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能源
这一次,贾跃亭真的要回国了?
贾跃亭的“造车梦想”,绝对是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一大传奇。 从乐视危机到法拉第未来的艰难起步,贾跃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戏剧性。然而,在经历了资本和市场的巨大波动后,法拉第未来似乎在2024年逐步迎来转机,尤其是FF91的交付、第二品牌的推出以及财报亏损收窄等一系列积极信号,预示着这个品牌的复兴之路已经开始。 这一次,贾跃亭张扬已久的“下周回国”,难道真的有可能兑现? 2024年,法拉第未来终于迎来了FF91的量产交付。虽然这一交付量仍远未达到预期,但它无疑标志着法拉第未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研发到交付,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豪华SUV终于开始进入市场。 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法拉第未来今年的FF91交付量较为有限,但这一步的实现,对于品牌的重塑至关重要。FF91作为FF品牌的旗舰车型,体现了法拉第未来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积累。虽然目前交付的数量尚在起步阶段,但对于一个刚刚从量产过渡的企业来说,能够实现首批交付,已经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根据公司透露的信息,FF91的交付量虽然不高,但其豪华定位和技术配置使得这款车在市场中依然备受关注。FF91的智能化技术,是法拉第未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竞争力所在。 除了FF91的突破,法拉第未来在2024年第三季度还宣布推出了全新的第二品牌——Faraday X。新品牌计划推出定价在2万~5万美元区间的两款新车,旨在通过推出具有更广泛市场吸引力的电动车型,填补中低端市场空白。第二品牌将专注于量产更多具有性价比的电动车,目标是突破目前FF品牌面向极高端市场的单一定位。按照规划,FX 5首车的下线预计在2025年年底实现 新品牌的推出,是法拉第未来在市场多元化发展中的关键一步。第二品牌将不仅仅局限于FF91等豪华车型,更加注重智能化、续航以及性价比的综合平衡。这一品牌战略标志着法拉第未来向更广阔市场的扩展。此外,法拉第未来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强化智能化差异化竞争,第二品牌的车型或将搭载更加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和智能座舱配置。 更重要的信号来自11月7日。这天,法拉第未来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尽管公司仍未实现盈利,但其亏损大幅收窄。法拉第未来在2024年第三季度运营支出38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090万美元相比下降了92.6%;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640万美元减少至2520万美元。“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在控制成本和降低运营费用方面继续取得显著成效。”法拉第未来方面解释称。 贾跃亭在其个人微博上也发布视频称,法拉第未来的财务体系建设逐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收入增长相对有限,但亏损的收窄无疑是法拉第未来复苏的重要信号。特别是在经历了资金链紧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法拉第未来在这一季度的表现无疑是一次积极的进展。 贾跃亭的回归话题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随着法拉第未来逐步走出低谷,贾跃亭是否会回国继续推动FF品牌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法拉第未来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布局已经进入加速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而且随着政策的倾斜和消费者的逐步接受,成为法拉第未来不可忽视的战略重心。贾跃亭是否会借此契机回归中国并推动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今年4月,贾跃亭曾表示,这些年他已累计偿债10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亿元),在美国法律体系下已经不存在任何债务。“虽然如此,我也依然会尽全力早日解决完成在中国法律体系下的债务。”贾跃亭说。“造车成功并还债之日,就是我回国之时。 贾跃亭和法拉第未来的故事远未结束,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将是这一品牌在全球市场乃至中国市场能否成功的关键期。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迎来贾跃亭回归的那一天,“梦想”或许能够透一口气,不再“窒息”。 但这究竟是一场伟大回归的开始,还是一场新骗局的开始,目前谁都无法定论,我们唯有期待。 出处:头条号 @汽湃 read more
为啥油车可以保持140km持续行驶,而纯电汽车却做不到?
实际上在网络上总能看到这类关于燃油车高速巡航能力更强的话题。不过此类话题往往比较局限,更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其次就是电… read more
比亚迪和特斯拉差距有多大?开了4个月特斯拉,车主分享真实体验
当我决定踏入新能源汽车的世界时,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成了我无法回避的两个选项。这两个品牌如同新能源汽车市场… read more
放弃销量榜首“毛坯车”Model Y,提了华为智界R7!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特斯拉Model Y长期霸榜着销量排行榜第一,可见即使在内饰这么简约的前提下,大家认可度还是超高… read more
选购新能源车的4条明智标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满怀期待地买了辆新能源车,以为既省钱又环保…结果开了一阵子却发现,很多功能并没那么给力,体验也… read more
试驾领克Z10:“青春版EMEYA”,零百仅需3.5秒,配备双腔空悬!
2021年年初,一款名为领克ZERO的概念车,引起了车迷的关注,被业内视为领克翻开纯电新篇章的产品。 read more
鸿海科技(Foxconn)发布新车Model D
离特斯拉2024年10月10日发布会不到两天时间,关于特斯拉颠覆性产品的讨论还在继续,全新的纯电MPV车型 Model D今日亮相,让很多网友感觉意外,难道马斯克所谓改写历史的产品就是这款车,为什么这款车是鸿海科技集团发布呢? 据悉,特斯拉将于10月10日举行发布会,马斯克称这场发布会将会载入史册。有媒体认为这场发布会是特斯拉自Model 3 发布以来最重要的时刻,马斯克也予以肯定。关于将要发布的产品众说纷纭,有媒体分析,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肯定会发布,因为之前已经延期过多次。同时发布的产品还包括ROBOT(机器人,很有可能是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高阶版),以及Model 2车型,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其他颠覆性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但MPV车型从未被提及过。 而今天的主角 Model D ,似乎并不在特斯拉发布产品之列。据了解,在10月8日举行的“鸿海科技日”活动中,隆重推出了全新电动MPV—Model D,这款车型虽然命名为Model D,与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等车型并无任何关系,这款车是鸿海科技(Foxtron)集团旗下产品。 据悉,鸿海科技推出的 Model D车型,搭载了100-12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其WLTP续航里程可超过410英里(约660公里),车身尺寸长度为5.13米,宽度为1.99米。这款车设计由著名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操刀,设计上强调了连接性与空气动力学的完美结合,车身设计巧妙融入了多种孔洞与褶皱元素,以最大化提升空气动力效率,风阻系数低至0.23Cd。 鸿海科技集团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富士康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鸿海科技集团成立于1974年,是富士康的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集团之一,是苹果等知名手机品牌的代工企业。此次发布的新车型商标名称为“Foxconn”,Model D只是车型代号,并不是特斯拉旗下产品,也并非富士康为其他车企代工,是富士康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亲儿子”。 鸿海集团旗下产品虽然车型命名为“Model”系列,但这两款车和特斯拉并无直接联系,并非特斯拉旗下产品,但和马斯克的确有一些渊源。此前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杨伟在自家汽车发布会上曾公开喊话马斯克:“希望有一天,可以帮特斯拉造车”,但马斯克并未直接回应。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电动车制造的复杂性远超手机,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难以胜任汽车制造的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次发布的Model D车型,鸿海科技集团此前已经发布了多款电动车型,包括中型SUV Model C量产版、跨界SUV Model B、皮卡电动车Model V、豪华轿车Model E以及电动巴士Model T等。然而,目前这些车型尚未正式上市销售。随着Model D的推出和量产计划的启动,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无疑将进一步加速。 鸿海集团宣布造车,并将新发布的车型直接命名为“Model”系列,很显然,鸿海集团想用实际行动证明其在电动车装配领域的实力,通过产品“打脸”马斯克;当然了更大的可能还是鸿海看好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不管是赌气还是战略考量,造车无疑都将是一项艰难的挑战。Model D如何改变电动汽车行业规则,我们拭目以待! 出处:头条号 @IT砖家 read more
我把“增程车”换成“纯电车”后,有些话不吐不快,太真实了!
说来你可能不信,在用了3年的增程车以后,我却转身投入了纯电的怀抱。在此之间,说不忐忑,说不担心“充电问题”、“长途问… read more
小米SU7全网首撞起火,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电芯倒置”技术保住了人命!
新能源汽车遭受碰撞时,电池很容易发生短路起火,而且火势会迅速覆盖整个汽车,留给车主逃生的时间很短暂,现实生活中很多车主因此吃了大亏,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一直遭人诟病!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这起小米SU7碰撞起火事件,让人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也让人们对雷军更加刮目相看,有网友不禁感叹:雷军诚不欺我!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还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急,接着往下看,你就会明白一切。 9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在南京南站附近,一辆小米SU7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湿滑,再加上驾驶人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冲出车道撞向隔离花坛区。 在冲出车道的过程中,小米SU7前杠和底盘区域又撞上隔离带周边的连续方形石块(约28cm * 30cm *50cm)。 撞击导致电池底部严重受损,没过多久,电池内部受到影响发生局部短路并出现冒烟和明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小米SU7上市以来,全网首例撞击起火,之前小米SU7也发生过事故,但都没有起火。 据目击者称,小米SU7撞击起火后,着火位置向下喷火,是不是感觉很奇怪?不过正是因为向下喷火,才没有让火势快速包围整个汽车,给了救援人员更多的时间来救人和灭火。 事故发生后,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处置险情,当时小米SU7四个车窗自动落下,司机顺利脱险,虽然受了点轻伤,但没有大碍,而车辆也已经被灭了火并转移到了安全区域。 由于是备受关注的小米SU7出的事故,好奇的市民拍下来发布到网上,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有热心的网友在小米官方平台留言询问情况,9月16日晚,小米官方就做出了回应。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小米官方在回应中称“电池发生局部短路,出现冒烟和明火,并向下泄压。” 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向下泄压,才使得火苗在压强的作用下向下喷射,而不是向上朝着车身蔓延,这种泄压方式有效地避免了车身被烧毁的概率,极大限度地保护了车主的安全。 说实话,在新能源车电池遭受碰撞着火的情况下,车没有烧成框架保住了,人也没事,这在电车燃烧里也算难得了。 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细心的网友更是扒出了,之前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讲过的电芯倒置技术,原来这个向下喷火是因为小米SU7独有的电芯倒置技术和中间有泄压阀导致的。 据雷军介绍,这种电池倒置技术,即使在电芯失控的情况下,火苗也是向下喷射,极大的保护了车主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雷军举行小米汽车发布会时,还被一些网友嘲讽PPT造车,只是玩玩而已,但时间证明了一切,我们的雷总真的很用心! 也有很多网友投来了赞许的目光,都认为小米的安全性很棒,是同行学习的榜样。虽然小米SU7撞了,起火了,但雷军让它“用心”保护了车,保护了车主。 备用电源、扶手箱气囊、现在又来个电芯倒置技术,不得不说,这次又让雷军装到了,太有先见之明了! 雷总究竟还隐藏了多少大招呢?只能等待着车主们去慢慢发掘啦,其实不管还有多少黑科技,我们看到的是雷总在用心造车,必须给个大大的赞! 大家对此怎么看? 撰文:飞天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极越可能会超越特斯拉?
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战场在中国,这里一年有数百款新车上市。如今选择虽前所未有地多,但市面上产品的趋同程度也在飙升。为“对标”而生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像了。 当生存周期短、死亡率高成为行业常态,甚至已经有消费者被内卷式恶性竞争导致的快速迭代所伤害,一直低调耕耘的极越汽车凭借自身独特价值和设计哲学,为汽车行业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即充分从产品本身、用户需求、未来交通形态为思考原点正向研发,做AI驱动的真正智能汽车。 外界对这个品牌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其背靠的百度、吉利和宁德时代无疑都是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领域的巨头企业。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许极越这家公司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在浮躁时代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更长的时间验证、更高的解释成本,但大浪淘沙,极越强大的产品力终将说服市场。 主力产品极越01的销量激增证明,长期主义又一次胜利了。至此,这家汽车制造商不再收敛。最新发布的极越07,目前包含1万元限时现金减免的购车优惠价为19.99至28.99万元,宣告行业内的颠覆时刻已经到来。 极越07,“最美7系”之争的终结者 放眼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许多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经典旗舰车型命名都与7有关,如宝马7系、奥迪A7和Q7等。伴随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壮大,命名含7的车型更是如雨后春笋涌现,但大量相似的电动产品,似乎宣告想象力的黄昏时刻已经到来。 一个有担当的品牌,应该逃离“致敬”怪圈,为中国汽车设计赋予具备时代意义的独特韵味。 也正因此,当极越07以简洁的未来感美学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外界才会感到如此惊喜。 其灵感汲取自罗马神话女神维纳斯雕像,绝佳的车身比例和轮廓,为“最美7系”之争交上终极答卷。 颜值之外,人们能够深刻体悟,极越07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不止外观。 作为百度、吉利、宁德时代三巨头千亿投入合力打造的首款AI时代智驾轿车,极越07首搭百度最前沿的ASD阿波罗高阶智驾,为用户带来丝滑流畅的智驾体验。 一位已经抢先试驾过该车的媒体人士向笔者如此评价:“没有尝试过极越07,你就不知道开车能够有多简单。”配合自动换挡、自动转向灯等功能,极越让用户上车即走。 极越的智能驾驶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以智驾系统中最前端的感知环节为例,其3D精度能达到厘米级,能识别200m内的矿泉水瓶,对运动障碍物速度的识别精度也控制在0.1米/秒误差范围内。即使在雨雪雾霾,或者在夜晚、隧道等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准确地感知和识别。 在感知层的精准工作基础上,智能驾驶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ASD可以实现A点到B点的自由移动,轻松应对高速高架、城市道路上各种复杂场景。尤其超强避障能力,精准把握避让时机,决策更类人。到2024年底,有百度导航地图的地方就能使用ASD,实现全国都能开。 在电动汽车的基本属性上,背靠吉利和宁德时代的极越07,搭载麒麟电池以及与极氪、沃尔沃等品牌同款的浩瀚架构。可以说,只要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就能深刻意识到极越07在三电和操控上的优势无与伦比。 从被质疑到被所有人模仿 三年前,对智能驾驶议题的讨论曾达到一个高峰。人们憧憬未来,但更多的质疑在于没人知道这条路能否走通,又或者需要多久才能走通。 纯视觉技术路线尤其饱受争议。当绝大多数汽车公司都选择激光雷达的时候,国际上只有特斯拉坚持着纯视觉技术方案,而国内也只有极越这一家汽车品牌奉行这条技术路线。一度有观点认为,极越选择的前进方向太过激进。 直到电动化的迅速普及,轰然拉开智能化的下半场帷幕。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和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突破50%,市场对新能源的认可,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伴随大模型带动AI极速进化,技术突破、算法优化、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共同为纯视觉智能驾驶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纯视觉成为公认的最优解时,整个行业才惊觉极越的战略眼光如此超前。 激光雷达之所以曾经成为主流,原因在于算法不够先进时,可以通过分辨率高、稳定性好、三维数据更可靠的传感器,协同高精地图一并完成大部分场景下的感知决策环节。但由于硬件结构的原因,激光雷达主要提供感知距离和检测异形障碍物相关信息。相较于视觉摄像头,它所带来的信息密度仅有前者的1%左右。 换言之,如果想要实现更类人的智驾,车企需要摆脱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掣肘,借助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布局纯视觉方案。事实证明,以AI大模型为主要驱动力的纯视觉+端到端大模型,已经成为智能驾驶下半场的核心胜负手。 率先押注于此的极越,已让行业难以望其项背。极越CEO夏一平预测,“2025年是非高阶智驾车淘汰元年,没智驾的车将完全失去竞争力”。蔚来乐道L60、小鹏MONA M03等新车,正在跟随转向极越和特斯拉引领的赛道。 放眼全球,作为全球唯二率先奔向自动驾驶“终极领先”的车企,极越难免常被与特斯拉相比较。但二者也许很快就不会再并列,当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在华落地不断遇阻延期,智能驾驶更具本土特色的极越,自然更适合中国市场。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复杂道路能够提供更多的智驾数据,案例积累对于提升能力、获取优势至关重要。笔者从智能驾驶资深从业人士处获悉,平均而言中国道路的复杂程度是美国的3至5倍,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运营端到端必须用在华数据支撑,但在中国运营成熟的算法拿到美国仅需稍加训练,即可适应自如。 在关键战役上,极越和特斯拉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与萝卜快跑“同根同源”,背靠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技术能力优势,极越的未来自然无可限量。 极越07发布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以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等一众行业大佬纷纷现身撑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发布祝贺视频为新车上市助力。要知道,这些行业一把手大多非常低调,此番现身发布会力撑极越,可见业内大佬对极越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精益求精,极越固守江山 走在前沿的极越,在AI时代已经领先同行一个代际。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取得领先优势的极越并没有掉以轻心。 这是一家高度重视用户价值的企业。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公司CEO夏一平跑到一线销售门店卖车,只为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有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为智能驾驶功能付费的意愿较低。《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在价格战影响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上升,但支付意愿却出现下滑。受访者中愿意对智能驾驶支付的用户占比,从2022年的42%下降到了28%。 度过技术尝鲜体验期,消费者更关心智能驾驶实际使用体验。换言之,人们不是不需要,而是在尝试极越以前找不到好用的智能驾驶,这一深耕纯视觉的品牌有望将全民智驾变为现实。正因为从一把手到每位员工对用户实际感受的重视和对需求的洞察,支撑极越将智能驾驶越做越好,加速带领产业迈向高阶智驾终局。 外部环境变化、行业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定义不断变化,但对好开、好用、安全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正如夏一平所言,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极越稳住节奏不跟风,回归理性、从用户感受出发,向着最好的用车体验迈进。 极越07发布当晚,外界已经能够感受到消费者对这款新物种的狂热。他们终于等到了心目中真正的智能汽车,而行业中仍在坚持正向研发、长期主义和用户导向的制造商,也终于等到了榜样。 极越也终于可以不再客气地说,这家公司主宰AI智能汽车行业的时代已经开始。 出处:头条号 @界面新闻 read more
现在买车,选油车还是电车?
油车、电车都有补贴,那么现阶段买车,是考虑油车还是电车?我们尝试从用车场景和用车成本等方面来对比一二。为了细致区分,… read more
Smart发布“精灵#5”,轴距2.9米,续航740公里!
不得不说,在来到了吉利麾下并推出了全新精灵系列车型之后,虽说让Smart这家善于打造“小车”的汽车品牌有些背离了当初的定位形象,但也算是成功过渡到了电气化时代,还以更为实用化的大空间表现,使其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新能源车型市场令同级对手无法小觑的存在。当然啦,要说之前的Smart精灵系列车型都算是开胃小菜的话;那么,接下来,Smart精灵系列便要迎来一款目前旗下尺寸最大,且也算是真正意义上“大车”的产品。而它,便是全新Smart精灵#5! 得益于Smart精灵#5的国产版本已在本届2024成都车展上亮相并即将在下个月正式上市之期的临近;日前,还有网友拍到了其展车到店的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网友的镜头,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款产品吧。 外观方面,新车相较于精灵系列的两款前作,还是有着较为明显不同的。它的前脸将采用全新的“感性·灵锐”的设计理念,使其在获得了更为粗犷的前脸线条形体的同时,又有着粗壮且营造出多段式进气布局的前包围,加之镂空点矩式铺陈的贯穿式头灯,不仅个性感十足,还颇有些硬派SUV的味道。 车身侧面部分,虽然线条轮廓相对简约,但腰身起伏很大,可为其侧颜带来一抹魁梧气息。并且,多种样式的个性化轮毂以及C柱外挂式储物箱与车顶粗壮行李架组成的可选装套件,也将让其用途变得更为多元化。 而在新车的尾部,同样内置有点矩式镂空LED装点的贯穿式尾灯,加之造型复杂且独特的后包围,则充分呼应了前脸的个性成分,并以此显露其设计整体性。 目光转向车内,虽然它的内饰布局也将采用现阶段较为主流的简约布局,但其内置有AMD V2000车机芯并以椭圆形镶边的13英寸OLED 2.5K双联屏设计,加之10.3英寸液晶仪表屏以及25.6英寸AR-HUD,显然也将对应其整体设计的个性成分并透露出符合时代审美的科技氛围。 而作为Smart精灵#5的一大亮点优势,也就是其空间表现方面。它作为一款中型SUV定位的产品,将具备4705/1920/1705mm的长宽高,轴距则达到了2米9。且不说已经是现阶段旗下尺寸最大的车型,就单说它的尺寸编排,也足够营造出较为充裕的内部空间表现了。 动力部分,基于800V架构打造的Smart精灵#5,会有单电机与双电机四驱版本以及BRABUS高性能版可选;其中,单电机版本还可分为最大功率分别为250kW和267kW两种配置可选。而其双电机四驱版本则有着综合432kW的输出功率,高性能版本的综合最大输出功率则为475kW。并且,新车还提供76kWh和100.01kWh两种容量的电池组可选,其纯电续航里程会有570km、660km、670km、720km和最高740km多种表现形式。另外,依托800V技术,可让其最快15分钟就能将电量从10%充至80%。 那么,你觉得Smart精灵#5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吗? 出处:头条号 @品车闻百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