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Tag: 自动驾驶

  • 曾火爆全球的老爷车复刻发!续航600公里的大众首款自动驾驶电车来了

    曾火爆全球的老爷车复刻发!续航600公里的大众首款自动驾驶电车来了

    要说大众最经典的两款车型,一款是绰号甲壳虫的大众1型,而另一款则是厢式车多功能车始祖的大众2型。#数码科技趣闻# 大众2型有多经典,应该不用多说,它曾出现在无数电影当中,也成为嬉皮士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火爆全球的它甚至连销量都没有个确切数字,无论是版本数量,生产、销售国家,时间跨度,都太多太长了……。 如今它已经出到了第六代,里里外外,早就没了当年“内味儿”,当然这也是大众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部分,毕竟从第一代到现在,已经过了70多年了。 这辆车的特点之一,就是特别能“改”,它既可以是一辆普普通通的面包车,也可以是一辆房车。 这辆经典的 MPV 将会重新“复活”,2017年,大众集团发布了这款纯电微型巴士的概念车 ID. Buzz ——没错,它将会以纯电的形式再次出现在大街小巷。 而在近期,有关它的参数配置信息也被曝光,极果君抢先带着各位小伙伴来看看这款新车吧。 在了解 ID. Buzz 先带大家认识一下它的“祖宗”,大众2型。 1950年,大众2型的第一代 T1 开始量产,车前大众的“VW”标志有很高的辨识度。最早起的 T1 采用后轮驱动,搭载一台水平对卧气冷四缸引擎,马力24.5ps,最高速度仅80km/h。 这辆车在世界各地推出了各种版本,除了普通的“面包车”外,还有“皮卡版”。 带有侧窗的 Kombi 版本,在南美十分常见,车内的易拆卸的座椅让这款车客货两用都很方便。 还有全车带 23 扇窗户的 Samba 版。 这款 Samba 版不仅有那么多的窗户,还带一个帆布天窗。 甚至装上火车轮子,就能上铁轨跑的“铁路版”也有……。 还有人为这台车装上保时捷 993 的引擎,去跑赛道,马力高达530hp。 1967年,T1 在西德停产,而在巴西则持续生产到1975年。其在德国本土的产量就高达196万多辆,在巴西的产量更是不计其数。 第二代 T2 也于1967年推出,在动力、操纵性与设计上进行了升级。 而到了第四代 T4 时,就已经完全没了最初的模样,从当初的后驱变成了前驱。 但能改这个特点,还依然存在,外国一家公司还专门为 T5 设计了房车用的延展箱体,一键就能变身大房车。 目前最新一代为第六代 T6 ,在国内最新的这几代都被称为迈特威,第七代 T7 也即将问世。 而纯电化的 I.D. Buzz […] read more

  • 德国大众的纯电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中

    德国大众的纯电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中

    汽车行业正在迎来产业变革期,传统汽车企业无一例外,都走上了革新之路。据外媒报道,大众将以纯电动MPV——大众ID.BUZZ为载体,搭载自动驾驶技术企业Argo AI开发的技术,在德国进行自动驾驶测试。按计划,在2025年时,大众客户就可以在特定的城市内,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前往目的地。难道大众将再一次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了吗?别急,在电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或许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跑在了德国大众的前面。   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兄弟”——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相信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前瞻布局和积极探索,成就了三兄弟在资本市场上的江湖地位,我们就不赘述了。在此,要重点介绍的是中国汽车龙头,德国大众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汽车集团,已连续15年蝉联中国汽车销量榜首。从合资企业做起的上汽集团,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种子选手。上汽一直在全面推进纯电、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电池、电驱、电控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20年,上汽销售新能源汽车32万辆,销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近五年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近100%。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已于去年正式上市,加氢仅需3分钟,NED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这款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车,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温启动等各项技术指标,比肩全球顶尖水平,代表中国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终极目标”加速迈进。   硬核技术之外还要有“温度”,让智能化更好的服务人类生活。上汽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上汽通过自研、合作等方式,自主掌控智驾控制器、高精度地图、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不断加快提升“高等级”智能驾驶的产业化水平。2020年,“5G+L4(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实现准商业化运营,完成年度2万标箱运输任务;由上汽、中移动、华为、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建设的“5G智慧交通示范区”交付使用,实现了高速、城区拥堵及泊车等自动驾驶场景落地。 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终将迎来产业的升级变革,这是一个不变的客观规律。现阶段汽车行业正在迎来新变革,也孕育着新机会。汽车行业竞争新赛道,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以及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传统行业巨头才刚刚在这条新赛道上起步,中国汽车企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出处:头条号 @汽车商情 read more

  • 全新自动驾驶测试平台效率暴涨千倍?

    全新自动驾驶测试平台效率暴涨千倍?

    自动驾驶时代一定会到来,这已经成为了汽车工业界的共识。 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面临什么关键技术难题、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等问题,很多人却也还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 此次,品驾带着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求解之心,走进美国密西根大学智能网联交通研究中心,专访Henry Liu教授团队。就在不久前,由该华人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全新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测试方法登上了《Nature Communications》,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 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问题 日产汽车曾在2014年笃定地认为,到2020年市场上将会出现多款无人驾驶汽车,马斯克也曾在2015年时宣称,2018年特斯拉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就将面世。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有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穿梭于日常生活之中。 那么,是什么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之路不断延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辆合格的自动驾驶汽车是如何产生的。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的实现不仅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通力协作,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智能性并且能够不断学习。这就需要海量的自然驾驶数据不断地进行测试与训练以确保安全。”Henry Liu教授向品驾解释道。 HenryLiu教授表示,当前各大车厂其实都有能力制造出具有一定程度自动驾驶能力的测试车了,但难点就在于测试层面——如何能够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实际上现在已经投入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都还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最多也就是介于L2-L3级之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驾驶系统还无法保证汽车能够在完全脱离驾驶员的情况下足够安全地行驶。” 据美国交通部的统计数据,人类驾驶员平均每百万英里会发生一次碰撞事故,每9000万英里会发生一次致死事故,而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能要比人类驾驶员高出三个数量级才能满足预期,即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要保证开出的十亿英里内不能发生任何碰撞事故。 为了达到该安全范围,需要搜集海量的“问题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数据是发生在不同的驾驶环境下的,而这往往要累积几千亿英里甚至万亿级别的测试里程才能够进行有效验证。 安全事故发生的低概率与车辆行驶环境的复杂性,成为了在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安全性能测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 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测试环境 几千亿英里级别的测试里程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最早涉及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Waymo,自2009年正式成立以来,持续测试了十多年,道路实测才仅有2000万英里,仿真测试也只有150亿英里。 为了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测试,让样车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试跑”显然是远远不足的,仿真平台测试和测试场测试其实是目前各大车厂最主要的数据来源。 “简单来讲,仿真测试就像是构建了一个基于真实世界的游戏,让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不停地运行。”文章第一作者封硕博士解释道,“但由于这个环境是基于数学模型构建的,如果我们想要计算结果越接近真实世界,那这个模型的构建就越复杂,计算速度也会越慢。” 而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目前很多车厂在仿真测试上都会采用“场景式”的测试方法。 所谓“场景式”测试,就是指测试者会事先将现实世界中车辆可能遇到的情形进行分类,然后按类别来为车辆设置特定的事件,比如让它身边行驶的车辆突然从前方切入,或者是在前方道路出现障碍物,从而测试并训练车辆在这些特定场景下的处理能力。 但是基于场景来进行测试的方法一般是离散、片段的,更适用于自动驾驶的功能性测试,无法有效衡量自动驾驶汽车在投放到真实道路之后的性能表现。 “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很多情景并不是割裂开的,比如你在高速上开车,在尝试变道的同时,还可能同时遇到你前方的车辆急刹车的情况,或者你在交叉路口左转时,你在判断没有障碍物的同时,还要能判断右侧直行的来车。” 自动驾驶汽车在现实中需要经历连续的、不间断的复杂驾驶环境,而当前的场景测试方法并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此次,Henry Liu团队则针对这一业界难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驾驶环境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大数据构建了一个具有“无偏性”和“挑战性”的自然驾驶环境。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这个仿真环境里,“陪练”车辆的一切行为都跟真实世界无异,有人变道、有人超车、有人急刹。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有目的地给“陪练”车辆发出特定指令来“挑战”被测试的车辆,从而给“主角”车辆营造一种真实而富有挑战的测试环境。 △该自然驾驶环境将囊括多种驾驶情形 这一方法,也是业界首个能够构建完整加速测试环境的方案。而通过与类似于Waymo的CarCraft、百度的AADS等模拟的自然驾驶环境进行对照测试,新的方法可以让测试进程加快几百、几千倍,这意味着,在该系统上每测试一英里,相当于在传统平台上测试几百、几千英里。 △新测试方法(NADE)和传统测试方法(NDE)的效率比对 除了在构建仿真平台之外,团队还在探索一种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测试场环境。 如今,无论在在美国和中国,都建有很多的无人驾驶测试区。测试区是一片专为训练无人驾驶汽车的微缩城市,囊括了城市道路、高速、乡村土路,甚至颠簸的坏路等各类型的道路,同时设有建筑物、红绿灯、路标和假人,用以验证无人车算法的正确性。 “但测试场测试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区域,因此缺少大量的汽车、行人等交通环境来跟测试车辆进行‘互动’,从而会影响真实投放的效果评定。” △密西根大学打造的Mcity是全球首座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 针对这个问题,Henry Liu课题组提出的增强现实方案,能够将过去空无一人的测试场变成一个“车水马龙”的世界。跟仿真平台一样,除了能够还原现实生活中复杂情形外,还可以主动为测试车构建有挑战的环境。 “这就好像是给测试车戴上了AR眼镜,它会‘看到’测试场里突然多了很多汽车和行人,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后台给它在行进过程中设置一些困难, 从而给测试车营造出跟现实世界一样真实同时也有特定挑战的环境。”封硕解释说。 而该方案接下来也将会在美国自动驾驶测试中心(ACM)进行落地应用,ACM总裁Reuben Sarkar指出,该测试方法将极大降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总成本,使得测试更加安全、可控和可重复,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重要推动力。   ▌ 自动驾驶时代已经不远 那么,既然有了更高效、便捷的测试方法,自动驾驶技术什么时候才能通过安全测试,真正地走向市场呢? 关于这个问题,封硕表示,人类要走向自动驾驶时代,还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目前,自动驾驶的安全测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收集足够数量的测试数据,寻找车辆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评估车辆大规模投入应用后的安全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搜集到的测试结果,不断提升安全性能使其达到预期,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迭代提升的关系。 “对于第一个方面,随着测试方法的不断完善,应该在接下来的3-5年内就能克服万亿级英里测试所带来的困难,但是对于基于测试结果的改良,现在还无法有一个明确的预测,因为这将涉及到传感器、导航、控制和决策系统等各个部分的协作,但我个人觉得应该在未来5-10年之内,自动驾驶会逐步走向大规模商用。” 虽然很多车厂和技术提供商现在都表示自己已经实现了L4级的自动驾驶,但封硕告诉品驾,其实L4级的自动驾驶下也分为不同的层次。 “L5级自动驾驶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可以理解为一个完美的方案。L4级因为对应用环境可以进行限制,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以上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商用了。但当前的L4级并没有一个细分的标准,应用环境的不同导致自动驾驶难度明显不同,所以现在处于L4级别上的厂商实际上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 read more

  • 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强?特斯拉FSD大战Waymo无人车

    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强?特斯拉FSD大战Waymo无人车

    在量产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拥有L2级自动驾驶的功能最多,自动驾驶能力几乎也是量产车中最强的。去年10月开始,特斯拉向用户陆续推送了FSD Beta(完全自动驾驶测试版),安装这一系统的特斯拉可以在城市道路上进行L2级自动驾驶,并可以通过十字路口、环岛、红绿灯等多种复杂场景。 不少车主使用FSD Beta长途旅行测试,几乎不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接近了L4级自动驾驶的水平。 不过,近日YouTube博主Whole Mars Catalog将特斯拉与“自动驾驶一哥”Waymo进行了一场测试,用一镜到底的两个视频展示两辆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到同一终点的过程。 最终结果可能让你有点意外,特斯拉选择了更近的一条路,用时5分钟,相比Waymo无人车提前接近3分钟。在这两个行程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一、Waymo全程“开挂” 特斯拉快3分钟到达 在视频中,太空探索范儿十足的YouTube博主Whole Mars Catalog先是在手机上叫了一辆Waymo网约车,开启一段完全无人驾驶的行程。 从视频中可以发现,一辆经过改装的克莱斯勒大捷龙缓缓靠近目的地,准确停在目的地门口,非常人性化。当乘客上车后,车辆会用语音系统向乘客问好,并提醒系好安全带,之后行程就开始了。 Waymo无人车 整个行驶过程中,Waymo的自动驾驶车辆加速、减速、转弯都非常平稳,驾驶室没有人方向盘自己转,这个过程还是非常震撼的。 在前排头枕后方,有面向乘客的显示屏,这块屏幕会实时展示车辆所处于道路的位置。其中车道线非常清晰,虚实分明,道路中央隔离带、周围民房都能以3D的形态显示,并且动画非常流畅。 Waymo无人车在道路上行驶 同时,行道树、行人以及其他物体则是车辆传感器实时捕捉,每隔几秒在画面中出现一次,地图显示很美观。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当车辆需要在十字路口转弯时,车辆甚至在车道内也有路径规划,向右转之前,车辆会提前向右侧车道的右边靠近。 Waymo车道内路径规划 另外,当车辆行驶到其他道路上时,车内语音会提示乘客当前所在道路,让乘客安心乘车。 特斯拉的表现则有所不同。 在房门前拨动两下右侧怀挡杆,FSD就开始工作了。与Waymo不同,特斯拉最开始就选择了相反的一条路。 事实证明,特斯拉选择的线路更优,用时更少。Waymo全程用时8分钟,特斯拉的路线用时5分12秒,相比Waymo节省了大约3分钟。 特斯拉FSD Beta行驶 特斯拉在行驶途中的表现与Waymo也不太相同。由于特斯拉没有使用高精地图,沿途环境信息全部由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生成。在某些情况下,车辆的判断会出现不及时的状况。 在一个左转路口,特斯拉需要向左侧变道,但由于接近路口时速度较快,因此车轮轧到了路口实现区域,违反了交通规则。而在Waymo的行驶过程中,没有出现违反交规的现象。   二、FSD Beta半年快速迭代 将向更多用户开放 去年10月,特斯拉面向测试用户更新了FSD Beta,在原有L2级自动驾驶功能上新增了更多功能,基本实现城市道路的L2级自动驾驶。 目前,特斯拉车主在购买FSD选装套件之后,车辆都能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实现自动辅助导航驾驶、自动辅助变道等L2级自动驾驶功能。在停车场,驾驶员可以使用自动泊车让车辆泊车入位,取车时可以智能召唤让车辆自动开到驾驶员面前。在美国,车辆还能识别道路上的信号灯,并根据信号灯颜色判定停车或前进。 不过,特斯拉FSD缺失了一个重要场景,那就是无法在城市道路实现自动驾驶。FSD Beta的发布,补充了这一短板。 根据FSD Beta的更新说明,车辆可以在非高速公路路段实现自动变道、根据导航路线行驶,既能够在车流和其他物体之间穿梭,也能在路口左转、右转。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将在不久的将来面向所有FSD选配用户更新城市道路L2级自动驾驶功能。 特斯拉FSD Beta更新说明 同时,特斯拉也提示,驾驶员需要实时关注道路交通状况,并握住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在有盲区的拐角、十字路口以及窄路路段要尤其注意车辆行驶状态。 就在本周,特斯拉发布了FSD Beta v8.2更新。马斯克在推文中称,v8.1版本的FSD Beta行驶的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人工干预,并且下一个版本有很大的变化,应该就是v8.2版本。 有分析指出,在v9.0发布时,特斯拉会扩大测试人群,甚至直接向普通用户推送更新。相信v9.0将是FSD Beta走向成熟和规模化的一步。   结语:特斯拉自动驾驶正快速进步 自动驾驶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斯拉作为量产自动驾驶行列的佼佼者,成为自动驾驶行列中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从去年开始,不少车企为车辆更新了自动出匝道、主动变道等特斯拉FSD已有的功能,这让国内售价高达6.4万的FSD压力有点大。 但在去年,特斯拉相继更新了识别红绿灯功能,还面向测试用户推出了FSD Beta,显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脚步一直没有停下,还在快速进步。 […] read more

  • 保时捷发布全能电动车

    保时捷发布全能电动车

      传统车企近几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确实慢了一步,搞得特斯拉都觉得自己坐稳“王座”了?别急,有人来“整治”它了。#数码科技要闻#   2018年的日内瓦车展上,保时捷曾发布过一款名为 mission E Cross Turismo 的概念电动车。三年后的今天,这款车正式来了。   3月4日,保时捷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纯电跨界多用途车(CUV)Taycan Cross Turismo 。这是保时捷首款纯电 CUV 。   发布会虽然只开了短短的十几分钟……,不过这款车还是有很多亮点的。这款车零百加速最快只要2.9秒,充电五分钟就能跑近100公里,还特别能“装”。 与同系列的 Taycan 相比,明显可见最大区别就是汽车尾部,其采用了类似于两厢车的掀背式设计,有着较大的储物空间,同时还“不失性能”。     上图为新发布的 Taycan Cross Turismo ,下图为此前的 Taycan▲ 作为保时捷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新亮点?今天极果君就带着各位来看看这款新车究竟怎么样。   在说这辆车之前,首先为不了解的小伙伴解释一下,什么是 CUV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采用轿车底盘的 SUV,因此光从外观来看很容易觉得这是一台 SUV ,并且也确实有很多“自称” SUV 的车其实严格来说也只是 CUV ,不过为了方便营销和宣传,还是使用了普及率较高的 SUV 这一种类。   较早进入国内市场的 CUV 三菱欧蓝德▲ 首先来看看这辆车的尺寸,长宽高为4974mm*1967mm*1409mm,与 Taycan 相比稍微大了一圈,延续了保时捷以及 Taycan 系列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虽在风阻系数上也稍有上升,最低为0.26,但与外形类似的 SUV 相比,还是相当不错的,较为优秀的保时捷卡宴风阻系数也有0.34。低风阻也为续航、性能提供了基础。   […] read more

  • 跟Model 3展开竞争,售价27万的大众新车曝光

    跟Model 3展开竞争,售价27万的大众新车曝光

    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大众 Trinity 项目将推出一款全新纯电动车型,其车身长度超过4米(或与大众ID.3相仿),外观造型流畅且动力充沛,最大的亮点是将搭载丰富的科技配置,起售价大约在3.5万欧元(约27万元)左右。 根据此前报道,大众汽车 Trinity 项目与奥迪的Artemis 项目比较相似,都是旨在开发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电动汽车平台,同时两者也将共享一部分研发成果。 此外,Trinity 项目还可能会借鉴现有 MEB 架构的要素,并对其进行大量软件和动力总成方面的升级。 大众集团 CEO 赫伯特。迪斯( Herbert Diess )表示:‘Trinity 项目将是大众汽车革命性的项目。”由此可见, Trinity歹项目对于大众汽车的重要性。据了解,此次曝光的这款新车有望借鉴ID.3的设计灵感,同时大众汽车还将为其配备 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根据此前报道,新车有望在ID.3和ID.4投放市场数年后才能上市,届时或与特斯拉 Model3展开竞争。 出处:头条号 @这车到底怎么样 read more

  • 伊隆·马斯克:特斯拉会继续降价,软件才是赚钱利器!

    特斯拉CEO马斯克素以大胆、怪异的言论著称,他曾经多次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发出挑战,声称:买一辆不能自动驾驶的车,就像买一匹马,当然如果你想拥有一匹马那也很好,但你当初就应该带着这样的期望去买车。 可以看出,马斯克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信心满满,他表示,将在未来3到4个月推出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 其实早在去年10月份,特斯拉就开始向部分客户推送其全自动驾驶测试版软件,该软件可为该公司所有车型提供全自动驾驶能力。 随着全自动驾驶套件的功能不断增加,特斯拉在过去几年中数次对该套件提价。如今,该套件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万美元。 去年早些时候,据称特斯拉正在为其全自动驾驶套件开发一种按需付费的订阅服务。现在马斯克表示,将在2021年第二季度,也就是4月至6月份推出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 特斯拉相信,全自动驾驶订阅模式不仅能让那些仍不相信这项功能的特斯拉车主受益,还能让那些租车的车主受益。而据传这项订阅服务的费用预计每月将超过100美元,而且价格可能会随着购买价格水涨船高。 尽管马斯克确认了将提供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但他仍然建议全额购买全自动驾驶套件,而不是选择订阅的形式,因为在他看来购买是对未来的投资。 出处:头条号 @三个司机 read more

  • 五菱神车卖7个月即超特斯拉

    五菱神车卖7个月即超特斯拉

    “刚坐过你的Model 3,我发现一样东西,你每次过弯都很不自然。虽然你这辆特斯拉续航够长、能自动驾驶,不过车头很重,秋名山上那么多急弯,你每次入弯一定会推头,尤其是最后五连发卡弯,你每次都拿不准最好的路线。除非你能克服这个问题,否则你斗不过我的五菱宏光宏光 MINI EV的!”#数码科技要闻#   图文无关/动图来源于哔哩哔哩@Lewis_An ▲ 江湖上,五菱宏光被誉为“第一神车”的传说,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一台5万左右的面包车,不仅能下乡拉货、还能越野登上珠峰,甚至远赴秋名山约战AE86… 销量更是一度成为世界第一。   电动车时代,五菱宏光似乎打算延续这个神话…   五菱宏光首款纯电动车宏光 MINI EV ▲ 今年1月,五菱宏光首款纯电动车宏光 MINI EV成为全球电动车(包括混动车)销量之王,超过特斯拉,共卖出36762辆,比Model 3和Model Y加起来还要多。其实,这已经不是宏光 MINI EV第一次霸榜了,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宏光 MINI EV至今已经卖出15万辆。   上市7个月就能干掉特斯拉,宏光 MINI EV有啥魔力?   “这不就是「老头乐」吗?”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宏光 MINI EV,一定会这么说。   来源于网络 ▲ 车如其名,宏光 MINI EV真的mini(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2917/1493/1621毫米,轴距为1940毫米),就像一台被切断的五菱宏光。     上为五菱宏光S、下为五菱宏光MINI EV ▲ 之所以做得这么小,首先与它的定位——“人民的代步车”有关,只有小巧,才能在狭窄的城市道路中灵活通行;然后就是,宏光 MINI EV的价格了,低到“怀疑人生”,2.88万元起售,最高也才3.88万,也就是特斯拉Model 3 的十分之一。   造型上,宏光 MINI EV与大多数纯电动车一样,前脸都是封闭式进气格栅,此外,由于它是基于五菱宏光来设计的,所以那种棱角分明的立体感还是存在的。   […] read more

  • 零百加速4S内,续航800KM… 特斯拉Model3的对手?

    零百加速4S内,续航800KM… 特斯拉Model3的对手?

    自特斯拉国产后,因为性价比优势显著提升,所以对国内电动品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国内热销的特斯拉Model3这款车,其实它本身的产品亮点并不算多,然而在特斯拉的强势品牌优势加持下,其月销量得以轻松破万,然而随着国产新能源车企对研发的不断突破,市面上涌现出了诸多实力媲美甚至超过特斯拉的车型,比如已经上市的比亚迪汉,其在续航、加速、空间表现等方面都具备不输Model3的实力,当然,这样的对比可能不太公平,毕竟比亚迪汉是一款中大型车。其实除了比亚迪汉之外,特斯拉3即将迎来新的对手,其加速小于4S,续航800KM,具备L4级自动驾驶,这到底是是哪款车呢?下面我们一块了解一下!   这款车便是哪吒汽车在去年年底亮相的一款全新电动车–哪吒Eureka 03,新车的定位与Model 3一样是一款中型车,更关键的是除了相同的定位之外,其实哪吒Eureka 03的整体产品定位就是标榜的特斯拉Model 3,两者不仅有着相差无几的空间表现,而且在加速能力、续航水平方面都难分伯仲,并且哪吒Eureka 03在智能化科技配置方面表现十分惊艳。据悉新车将会于今年年底完成量产上市,下面我们就从产品设计以及配置表现来聊一聊这款车!     可以看到,哪吒Eureka 03的设计其实与Model 3有着很高的相似度,这主要体现在整车的轮廓感上,较短的前悬给人一种后驱车的运动感,而且车头设计得十分低趴,整体而言有着很强的运动气场。除此之外,这款车的前脸设计得很有科幻感,虽然语言十分简洁,但通过引擎盖上隆起的线条以及造型夸张的大灯设计,给人的感觉犹如星际战舰一般,修长的大灯几乎贯穿车头,与中间哪吒“V”型LOGO连接到一起,整体来看简洁而犀利。   作为一款中型车的定位,哪吒Eureka 03的车身尺寸表现也非常不错,其长宽高分别为4800*2000*1400mm,轴距达到了2900mm,2米的车宽以及2.9米的轴距为其带去了充裕的内控乘坐空间。而且因为其采用了与Model 3相似的大溜背设计,因此二排的头部空间在同级中处于绝对的上游水准。空间表现方面,可以说哪吒Eureka 03比Model 3更优秀。     进入该车车内,因为哪吒Eureka 03并非最终的量产版本,所以内饰设计得十分科幻,内饰整体由3块液晶显示屏组成,其中中控台的这块大尺寸液晶屏达到了36.5寸,几乎是目前最大的一体式液晶屏了,当然未来量产版本能否实现目前还未可知。不过可以看出,哪吒Eureka 03的内饰设计风格就是要强调科技感,这也是未来量产版本想要突出的设计理念,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官方介绍,哪吒Eureka 03将会搭载L4级的自动驾驶技术,显然这已经超过了Model 3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动力方面,哪吒Eureka 03搭载了前一后二共三台电机,具体的动力参数并没有公布,但官方介绍其零百加速时间小于4S,算是一款性能不俗的轿跑中级车,与此同时,该车的续航里程也非常优秀,虽然并未透漏将会搭载何种电池组,但综合续航里程为800KM,在加速和续航里程上都要比Model 3有优势。   结语:其实国内很多消费者都在盲目地追捧外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确差距很大,但在新能源领域其实国产品牌的起步并不晚,因此在技术上的差距可以说微乎其微,已经上市的比亚迪汉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哪吒汽车虽然是一个新晋品牌,但其在智能化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哪吒Eureka 03的产品力绝对是值得期待的,而且哪吒Eureka 03的设计已经十分接近于量产版本,相信其上市后会成为特斯拉3的一个强大对手。对于这款车你觉得怎么样呢? 出处:头条号 @老师傅评车 read more

  • 富士康已具备造车实力

    富士康已具备造车实力

    历史的车轮正在从传统能源时代向新能源时代飞奔。造车这个大事,有头有脸的公司都不想错过。 比如苹果。它的造车,开场即顶流,一举一动都让业界和媒体为之侧目。 苹果汽车假想图 最近苹果为造车业务寻找合伙人的新闻甚是热闹。有报道称,苹果与现代汽车的谈判暂停了,因为现代的高管们认为,贴上苹果“代工厂”的标签,无益于集团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不入现代眼的代工生意,却被苹果的老合作伙伴富士康视为绝佳的“升级”机会。 造车,郭台铭和富士康也不想错过。这个“代工之王”正在加速布局汽车制造的产能。 过去一个月,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重磅消息频频见诸媒体:它先是给已处于停摆状态的拜腾输血,随后又与吉利宣布以50:50成立合资公司,用于“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紧接着,汽车领域的老将——蔚来汽车前执行副总裁郑显聪加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担任其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 此外,在吉利与FF(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的合作官宣中,也出现了富士康的身影。 数位业内人士向全天候科技提到,富士康的诸多举动实际上都是在向苹果“示好”。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富士康作为为苹果手机代工多年的老伙伴,将来也想在汽车领域与苹果继续合作,但没有汽车代工经验成为其致命短板。“所以它要找(拜腾),不管赚不赚钱,先找一个练练手。” 富士康布局造车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富士康买下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开始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这被外界视为其切入汽车领域的起点。 台湾北极星研究院院长梁国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不高,所以一直希望能入局附加值更高的业务,电动汽车是一个理想的候选。 对于富士康来说,苹果造车带来了一个绝佳的“上车”机会。 据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预测,苹果造车的路径是这样的:依赖现有汽车制造商的资源,将把零部件制造和组装外包给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苹果自身则会专注于自动驾驶、电池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 富士康和苹果彼此相熟,有过很多交集。但在新能源这个火热的新赛道中,富士康却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老搭档的眷顾。苹果还在筛选代工伙伴。 多年前,马斯克曾对媒体直言,“与手机与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 马斯克这个观点,郭台铭应该是非常不认可的。 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里,富士康不只要做代工,它还有更大的野望。这一次它能顺利“上车”吗?   “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的一年。 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他们不仅销量大涨,还摘掉了“卖一辆亏一辆”的标签,纷纷实现毛利转正。同时,在资本市场,几家公司的股价也几近疯狂,去年的涨幅均超100%,蔚来和特斯拉更是分别涨超1200%和400%。 他们不仅证明了电动汽车能赚钱,还证明了续航能力可以PK油车这件事。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个高度确定的时代浪潮,苹果,谷歌、百度、阿里等其科技巨头在过去一年纷纷入局造车。 燃油车时代,生产制造环节是不同车企集团之间竞争的关键之一,因而整车厂需要主导自身的生产。 但电动车兴起后,汽车制造本身不再是最核心的环节,竞争核心开始转向技术和产品实现,代工成为部分新入局者的选择。 这让富士康看到了新的机会。无论是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的“联姻”、与台湾裕隆汽车的牵手、与吉利的合资,还是与拜腾的合作,富士康都希望新能源车成为它的新增长故事。 “造传统车,富士康没有机会,这两年新能源车开始起量,它要等到苹果这样规模、体量大的企业,才有机会。”参与过新能源项目投资的富士康前员工魏华告诉全天候科技。 去年10月中旬的企业科技日上,富士康一口气对外公布了多个野心勃勃的电动汽车计划,并提出5年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抢占10%的市场份额。 乘联会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包括插混、纯电动、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车销量为286万辆。 而根据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的估算,2025年到2027年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0万辆。 这意味着,到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中将有300万辆新车被打上富士康代工的烙印。 但在富士康的“汽车蓝图”中,只做代工显然是不够的。刘扬伟为富士康在汽车领域描绘的愿景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刘扬伟去年曾对媒体表示,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 在这个宏伟蓝图中,富士康将通过电动汽车硬件开放平台MIH联盟,给业界提供开放的底盘平台,打造全新的电动车产业供应链。 公开MIH平台后,富士康便马不停蹄为这个平台配备掌舵人。上个月,曾在苹果核心软件团队任职的魏国章,加盟鸿海集团担任CTO,并主导MIH软件平台。同时,曾在福特、菲亚特中国、广汽菲亚特、蔚来等多家车企任职的郑显聪也加盟鸿海,负责MIH联盟规划、硬件部门兼平台规格定义。 2月6日,鸿海电动车MIH平台传出最新消息:MIH联盟已经得到约635家左右的厂商响应,其中包括了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而其刚刚于1月末推出的EV Kit(电动车开发者工具平台)也将在2月开放全球开发者预定,4月底开始交货。 1月13日,富士康牵手吉利成立合资公司。据官方消息,这家合资公司专门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代工生产汽车服务。网传这家合资公司还将为FF提供代工。   造车蛰伏期 富士康涉足汽车领域甚至比苹果还要早一些。公开报道显示,富士康造车的动作始于2005年。 彼时,鸿海收购了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台湾安泰电业100%的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瓶线、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制造,客户包括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等汽车公司。这被外界视为富士康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的起始。 此后五年,富士康在汽车界一直“默默无闻”。直至2010年,它拿下特斯拉的订单,成为特斯拉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覆盖件的供应商,事情开始起变化。 “2010年前后,富士康跟国内很多车企都有过对接,包括奇瑞。”参与过富士康、奇瑞项目的资深汽车界人士沈力告诉全天候科技,“当时富士康想介入到造车领域里来,而奇瑞也看中了富士康的资本和制造能力,所以大家就考虑一起做一些东西。” 吉利也曾是富士康接洽的对象。据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富士康就与吉利探讨共同发展新能源车与智能汽的可行性。但最终,二者并没有实现可落地合作的内容。 奇瑞与富士康的合作也终结在可研阶段,并未进入实质性生产。 “富士康和奇瑞对汽车的认识完全不一样,双方的诉求很难达成一致。所以当时谈了很多,但能落地的并不多。”沈力说。 接下来的几年,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布局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2013年,富士康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供应链。第二年,富士康与北汽合作,共同投资研发、生产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获取电池技术。 2014年,祖籍山西晋城的郭台铭回乡参加晋商大会。在那次会议上,他宣布投资50亿元在山西发展电动车产业。 此后不久,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台湾锂科在安徽投资20亿元,建设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和电池组生产项目,成立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5年3月,富士康搭上腾讯及和谐汽车,共同成立了“和谐富腾”,三家公司的出资比例分别为3:3:4,富士康还参与了这家公司在同年7月的Pre-A轮融资。 在三者的合作中,富士康聚焦在高科技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上。但最终因发展理念分歧而导致各方撤资。 在之后的布局中,富士康广泛使用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努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 […] read more

  • MARVEL R正式上市

    MARVEL R正式上市

    科技兑现想象,这是上汽R汽车想要传递的讯号。 那么,对于一辆车来说,科技体现在何处?我们所想象的车又是怎样的?对于科技与想象的理解,R汽车交出了一份的“答卷”,那就是MARVEL R,更准确地说是全球首款5G智能汽车MARVEL R。 2月7日,R汽车MARVEL R正式上市,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1.98-23.98万元,且推出了5大保障服务和5大购车无忧,包括三电终身质保、整车终身质保、5年0息、至高1万元增换购补贴等等,可谓诚意十足。   R汽车的智能代表 R汽车,一个陌生而熟悉,表面看似简约而充满科幻的汽车品牌。事实上,R汽车我们并不陌生了,体验馆R SPACE的出现,甚至是ER6的上市,都让大家对R汽车有着深刻的印象。 尽管R汽车是上汽电动化的起点,但R汽车的基因中却丝毫没有传统车企的影子,反而隐约透露着一种未来感。毕竟无论是产品,还是设计,抑或是思路,R汽车都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ER6是R汽车的颜值代表,那么MARVEL R就是R汽车的智能代表。毕竟MARVEL R在智能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出行等等。况且,随着MARVEL R的到来,也就意味着R汽车目前已完成轿车、SUV领域的布局,这对任何一个新的品牌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集智”设计理念,简约却极具未来感 从产品层面来讲,MARVEL R也并未令大家失望,它还是带来了不少惊喜。首先,是它的设计。新车采用的是R汽车独有的“集智”设计理念,很好地把未来感与电动化融为一体,外观看上去颇为简约,但越是如此越是营造出那种未来、科幻的感觉。如果非要用形容这种感觉,那就是过目不忘,MARVEL R是那种能够给人新鲜感与未来感的车型。   当然了,其内饰设计散发着未来感的同时,亦不缺科技感,包括19.4英寸的超大交互屏幕、双向拨钮、方向盘的电镀饰条以及悬浮式按键等等,无一不彰显智能与科技的定位。 在颜值就是正义的时代,倘若一款车型无法把设计风格做到与众不同,那也就意味着难以吸引消费者眼球,那就更不用说想让消费者为其内在的表现高呼呐喊了。听似残酷,实则相当现实,不管是汽车还是其他产品,如果没有一副好看的皮囊,真的很难让消费者有那种想要深入了解其内在“智慧”的冲动。   5G改变社会,科技兑现想象 显然,MARVEL R在设计方面的表现是不俗的。有了好感之后,我相信你会想去了解MARVEL R的内在,那就是5G智能。MARVEL R既然敢定位为“5G智能电动SUV”,在5G智能方面固然是有底气的。首先,MARVEL R落地了智能座舱概念,以MR混合虚拟实景智能辅助系统、行业首创的声控智驾、车家互联、整车OTA等体验,刷新用户出行生活。此外,新车采用了斑马智行Venus操作系统,逻辑清晰、可玩性强。   车机内置的高德地图还接入了超过25万个充电桩,其中就包括国家电网、特来电等等主流运营商。换句话说,用户在其内置的高德地图中就可以实时查看充电桩动态信息,而且还能够减轻里程焦虑,随时知道身边的充电桩情况。这一点设计对那些仍有里程焦虑的消费者来说,就是一颗定心丸。   但这些并不是MARVEL R的核心,其核心是5G智能。要知道的是,MARVEL R是正式拥有5G技术商用的必备资格的。况且,新车还具备了三重感知体系,能够实现5G智能驾驶、R 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 随着5G的介入,新车能够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全方位网络连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V2X,新车能够通过预警路口来车规划车速、监测道路状况主动控制车速、无缝衔接车家互联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行驶中,MARVEL R可以提前获取道路环境、红绿灯变化等信息,主动解锁5G智能车速控制等等功能,让汽车有预判能力,使之智能起来。   其实,这也是未来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所需要发展的方向,通过让车辆提前有预知能力,带来更好、更顺畅的出行体验,而5G的介入,则提供了信息传输的速度以及提升了可能性。 汽车网评:MARVEL R作为全球首款5G汽车,或将推动行业变革 作为全球首款5G汽车,MARVEL R固然会吸引眼球,但吸引大家眼球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设计以及5G智能,其续航能力、百公里加速时间等等同样能够征服观众。据悉,MARVEL R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505km,未来还会推出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km的版本。 再者,其百公里加速只需4.8s。整体而言MARVEL R的实力相当不俗,尤其是在5G智能方面,有望刷新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也有望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出处:头条号 @汽车网评 read more

  • 过去汽车拼马力,现在拼算力啦!

    过去汽车拼马力,现在拼算力啦!

    2014年,创立15年的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向世界发布了公司第三代图像处理芯片——EyeQ3,其设计愿景是成为L2级驾驶辅助系统所必备的计算与决策平台。 这块与成年男性大拇指指甲面积接近的半导体原件,成为了如今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汽车行业生态的美国汽车公司特斯拉首款量产车型Model S的主控大脑。 EyeQ3的核心数据如今看起来,落后得仿佛一件出土于中世纪的古董家具:40nm CMOS,0.256Tops算力。(1 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 4年后,Mobileye公司推出第四代芯片EyeQ4,算力提升至2.5Tops,是EyeQ3的10倍。 从EyeQ3到EyeQ4的进化速度,还在遵循着“摩尔定律”的基础框架,远远没有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彼时,还是初创企业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成为EyeQ4芯片的第一位尝试者。而特斯拉,则选择与老朋友Mobileye和平分手,开启芯片自研之路。 2019年,特斯拉交出两份令世界震惊的答卷:第一份是FSD(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芯片,它144Tops的算力是当年最先进英伟达Drive Xavier芯片21Tops算力的7倍;第二份是两年内推出3倍性能的第二代FSD芯片。 和Model 3点燃全世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一样,FSD芯片迅速激发起汽车行业对算力近乎疯狂的蒙眼狂奔。 FSD芯片是伊隆·马斯克亲手创造出的塞壬女妖,它终日隐匿在古老爱琴海底,不停向外发射着致命声波,吸引着无数车企舰群,义无反顾地向海的最深处驶去。   01 算力深海,舵向何方? 在这场由特斯拉扣下第一枪扳机的算力“世界大战”开启前,蔚来船队就感知到了大洋彼岸不停迫近的危险气息。 李斌旋即升帆稳舵,全节前进。 2021年的Nio Day上,这位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旗手释放了一个令伊隆·马斯克坐立难安的讯息: 新车蔚来ET7将使用超算平台Adam,内置四颗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芯片,综合算力1016Tops,是特斯拉FSD的7倍,一举成为世界上算力最高的汽车。 即便单芯片算力对比,蔚来Adam 254Tops也是特斯拉FSD 72Tops的3.5倍。 挑战者蔚来从背上的剑套里,抽出一把暗藏已久但锋芒逼人的利刃。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不可一世的自信,出现了第一条裂纹。 但,这当真就是2021年汽车的算力上限了吗? 刚刚乘坐威马牌自动驾驶汽车抵达湖北黄冈工厂生产线的沈晖,举手作答:Of Course Not. 一台名为威马W6的新车,将汽车算力直接推至百万级水准。 按照最保守的100万Tops计算,威马W6的算力是蔚来Adam的984倍,是特斯拉FSD算力的6,897倍。按照999万Tops计算,威马W6的算力是蔚来Adam的9,843倍,是特斯拉FSD算力69,444倍。 蔚来与特斯拉间的算力之战,仍是冷热兵器攻防时的互有胜负。而威马W6的出场,则自带“二向箔”,向一切既有对手,实施降维打击。 急速扩容的算力,像一场恣意泛滥的大水,冲开了被厚重锁链禁锢百年的汽车行业变革大门。 汽车旧世界巨人们的王宫地基正在迅速陷塌,以身形微小芯片为研发核心延展而出的车企体系,重构了造车的基本逻辑。以自动驾驶为脚手架搭建起的智能生态,被视为新的汽车视野。 一台汽车,可以没有一架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可以没有一部换挡平顺的变速箱,但却不能没有一颗算力充裕的芯片。 时髦的新汽车企业,都追着“算力”这个新风口,试图让自己变得更赛博朋克,更极客性感时,第二个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02 算力=底气? 浮出水面的问题是:算力就是一台智能汽车的底气吗? 解答它,我们先来读一个0.256“反杀”144的故事。 2020年10月,美国独立非盈利组织《Consumer Reports》发布了一项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横向对比测试的成绩。 参与测试的总共17台车型,既有特斯拉Model Y这样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新型电动汽车,也有丰田卡罗拉、大众帕萨特、宝马3系和凯迪拉克CT6这样传统造车企业的销量支柱。 结果,凯迪拉克Super Cruise在五纬考核中,赢了特斯拉FSD12分,位列第一。将奥迪、奔驰、宝马、路虎和保时捷,远远甩在身后。 这不是凯迪拉克对特斯拉的第一次胜利。 2018年,同样的《Consumer Reports》,同样的测试,Super […]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