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042辆和46219辆,同比分别增长3倍和2.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81辆和26492辆,同比增长2倍和1.9倍。单就新能源细分领域来看,可以用“爆发式”来形容。可是,就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209.5万辆和1185.03万辆的整体车市来看,这个数字又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这个成绩和政策利好直接关系:高额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免费上牌等等。《电动汽车时代》获悉,下一轮政策还有望更多地考虑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进行鼓励,如减免停车和过路费、对充电桩建设予以补贴等。如果没有了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的走向又将如何?到底哪些因素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私人充电桩安装步骤:物业出具证明→向国家电网申请安装独立电表→安装电表→选择充电桩类型→自行安装
充电设施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主要车型电动汽车是用电池提供动力,有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既然是用电池提供动力,顾名思义,有电才能跑。从目前来看,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尚不明确,市场化运作动力不足;私人充电桩安装由于物业或业委会等积极性不高,阻力较大;很多消费者表示,充电桩数量少、有故障、排队长等问题仍是影响他们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续航硬伤
即使有政策利好,可是扣除补贴后的新能源汽车一般还是比同等传统车辆要贵。到底有多贵?比亚迪新能源车E6定价31万到33万元不等,可比的比亚迪S6定价10万到13万元。以10%的购置税率计算,消费者可少掏2万到3万元,却仍然是燃油车定价的2-3倍。新能源车贵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高,可是短期内车企没有有效途径降低电池成本。再加上用户对性能和续航里程等担忧又在短期内较难消除。综合性价比,很多消费者仍然更趋向于燃油车。
地方保护是拦路虎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地方保护或许才是最大的阻碍,市场进不去,一切都是白搭。“在本地投资设厂”或者“整车企业采购本地生产的电池、电机等零部件”等才能获得在当地推广的资格。类似这样在新能源车准入上设置门槛的做法,在全国很多城市并不鲜见。有数据显示,地方保护主义直接导致全国70%的地方市场新能源汽车难以进入。例如,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由于北京市修订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并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这意味着比亚迪、荣威、江淮等车企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目前北京客户想要购买“秦”只能参与与汽油车一样的普通摇号。
电动君点评:政府、车企和消费者各有在意的利弊,谁都没错,错的是时辰。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制表:电动汽车时代网
等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