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纯电动
比大众ID.4X猛!起亚的全新纯电SUV问世
起亚将在11月广州车展期间带来全新纯电动SUV——EV6以及EV6 GT。新车基于现代起亚E-GMP平台打造,整体外观造型具有很强的跨界风格。新车车身长度与轴距均超大众ID.4X,对应车内空间更大。动力上,该车提供标准续航与长续航版本可选,其中长续航两驱版本车型续航里程达600km。此外,EV6 GT版本车型升级了外观套件、科技配置与动力性能等,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仅需3.5秒。 起亚EV6外观采用最新家族设计语言,整体造型前卫时尚。内饰方面,新车配备多功能方向盘、搭配旋钮式换挡机构,车内科技感十足。此外,新车还配备12英寸曲面大屏,屏内集成Kia Connect(起亚互联)系统,支持起亚实时服务和在线OTA升级功能。此外,新车还配备了AR-HUD实景抬头显示功能。 起亚EV6整体尺寸相比同级别车型更占优,其2,900mm的轴距可媲美多数中型SUV。动力方面,新车搭载77.4kWh电池组的EV6长续航两驱版本,最大功率为168kW,续航里程达600km,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本最大功率239kW,百公里加速仅需5.2秒。 EV6标准续航版本车型搭载58kWh的电池组,两驱版本车型搭载125kW的后驱动电机,全轮驱动版本车型搭载前后双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73kW,零百加速6.2秒。EV6 GT全轮驱动车型搭载最大功率为430kW的双电机,百公里加速仅需3.5秒。此外,新车还支持400V和800V直流快充,以及提供反向为车载电器充电功能。 撰文:徐磊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2.9秒破百,续航1000公里…… 纯电动的王者“ocean-X”发布了
依托于用车成本低、加速成绩快、科技水平高等产品优势,以及免购置税、不限行不限号等亲民政策,新能源汽车在近两年可谓是深受消费者追捧,去年136万多的销量以及今年半年突破100万辆的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不过,在享受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最大里程续航焦虑,少则120km、多则600+km的续航里程虽然可以满足绝大多人的出行需求,但对于一些有着更高行驶要求的人而言就有些不足了,而且这个数据还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很容易让人产生里程焦虑。 因此,很多人都渴望出现一款不必担心续航问题的纯电动车,但既然是交通工具就一定会被续航所束缚,所以这个话题不是很现实,不过,继续加大续航里程,将其达到了一个让人安心的数值,或许可以解决掉目前人们的担忧。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到比亚迪前不久亮相的概念车ocean-X了,一款来自新能源领域、纯电领域的王者。此话怎讲?参考官方对这台概念车的形容,其在安全、续航、动力、空间上将全面超越现有的电动车,没错,是全面超越,接着再联想到该车背后的平台,那么这些说法将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ocean-X将诞生于比亚迪最新发布的e平台3.0,而作为该平台下的首款概念车,ocean-X有望全面使用e平台3.0的所有黑科技,那么该平台具有哪些黑科技呢?笔者挑选几个大家比较在意的方面来说,首先是安全性,诞生于e平台3.0的车型标配通过了针刺测试(电池安全测试领域的珠穆朗玛峰)、46吨重卡碾压的刀片电池,并突破性的采用车身电池一体化安全设计,大大提升了侧碰能量传递和车身结构的稳定性,保障用车安全。 其次就是集成电驱动、充配电、VCU和BMS的全球首款量产八合一电动力总成;额定功率提升40%、最大效率可达97.5%的扁线电机;电控开关损耗降低70%、功率密度提升近3倍的自主研发高性能SIC电控等多项领先于全球的技术,大家可能觉得这些话语不够直观,说几组数据大家就能明白。那就是诞生于e平台3.0的ocean-X的最大续航可以达到1000km,当属目前纯电动车型中最长的续航;同时还有着2.9秒的加速成绩,媲美三四百万级的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此外,其还支持极速快充,充电5分钟即可续航150km,并且其电池还支持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服务,完美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焦虑麻烦。 还有一点是关于低温环境下的问题,众所周知,天气寒冷会加速电池的能量流失,从而降低续航,但在诞生于e平台3.0的ocean-X上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其采用了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其具备11种工作模式,覆盖所有采暖制冷使用场景,具备零下30度以及零上60度的超宽温域工作能力,在大多数北方地区都不会受到影响,这无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至于科技配置方面,国产新能源品牌在这方面一向比较大手笔,所以之后上市的ocean-X必然也不会缺席,各方面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应用尽有,有可能还会有新的惊喜。 总的来说,虽然近些年自主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进步非常快,但比起国外那些有着百年造车底蕴的车企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想要全面超越合资,新能源无疑是最好的赛道,毕竟同处于一起跑线上,自问国产不会输给任何派系。而作为国产新能源品牌领头羊的比亚迪无疑更加坐实了这一点,从最早的542科技到今年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再到前不久发布的e平台3.0及其平台下首款概念车ocean-X,无不走在了绝大多数品牌的前列,技术含量放眼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 据悉,该车将于明年正式推出并上市,那么你对这台续航1000km,破百2.9秒,且还具备多项黑科技的ocean-X期待吗?上市后你还盯着特斯拉吗? 出处:头条号 @排量即正义v read more
MINI的纯电动MPV渲染图曝光
一组MINI首款纯电动MPV渲染图被曝光,该车基于URBANAUT概念车打造,似乎是要将概念车的理念照进现实。MINI不是我们最近听说的五菱MINI,而是隶属于宝马集团的MINI。 小雷了解到,MINI最近也有“大动作”,将从2023年开始正式转为纯电动品牌,媒体曝光的这组效果图很可能就是MINI转向纯电动之后的第一款三门版车型。从效果图可以看到,整体造型和URBANAUT概念车非常接近,车灯、格栅灯元素依旧采用MINI一直以来的传统设计,一看就知道是MINI的车型。 MINI的设计负责人奥利弗·海尔默表示,URBANAUT概念车的设计和MINI的品牌价值观是相符合的,小尺寸车身内也有很大的可用空间,他还保守地预计,这样的设计至少要2030年才能正式投产。 不过,URBANAUT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内部的设计都非常超前,没有明显的操作台、方向盘以及动力部,如官方所说就像是一个“胶囊公寓”。显然,目前URBANAUT概念车量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要还是没有成熟的技术以及适用的生产平台,如果MINI要生产URBANAUT的量产版本,内部很可能就没有概念车这样先进了。 相信大家对MINI的车型不算很陌生,《憨豆先生》中经常出现的那台就是MINI。一直以来,MINI保留着独有的设计特色延续至今。虽然MINI的消费群体相对小众,但是使用者对它的评价一般都很高,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经常用来充当“买菜车”的角色。此外,MINI的车型售价也比较“宝马”,售价一般都不便宜,有这个钱的用户一般都会买空间更大配置更好的产品。 随着用车需求增多,国内用户对汽车的空间要求也变得更高。MINI曾尝试迎合国内消费者,推出体型更大的五门版、COUNTRYMAN系列、CLUBMAN系列。要知道,喜欢MINI的用户无非就是对它的外观设计以及小体积钟情,“变大”之后的MINI自然也就连这部分“小众”用户也失去了。 从曝光的效果图来看,URBANAUT量产版的体积应该不算“MINI”了,量产之后的售价估计也不便宜,而且这样的造型用情怀吸引MINI爱好者的话也不太实际,如果价格亲民一些的话,应该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出处:头条号 @雷科技 read more
Edison Future发布“EF1-T”官方图片
[懂车帝原创 产品] 日前,一家名为Edison Future的公司发布了旗下一款纯电动皮卡——EF1-T的官方图片。有消息称,新车或将于11月中旬的洛杉矶车展上正式亮相并同时开启预订。据了解,该车还可选装能够伸缩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EF1-T的前脸采用了纯电动车型中标志性的封闭式设计,而前灯组的造型非常独特,不仅有着很强的设计感,同时也让新车有着较高的辨识度。而为了能够突出该车的新能源属性以及更多的未来感,EF1-T车身线条较为圆润,与大多数皮卡给人留下的“硬汉”印象有所不同。 该车车内采用了双排座布局,而前排的座位数为三个。中控台上搭载了一块大尺寸的悬浮式液晶屏,并且基本上没有保留什么物理按键。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该车还将采用电子后视镜。如果用户选装太阳能板的话,太阳能板可覆盖从车顶到货厢全部范围,且其可收缩至货厢完全打开的状态。 从该品牌官网公布的信息来看,EF1-T共提供标准、高级版以及超级版三款配置车型;三款车型0-96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分别为:≤6.5秒、≤4.5秒、≤3.9秒。在牵引能力方面,超级版车型拥有超过8500磅(约合3856公斤)的牵引力。不过,新车的续航能力官方暂未公布。 撰文:许博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起售价16万元,上汽大众ID.3开卖了!
曾经有幸参加过大众佛山工厂,在工厂内部挂了许多MEB平台的标语,与MQB类似,MEB平台成为大众未来的主力平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大众推出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跨时代的纯电动车型是ID.4,布局也跟其他车型一样,南北大众各占一款,而在海外,大众MEB平台首款纯电动车应该是ID.3。 大家都知道,高尔夫车型是大众品牌的灵魂车型,从诞生之初直至今天依然活跃在紧凑型轿车一线,而ID.3更像是新能源时代的高尔夫。 近日,上汽大众ID.3正式上市,指导价为:15.9888-17.3888万元,共分3个车型。 在海外,大众ID.3上市首个完整月便一举击败Model 3、雷诺ZOE等车型,成为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冠军。在国内,大众ID.3是大众品牌转型诚意之作,正式上市后,能否打动消费者? 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定位上来看,ID.3都跟燃油车时代的高尔夫近似,而ID.3是目前ID.家族最小的成员,外观设计遵循简洁主义,诸多纹理与细节上的设计又增强了车辆的精致感。 据此前介绍,MEB平台是以电池为核心,先确定好车辆定位,电池续航以及电池数量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布置车辆的其他部件。也正因如此,MEB平台的车辆能有比MQB更长的轴距,换来的自然是宽裕的乘坐空间。 除此以外,外观上最吸引研究的莫过于20英寸的轮毂,虽然目前车企都喜欢用大轮毂增强车辆视觉效果,但在紧凑型车上使用20英寸的轮毂,ID.3应该是开创者,不过215/45 R20的尺寸在更换轮胎时恐怕不好找替代品。 尾部整体跟高尔夫类似,只不过尾门使用了黑色的样式让车顶、扰流板、以及尾箱盖形成整体,平直的设计更能增加车内的空间,提升实用性。 如果有关注ID.4和ID.6的朋友对于这套内饰并不会陌生,只不过在ID.3上会使用更加跳跃的颜色包括中控台、座椅等都会使用更加丰富的色彩。 AR-HUD是ID.3的亮点,除了显示巡航、车速、路线标识等功能外,还具备动态引导功能,相比起传统的单纯显示会更有交互感一些。 目前教授并没有摸到ID.3的实车,暂时无法得知其车机系统的响应速度如何,参考高尔夫的车机,这套车机系统并不算特别好用,反应速度以及UI逻辑都不算特别优秀,但基本的智能语音助手、远程控制以及部分第三方应用还都会配备,整体智能化水平相较传统燃油车型有一定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ID.3的车窗控制区域只有两个按钮,如果需要控制后方车窗则需要按住REAR按钮,然后再拨动车窗按键调节,这是ID.3区别于传统大众车辆之处。 此外,ID.3并没有设置传统的扶手箱,而是主副驾分别有扶手,而下方则设置了一个带盖板储物格,在储物格后方还有两个Type-C接口,供后排乘客充电使用。 由于ID.3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后轴,所以ID.3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备胎,在原本备胎的地方被电机所占据,而在此后方则留有一个容积不大的储物槽。后备厢可以3/7放倒,放倒之后虽然存在小台阶,但不会特别影响车辆的装载能力。 ID.3采用同级别罕有的后置后驱布局,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25kW,最大扭矩310N·m,通过一款57.3kWh的三元锂电池实现430km的续航。 从驾驶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家传统车企,ID.3的调校会偏向传统燃油车。据了解,大众ID.3在普通模式下,整体驾驶感受会跟燃油车无异,动能回收力度不大;当你切换至B挡时,动能回收才会显得强烈一些,但整体并不会很突兀,而是线性增长,最大程度减少车内人员的不适感,特别是不熟悉新能源车驾驶习惯的用户,也能轻松上手。 虽然目前新能源市场已经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到精品时代,但是各大车企在产品布局上相较于燃油车来说还是属于襁褓阶段。大众ID.3几乎没有对手,同级别、同价位中只有部分自主品牌车型以及部分合资油改电车型与之抗衡,而作为MEB平台下的ID.3自然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另外,有的人说大众ID.3的直接对手是特斯拉Model 3,教授个人认为并非如此。首先,从定位上来看,Model 3无论是长宽高还是轴距都要比ID.3更大,并且定位中型车的Model 3也无法与ID.3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再者,ID.3 15.9888万的起售价,与Model 3的23.59万起相比,大众ID.3在性价比层面明显更优,同时Model 3的做工与细节的把控与大众这种老派厂家同样是不能比的。 ID.3定位更低,价格更低,将ID.3作为年轻人第一辆车也未尝不可。首先它拥有足够低廉的使用成本,对于刚出社会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降低了养车成本。另一方面,ID.3足够小巧的车身尺寸在城市中穿梭游刃有余,不会显得臃肿,平时三五好友出行也足够体面。 ID.3拥有传承至高尔夫的外观样式,又有大众ID.家族最新的科技加持,足够“真”的续航里程,足够照顾到从燃油车过渡到新能源车的用户,再加上传统品牌的背景加持以及15.9888-17.3888万的售价融合成了这辆富有乐趣的ID.3。 ID.3的出现再加上ID.家族前辈们的组合,再一次让大家见识到大众汽车的实力,而ID.3也为接下来的后来者打响第一炮。 read more
本田宣布2030年停产油车,连发4款纯电新车!
被戏称为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要在国内放弃燃油车了! 就在昨晚,本田正式发布了在华的电动化战略—推出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e:N,2030年起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全部为纯电和混动车型,不再投放新燃油车。 e:N品牌的首两款车型——东风本田的e:NS1和广汽本田的e:NP1(姊妹车)拥有e:N品牌的全新设计风格,内部搭载了15寸的车载大屏,支持语音交互、OTA升级、AR HUD、远程控制等功能,还有本田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 这两款车属于一款前驱SUV,官方称最远续航超过500公里,实车将在分别在即将开幕的武汉车展和广州车展亮相,并最终在明年上市销售。 除了这两款首发车型,本田在现场还展出了e:N Coupe Concept、e:N SUV Concept和e:N GT Concept三款概念车,分别对应跑车、SUV和大型GT轿车的概念车,将于未来5年内逐步投产。未来5年,本田将在国内总计投放10款纯电车型。 在电动化的道路上,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并不如德国车企激进,其在过去10年里主要精力放在了HEV混动和FCEV氢能源汽车方面,而在主要的纯电方向则要落后一些——本田品牌在国内甚至连一款纯电车型都没有。 然而透过本次发布会来看,本田显然已经下决心大力拥抱电动化浪潮了。除了推出新品牌和纯电平台的车型,其还给出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按照本田的规划,到2030年纯电车型和氢燃料车型的销售占比要达到40%,2035年80%,2040年则要达到100%。 毫无疑问,当年那个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正在全面拥抱电动化浪潮。 一、首款纯电续航500公里 东本广本同时产 在此次发布会上,最重磅的车型莫过于本田纯电品牌e:N的第一款车型e:NS1和e:NP1。 这两两款车属于同一车型的姊妹版本,在国内由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分别投产,其中东风本田生产的车型名为e:NS1,广汽本田生产的车型名为e:NP1,两辆车仅在外观方面些许不同,类似于广汽本田的雅阁和东风本田INSPIRE之间的关系。 外观方面,该车是之前本田发布的SUV E: Prototype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属于中型SUV,两车的外观设计较为简洁,车身线条较为硬朗,车头采用了e:N家族的发光式车标。 广汽本田e:NP1(上)和东风本田e:NS1(下) 配置方面,这两款车均基于本田e:N专属的e:N Architecture F的纯电前驱架构打造,车辆采用高刚性专用车架、三合一高功率电机以及大容量电池。 但本田并未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开车辆的三电参数,只是宣称这台高功率电机的控制程序集成了超过2万个场景算法,并且该车拥有超过500公里的续航能力(测试标准未注明)。 而车辆更多的参数信息将于上市后公开。 车辆的三大核心技术 智能座舱方面,车内搭载了一块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和一块15.2英寸的纵置中控显示屏,车内的大部分功能都被集成在这套显示屏里,实体按键仅保留了双闪、前后风挡加热等功能。 此外,NS1和e:NP1搭载了基于智能化技术而打造的e:N OS全栈智控生态系统,可以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安全和智能的服务。同时,该车还搭载了本田CONNCET 3.0纯电动车专用车机系统,拥有AI语音助理、车家互联、OTA升级等超过20项智能功能。 并且,车主还可以使用手机对车辆的车门、车窗、空调等功能进行远程控制,以及无钥匙启动。 车辆内饰设计 本次发布会上,本田方面并未透露该车的自动驾驶的硬件配置以及具体功能,只是介绍了该车具备了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识别驾驶员状态,以便提醒驾驶者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乘坐舒适性方面,e:NS1和e:NP1采用本田独家的降噪技术,可以分别根据低、中、高等不同波段的路噪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为安静的车内氛围。 如果车主不喜欢车内过于安静的氛围,本田还为该车提供了电子声浪,当车辆开启运动模式时,踩下加速踏板便会有相应的加速音效。 东风本田的e:NS1将在一周之后的武汉车展亮相,广汽本田的e:NP1将在今年年底广州车展正式亮相,这两款车都会在明年春季上市并公布售价,车辆更具体的参数配置届时也将公布。 在车辆上市之后,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将依托全国1200家特约店,为e:N品牌打造专属空间,并将在国内重点城市设立e:N品牌专营店。 二、三款概念新车齐发 5年内陆续量产 本次发布会上,除了发布上面这两款量产车外,本田中国还带来了三款纯电概念车以及e:N品牌专属纯电架构。 这三款概念车分别为e:N Coupe Concept、e:N SUV Concept和e:N GT Concept,定位分别为轿跑车型、SUV车型和大型GT车型。 这三款概念车的外形,咋看咋像三艘船。 e:N […] read more
悍马EV体现的是通用的纯电动平台技术多牛X
前不久,通用汽车全新电动平台奥特能(Ultium)正式上线了。 在通用汽车公布Ultium的中文名为“奥特能”那一刻起,这个与“奥特曼”只有一字之差的全新纯电动平台,就成功迅速地被中国市场记住了。 但通用想要大家记住的,当然不只是这个平台的名字。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电动平台”,目前通用基于奥特能平台已打造出包括Cruise Origin自动驾驶共享汽车、BrightDrop电动物流车、GMC HUMMER EV以及凯迪拉克LYRIQ智能纯电豪华SUV等多款车型。用一个平台覆盖如此多变的车型,这在燃油车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研发一个优秀的纯电动平台,对于打造优质的纯电动车产品尤为重要。“创新(innovation)、可靠(reliability)、性能(performance)”是通用汽车在介绍奥特能平台时特意列出的三个关键词。在此研发理念上,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而来的纯电动车产品理应生而不凡。 而这样优质的纯电动车,消费者已经触手可及,它们就是GMC HUMMER EV和凯迪拉克LYRIQ。 ▲按照计划,未来五年内通用汽车将投入500亿,推出10款奥特能平台国产车型。首款诞生于该平台的产品——凯迪拉克LYRIQ会在年内开启预售,明年正式上市。 这两款车虽同出自奥特能平台,但却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截然不同的产品风格和体验,从多方面充分体现出该平台的先进性和灵活性。 凯迪拉克LYRIQ很快就会导入国内,越来越多国产车型相关的信息也会陆续披露,咱可以稍后再聊。今天,咱先来扒一扒另外两款比较“遥远”的车型——已经在美国发布准量产车型的HUMMER EV Pickup和HUMMER EV SUV。 ▲GMC官网显示,HUMMER EV皮卡最早将于2021年内上市,HUMMER EV SUV则要到2023年才上市。 第一眼就能认出的经典设计 硬核如悍马,一直拥有一批忠实拥趸。因此,早年悍马宣布停产时,引来车迷们一片唏嘘、惋惜。所幸的是,通用其实从来没有放弃悍马。自去年10月以来,悍马就在GMC旗下,先后推出了一款纯电动皮卡和一款SUV,并以HUMMER EV之名重回战场。 通过目前发布的这两款车型不难看出,即使以电动化身份复出,在设计上,悍马依然还是保留着自己硬朗霸气的经典造型。 GMC HUMMER EV Pickup GMC HUMMER EV SUV 从正面看,两款车型依然保留着燃油车时代的设计元素,由于是纯电动车,新车中网虽然采用了封闭式设计,但前脸格栅所占面积也比燃油版车型更窄。 平铺整个前脸的横向矩阵式设计,搭配依然越野范儿十足的下保险杠造型,在透露着浓郁的老悍马气质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前卫感。 这份硬朗的气质一直延伸至车内——方正的空调出风口、棱角分明的中控造型风格,再配上鲜明的撞色设计,为整个车舱营造出一种独特且强烈的结构美感。 ▲12.3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和13.4英寸的液晶中控屏让整车内饰的机械美感大增,颇有种坐在战斗机舱内的感觉。 玩味十足的小细节 无论是皮卡还是SUV,为了保障其强大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灵活多变的车内空间构造是必不可少的。 ▲HUMMER EV的可拆卸车顶,官方称B、C柱之间这种用中央支撑梁的设计为“I-Bar”。 比如,像一些越野车一样,HUMMER EV皮卡也配备了可拆卸式车顶,车舱在瞬间就能变成一个多变的开放式空间,无论是攀山涉水还是走在公路上,都能在途中享受更大的驾驶乐趣。 ▲针对可拆卸车顶的设计,官方还推出了手动安装的简易车顶配件,满足用户对车顶的不同用途。 […] read more
Anyroad电动皮卡概念图曝光,比特斯拉皮卡更加科幻!
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兴起,汽车行业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转型浪潮,自从特斯拉Cybertruck、Rivian R1T等新兴电动皮卡诞生后,包括福特、GMC、雪佛兰在内的一众新老造成企业均加入电动皮卡战局。今天皮卡就为大家介绍一款比特斯拉皮卡还科幻的新车型,充满科技感的设计理念堪称未来之车。 这是一款基于Canoo电动皮卡打造的概念车,名为Anyroad,意为可以满足用户的任何需求。Canoo本身就是一家初创电动汽车公司,旗下首款电动皮卡主打纯电动模块化多功能车概念,新车外观并未采用轿车车头+货舱的设计模式,而是采用了更为圆滑的平头式设计,安装货箱盖装备后更像是一款面包车。 Anyroad继承了Canoo电动皮卡的模块化优势,可以进行车身分离操作,分离之后将变成一个小型皮卡和一个两轮拖车,电动折叠尾门会自动进行上翻,用于日常的代步载物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想开着这台电动皮卡出门越野撒欢也不是问题,电动汽车的优势就在于电机远胜内燃机的性能爆发优势。如果希望在野外露营可以直接将分开的两部分组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一体式房车,拖车内的空间也非常宽裕,容纳两个人完全没有问题,拖车配有折叠屋顶,轻轻一按按钮就可以开启,后方还配有一个伸缩的梯子。 出处:头条号 @皮卡车市 read more
Gordon Murray发布纯电动概念车“Motiv”
近日,英国厂商Gordon Murray Design(以下简称“GMD”)公布了一款纯电动概念车“Motiv”,它使用了其自研专利iStream架构打造。 iStream架构旨在优化未来电动化车型的性能、成本和效率,据说可适用于很多级别车型的生产制造,从纯电动汽车到中置引擎跑车,甚至是汽油动力的SUV车型。不过“GMD”表示,它最适合插电式新能源车型,因为轻量化架构将让车辆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好的性能。 “GMD”声称,使用该架构可以将一辆家用车的总重量至少减轻20%,并减少50%的车身组件。此外由于将电池集成到汽车结构中,iStream架构据说比传统架构更加坚固,这在安全性、精细化、动力学和耐久性方面都有好处。 由于其轻量化的结构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流程,“GMD”表示基于iStream架构打造的产品在二氧化碳排放上都远低于行业水平。 采用iStream打造的“Motiv”概念车长宽分别为2537/1310mm,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整车重量为376kg。从尺寸上来看,它更像是一辆“老头乐”,但同样需要遵守乘用车相同的交通法规。 这款概念车装配了一个最大功率20kW的后置电机,匹配17.3kWh电池,续航里程约200km,自动驾驶模式下约150km。在充电能力上,该款车型峰值充电功率可以达到35kW,电量从20%至80%需要40分钟。 在配置方面,Motiv配备了自动空调、ABS系统以及24.0英寸信息娱乐屏,此外概念车还有类似掀盖的电动单向鸥翼门。 read more
美国也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估值已达800亿美元!
获亚马逊支持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近来风头正劲。 日前,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Rivian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预计为10月底至11月)在美国上市,并希望通过此次IPO融资最多80亿美元。Rivian已于上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Rivian融资规模达80亿美元,这将是美国近10年来,仅次于阿里巴巴(融资250亿美元)、Facebook(融资160亿美元)、Uber(融资81亿美元)的第四大IPO,其估值也将达到800亿美元。 与登陆资本市场一同推进的还有Rivian产品的量产。日前,Rivian宣布首辆R1T电动皮卡已经从美国伊利诺伊州诺摩尔(Normal)的生产线下线并开始销售,但尚未实现交付。这也引发业内疑问,产品刚刚下线尚未交付,Rivian能撑起800亿美元估值吗? 成首家将电动皮卡推向市场的汽车制造商 公开资料显示,Rivian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尔湾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创立于2009年,在美国主要生产电动卡车和SUV车型,是与特斯拉竞争的电动车新创企业之一,目前拥有超过3600名员工,R.J.Scaringe为其创始人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Rivian被誉为美国科技圈的“宠儿”。目前,Rivian至少完成了8轮融资,仅2019年就完成了4轮。回顾Rivian的融资历程,其投资方包括亚马逊、福特汽车、贝莱德等知名企业及机构,其中亚马逊、贝莱德等投资方甚至多次参与其中。 尽管该公司已成立十年有余,但尚未向零售客户交付过任何车辆,并且在开始量产前不断遇到各种挫折。尤其是2020年因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和零件短缺,Rivian曾多次推迟新车型的发布。 早在2018年11月的洛杉矶车展上,Rivian就推出了研发数年的纯电动越野SUV R1S和皮卡R1T,但直到今年9月14日,该公司为客户提供的第一辆R1T皮卡才在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诺玛的工厂下线。“我正迫不及待地希望把它交付到客户手中。”R.J. Scaringe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R1T皮卡的下线也让Rivian成为第一家将电动皮卡推向市场的汽车制造商,领先于其竞争对手。据了解,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交付日期一直在延后,目前已经延期到明年年底;福特F-150闪电电动皮卡计划明年春季上市;通用汽车GMC Hummer EV纯电动皮卡计划今年秋季交付。 除了纯电动越野SUV R1S和皮卡R1T外,Rivian还在为亚马逊打造纯电动物流车。此前,R.J.Scaringe曾透露,Rivian计划在推出首批3款车型后,还将针对中国和欧洲市场开发尺寸较小的车型,甚至会考虑在当地进行本土化制造。 “亚马逊效应”推涨800亿美元估值? 尽管尚未实现量产车型的交付,但Rivian当前的估值已经达到800亿美元。对比之下,截至美东时间9月21日收盘,通用汽车(GM)市值为716.72亿美元,福特汽车(F)市值为510.13亿美元,蔚来(NIO)市值为571.88亿美元。 Rivian的高估值也引来了特斯拉CEO马斯克审视的目光。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回复一位网友对Rivian估值的评论时称:“我不想无理取闹,但或许应该要求他们在IPO之前,每10亿美元的估值至少交付一辆汽车?” 摩根士丹利著名分析师亚当·乔纳斯认为,Rivian未来将打破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乔纳斯的信心来自于他对R.J.Scaringe的看好,他认为,Scaringe未来不会输给马斯克。 有分析认为,Rivian的高估值与其极为讨喜的产品定位有关。据悉,在美国市场,福特F系列皮卡已经雄踞销量榜首长达三十多年,雪佛兰Silverado、GMC Sierra等皮卡也都是热销车型,而Rivian推出的首款车型R1T就是皮卡,符合美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 PitchBook的高级移动分析师阿萨德·侯赛因(Asad Hussain)表示:“Rivian是处境最有利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之一。该公司将重点放在相对尚未开发的高端电动卡车市场,应该会让它获得快速的市场接纳。” 同时,“亚马逊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Rivian的估值。除了在资金方面直接予以支持,亚马逊还与Rivian签订了一份合同,Rivian将在10年内生产不少于10万辆的电动卡车用于亚马逊送货运输,而明年年底将有1万辆产品交付。 “这是一股电动汽车的巨大力量。它与亚马逊、福特以及众多知名投资者有着渊源。”韦德布什证券的股票研究董事总经理丹·艾夫斯表示,“投资者们一直在等待Rivian上市的那一天。” 撰文:每日经济新闻 @孙磊 read more
知名创业者发生车祸身亡,疑似祸因是蔚来ES8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美一好发布的公告 2021年8月14日晚间,知名餐饮品牌美一好发布公告称:2021年8月12日下午2时,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先生(昵称“萌剑客”),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 网传事故现场照片 截止快车报发稿前的2021年8月14日20:50,蔚来汽车还没有针对这一事件发布消息,目前也只是事故当事人单方面声明车辆处于开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状态,后续如有进一步消息我们将会跟进。 网传事故现场视频截图,图中车辆为撞毁的工程车 网传事故现场视频截图,图中车辆为撞毁的蔚来ES8 当看到这条消息时,除了为逝者感到惋惜外,更让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危害性,我们此前已经反复多次强调在使用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时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开启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依然是要司机随时监控和接管,这才是安全的使用规范。 然而很多驾驶员并没有对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利害关系有足够的认识,甚至还把双手离开方向盘让车辆自动驾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比如前段时间理想汽车的驾驶员,司机躺在后座让车辆在高速自动驾驶,并把视频上传到网络。 驾驶理想汽车的司机违规使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在此,我们在此跟大家说一说,不管是任何时候,驾驶汽车都不能双手离开方向盘,到目前为止,所用汽车企业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都仅仅是辅助,而不是完全自动驾驶,即便他们把自动驾驶系统的宣传片拍得再怎么厉害,也仅仅是辅助系统。希望能给大家对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认识有一定的警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悲剧。 蔚来ES8纯电动汽车 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介绍 关于蔚来ES8汽车,ES8是蔚来的第一款量产销售车型,也是目前的旗舰车型,采用纯电动驱动,由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蔚来代工生产,官方指导价为46.80-62.40万元,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为选装配置,有精选包和全配包两种,价格分别为1.5万元、3.9万元。根据蔚来汽车官方网站介绍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由蔚来自主研发,搭载全球领先Mobileye EyeQ4自动驾驶芯片。支持超过20项辅助驾驶功能,支持远程车辆软件升级(FOTA)。持续进化,常用常新。 出处:头条号 @快车报 read more
奥迪“L4自动驾驶”级别新车Sky Sphere亮相
8月10日晚上7点,奥迪Sphere系列概念车的第一款车型——Sky Sphere正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迪设计中心亮相。 Sphere系列细分三款车型,分别为Sky Sphere(轿跑)、Urban Sphere(大型轿车)以及Grand Sphere(SUV)。它们的亮相展示了奥迪对于豪华运动的新诠释,同时也成为下一代奥迪纯电车型的设计风向标,概念车的量产版本预计在2025年推出市场。 Sky Sphere Sky Sphere是一台轿跑概念车,其设计灵感来源于1930年推出的Horch(霍希)853车型,Horch 853敞篷车车长5.2米,它不仅是20世纪30年代的豪华车象征,更于2009年在圆石滩优雅大展(Concours d’Elegance)获奖。Sky Sphere有着相当夸张的前悬造型、车顶也十分低矮,当然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这台车的轴距、内饰还能根据驾驶模式的不同而改变。 Horch(霍希)853 Sky Sphere车前翼子板内藏伸缩机构,在Grand Touring模式下,车辆开启自动驾驶模式,车身变为长5.19米的GT车型(最长状态),方向盘、挡杆箱也会折叠起来。而Sports模式车身(轴距)就会缩短25cm,车身高度也会下降1cm,加上后轮转向功能,整台车更灵活更利于操控,方向盘、挡杆箱也会回到最初的状态。 Grand Touring模式 Sport模式 设计方面,Sky Sphere概念车采用了奥迪标志性的轿跑造型,超大并且外阔的轮拱,同时也有Horch 853一样长前舱、短前悬设计,还配备了285/30 R23轮胎,彰显出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 车头是个储物格 先看车头,一体式的格栅设计,两侧嗨辅以白色的LED与元素,能在车门打开、关闭时实现功能效果与动态的欢迎图案。GT、Sport模式的切换也会带来不同的灯光效果。而车尾也着重考量了风阻系数,传统的流线型设计融合了跑车与猎装车的设计理念。 因为支持L4级自动驾驶,所以Sky Sphere的车内空间设计也大有乾坤,在Grand Touring模式下,方向盘、脚踏板等控制元件都可以被隐藏,驾驶员和乘客一样拥有飞机头等舱一样的活动范围以及腿部空间。 Grand Touring模式 Sport模式 Sky Sphere的内饰设计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Art Deco装饰艺术的启发,座椅采用了多种可持续化生产的材料,如微纤维织物、环境认证的桉木及合成皮革等等。 仪表和中控台上方有着超大的贯穿式屏幕,在GT模式下可以显示多种流媒体,这套车机还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属服务,例如邀请制的音乐会、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等。而车门上的小触摸板也能用于控制空调。此外,概念车还配备了顶级的音响系统。 这个车身可伸缩的理念已经足够科幻,不知道动力和续如何? Sky Sphere采用后轮驱动,系统综合输出功率465kW,扭矩750Nm,整车约60%的重量都分配在后轴上,因此车辆有足够的牵引力和加速性能,百公里加速仅需4s。概念车的电池模块放在座椅后,电池容量达到80kWh,在GT模式下Sky Sphere的续航里程将会超过500km(WLTP)。 最后聊聊底盘,Sky Sphere前后悬挂均为双叉臂结构,上下叉臂材料是质量更轻的铝合金,簧下质量的减少有利于操控,再加上后轮转向技术的加持,相信Sky Sphere的量产版能带来相当不错的驾乘体验。 此外,概念车还装备了奥迪最新的自适应空气悬挂,可以根据车速、加速度改变阻尼以及车身高度,车身高度能有1cm的浮动空间。 SSP平台 Sky Sphere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基于大众全新SSP平台打造,对于大众,我们最为熟悉的纯电平台就是MEB与PPE,其中PPE是MEB的高阶版,主要给到大众集团内的奥迪、保时捷以及宾利等豪华品牌使用,而MEB就不用多介绍了,大众、斯柯达的电车都会用到。 奥迪表示,PPE平台、MEB平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适应Sky Sphere,因此采用了全新的SSP平台。 SSP平台的电子化程度要比MEB或者PPE更彻底,它以汽车电子、软件以及计算机系统作为核心,能为无人驾驶、V2X以及智能座舱等环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基于该平台的车型没有科技配置上的高低之分,所有硬件都会预埋在车里,用户需要这个功能就可以通过在线订阅进行开通,就像之前的特斯拉只需要花费2400元开通座椅加热功能那样,所有与舒适性、车机相关的功能都能付费开通。 更为关键的是,SSP平台在2030年就能升级到L4级自动驾驶系统。 SSP平台把软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只要有足够的硬件冗余,主机厂就能通过推送OTA升级包更新车载娱乐系统甚至自动驾驶系统,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而主机厂也将从汽车销售获利转变为软件付费开通/升级获利。 2026年,奥迪告别燃油车 在发布会上,奥迪不止一次提及到中国市场。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