根火线接入,按初中物理公式(功率=电压*电流),220*3*16=11KW,换算到model3车上约80公里/每小时,按车辆充满420公里续航计算,完全充满约6小时(后期涓流充电慢)。特斯拉官方加8000的桩就是采用此种形式。   2、220V家桩:单相电,常见家用桩可最大支持7Kw(32A),即220*32=7kw,换算到model3车上约50公里/每小时,完全充满约9小时,但一般充电时会留有余量,1个晚上的时间足够。 3、随车充:这种实际上就是桩的简易便携版,一个带枪的充电接头,一般为200v,常规支持(8、10、16 A)手动调节,16A每小时可充约25公里,主要作为外出临时补电用,可接居民普通空调插座。特斯拉官方也有随车充,2500。但这其中有个特例,如特斯拉欧标原装随车充及某鱼上的特斯拉车友会定制随车充,加个转换接头,即可支持380v 16a或220V 32A充电,这种速率完全可做为主充电设备来使用。但一般需要外加个充电防护箱,毕竟转接头直接放在室外不太安全,外人可轻易直接带走。   三、第三方桩的功能要求 第三方充电桩,也是此文的重点,现在市场上第三方充电桩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楼主虽然以身试桩,也只接触到3、4种类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类型,欢迎大家来补充完善,方便更多同学选购。 楼主认为,安装第三方充电桩,除了省钱外,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稳定性。即设备要能持续稳定工作、不断流、功率稳定,质量要可靠。据网上同学反映,部分桩存在会时充时断等问题。这个应该是硬件元器件的质量问题。 二是兼容性。能与特斯拉车型能够完美适配,毕竟特斯拉车型OTA升级是常态。个人理解,虽然充电桩硬件要求不高,但软件上需要桩和车辆进行充电协议适配,部分第三方桩存在兼容性问题。本人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不少坎坷,从不能充电到只能最大支持16A充电,反反复复,折腾了一个多星期,才最终搞定。 三是便利性。主要是指能否预约充电,毕竟大家充电大多是在晚间,完全可以利用谷电时间充电,即响应了国家号召节能减排,又能省点钱,何乐不为呢(本人所在地区是峰电0.57元/度,谷电0.37元/度)。理想状态是回家后,能插上枪预约充电,享受谷电电价。大家肯定会想,model3上不是有预约功能吗,但据楼主所了解的情况,第三方桩相当部分不能使用model3的预约功能,只能依靠桩上的预约功能,导致部分第三方桩只能是插枪即充电。这点上同学们要尤其注意。 四是安全性。主要涉及到要不要接地线,要不要装开关(漏保还是空开),要不要装个防护箱。先说结论,建议接地线、装漏保,毕竟安全无小事,接地漏电保护很重要,多重保护多层放心。但不建议装充电防护箱,装了防护箱,每次充电都要开锁、开门、绕线、挂枪,有点烦琐,现在第三方桩普遍达到IP级别防水且又有地线、漏保加持,安全性不成问题。城市商业运营充电站,基本都是露天设置没有防护箱。当然,小区人流环境复杂和有执念的同学除外。 四、第三方桩的类型选择: 现在网上的桩主要以下几种: 1、各国产电动车品牌附赠的充电桩权益或单独桩。某鱼上大把,1000元含30米基础安装。220v、最大支持32a,以北汽新能源为例,一般包含30米基础安装并送桩,其它打孔、开槽、立柱等单独收收费。毕竟是专业厂商定制附赠的,设备质量应该过关,但需重点关注是否与特斯拉车型匹配,能否支持预约充电等功能。单独桩以长城欧拉为例,600-800,口碑较好。 2、某宝排名销量靠前的商家。一般是220v、最大支持32a ,1000-2000不等,有刷卡、输密码、APP充电的、带屏幕不带屏幕的,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以本人亲身经历来说,这个是最坑的,别看销量巨大好评如潮,其实基本都是杂牌小厂或贴牌生产。楼主在某宝购买了销量排在最前面的***品牌第三方桩,看评论挺好,第一次收货后完全不能充电,退回升级后第二次只能最大支持16A,标称功率的50%都达不到,直至更换了别的品牌才解决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兼容性问题,小厂家技术实力不够。有兴趣的同学通过桩后面的厂家铭牌,自行百度下,来侧面了解下厂商的技术实力。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也许小厂商也有良心厂商,但存在一定风险。     就是这货,楼主也只能,呵呵了。 3、国网有序充电桩。一般自己布线仅安装桩的580元,含30米安装服务的1580。国网拥有产权,终身质保,用户只拥有使用权,需要绑定协议,协议核心要点就是要每年使用至少2000度电,否则国网有权收回,但从客服那了解,即使充不到也不较真,可以继续使用。充电桩是上海循道生产的,毕竟有国网背书,质量还是有保证的。楼主本人最后就是用了这个桩,感觉比某宝上的“某乐固”品牌桩无论是做工、线材、枪头质量都强多了,功率也稳定,轻松达到32A,app操作易用性也很好。   做工质量均不错,目前使用均无问题,何况还有国网终身质保,哈哈 4、专业品牌厂商充电桩。上海挚达、星星充电、特来电等,比如上海挚达,网上整体口碑比较好,为大量国产新能源车供货。220V、32A规格的一般版本1500左右,目前网上能找到的380V第三方充电桩,大家比较推荐仅上海挚达一家。缺点是平时价格要3000多且不含安装,性价比不高,加上线材、人工还不如直接上8000的380V特斯拉原装充电桩了。 5、比如特斯拉的欧标随车充或号称特斯拉车友会的定制充电桩。本人买了个车友会定制款,准备放在车上以备不时之需,800大洋,所谓车友会定制应该是个噱头,但收货后看着质量不错,用起来也没任何问题。想省钱的同学可以用这种,平时加个充电防护箱和漏保,连接32a转接头,作为主要充电设备使用,外出时可以将16a的转接头放在车上,一套设备可多场景、多用途适用。毕竟出门在外,接人家的电表箱也不现实,能有个16a插头补点电就不错了。       五、结论建议 这个帖子也写了几天了,楼主自己也没想到会写这么多,呵呵。最后给点建议吧: 1、安装距离在80米左右的,就选特斯拉官方桩吧,毕竟380V,颜值高、充电快、无兼容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8000只包80米范围内基础安装,如增加长度、打孔、地面开槽、立柱、保护箱等,都需要再增加费用。 2、安装距离在30米左右。想省钱、省点事的就选某鱼上的国产电动车品牌附赠的充电桩权益,但要注意有相当部分桩是不能实现预约充电的,只能随插随用。另外考虑外出补电,自己再增配个随车充,总价2000多可搞定。 3、安装距离比较近的,可以自己找个电工先布下线,6平方的3芯电缆才10多块/米,德力西2p+n 40a漏保20多块,再上某鱼上收个口碑好点的品牌充电桩或国网有序充电桩,人工+线材+桩 大概1000多。考虑外出补电,自己再增配个随车充,总价不超2000全部拿下。楼主最后就是采用了此种方式,专业电工+国网有序充电桩+随车充,总价大概1700搞定。 4、放出终极大招,最省钱的方式来了,最值得买的来了,某鱼上收个支持32A的车友会定制随车充,再加个漏保和防护箱,找个专业电工,距离短的1000就全搞定了,家充和外出补电的问题就一次性解决,唯一缺点就是防护箱要开锁、关锁、拿线、挂线略嫌麻烦。 5、某宝、某东上的排名销量靠前的,强烈不推荐,至少楼主的亲身经历,证明是价高质次。另外,充电防护箱也不推荐,毕竟现代人大都是懒癌患者,开、关、锁、挂线还是有点麻烦。 楼主理科生,文笔不好,第一次在网上写这么长篇幅,难免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另外也请大家,结合自身使用实际,多推荐下好用的第三方充电桩品牌和型号,毕竟楼主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能接触到品牌和型号都是很有限的,谢谢大家了。 作者:Pf20008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月销还没过万就市值超大众了?蔚来在美股如何做到的?

    月销还没过万就市值超大众了?蔚来在美股如何做到的?

    也许最近发生的美国韭菜大战做空机构让不少普通人觉得很燃,但如果仔细观察北美金融市场,就会发现一支神奇的中国企业以超过千亿美金的市值,称霸了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板块,那就是NIO-蔚来。可能也有很多人会觉得诧异,一家月销合计连万台都达不到的汽车品牌,如何就能把市值堆过大众。其实这就和特斯拉还有当年高估值的瑞幸咖啡一样,老美买股票只看预期,根本不在乎它现在是否创造价值。   但如果说只买预期的话,特斯拉的成功之道,可能就是无数美国韭菜坚持相信蔚来就是中国特斯拉一样,玩概念画大饼这都是中国互联网玩剩下的东西。曾经被无数做空机构看空的特斯拉,因为和上海结上了亲,走上了一条只属于特斯拉的中国制造专营道路,以每月几万台的销量维持了它早年吹的牛,只能说特斯拉的光辉历史也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成就的。   但25万特斯拉大多数中产阶级咬咬牙可以拿下,那么均价不低于40万的蔚来,可能只能靠画饼充饥了。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心里都清楚,目前的纯电领域,各家技术都相差无几,用的都是一个供应商的电池,电机的上限本就比内燃机高出一个次元,前后电机满上都能轻松干进5秒内破百,舍得用电和钱就足够,蔚来在技术方面只是多家供应商的整合中心,特斯拉每年还能给全世界观众来一个能回收的烟火大秀,蔚来真的没这个技术实力。如果非要找一家拥有技术的中国企业,BYD才是最符合目前估值的汽车制造商,那为什么它现在没有蔚来估值高呢?人家要脸的嘛。   其次就是美国在疫情面前采取的无限量化宽松,实际上都是吹泡沫的最强催化剂,趁着美金现在还有点信用疯狂印钱,美国人民白嫖了那么多补助,在防疫的需要下,自然都进了股市美股这个世界上最恶臭的金融资本蓄水池,不会有人真的觉得特斯拉现在的市值就真的等于它目前的价值吧,不会吧不会吧。放在NIO身上也一样,这个在美国吹成中国特斯拉的车企,就是量化宽松的靶子,炒就完事儿了,只要相信自己不是接盘侠,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出处:头条号 @谈车工坊 read more

  • 特斯拉Cybertruck预定突破65万辆!2021年小批量交付,2022年实现量产!

    特斯拉Cybertruck预定突破65万辆!2021年小批量交付,2022年实现量产!

    如果说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那么一款皮卡让你记忆深刻,我想一定是福特F-150。但如果,再问你有没有那么一款皮卡让你过目不忘,我想一定是特斯拉Cybertruck。 自2019年特斯拉在美国首发之后,特斯拉Cybertruck的消息就不曾间断,近几个月好不容易热度降低,但马斯克的消息一经传出,又让这款车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近日,马斯克在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顺利的话特斯拉将在2021年小批量交付部分Cybertruck。马斯克也称该车已经敲定最终设计,下一步将会是订购特斯拉Cybertruck的生产工具,并且制造难度和强度都要优于特斯拉Model Y车型。 总结: 特斯拉Cybertruck绝对是目前乃至当今世界上最为个性和独特的皮卡车型,没有之一。大量锋利的直线条,以及裸露的金属质感,都让这款车型充满赛博朋克气质。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气质,让特斯拉Cybertruck赚足了眼球,并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和用户。早在2020年6月份,特斯拉Cybertruck的预订数量就已经超过65万辆。虽然特斯拉也在国内开放了Cybertruck的预订,但根据订单的顺序,先期交付的叫批量Cybertruck并未包括中国地区,期待该车正式量产。 出处:头条号 @牛车实验室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