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新车
华为造车?将于2021年4月17日发布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博发文,宣布ARCFOX极狐品牌下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将于今年4月17日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提供2种动力和3种续航版本车型,在今年3月25日率先开启预售。 据悉,阿尔法S将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激光雷达在内的30个以上的智能化部件。 企查查APP显示,ARCFOX极狐隶属于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5日,法定代表人为刘宇,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北汽蓝谷(600733)100%控股。 出处:贝壳财经 read more
苹果汽车长这样?
日前,爱卡汽车获悉了一组苹果概念车的假想图,据了解,苹果概念车的车轮非常特别,官方名为“Cheese-grater”的灵感车轮,支持无线电交换。 此次曝光的图片能够看出,苹果概念车采用了MPV的设计,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科技感,一条贯穿的灰色装饰条连接两侧的大灯组,格栅采用了电动车一贯的封闭式设计,预计贯穿式的装饰条可以点亮,新车的LOGO采用了“iV”标识,新车下方的进气口采用了多条幅的设计,整体前脸的设计大气、简约具有科技感。 在车身侧面,新车的车身造型较为方正,尤其是新车尾部的设计,采用了平直的线条,同时在车身下方还有绿色灯带,能够进一步体现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新车的车轮非常特别,官方名为“Cheese-grater”的灵感车轮,支持无线电交换。 撰文:爱卡汽车 @张洋 read more
丰田和特斯拉都搞不定的太阳能汽车,这家创业公司搞定了!
电动汽车靠什么补能?充电?还是换电? 也有一些人坚信,用太阳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才是未来。 网友想象中的特斯拉太阳能充电 最近,美国加州初创公司Humble Motors推出了一款纯电动SUV Humble One。 这款5米长的SUV,安装了7.6平方米的太阳能板,每天最多可以增加96公里续航里程。 为了容纳更多太阳能板,Humble One不仅充分利用了车顶、窗户、侧门,还设计了可折叠的太阳能翼板。 Humble One起售价为10.9万美元,预计要到2025年交付。 一直以来,车企都在尝试用太阳能为汽车补能。 早在2012年,丰田就在普锐斯顶配车顶搭载了京瓷代工的太阳能板,但是因为面积太小,光电转换效率太低,这块太阳能板主要用来为车载通风系统供电,在高温天降低车内温度,并不能为动力电池充电。 2020款现代索纳塔也在车顶放置了太阳能板,而且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但这套太阳能充电系统平均每天只能充电6小时,预计每年能为车辆增加13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平均每天才3.5公里左右。 由此可见,要用太阳能为车辆补能,至少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尽可能增加太阳能板面积。 丰田就试过双管齐下。 2019年,丰田在一辆插电混动版普锐斯的整个车身覆盖了夏普太阳能板,并将最理想状态下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到了34%,结果这辆支持边走边充的普锐斯,在大晴天一天增加了大约56公里续航里程。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太阳能板,让这辆普锐斯的车重增加了足足80公斤。 总之,丰田对测试结果不太满意,所以这一技术至今仍未量产。 丰田搞不定的事,换成特斯拉能搞定吗? 要知道,特斯拉不只造电动汽车在行,还收购了光伏企业SolarCity,光伏业务一直搞得有声有色。 早在2017年,特斯拉就曾计划在Model 3上安装太阳能板来为动力电池充电,但是由于充电效率太低最终作罢。 官方放弃了,但特斯拉车主却一直在做实验。 油管The Tech of Tech频道的Up主,曾经在自己的Model 3上放了12块Bluetti的120W太阳能板,充电一个半小时后,他发现Model 3只增加了7英里(11公里)的续航里程。 “我永远不会建议大家这么做,因为还要准备那么多东西。” 另一个油管Up主则为Model 3安排了一辆大拖车,拖车上放了八块太阳能板,可以边开边充电。 可惜天公不作美,太阳能板在阴天产生的电量,最后只能为手机充电,小哥不死心,最后还用咖啡机成功冲出了一杯咖啡。 为了准备8块太阳能板和电源转换器等设备,这位Up主花了2500美元,但据他估算,至少要在大太阳下暴晒80个小时,太阳能板才能为一辆Model 3充满电。 考虑到云量影响,实际条件下为一辆Model 3充满电可能要花上整整10天。 尽管太阳能充电看上去既不经济也没太大实际意义,但是考虑到用户的热情,特斯拉还是在Cybertruck上提供了太阳能选装配件。 去年,Cybertruck设计师斯拉夫·波波夫斯基发布过选装效果图,除了车身的太阳能板,车后还可以打开一扇折叠式太阳翼板,在太阳翼板非展开状态下,太阳能每日可以额外提供约24公里续航里程,展开状态下可增加到约64公里。 太阳能板供电能力有限,一些初创公司都在试图通过降低能耗去增加续航里程。 比如Humble One的设计重点就是减重,5米长的纯电SUV只有1.8吨重,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足足轻了348公斤。 另一个要点则是降低风阻系数。 不久前,美国Aptera公司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首款量产三轮太阳能汽车。 这辆车的风阻系数只有0.13Cd,虽然车身太阳能板只有3平方米,但是每天可提供72公里续航里程,如果将太阳能板延展到引擎盖和后舱,还可以额外增加39公里的续航里程。 也就是说,只要天晴,这款车的续航里程已经接近五菱宏光MINI EV的12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短距离通勤所需。 Aptera的价格也相对亲民,起售价为25900美元(约合17万元人民币),去年开售后不到24小时便告售罄,目前已累计了7000多辆订单,总销售额已高达2.5亿美元。 问题来了,换成你,愿意花17万元买一辆太阳能汽车吗? 参考资料: InsideEVs:Humble […] read more
曾火爆全球的老爷车复刻发!续航600公里的大众首款自动驾驶电车来了
要说大众最经典的两款车型,一款是绰号甲壳虫的大众1型,而另一款则是厢式车多功能车始祖的大众2型。#数码科技趣闻# 大众2型有多经典,应该不用多说,它曾出现在无数电影当中,也成为嬉皮士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火爆全球的它甚至连销量都没有个确切数字,无论是版本数量,生产、销售国家,时间跨度,都太多太长了……。 如今它已经出到了第六代,里里外外,早就没了当年“内味儿”,当然这也是大众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部分,毕竟从第一代到现在,已经过了70多年了。 这辆车的特点之一,就是特别能“改”,它既可以是一辆普普通通的面包车,也可以是一辆房车。 这辆经典的 MPV 将会重新“复活”,2017年,大众集团发布了这款纯电微型巴士的概念车 ID. Buzz ——没错,它将会以纯电的形式再次出现在大街小巷。 而在近期,有关它的参数配置信息也被曝光,极果君抢先带着各位小伙伴来看看这款新车吧。 在了解 ID. Buzz 先带大家认识一下它的“祖宗”,大众2型。 1950年,大众2型的第一代 T1 开始量产,车前大众的“VW”标志有很高的辨识度。最早起的 T1 采用后轮驱动,搭载一台水平对卧气冷四缸引擎,马力24.5ps,最高速度仅80km/h。 这辆车在世界各地推出了各种版本,除了普通的“面包车”外,还有“皮卡版”。 带有侧窗的 Kombi 版本,在南美十分常见,车内的易拆卸的座椅让这款车客货两用都很方便。 还有全车带 23 扇窗户的 Samba 版。 这款 Samba 版不仅有那么多的窗户,还带一个帆布天窗。 甚至装上火车轮子,就能上铁轨跑的“铁路版”也有……。 还有人为这台车装上保时捷 993 的引擎,去跑赛道,马力高达530hp。 1967年,T1 在西德停产,而在巴西则持续生产到1975年。其在德国本土的产量就高达196万多辆,在巴西的产量更是不计其数。 第二代 T2 也于1967年推出,在动力、操纵性与设计上进行了升级。 而到了第四代 T4 时,就已经完全没了最初的模样,从当初的后驱变成了前驱。 但能改这个特点,还依然存在,外国一家公司还专门为 T5 设计了房车用的延展箱体,一键就能变身大房车。 目前最新一代为第六代 T6 ,在国内最新的这几代都被称为迈特威,第七代 T7 也即将问世。 而纯电化的 I.D. Buzz […] read more
Humble Motors推出全电动SUV 据称完全采用太阳能供电
加州是特斯拉、Lucid、Fisker和Faraday Future等几家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所在地。不过,总部位于加州的Humble Motors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其带来了One全电动SUV。据Humble介绍,One是世界上第一款太阳能驱动的SUV。 Humble Motors创始人Dima Steesy表示:”我们认为太阳能是移动的未来,太阳能驱动的电动汽车是解决交通生态系统碳中和的下一步。Humble One标配了超过80平方英尺的光伏太阳能屋顶板,以捕捉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当然,在车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不是第一次,之前卡玛Revero汽车甚至新的现代索纳塔都采用类似设计。此外,太阳能车顶也是奇特的Aptera三轮电动车主要驱动力。 但在这些车辆中–除了Aptera主要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外,太阳能车顶是为车辆辅助设备进行涓滴充电的。在Humble One中,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能量足以每天产生60英里全电动续航里程,足以满足大多数城市和短途公路通勤。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工作的,Humble也没有提到Humble One的动力系统和电池组。Humble确实提到了One的长度为198英寸(比新款丰田卡罗拉略长),重量约为4000磅(约1800公斤),比特斯拉的Cybertruck轻1500磅。 另外,Humble表示,One是一款四座SUV,构造上也是尽可能的轻。该公司已经收到了高达2000多万美元的One电动SUV预订,不过,Humble One目前售价10.9万美起,你需要等到2024年初才能拿到车。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最强电动车?奔驰EQS曝光
奔驰全球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此前公开称,与EQE挑战特斯拉Model S、奥迪e-tron GT和保时捷Taycan不同,EQS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 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奔驰EQS将会是一款目前市场上并无竞争对手的顶级电动车,这可是奔驰啊?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应该假不了吧? 此前我们对于EQS所能掌握的仅有网上流传各种东拼西凑的杂乱信息,而在日前,奔驰正式举办了第一场针对媒体开放的全新EQS设计沟通会,会议上奔驰终于将这款车型的部分信息公布在世人面前。 会议分为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和声学设计三部分,我们就从这三个部分了解一下这款号称没有竞争对手的顶级电动车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外观设计 本次设计沟通会,现在摆放着的仍然是有伪装包围的EQS,但具体的轮廓其实我们其实已经可窥一二。 我们可以看到,EQS拥有一个弧度极大的车顶设计,从车头处一直延伸至车尾,官方将此定名为弯弓式设计,这样的设计除了给人极强的未来感和运动感以外,官方表明还能带来宽敞的乘员舱空间和极低的风阻系数。 由于它没有内燃机,不需要内燃机,前舱的位置可以做得短小且倾角较大,车轮也更加靠近车身的最前端,车内自然有更宽敞的乘坐空间。 风阻系数方面,厂家给到EQS的风阻系数去到夸张的Cd=0.20,除了流畅的车身线条以外,隐藏式的门把手和轻质轮毂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声学设计工程师Thomas Kueppers 都说奥迪会玩灯,但见过全新一代奔驰S级的小伙伴,相信都被那套具有投影效果的大灯给折服,EQS也会带给大家惊喜。EQS采用了灯带式日间行车灯设计,并且灯带中有三个灯点——这与全新S级轿车一脉相承。尾灯采用螺旋式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灯泡的螺旋灯丝。 内饰设计 内饰设计分享是这次沟通会的重点,而奔驰EQS这套内饰设计也确实能给人足够的惊喜。官方将这套设计暂定命名为MBUX Hyperscreen,采用了一整块无缝衔接的曲面屏(三块大屏相连)。它给我们的车辆带来极强的未来感,屏幕犹如在空间中自由悬浮一般,呈现巨大的空间感,并带来高科技感和透明感。 两侧的门板直接与中控台“无缝连接”,在内饰氛围灯的引领之下,门板往后向下倾斜,加强了中控台的悬浮感,让车内乘客有被中控台环绕包围的感觉。 得益于纯电化平台,EQS的扶手区域能做得比一般扶手更加低,具有流线型,且相当平整,前方的木制饰板完美地与内饰氛围融合。启动按钮被安排在了扶手区域的中央,附近还有驾驶模式选择按钮和部分多媒体控制按钮。 EQS的方向盘三幅式设计,图中的车型采用了黑白撞色的设计,搭配细窄的辐条,给人十足的未来感,方向盘上密密麻麻的功能揭示着可能搭载高级别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不过这按键不会稍微密集了一点,不会稍微容易误触么? 根据厂家给到的资料我们了解到,新车将拥有两套座椅风格可选,一种是运动型,而另一种则是舒适型,如无意外,图中我们看到的会是舒适型的座椅,打孔的白色真皮,搭配菱形纹路和柔软的头枕,乘坐舒适度应该不输S级。音响方面,使用的依旧是“老熟人”柏林之声。 另外,厂家还给到另外一套的选择方案,如果用户不喜欢这样的超大曲面屏设计,还将提供一套与S级轿车相似的中控大屏的设计,副驾前方的位置则可以按需选择多种不同材料的饰板用以装饰。 声学设计 安静是许多人对电动车最直观的感受,对比燃油车,少了发动机和排气管的滋扰,一般来说电动车能拥有更优的静谧性表现。而奔驰这次除了给大家带来安静的车内乘坐体验以外,还在声学设计上做了不少工作,他们认为,不同的驾驶员对电动车车内的声音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他们给用户提供了三种选择,关于这个选择,我直接转述官方的说法: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声学设计工程师Thomas Kueppers 第一个选择叫Silver Waves(暂定名),它纯粹、简单、优雅和温柔,和奔驰本身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在这样的声音主题当中,并不会有太多的声音干扰驾驶者,但是却会给驾驶者一个比较好的反馈。 第二个选择叫Vivid Flux(暂定名),适合于电动车的发烧友。这个声音主题选择更多合成音,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声音体现了未来感,同时也带来温暖的感觉——我们也不想电动车给大家带来冰冷的机器的印象。 第三个选择叫Roaring Pause(暂定名),一些用户可能喜欢澎湃的机械感和雄浑的力量感,有点像涡轮发动机带来的感觉,在这个主题中我们会加入类似雷电元素的声响。 梅赛德斯-奔驰内饰设计专家Peter Balko 当然这个我们目前仍无法亲身体验这官方说道的三种选择之间的差异,但电哥还是斗胆给大家用较为好理解的话来分析一下这里表达的意思。Silver Waves说白了就是安静的模式,配合出色NVH设计,车内不会有太明显的声响;Vivid Flux有点类似保时捷Taycan提供的电子运动声音类似,你可以想象为科幻大片中主角穿越时光隧道时那种“嗖嗖嗖”的声音;第三种就更好了解了,就是模拟燃油车加速时的声音。 以上只是电哥的个人猜想,猜错了不要怪电哥。另外,厂家还透露未来他们会研发更多声音选择,之后将会提供更多音效主题给客户下载体验。 编辑总结 虽然宝马、奥迪都在推出各自的电动车,但他们都相对来说比较保守,都是先推出一款看看市场反应,再推出下一款。而奔驰,在推出完EQC之后就有些放飞自我了,一连公布了多款电动车的研发计划,EQE、EQA、EQV、EQB、EQS……奔驰看来真的要认真了。 作为EQ系列里最顶级产品,EQS必然需要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与科技,才能足够抓眼球,而通过这次沟通会上,电哥认为,奔驰做到了。水滴状超低风阻的造型,夸张的曲面大屏内饰,为不同的用户考虑的声音选择……虽然现在我们还没看到实车,但起码被这些说法“唬住”了。 据了解,关于EQS的更多信息,将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陆续公布,4月15日正式首发,4月16日开始的上海车展上首次公开亮相发布,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上海车展现在一睹为快,什么?去不了现场?那就要留意皆电到时为大家带来的第一手资讯了。 撰文:罗顺鹏 read more
宝马i4🆚特斯拉,前者更香?
在纯电动领域当中,特斯拉应该可以算是该领域的领头羊了,然而随着传统车企们纷纷“下海”,特斯拉的地位也变得开始动摇了。 今天的主角便是近日宝马集团刚刚正式发布的全新宝马i4,作为目前宝马正式亮相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宝马i4也承担着许多任务,那就是打造一台真正让人想要购买并驾驶的电动车,而不是因为什么新能源政策所迫不得已的选择。 外观方面,经过了半年多的消化,相信大家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宝马i4这一套全新的设计语言了,竖状的双肾格栅在刚刚推出的时候也是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觉得宝马疯了,然而随着M3/M4的推出,这一套设计也变得真香了起来。 作为一辆纯电动车,车身上自然少不了许多蓝色的设计元素,比如双肾格栅边框上的蓝色饰条,车身侧面的蓝色装饰以及那个蓝色点缀的空气动力学轮辋都在表明着它的身份,另外,宝马i4也将全系标配矩阵式LED大灯。 车身尾部上,宝马i4同样使用了与普通4系相同的设计语言,扁平化的尾灯依旧十分犀利,由于不再使用内燃机,因此传统位置的排气管也被封闭的蓝色扩散器所代替。 在动力方面,宝马i4将搭载最新的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系统,电池组的容量为80kWh,WLTP下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90km,这套电驱的最大功率为390kW,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4秒左右。 为了让宝马i4能更加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让用户减少里程焦虑,宝马i4配备的都是全新电动机、电力电子元件、充电单元以及高压电池,这也使得宝马i4可以支持高达200kW充电桩的快速充电,从0充到80%仅仅需要35分钟,在下班回家后也可以选择11kW的交流电慢充,11个小时也可以将电量充满。 在我个人看来,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宝马i4即将搭载的全新BMW iDrive 8.0人机交互系统,作为宝马集团展示品牌科技创造力的产物,iDrive 8.0也代表着未来宝马的设计理念与方向等。 全新的iDrive 8.0将突破性的使用12.3英寸的液晶屏幕与14.9英寸的中控屏幕组成一块大尺寸的曲面连屏,这样的屏幕便是科技力的展示,整块屏幕的ppi将达到200,简约的UI设计风格犹如在观看一场全新的苹果ios发布会,用户可以通过新的操作系统选择三种不同的驾驶主题,分别为豪华驾驶、专注运动以及简约艺术。 为了让每一辆新车都拥有适合用户驾驶习惯的表现,iDrive 8.0系统也将加入高度灵活自定义的“My Models”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多达十种不同的车辆驾驶参数。 5G的应用对于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场变革,在iDrive 8.0系统上也将首次引入5G移动网络技术,有了5G的支持,在导航时可以快速将车辆位置信息引入基于云端的导航系统,通过大数据的计算与实时路况,精准预估到达时间。除了可以整合实时的数据,宝马iDrive 8.0云端还采用高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实时数据和历史大数据模型,提供交通状况及预测服务。 宝马i4的到来绝对是令人兴奋的,因为随着宝马iX3的国产化,i4的国产应该也会成为顺水推舟的事情,国产化后价格的降低才是对于消费者最实惠的地方,这也让宝马i4在面对着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时充满了底气,当传统车企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的时候,特斯拉的宝座也许已经开始动摇了。 出处:头条号 @ams车评 read more
小米汽车正式立项:未来几个月内启动
据外媒报道,小米公司正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建立一个项目,并正在迅速推进其汽车制造计划,难道年轻人第一台电动汽车就要来了吗? 这一消息来自小米公司的的投资人。他表示,雷军也有可能直接领导的汽车项目。根据该报告,预计该公司将推出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的汽车。这些汽车还将利用该品牌强大的技术组合。以前,我们曾报道过有关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制造汽车的新闻,但小米官方声明澄清了事实并非如此。 此外,小米已经与中国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NIO)的创始人会面,并就汽车的制造咨询。一位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补充说,该项目可能从“本月或下个月开始”开始。还有人说,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王川将负责小米的汽车制造。 此外,据报道,这小米还计划与当地汽车制造商签约。这包括比亚迪和其他汽车制造商。不过,这只是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不过小米要造车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出处:头条号 @阿拉斯加二哈 read more
德国大众的纯电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中
汽车行业正在迎来产业变革期,传统汽车企业无一例外,都走上了革新之路。据外媒报道,大众将以纯电动MPV——大众ID.BUZZ为载体,搭载自动驾驶技术企业Argo AI开发的技术,在德国进行自动驾驶测试。按计划,在2025年时,大众客户就可以在特定的城市内,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前往目的地。难道大众将再一次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了吗?别急,在电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或许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跑在了德国大众的前面。 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兄弟”——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相信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前瞻布局和积极探索,成就了三兄弟在资本市场上的江湖地位,我们就不赘述了。在此,要重点介绍的是中国汽车龙头,德国大众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汽车集团,已连续15年蝉联中国汽车销量榜首。从合资企业做起的上汽集团,同时也是全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种子选手。上汽一直在全面推进纯电、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电池、电驱、电控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20年,上汽销售新能源汽车32万辆,销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近五年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近100%。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已于去年正式上市,加氢仅需3分钟,NED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这款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车,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温启动等各项技术指标,比肩全球顶尖水平,代表中国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终极目标”加速迈进。 硬核技术之外还要有“温度”,让智能化更好的服务人类生活。上汽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上汽通过自研、合作等方式,自主掌控智驾控制器、高精度地图、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不断加快提升“高等级”智能驾驶的产业化水平。2020年,“5G+L4(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实现准商业化运营,完成年度2万标箱运输任务;由上汽、中移动、华为、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建设的“5G智慧交通示范区”交付使用,实现了高速、城区拥堵及泊车等自动驾驶场景落地。 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终将迎来产业的升级变革,这是一个不变的客观规律。现阶段汽车行业正在迎来新变革,也孕育着新机会。汽车行业竞争新赛道,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以及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传统行业巨头才刚刚在这条新赛道上起步,中国汽车企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出处:头条号 @汽车商情 read more
保时捷发布全能电动车
传统车企近几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确实慢了一步,搞得特斯拉都觉得自己坐稳“王座”了?别急,有人来“整治”它了。#数码科技要闻# 2018年的日内瓦车展上,保时捷曾发布过一款名为 mission E Cross Turismo 的概念电动车。三年后的今天,这款车正式来了。 3月4日,保时捷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纯电跨界多用途车(CUV)Taycan Cross Turismo 。这是保时捷首款纯电 CUV 。 发布会虽然只开了短短的十几分钟……,不过这款车还是有很多亮点的。这款车零百加速最快只要2.9秒,充电五分钟就能跑近100公里,还特别能“装”。 与同系列的 Taycan 相比,明显可见最大区别就是汽车尾部,其采用了类似于两厢车的掀背式设计,有着较大的储物空间,同时还“不失性能”。 上图为新发布的 Taycan Cross Turismo ,下图为此前的 Taycan▲ 作为保时捷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新亮点?今天极果君就带着各位来看看这款新车究竟怎么样。 在说这辆车之前,首先为不了解的小伙伴解释一下,什么是 CUV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采用轿车底盘的 SUV,因此光从外观来看很容易觉得这是一台 SUV ,并且也确实有很多“自称” SUV 的车其实严格来说也只是 CUV ,不过为了方便营销和宣传,还是使用了普及率较高的 SUV 这一种类。 较早进入国内市场的 CUV 三菱欧蓝德▲ 首先来看看这辆车的尺寸,长宽高为4974mm*1967mm*1409mm,与 Taycan 相比稍微大了一圈,延续了保时捷以及 Taycan 系列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虽在风阻系数上也稍有上升,最低为0.26,但与外形类似的 SUV 相比,还是相当不错的,较为优秀的保时捷卡宴风阻系数也有0.34。低风阻也为续航、性能提供了基础。 […] read more
跟Model 3展开竞争,售价27万的大众新车曝光
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大众 Trinity 项目将推出一款全新纯电动车型,其车身长度超过4米(或与大众ID.3相仿),外观造型流畅且动力充沛,最大的亮点是将搭载丰富的科技配置,起售价大约在3.5万欧元(约27万元)左右。 根据此前报道,大众汽车 Trinity 项目与奥迪的Artemis 项目比较相似,都是旨在开发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电动汽车平台,同时两者也将共享一部分研发成果。 此外,Trinity 项目还可能会借鉴现有 MEB 架构的要素,并对其进行大量软件和动力总成方面的升级。 大众集团 CEO 赫伯特。迪斯( Herbert Diess )表示:‘Trinity 项目将是大众汽车革命性的项目。”由此可见, Trinity歹项目对于大众汽车的重要性。据了解,此次曝光的这款新车有望借鉴ID.3的设计灵感,同时大众汽车还将为其配备 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根据此前报道,新车有望在ID.3和ID.4投放市场数年后才能上市,届时或与特斯拉 Model3展开竞争。 出处:头条号 @这车到底怎么样 read more
上汽最强电动的车?
虽然在荣威时代,上汽早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独当一面,但不甘满足现状的上汽,仍然狠心将纯电汽车部门独立,成立R汽车品牌,为的就是寻求品牌向上,打造属于中国品牌的中高端纯电动汽车。 R汽车推出的首款车型是拥有620km续航的ER6,虽然拥有不错的综合实力,但其定位与“高端”一词始终难以联系到一块去。此时,R汽车急需一款旗舰车型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MARVEL R就这样应运而生。 MARVEL R不仅在设计上运用了许多大胆且前卫的设计语言,车上更是大量装备了上汽最先进的技术,综合来看,MARVEL R可以说是目前最能代表上汽新能源智能汽车最高水平的一款车型,19.4英寸的大屏、AR实景导航……堪称集大成的产品。这款代表作到底是真香还是徒有其名?电哥替大家伙来试一试它的实力。 外观&内饰 由于此前我的同事已经对MARVEL R的静态部分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重复赘述了,想了解的小伙伴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配双芯片/MR混合现实/AR实景 静态体验R汽车MARVEL R 不想跳转链接?那电哥还是来简单介绍MARVEL R的一些比较有特点的设计,只挑让电哥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设计点。 其一: MARVEL R采用了比较前卫的外观设计语言,前脸做了一个封闭式的处理,前舱盖板的前端最突出的位置为一条横贯式的LED灯带,直接与两端“U型”的灯带相连,并带有特殊的点亮效果,官方将其称作环宇之光。 下方“X型”的设计,展示了它动感的一面,两侧“雾灯区域”其实隐藏着它真正的前大灯组,且为远近光一体式大灯,这样的设计出了让它拥有更加的视觉效果以外,低位的前大灯也能减少对前方以及对向车辆的干扰。 其二: 内饰设计部分最值得介绍有两点,分别是那一块大屏和隐藏式的出风口,MARVEL R使用了一块19.4英寸超大的中控大屏,与ER6上那一块大屏的设计类似,是R Space 5G智能座舱的一部分,使用上汽引以为傲的斑马Venus系统,功能后面给大家介绍。 虽然说尺寸和显示效果都不错,但这个屏幕的位置确实设计的位置较低,而且倾斜角度太大,确实有些不利于驾驶员操作屏幕、查看信息,不过想想驾驶员也不应该在驾驶过程中操作中控屏,好吧,当我没说。 这样大倾角的屏幕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留出了超大的下方储物空间,无论是挎包还是女士开车时换下的高跟鞋也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配备充电接口,必要时还可以给电子产品补能。 Marvel R车内也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隐藏式出风口的设计,而且出风口中央红色的饰条有机地与车上的红色缝线结合在了一起,让单调的全黑内饰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对了,风向的调节与特斯拉/小鹏之类的车型类似,需打开空调调节面板完成控制。 其三: 车上的座椅设计也非常具特色,前排座椅采用一体式运动座椅的样式设计,但上方头枕其实仍然可以调节,红色缝线和中间翻毛皮的面料让它看着非常具运动感,靠背两侧拨杆为腰托的调节机关,座椅的支撑性良好,但个人感觉偏硬了一些。 亮点配置&功能 功能的部分电哥主要给大家伙介绍几个MARVEL R亮点的功能,不吹不黑地说,这几个功能真心好用,未来有机会推广至更多新推出的R汽车新车车型上。 仪表功能: MARVEL R搭载的是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显示效果比较出色,功能比较齐全,支持根据驾驶模式变换的显示模式切换,还能显示多媒体娱乐信息等。不过这些都不是它的亮点,这块液晶仪表最强悍的功能是与导航功能的高度结合。 仪表显示导航信息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几年前奥迪的虚拟座舱就已经可以做到。但在MARVEL R仪表之上可显示的导航信息可以以MR混合现实、AR增强实景、3D虚拟地图三种主题形式展示。 其中最有特点的要数AR实景导航模式,虽然近几年跟风做AR实景导航的车企多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上汽这一套实景导航好用。打开AR实景导航模式开关,仪表背景被前方实时路况所替代,而且还能识别路上的地面标线、路口车道标识等,可以根据设置的导航路线实时给出此刻要行进的方向和车道建议,指示标线十分准确,就算是弯道里也能精准地标注出来。 自动泊车: 电哥怎么说也测试过数十款车型的自动泊车功能,但MARVEL R上的这一套自动泊车系统还是给电哥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由于试驾时间有限,我也是在离开活动现场之前被安利后不抱希望地使用了一发,没想到“一发入魂”了。 使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当你挂入倒挡或者打开360°全景影像页面后,点开上方的自动泊车按钮,即可进入预备泊车的页面,在系统检测到有合适泊位后点击开始泊车按钮即可开始泊车。 说实话,电哥把自动泊车单独拎出来介绍是因为用起来的效果确实蛮好的,在预备泊车的画面里,显示屏会把车身周围的所有的车和空出来的车位都准确识别了出来,并且整个泊车的过程无需人为干预,虽然挪车的动作稍微慢了一些,但最后停稳的位置正正停在了车位中央,整个自动泊车流程流畅且便捷,不过没有时间体验更多不同形式泊位的表现,期待下次ICT300来一套完整的测试。 巨屏车机: 如前文介绍,MARVEL R使用的是一块尺寸达19.4英寸的IPS巨屏,分辨率为1200*1600,匹配的是联发科MTK芯片的6核SOC、4G内存。 得益于超大的屏幕尺寸,一屏内可以“挤下”足够丰富的信息,首页的卡片可以按需编辑,基本涵盖各式各样的功能入口,能在尽量少的步骤里找到想要的页面入口。 而且斑马系统支持扩展应用小程序,用户可以分类找到各种实用的小功能,包括车主、生活和娱乐几个种类,用户可以在车上完成查询各类信息,实现各种娱乐功能。虽然目前支持的应用小程序数量不算少,但大多还是以“阿里系”的为主,未来希望开放更多外部应用,丰富车机使用功能就更好了。 动态体验 比较遗憾的是,本次试驾官方提供的并非是性能狂暴的全驱驱版本,而是定价23.98万元的后驱PRO版,但蛮均衡的调校还是给电哥带来了一次不错的试驾体验。 后驱版本为永磁+同步双电机组合,可以输出137kW最大功率,410N·m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为7.9s,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5km。除此以外,它还提供由三电机组成的全驱版本车型,可以输出222kW最大功率,665N·m最大扭矩,4.8破百,对应NEDC续航里程为460km。 中控大屏下方两侧分别驾驶模式(左)和动能回收等级(右)的控制拨杆。MARVEL R拥有SPORT、COMFORT和ECO三种驾驶模式可选,日常情况下,选择COMFORT模式即可。COMFORT模式下,车辆加速踏板响应较为积极,加速平顺,0-100km/h时速区间几乎没有动力输出断层,不是对加速时间有极端要求的用户,个人建议选择两驱版本即可。 动能回收设有三级,但即使选择回收力度最大的第三级,车辆制动动作都并不突兀,此时松开加速踏板,车辆还是以较缓的姿态减速,车内驾乘人员感觉舒适,长时间乘坐也不会出现晕车等不适感,说明R汽车在动能回收这一块的调校还是相当具功力了。 如果要说到调校功力,MARVE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