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特斯拉

  • 不烧油不烧电的“天津号”纯太阳能车正式亮相

    不烧油不烧电的“天津号”纯太阳能车正式亮相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制造行业的焦点,各大品牌都在集中精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以美国特斯拉、中国比亚迪为首的电动汽车品牌开始对传统燃油车型展开围剿。无论是日系还是国产燃油车型,销量纷纷“腰斩”。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比亚迪以104338辆月销斩获第三名,新能源第一名。而蔚来、理想、哪吒、小鹏等造车新势力3月份销量同样是稳步提升,新能源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总是离不开一些争议,比如续航问题、电池安全性问题、耐用性问题、环保问题等等。目前各大厂家都在尽全力解决这些痛点,而丰田在冬奥会期间提供的氢燃料电动车型又让我们见识到了新能源的另一种形式。 这台服务于冬奥会的丰田Mirai采用的就是氢燃料电池,不过它的局限依旧有很多,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空间问题,由于燃料罐体积庞大,占据了很大车内空间,比如这台丰田Mirai虽然有着亚洲龙的体型,但乘坐空间不如卡罗拉。 那有没有更好的新能源方案呢?今天介绍的这款划时代的纯太阳能汽车或许就是一个新设想,这款车是由天津阿尔特汽车牵头,由42家天津的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性能可谓全球领先! 先看看这款天津号的整体参数:新车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080/1770/1811mm,轴距2850mm,车长近1.5倍于五菱宏光MINIEV,大家自行脑补!综合续航74.8公里,基本能够满足城区上下班代步里程。日发电量7.6KW/h(晴天状态下),最高时速79.2KM/h,太阳能电池光转化率为31%。 新车配备了非常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超声波雷达等多种感应探测设备来实现更精准的道路识别,与华为的自动驾驶路线非常相似。 新车的太阳能装置采用非常先进的空间站技术,太阳能转化电能的效率非常高,并且有着轻质量、可伸缩折叠。光照充足的晴天,发电量为7.6度,续航75公里,能够满足城市上班的里程需求,即使在阴雨天气,续航也能保证50公里,满足短途行驶也没什么问题。 目前,这款天津号还处在试验车阶段,随着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深入,新车在续航、充电、车辆参数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相信量产车型很快就要和我们见面的,真的蛮期待的,大家猜猜这款车上市会卖什么价格呢? 出处:头条号 @車有志 read more

  • 4680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Y虽然价格更实在了,但没让人惊喜!

    4680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Y虽然价格更实在了,但没让人惊喜!

    搭载4680电池的Model Y售价出来了! 据外媒Drive Tesla Canada报道,日前特斯拉向其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显示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下文简称得州工厂)生产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的起售价格为5.999万美元(约合38.1万元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是特斯拉首款搭载了4680电池的车型,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也能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目前曝光的信息显示,新车为双电机版本,EPA续航为279英里(约为449公里),0~60英里(约为96.5公里)/时的加速时间为5.0秒,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17km/h。 中美欧特斯拉入门版Model Y参数对比 目前特斯拉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已经开始进行首批交付,上周在得州工厂举行的Cyber​​ Rodeo活动中,特斯拉向内部员工交付了大约20辆汽车。 不过特斯拉尚未正式宣布新车价格。据悉,价格将在几周内正式对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是目前特斯拉旗下最先进的产品。其使用了CTC技术(直接将电芯安装至底盘的技术)、4680电池以及一体式压铸三大前沿技术,能够明显降低车辆的生产装配难度和成本,并提升性能表现。 正因如此,外界一直密集关注特斯拉得州工厂的生产进度,且极其希望看到得州产Model Y的各项表现。 这次外媒的报道,可谓是把得州产Model Y的信息都曝光了。从目前的信息看,得州工厂的Model Y在性能上似乎并没有明显优势,但降低了3000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的售价也足以表明其确实降低了生产成本。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曝光的信息只是标准续航版本的数据,后续的长续航和性能版Model Y,或许才能真正显现三大新技术的综合实力。 当然了,简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效率产生的提升也同样重要,想要全面看清楚得州工厂的新技术,不妨再等上一等。   一、起售价5.999万美元 首批车内部交付 据Drive Tesla Canada报道,基于一周前发送给特斯拉员工的内部电子邮件和Reddit上的帖子,首批得州工厂生产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售价为5.999万美元(约合38.1万元人民币)。 Reddit相关用户对价格回复 虽然邮件内容并未对外公布,但Drive Tesla表示也看过这封邮件,可以确认其真实性。 首批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 目前第一批新车仅向员工交付,5.999万美元(约合38.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比美国官网在售的入门车型(Model Y长续航AWD版)6.299万美元(约合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还要少3000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 得州工厂首批Model Y车主   二、首批车型为AWD版本 电池容量或64KWh 虽然特斯拉并没有公开过得州产Model Y的数据,但外媒Insideevs此前曾发现特斯拉在EPA官网上备份了四款Model Y版本,其中三款车型都已经在去年12月份上市了。 目前还未上市的这一版本被称为AWD版本,外媒推测这一版本就是得州工厂生产的版本,搭载了4680电池。 EPA网站同样也展示了一些关于这一版本车型的参数。车辆(19英寸车轮,5座版本)在EPA标准下综合续航可以达到279英里(约合449公里),如果在城市道路工况下,续航可以达到291.9英里(约合469.7公里),而在高速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则为263.3英里(约合423.6公里)。 EPA官网参数截图 不过该网站并没有公布得州版本Model Y的电池容量,Insideevs通过和目前在售的长续航AWD版本的续航和能耗的对比,认为得州版本Model Y电池容量降低了15~20%。 目前已知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AWD版本的电池容量为80kWh,那么得州版本Model […] read more

  • 特斯拉的全新硬派SUV假想图曝光

    特斯拉的全新硬派SUV假想图曝光

    目前特斯拉已在国内以及海外市场布局了Model 3、Model Y、Model S、Model X四款车型,覆盖中型、中大型轿车以及SUV市场,而全新Roadster以及Cybertuck车型也有望在今年年内于海外正式推出。日前汽车元宇宙再次获取了一组特斯拉全新SUV车型渲染图片,新车或将命名为Cyber​​Trail,目前该款车型仅停留在渲染图阶段,未来能否实现量产还仍是未知数。 据了解,目前诸多硬派SUV车型也逐步转战电动化市场,其中梅赛德斯-奔驰G级(EQG)、丰田普拉多(Cruiser EV)也计划相继推出纯电版车型供消费者选择。若未来特斯拉Cyber​​Trail能成功在全球市场推出后,将进一步加剧纯电硬派SUV产品竞争力,未来也将与诸多纯电硬派SUV展开竞争。 从发布的外观渲染图片中可以看出,Cyber​​Trail头部装配了贯穿式LED头灯组,下方还加入了厚重的金属防擦护板。车身侧面装配了大尺寸全地形AT轮胎,并提供了较高的车身离地间隙。同时,车身前后翼子板位置也同时加入了宽体包围套件。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4680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Y已开始交付

    4680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Y已开始交付

    如果此前我们还只能通过传言来确定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的进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了新款搭载了4680电池组的ModelY已经在生产中了。 在Cyber Rodeo期间,Twitter 用户在德克萨斯工厂里发现了一辆涂有Cyber Rodeo 标记的新款 Model Y,上车后,他大概查看了一下,发现这辆车是Model Y 标准续航版本,与汽车信息相关的 VIN 也确认了它是在德克萨斯州工厂制造的,而根据视频和对充满电续航里程的粗略计算,这辆车似乎是上个月在EPA 数据中列出的新版Model Y 一样。 随后一些人通过公布的信息推测这个新版本ModelY似乎就是安装了4680 电池的车辆,另外对于特斯拉为什么会在ModelY的标准续航版本上应用4680电池,他们也提供了这么一个解释:由于4680电池的制造速度比其他电池要慢,与长续航版(82kWh)相比,标准续航版的(68kWh )电池组只需要安装较少数量的电池就可以生产相当数量的车辆,所以在确保电池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基础版ModelY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虽然特斯拉尚未在公开场合正式宣布他们正在制造搭载了4680电池的汽车,但通过我们可以在活动现场看到新型的ModelY来看,其生产或许已经启动。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Cybertruck有后视镜和雨刷器了,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的工厂“Giga Texas”负责量产!

    Cybertruck有后视镜和雨刷器了,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的工厂“Giga Texas”负责量产!

    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特斯拉宣布得州超级工厂Giga Texas正式投产,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版也正式亮相,与此前的概念版车型不同,此次是量产版车型的亮相,增加了传统意义上的后视镜、雨刷器以及新样式的轮圈等,让其能够符合道路法规。 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版虽然一些细节做了改动,但整体与概念车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车头采用了贯穿式的大灯组设计,大灯相比之前亮相的版本也进行了调整,配备了单雨刮器,车的底部有黑色的包围。 车身的侧面依然是采用了较为激进的设计,上半部分为三角形,下半部分则呈长方形的造型,后视镜以及轮拱上方都配备了探头,轮拱向外凸出,轮毂造型则采用了更加常规的设计,配备了越野轮胎。 车尾采用了一个非常方正的轮廓,配备了一个尺寸可观的后货厢,尾灯则为一字型贯穿式设计,内部应用条形LED光源,底部设计了一个突出的黑色包围,配备了拖车钩。 内饰部分,新车采用了家族化的设计,方向盘没有顶,且前方也没有设计仪表盘,中控台位置设计了一块大尺寸的悬浮式屏幕。 动力方面,预计将提供单电机后轮驱动、双电机全轮驱动和三电机全轮驱动三种动力车型可选,其中顶配的三电机版车型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 出处:众车网 read more

  • 理想汽车逆袭的两年

    理想汽车逆袭的两年

    图源:理想汽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关键时刻没有它,就可能错过这一辈子。比如AED除颤仪,对于心源性猝死病人来说是“救命神器”,但国内的AED普及率远远低于欧美。 在汽车上也有一个类似的救命功能,叫作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它能识别车辆前方的障碍物,并在碰撞发生前紧急自动刹车,避免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它不仅是保护车内人的安全,更多的还是让行人、骑行者免于事故的伤害。 同样,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国内,也面临普及率低的问题。以某全球车企为例,2020年的数据显示,该品牌在美国97%的新车上都配备了AEB。但该品牌在国内销售的新车中,AEB装配比例仅为21.7%。 AEB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标配,但它不是每个智能车企的标配。 绝大多数车企,更倾向于研发那些能直接转变为产品亮点,且能被用户直接感知到的前瞻性功能。但像AEB这类费力不讨好的基础性功能,他们会直接采购供应商的现成方案。 在中国,几乎所有搭载AEB功能的产品,都要向博世、安波福、Mobileye这三家国际供应商采购。从成本的角度上来说,车企研发进攻方向最先砍掉的往往就是AEB这类,用户看不到、见不着的“救命功能”。 3月30日,理想L9公布全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理想AD Max。在介绍这一系统时,理想最先提到的功能就是AEB——针对中国路况进行了优化,增强了对横穿行人和两轮车的识别,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通过全栈自研能力还可以实现快速迭代。 理想汽车微博截图 在这条消息底下,不乏有网友评论:“不痛不痒”、“没意思”、“失望至极”。确实,这就是中国汽车行业对待AEB功能的现状,用户不关心、车企不搭载。 现有搭载AEB功能的车型多为了满足碰撞测试得分,而缺少针对中国实际道路交通场景的优化和改进。即便它就像AED除颤仪一样,在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带领团队,做了别人不愿做的事,并且坚信:“一家人的安全必须标配。” 关于安全的故事,要从2020年那个秋天说起。 理想不太理想 2020年9月的一天,李想给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打了个电话,明显有些着急带着气:“这个事你赶紧去好好看一下、分析一下。”在那段时间,连着发生了两起类似的事故,2020款理想ONE在高速上开启辅助驾驶后,与并线中的货车发生碰撞。 在郎咸朋印象中,李想非常尊重研发人员,在以往交流中很少使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这也让他感到不同寻常。郎咸朋是在2018年1月加入的理想汽车,之前曾担任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技术总监。有着丰富研发经验的他,在处理这次危机时,感受到空前的掣肘。 “很遗憾,那时我们还没有开始自研,必须通过供应商实现改进。” 2020款理想ONE的辅助驾驶和主动安全,全都是来自供应商的方案。为了解决货车并线问题,研发团队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增加预警功能,让车辆在开启辅助驾驶后,自动判断侧向车道大货车的并线趋势,如果有明显压线,会给出一级报警(仪表盘白色光条闪烁)。当运动趋势非常危险时,发出二级报警(急促声音报警+红色光条闪烁)。 理想研发团队把这个需求提给供应商,得到的回复是:“可以做,但要等两个月。”郎咸朋当即提出反对,并连夜带着团队和设备一起,赶到供应商处跟进开发,“人命相关,必须抓紧”。 最后,从项目启动到功能上线只用了两周。 2020年10月30日,理想汽车宣布向所有2020款用户推送OTA升级,新增货车并线预警功能。而基于这一功能,理想后来又推出衍生功能“货车避让”、“前车变道预警”。 作为理想汽车主动安全产品经理,杨杰也参与到这次“货车并线预警功能”的项目,“我们想做的东西很多,但是束缚太多,就是因为没有自研能力,一切都依赖供应商,他们会跟你扯资源问题、扯项目资金问题,一大堆掣肘的因素在里面。” 在第一代车型上,不做大规模自研,这是早期的战略性选择,也因受到资源有限的掣肘。“公司创办初期我个人的融资水平实在太差。”李想在微博上说,他当时更多思考的问题是最切实际的企业生存难题,“融到的钱勉强满足产品研发、自建工厂、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有给团队发工资。” 郎咸朋也曾试图将自研的时间线提前,在第一代车型上就开始自研,他曾在2018年和李想提过:“我们智能驾驶不做了吗?蔚来、小鹏都在高歌猛进,又招200、300个人了。” 这个想法当即就被反驳了,站在公司整体负责人的角度,李想有自己的考虑。当时,理想ONE在北京刚完成它的首秀,大家所有精力和资源都放到这款车的量产上。“现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如果这个车交付不了,哪怕咱自研做得再好,后边这个公司没了,那也不行。” 2018年,蔚来ES8、小鹏G3都进入了量产阶段,理想ONE姗姗来迟。而且,团队耗费大量资源去打磨产品和建设工厂,没有多余资金可以用于智能驾驶功能的研发。那一年,蔚来完成了赴美IPO,但理想还在四处找钱,年末,理想汽车账上仅剩下9个亿。 李想的专注精神和独特的做事方式,吸引到美团创始人王兴。2019年、2020年,美团和王兴个人连续参与理想汽车C、D两轮融资。最终,把理想送上岸——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车正式以“LI”为证券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国内新势力车企。 公司上市,只是新挑战的开始。 一个“拜年电话” 2021年1月,李想和理想汽车的管理层密集地开了几场公司级的战略会议,几乎所有高管都到场出席。 彼时,业内风向瞬息万变,科技巨头们都对汽车行业虎视眈眈。华为刚刚宣布自己的新定位:“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而后,苹果又频频传出造车的动向。对理想汽车来说,焦虑更多是来自于对未来竞争格局的担忧。 “整个1月,李想拼命的跟别人聊,内部的人,他的熟人朋友以及外脑”,郎咸朋回忆时说道。在理想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那股危机,“以前是危自己活不下去,现在是危自己长不起来。” 在这次战略讨论中,核心技术自研被确立为公司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杨杰记得,“2020年12月,基本就确定自动辅助驾驶相关功能要做自研,虽然团队都还没有搭建好,但自研的规划已经提上日程。” 那时,大家都在等,等李想扣动信号枪的扳机。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郎咸朋又接到李想打来的电话,电话的内容不是拜年,而是加班。 电话接通后,李想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事你们有没有决心做?你们有决心,我也下决心,咱们把这个事一起做好。” “这个事”,指的就是自研。 放下电话,李想立马拉了微信群。郎咸朋一看,几位合伙人和高级别产品、研发负责人全在里面。他知道,大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破釜沉舟,打一场自研的翻身仗。 大年初三,郎咸朋开始打电话招兵买马,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王佳佳。“我当时在健身房,突然接到郎博的电话,他很兴奋,说现在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李想已经下定决心了,全栈自研。” 王佳佳是国内量产自动驾驶领域为数不多的人才,33岁就在博世做到研发总监级别。在这家百年企业里,他可以过得很安逸。但他的内心还是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 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想要真正落地必须要有闭环——有场景,有场景下的数据,再产生算法服务产品。而这样的闭环只能在主机厂完成,供应商无法实现。 就这样,2018年就开始关注理想的王佳佳,在2021年的春节下定决心,他后来加入理想汽车担任智能驾驶研发高级总监。 2月26号,元宵节。公司内部搞了一个誓师大会——“卫城计划”,这也正是2021款理想ONE的项目启动时间节点。彼时,整个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不到100人,而任务相当艰巨—— 2021款理想ONE停止和Mobileye的合作,并基于国产地平线J3芯片开展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这意味着,理想要丢掉供应商的“黑盒子”。 所谓的黑盒子,指的是主机厂向供应商采购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通常是软硬件全包。这在辅助驾驶领域尤其常见——黑盒子成本低、见效快。但也因此,主机厂无法掌握核心算法,也无法基于现有功能自主进行升级和迭代。 而“丢掉黑盒”就意味着,智能驾驶功能的代码需要你自己一行一行敲上去。当时,智能驾驶团队盘了一下人手和资源,最后挑了三个自研的方向:行车、泊车和主动安全。 按最初的计划,5月25日召开2021款理想ONE发布会、5月30日交付到第一批车辆到用户手中,同时要提供自研的基础ADAS(辅助驾驶)功能和自动泊车功能,但自研的AEB和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先放一放,等量产后再通过OTA(远程升级)的方式向车辆推送新的软件。 随着发布会的临近,他们发现即便是把AEB自研放到量产后,也低估了全栈自研的交付难度。距离发布会只剩10天时,BUG库还堆积着数百个BUG。团队的开发目标也非常清晰:“必须把BUG库都清干净。” 5月25日凌晨,发布会当天,郎咸朋终于带着团队把BUG清完。他给李想发了一个信息:“智能驾驶都搞定了,整车质量也过了”。那天晚上的发布会,李想在台上说“我们全栈自研”时,郎咸朋坐在观众席上,心潮澎湃。 打破桎梏 这种短暂的喜悦,很快就被不断冒出的新挑战浇灭了。 按照研发计划,2021款理想ONE交付之初没有搭载自研AEB软件,而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基于雷达感知的方案先做保底,保证最基础的AEB功能,对行人的识别性能存在局限。 而AEB自研最难的点,也正是对行人识别,也就是俗称的“鬼探头”。 理想汽车微博截图 美国汽车协会曾做过统计:车辆以每小时30英里(48km/h)的速度行驶时,自动紧急制动和行人检测系统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无效的。当一个孩子从两辆车之间冲出来,车子以每小时20英里(32km/h)的速度行驶,89%的概率会发生碰撞。 […] read more

  • 宁德时代官宣新电池,比4680更厉害!

    宁德时代官宣新电池,比4680更厉害!

    2022年3月25至27日,召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本届大会论坛,多家企业领导者以及电动车行业众多明星企业和代表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言论,其中不泛关于行业、产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众多演讲,而在本次论坛中,“宁王”作为电动车行业锂离子电池的龙头企业,官宣了一则消息,又迅速引发了行业的震颤。 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 在3月26日下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先生在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展开演讲中,正式官宣了通过不断技术迭代,推出了第三代CTP(Cell to PAC)技术,内部称其为麒麟电池;在针对麒麟电池的透露中,吴凯先生讲到, 目前电池行业,在能量密度方面,每家企业都做出不同的策略和办法,来帮助电池提升能量密度,从而提升续航里程,吴凯先生表示,麒麟电池系统重量、能量密度以及提及能量密度均继续领先行业最高水平,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较于4680(特斯拉下一代圆柱电芯)系统提升13%。 先姑且不谈麒麟电池,我们重新回顾一下4680电池,此前笔者着重针对4680电芯做过介绍,4680电芯,相较于目前特斯拉采用的2170电池,无论是在长度和直径上,均有所提升,在体积上,很像我们常见的5号电池晋升为1号电池,由于单体电芯的增加,使得单体电池能量固然会有提升,而更大的电芯在排列组装中,更能节省空间占用,在整体电池包上,也能起到非常显著的电量提升,可以让特斯拉车型在续航上有所提升,关于4680电池系统,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后文链接了解详情。(汽场文章链接) 麒麟电池的优点 根据目前消息所知,麒麟电池在811(正极材料配比)三元锂电池上,实现无热扩散技术,811电池命名方式和523电池一致,均为正极材料配比所得,三元锂电池中,正极材料采用镍钴锰三元,不同的元素在携带锂离子数量上亦有差别,而不同材料可以综合电池的平衡,所以会有不同配比导致不同版本电池,811电池是目前行业主流电池配比,能量密度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 宁德时代在2020年9月份率先在旗下811电池产品上实现无热扩散技术量产以后,带动整个行业技术变化,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关于无热扩散技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5月份颁布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规定,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5分钟内不起或不爆炸,为成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关于此类要求,宁德时代也有相关发表,认为国家强制眼球为最低门槛级要求,企业应以不发生热扩散为设计标准,并且目前行业众多优势企业已经主动作为,实现电池系统不热扩散目标,并且在对热扩散要求日益提高。 三元锂电池,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维度上,的确存在劣势,但根据目前众多企业在积极对三元锂电池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已经研发出多种可以抑制三元锂电池安全问题的技术,无论是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管理系统,还是各家企业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热失控系统等多维度的安全保障,均是为了让三元锂电池在能够解决能量密度的基础上,将安全性能提升,目前三元锂电池的表现也是行业内有目共睹。 能量密度为何影响续航? 在安全问题解决以后,更重要的就是提升能量密度,来提升续航里程。 续航里程其实在汽车上有非常明确的公式计算:续航=电池电量/电耗,而电动车的常见电耗采用kwh/100km来计算,电动车表显看到的的数据20kwh/100km就是电耗;想要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要么提升电池电量, 要么降低电动车电耗。 此前,广汽埃安LX就用提升电池容量来提升续航里程,但是一味的提升电池容量,会给车身重量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无脑的提升电池容量,虽然能够提升续航,但是由于车身重量的增加,所以提升续航的变化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单纯的降低汽车电耗,难度更大,毕竟千人千面,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不同,带来的驾驶电耗也不同,所以,想要提升电动车续航,行业内将能量密度视为最核心的因素。 能量密度有两个维度计算,分别是:kw/kg和kw/L,考虑到续航和车身重量,我们常见的能量密度单位为kw/kg,前文说过,提升电池电量,固然会提升电动车续航,而如果在提升电池电量还能保证整车重量不受影响,那就一定会提升整车续航,这也是能量密度的关键作用,而麒麟电池,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无论是在电芯方面还是在电池PACK方案上,应该都有全新的优化方案,来超越之前一直备受行业追捧的4680电池,目前麒麟电池根据信息预计今年4月发布,届时笔者在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分析。 写在最后 目前,行业内众多锂离子电池企业都在对安全、能量密度等多维度技术在积极研发,尤其是众多消费者源于电动车补能焦虑问题,很多企业也在持续对能量密度做优化;无论是4680电池还是宁德时代全新的麒麟电池,都是为了在不增加电池体积和重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电池电量,来满足消费者对续航的需求。 根据乘联会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9.1%,而且在未来也会逐步呈攀升式的增长,电动车行业也需要时刻推进,电池行业的发展更是电动车行业的根基,决定着电动车的基础,所以,无论是4680电池,还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都值得消费者期待,笔者也希望可以更早的看到量产产品,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提升。 出处:头条号 @智能小电鳗 read more

  • 特斯拉的新专利“激光雨刷器”曝光

    特斯拉的新专利“激光雨刷器”曝光

    特斯拉使用激光束清除驾驶员视线中的碎片的挡风玻璃刮水器的专利近期已经由美国专利局公布,特斯拉是于 2019 年 5 月提交了该专利申请,最终于 2021 年底获得授权,不过现在美国专利局公布了该专利,使其更加公开可见。 长期以来,特斯拉一直对一些非常疯狂设计和革命性的汽车创意感兴趣,多年来,特斯拉已经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挡风玻璃雨刷设计和想法,从用于下一代跑车roadster的单雨刷系统(利用电磁线性致动器去除挡风玻璃的水分)到Cybertruck 皮卡上的巨大雨刷,甚至到最后完全没有雨刷… “对车辆和光伏组件中的玻璃制品上积聚的物品进行脉冲激光清洁”的专利,特斯拉最初于 2019 年 5 月提交申请,按照美国专利局公布的说法,如果他们最终不授予该专利,公众也仍然可以从这项专利中学习,或许还可以开发另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系统。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特斯拉对激光挡风玻璃雨刷器的应用有什么计划,但专利中的插图似乎确实展示了 Model S 的车身,这也表示特斯拉可能愿意在其车辆上测试这种类型的设备。 特斯拉描述该专利过程的流程图相对简单,并且还显示了清除太阳能电池板碎片的用途,该专利分五个步骤描述了激光清洁组件的使用: 检测安装在车辆上的玻璃制品区域上堆积的碎屑;基于对玻璃制品区域上累积的碎片的检测,校准与从光束光学组件发射的激光束相关的一组参数;基于与激光束相关的一组参数的校准,控制激光束对玻璃制品上累积的检测碎片的曝光水平;用激光束照射玻璃制品上与检测到的碎片相关的区域;通过激光束去除区域上积聚的检测到的碎片。 这样的操作方式似乎是由车辆本身操作的,但特斯拉也描述了手动操作的潜力,在该系统中,驾驶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操纵杆或其他介质控制激光,以与清洁设备的组件进行联系。 虽然这似乎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但使用激光清除挡风玻璃倒也符合特斯拉一直以来的形象,毕竟马斯克过去曾说过很多奇怪的想法,其中包括了Roadster使用SpaceX 的冷气推进器提高车速,特斯拉Cybertruck 在其后座上安装太阳能电池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等等,不过新的激光专利反而是最好应用的,如果这种雨刮器的模式最终被特斯拉使用,那么特斯拉车主已经很低的维护成本将会更低,毕竟以后连玻璃水都不用加了……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仅有7个品牌合格!新能源车最新质量榜单公布

    仅有7个品牌合格!新能源车最新质量榜单公布

    说到新能源车,总有人上来就说,买那东西干嘛,不如直接去买台特斯拉!诚然,特斯拉的车型在娱乐方面的确做得不错,也突破了常规的车辆设定,更像是一个行走的大玩具。尤其头上还挂着国际化的光环,似乎就让某些人失去了判断性。 但其实一台车到底好不好,真的和品牌无关,还是要看质量,尤其是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型。这不,最新质量榜单(2021年全年榜单)中明确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只有7个品牌是合格的。而有些人最喜欢的特斯拉,只是勉强入围的最后一位。 第三名:理想汽车 在新能源的领域当中,理想算是一个“异类”,别人都是纯电,而Ta更喜欢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增程式。目前国家对于Ta的评价PPH值(百车故障数)也只比第二名多出一个,为102。 其实这个数字还是可以的,毕竟没有车辆是可以完全没有故障率,算是国产中比较成功的新能源品牌。 第二名:比亚迪 如果说第三名的理想目前只凭借着一款车型没什么说服力的话,那么比亚迪可以了吧?目前Ta的产品线太过于宽泛了,有王朝系列的宋PLUS、汉、秦PLUS等热销车型,而比亚迪海豚和最近上市的驱逐舰05也都正在逐渐成为主力车型。 几年的时间,比亚迪完成了弯道超车,成为了国货新能源产品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尤其是近6个月的时间内,比亚迪汽车销量屡创新高,更是在2月份的时候突破了9万月销大关。说到质量方面,Ta肯定是可圈可点,这么多的车型PPH值只有101。 第一名:蔚来汽车 这是不是一个你没有想到的排名?但是Ta的PPH值是真的低,只有49个,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把品控做到如此的汽车品牌。 第七名: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主力车型是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2月份的SUV中,特斯拉的Model Y还夺得了头名。但是现在看看TA的质量排名,133PPH值,也只能说,就那样吧。 鬼斗车观点:当然,几何A、大众ID.4以及埃安AION S都入围了,算是目前主流产品线看起来都是品控在线。那么那些类似于哪吒、爱驰、零跑这样的企业,要么是根本不敢参加,要么是自己的质量不行。看着榜单买车子是真的没错,至少我,只会在这几个品牌当中选择。你呢? 出处:头条号 @鬼斗车 read more

  • 加装了增程器!Model 3用车仨月了

    加装了增程器!Model 3用车仨月了

    本人1992年生人,跑业务的,纯电汽车支持者一枚,很喜欢电力驱动的顺畅感。毛豆3开了1万8000公里,跑市内一直很舒服。后来工作调动需要出差之后,续航明显不够用了。 我的日常用车行程市区和长途对半开,加装增程器没坏处,续航上去了,去什么地方都方便。去工厂加装完提车回来开了近3个月,各方面都还算满意。下面说说加装增程器之后我的用车心得: 1.续航能力 加装增程器之前,充到90%的电量里程显示的是469km左右,冬天开空调的话会掉个45km左右。基本在市区用不上增程器,都是长途的时候用。一开始还会找充电站,想着能充电尽量不开增程器。但是充电站的变数太多,后来索性跑远点就直接用增程器充电,中间不停歇,省事。 我改的是12kw的,还有20kw的。直流电380v,一小时能充大概12度电,增程器油箱30L,全用完的话粗略估计能充85度电。 2.美观度 加装这个增程器技术人员给我几个选择,安装在前背箱后备箱下面的隐藏空间都可以,我装在后备箱下面了,会有一点小突起,但是基本看不出来,也不影响后备箱的空间。这个隐藏式安装很人性化,对于我这种吹毛求疵的人来说还算满意吧。 在充电口另一侧加了一个加油口,哈哈,还挺有意思。能充电,能加油,感觉我的小毛豆3升级了一样。 3.有待提升的地方 我安装这个增程器有一定的声音,虽然没有理想one那么明显。都知道特斯拉80km以下噪音还好,在高速上风噪和胎噪都很大,所以在高速的时候开增程器声音也不是很明显了。但是在市区比较明显。如果增程器的声音再减小一点就更好了。 4.油耗 这个油耗问题我没太注意,大概4、5个油?这个等我再用一段时间完全测试出来再说。 总结一下,加装这个增程器之后续航硬实力明显提高,当然了除了电费还要油钱,但是值了,解决我一个大麻烦,也用不上多少油。三个月的驾驶感受可能还有不严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头条号 @左一科技 read more

  • 特斯拉和SpaceX在材料、物流领域受阻!

    特斯拉和SpaceX在材料、物流领域受阻!

    特斯拉 CEO、SpaceX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2022年3月14日通过社交媒体公示,特斯拉和 SpaceX 最近在原材料和物流领域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 同时,马斯克转发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我们并不孤单”。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指出,由于对俄罗斯供应的担忧,商品价格飙升至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原材料成本有望创下自 1970 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此外,马斯克还谈及了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FSD,FullSelf-Driving),称如果如果 FSD Beta 10.11 版本表现良好,特斯拉可能会将最低安全分数降低到 95。 据了解,利用 FSD,特斯拉用户可在导航系统中输入位置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上进行辅助驾驶。需要注意的是,FSD 仍属于 L2 级驾驶辅助系统,司机仍需要对车辆负责,必须把手放在方向盘上,而且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编译:IT之家 read more

  • 阿维塔11开始宣传了

    阿维塔11开始宣传了

    去年11月15日阿维塔11亮相,时隔只有4个月,这台车就出现在了工信部产品公告上了,这个速度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传神,不过同时也证实了,强强联手果然高效。 而欢呼声更大的还是网友,仅三张实拍带来的回应就是:有它何必Model Y。 虽然客观来说,Model Y确实是韭菜高手,那么阿维塔11又是什么地方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这里先抛开阿维塔后背的三大资方,直接看产品。 细节决定身份 其实从这次公开的目录上能注意到几个细节: 首先是很少有汽车品牌将备案目录的车型拍摄得如此考究,优势是角度清晰,能有高级感,缺点是如果设计上有误差,会提前暴露无遗。 其次,从比例上看,量产的阿维塔11十分协调,宽体设计,略显低趴,特别是侧面线条有点阿斯顿马丁DBX的意思,此外超大轮毂、短前悬、车身的肌肉膨胀感,都预示着这台车不太简单,和去年发布会上看到的车一样,从形态上就会发现它起点不低。 都知道阿维塔最强的就是资源整合能力,外观由海外德国设计,并挖来宝马前设计师操刀,整体风格虽然保留着SUV的姿态,但极其有冲击力的轮廓,让它在SUV前面足以加上轿跑甚至超跑的形容词。 车长4.88米,轴距2975mm,算得上很实用黄金的尺寸,属于兼顾空间和灵活性的定位,比特斯拉Model Y的体量要大,和蔚来EC6比较接近,但不一样的是,这台车的性能却奔着保时捷Taycan而去。 还有更关键的是,Model Y为了刻意强调实用,然后在Model 3上去实现“整容”,相比阿维塔11这种原汁原味的野生美感,多少有点差距。 性能决定地位 数据显示,阿维塔11前后配置超大功率电机,前265匹、后313匹,叠加最高可达578匹,百公里加速轻松进入3秒俱乐部。 同时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90.38kWh,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让续航能达到600公里,而此后还有超过700公里续航的后续车型。 并且与保时捷相似的具备超高压750V及240kW充电,从30%充到80%只有15分钟,换句话说就是充电15分钟就够跑300公里。 此外今年大家都在卷的激光雷达,阿维塔11一来就配3颗,同时还配置了6颗毫米波、12颗超声波以及全车13颗摄像头的硬件,在400Tops的算力平台下,构建了十分顶级的感知系统。 所以,一串数字下来,直接会让人将这台车放在与蔚来的ET7、理想L9以及小鹏G9这样的档次上,属于那种当下配置满分的存在。 当然,目前来看,只能看出它炫富的一面,真在能否带来预期的驾驶质感和更高级的快乐,只有等到产品真正落成才能判断。 资源整合才是关键 不过话说回来,这点本事对于阿维塔11来说,太过于轻松,三大资方:长安、宁德时代、华为,每一家都是独角兽,随便整合一点优质资源就足以轻松立标。并且高管团队无论是设计制造领域还是营销和网络布局,都已经具备完整的生态链。 蔚来当年出道让无数巨头站台的现象,我相信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而这次阿维塔可以说做得更加极致,三家母公司均为车圈龙头,虽然尚不了解阿维塔11驾驶姿态如何,但完全可以断定,它绝对拥有娘胎里最好的营养。 比如CHN智能电动车技术平台、宁德时代新一代CTP电池包,全系搭载华为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智能座舱平台C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 相较于目前的高端格局来看,阿维塔11明显更突出其全局性,无论是智能还是性能、品味还是个性。但恰恰是这样,又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例如高端市场也有像Model X这种虽然炫酷但水土不服的车型,但也有像高合HiPhi X这样能凭借炫酷受到好评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台车会卖多少钱? 如果仅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放在传统德系豪华品牌上,至少是Taycan的水平,但国产高端不谈务虚,大家的认知是,有哪种实力就定哪种价格。 而阿维塔11无论背景如何强大,但毕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新势力,所以应该直接抛开溢价层面,根据车闻社判断,阿维塔11预计售价在40多起或许是比较理想的预期。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即使是高标准下,我们依然期待它带着一定的性价比,但可以预判的是,如果只拿来和特斯拉Model Y对标,那绝对是降维打击,估计它已具备碾压性的优势。 目前官方称第二季度上市,第三季度交付,这节奏对于阿维塔来说越来越快,没准好戏真的在后面。 出处:头条号 @车闻社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