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Tag: 三元锂电池

  • 电动汽车在冬季的续航衰减问题,能否彻底解决咯?

    电动汽车在冬季的续航衰减问题,能否彻底解决咯?

    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月,电动汽车车主的脾气要暴躁一点。因为每年最冷的深冬季节,电动汽车的“艰难日子”… read more

  • 续航可达1002公里的“四驱版”智己L6“光年版”发布

    续航可达1002公里的“四驱版”智己L6“光年版”发布

    工信部第十二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发布,目录里除了有高性能版小米SU7 Ultra之外,还有搭载超… read more

  • 28万元起售的新款阿维塔11纯电版

    28万元起售的新款阿维塔11纯电版

    阿维塔11又焕新了!新能源车杂谈讯,12月2日下午,新款阿维塔11纯电版及增程版双动力齐上市,新车共提供五款配置,售… read more

  • 不诚实不正直?享界S9在汽车之家冬季测试,排名倒数第二

    不诚实不正直?享界S9在汽车之家冬季测试,排名倒数第二

    随着冬季的到来,电动汽车的低温续航问题,再次成为了焦点。每当这个时候,各大媒体都会开始进行冬季低温续航测试,而测试的… read more

  • 年底又冲销量?Model Y降价到23.99万元了

    年底又冲销量?Model Y降价到23.99万元了

    11月25日,从特斯拉官方获悉,特斯拉针对旗下Model Y部分车型推出“限时尾款减1万元”优惠政策。具体来看,即刻起至12月31日(含)前,下订/后轮驱动版或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井完成交付,享尾款立减10000万元,同时,还可叠加限时5年0息金融方案,该方案覆盖所有选配,包括车漆、内饰、20英寸轮毂、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和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等。 目前特斯拉Model Y共在售3款配置车型,其中后轮驱动版售价24.99万元,新车搭载后置电机,最大功率为220千瓦,最大扭矩为440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9秒,匹配容量为60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554公里。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29.09万元,新车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电机总功率为331千瓦,综合峰值扭矩559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秒,匹配容量为78.4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688公里。 Performance 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售价35.49万元,新车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电机总功率为357千瓦,综合峰值扭矩659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7秒,匹配容量为78.4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615公里。 以最畅销的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为例,指导价为24.99万元,按照首付7.99万元(首付比例33%)、5年分期来计算,月供仅需2667元,日供低至89元,与标准方案比,60期可以优惠约19979元。 值得注意的是,分期年限可自由选择,1-5年都可以,不过首付比例最低多少,目前找不到官方数据,不过从宣传海报中可以得知,特斯拉官方都是按首付7.99万元计算;如果首付4.59万元,年费率则需0.5%。 此外,根据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 Y全系车型预计交付日期为1-6周,相比之前3-6周的交付周期,可见目前特斯拉产能非常充足。 此次特斯拉Model Y推出限时尾款减1万元优惠,且可叠加5年0息方案,对于那些即将贷款分期购车的潜在客户,实际是变相优惠,且优惠力度在3-3.5万元之间,在降低了购车的门槛的同时,大幅度减轻了消费者的还款压力,使得购车变得更加经济实惠。 图为海外新Model Y假想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大的优惠力度,也意味着新款特斯拉Model Y即将上市,追求性价比的可抄底现款车型,追求产品力的可等待新款Model Y。 出处:微信公众号 @太平洋汽车 read more

  • 含“华”量最高的奥迪纯电来临,Q6L e-tron家族全域智能进化

    含“华”量最高的奥迪纯电来临,Q6L e-tron家族全域智能进化

    2024广州车展,看点颇多。不仅是新势力的跌宕起伏,也有传统势力的奋力一搏。一汽奥迪,每次大型国际车展都不会让人失望… read more

  • 密度可达到1千瓦时/公斤的“最强电池科技”已经发布?

    密度可达到1千瓦时/公斤的“最强电池科技”已经发布?

    美国初创公司「Wright Electric」发表轻量化电池技术,透过新科技,新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 1,000 Wh/kg 的水平,而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约莫是 200Wh/kg;对照现有的电池产品,新技术可大幅降低电池包的重量,Wright Electric 预计在 2025 年开始进行原型产品测试、2027 年商业化使用。 「Wright Electric」专注在商用电池技术的开发,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且与 NASA、美国空军有合作开发项目,由于航空业的特性,Wright Electric 致力的是电池的轻量化技术;Wright Electric 的执行长表示,新的技术可大幅降低现有动力电池的重量,除了航空产业外,在特定的电动车市场也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根据 Wright Electric 发出的新闻资料,并未说明新的轻量化电池采用的是何种技术,不过仍是在化学能形式的基础下发展,目前该技术还在实验阶段,预计最快 2025 年进行原型产品的测试。 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也就是 Tesla 使用的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约莫落在 200Wh/kg 上下。对比 Wright Electric 的轻量化电池,等于可降低 5 倍的重量,不过电池应用还需考量到系统整合、电池包构型以及结构等层次,未必就可降低等比例的重量,未来还是要等到商用化、并且有应用到电动车之时,才能比较其重量的差异。 出处:头条号 @UCAR汽车网站 read more

  • 理想 L8 的申报信息曝光

    北京时间 2022 年 9 月 9 日消息,近日,工信部最新一期申报目录中,出现了理想 L8 的申报信息。新车定位智能豪华中大型 SUV,车身长度较理想 L9 短了 138mm,轴距短 25mm。 根据此前消息,理想 L8 将在 2022 年 11 月初发布,发布当月即开启交付。它将提供六座版和五座 VIP 版两个车型,且根据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软硬件配置不同,提供 Pro 和 Max 版车型。 动力方面,理想 L8 继续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搭载 1.5T 四缸增程器,采用双电机四驱布局,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130kw 和 200kW。电池方面,新车搭载 40.9kWh 三元锂电池,较理想 L9 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小 3.6kWh。官方表示,新车在 WLTC 工况下电量从 100%-3% 的纯电续航里程为 168km。 read more

  • 伊隆·马斯克认为锰基电池有潜力

    伊隆·马斯克认为锰基电池有潜力

    任何电池路线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密度和成本这两条主线。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却差不多,富锂锰基材料和层状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优于三元材料。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研发这几种正极材料的热度自然会提升。 近日,当升科技宣布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完成研发,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巴斯夫杉杉宣布富锰电池材料已实现吨级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包括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锰基电池备受关注,相关企业加速布局。锰基材料电池前景究竟如何? 性价比优势显著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主流动力电池。 今年3月,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我认为锰基电池有潜力。”他进一步称“在非常大的(电池)需求下,我们需要数千万吨甚至数亿吨原材料。因此,用于大规模生产电池的材料必须是普通材料,否则就无法规模化。”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还曾表示,用2/3的镍和1/3的锰做正极材料相对简单,这使得在同样数量镍的情况下可以提升50%以上的电池容量。 目前主流锰基电池包括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业内人士认为,锰基材料中,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最重要的改进方向之一,有望率先产业化应用。据了解,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固溶体,保留了磷酸铁锂的优良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拥有较高的电压平台以及与磷酸铁锂相同的理论克容量,因此相同条件下其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高20%左右。目前,拥有磷酸锰铁锂技术储备的电池厂商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要以专利技术研发、投资布局为主。德方纳米、中贝新材料、天津斯特兰等正极厂商均对锰铁锂产品有所布局。德方纳米表示,公司新型磷酸锰铁锂已开始送样,预计1-2年后可实现产业化,叠加正极补锂技术,该电池能量密度可提高20%,循环寿命可达1万次。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永高指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三元锂电池受近期镍、钴价格波动影响,成本飞涨。同时,相对于镍、钴,锰的储量较为充足。在此背景下,锰基电池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看来,任何电池路线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密度和成本这两条主线。“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却差不多,富锂锰基材料和层状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也优于三元材料。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研发这几种正极材料的热度自然会提升。” 尚存技术难点 据了解,比亚迪多年前曾尝试研究锰基电池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不过后续未有更多进展,目前比亚迪主打刀片电池。 事实上,具备诸多优势的锰基电池自身也有痛点。“锰元素的加入可以提升原本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与此同时,锰加入后,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度和电子电导率均会降低。因此,为了实现磷酸锰铁锂更高的放电比容量,需要减小材料一次颗粒尺寸,但小的纳米颗粒也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压实降低、吸水性高,以及其导致的高温循环性能差和胀气问题。”夏永高表示。 “磷酸锰铁锂技术开发的难点在于解决电压双平台的问题,富锂锰基和层状锰酸锂技术开发的难点在于延长循环寿命的问题,目前,上述技术都还没达到实用阶段的水平。”墨柯坦言。 高工锂电认为,未来2-3年磷酸锰铁锂将更多的以复配三元材料方式加以应用。长远来看,随着其成本下降,循环性能改善,将加速完成从辅材到主材的升级过程。“磷酸锰铁锂现阶段单独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更适合用作三元锂电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兼顾能量密度,又可以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夏永高表示。 带动用锰需求 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此前电池价格暴涨,近期价格仍维持在高位。目前,不少车企纷纷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电池,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表示,未来动力电池很有可能出现更多材料体系方面的创新。从目前来看,钠离子低温充电、快充性能表现十分突出,锰酸锂、锰酸铁锂等锰基固态电池经济性、低温性能表现优异,两者凭借各自优势,均已进入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布局之列。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2022年开始,4680电池、CTB、磷酸锰铁锂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电池、锂电回收等有望陆续走向产业化。“原材料价格上涨越多,综合性价比越高的电池路线就越受欢迎,比如,磷酸锰铁锂等多种技术路线未来都会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表示。 据了解,锰酸锂电池目前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在两轮车市场有着较大市场空间,磷酸锰铁锂电池、富锂锰基电池仍处于规模化量产的推进过程中。 业内比较关注,何种锰基电池可实现最先搭配装车。对此,夏永高看好三元/磷酸锰铁锂复合电池的前景。针对目前磷酸锰铁锂电池发展面临的技术问题,他认为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平衡锰铁比、电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等至关重要,不应一味追求更高的锰含量。 未来随着锰基电池的发展,锰在电池端的需求也将攀升。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受益于三元正极材料和锰酸锂材料出货量的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锂电正极材料用锰量将超过30万吨,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2%。随着新型锰基正极材料的渗透率提升,预计锂电池用锰量将出现激增,至2035年有望增至130万吨以上,相当于2021年的10余倍。2035年锂电池领域用锰量预计占锰整体需求比例达到5%。 read more

  • 续航焦虑或成历史?国产电池技术又有3大突破

    续航焦虑或成历史?国产电池技术又有3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可谓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方面,截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已经将合资车和外资车远远甩在了身后,实现了弯道超车。 国产智能手机方面,经过了十年的不懈努力,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全面崛起。无论是从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可以与苹果、三星等外国品牌一较高下。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国产手机已经占据四席,国产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达80%,而且荣耀、OPPO已经反超苹果手机,占据了销量榜的冠亚军位置。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跟风凑热闹,而是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与进步的结果。近期,我国的电池技术又接连取得突破,或将从根源上解决长期被人们所诟病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续航焦虑问题。 什么是续航焦虑? 续航焦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充电焦虑,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手机,都需要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为其充电。但是,就目前的充电技术来说,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使用需求。 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一旦没电,就需要到处去找充电桩,即使找到充电桩,可能还需要排队充电,好不容易排到自己了,也需要再等上大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把电充满。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可能你已经焦躁不安,身心疲惫。 再比如智能手机,其实也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类似,给手机充一次电也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充满。如果你有手机依赖症,那这几十分钟可能会让你心情沮丧,度日如年。 那如何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寻找性能更优的充电新材料;二是突破快充技术的瓶颈。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期我国在电池技术领域又传来了三个好消息,终于实现新的突破,下面赶快来分享给大家。 01 宁德时代发布新一代钠离子电池 据悉,这款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而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 在正极材料方面,宁德时代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材料,对材料体相结构进行电荷重排,解决了普鲁士白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的核心难题;在负极材料方面,宁德时代开发了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其具有克容量高、易脱嵌、优循环的特性。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四大优势: 1、储量丰富。 锂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065%,而钠约为2.36%,钠的储量是锂的360倍。 2、成本低廉。 ①磷酸铁锂正极约6~8万/吨;而钠离子化合物价格稳定且低廉,仅为约250元/吨。 ②钠离子电池不需要使用钴、镍等稀有贵金属,且钠离子不与铝形成合金,还可使用比铜箔更便宜的铝箔做集流体,材料成本会比锂离子电池降低8%左右。 3、能量密度媲美磷酸铁锂。 由于钠离子电池无过放电特性,允许钠离子电池放电到零伏。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00Wh/kg,可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媲美。 4、安全性高。 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通过针刺、挤压、过充、过放等测试,能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另外,在运输环节中,可以实现零伏运输,有效地降低了运输风险。 另外,因钠离子电池在制造工艺方面,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兼容,生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实现产能快速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02 国轩高科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将实现装车 在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上,工研院副院长张宏立表示,360Wh/kg能量密度的三元半固态电池将在今年实现量产。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电池容量可达160kWh,续航将突破1000km,零百加速仅3.9s。 那什么是半固态电池呢? 半固态电池是指一侧电极不含液体电解质,另一侧电极含有液态电解质的电池。或单体中固体电解质质量或体积占单体中电解质总质量或总体积之比的一半。 半固态电池相比与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有以下三大优势: 1、能量密度高。 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被公认为300Wh/kg,即便是300Wh/kg也只是理论值。事实上,国产的纯电动车,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一般在160Wh/kg左右,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180Wh/kg,三元锂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在200Wh/kg左右。 磷酸铁锂电池 而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容易做到300~400wh/kg以上,理论能量密度更高达700Wh/kg,是锂电池的2倍。 2、体积小。 传统锂电池中,仅隔膜和电解液就占据了近40%的体积和25%的质量。而如果换作半固态电解质,正负极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到几到十几个微米,这样电池的厚度就能大幅度降低,显得轻薄小巧。 3、柔性化。 半固态电池使用脆性的陶瓷材料,即便厚度薄到毫米级以下后还是可以弯曲的,材料柔性好。另外,半固态电池的轻薄化也使得柔性程度提高,因此,使用适当的材料封装后,可以经受几百到几千次的弯曲而做到性能基本不衰减。 陶瓷材料 此次国轩高科的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达到磷酸铁锂电池的2.25倍,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2倍,比三元锂电池主流产品高出80%左右。这意味着,在同等电池包体积下,电池续航可以延长一倍左右。并且,电池系统的性能更强,加速更快。 刀片电池 03 国产手机品牌realme实现150W光速秒充,打破充电技术天花板 除了寻找性能更优的充电新材料外,我国的科研人员也从未放弃对快(闪)充技术的探索。这不,从国产手机品牌realme传来好消息,在近期发布的真我GT Neo3手机上,其搭载的闪充技术又有新突破,实现了150W光速秒充,可以让手机5分钟充电50%,15分钟即可完全充满。这一技术一举打破了充电技术的天花板,做到了世界第 一。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一会儿快充,一会儿闪充,那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手机快速充电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快充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使用的快充技术,一种是以OPPO、vivo、realme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使用的闪充技术。 先说快充,是通过提升充电电压,适当降低充电电流来加快充电速度。优点是电流低,兼容性强,对手机充电器、数据线没有太高要求。缺点是高电压会产生高热量,导致手机发热,对电池寿命影响明显。 再说闪充,与快充相反,是通过降低充电电压,提高充电电流来加快充电速度。优点是热量集中在充电头上,手机发热较轻,安全性较高。而缺点是,因为电流较大,需要特制的充电器与数据线,成本较高。但这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购机时,一般都会标配充电器和数据线,不需要像苹果手机那样再去另外花钱买充电器。 这里建议大家认清楚快充和闪充的区别,充电器尽量不要混用,否则有可能导致手机使用寿命缩短和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GT Neo3搭载了定制的南芯半导体泵快充芯片。采用了全新的4:2大功率充电架构、双电芯串联结构设计以及Battery Sense电芯电压检测技术,以更低损耗、更低电阻实现150W大功率闪充,同时采用温控技术,在充电时可以将温度控制在43℃以下。 […] read more

  • 关于“百命寿命”的镍锰钴电池

    关于“百命寿命”的镍锰钴电池

    “充电比加油省钱,但换电池的时候你就要哭了!” 当你下定决心买一台纯电动车时,身边懂车的小伙伴总会蹦跶出来这么一句话。 为什么大家都有类似的焦虑呢?这其实还要从早已普及的电动自行车说起。 不论你使用的是老旧的铅酸电瓶还是相对先进的锂电池,一般使用2-3年电量就会有明显衰减,表现到车辆层面则是新车宣传的80公里续航直接变成30公里甚至更低,充电速度也变得极为缓慢。 遇到这种问题修车铺的师傅通常会建议你更换电池来彻底解决,但以一台3500元电动车为例,铅酸电池的价格在500元左右,锂电池的价格在1700元左右。 你没看错,一台使用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成本占据了整车售价一半以上。 反观我们现在的电动汽车,核心的电池组均使用锂电池,而且体积巨大,成本奇高,这也就难怪小伙伴们都有这样的焦虑了。 镍锰钴电池扫描电镜照片 但是,一种全新电池的出现将彻底解决它们的寿命问题。日前,达尔豪斯大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镍锰钴锂电池(Li[Ni0.5Mn0.3Co0.2]O2)的一种特殊形态。 如果对镍锰钴锂电池进行修改以允许在较低电压下使用,那么它们的使用寿命将比其他相似电池更长。 测试表明,如果这种电池在3.8 V而不是标准的4.2 V下运行(并保持在25℃的温度下),它们预计可以使用大约100年。并且,500周储电保持率在90%以上。 电动汽车上常见的电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元锂电池,另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前者充放电性能更好,但循环使用寿命低,后者则反之。 从上述市场常见电池的基本性能参数表可以看到,即便是寿命最长的磷酸铁锂电池,目前技术条件下的寿命也仅为2000次左右的循环充放电。 以一台电动汽车满电行驶400公里为例,那么2000次的寿命大约可以行驶80万公里,但这仅仅是理论计算,实际情况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低。 根据记录查询,当前全球行驶里程最长的电动汽车是一台特斯拉model S,累计行驶超150万公里。但车主分别在29万公里、54万公里和100万公里的时候更换了动力电池。 这里要泼大家一盆冷水,依照达尔豪斯大学最新的资料披露,这种镍锰钴电池新形态虽然拥有超长寿命,可是在充放电速度等核心技术指标上与现在流行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这种电池最适合用在工业储能领域。但通过技术调整,例如增加电池中镍的含量,则能大幅提升电池的充放电功率。 除了超长寿命,镍锰钴电池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对于锂元素的需求相比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要低很多,前者主要成分为钴酸锂和镍钴酸锂,在市场上更容易得到。 所以,再过几年,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将逐渐改变人们对电动汽车“不耐用”的刻板印象。 出处:头条号 @AutoLab read more

  • 比亚迪的黑科技竟然把电池和车身竟合二为一了

    比亚迪的黑科技竟然把电池和车身竟合二为一了

    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着实是有些火。 之前我还专门写过文章和大家聊这个技术,后台有不少用户朋友留言,说看好比亚迪海豹,期待刀片电池做CTC的表现。 离那篇文章发出来不到一个月,比亚迪就发布了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新车型——海豹。 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比亚迪这次带来的不叫“CTC”,而是一个叫“CTB”的新名词。 发布会刚一结束,就有人开始私底下问我了,“这俩到底有什么区别?” 可能需要先看看“C”和“B”代表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CTC是Cell to Chassis的缩写,Chassis指的是底盘; CTB是Cell to Body的缩写,Body指的是车身。 顾名思义,前者说的是“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也就是把电芯集成到底盘上。而后者说的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也就是把电芯集成到车身上。 那么电池车身一体化到底有什么意义?海豹的CTB技术又有哪些特点? 相信我,看完这篇,你基本就能懂了那些在车企发布会上听不懂的技术名词了。 01. 电池车身一体化有什么意义? 类似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有不少行业内人士对这个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有人称其是“动力电池结构优化的终极方案”。 为何这项技术硬生生被吹上了天?还要先从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说起。 总体上来说,动力电池一步步走到今天,主要是在化学和物理两方面做的努力。 关注我们比较久的朋友应该知道,2018跨年那天,我们写了一篇《2018年的电动车》,很多人看完热血喷张,说像看了一部风云史。 2018年前后的电动车行业,确实出现了“上市即落后”的蓬勃发展盛况,而归根到底,这其实是一场激烈的“续航竞赛”。 当时除了最简单的“比谁堆的电池更多”这样的基本物理层面竞争之外,还有化学层面的比拼,比如三元电池从最初的NCM523(NCM后面的数字,指的是镍钴锰的占比),到NCM622,再到NCM811,大家都在为了拼能量密度,玩了命地加“镍”。 不过,越来越多的“烧车”事件给行业敲响了警钟,盲目追求电池材料本身的能量密度,势必会影响到安全性。 于是,能量密度更低,但更为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到现在,市面上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例还要比三元电池略多一些。 既然动力电池在化学层面的竞争逐渐放缓,行业又开始了一场新的物理层面的竞争。 早期,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并不是很成熟,造出来的电芯不仅“脆皮”易燃易爆炸,一致性还比较差,实在是让工程师头大。 电芯的一致性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一致性不好,电量少的那块电芯不但会让整块动力电池发电量降低,自己还可能会发热发烫,甚至爆炸。 无奈之下,工程师们只好用钢壳或铝壳,把电芯们按照5-6个一组“捆成捆”,先形成电池模组,再把很多块模组放入电池包里。 显然,让每个模组保持一致性,肯定要比那么多电芯保持一致要容易一些,同时模组外壳还能对电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到最近几年,电池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电芯一致性比之前好很多了,而又重又占地方的模组铁皮子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无用,多装几个电芯不是明显要爽很多? 一刀下去,模组被砍没了,电芯直接被装进了电池包里,也就形成了CTP电池包方案,即Cell to Pack,绕过模组。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幅提升电芯体积利用率。 目前比亚迪所用的刀片电池包,都属于CTP电池包方案。 但工程师们的“野心”并不止于模组,开始对着电池包“磨刀霍霍”了:“如果把电芯进一步集成到车身上,岂不是结构更简单,体积利用率更高?” 这,就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的出发点。 我之前跟大家第一次写这个技术的时候打过一个不怎么严谨的比方,电芯-模组-电池包就好比工位-办公室-公司,而模组和电池包的结构件就像是公司的隔断墙。 在公司早期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时,努力干活和摸鱼划水的放在一个屋子里,正好可以让干活的带带不干活的。 而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后,这时候其实就可以拆掉隔断墙,用多出来的空间多摆几张工位。这就和把电芯装进电池包里的CTP一个道理。 而从CTP到把电芯和车身一体化的CTB技术,就像是公司把工位都直接取消,员工直接在工区里自由办公,从而可以招更多人。 总之,从传统电池包方案,到CTP方案,再到CTB方案,其核心思路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减去一些没有用的结构,尽可能多腾出一些空间来装更多的电芯。 当然,实现CTB电池方案,想要首先要保证电芯足够安全,一致性也要足够好。 同时,还得跟敢于取消工位、实现自由办公的公司一样,车企也得敢于打破原本公认的电池系统结构,并且大胆重新设计。 02. 比亚迪CTB有什么特点?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看看比亚迪CTB是怎么做的。 传统方案和CTP方案中,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包是通过电池包上盖板和车身地板相连接的,相当于电池是悬挂在车身外的。 而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板都属于金属结构件,两层金属结构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电池装配结构变厚。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新势力的第一款车,都选择了从SUV作为切入点。SUV的垂向空间优势,可以将电池厚度侵占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弥补回来。 车身地板、电池上盖,这两块金属板都属于支撑结构件,为什么不能合成一块呢? 于是,顺着这一思路,比亚迪的CTB方案,去掉车身地板,用电池上盖板充当车身地板,使得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简化了系统整体结构。 CTB方案省下来的空间,比亚迪并没有选择装更多的电芯,而是选择了把这部分空间释放给驾驶空间,让车内垂向空间增加了10mm。 同时,车身造型可以做得更加低趴,一定程度上减少撞风面积,降低风阻系数。 可能有人会产生质疑:10mm才指甲盖那么长,增加这么点垂向空间,真的有意义吗? […]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