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1-12-05 09:50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懂车帝原创 产品] 近日,沃尔沃高层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代沃尔沃XC90将采用全新命名。据报道,新车有望命名为Embla,并在2022年正式发布。新车将借鉴此前发布的Volvo 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设计语言,对纯电驱动系统有更好的适配能力,或者说“天生电动”。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据介绍,新一代沃尔沃XC90将基于新的SPA2平台打造,名称Embla(恩布拉)灵感来源于北欧神话中众神创造的第一位女性,而该车也将是沃尔沃打造的首款原生纯电动车型。新车有望采用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的设计理念,不仅具备SUV的高视野,还将兼容旅行车拥有的时尚车身线条以及更好的空气动力学属性。 以下为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相关信息: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展示了该品牌所倡导的极简设计风格,前脸保持了标志性的“雷神之锤”灯组,以承载车辆徽标的封闭式面板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进气格栅。同时,降低了车辆“引擎”盖高度以保证车辆的驾驶视野并带来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2-08 13:34 无人驾驶是一项前沿技术,它将会创造庞大的市场,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从无人驾驶的特定属性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无人驾驶市场将会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就像谷歌统治今天的搜索市场一样。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市场,企业必须拥有一些关键能力。特斯拉可能会成为最终赢家,为什么这样讲?我们来分析一下。 冗余摄像头数据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大战,企业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必须比人类更懂驾驶。拥有冗余摄像头数据,就是说让摄像头覆盖360度,获得充足的数据。将这两点结合,机器人汽车的驾驶能力就有可能超越人类。 许多无人驾驶汽车公司认为,光是有“冗余摄像头数据”仍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LiDAR)才是正确选择。但是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的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重建激光雷达提供的数据,也就是说激光雷达基本上已经过时,它不是通往无人驾驶的好选择。只要让摄像头覆盖360度,拥有出色的神经网络训练,汽车就可以超越人类驾驶能力。 各大汽车商又是怎样做的呢?   通用汽车给凯迪拉克增加摄像头,它们指向前方。人类的视线也可以指向前方、侧方,甚至可以用后视境观察后方情况,所以通用汽车的方案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谷歌Waymo的摄像头遍布汽车全身,但成本太高。每辆Waymo汽车的摄像头成本高达7500美元,整车成本高达20万美元。如果只是演示车,20万美元也可以接受,但无法大规模销售。没有规模,也就无法为机器学习系统提供充足的数据,系统解释世界、安全驾驶的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人类。 如果有了360度摄像头,汽车数量庞大,就可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让机器学习技术发挥潜能。特斯拉汽车引诱用户付费,然后向他们解锁无人驾驶技术,获得数据,这种模式超前很多。其它汽车商只是付费聘请测试司机,获得的数据集很少,所以这些汽车商者才会鼓吹激光雷达。 电动汽车维护成本很低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大战,汽车的成本必须足够低,在竞争时有优势。 我们当然可以将汽油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但是很快它就会失去竞争力,因为每英里成本太高。有数据称汽油汽车每英里的运营成本是1美元,因为它的维护成本更高,汽油成本也不低,出于安全原因消费者自己无法加油。电动汽车每英里的运营成本却只有0.25美元,主要是因为维护成本低很多,可以用电磁感应充电,而且充电时不需要向别人支付费用。当无人驾驶真的到来时,电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价会比汽油汽车低很多,到时汽油汽车公司会破产。 从效率与成本看,特斯拉有很大优势,未来它仍会是领导者。截止2021年1月,没有任何生产版汽车的续航里程比2012款特斯拉Model S还要长(265英里)。新版Model S的续航里程更是超过400英里。 如果特斯拉只是一味通过增大电池容量来提升续航里程,意义并不大,但特斯拉还用到其它一些方法,比如优化制造工艺、降低阻力。Model

Read More

📅Published: 2021-01-12 21:06 小鹏于2021年1月11日在广州举办“智能体验营”活动,皆电受邀前往。本次活动是小鹏继2020年“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推出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工程版体验后,针对该系统的又一次体验试驾活动。 首先要点赞的是,小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强调NGP Beta是“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引导。 除了新版本NGP Beta的放出,小鹏还推出了自家的领航辅助类功能评价标准。 小鹏表示,希望大家从驾驶员接管次数、变道超车成功率、出/入匝道通行成功率、隧道通过成功率及夜间同类型数据等维度,来评判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同时也非常自信地表示:欢迎用户以此类标准去评价NGP的表现,同时也欢迎所有媒体鹏友的测试以及友商的PK。 那么NGP Beta究竟表现如何呢? 第一感受,就是整个交互界面更加丰富、更加清晰了。 中控屏的左侧4/5的位置都用来显示路况,辅助驾驶框的右上角是交通指示标识,右下角为小地图,左上角为辅助驾驶功能的运行状态,包括NGP是否启动或是提示接管等等: 实时3D建模非常直观,据小鹏工作人员补充,就算在高架和隧道也能很好完成显示,不过我们这次试驾没遇到这些路况,有点可惜。 定位和地图方面,NGP Beta与高德合作的高精地图,可以很清晰地标明车辆所在车道,同时对于路面的标线以及箭头也能做到实时显示,清晰直观。 路况简略信息也会在仪表盘位置显示: 启用NGP

Read More

📅Published: 2020-12-03 12:01 智能汽车 最近资本市场,新能源“三傻”在大闹华尔街,互联网上也十分热闹,马斯克何小鹏两位创始人在社交平台上吵了起来。 11月20日,在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了一款“鹏翼版”全新P7,其CEO何小鹏透露明年将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当晚马斯克就在Twitter上嘲讽小鹏汽车软件模仿特斯拉,随后何小鹏则在微博强硬回怼,声称要将特斯拉打得找不着东。 去年马斯克还吐槽“激光雷达就像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阑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无意义的”,“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都可能无疾而终”。按理说,激光雷达已经不在马斯克的视野范围内了,为何却在这个时候因为激光雷达而亲自上阵怼小鹏汽车呢? 有趣的是,在汽车圈子之外的华为也开始密集释放关于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的消息。在今年广州车展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的激光雷达已经成为车企抢购的爆品,并考虑在近期做一个激光雷达产品的整体发布。 为何马斯克要因为激光雷达打口水仗,为何巨头们纷纷盯着激光雷达?这都要从汽车的智能驾驶说起。 在《速度与激情8》中,大反派查理兹·塞隆为了抢夺核武器发射装置,用高科技黑入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使得上千辆无人汽车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僵尸车”军团,在街头拦截俄国国防部长的专车,汽车巨浪在街头汹涌前进,画面震撼。 那智能驾驶究竟怎样实现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给常规车加上智能驾驶模块,再连上通信网络。这个模块主要有三大核心功能:环境感知—计算决策—控制执行,分别对应于人的“眼睛-大脑-神经”。 它们的功能执行逻辑也很简单,非常像人类:走在路上,首先眼睛发现对面走来了一个人,然后大脑去决策怎么躲避这个人,最后是神经驱动肢体去绕开这个人。 智能汽车的眼睛主要是由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GPS定位等构成,主要负责收集车身周边信息,确定车辆的位置。 智能汽车的大脑是在收到了眼睛传来的数据信息后,通过计算芯片+感知算法,去识别交通状况,然后分析计算出最优的路线。 智能汽车的神经是基于大脑给出的决策结果,对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机系统等下达指令,控制车辆运行状态,执行驾驶路线。 而马斯克和何小鹏的争论点在于:应该主要用什么来当眼睛,激光雷达还是摄像头? 视觉方案模仿的是人眼,主要是靠“看”,相当于一个二维照相机。雷达方案模仿的是蝙蝠,是立体的“扫”,相当于一个三维照相机。 视觉方案的好处在于,已经相对成熟。以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构成纯视觉计算,可以满足当前L2级自动驾驶的需求,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 但摄像头拍下来的毕竟是二维图像,相比三维信息更难挖掘,需要更强大的算法、大量数据的训练和更长期的研发投入,并且会存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的缺陷,暂时无法满足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要求。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