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扑朔迷离 微型电动车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的“国民车”?

付于武不久前去日本的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考察,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阳春白雪”的传统汽车企业,现在竟然也在生产这种“时速八九十、乘员两三个”的小型电动车。“我问他们为什么要生产这种车,他们说因为有市场需求。还有几个外国汽车界的朋友跟我说,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低速电动车。你看,连外国人都看清楚了,我们自己却还没有完全理解,完全看透。”付于武略带焦急地说道。在他看来,低速、短途的小型电动车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大产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可以推动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带动新兴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规模优势化为比较优势,最终助力整个电动汽车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

事实上,小型电动车的诞生带有某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属性,它是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而出现的,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联系。付于武说,中国有发达地区,也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市场,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市场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一刀切”地认为小型电动车低端而遏制其发展、直接去生产高端的电动汽车,这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在他看来,目前所谓“正规”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从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是从使用的便捷性上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最终达到纯电驱动,但是我们不能一辆大客车背着四五吨重的电池。所以电动车什么时候能够取代燃油车,这是一个挺大的命题,其中有着不确定性;低速电动车的发展当然也有不确定性,我们只是知道当下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当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新的需求,到那时再去满足新的需求,这就是我们历史的规律。”付于武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已有十几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小型电动车的管理办法。当然,各地具体的标准和政策不尽相同,但这似乎正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交通状况非常不同,似乎并不能用一个政策来解决小型电动车所有的问题。“我一直在想,对于小型电动车这个产品,(中央政府)可不可以给予各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弹性和空间,由地方政府来决定这种类型的车是生存还是死亡。那国家管什么呢?就是要给予其合法的身份,无论是将其按照汽车管理、按照摩托车管理,还是新设立一个类别去管理,总之是要把对它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尤其是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付于武看着记者,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果仔细想想,你就会发觉,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来说,要找出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并不那么容易。在这个万众创业的时代,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在比特世界里拼命寻找风口,而对小型电动车这个触手可及的万亿级产业视而不见。可能仍有不少人会在心底觉得,生产这种有些“土气”的产品是没什么出息的。但想想时风集团的崛起经历,谁又能肯定在小型电动车普及的过程中,不会再诞生出几个百亿级的大型企业?

而小型电动车的身上,显然还承载着一些更为宏大的使命。付于武无疑是能感觉得到的。他说,德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其实是因为大众这家企业,它在奔驰、宝马等高端车之外打造出了德国广大民众能够消费得起的国民车;而美国汽车的崛起,也是因为福特打造出了美国的国民车。“中国现在正处于汽车的普及过程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范围扩大,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而小型电动车未来的一个趋势是走向智能化,与智能网联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有可能就会诞生中国的国民车。”这位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奉献了一生的老专家略一停顿,随之意味深长地说道:“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的汽车发展之路,可能跟别的国家不会一样。如果我们抓住小型电动车的机遇,适时地、科学地加以引导,那么这个产业是有发展前途的。”在说这话的时候,他闪亮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期待。

原文作者:jdgyzzs(中国机电工业杂志社)

站点默认

微信公众号:evpartner

等您评论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吉ICP备2020006555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