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奥迪

  • 同级别最强智驾!不到12万元的小鹏MONA M03正式上市

    同级别最强智驾!不到12万元的小鹏MONA M03正式上市

    8月27日,小鹏MONA M03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1.98-15.58万元。作为小鹏首款纯视觉车型,M03提供标准版和Max版两个智驾版本车型,其中Max版本将于2025年春季后开启交付,将支持高速NGP和城市NGP智能领航辅助驾驶以及智能泊车等功能。在此价格基础上,小鹏汽车还为消费者准备了多项购车权益。 新车采用全新的“量化美学”设计语言,两侧“T”型大灯组设计极具辨识度,车灯内部配备星芒灯组,勾勒出“010”的数字轮廓。下包围处配备了AGS全融合主动式进气格栅,可根据行驶状况进行开闭,整车风阻系数低至0.194Cd。 另外,新车提供星耀蓝、星瀚米、星云白、星阙灰和暗夜黑共5种外观配色以及尘雾灰、正午蓝,夜幕灰3钟内饰配色可选。 新车定位紧凑型轿车,其尺寸为4780mm/1896mm/1445mm,轴距为2815mm,尺寸超越了大部分同类车型,甚至比定位为中型车的Model 3、奥迪A5还稍大一些。除此之外,新车还搭配六辐式轮毂、隐藏式门把手,营造出较强的运动氛围。 尾部与前脸相呼应,采用了相同的“T”型大灯组。掀背设计使得尾厢开口比较大,空间为621L,其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以获得更多的储物空间。 车内使用极简的设计风格,除了方向盘、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贯穿式空调出风口、两个杯座、50W的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外,前排没有过于繁杂的设计,同时,前排座椅支持座椅加热、通风和记忆等功能。得益于2.8m的轴距,后排也能用较好的空间保障,而且用户能根据需求设计舒适副驾和宽敞后排模式。 车机搭载骁龙8155+16GB内存,并使用全栈自研的车机系统,拥有手势控制、360度全景影像、3D感知渲染地图、APP远程操控等功能,用户还可以呼叫语音助手“小P”进行部分功能的切换。 智驾方面,小鹏MONA M03提供标准版和Max两个版本。标准版车型整车标配20+个智能感知硬件,包括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2个侧后摄像头以及单目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可以实现智能巡航辅助、自动泊车辅助、前后碰撞预警、紧急制动、左右碰撞辅助、车道偏离提醒及纠偏等多项功能。 而Max版车型则具备城市高阶智驾能力,可实现智能辅助变道、智能限速辅助、智能泊车辅助、LCC车道居中辅助(支持红绿灯启停)、遥控泊车、离车泊入、智能出库、直线召唤、AI代驾等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根据不同车型匹配不同功率的电机。其中515km车型电机最大功率为140千瓦,峰值扭矩225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7.8秒。620km车型和580km Max车型的电机最大功率均为160千瓦,峰值扭矩250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4秒。 撰文:陈劲炫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欧洲动力电池厂商Northvolt跟中国电池厂商抢客户失败

    欧洲动力电池厂商Northvolt跟中国电池厂商抢客户失败

    Northvolt会被中国电池制造商“生吞活剥”了? 今年初,当宝马对外招标160GWh电池订单时,肯定考虑过一家欧洲本土的明星电池企业。 这家企业正是电池独角兽Northvolt。 两名特斯拉前高管2016年创办了Northvolt,随后在大约7年时间内完成8轮融资,并从包括高盛、大众汽车、ABB在内的投资者处筹集了82.6亿美元。 这家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欧洲动力电池国家队”——8月中旬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强化了这一角色。 甚至早在两年前,宝马就和Northvolt签订了价值20亿欧元(约21亿美元,当前汇率)的动力电池长期供货合同。 据称这能减少欧洲车企对亚洲电池供应商的“依赖”。 但近日的消息却显示,这一次宝马抛出的价值960亿人民币(按每瓦时0.6元价格计算,约合131亿美元)的电池大单,却跟Northvolt无缘。 据称来自中国的蜂巢能源、宁德时代分食了这块肥肉。 产能可能是Northvolt错失宝马订单的一个潜在因素。 直到2022年5月,Northvolt才向一个未披露名字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了电池产品,成为第一个实现商业交付的欧洲电池公司。 这次交付的规模同样没有披露。 该公司的计划是到2030年,在欧洲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约25%份额(150GWh)。 迄今为止,Northvolt没有公开过电池装机数据。 包括SNE Research在内的行业机构,发布的电池装机榜单中也从未出现Northvolt的名字。 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浸淫电池超过20年的巨头级玩家相比,Northvolt想要打出的本土化和“绿色电池”优势,还没有兑现成市场竞争力。 绿色电池成为救星? 基于现实,宝马也很难在一桩迫在眉睫的交易中选择Northvolt。 今年上半年,宝马纯电动车销量达4.49万台,同比增长283%。 宝马自己也预见了电动车销量爆发的趋势,并于今年初把电芯采购量从原计划的120亿欧元(约合127亿美元),增加至超过200亿欧元(约211亿美元)。 宝马的采购量达到了160GWh,这已经超出了Northvolt到2030年150GWh的规划产能。 技术是另一个大问题——甚至Northvolt刚成立时就被一位车企高管质疑,称其会被中国电池制造商“生吞活剥”。 但还是有车企给了Northvolt机会。 2018年初,Northvolt才在来自日本的“外部合作伙伴”帮助下,制造出了第一个“测试电池”。 当时这家公司的全部员工只有100多人。   同期的宁德时代,研发技术人员为4217人,其中光是博士就有112人(2018年报数据)。 发展到现在,Northvolt有5500多名员工,不过宁德时代的研发技术人员也已经膨胀到了 17998 人,博士和硕士加起来也有3255人(2023半年报数据)。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甚至还布局了锂矿。 因为开采一个新矿山需要5-25年,没有多少欧洲企业愿意投资这种项目。 但在Northvolt创始人的彼得·卡尔森(Peter Carlsson)看来,这都不是问题。 彼得·卡尔森(Peter Carlsson) 他认为(当前)动力电池生产会造成大量碳排放。 所以他的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电池,同时推进电池回收业务,Northvolt得以生产出世界上最环保、(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锂电池。 Northvolt在瑞典和北美的生产基地,都设在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大众汽车集团2021年的Power Day(电力日)上,彼得·卡尔森表示Northvolt的一家工厂甚至会把融化的雪水收集来,为工厂发电。 彼得·卡尔森相信,在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碳足迹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他生产的“绿色电池”更有优势。 这地确让一些车企印象深刻。 但一位汽车制造商客户表示,“对车企来说真正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能拿到电池?” 彼得·卡尔森也承认,客户对电池短缺的不耐烦情绪已经加剧,因此2023年对欧洲最大的工业初创企业来说是决定性的一年,“今年将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规模难抵竞争对手 “我们的电价只有中国工业用电的五分之一。”彼得·卡尔森说。 他想向车企和投资者传达的信息是,Northvolt能把绿色和成本统一起来——车企当然欢迎环保,同时也对成本更敏感。 目前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成本中占到40%左右,车企并不希望这一比例继续上升。 但在Northvolt的产品只是小批量出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情况下,其在电价方面的单一成本优势难以体现到最终的电池产品中。 根据Northvolt官网提供的信息,目前其在瑞典有4家工厂(3家电池工厂和1家材料工厂),不过其中只有“Northvolt labs”和“Northvolt Ett”小批量投产。 位于波兰的工厂出货了储能系统,德国工厂2025年投产。 今年9月份,Northvolt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规划了一个超级工厂,设计年产能60GWh。 […] read more

  • 比亚迪的仰望U8的配置曝光,改款的特斯拉Model3可在本年度内交付!

    比亚迪的仰望U8的配置曝光,改款的特斯拉Model3可在本年度内交付!

    9月开启交付!仰望U8配置曝光,零百加速3.6s/7块大屏 本周初,仰望汽车公布了旗下仰望 U8 豪华版的部分配置及动力信息,仰望U8豪华版于4月上海车展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09.8万元,预计8月正式上市,9月开启陆续交付。 动力部分,仰望 U8 将搭载比亚迪的“易四方”四电机技术,动力系统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由一台 2.0 升发动机和四台驱动电机组成,电池包49.05kWh,最大功率 880kW,最大扭矩 1280N.m,零百加速 3.6s,CLTC 纯电续航 180km,CLTC 综合续航将达到 1000km。 根据官方公布的基础参数,仰望 U8 豪华版采用非承载式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5319(含备胎)/2050/1930 毫米,轴距 3050 毫米,最小转弯直径 11.52 米,车身高度调节行程 150 毫米。在越野性能方面,仰望 U8 豪华版的接近角为 36.5 度、离去角 35.4 度、纵向通过角 25.5 度、最大涉水深度 1000 毫米。 仰望 U8 豪华版将配备 15+1 种驾驶模式,并分为 10 种驾驶模式、5 种行驶功能以及 1 个全地形自适应反馈系统。仰望 U8 搭载云辇-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前后均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标配 22 英寸锻造轮辋,并可选装 20 英寸锻造轮辋。同时,配备露营模式,搭载涉水感应系统、陡坡缓降系统等,还提供机械式拖车钩、拖车电源接口选装。 车内配置方面,仰望 U8 […] read more

  • 大众汽车的Trinity电动汽车或将放鸽子了?

    据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消息,知情人士称,大众集团 CEO 布鲁姆(Oliver Blume)打算推迟发布 Trinity 车型和纯电 SSP 平台,以此彻底改变这家汽车制造商未来十年的电动车战略。 据报道,大众拟将 Trinity 电动汽车项目的推出时间从 2026 年推迟到 2030 年。据悉,布鲁姆还希望大众汽车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在使用与开发奥迪和保时捷的高端软件平台方面投入更多时间。 编译:品玩 read more

  • 保时捷的Macan EV内置了100kWh电池组

    保时捷的Macan EV内置了100kWh电池组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日,大众集团旗下豪华品牌保时捷分享了更多关于 Macan EV 的细节。 Macan EV 是一款新的电动汽车,它不是基于现款保时捷 Macan 直接「油改电」,而是基于保时捷与奥迪共同开发的 PPE 平台打造。 PPE 平台是由奥迪牵头开发,用来生产大众集团旗下的中高端车型,而 Macan EV 是第一款使用该平台的车型。 保时捷表示,Macan EV 将在续航里程、充电能力以及操控性方面有所改进。该公司补充表示,如果使用 350 千瓦的充电器,Macan EV 可以在不到 25 分钟的时间内从 5% 充到 80%。 外媒报道称,所有 Macan EV 车型都将搭载具有 800 伏架构的全新 100kWh 电池组,最大充电率超过 270kW,动力输出最大达到 603 马力,扭矩达到 738 磅英尺。 编译:TechWeb.com.cn read more

  • 王兴:中国高端车市场“BBA”即将被“理蔚华”顶替

    2022的10 月第一天,各大车企纷纷公布了自己的最新「战绩」,其中理想汽车 9 月交付新车 11531 辆,蔚来交付 10878 辆,小鹏交付 8468 辆,赛力斯问界系列交付 10142 辆,「蔚小理」仅小鹏未破万。 作为理想汽车股东,美团 CEO 王兴也发表了自己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看法:未来三年内看好理想、蔚来、华为,并且会打破奔驰、宝马,奥迪对国内高端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截至目前,已公布 9 月成绩的车企包括:埃安 30016 辆;哪吒 18005 辆;理想 11531 辆;零跑 11039 辆;蔚来 10878 辆;问界 10142 辆;小鹏 8468 辆;极氪 8276 辆;岚图 2519 辆;智己 1019 辆。 来源:中关村在线 read more

  • 这款续航2300公里的电动车是一群学生造出来的?

    这款续航2300公里的电动车是一群学生造出来的?

    最近我发现了一辆好玩的车, Lightyear 0,( 巴斯 )光年零号机。 这辆像是 FF91 和保时捷 718 合体的电动车,能让你实现永不充电,0 碳出行。 这是一辆太阳能电动车,一块 60 千瓦时的电池,可以选择插电或纯靠太阳能续航。 如果你上下班往返 70 公里以内,选择这辆车,就可以好几个月不充电,省下一大笔电费,当然也省下一大笔油费。 前提是你在的地方阳光日照得足够充足。 按荷兰的气候,可以 2 个月不充电,如果是西班牙或葡萄牙这些日照时间更长的地,可以 7 个月不充电。 想想你现在加的 10 元 95 号,这车不是香爆? 不过这车虽然很香,但它还不是太阳能汽车里的极限,甚至是个弟弟。 众所周知,电车里有个续航极限,奔驰的 Vision EQXX 的概念车,充满的 100 千瓦时电池包,实测能 1000 公里。 em…是不是觉得这续航很顶? 但有一群学生造的纯太阳能电动车,只装了一块远低于 100 千瓦时的电池,却可以在真实道路上,跑完 3200 公里,而且是只靠太阳能。 这辆车就来自于两年一届的世界太阳能挑战赛( WSC )。 这场比赛,也号称太阳能赛车界的 F1 。像这样续航两千多公里的太阳能车,比赛里多的是,而且还长得各有特色。 规则很简单,44 辆车相继出发,谁先到终点谁赢,全程 2300 公里。 没有专业的比赛场地,路况跟咱平时开的高速差不多,车水马龙,平均时速也限制在一百公里左右。 因为比赛在澳大利亚,选手们的驾驶环境甚至还挺恶劣。 […] read more

  • 电动车须尽快解决这问题?

    最近有不少网友曝料,那就是电动汽车会有自燃风险,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希望这是假的,因为这样会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旦电动汽车电池燃烧速度过快,那么可以说留给司机脱困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定时炸弹,相信看过相关视频的人应该都知道,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电动汽车都出现过自燃的现象,有的电动车甚至在充电时还会直接爆炸,视频中惊心动魄的场面相信大家到现在依然还没有忘记,特别是还有司机开着电动汽车上路的视频,开着开着汽车突然就起火了,连驾驶室都被烧着了,司机整个人从车上带着火跑了出来满地打滚,确实如此,随着电动车不断普及,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每年都有不少例,这也一度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有人称会不会有人在背后抹黑? 在这里不得不给大家普及一下,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也就是说一旦电池的内部温度因此不断升高,那么这就将会导致出现过热燃烧以及爆炸的风险,所以消防技术专家也将电动车列为易燃物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楼下充电时,都会有相关的安全提醒,因为电动车本身就有很多易燃可燃零件,比如塑料、轮胎这些都是高分子聚合物,是极其容易燃烧的物件,一旦电池出现问题发现燃烧或爆炸的现象,那么这些物件也将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比如去年就有一对父女被火球吞噬,一辆正在行驶的电动车突然自燃,烧起的火球瞬间就将连人带车一起燃烧,虽说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不到一分钟就扑灭了火,然而父女俩被烧伤的面积仍然超过了90%,那么自燃的风险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实相比燃油车电动车则更容易自燃,并且火势难以控制导致脱困时间变短,特别是最近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出,这也又让不少人担忧使用电动汽车的风险会不会很大,现在一般主流的电动车大多都是采用锂电池,锂又是活性最强的金属元素,是一种燃烧后最难以控制的金属元素,特别是暴露在空气中,就会与空气中的氧产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激烈的燃烧甚至是爆炸,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讲到的那对父女,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被烧伤了全身90%的面积,而车企之所以都使用这种电池,就是因为锂金属具备了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特性,所以也备受很多车企的青睐,相比之下燃油车自燃的可控度就很高,所以车主会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逃离现场。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网友担心电池会不会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其实大家也不用过多担忧,毕竟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小小的电池技术还是能保证其安全的,只要电池不存在问题,或者多注意电动车的使用事项,那么基本都不会出现自燃的情况,比如不要在雷雨天时充电,也不要在高温下暴晒,暴晒不仅会导致电动汽车电源箱温度上升,更是会让车内电池温度也跟着上升,特别是在电池温度过高时充电,更是会进一步加速车内线路老化或损坏,还有就是电动汽车不要在充电的时候开空调,当电量过低时要尽快充电,当电量充满时也要马上停止充电,如果忽略这些注意事项,不仅会影响到电池性能和缩短电池寿命,更加严重还要引发安全风险,所以电池并不是定时炸弹,而是取决于人为怎么使用。 其实在汽车市场经常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无论是特斯拉的刹车事件,还是奔驰汽车的漏油事件,都曾经闹得那是沸沸扬扬,特别是特斯拉也出现过自燃事件从而引起火灾,甚至是连旁边的奥迪和雷克萨斯都引燃了,包括燃油车其实也有过自燃的现象,只不过就像前面所说,燃油车自燃的可控度会更高一些,特别是燃油车在出现事故后,其事故原因是我们可以轻松查到的,然而电动汽车则不同,对于电动车起火的具体原因,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火相比燃油车更难扑灭,还有再次爆炸的风险,所以电动汽车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我们不要将焦点放在电动汽车身上,因为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以及其它高精尖的技术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自燃率,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产品技术品控和使用环境。 也就是说真正容易出现事故的,基本都是哪些电池有问题,或者是没有按照注意事项来使用,导致电动车处于一个极度高风险的状态,那么试问这又怎么会不出现自燃或爆炸呢?但是不管怎么样,自燃现象是事实情况,我们只希望未来车企能够降低自燃率,同时也要合理设计出自燃脱困的解决方案,而更加重要的是,要加速解决电池的问题,比如试试看有没有什么其它元素可以进行替代,又或者发明什么新技术来解决这种安全隐患,只有这样那么新能源汽车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能源对我们来说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否则按照这种进度发展下去,那么燃油车就永远不会淘汰,那么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也就将一直污染着地球环境,不得不说,这个后果相比自燃可是要严重得多。 对此,您怎么看? 出处:头条号 @小林观点 read more

  • 一汽大众“ID.7”实车亮相了

    一汽大众“ID.7”实车亮相了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取了一组大众ID全新车型的照片,这款车早在2019年于洛杉矶车展上亮相过。但是当时属于概念车,现在Ta的量产版,来了! 大众ID的纯电产品中,这款ID7和之前的设计都不同,Ta应该是定位在轿跑级别,从侧身看来Ta拥有超大的溜背设计感受。前脸则是半封闭的格栅设计,内部则是星空状装饰。奥迪的大灯设计手法安置了两侧的大灯灯带,发光的车标设计整体冲击力比目前的大众ID4好一些。 双拼色的车身布局,悬浮式的车顶,大溜背的运动感受,当然也有隐藏式的门把手。这也是为了让这台车的风阻系数变得更小。车尾则采用贯穿式尾灯组,并在内部添加了前脸同款蜂窝状设计。内饰很简洁,整个座舱之内还有大尺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和全液晶的仪表盘。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250kW的电动机,匹配82kWh的电池组,整车续航里程可超590KM。 出处:头条号 @鬼斗车 read more

  • 理想的新款车型“L8”的效果图曝光

    理想的新款车型“L8”的效果图曝光

    就在大家对于理想最新的全尺寸SUV理想L9议论纷纷的时候,理想的另一款新车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理想的第三款新车内部代号为X02,亮相后将取名为L8,也就说这款车的定位将小于理想L9,应该为中大型SUV。 目前已经有媒体通过网络上面曝光的谍照绘制出了理想L8的效果图。 从图片上面来看,整车在造型上保持着理想家族的设计,不过并不太清楚前脸信息如何。不过根据个人猜测,既然叫做L8也就意味会跟L9在前脸设计上保持一致。车侧的门把手进行了隐藏式处理,前翼子板会有两个突出的摄像头或者雷达来服务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车尾的尾灯进行了贯穿式处理,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 根据理想内部信息来看,L8的整车长度在5030mm,轴距为3000mm,所对标车型为豪华品牌的奔驰GLE、宝马X5和奥迪Q7等车型。个人估计售价在35万左右,来补充家族车型的价格区间。 动力方面,还是根据理想L9来猜测,L8大概率会采用理想第二代增程式平台,也就是宝马的4缸发动机和长城电机的组合,综合续航可以达到1315公里,同时还有全自研的旗舰级增程电动系统和底盘控制系统。除此之外,理想L8应该也会配有全自研的中央域控制器和一些智能娱乐系统,不过相比定位更加高端的理想L9来说,定位较低的L8应该不会有空气悬架、按摩座椅等配置。 目前关于这款车的上市时间,从有人爆出的理想汽车未来新车规划表来看。如果各项工作推进正常的话,理想L8将于今年10月亮相或者上市。按照理想的调性,上市之前肯定会一点一点地露出新车的相关信息。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将会把L8作为家族的主销车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款车很有可能会替代现在的理想ONE。 总的来说 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影响着产品迭代更新的速度。蔚来即将亮相的ES7就有不少人猜测会去接替家族的SUV车型,因为新车从外观和技术都进行了全面升级。以这个角度来看理想L8,定位中大型SUV,已经跟理想ONE有一定的产品重叠。更新的外观和更新的动力,都可以让其成为比理想ONE更好的存在。 那么你们觉得理想ONE有被淘汰的必要吗? 出处:头条号 @FlatOut嗜驾 read more

  • 下一代特斯拉的FSD更好?

    下一代特斯拉的FSD更好?

    如果你对即将在明年登场的特斯拉新一代 FSD 有所了解,又如何看待如今老一代的 FSD 呢? 先说结论,两代 FSD 间的差异巨大,特别是基础硬件——既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升级完成,更不用说 OTA 了。 目前这一代特斯拉 FSD(HW3.0),图像传感器为安森美的 AR0136AT,这是 2015 年的产品,像素仅有 123 万像素。 新一代 FSD(HW4.0),不出意外的话,首先会搭载在不断推迟量产的 Cybertruck 上,其中最大的变动之一就是图像传感器由安森美的 AR0136AT 变为索尼的 IMX490,像素增加到 543 万。 IMX490 像素为水平 2896*垂直 1876,1/1.55 即 10.36 毫米,ADC 10 比特帧率为 40 帧,ADC 12 比特帧率为 30 帧,灵敏度为 2280mV,动态范围为 120 分贝,可扩展为 140 分贝。 AR0136AT 为 1280*960 像素,1/3 光学尺寸,IMX490 是其两倍大,也就是摄影界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的「底」指的是传感器的光学尺寸。 光学尺寸大,好处有两点: 首先,成像更好。因为更大的传感器能接收到更多的光。光越多,成像也越好。信噪比越高。 其次,更大的传感器更容易获得广角。所谓长焦易得,广角难求。即便是 2022 […] read more

  • 丰田汽车终于有纯电动版本了

    丰田汽车终于有纯电动版本了

    古人云:丰田原生出电动,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少年来,一直因为没有电动车而被全世界冷嘲热讽了10086遍的丰田,终于在去年末拿出了首个纯电平台的电动车bZ4X。区别于之前的C-HR EV等“通用平台”车型,丰田在bZ4X上启用了全新、原生的bZ纯电平台。 这样一辆千呼万唤可算出来的丰田电车,最新消息是国产上市就在今年。2021年11月才揭幕量产版,2022年内跑完下线到国内发布再到上市的全套流程。这不是哪里冒出来的鸡血新造车,这可是稳字贴在脑门上的日系老顽固。 去年bZ4X发布时,所有目光都被聚焦在了全球首发的纯线控转向技术,以及与特斯拉形似而神不似的One Motion Grip方向盘。敝号也曾用整个篇幅(见《这一回,丰田赢了特斯拉》),尽可能解释了科幻方向盘造型底层的技术背景。故此,不再提方向盘相关。 一向以稳重见长的全球第一大车企,为何毫无征兆地,率先应用未经时间验证的前沿技术? 当bZ4X顶着一具单侧150°打满、整圈无需换手、如飞机操作舵一般的方向盘登场,人们似乎暂时忘却了它“丰田首款纯电平台”的重要身份。朋友们,你或力挺、或嘲讽、或为其不平、或等其倒闭,无数次热搜头条重复着“丰田没有电动车”,到底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咋就被一个方向盘勾了魂呢。 纯电不纯电,共线不共线 按照2022年内国产上市来算,丰田最终原生平台电动车的开售时间,只会比整体更激进、进度更靠前的德国对手晚一年多点。这个时间差,要明显小于此前丰田纯电进度给人的感觉和猜测。 大众ID.系列是在2021年初开始上市交付的,但往前推,为了生产ID.系列在内的全新MEB纯电平台(还包括奥迪等品牌),大众早在2018年就动工了佛山和安亭两座新工厂,还有第三座安徽MEB工厂正在建设中。接近三年过后,国产ID.系列才开始交付。 丰田这边,其实从2020年初就开始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一汽丰田的新能源工厂。预计的投产时间自然对应着bZ4X的国产上市时间,即2022年内。整个节奏周期和大众MEB计划相当,里外里都是三年左右出活儿。 安亭MEB工厂 本胡曾解释过,今天“油改电”和“原生平台”之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优劣尽显。简言之,“纯电平台”与否,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实全凭车企一张嘴。人家愿意叫啥就叫啥了,话术稍微动点心思又不犯法——谁会大大方方跟你讲自己“不是专为纯电”呢? 换个思路想,手工耿们在自家后院,照着某燃油车的样子Ctrl+C、Ctrl+V出一副车架,然后只塞电池不装内燃机,他说这是自己的“纯电平台”有问题吗?没有,这对人家来讲就是纯电平台,人家确实从没拿它造过哪怕一辆油车呀——某些“新造车”听到不要打喷嚏。 所以说“油改电”还是“原生纯电”,名字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车企叫法还是媒体说法都不绝对可靠,可靠的只有你自己的判断。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并不是“是否用它造过油车”,而是“是否为了电动车所需的最优解,扔掉了燃油平台的‘好处’”。 奔驰EVA平台,纯电平台在物理结构上是完全不同的 燃油底子的好处是什么?是大比例的零部件可以通用,是修改设计和调校时有章可循,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现成的生产线或只做部分调整,出活儿快,省时省力省钱。别忘了“平台”诞生时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共线生产。 而原生纯电平台所要代表的,是以电池为首的电力阶级的最广大利益,是续航、是电耗、是充电便利、是电池绝对安全……今天这个平台,要思考电动车的基本诉求是什么,想“电”之所想、急“池”之所急,结果自然是物理存在层面与燃油平台分道扬镳。你是方的,我是圆的,对不起咱没法处。 所以全新的纯电平台,总是和一座新工厂或者至少一条新生产线绑在一起。你时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品牌为生产电动车投入多少多少资金建设新工厂。同一条流水线上,也许可以前后脚走下A4和Q5,却无法同时生产Q5和Q5 e-tron。越是激进转型纯电的车企,越是会把电动车工厂这个“坑”挖得更深。 处不到一块,还是离了吧 那么纯电平台不一样的“物理存在”,究竟是怎么不一样的呢? 狭义来讲,平台一定是以白车身/车架作为载体的。平台概念诞生之初,其范畴主要就是一部分车身,以及其上各个子系统(动力、传动、悬架等)的通用化模块化,后来到今天,才陆续加入了电子电气架构、智能运算平台等在其中。但归根结底,核心仍旧是具备快速延展适应力的(部分)白车身。 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车架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从“车头塞一坨铁疙瘩如何保护乘员”到“车底有一块大宝贝伤不得碰不得”,毕竟,现在要是电池有个三长两短,乘员一样是安危难保。 动力的变化使得整车主要组成变了,整车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不同的结构需求。在燃油时代,为了适应严苛的碰撞安全标准,燃油平台需要且可以在车身底板(平台车型通用设计),部署多道横纵向的梁式结构。以前向碰撞为例,能量经由机舱前纵梁传递至防火墙附近,然后主要经车底纵梁向后传导。 下:斯巴鲁燃油平台的吸能路径 到了纯电时代,车底被电池包塞得满满当当,如此路径显然是行不通了。你不会放心由电池包传递能量,一根主梁将电池包隔成好几块也不现实。不改动这些主要结构,则电池包只能“外挂”在车底下方,或减少离地间隙,或大幅抬高底板,更不要说冗余结构增重,这些是老生常谈的了。 有些通用平台也会对这些主结构做一些改动,但无不是带着代价的。丰田过往的所谓“e-TNGA平台”(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电池包前端有明显的两侧斜切,这减少了电池包的可用体积,自然也就减少了续航里程(的上限)。 其原因便是新的底板纵梁结构要绕开电池包,但又必须和前方宽度较小的前机舱纵梁相接,于是电池包前端就不得不收缩,让出两部分纵梁斜向连接的空间。宽度相对较小的前机舱纵梁,对于燃油车是合理的,但电动车就需要更加特化的结构布置。 对于电动车,更理想的前向能量传递路径,从前机舱纵梁-车底板纵梁,变成了前机舱纵梁-侧门槛纵梁。一方面这要求前机舱纵梁尽可能向两侧拓宽,减小它们与侧门槛梁的横向“落差”(但这不是可无限增加的),另一方面需要二者相连接之处,即防火墙到前门柱区域,做更多利于能量传导的结构优化。 因为能量传导路径的中央部分空缺了,对于前方碰撞能量的吸收传导,如今更加依赖侧门槛梁。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纯电平台的电动车,都拥有非常粗壮的车门门槛。下面这张大众MQB(燃油)到e-Golf(MQB油改电)再到MEB(纯电)的进化图,就很容易说明问题: 图源见水印 终于说回丰田,bZ平台属于原生的纯电平台,并不是因为丰田自己说它是纯电平台,而是因为我们能看到它摒弃了燃油结构、有为纯电“考虑”。在bZ4X的车身结构图中,燃油车必备的中央隆起/排气通道已经消失无踪;车底纵梁也不复存在,前向能量传导更加依赖侧门槛纵梁。 不过,不同于相对稍显激进的大众,丰田bZ平台身上有更加稳重保守的色彩。 MEB是将绝大部分能量传导都寄托于门槛梁,而丰田bZ平台稍微降低了门槛梁承受的压力。前机舱纵梁直接连接着两个“斜坡”(下图黑色),将部分能量分散给车身底板,底板正中央的隆起应该也能发挥部分作用,剩下的能量会被导向侧门槛梁然后向后车身传导。 这可能是因为,bZ平台的前机舱纵梁并未像前面所说的向两侧拓展,而保持了较常规的宽度。前纵梁与门槛梁的横向“落差”也就相对较大,像MEB那样将几乎全部前向能量导至门槛梁,效果可能不够理想,或者会带来更多结构增重。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前纵梁更宽意味着前轮摆动区域更小,即附带着前轮转向角度缩小的代价。对于高端车型,这可以用后轮转向(RWS)予以弥补,但丰田bZ平台并不是一个豪车平台,眼下它需要更多为无RWS的车型考虑。 bZ4X 丰田的这种思路倒不是独一份,现代E-GMP平台上也有异曲同工的结构。韩国人的办法是在车身底板前部中央设置了一小段纵梁,前纵梁传来的能量会经车底中央,导向后方车底中段的横梁,也是一定程度上帮助侧门槛分摊了压力。 现代E-GMP,注意底板前部的红色结构 眼下谈论这两种思路是否有优劣之分,还为时尚早(车还没卖出去多少呢)。前向碰撞能量传导路径的不同,也只是原生纯电平台区别于通用平台的特征之一。拿来说明问题,也只是因为这一点较为显见。 核心差别其实很简单: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心脏”从车头一大坨铁,变成了车底越大越好的一片“不能碰”区域。靠锂电池能量驱动的汽车,(要想获得最佳的表现)就需要最适合“携带”锂电池的结构,燃油车上恰到好处的那一套结构,用在电动车上越来越成为掣肘和阻碍。 于是它们发现,自己与燃油平台的那些老骨架,已经处不到一块去了。 撰文:嗷嗷胡 出处:头条号 @autocarweekly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