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特斯拉
仅有7个品牌合格!新能源车最新质量榜单公布
说到新能源车,总有人上来就说,买那东西干嘛,不如直接去买台特斯拉!诚然,特斯拉的车型在娱乐方面的确做得不错,也突破了常规的车辆设定,更像是一个行走的大玩具。尤其头上还挂着国际化的光环,似乎就让某些人失去了判断性。 但其实一台车到底好不好,真的和品牌无关,还是要看质量,尤其是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型。这不,最新质量榜单(2021年全年榜单)中明确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只有7个品牌是合格的。而有些人最喜欢的特斯拉,只是勉强入围的最后一位。 第三名:理想汽车 在新能源的领域当中,理想算是一个“异类”,别人都是纯电,而Ta更喜欢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增程式。目前国家对于Ta的评价PPH值(百车故障数)也只比第二名多出一个,为102。 其实这个数字还是可以的,毕竟没有车辆是可以完全没有故障率,算是国产中比较成功的新能源品牌。 第二名:比亚迪 如果说第三名的理想目前只凭借着一款车型没什么说服力的话,那么比亚迪可以了吧?目前Ta的产品线太过于宽泛了,有王朝系列的宋PLUS、汉、秦PLUS等热销车型,而比亚迪海豚和最近上市的驱逐舰05也都正在逐渐成为主力车型。 几年的时间,比亚迪完成了弯道超车,成为了国货新能源产品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尤其是近6个月的时间内,比亚迪汽车销量屡创新高,更是在2月份的时候突破了9万月销大关。说到质量方面,Ta肯定是可圈可点,这么多的车型PPH值只有101。 第一名:蔚来汽车 这是不是一个你没有想到的排名?但是Ta的PPH值是真的低,只有49个,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把品控做到如此的汽车品牌。 第七名: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主力车型是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2月份的SUV中,特斯拉的Model Y还夺得了头名。但是现在看看TA的质量排名,133PPH值,也只能说,就那样吧。 鬼斗车观点:当然,几何A、大众ID.4以及埃安AION S都入围了,算是目前主流产品线看起来都是品控在线。那么那些类似于哪吒、爱驰、零跑这样的企业,要么是根本不敢参加,要么是自己的质量不行。看着榜单买车子是真的没错,至少我,只会在这几个品牌当中选择。你呢? 出处:头条号 @鬼斗车 read more
加装了增程器!Model 3用车仨月了
本人1992年生人,跑业务的,纯电汽车支持者一枚,很喜欢电力驱动的顺畅感。毛豆3开了1万8000公里,跑市内一直很舒服。后来工作调动需要出差之后,续航明显不够用了。 我的日常用车行程市区和长途对半开,加装增程器没坏处,续航上去了,去什么地方都方便。去工厂加装完提车回来开了近3个月,各方面都还算满意。下面说说加装增程器之后我的用车心得: 1.续航能力 加装增程器之前,充到90%的电量里程显示的是469km左右,冬天开空调的话会掉个45km左右。基本在市区用不上增程器,都是长途的时候用。一开始还会找充电站,想着能充电尽量不开增程器。但是充电站的变数太多,后来索性跑远点就直接用增程器充电,中间不停歇,省事。 我改的是12kw的,还有20kw的。直流电380v,一小时能充大概12度电,增程器油箱30L,全用完的话粗略估计能充85度电。 2.美观度 加装这个增程器技术人员给我几个选择,安装在前背箱后备箱下面的隐藏空间都可以,我装在后备箱下面了,会有一点小突起,但是基本看不出来,也不影响后备箱的空间。这个隐藏式安装很人性化,对于我这种吹毛求疵的人来说还算满意吧。 在充电口另一侧加了一个加油口,哈哈,还挺有意思。能充电,能加油,感觉我的小毛豆3升级了一样。 3.有待提升的地方 我安装这个增程器有一定的声音,虽然没有理想one那么明显。都知道特斯拉80km以下噪音还好,在高速上风噪和胎噪都很大,所以在高速的时候开增程器声音也不是很明显了。但是在市区比较明显。如果增程器的声音再减小一点就更好了。 4.油耗 这个油耗问题我没太注意,大概4、5个油?这个等我再用一段时间完全测试出来再说。 总结一下,加装这个增程器之后续航硬实力明显提高,当然了除了电费还要油钱,但是值了,解决我一个大麻烦,也用不上多少油。三个月的驾驶感受可能还有不严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头条号 @左一科技 read more
特斯拉和SpaceX在材料、物流领域受阻!
特斯拉 CEO、SpaceX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2022年3月14日通过社交媒体公示,特斯拉和 SpaceX 最近在原材料和物流领域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 同时,马斯克转发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我们并不孤单”。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指出,由于对俄罗斯供应的担忧,商品价格飙升至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原材料成本有望创下自 1970 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此外,马斯克还谈及了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FSD,FullSelf-Driving),称如果如果 FSD Beta 10.11 版本表现良好,特斯拉可能会将最低安全分数降低到 95。 据了解,利用 FSD,特斯拉用户可在导航系统中输入位置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上进行辅助驾驶。需要注意的是,FSD 仍属于 L2 级驾驶辅助系统,司机仍需要对车辆负责,必须把手放在方向盘上,而且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编译:IT之家 read more
阿维塔11开始宣传了
去年11月15日阿维塔11亮相,时隔只有4个月,这台车就出现在了工信部产品公告上了,这个速度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传神,不过同时也证实了,强强联手果然高效。 而欢呼声更大的还是网友,仅三张实拍带来的回应就是:有它何必Model Y。 虽然客观来说,Model Y确实是韭菜高手,那么阿维塔11又是什么地方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这里先抛开阿维塔后背的三大资方,直接看产品。 细节决定身份 其实从这次公开的目录上能注意到几个细节: 首先是很少有汽车品牌将备案目录的车型拍摄得如此考究,优势是角度清晰,能有高级感,缺点是如果设计上有误差,会提前暴露无遗。 其次,从比例上看,量产的阿维塔11十分协调,宽体设计,略显低趴,特别是侧面线条有点阿斯顿马丁DBX的意思,此外超大轮毂、短前悬、车身的肌肉膨胀感,都预示着这台车不太简单,和去年发布会上看到的车一样,从形态上就会发现它起点不低。 都知道阿维塔最强的就是资源整合能力,外观由海外德国设计,并挖来宝马前设计师操刀,整体风格虽然保留着SUV的姿态,但极其有冲击力的轮廓,让它在SUV前面足以加上轿跑甚至超跑的形容词。 车长4.88米,轴距2975mm,算得上很实用黄金的尺寸,属于兼顾空间和灵活性的定位,比特斯拉Model Y的体量要大,和蔚来EC6比较接近,但不一样的是,这台车的性能却奔着保时捷Taycan而去。 还有更关键的是,Model Y为了刻意强调实用,然后在Model 3上去实现“整容”,相比阿维塔11这种原汁原味的野生美感,多少有点差距。 性能决定地位 数据显示,阿维塔11前后配置超大功率电机,前265匹、后313匹,叠加最高可达578匹,百公里加速轻松进入3秒俱乐部。 同时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90.38kWh,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让续航能达到600公里,而此后还有超过700公里续航的后续车型。 并且与保时捷相似的具备超高压750V及240kW充电,从30%充到80%只有15分钟,换句话说就是充电15分钟就够跑300公里。 此外今年大家都在卷的激光雷达,阿维塔11一来就配3颗,同时还配置了6颗毫米波、12颗超声波以及全车13颗摄像头的硬件,在400Tops的算力平台下,构建了十分顶级的感知系统。 所以,一串数字下来,直接会让人将这台车放在与蔚来的ET7、理想L9以及小鹏G9这样的档次上,属于那种当下配置满分的存在。 当然,目前来看,只能看出它炫富的一面,真在能否带来预期的驾驶质感和更高级的快乐,只有等到产品真正落成才能判断。 资源整合才是关键 不过话说回来,这点本事对于阿维塔11来说,太过于轻松,三大资方:长安、宁德时代、华为,每一家都是独角兽,随便整合一点优质资源就足以轻松立标。并且高管团队无论是设计制造领域还是营销和网络布局,都已经具备完整的生态链。 蔚来当年出道让无数巨头站台的现象,我相信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而这次阿维塔可以说做得更加极致,三家母公司均为车圈龙头,虽然尚不了解阿维塔11驾驶姿态如何,但完全可以断定,它绝对拥有娘胎里最好的营养。 比如CHN智能电动车技术平台、宁德时代新一代CTP电池包,全系搭载华为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智能座舱平台C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 相较于目前的高端格局来看,阿维塔11明显更突出其全局性,无论是智能还是性能、品味还是个性。但恰恰是这样,又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例如高端市场也有像Model X这种虽然炫酷但水土不服的车型,但也有像高合HiPhi X这样能凭借炫酷受到好评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台车会卖多少钱? 如果仅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放在传统德系豪华品牌上,至少是Taycan的水平,但国产高端不谈务虚,大家的认知是,有哪种实力就定哪种价格。 而阿维塔11无论背景如何强大,但毕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新势力,所以应该直接抛开溢价层面,根据车闻社判断,阿维塔11预计售价在40多起或许是比较理想的预期。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即使是高标准下,我们依然期待它带着一定的性价比,但可以预判的是,如果只拿来和特斯拉Model Y对标,那绝对是降维打击,估计它已具备碾压性的优势。 目前官方称第二季度上市,第三季度交付,这节奏对于阿维塔来说越来越快,没准好戏真的在后面。 出处:头条号 @车闻社 read more
5.8秒破百续航1200公里,仅售25万元!小牛的首款SUV即将上市
小牛首款SUV将于3月31日上市,最快仅需5.8秒破百,最大续航里程达到了1200公里,最低配车型仅售25万!自游家NV霸气来袭,定位中大型五座SUV,拥有两种动力,剑指理想ONE!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今天说的这款车就是小牛公司旗下牛创新能源科技公司打造的自游家NV。作为小牛公司生产的第一款汽车,自游家NV 将于2022年3月31日正式上市。自游家NV定位为中大型五座SUV,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理想ONE。 今年2月底,“小牛汽车”首款车型自游家NV实车亮相,诠释属于自己的别样风格!说实话,自游家NV整体造型并不惊艳,而且有路虎卫士那个味;在车身尺寸方面,自游家NV车长接近5米、车宽接近2米,轴距达到了2米9,修长霸气,还是非常唬人的。 自游家NV号称为“人性化全场景智能SUV”,在科技装备方面一应俱全,自带15.6英寸中控大屏+六科线性震动马达,实现全方位触控感应;在动力方面,自游家NV全系标配智能电动四驱,纯电续航达到了700公里,增程版车型续航里程达到了1200公里,最快仅需5.9秒破百,实力完胜大多数同级别车型。 隔壁老王,有一说一!小牛汽车终于来了!纯电+增程双版本,全系标配四驱,零百加速5.9秒,最低配车型仅售25万起,整体性价比超高,还要啥理想ONE、蔚来ES6、特斯拉MODEL Y? 出处:头条号 @隔壁老王说车官方号 read more
特斯拉在中国再涨价!高配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上调1万元人民币!
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涨价了,价格均上调1万元。 官网显示,Model 3高性能版的价格已调至34.99万元起,较原来的33.99万元上涨1万元;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的价格分别为35.79万元和39.79万元,较之前的34.79万元和38.79万元上涨1万元。 出处:澎湃财讯 read more
特斯拉的行李箱前置的根本原因剖析
同样是纯电动汽车,只有小鹏P7和特斯拉的前机舱中间有个坑能放行李,但是特斯拉前机舱坑明显大很多,其他纯电动汽车前机舱都是有设备的,有的设备很小,很浪费空间,但也是占用着全部机舱。为什么特斯拉能把设备分散放置进前机舱空间,而绝大多数国产纯电动车就不能呢? 这其中不得不说到特斯拉的设计理念:因为特斯拉不是纯家用车,与是否是纯电平台无关。 设计前备舱,主要为了让汽车拥有一个相对协调的比例造型。这种审美来自燃油车的长期养成—引擎舱越长越大,姿态越优美,定位越高级。比如Mustang 2.3T限量版和宝马Z4 电气化之后,更小引擎有更大自由,选择不同的排布方式。为了延续燃油车时代的优美传统,以前备舱代替引擎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换句话说,这类车型都不太追求极致空间。 特斯拉Model S、Model 3(Model Y)采用前备舱的设计,更低的车身高度,营造了跑车、运动的外观,后果是侵占乘员舱的空间,尤其是将电池布置在底盘上,后排乘客头部空间表现不好。如果提高车身高度,灵动感就会消失,Model Y看起来就特别面包。 同样的例子有很多,福特Mustang Mach E也采用了前备厢。代入Mustang,福特会认为Mustang一直以来都是后驱、PonyCar的设计风格,所以Mustang Mach E也要有这种姿态。 要让人看到Mustang Mach E就能联想到这是Mustang,所以前备舱也是为了造型而存在的。 只是,Mustang Mach E要更聪明一些,为了照顾后排空间,设计了非常巧妙的车顶弧线,使肉眼看到的和实际存在的并非同一条。 同理,小鹏P7也是如此,至于那些既没有设计前备舱,又在造型上的妥协的车子,属实不知道到底在追求啥子。 那么,是不是没有前备舱,就不是纯电平台呢? 诞生于奥特能纯电平台的凯迪拉克LYRIQ也没有前备舱,将空调等零部件放置在原发动机舱位置,尽可能缩短车头,做到极致化的空间利用率。 美国人的思路是,把一个整体空间切割成几小份,会降低实用性,所以最大化了后排和后备厢。 通用打造第一台纯电平台车型Bolt时也是这种想法。因为正常人的思路就是,既然纯电可以做到纯平地板,电动机又非常小巧,那么缩小发动机舱,做一个空间非常大的家用车该多好?因此,Bolt没有前备舱,只是看起来非常面包就是了。 事实上,欧洲也有这种思路的土壤,大众在开发MEB平台,没有采用前备舱的做法,毕竟大众主要做的还是纯家用车。 与微蓝7思路几乎一致的ID.4,只是因为更长了,所以更高的车身高度和更短的发动机舱让这台车比例看上去还好。大众ID.4实现了,同级纯电动汽车远超同级燃油车的空间实用性。 前备舱到底实用不实用,其实没有争执的必要,本身就非常鸡肋,空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开启方式又不如后备厢感应式方便。福特认为前备舱有些鸡肋,在前备舱里开发了许多玩法,比如你可以放满冰块,塞一些饮料进去,完全不用担心浸水的问题。 出处:头条号 @66号汽车工坊 read more
特斯拉彻底放弃毫米波雷达技术
正当大多数车企还在纠结于应该在自己的产品上搭载多少颗激光雷达,多少颗毫米波雷达时,小雷通过特斯拉官网获悉,从2022年2月中旬开始,特斯拉投放在北美市场的Model S和Model X将不再配备毫米波雷达。 事实上早在2021年5月份,特斯拉发布FSD Beta v9时,就取消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的Model 3和Model Y两款入门车型上所搭载的毫米波雷达,用上了一套仅由8个120万像素摄像头组成的“Tesla Visiom”视觉系统。 如今随着北美市场的Model S和Model X也不再搭载毫米波雷达,这也就意味着从此刻开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上已经实现了纯视觉自动驾驶的这一愿景,正式进入了它想要的纯视觉智能驾驶时代。 坚持纯视觉的特斯拉硬刚整个行业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至今,该领域目前已经演变成了融合感知派和视觉感知派这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除了特斯拉之外,绝大多数车企都属于融合感知派,它们往往会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重冗余感知方案。对于融合感知派成员来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已经不再是装不装的问题,而是需要装多少个的问题。 其中,小鹏汽车给旗下售价为20.53万元的小鹏P5 550P车型安装了2颗激光雷达,即将上市的上汽智己L7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本田Legend作为日本首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更是搭载了5颗激光雷达。 相比起需要兼顾量产成本,并且并不盲目追求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一门心思死磕无人驾驶的RoboTaxi公司则在激光雷达的堆砌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其中,以不惜血本堆料著称的AutoX直接在它的第五代无人车上搭载了6颗激光雷达。更有甚者,美国的RoboTaxi公司Zoox更是丧心病狂地在它的自动驾驶测试车上堆了8颗激光雷达。 对于车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公司疯狂堆砌激光雷达的行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对此是表示嗤之以鼻的。要知道,马斯克一直以来都是坚决反对通过激光雷达来实现自动驾驶,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激光雷达。 马斯克认为,激光雷达昂贵、丑陋,且没有必要,它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阑尾本身的存在就基本是无意义的,如果还长一堆就太可笑了。激光雷达也是如此,它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没有必要。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看来,只有纯视觉方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从融合感知技术流派和纯视觉感知技术流派这两大自动驾驶技术阵营的阵容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车企和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公司都采用的是前者,而纯视觉感知则由于过于极端,基本只有特斯拉还在坚持使用这一技术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马斯克会如此嫌弃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坚定地选择纯视觉感知这一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根植在马斯克思维中心的第一性原理开始说起。 第一性原理存在bug,纯视觉做不到无人驾驶 马斯克曾经说过,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就是摒弃比较的思维,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现,看透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对于马斯克的这套理论,小雷打心底里表示认同。 要知道,Space X旗下的猎鹰火箭之所以能够以极低的成本飞出大气层,飞向太空,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将纯视觉算法做到如今这种出类拔萃的地步,也和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脱不开关系。 在马斯克看来,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产物,而纯视觉感知这一技术路线则无限趋近于人,他希望让每一辆特斯拉都能够成为一个高度的智慧生物,因此特斯拉所有的技术出发点都是以人类的思维来展开。 我们人类是没有类似于雷达的器官的,但是我们只靠眼睛依然能够识别道路上的交通情况,这也是马斯克认为依靠纯视觉方案就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在马斯克看来,摄像头就像是汽车的眼睛,而神经网络引擎就是脑子,方向盘、油门、刹车就是汽车的手和脚。 从马斯克的逻辑思维来看,这样通过第一性原理完成的设定并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小雷看来,纯视觉方案的问题恰好是出在了人身上。 特斯拉能够进行360°无死角监控的8颗摄像头+发达的神经网络引擎或许完美模拟人类在驾驶时的所有场景,甚至比带着情绪开车的人类驾驶员更加安全,但是纯视觉方案和人类一样存在一个足以致命的弊端——能见度极低的雨雾天气。 既然马斯克是基于第一性原理来逐步完善它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那么小雷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第一性原理来分析分析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弊端。 我们在雨雾天气高频出现的道路边通常会看到这样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雨雾天气,减速慢行”。之所以会在这样的地方出现这样的警示牌,主要是因为人们在驾驶的风险系数在能见度较低的雨雾天气成几何倍数增加。 人的肉眼无法穿透雨雾,对远处的路况进行侦测,马斯克用于模拟人眼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自然也无法做到。人类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会保持高度警惕,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靠边停车,而纯视觉自动驾驶则要么只能顶着巨大的风险继续前行,要么直接失效,被驾驶员所接管。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按照马斯克的野心,他对特斯拉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动辄就让驾驶员接管的L2级别,而是想着探索L3、L4甚至L5无人驾驶领域。然而,遇到能见度低的雨雾天气就直接失效的纯视觉方案又如何能够继续向上发展呢? 从自动驾驶发展的技术路线上来看,小雷是坚定不移的雷达感知流派拥护者。小雷认为,想要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那么激光雷达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激光雷达精度高,探测距离远,可以增强感知系统的冗余性,补充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缺失的场景。另外,随着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逐渐替代了机械式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体积也正在不断缩小,成本已经从原本动辄上万美元降低到了1000美元。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是为了降本? 如上文所言,特斯拉之所以看不上激光雷达,是因为马斯克觉得激光雷达丑陋且昂贵,且没用。然而,马斯克口中价格昂贵、颜值丑陋的激光雷达在近几年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激光雷达无用论”也已经站不住脚。那么,为什么特斯拉依然坚持采用纯视觉感知这一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呢? 在小雷看来,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感知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字——抠。在小雷看来,“抠门”真的就是马斯克旗下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就是马斯克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众所周知,搞航天是个高精尖的事情,“烧钱”也是出了名的厉害,美国NASA每发射一次两级火箭都需要花费1.3亿美金。然而,马斯克的Space X凭一己之力就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了超过60%。 由此可见,马斯克对成本控制的苛刻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马斯克旗下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身上。前段时间,特斯拉官方发布了一则名为《特斯拉成本控制的“极佳”定律》的视频,该视频内容围绕特斯拉如何降本增效展开,同时也揭秘了它在生产制造工艺方面的创新。 特斯拉认为,汽车成本的本质在于工厂,而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就是它的超级工厂,每一家工厂的生产效率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制造成本。例如,特斯拉的大型压铸机独创性地将70余个零部件精简成了1个,这类创新性技术将会不断摊薄特斯拉工厂的制造成本。 除了创新的制造工艺以外,本土化生产也是特斯拉最重要的降本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超过了90%,而这也是此前Model 3、Model Y能够大幅降价的底气所在。 在动力电池方面,成本同样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4680电池的杀手锏。据了解,这款电池相比起过去能量密度可以提升5倍,续航能力提高了16%,输出功率提高了6倍,但成本却下降了14%。 同样的道理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也一样适用。尽管目前的激光雷达价格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在“抠门”的马斯克眼中,上千美金的激光雷达同样也是要钱的。 要知道,目前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销量并不高,而特斯拉已经有了相当夸张的销量基础。如果每台车都搭载激光雷达,这对特斯拉来说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当然,特斯拉量产车从头到尾都不曾搭载过激光雷达,即便是这次,它取消的也只是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的价格并不像激光雷达那么昂贵,那么特斯拉为什么也要取消呢? 总结 马斯克否定的并不只是激光雷达,而是包括毫米波雷达在内的所有雷达式感知设备。小雷认为,他之所以要取消毫米波雷达,其一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其二则是为了斩断自己的后路,坚定自己发展纯视觉自动驾驶的决心。斩断自己的后路,就意味着特斯拉除了发展纯视觉感知自动驾驶技术之外就已经无路可退了吗? 小雷认为也不尽然,因为小雷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尽管特斯拉表现上在死磕纯视觉技术路线,但实际上它却已经与激光雷达供应商Luminar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搭载激光雷达的特斯拉Model Y早已经开始上路测试。 […] read more
特斯拉ModelQ的续航达到1000公里
近段时间,比亚迪汉亮相了猎装版本的草图,并且很多改装爱好者已经开始对比亚迪汉进行列装版的改装,而当下作为标准竞争对手的特斯拉,正式亮相了首代美版特斯拉ModelQ,车型整体的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公里,并且采用了猎装造型,先一步比亚迪汉猎装版车型亮相,这款全新的美版特斯拉ModelQ展现出的外观颜值比较突出,作为猎装版车型,整体的性能感,运动感和时尚感非常丰富,现款比亚迪汉也头疼,毕竟当下国内市场的新能源年轻化轿跑车型竞争非常激烈,而这款全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Q以猎装版B级车的身份出现,整体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特斯拉ModelQ 全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Q整体的外观辨识度比较突出,车型依然采用了经典的家族式设计语言,从前脸来看非常具有跑车和轿跑的风格,而车神的侧身采用了猎装造型,整体的运动感,性能感和年轻感十足,在目前同级别的B级车当中,大众CC猎装版车型能够与之媲美。 全新首代特斯拉ModelQ将会推出多个版本车型,但是都会主打猎装版的造型,列装版造型整体的车身高度和底盘通过性与常规轿车基本一致,但是尾部将会采用大幅度的溜背设计,后备箱采用掀背式的风格,整体的实用性更加突出,并且动力和驾驶乐趣更加浓重。 全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Q作为新一代的特斯拉年轻化轿跑车型,整体的续航里程大幅度增长,并且运用了最新一代的家族式设计语言,猎装版的造型将会成为新系列的版本,能够吸引到年轻人的目光和关注。 总结: 全新首代特斯拉ModelQ列装版车型正式登场,为比亚迪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比亚迪汉列装版车型也会逐渐亮相,两款车型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 出处:头条号 @色彩车圈 read more
这两款纯电新车或可与特斯拉Model Q一拼!
汽车行业的未来属于新能源领域,这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诸多车企都加快去燃油化进度,转而向全新技术研发投入诸多精力。作为此次大潮的领军者,特斯拉靠着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而其新车Model Q(暂定)也箭在弦上,即将为抢占更多份额做出努力。此外国产造车势力也前赴后继,有两款电动新车具备爆款潜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特斯拉Model Q 单单凭借Model 3和Model Y两大力作,特斯拉就在市场大战中“横行霸道”,不管是人气还是生存空间都相当出众,让一众对手分外眼红。但其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和BBA等豪华品牌一样,准备以更为亲民的Model Q抢占工薪消费群体的关注。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也能在紧凑型轿车领域扩大影响力。 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Model Q将会采用两厢结构,更加富有都市气息。其还会区分五门版和三门版本,这样更能吸引不同消费群体的强烈。该车颜值上还是延续该品牌一贯风格,以极简理念打造,线条运用合理流畅,未来感较为出众。封闭式前脸凸显新能源身份,隐藏式门把手展现潮流审美,大尺寸轮毂在运动属性上也更为突出。 Model Q在内饰上估计和Model 3颇为神似,还是坚持走触屏化道路,取消大部分传统物理按键,而是几乎将所有功能都集结到触控液晶屏上。但这样虽然操控时可能较为方便,但对于屏幕的运行速度和反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旦出现死机或者卡顿情况那将十分头疼。该车续航方面预计在500公里到600公里左右,传言其在电池上会和比亚迪强强联手,如若成真那竞争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小鹏G9 眼看着老对手理想靠着ONE一辆车就斩获可观销量,小鹏也按捺不住强势推出新车G9,希望可以在SUV大战中更进一步。该车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大出风头,以“全新智能旗舰SUV”名号成为很多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据悉该车不仅仅将在国内销售,还获得了欧盟认证,会向海外市场进军。 小鹏G9大概率在今年四月份开启预售模式,最快下半年就能交付到客户手中。届时其和理想ONE之间必然会进行一场激战,外界对此颇为期待。新车在设计上采用小鹏家族式理念,前脸部分看起来和G3i还有P7等车型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给人强烈科幻观感。分体式大灯组与下方贯穿式进风口相得益彰,辨识度得到强化。无边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和多辐式超大轮毂都是亮点,尾部贯穿式灯带当然没有缺席。 基于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小鹏G9在科技属性上看点十足。其将会搭载X Pilot 4.0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更为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在第二代智能座舱之下,该车拥有双“征程3”高算力芯片和多达12个超声波雷达。在最为关键的续航里程上,小鹏G9将会展现800V高压SiC平台的实力,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目标。 宏光MINI EV敞篷版 自从MINI EV大爆之后,诸多车企都将目光锁定在微型电动车领域,导致该细分市场新车大批量涌现,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制造什么”,其根据全新局势主动做出改进,以MINI EV敞篷版博人眼球,让普通人开上一台敞篷车的梦想照进现实。 MINI EV敞篷版在颜值方面和普通款车型存在很多相似点,但在部分细节之处进行优化,做大不同当然就是其敞篷车定位。其前脸部分以纯白色封闭式格栅吸引关注,大灯组虽然造型方正,但在周围加入熏黑式点缀,运动属性有所提升。全新五菱银色LOGO很是醒目,这次改动真心值得肯定。侧面造型较为简单,轮毂尺寸虽然较为娇小,但和整体车身相比也十分适宜。 MINI EV敞篷版在空间上不能抱有太高期待,其长度为3059mm,轴距则是2010mm。但是该车毕竟只是作为短途代步需求,所以对尺寸方面不必过多强求。其在内饰部分则不打折扣,一体式触控液晶屏展现诚意,部分传统物理按键也得以保留,便于日常用车时操控。新车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与大家见面,估计到时候销量上又会带来不少惊喜。 出处:头条号 @车文频道 read more
体积比盐粒儿还小的电池问世了
2022年2月22日讯,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及中国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小的电池,可为一粒灰尘大小的计算机供电,未来有望在物联网、微型医疗植入物、微型机器人系统和超柔性电子等领域大显身手。 电子产品一直在朝小型化迈进,小型微电子设备(如植入人体内的传感器系统)需要比一粒灰尘还小的计算机和电池。但迄今为止,缺乏可随时随地运行的电源,以及很难生产可集成的微电池这两大因素阻碍了这一趋势。 科学家们称,通过开发合适的电池或“采集”发电方法,可以为微小的亚毫米级计算机供电。但目前微型电池的生产方法与普通电池大相径庭,如拥有高能量密度的紧凑型电池(纽扣电池等)使用湿化学方法制造而成,使用这种标准技术生产的微电池可以提供良好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但其直径明显超过1平方毫米。 研究团队的目标是设计一种直径小于1平方毫米、可集成在芯片上的电池,其最小能量密度仍为100微瓦时/平方厘米。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团队在微型规模上集成了集电器和电极条——特斯拉也在大规模使用类似工艺制造其电动汽车用电池。 研究人员使用到了所谓的“瑞士卷”或“微型折纸”工艺。他们在晶圆表面连续涂覆聚合物、金属和介电材料薄层,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分层系统。薄层被剥离会释放出机械张力,随后自动弹回去卷成“瑞士卷”。因此,不需要外力就能制造出一个自卷绕圆筒式微型电池。 利用这种方法,团队制造出可以反复充电的迄今最小的微电池,其比一粒盐还小,能为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芯片供电约10个小时。而且,该方法与现有芯片制造技术兼容,能够在晶圆表面生产高通量微型电池。 研究人员称,这款微型电池有望在物联网、微型医疗植入物等领域大显身手,应用于未来的微纳电子传感器和执行器内。他们表示,这项技术仍有巨大的优化潜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强大的微电池。 撰文:科技日报 @刘霞 read more
贾跃亭的“FF91”会进中国市场吗?法拉第未来的子公司注册资本暴涨200%
日前,懂车帝从天眼查获悉,睿驭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00万人民币增加至3000万人民币,增幅为200%。 睿驭汽车是FF的全资子公司 这家公司是法法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批发汽车;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根据天眼查的简介:“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德纳(Gardena),目前拥有400名员工,正在开发首款电动车产品,其将特斯拉作为标杆和目标。该公司背后的支持方是来自中国的乐视贾跃亭。” 法法汽车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法拉第未来的首款量产车FF91即将于北京时间2月24日上午8点正式下线,此时法法中国对子公司增资,有业界人士认为,或许这也意味着FF91未来可能会进入到中国市场。 FF91官宣即将下线 此前,FF全球CEO毕福康曾经表示:“FF 91定位是一款高端车型,售价会高于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9.21万元),它的产量并不会很多,主要为了证明我们是具有交付产品给用户能力的。” FF 91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FF91进入中国后的售价会达到约200万元,定位高端豪华新能源车。 撰文:常思玥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