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最终赢家可能不是Waymo,而是特斯拉

无人驾驶的最终赢家可能不是Waymo,而是特斯拉?

无人驾驶是一项前沿技术,它将会创造庞大的市场,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从无人驾驶的特定属性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无人驾驶市场将会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就像谷歌统治今天的搜索市场一样。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市场,企业必须拥有一些关键能力。特斯拉可能会成为最终赢家,为什么这样讲?我们来分析一下。

冗余摄像头数据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大战,企业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必须比人类更懂驾驶。拥有冗余摄像头数据,就是说让摄像头覆盖360度,获得充足的数据。将这两点结合,机器人汽车的驾驶能力就有可能超越人类。

许多无人驾驶汽车公司认为,光是有“冗余摄像头数据”仍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LiDAR)才是正确选择。但是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的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重建激光雷达提供的数据,也就是说激光雷达基本上已经过时,它不是通往无人驾驶的好选择。只要让摄像头覆盖360度,拥有出色的神经网络训练,汽车就可以超越人类驾驶能力。

各大汽车商又是怎样做的呢?

无人驾驶最终赢家可能不是Waymo,而是特斯拉 

通用汽车给凯迪拉克增加摄像头,它们指向前方。人类的视线也可以指向前方、侧方,甚至可以用后视境观察后方情况,所以通用汽车的方案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谷歌Waymo的摄像头遍布汽车全身,但成本太高。每辆Waymo汽车的摄像头成本高达7500美元,整车成本高达20万美元。如果只是演示车,20万美元也可以接受,但无法大规模销售。没有规模,也就无法为机器学习系统提供充足的数据,系统解释世界、安全驾驶的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人类。

如果有了360度摄像头,汽车数量庞大,就可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让机器学习技术发挥潜能。特斯拉汽车引诱用户付费,然后向他们解锁无人驾驶技术,获得数据,这种模式超前很多。其它汽车商只是付费聘请测试司机,获得的数据集很少,所以这些汽车商者才会鼓吹激光雷达。

电动汽车维护成本很低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大战,汽车的成本必须足够低,在竞争时有优势。

我们当然可以将汽油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但是很快它就会失去竞争力,因为每英里成本太高。有数据称汽油汽车每英里的运营成本是1美元,因为它的维护成本更高,汽油成本也不低,出于安全原因消费者自己无法加油。电动汽车每英里的运营成本却只有0.25美元,主要是因为维护成本低很多,可以用电磁感应充电,而且充电时不需要向别人支付费用。当无人驾驶真的到来时,电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价会比汽油汽车低很多,到时汽油汽车公司会破产。

从效率与成本看,特斯拉有很大优势,未来它仍会是领导者。截止2021年1月,没有任何生产版汽车的续航里程比2012款特斯拉Model S还要长(265英里)。新版Model S的续航里程更是超过400英里。

如果特斯拉只是一味通过增大电池容量来提升续航里程,意义并不大,但特斯拉还用到其它一些方法,比如优化制造工艺、降低阻力。Model 3的阻力系数只有0.23,比丰田Prius还要低。如此一来,特斯拉汽车就可以延长续航里程,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

还有一点要注意,特斯拉汽车在整个一生中可以行驶100万英里,电池也一样。如果Waymo只能行驶20万英里,特斯拉汽车行驶100万英里,成本分摊到每英里,特斯拉就会领先很多。特斯拉十分重视电池寿命,其它汽车制造商却没有那么在意。

不断进步是特斯拉的优点,未来它肯定会寻找其它办法节省成本。例如,特斯拉将70个独立组件压铸成1个,这样做就能降低成本。

无人驾驶最终赢家可能不是Waymo,而是特斯拉 

定制神经网络芯片

Waymo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接送乘客。汽车上装有计算机服务器,它吞食大量电能。正因如此,Waymo汽车一次只能行驶30分钟,而且并非任何地方都能去。

分析指出,特斯拉芯片比丰田、大众领先6年,至少比Nvidia Orin芯片领先3年。特斯拉的芯片是自己设计的,这是一个很有力的竞争优势。

从能耗的角度看,特斯拉芯片也比Waymo有优势。如果汽车的能耗太高,就没有办法组建电动汽车车队,因为无人驾驶汽车行驶5小时需要充电1小时。

现在Nvidia的芯片是Xavier,下一代Orin芯片的能耗会降低很多,但仍然比不上特斯拉芯片。当Orin推出时,特斯拉会用上5纳米芯片,能耗比目前的芯片低很多。

渴求进步的文化

如果企业没有出色的文化,就无法在无人驾驶大战中保持优势。

例如,如果有一家公司推出行业首款无人驾驶汽车,但它却是汽油汽车,那么这家公司极可能会被电动汽车摧毁。如果一家公司率先推出电动无人驾驶汽车,但它无法降低成本,也有可能会出局。

在电动汽车大战中,只有推行付费订阅模式、降低成本、提升电动汽车能效、增强安全性,这样才能保持优势,另外企业还必须拥有正确的企业文化。

所有这些优点特斯拉都有,它用创新方案提升能效,比如从计算机芯片上吸收热量,然后用热量给汽车内部供暖。将70个部件压成1个。所有这些举措都能降低每英里成本,最终目标就是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价格。

原文来自:seekingalpha 编译:雷科技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吉ICP备2020006555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08811

diandong12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