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特斯拉
从3万到180万,2020年这些电动车够豪横!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6万辆,同比增长113.17%,环比9月增长15.94%;11月份,销售数据再次创下新高,销售20万台,同比增长104.9%,环比10月增长24.1%;2020年1-11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10.9万辆,同比增长3.9%。 这组数字说明,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也只用了11个月就实现了对去年销量的正增长和反超。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能量。而且不光销售市场异常火热,金融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反应也是非常强烈——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品牌特斯拉,在金融市场的估值已经超过传统车企丰田的三倍,而年初饱受非议的蔚来汽车也在今年后半年发力,实现估值增长14倍的壮举。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体努力。在今年,各大车企都纷纷发布旗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与车型布局共同推进了整个市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也日益增强,此篇年度新能源汽车推荐,我们选出了十款已经公布价格正式上市的新能源车,而且它们入选的标准也是朝向了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的——纯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车型本身的产品力,以及对品牌以及市场的影响究竟怎样。 (以下车型按照价格排序) 宏光MINI EV 售价:2.88万元-3.88万元 如何做好一台“人民的代步车”,五菱给出了正确答案——宏光MINI EV。价格上它可比当年的奥拓还要便宜,而且在入门级市场,品牌信任度比很多因素都重要,尤其相比那些没有品牌知名度与安全保障的“老头乐”,五菱宏光MINI EV扎实的设计还是能给人安全感。虽说电机功率不算大,续航里程也不算多,但对于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短途代步需求更多,这种在家里就能充电、用车成本极低的新能源汽车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我们看到,宏光MINI EV从9月的14495台,到10月的20631台,再到11月33094台的“夸张”销量表现,其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除了人们在疫情背景下更强烈的买车意愿外,还有对新能源汽车尝鲜的好奇,带着“三万元买一台汽车不吃亏”的想法,大家就贡献出让人惊掉下巴的销量数据,实际上宏光MINI EV也是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中唯一单月销量破3万台的车。 驾仕派也非常好奇:年关将至,它会在十二月创下什么样的新高。 欧拉好猫 售价:10.39-14.39万元 人们通常对又萌又可爱的车没有抵抗力,对精致的小车更是无法抗拒,在燃油车时代MINI、菲亚特500、smart也都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现在该轮到新能源精致小车登场了——欧拉好猫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名字会让人想起那句俗话:“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而长城欧拉可是一并把这三个名字攥在手里,好猫作为最后登场的那只猫,借助广州车展的机会,可是大火了一把。 协调的车身设计加上外观的圆润造型,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好评;内饰的精细程度也不亚于前面提到的那些经典车型;而国产车的独门绝技——丰富的配置,也会让人觉得花十多万买这台车不算贵;核心问题放在了实用性上,超过400km的标准续航,还有500km的长续航版本,解决了城区代步的里程焦虑。 万事俱备,只看女性消费者对它的接受程度了,不过结合当下女性对宠物猫的喜爱,名字也是占先机的重要因素——直男猜测,好猫受欢迎只是时间问题。 AION V 售价:15.96-23.96万元 广汽是国内对新能源大势最早做出反应的企业之一,剥离新能源业务、独立品牌已有近三年,品牌命名为“AION”也颇有深意:AI代表人工智能,ON代表在线的意思。新能源技术的迭代以及智能网联系统的升级,让AION家族的突破速度加快,在AION S和AION LX都获得相应的认可度后,AION V的到来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矩阵。 AION V在设计上有传统汽车的影子,同时也有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性设计语言,所以它的造型相比那些设计激进的新能源车更容易被人接受。另外一方面,空间布局是它最大的亮点,在2830毫米的轴距下内部空间布置却比同轴距的燃油车更大更舒适——我们身高一米八的体验者坐进后排,膝部空间居然有接近三拳的余量,因此我们戏称这样“几乎没有空间损耗”的车,就像重庆的房子——没有公摊面积。 从车辆的指导价来看价格跨度较大,这是因为AION V有三种不同续航的版本——60、70、80分别对应的NEDC续航里程是400、500、600公里,而且这台车的配置丰富程度很高,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来选择车型,不过顶配的价格已经侵入到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区间,更多是充当一个旗杆的角色,主销车型应该还是在20万以内,这也和目前广汽新能源的品牌定位比较符合。 比亚迪汉 售价:21.98-27.95万元 比亚迪汉也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大黑马,它让大家看到了拥有一台国产轿跑电动车的可能性。比亚迪大胆引入外籍知名设计师,车型的内外颜值越来越能打,同时通过内饰用料做工提升,汉的档次感完全不输特斯拉Model 3以及新势力小鹏P7。 而在比亚迪的强项,电池组方面,基于磷酸铁锂做出的刀片电池,不仅有一定的能量密度保障,同时在电池安全性上超过三元锂电池——刀片电池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并且在“针刺试验”中也没有出现自燃的情况,从实际安全角度出发,进一步减轻了人们对电池事故的担忧。就连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业界大佬,也推出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足见行业对新能源车安全的重视。电池技术的博弈还在进行,但显然比亚迪走在了前沿。 从汉曾单月销量破过万台的经历,也说明大家对比亚迪品牌的信赖程度高,对刀片电池所带来的安全性认可。而比亚迪汉还有一个独到优势——既有DM(插混),又有EV(纯电)车型,相比友商的同类产品具备更多可选项。 小鹏P7 售价:22.99-40.99万元 小鹏也是新能源业界的一员悍将,从早期的模仿到后来的独立创新,小鹏已经是今非昔比,尤其P7的问世形成了上追特斯拉,下催传统车企进步的局面。因为,小鹏P7确实是一台开过之后人们都会交口称赞的车,大家也很乐意把它纳入对比Model 3、汉的行列中,从而间接提升了小鹏品牌的高度,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小鹏上市半年,市值就翻倍的主要原因。 当我们再次聚焦到小鹏P7这款产品,会发现它身上确实有很多新能源汽车该有的样子,潮流、前卫、极客,但务实。内外设计呈现极简风格,却科技感满满,前后贯穿式灯组、隐藏式把手、一体式车顶玻璃、功能齐备的双联屏、智能辅助驾驶,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车辆的续航水平也具有竞争力,起步NEDC续航就是586km的版本,长续航版本甚至超过700km,这会让人们对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长途自驾游产生憧憬。喜欢它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台个性且务实的新能源汽车正是他们所想要的。 沃尔沃XC40 RECHARGE 售价:35.70万元 此前沃尔沃正式公布了他们的电动计划——15年之后全面实现电动化,而其首款纯电车型XC40 RECHARGE也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了。其实“RECHARGE”这个名字从混动S60/S90/XC60/XC90 RECHARGE就存在,正式被确立为家族名号之后还要被喊得更响亮,纯电必不可少。而沃尔沃官方对XC40 RECHARGE的定位也很清晰:一次勇敢的尝试。并且后续的全新纯电平台也在酝酿当中。 为什么要把XC40 RECHARGE拉进这个推荐榜单?因为开过之后,会发现XC40 RECHARGE是一台性能水平颇高的纯电动车,前后均衡配备同款大功率电机,有着很好的电四驱功能,同时优秀的底盘还能带来出色的操控,这说明沃尔沃对电动车的理解已经到了很高的层次,后续车型的开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沃尔沃一直都在打时尚牌,林志玲姐姐为XC40燃油版“带盐”,华晨宇现身广州车展为XC40 […] read more
北方冬天,给火热的电动车市场浇“冰水”!
冬天电动车续航里程缩水所引起的市场不满,在笔者看来只是电动车行业的一个具体问题,但透过这个问题看,火热的电动车的市场,或许该到了降温的时候了。 中国电动车市场今年有多热?特斯拉仅一款Model 3在1-11月的销量就高达11.3万辆,比亚迪“汉”上市即成爆款,如今已月销过万,其中纯电版的占比在70%多;蔚来1-11月累计交付高达3.63万辆,同比上涨111.1%;小鹏汽车1-11月交付2.13万台,同比增长87%…… 资本市场,电动车企更是受到了全球资本的疯狂追捧。特斯拉市值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中国新能源龙头比亚迪的市值,也在全球车企中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大众,高居第四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冲到全球第五,并与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一起,将奔驰、宝马等传统燃油车巨头甩在身后。连电动车产业链上的电池、电机、充电桩等相关企业,今年股价也连连上涨。 在去年年初新能源补贴政策大退坡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同比下降了4%,是近十年来的同比首次下降。但今年后疫情时代,新能源市场却快速上涨,迎来了一个大爆发。以刚过去的11月份为例,国内新能源车零售16.9万辆,同比增量9.7万辆,同比增速136.5%,乘用车零售市场渗透率8.0%,已成为乘用车零售增长核心动力。 之所以出现一个V字形的大翻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明星车型特斯拉Model 3价格连续下降,撬动了更多的市场;二是国产精品电动车如比亚迪“汉”、小鹏P7上市后,对市场拉升明显;三是出现了一批定位精准,契合市场需求的电动车,比如A00级电动车宏光MINI EV 、瞄准女性用户的长城欧拉系列;四是相对于即将落幕的燃油车,代表未来的电动车,受到了媒体更多的关注,市场声量非常大。 在多重利好因素之下,目前的电动车市场可谓一片火热。不过这种火热,如今开始受到天气的考验。 随着最近天气的持续降温,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主吐槽电动车续航缩水的声音。一位石家庄比亚迪“汉”车主吐槽说:“真后悔买比亚迪“汉”!坐标石家庄。当初看中了他的刀片电池,25万多提的长续航版,NEDC号称续航605公里,结果现在天冷了实际续航只能跑300公里,差的太离谱了!” 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其车辆充满电显示可以跑370公里,但是在行驶130.4公里之后,仅剩余90公里续航,其间还无缘无故掉过30公里续航。按照这位用户的实测,他的Model 3的真实续航可能都不到200公里。 知名汽车媒体人韩路也发微博表示:“北方冬天,基本都过零下了,电池又得自加热,车内还得吹暖风,是电动车续航的噩梦季节……基本上,大概看的话:50度左右电池的,实际也就能跑200,甚至不到,70度电池的实际能跑个280,不到300,80-100度的能跑个300-350。能跑到350以上已经挺了不起了,我Model3P,冬天基本也就300左右,剩那点里程就不敢跑了。” 寒冷的天气无疑会造成电池能量的快速衰减,并导致车辆续航能力的急剧下降。而续航问题又是电动车大规模普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今年的上市的多款明星电动车,都以长续航为卖点,但其能否经得住这个冬天的考验,将关乎着这些车型明年的市场表现。而目前来看,并不乐观。 冬天续航里程缩水所引起的市场不满,在笔者看来只是电动车行业的一个具体问题,但透过这个问题看,火热的电动车的市场,或许该到了降温的时候了。这是因为,一方面电动车目前的产品力与燃油车差距依然巨大;另一方面,电动车企的火热程度,与其实力与能力并不匹配。 笔者从不否认,“燃油车时代即将落幕,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已不可逆转”这一时代潮流。但即便是历史的潮流,走得太快,发展的过热,也一定不是一件好事。事情的发展,还应建立在其自身的能力成长的基础上。而电动车目前显然被过于高估,而传统燃油车又被严重低估。特别是在产品力上,电动车与燃油车相比,依然差距很大。 比如电动车虽然可以享受政策补贴,在一些大城市还有上牌优势,外加绿色环保,使用经济等特点,但相比燃油车几分钟加满油可以跑五六百公里,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长则十几个小时,短的也要1-2个小时。 而且,充电设备也不完善,很多小区的车库都不匹配充电桩。驾驶新能源汽车时,需要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在寻找充电桩的问题上。此外,燃油车完全没有里程焦虑的问题,但电动车主则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注意续航里程。 燃油车的技术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驾驶体验也更为舒适,但电动汽车如今技术难言完美,一些电动车所谓的加速线性、刹车不晕等方面还在努力向燃油汽车看齐。另外电动车还夏天怕热自然,冬天怕冷续航里程缩水…… 种种问题,让电动车与燃油车相比,在使用体验上,有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切切实实的差距,会最终体现在市场之上。比如这个冬天,最冷的时刻还没到来,已经爆发了如此多的不满之声,这种声音,必然会影响到很多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另外电动车企现在的火热程度,与其能力与实力并不完全相符,比如特斯拉年销量不足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丰田的十分之一,但市值却是丰田的近三倍;产品上市不到3年的蔚来、小鹏汽车,市值竟然碾压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但仔细审视这些公司,包括特斯拉在内,其很多关键性的核心部件依然采购自第三方,其所建立的企业护城河并不是足够宽、足够深。 市场一时火热,可以遮盖很多问题,但如果带着问题快速发展,其结果很可能是对市场形成更大的杀伤力,因为早先获取的客户,会成为产品的反面传播者。而且一旦“风”停了,“潮水”退了,整个行业及市场会变得更糟。 或许从资本市场、到电动车企、到消费大众、到媒体……整个电动车行业,都该到了一个“降温”的时刻了。 撰文:汽车新纪元 @张磊 read more
智己汽车即将上市
智己汽车的第一次亮相,地点选在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在那个与陆家嘴金融中心隔岸相望的地方,一座“会跳舞”的建筑里,智己汽车显得一下洋气了不少。 由于外部的铜柱可以自动旋转,所以被称为“会跳舞的建筑” “这个建筑的设计者室Heatherwick Studio,也参与了智己汽车的设计。”进去不久,相关工作人员便说出了把地点选在这里的原由。 或许是第一款产品要到2021年年底才能小部分交付,也或许是想在2020年,这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极大变革的年份,增加一点参与感,即使明年1月13日,智己汽车还会召开一场更为详细、隆重的新车亮相活动,但抢在2020年的尾声,智己汽车的年轻团队还是出来与大家见了个面。 而在接下来一个小时的PPT放映中,我们也对这个被上汽集团称为“一号工程”的项目,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年轻、创新、有格调,是我们从这次见面中,嗅到属于这个品牌的第一层基因。 创新,从title开始 智己汽车派出的排头兵,是一支叫做“青年公社”的团队,他们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也是智己汽车公开亮相的第一支团队。 年轻、高颜值,且看起来就是学历很高的样子,是这个公社身上扑面而来的气息。但比起那些,他们的title则更为引人注目——主理人。 “主理人是什么意思?”果然,进入自由交流时间,这是媒体们首先问到的细节。 “可以理解为负责人的意思。”胡世闻,产品体验主理人,给出了一个官方的答案。或许是嫌弃总裁、总经理这种听上去就十分老土的称呼,这个公社里的青年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独有的头衔。 胡世闻 而在整场活动里,“有姓名”的三个主理人中,有一位负责的内容也十分新颖:陈敏俊,艺术主理人。虽然在后期的介绍中,我们发现,他肩负的其实就是车身及内饰设计的工作,但比起“车型造型师”这种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头衔,“艺术主理人”听上去就透着高端。 陈敏俊 听上去,这车“能上天” 当然,和人的名字一样,称呼叫得再漂亮,内涵才是最终能彰显实力的基础。而在这几位主理人的介绍中,我们在脑海中,也构建出了对智己汽车产品的第一印象:这车,“能上天”。 首先,造型上自然不用多讲。打造过2010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谷歌加州新总部,被评为“建筑界达芬奇”的Thomas Heatherwick,以及他一手创办的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是智己汽车的设计参与者。而除了造型和内饰之外,Heatherwick Studio还会专门为智己汽车打造一款充电桩。 2010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 “过去想要拥有一件来自Thomas Heatherwick的艺术品,起码要花费数百万,但如今购买智己汽车,便能得到一件出自他手的艺术品。”而在陈敏俊的介绍下,我们也对他这个“艺术主理人”的身份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虽然都是汽车,虽然都能充电,但智己汽车要给用户的,是一件艺术品。 在座舱的交互体验方面,智己汽车也请来了teamLab,一个创造出日本最受欢迎沉浸式展览的艺术团队,未来,在智己汽车的座舱中,用户或许也能体验到那触手可及的繁花。 而比起这些附加值,更厉害的还在于产品性能。比如,和宁德时代牵手,智己汽车将是全球首个采用掺硅补锂电芯电池技术的企业。该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能达到240Wh/kg,实现1000km的超长续航,而且在20万公里之内永不损耗。 但值得注意的是,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电池在这之前已经有企业提出过。 上个月辉能科技在与第一电动网交流时便提到,如果将搭载了圆柱状电池的T公司电池包替换成其最新研发的CIP(Cell is Pack)电池包,根据能量密度来换算,续航里程将达到1159km。而且,辉能的电芯采用的是28%SiOx(硅氧化物)负极,与宁德时代的掺硅补锂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说,明年的动力电池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说完电池,我们再看看充电效率。据介绍,智己汽车是全球首次量产装备11kw大功率无线充电的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全程体验无感充电。胡世闻介绍,虽然无感充电会有一些热能损耗,但半小时充电70%-80%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在智能化方面,智己汽车也很是强大。比如,官方介绍,随着国家对高精地图的进一步开放,智己汽车可以实现全场景、最连续的“零接管”自动驾驶,而目前,它已经可以实现从点到点的完全自动驾驶。而比起国内其他一些喊出具备L3级自动驾驶的企业,智己似乎用一个“零接管”就已经完全秒杀。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2021年底,智己将在上海核心商超,开放其“自动代客泊车”功能——把车开到停车场后,用户可以先行下车,通过手机APP控制车辆,让它自己找到停车位,并自己将车停好,而离开的时候,同样可以一键控制,让车辆开到自己身边。也就是说,这不仅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功能,且还做到了目前只有特斯拉能够做到的“智能召唤”功能。 而且,据介绍,目前智己汽车已经具备软硬件冗余的能力,首款量产车便具备兼容并升级激光雷达系统的软硬件架构。翻译一下,就是目前量产激光雷达的成本及技术还不是那么成熟,但一旦成熟之后,智己汽车便可随时把它加到车内,且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的改造。 具有1000km续航,且永不折损的电池;能够实现“零接管”、全自动泊车的自动驾驶;还能获得一件能充电的艺术品,只从这些来看,这款车就已经十分“了不得”了。但比起这些,更“不得了”的是,买车,智己汽车还会给你激励。 “用户才是未来价值链的真正驱动者,一切环节都需要用户数据作为支撑。而为了那些愿意为我们提供数据的用户,我们愿意为他们表示感谢。”而感谢的方法,用户平台主理人焦樵介绍,智己汽车将给予用户与员工同等的激励方案。 焦樵 这的确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智己汽车工作的员工,是享有股权的。在与焦樵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目前智己汽车已经有300多位员工,他们都是有着股份的核心成员,而未来整个智己汽车将达到千人的规模,其中享有股权的人数也将再次增加。 如果按照目前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用户买车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股权激励,类似于上市之后,买车就等于买了股票。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比起市场上其他管自己叫做“用户型企业”的公司,智己汽车简直是“降维打击”。 “具体内容1月13日再说” 抛开如此具有诱惑力的购车条件不说,即使是车辆本身,智己汽车的首款产品,就足以让人期待了。 但它毕竟只是个PPT,经历了太多次“实物与图片不符”的我们,难免会对此产生一丝怀疑,这车真的有那么好吗?用户买车将会受到怎样的激励?青年公社在整个公司里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这几位主理人又都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背景? 面对这些问题,智己汽车有一个统一口径:“具体情况1月13日再说。” 据介绍,1月13日,会有A、B两款车亮相,到4月份上海车展上,A款产品会公开预售,到年底能实现小批量交付。 胡世闻说,为了这个项目,上汽集团已经提前准备了6年时间,只不过之前从来没露出,而这也是为什么刚刚一亮相,智己汽车就能迅速亮相两款产品的原因。 不过,至于这些产品的细节,还是要“具体情况1月13日再说”。 read more
贾跃亭的FF91预售量产车终于下线
在当下异常火爆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大家似乎都还在坚信,贾跃亭的FF 91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2014年4月,贾跃亭与合伙人在美国成立法拉第未来(FF),2017年,法拉第FF91的首发仪式举行,2018年,贾跃亭与许家印展开了合作,并且在经历了近四个月的”蜜恋期”之后分道扬镳,同年8月,FF91第一辆预生产版汽车下线。 时间一晃又两年,在大家都认定FF91已经”胎死腹中”之时,最新的消息又一次曝光称最近FF91又一辆预量产车制造完毕了,并且将加入现有的测试队伍。值得注意的是,这台预量产车几乎全手工打造,所在的厂房也像是小型工作坊,并未工厂生产线的所在地。 从网上曝光的这台预量产车来看,FF91还是我们熟悉的样子,极具未来感的造型,封闭式的前脸设计加上贯穿式圆弧形LED灯,使得FF91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修长的车身线条看起来非常流畅,扁平的车身,有跑车的棱角,配上大尺寸的轮辋,又具备了SUV的庄重。 内饰方面,从此前曝光的图片来看,FF91就是一个”移动的科技园”,整个车内几乎所有的设置操作都可以通过中控屏来实现,智能化操控屏多达11个,包括前排中控部分,副驾驶,以及后驾驶位前方等。 除此之外,其后排座椅也具有业界领先的60度座椅倾斜角度,还有按摩、通风、加热等共14项功能,在体验感上绝对是无可挑剔的,在这一点上,肯定能干掉特斯拉。 更重要的是,FF91在动力部分基本上能吊打当下新能源车市场上的任何一款车型,它将搭载一台马力高达1050匹的驱动电机,峰值扭矩超过1800牛·米,并且在两秒钟左右就能完成0至100的加速。同时,该车配备了一款容量为130kWH的动力电池,续航里程有望超过700公里。 特斯拉Model X动力电池组100kWh,续航里程也才575公里,相比之下,FF91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总的来说,法拉第FF91的实力其实并不逊色,0-60英里/小时加速时间2.39秒,超过法拉利488 GTB,续航和内外饰设计也媲美特斯拉,如贾跃亭所言,它确实是一款很酷的车,但很可惜离FF91正式量产上市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毕竟其资金问题仍是目前最大的”拦路虎”。 对于当下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就相当于痴人说梦,法拉第在10月中旬获得的美国两大金融机构提供的高达4500万美金(近3亿元人民币)的债权融资贷款,也只是使其度过了短期现金流危机,所以对于当下的法拉第来说,仍然面临很大的资金困难。 只能说,无论车型有多颠覆,大家关心的还是FF何时真正实现量产上市。 出处:头条号 @车知事 read more
为何很多美国城市选特斯拉做警车?
华盛顿州第二大城市斯波坎市政府和警察局吵起来了,原因是警察局有四个警车采购名额,他们决定买四辆特斯拉Model Y,但是政府官员不同意,最后斯波坎市议会决定投票解决这件事,而警局胜出了。 政府官员之所以反对警察局购买Model Y,原因就是特斯拉的价格并不便宜,而且充电不方便,该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每次充电都要几个小时影响警局工作,所以警察局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应该买两辆混动车和两辆汽油车。 但是支持者则认为,特斯拉充电没有想象中麻烦,不需要建太多充电桩,而且数据显示,斯波坎市一半的警察巡逻车每天都会停在那3-4小时没人用,足够用来充电的。而且华盛顿州2018年曾出台法律,要求各地方政府开始用电动车替换传统汽车,这也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市民更加了解纯电动汽车,它的使用没有想象中复杂。 从价格角度来看,购买特斯拉Model Y作为警车的费用并不便宜,一辆性能版的基础售价52190美元,自动驾驶选装包还要加7500美元,和其他警车采购价格相比属于很高的了,不过斯波坎市警局有一笔20万美元的赠款,可以cover掉这笔费用。 而且特斯拉Model Y的后期维护成本非常低,所以按照全生命周期来计算,成本也没有特别夸张。还有数据表明,电动车的使用寿命比传统汽油车甚至混动车都要长,极端情况下有特斯拉行驶了30万英里以上,中间没有经历过大修,所以用作警车等政府用车更加划算。 这几年越来越多美国城市选择特斯拉作为警车,比如明尼苏达州阿波利斯的伊甸市警察局就采购了Model Y,还有一些地方警局选择了Model S和Model 3作为巡逻车。 出处:头条号 @车林外传 read more
亚马逊旗下电动车,跟特斯拉不走相同路!
科技新创公司 Zoox 发表全新的电动自驾出租车「Robotaxi」,可搭载 4 名乘客,没有驾驶座设计,以全自动驾驶的方式运行,配置有 133kWh 容量电池、4 轮转向系统、双马达驱动、最高行驶速度时速 75 英里、充饱电单次最高可连续运作 16 个小时。Zoox 于 2020 年 6 月被美国科技公司 Amazon 所并购,目前是 Amazon 亚马逊旗下的一员。 专为乘客所打造 Robotaxi 的外型就好像一个方盒子,没有传统的车头与车尾部分,可采用双向行驶的模式,4 轮都可做为转向轮,而车辆的 4 个角落上方都有 1 个类似圆筒型的装置,推测应该是传感器的功能。 根据原厂的说法,Robotaxi 在设计之初,即是专为乘客所打造,由于使用自驾系统,因此没有驾驶座以及方向盘、油门煞车控制等部件,车室内可乘坐 4 位乘客,乘客之间彼此面对面,每位乘客均配置有 1 个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得知旅程信息、抵达时间、设定音乐、空调等等,同时并有无线充电装置,可以为行动装置进行充电。 Robotaxi 的车门采用类似电车对开的布局,车内的空间非常宽阔,每位乘客都有自己的安全带以及辅助气囊,可确保一定程度的行车安全;目前 Robotaxi 已经获准在加州以及内华达州等特定区域进行实路测试与验证,若通过,会优先在上述特定地区营运,透过 App 叫车的方式即可享受 Robotaxi 的服务。 出处:头条号 @UCAR read more
热泵空调 vs PTC空调,用特斯拉Model 3测一下能耗差异!
冬天到了,所以我们就来聊一个应景的话题——热泵空调。 热泵空调是近年来厂家非常喜欢宣传的一个概念,从没上市的特斯拉Model Y、改款Model 3;到刚上市的大众ID.4兄弟;以及上市已久的蔚来ES8和ES6、几何C、荣威Ei5和MARVEL X等车型都宣传过过自己的热泵空调。 那么为啥热泵空调值得吹呢?因为对比另一种方案PTC空调,热泵空调能耗低,对续航影响小。 想知道为什么热泵能耗低?得先从电动车如何制热讲起。大家知道燃油车主要靠发动机冷却液的余温来制热,由于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超不过50%,因此有大量余热可以给驾驶舱。 那么电动车的电机呢?很不幸由于电机的效率动辄90%,那10%不到的余热实在不能让你过的舒服。 因此有很多电动车采用PTC空调,这玩意可以简单理解为吹风机,通过加热电阻丝放出热风。至于哪来的电加热电阻,那当然要压榨我们的电池啦。 你想想,吹头发的吹风机的功率也要1-2千瓦,更别说吹驾驶室的空调了。我们按2千瓦算,工作一小时耗电2千瓦时,参考我之前做的展示度电行驶里程的表,能发现十几公里的续航就这么没了。 再举个例子,宏光MINI EV这小车的电池才9千瓦时,一下子四分之一没了,车主不得心梗了。 因此热泵空调来了,它的原理就是家用空调,工作方式就是农夫山泉,即“我们不生产热,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其实就是利用低沸点液体(冷媒)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的原理,把外界的热量搬到驾驶室。不要问我为什么外面那么冷哪来的热让你搬,人家低沸点液体觉得外面热的很,马上就沸腾了。 在了解了原理后我们发现,PTC是靠电产热,效率再高也就是1:1产热;而热泵是搬运热量,只要冷媒够给力,就可以消耗同样的电后搬过来更多的热量。 有位博主将两辆Model 3静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其中一辆为最新款车型(2021款),搭载热泵空调,另一辆(2019款)则是PTC空调。 随后,将空调调至同一温度,3小时后,他发现搭载PTC空调的Model 3掉电10%,通过计算得出单小时耗电2170瓦;搭载热泵的车型则掉电3%,计算得出单小时耗电730瓦,相差三倍。 当然这位的实验过程也有点搞笑,他给搭载PTC的特斯拉接了一个第三方软件检测能耗,结果3个小时过去了发现这软件没工作…… 该博主采用的第三方测能耗软件 当然这位博主的做法并不严谨,比如凭空就估计出旧款车型的电池电量为68kWh,以及最后发现旧款车型开了A/C而新款没开等情况。但这位就是喜欢做这种不太严谨但是很吸引人的测试,因此这里只给大家做个参考。 还有一位博主则测试了动态驾驶情况下二车的耗电情况,他的结论是,在基本相似的行驶条件下(两车速度相似,空调温度相同),PTC空调总比热泵空调多耗1-2kWh的电。 这位的测试方式是两车一起行驶了近150公里,分阶段报两车的百公里平均电耗。 本表“行驶里程”一栏因原视频就很少展示,故出现个别没有数据的情况 总结以上实测,能看出热泵空调确实省电。 最绝的是,特斯拉还给新款Model 3搭载了PTC加热(用的蓄电池的电),也就是热泵制热不够的时候,你还能双管齐下。 这套空调的核心理论是,在满足乘员舱乘客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来采用COP(转换热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较高的模式运行,提高续航里程。即根据COP的值,来判断热泵系统参与加热的程度,并启动不同种类的加热模式。 特斯拉不愧是特斯拉,为了实现上述操作,他们给自己的空调配了个八通阀,让空调不仅能搬运外面的热量,还能搬运电池和电机的热量,产生了多达12种工作模式,来应付不同需求。 如果你去过拥有9个出口,坑死外地人的西安钟楼地铁站,那么你一定能很快理解八通阀的工作原理。这玩意就是搭载霍格沃茨旋转楼梯的钟楼地铁站,出口会旋转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有趣的是,特斯拉还别出心裁地在八通阀盖子上画了个八爪鱼。 总的来看,电动车想舒舒服服地制热,还是要花不少心思的。从PTC到热泵、还有特斯拉的PTC+热泵,以及威马别具一格的柴油机,和我们充电时偶遇的,自带个“小炉子”的车主,厂家和用户都在努力为冬天过的更舒服而奋斗。 或许再过几年,就有更高效、更好用的新空调出现呢,大家可以再给电动车一些时间,相信它会做的更好。 read more
比亚迪汉EV冬季首测:续航虽有所下降,但每公里成本仍不足一毛
伴随着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品牌在电动车性能、体验、续航、智能化上的大踏步迈进,购买国产电动车,已经成为了众多准车主的第一选择。 其中堪称今年“话题王”的莫过于比亚迪汉EV,在澎湃性能之下还提供了越级驾乘体验,以及最高长达605公里的超长续航。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10月份汉销量就达到了7545辆,环比增长34.4%。而在网上,相关比亚迪汉EV的评测热度也同样惊人,几乎所有的知名车评人都针对汉EV进行过测试。 不过,这些评测大部分是在今年夏季汉EV上市前后进行的,综合各方测试结果来看,其市区百公里14kW左右的电耗十分接近官方公布的NEDC数据。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锂电池在低温下活性会下降,内阻增加,放电时会增加额外能量损耗,这也就意味着电动车在寒冷环境下,续航必然会打个折扣,所以不少北方车主在购入电动车时,始终会有些许顾虑。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近日,电科技就对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以下简称汉EV)进行了长达五天的测试,力求给出一份客观的汉EV北方冬季续航数据。测试地点的坐标是北京、石家庄和山西阳泉。对汉EV冬季续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本评测。 初见——外观时尚,内饰豪华 尽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按照惯例,我们还是会先来介绍一下汉EV的外观设计,不过鉴于同类文章过于丰富,电科技在这里就大篇幅展开了。 汉最早以跑车概念问世,这一点在汉EV上体现的更加明显。相较油电混动的汉DM,汉EV前脸更加动感,贯穿式车灯和底部线条让正面更有立体感。从正面看去,汉EV更有着低趴跑车的运动感。 从侧面看,车头的运动风格并没有贯穿整车,从前部延伸出的腰线在后门处消失,汽车尾部则是另外一种风格,中规中矩的造型更加内敛。顶配性能版在尾部“汉”字之下还标明了3.9秒的零百公里加速,坦率承认了它的跑车基因。 电科技测试的车型为比亚迪汉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相比顶配版主要是少了一整套后桥驱动系统,百公里加速也下降到了7.9秒,但优点也很突出,在同样的76.9kW电池容量下,NEDC续航上升到了605公里。 要续航还是要推背?比亚迪都给了你选择。电科技相信,在三万多块的价差以及长续航的诱惑下,大多数车友应该还是会倾向于这一款车型,毕竟,谁不喜欢馅儿大又便宜呢? 汉EV是一款纯电车型,是一部标准的中大型车,长宽高分别为4.98米、1.91米和1.49米, 而2.92米的长轴距反映到驾乘体验上,就是内部的宽敞空间,尤其是“行政”级别的后排空间,座椅尺寸足够承托起后排乘客的大腿,即便是一个200斤的肥宅,落座之后与前排座椅也有两拳半以上的距离,足够轻松翘起二郎腿。 内饰部分,汉EV的出色观感很大程度是受益于前奔驰设计师Michele JAUCH-Paganetti(米开勒.帕加内蒂),在他的审美视野中,由于黑色真木加棕色Nappa小牛皮的大量加持,首先就在材质和配色上让比亚迪的内饰脱胎换骨,完成了从买菜车到形象加分车的关键跃迁。 综合来看,汉EV的外观与内饰完全超越了市面上30万元以内的所有车型,提供的驾乘体验更是完全不输于越级豪车。 从力到技——性能强悍,智能化亮眼 接下来我们同样聊一下动态部分。汉EV是比亚迪首台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电动车,电池容量76.9KW。长续航版采用前驱设计,车前部配置了一部163kW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机总扭矩330N.M,百公里加速7.9秒。相比四驱的性能版3.9秒的数据确实差距不小,但是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完全足够。 由于电动车的动力响应更加迅速,百公里加速7.9秒的汉EV,起步加速度其实并不输于5、6秒的油车,在超车时也会感到充盈的动力。制动性能上,汉EV的百公里刹车距离为32.8米,目前暂居同价位车型中的第一,堪称优秀。 从电科技的实际驾驶体验来说,汉EV加速非常顺滑,没有丝毫顿挫感,当然这本身就是电动车的优势所在,但是考虑到很多电动车连这一点都做不好,还是要承认比亚迪在电动车上的调校其实已经颇有积累。 另外,汉EV的动能回收也要给一个赞,即便是使用较大回馈,比亚迪也能把阻力调校得极其线性,基本上不会出现动能回收时汽车产生顿挫减速的情况。尤其是当驾驶者在适应了这套机制后,甚至可以一直将动能回收放在“较大”档位上,在市区仅靠单踏板实现加速、减速,进而获得更高的续航。 比亚迪汉EV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的悬挂组合,在行驶的过程中,悬挂调校适中,能够吸收一定的震动,但是也会反馈适当的路感,悬挂整体感受良好。 不得不提的是,汉EV提供了极佳隔音效果,前后风挡均采用了双层玻璃,再加上底盘隔噪性能良好,电机在运行时也足够静谧,高速运转也没有啸叫情况发生,车内整体噪音控制水平符合这一档次的车型表现。 DiPilot辅助驾驶方面,比亚迪汉EV支持车道提醒、车道保持、定速巡航、自动泊车(尚未实装)、并线提醒、交通标志识别。 这里我们就只介绍下它的定速巡航功能。结合车身众多传感器,汉EV的定速巡航也变得更加智能。在选择定速巡航时,汉EV会使用毫米波雷达扫描前车距离,并自动从“定速”与“前车车速”中选择速度更低的一个执行,优先保证驾驶安全。总之,和其它同类别车型相比,汉EV在辅助驾驶上基本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竞争,在一些常用的功能上足够给力,提供出了一份足以让人安心的驾乘体验。 电动车还是电冻车?汉EV低温续航长测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注的冬季续航部分了,锂电在寒冷环境下放电效率本就不容乐观,而磷酸铁锂虽然安全系数足够高,但冬季损耗却要比三元锂电池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对此,比亚迪设计了全新的刀片式封装方式,以增加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并在电池模组内采用PTC加热,缓解电池因低温造成的性能缺陷。 数据说话。在电科技五天的测试中,陆陆续续一共行驶了978公里,实际消耗电量204.8kW,实际行驶中详细路况、车况、电耗情况如下图: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汉EV在前50%电量时是比较耐用的,甚至可以在冬天的北京市区跑出超越NEDC数据的表现,实际行驶17公里,表显消耗里程仅14公里,在石家庄市区满电状态下行驶21公里,表显里程也仅消耗20公里。 但是,就像包括苹果手机在内其它电子产品一样,一旦当电量来到低位时,汉EV的电量又会下降得很快。在电量仅剩19时,在电科技驾车从石家庄前往正定的12公里实际路程中,显示用掉了仪表盘上的38公里里程。 事实证明,尽管磷酸铁锂在续航问题上做出了大量“补丁”性工作,但是因为化学基础科学的特性,电池释放时的一致性问题仍然是一个科学界的底层难题。所以,不管是在寒冷的北方还是温暖的南方,驾驶任何电动车,都不要过于相信最后一截的表显里程,尽量及时充电,以免尴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汉EV能够根据实际行驶状况动态调整可行驶里程数,第一箱电显示可行驶600公里,第二次充满电时可行驶里程变为了553公里。因此,造成了表格中前后平均电耗与表显消耗里程数比例的细微差异。 汉EV在市区与高速的行驶里程情况对比见下表: 从电科技的测试结果可见,汉EV得益于低至0.233的风阻系数,在低温环境下的高速电耗表现明显优于市面同级别“电冻车”。 至于市区百公里平均电耗高于高速行驶表现的结果,电科技认为更多是因为大部分市区行驶都是在低电量状态下的成绩所致,而每次高速测试之前我们都给汉EV充满了电。显然,前半部分的电量明显要更耐用一些,所以在市区满电行驶时,两次实际行驶里程要比表显消耗里程要来得更长一些。 综合来看,在北方的寒冷冬季,如果你使用汉EV的Eco模式,实现较大动能回收,在全程开启暖风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维持20kW的百公里平均电耗,续航也能维持在基准线上下。 而在电动车普遍表现较差的高速能耗上,汉EV确实优化有术,竟然与市区表现相差不大。而且,实测证明,空调的开关与否对汉EV的续航影响不算特别大,北方的车主朋友们就不用刻意难为自己了,空调该开还得放心大胆地开。 冬天成本优势不再?低温充电时间、成本测试 电动车之所以常被戏称为“电动爹”,主要就是在调侃它因为续航里程和充电不够便利所引发的驾驶焦虑。 不过,随着行业的迭代成熟与产品的普及下沉,国内的相关设施也正在迅速完善。相关数据显示,国家电网今年在充电桩上的投资高达27亿元,新建充电桩7.8万个,较去年同比增长35.5倍。 数据是枯燥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在这一路的长测中,电科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寻找充电桩的难度正在以指数级降低。在驾驶汉EV途经北京-石家庄-山西-北京,几乎所有的休息区都提供了充电桩。经过实测,充电功率大都在40kW左右,一小时即可为汉EV充电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汉EV的语音助手小迪也可以帮助查找并导航至最近的充电桩。以石家庄为例,市区确实存在着大量废弃充电桩,但是小迪和国家电网App依然可以直接查看附近的可用充电桩,还可以实时查看空闲数,最关键的是停车还免费。 考虑到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车友的停车位上都没有安装充电桩,所以为了模拟更真实的情况,我们在测试的几天里,都是在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上进行充电,具体充电数据及价格统计如下表: 从我们数次充电的费用表格中可以看出,电价会根据波峰波谷产生较大幅度浮动,凌晨3点去充电价仅0.33元/kW,加上服务费也不过0.43元/kW,但是白天时,最贵的一次电价会上浮到0.72元/kW。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速公路对于电动车还是不太友好,至少在充电价格上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善意。在高速服务区,充电的服务费价格已经超过了电价,达到了1元/kW,综合下来,每kW价格达到了1.55元,着实有些不便宜。 即便高速服务费比较贵,峰谷电价有差异,但是综合来看,电动车的成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燃油车按照比较省油的7L/百公里油耗计算,92号汽油5.55元/L,折合每公里为0.39元。 夏季时,汉EV平均百公里电耗约为15kW,电价区间按照本次测试的0.43-1.55元/kW计算,每公里电价处于0.06-0.23元区间; 而在北方冬季环境下,平均百公里电耗按照电科技本次测试得出的21kW计算,每公里电价则在0.09-0.32元上下浮动,每公里成本最低仍然不超过0.1元,着实令人惊叹。 也就是说,从使用成本考量,电动车碾压燃油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只要你不是一直在高电价的波峰时段、高服务费的服务区充电,电耗成本相比燃油车,那肯定会是有着数量级优势,即便是在电池效率大幅下降的北方冬天也是一样。 电科技观点: “汉”,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汉朝开创了绵延至今的中华史,汉唐盛世也是属于我们悠久历史中最为璀璨的存在。同样,对于比亚迪来说,“汉”也是意义非凡,汉系列,尤其是电动系列,承载着比亚迪品牌跃迁向上的历史任务。 凭借时尚潮流的外观,优秀的性能表现,超长的续航里程,豪车版的驾驶体验,比亚迪汉EV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在产能极为不足,提车需等待数月的情况下,仍然在10月份实现了7545辆的销量。据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拖累比亚迪汉产能的主要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以及汽车内饰的Nappa真皮、真木的产能短板,当供应链加大力度,产能也会跟上销量的需求节奏。 在经过电科技数天的测试,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实力名副其实。在北方的冬天,汉EV的电池续航表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尤其是近日特斯拉车主抱怨磷酸铁锂的Model […] read more
小鹏G3将推磷酸铁锂版本
近日,工信部对外公示了申报第33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小鹏G3推出换装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 其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整车重量相比三元锂电池版车型增加30kg,由此看来小鹏已成为三家头部新势力中首位“回归”磷酸铁锂路线的车企。 对于最关键的续航问题,磷酸铁锂版G3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能够达到多少,是否能与目前长续航版车型的520km所持平,这些信息尚不得而知。 此前国产特斯拉Model 3已将标准续航版车型换装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但是从车主实际反馈来看,在北方寒冷地区,车辆冬季低温环境下的实际续航表现并不是太好。介于此,换装磷酸铁锂电池的小鹏G3相信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在自身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电池能量密度:三元里>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电池(LFP)是用磷酸铁锂作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电池则是一种以镍钴元素作为正极材料,以锰盐或铝盐来稳定化学架构的锂电池,主要有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 受制于化学特性,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平台低,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概在140Wh/kg左右。而三元锂电池电压高,能量密度基本为240Wh/kg。也就是说,在相同电池重量下,三元锂的能量密度是磷酸铁锂材料能量密度的1.7倍。 毫无疑问,在能量密度上三元锂电池优势明显,不过不同“配方”的三元锂电池它的能量密度也会有差异(镍、钴、锰/铝三者不同比例)。 特斯拉使用的21700 NCA三元锂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高达260Wh/kg,是目前的量产电动车里最高的,它的镍钴铝比例为8:1.5:0.5,属于“高镍电池”。 在NCM电池中,按照镍钴锰三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NCM111、NCM523、NCM622、NCM811(数字代表镍钴锰的比例)。 按照目前的对电池续航里程的要求,高镍的NCM811是重点突破方向。因为随着镍元素含量的升高,三元正极材料的比容量逐渐升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也会随之提高。 不过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进行优化后,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是大幅提升了。 安全性:磷酸铁锂>三元锂 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是目前车用锂电池中最好的,电热峰值大于350℃,当电池温度处于500-600℃高温时,其内部化学成分才开始分解。 三元锂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300℃左右就开始分解,因此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防过温保护装置和电池管理系统来保护电池的安全。所以在高温条件,磷酸铁锂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低温性能:三元锂>磷酸铁锂 冬天电动车续航里程衰减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要劣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温度使用下限值-20℃,且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差,在0℃ 时的容量保持率约60~70%,-10℃时为40~55%,-20℃时为20~40%。三元锂电池低温温度使用下限值-30℃,低温放电性能好,和磷酸铁锂电池相同低温条件下,冬季时里程衰减不到15%,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当然,为了避免出现明显的里程衰减现象,大多数车辆现在都有相应的热管理来保证电动车冬季性能。 寿命:磷酸铁锂>三元锂 电池寿命就是电池在多次完全充放电后的电量衰减,一般电动车电池充满后衰减到原有80%电量就代表电池该换了。 磷酸铁锂电池的完全充放电循环次数大于3500次后电量才会衰减到原有的80%。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充放电一次,磷酸铁锂电池也要将近10年才出现明显衰减现象。 而三元锂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短一些,完全充放电循环大于2000次会开始出现衰减现象,也就是大概在6年的时间,当然通过电池管理和车辆电控系统也可以稍微延长一点电池寿命,但是也只能是稍加延缓。 当然,电动车电池是由多个单体电池串并而成,其工作状态类似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电池组类似,只有在电池性能高度一致时,寿命发挥才能接近单体电池的水平。 成本:三元锂>磷酸铁锂 在电池成本上,磷酸铁锂电池也有巨大优势,它没有贵重金属(镍钴金属元素),所以在生产成本上较低。 三元锂电池使用了镍钴锰多种材料,并且高镍电池的生产需要比较严格的工艺环境,目前成本比较高。 并且经过这几年的开发,作为关键材料锂、钴等金属资源开始吃紧,尤其是金属钴,它的价格一路飞涨,报价在20万元/吨以上。而一吨电解镍的价格,目前也就11万出头。所以也倒逼着电池企业往811路线,提升镍的含量,降低钴的含量,也能带来成本的降低。 read more
恒大汽车的动作咋这么快?
今年8月初,恒大汽车一口气发布6款车,霸气壮举赢得满堂彩。4个月后,首款车恒驰1开启路跑,超豪华内饰也正式亮相,进展可谓神速。 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不过两年,却成功地将”造车梦”变为现实。对此,外界的好奇有增无减:恒大是如何实现后发先至的?无数车企研发4、5年都只得一场空,恒大凭何两年就有产品落地?本文为你揭秘恒大汽车背后的制胜法宝。 01|整合全球顶尖人才、技术资源 早在造车之初,恒大就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实现核心技术世界领先,拥有了3.0底盘、动力总成、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等世界顶级核心技术,还以前瞻性眼光成立全球研究总院,采取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来进行研发。 据了解,恒大的全球研究总院在拥有3200多名科研人员,下设前瞻技术研究院、整车技术研究院、软件技术研究院、动力研究院、造型研究院等11大专业研究院,分布中国、日本、瑞典等地。恒大还招兵买马,挖来一众汽车大咖助阵,如曾任东风汽车研究院院长的方驰,曾任美国福特汽车高级技术专家的徐性怡,原阿尔特汽车设计总监陈群一,都属业界大拿。 这支强大的研发天团,在恒大拥有的顶级核心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发,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将恒驰系列快速落地。 02|超高标准造世界一流品质恒驰 光有核心技术和研发人才还不够,”要做就做最强”的恒大制定了最高的行业标准——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为此,恒大与全球汽车工程技术龙头、全球顶尖造型设计大师以及世界前110家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这些国际顶尖资源共同造就了”全系豪华”的恒驰系列。 从日前曝光的恒驰1路跑视频来看,实车造型100%还原概念设计,豪华车身极具标志性,力压定位相近的特斯拉Model S。同样,内饰方面,恒驰1也未来感十足:宇航级旗舰智能座舱、全球首创并拥有自主专利的超大三联屏、百度+腾讯双生态5G互联技术、超视界全尺寸玻璃穹顶、豪车御用音响英国之宝……全方位营造高端驾乘体验。 不难看出,在顶级标准的打造下,世界一流品质的恒驰系列竞争优势已现。 03|基地试生产、量产进程加快 实现量产是每个车企必经的坎,而生产基地的规模、全产业链的布局与之息息相关。 早在造车初期,恒大汽车便在上海、广州等地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基地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实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目前,上海、广州基地已经试生产,恒驰明年顺利量产已成大概率事件。 按规划,恒大汽车要在2025年前实现年产能100万辆,2035年前达500万辆。除了先进的智能制造外,恒大汽车庞大且完善的生态闭环也是这个宏大目标的底气。 从六车发布到恒驰1路跑、发布内饰,恒驰飞速落地是恒大造车决心与实力的最佳证明,未来,恒驰上市能否快速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行业新龙头,时间会给出答案。 出版:头条号 @Top财经 read more
比亚迪同时发布了3款黑科技车型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谈论,燃油车的寿命究竟还有多久,由于我们地大物博龙头转身的频率自然是要慢一些,禁燃也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在现阶段能够击败燃油车的,绝对不是纯电动车型,即便是强如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蔚来ES6这样的大热门车型,依然还是有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买单。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续航的焦虑虽然有所减弱,但是充电设备的不完善、冬季的续航缩水以及电动车的充电繁琐等等,都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难题,更何况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充电桩进停车场都要费好大的劲,消费者又如何对纯电动说得上追捧呢? 所以插电混动车型就成为了当下最好的选择,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丰田和本田就开启了混动之旅,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能够有效的将油耗压到很低的问题,但是由于成本的问题,混动车型的价格要比燃油车版本贵出很多,并不算实用。 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我们看到比亚迪一口气发布了3款DM-i平台下的车型,分别是秦PLUS、宋Pro、宋MAX,这不仅仅代表DM-i首次进入工信部公告名单,更宣告着一个时代的来临。都说DM-i是比亚迪的黑科技,那么它到底强在哪里呢? 首当其冲的是它的油耗,搭载DM-i技术的车型要比主流竞品低很多,我们以秦PLUS为例,它的百公里油耗仅为0.7L,即便是在馈电模式下油耗也仅仅只有3.8L。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表现,主要得益于DM-i43%的热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款发动机的热效率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甚至连丰田都要败下阵来。 第二个优势在于价格,前面提到丰田本田早就有这方面的技术,但是造价太贵,而比亚迪的DM-i技术在运用到车型上之后,只会比燃油车版本贵2万左右的价格(未来还会更低),而在现阶段补贴和购置税减免等等之后,价格已经和燃油车完全持平。这是放眼全球,谁都无法做到的绝对优势。 另外,DM-i还能突破续航的瓶颈,从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三款车型的纯续航里程都非常出色,均超过了100公里,其中秦PLUS更是达到了120公里。要比之前的版本高出不少,这对于车主来说无疑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还大大降低的购车和用车的成本。 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一款混动车型驾驶体验更稳更舒适,价格和燃油车几乎持平,还便于上牌。同时在使用时,既可以纯电行驶,又可以用很低的油耗行驶,有充电条件的最省钱,充电不方便的也能少跑几次加油站,何乐不为呢?所以说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接受新能源汽车,而是需要像比亚迪这样的强者来革燃油车的命,来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