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行业

  • 为增加对外供应产能,比亚迪的年产15GWh项目投产了!

    为增加对外供应产能,比亚迪的年产15GWh项目投产了!

    日前,我们获得有关消息,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项目迎来了首批量产动力电池下线。报道称,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的一期项目已在去年 10 月份竣工投产,二期项目总投资 75 亿元,用地 800 亩,计划打造 8 条生产线,年产 15GWh 新能源动力电池。 该项目厂区目前设置了两条生产线,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据称可以方便单个模块调试升级,并能使多人协作互不干扰,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车间内配备了 100 多台 AGV 小车用来代替传统输送辊道,可节省约 30% 人力,生产设备也为迭代升级后的 2.0 版本。 盐城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茂龙介绍,随着产能不断释放,比亚迪动力电池将进入全面发力期,向众多国内外知名主机厂供货。 就在9月4日,LG与弗迪电池在韩国首尔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据介绍,弗迪电池将携消费类电池“重磅产品”LFP 4680(直径 46mm、高 80mm 的圆柱电池)与 LG 合作,未来双方还将在家庭储能、机器人和其他智能家居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目前,电池企业的竞争格局形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者相对较强的特征,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之中,比亚迪的占比从 2020 年的 15% 上升到 29%,上升了 14 个百分点;而宁德时代的占比下降了大概 6 个百分点,其它电池企业的占比也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态势。 此外,电池企业形成了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日益突出的特征。其中,宁德时代及比亚迪从 2020 年的头两家企业 65% 的比例,上升到 72%,其它企业的空间当前只有 28%。 撰文:周师兄 出处:微信订阅号 @皆电 read more

  • 特斯拉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技术受关注!

    特斯拉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技术受关注!

    据德国媒体Teslamag7月31日报道,特斯拉完成对德国无线充电公司 Wiferion的收购,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3 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网站左下页脚现已显示“Tesla Engineering German GmbH 2023”,确认特斯拉为母公司。 Wiferion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式充电和能源系统”的公司,为仓储等工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提供感应充电解决方案。 被收购后,该公司将充电、电池系统以及无电缆“智能机器人充电”列为产品,并自称“业内自动化、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领先提供商”。 在今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6月有美媒报道,特斯拉要收购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已经向德国有关部门登记了文件。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业务合并”上花费了7600万美元,有人推测这7600万美元就是用来收购Wiferion。 Wiferion成立于2016年,2018年才正式推出产品上市,主要做ToB业务,凭借着低损耗无线充电,五年里拿下了上百家企业,售出8000多套设备。 Wiferion产品的能量利用率在93%左右,而且充电设备安全耐造,基本免维护。同时Wiferion还开发了一款数字能源管理系统——etaHUB,该系统可以访问无线充电板和电池的所有数据。 从公开信息来看,其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先被应用于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 能链研究院院长曹增光表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补能、超充桩建设方面比较领先,收购无线充电公司,与其战略比较契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董事长殷承良认为:“无线充电对于特斯拉,我想车是一个方面,既然买了这样的无线充电公司,将来给车提供无线充电的可能性是绝对有的。” 同时他也指出,马斯克既有车,也有储能,还有 Space X,所以对于无线电力传输这样的技术,不要一听到特斯拉,就只想车,在他的其他业务里,其实多多少少都能找到无线充电的用武之地。 就此事,汽车商业评论还咨询了提供直流和交流充电服务的瑞典巨头以及大众作为股东的开迈斯。ABB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无线充电和直流、交流充电业务不同,集团对待新技术也一直持鼓励态度,这次不方便发表任何企业观点。而开迈斯则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无线充电业务比较少被提及,暂不发表观点。 虽然Wiferion的无线充电技术可能暂时不用在特斯拉车上,但有其他公司已经在打现有车上是增加无线充电功能的主意。 7月12日,无线电动汽车充电公司WiTricity宣布推出面向汽车制造商的FastTrack集成计划,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初始车辆集成,从而大大加快汽车制造商在现有和未来电动汽车平台上进行无线充电测试的速度。 无线充电将使用WiTricity Halo™接收器和WiTricity Halo™ 11kW充电器在OEM的电动汽车平台上全面启用和运行。WiTricity的FastTrack集成计划还可以帮助OEM开发经销商安装无线充电选项,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生产计划正在开发中。 2022年2月,该公司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改装系统。在欧洲,该公司正在与ABT e-Line合作,从2024年开始为大众 ID.4提供无线充电套件。 对于给现有汽车后装无线充电功能,殷承良并不看好。他认为,如果这样改装,整车结构、驾驶特性、安全性会发生变化,整车厂可能会将多年质保等售后服务废掉,出了任何事情,整车企业也将不再负责,相关的车辆保险可能也不会管,这种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 如果该公司和车企合作,车企会把它作为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且技术上绝对不可能让第三方单独加一个什么,车厂一定要控制管理安全体系,将其完完全全与整车做整合。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是有可能成功的,但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实现。 无线充电行不行 汽车无线充电补能,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目前技术相对成熟,但商业化规模不大,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还比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多。 从无线充电原理划分,主要有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 ICPT)、磁谐振电力传输(ElectromagneticResonance Power Transfer,ERPT)、微波电力传输(Microwave Power Transfer,MPT)和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Power Transfer,ECPT)。用于汽车领域的多为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通常分为供电和受电两部分。通常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源、发射面板、车载接收面板以及控制器组成,如图所示。当电源发送端电能感应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汽车接收端时,由共振效应对电池进行充电。 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方式来看,又分为静态无线充电和动态无线充电。 静态无线充电是在电动汽车停驶过程中对其充电,而动态是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其进行充电。 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 曹增光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原理类似手机,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存在很多年。相较于插拔充电枪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的优势是比较方便,甚至未来可以建成无线充电道路,边行驶边充电,与自动驾驶的适配性更强,同时避免了接触式充电需考虑统一接口的麻烦。 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更安全,因为无线充电都是自动充电,用户不需要手动插拔充电枪,接触带电体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触电风险也随之降低。 […] read more

  • “最没理想”的理想汽车却成了一哥!

    “最没理想”的理想汽车却成了一哥!

    2020 年初时,美团王兴曾经预测,他认为三年内「蔚小理」会成为造车新势力前三。当时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但后来一段时间内,「蔚小理」的表现确实如他所说。 但或许王兴只看到了当时被称作“造车四小龙”之一的威马的颓势,却无法预测后来「蔚小理」的被超越。 随着传统车企中的“新势力”广汽埃安与“新势力”中的传统派哪吒汽车的翻身崛起,曾经被认为是“新势力”代表的「蔚小理」的名号逐步变成了“造车三傻”。 而如今,不仅「蔚小理」整体在新势力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内部的变化也令人猝不及防。 在最新的年报中,理想实现了年度盈利,也实现了首次单季度盈利(2.7亿元),在港股的市值也第一次超过蔚来与小鹏之和,全方位来到了“三傻”之首。 截止2月27日收盘,理想汽车港股市值达到1977.22亿港元,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的港股市值分别为1264.99亿和705.8亿港元。 从老三到大哥 虽然「蔚小理」如今已经不再保有前一轮征战时的行业地位,但三家之间的争斗与座次变化仍然牵动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 在三家公司之间,所存在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三角关系。 第一阶段是2018年-2021年Q3,蔚来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是「蔚理小」; 从2021年Q4开始,理想和小鹏实现了对老大哥的反超——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是「小理蔚」; 而到了2022年Q2,蔚来率先实现反弹,Q4理想实现反弹,小鹏的销量却因为G9的发布从Q4开始出现了大幅下滑——目前的座次关系是「理蔚小」。 锂猫实验室制图 这个关系变化值得揣摩,事实上进入2020年之后的三家公司从未再遵循过「蔚小理」的座次顺序,其中地位最不稳定的是小鹏——时而倒数第一,时而正数第一,时而又倒数第一;地位最稳定的就是理想——他强任他强,理想永远做第二,直到这个Q4。 这种座次变化,与产品的交付周期以及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息息相关。 2021年Q4的拐点到来时由于蔚来率先进入产品迭代周期, 出现了从NT1.0 平台的 866(ES8、ES6、EC6),切换到 NT2.0 平台的 775(ET7、ES7、ET5)的转变,与原先做suv的平台不兼容,据《棱镜》报道,ES8和ET7只有20%零部件可以通用。 同时由于对于供应链的把控出现问题,2021年到2022上半年蔚来都没有实现对供应链更强的控制力,导致交付始终不如预期。 在2022年四季度,三家都陆续完成换代,理想实现「触底反弹」,小鹏却在 G9 新车发布 48 小时后更改 SKU 和定价后,销量开始下滑。 而座次变化的剧烈程度则与每家公司的产品定位与老板性格呈现强烈的正相关。 蔚来拼了命的走高端路线,一开始蔚来的单车平均售价在40万元以上,更是将重点在于“服务”;小鹏则给自己贴上了智能化的标签,“未来出行的探索者”;理想的定位明显更实用主义,几乎不理会外界对于电动车的追求变幻,专注于家庭需求,也更注重产品力本身。 蔚来的高端、小鹏的理想主义与理想的实用主义,就这样为它们的座次变化带来区隔。 高端和理想主义都可能遭遇现实的痛击,一个扎根现实的品牌却不太可能会做得特别差。 三个品牌对于2022年度销量目标的设定,也符合各自的品牌调性——一个特别保守,一个特别激进,而理想则相对中庸。 不过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销量最高的理想,也没有在这个年度超过更新的“新势力”哪吒(15.2万辆),三家更没有任何一家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 对于低于平均增速的销量增长,李想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三家的第二代产品——蔚来的ET5、小鹏的G9,还有理想的L8都在下半年发布,第四季度交付,导致我们错过了前三季度的市场。” 李想还没有忘记曾经最亲的两个兄弟。 明战与暗战 「蔚小理」当初几乎同时开启创业,那时三家创始人李斌、何小鹏和李想看起来似乎是最团结的时候。 2019年,三家共同遭遇着融资困境,也是三位创始人关系最紧密的时刻。 那一年产生了很多段子,而年末一篇《蔚来李斌,2019最惨的人》一文在社交网络被刷爆,何小鹏马上公开发表言论挺兄弟:“作为朋友和同行者,挺李斌兄弟!我们都会在全球竞争中更强大。” 2020年,活下来的李斌、李想、何小鹏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张至今都能称作经典的三人合照,其中何小鹏的配文为,“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但接下来,面对比他们更新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也共同加入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产品细分开始左右着市场与销量时,三人间的火药味也变得越来越浓。 高潮在去年6月,理想L9正式上市的时候。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而随后李想以一颗红心回应,何小鹏再次转发,来往之间,暗战意味浓烈。 事实上,在「蔚小理」三家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或明或暗的争斗与竞争。 李斌则比较低调,其在核心用户群里发了一段火药味不低的话:“每款车都有自己的边界,蔚来在产品理念上有自己的原则,希望自己的产品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检验的,是引领趋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是认真思考而不是简单迎合的。” 在回应之间,三位创始人的性格特质与带领公司走向的方向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何小鹏尖锐、李斌低调而固执,看起来越来越像主角的李想反倒似乎没有什么理想,只想把车卖出去,选择的技术路线也是最为讨巧的。 直到2022年7月余承东出来为增程式站台,李想在这个新能源世界中是孤独的。 和当时不服气站出来的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一样,看着“没有理想”的技术,却获得了大卖,相比之下,蔚来基于2.0平台的新车却反响平平,两位曾经亲密的兄弟“破防”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市场不看情怀,用户不看技术,唯一可以拿出来打的就是销量与财报,理想赢了。 2023年2月27日,是「蔚小理」另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港股,理想的市值首次超过蔚来与小鹏之和,达到1977.22亿港元。 对于这个估值,有读者评价:“理想是优秀的,这个估值完全合理。理想的营销是吝啬的,试驾就在马路边,连一瓶水都不给。理想的公司文化是非常简单的,公司挣钱,大家分钱,公司赔钱,大家白干。” […] read more

  • 恒驰回应“大规模停工欠薪”传闻:公司正在战略调整

    恒驰回应“大规模停工欠薪”传闻:公司正在战略调整

    继被曝出天津工厂计划裁员 60% 后,恒大汽车再陷欠薪减员风波。 12 月 1 日,全国多地多家恒驰展厅销售人员爆料,自己于近期被告知将停工停薪。相关人员还表示,此前恒驰已拖欠其薪资长达数月。 对此,恒驰汽车相关人士回应表示,本次优化淘汰整体比例为 10%,部分业务条线或高于此数,另有 25% 员工停薪留职 1 至 3 个月。 「此前恒驰汽车人员架构是按同步研发 9 款车型配置的,但由于当下疫情及市场原因,公司进行战略调整,降本增效。」上述恒驰人士表示,未来将集中资源确保恒驰 5 的生产交付,以及恒驰 6、7 的研发量产。 此外,针对「恒大汽车集团解散」的传闻,恒大内部人士也否认了该消息。当天晚上,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对保交付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事实上,从 2018 年 6 月恒大集团投资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 FF 公司算起,今年已是恒大集团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 4 个年头。从投资新能源整车企业,到自己建厂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恒大「造车」至今已投入不菲。 消息来源:证券时报 & 第一财经 read more

  • 马自达公布电动汽车研发预算,总额达 106 亿美元!

    11月22日,马自达公布了一项 106 亿美元的支出计划,目标实现汽车的电气化,并考虑投资电池生产。根据计划,到 2030 年,马自达动汽车在全球销量中的比例将达到 25% 至 40%。这一目标较之前达到 25% 的计划有了进一步提升。 据日经新闻报道,马自达将与中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合作,确保电动车的电池供应。 对于马自达来说,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但从计划来看,马自达的节奏还是显得太慢。据悉,马自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其电气化战略,其中纯电车线将于第二阶段的后半期推出,时间在 2025 至 2027 年期间。 来源:界面新闻 read more

  • 岚图汽车完成了近50亿元的A轮融资

    11 月 17 日晚,岚图汽车宣布完成 A 轮引战融资协议签署和交割,本轮融资近 50 亿元,融资后市场估值近 300 亿元,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迄今规模最大的首轮融资。 据介绍,岚图汽车本轮融资,投资方共 10 家, 联合领投方为国企混改基金和中银资产,跟投方包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等。东风集团同步跟进本次融资,本轮融资后,东风集团持股 78.88%,A 轮投资者持股 12.37%,岚图员工持股平台持股 8.75%。 来源:快科技 read more

  • 大众汽车的Trinity电动汽车或将放鸽子了?

    据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消息,知情人士称,大众集团 CEO 布鲁姆(Oliver Blume)打算推迟发布 Trinity 车型和纯电 SSP 平台,以此彻底改变这家汽车制造商未来十年的电动车战略。 据报道,大众拟将 Trinity 电动汽车项目的推出时间从 2026 年推迟到 2030 年。据悉,布鲁姆还希望大众汽车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在使用与开发奥迪和保时捷的高端软件平台方面投入更多时间。 编译:品玩 read more

  • 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调整接近尾声

    据知情人士透露,正在调整的小鹏汽车组织架构已接近尾声。小鹏内部在上周已发文任命原小鹏汽车品牌负责人李鹏程为小鹏汽车 CEO 助理,向何小鹏汇报。官方对此暂未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 2 月,李鹏程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品牌公关总经理,后被任命为小鹏汽车副总裁,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汇报。李鹏程负责领导小鹏汽车品牌策略、公关传播、社会化营销、品牌创意等方面的工作。 来源:财联社 read more

  • 伊隆·马斯克在特斯拉的560亿美元薪资遭遇质疑

    马斯克将于 11 月 14 日出庭受审,为他是否应获得特斯拉 560 亿美元薪酬进行辩护,驳斥股东称他不需全职工作就能获得不公正收入的指控。 特斯拉股东 Richard Tornetta 正寻求废除该公司于 2018 年与马斯克达成的薪酬协议,认为董事会为马斯克设定了能够轻松实现的业绩目标,而马斯克之所以敲定了这个薪酬计划,旨在为他实现殖民火星的梦想提供资金。特斯拉对此反驳称,该薪酬方案为股东带来了 10 倍的价值增长。 此案将由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大法官凯瑟琳·麦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作出裁决,她也是推特诉马斯克收购违约的主审法官。 编译:网易科技 read more

  • 宁德时代回应:限制理想汽车使用“第二供应商”

    近日,有消息称,宁德时代为保持自己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对合作车企作出种种限制条款,其中,与理想合作时,宁德时代限制其选择其他电池供应商。若选择其他企业作为第二供应商,宁德时代就停止对其供货。 作为当事方,宁德时代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理想方面则表示,理想汽车和宁德时代合作不断深化,将有好消息与大家分享,所谓「限制第二供应商」的「霸王条款」纯属谣言。 来源:证券日报 read more

  • 蔚来承认了生产暂停,会影响交付进度!

    蔚来承认了生产暂停,会影响交付进度!

    近日有消息称,蔚来位于合肥的两座工厂相继停产,目前旗下车型的交付进度普遍延缓。 对此,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生产受疫情影响确实比较严重,消息属实,会影响生产和交付进度。」 此外,也有知情人士表示,蔚来在合肥经开区的汽车产业园 Neo Park 近期同样处于封闭管控,F2 工厂的整车生产线也暂停运转。 消息来源:财联社 read more

  • 蔚来斥资20亿元成立了电池科技公司

    2022 年 10 月 25 日消息,据公开信息显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曾澍湘,李斌任董事长,注册资本为 20 亿元人民币。 根据资料显示,该公司为蔚来 100% 控股,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等。 今年年中,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上的一则消息透露,蔚来将投资 2.185 亿元,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建 31 座电芯和电池包研发实验室,并铺设 1 条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 1 条电池包 pack 线。但蔚来是否真将涉足电池自造业务,目前还是未知数。 来源:品玩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