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蔚来的未来
蔚来2024A财报负自由现金流一百多亿。销售毛利才64亿,”研发“130 亿及”销售、一般及行政“157 亿支出。造成约224亿亏损。
研发为何连续多年维持百亿级别支出?按照好方向去想,智能驾驶完全自研,每年百亿研发也是有可能的。“不同渠道给出的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团队人数有所差异。2025年2月13日相关报道提及,蔚来智驾团队目前超过1000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北京团队规模相对较大。另外,2025年3月31日的信息显示,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团队人数为1500人。”按照约50%口径计算,人均研发支出300多万。同级别企业对比相对合理。
销售及行政开支也是多年百亿级别。
哎,蔚来就是希望以重资产重投入的方式砸出未来。
观察蔚来占据优势方面:
一、一直以来蔚来品牌的高端定位。这个也是它一直以来卖客户要贷款的外皮。但豪华纯电动的先机已失,豪华智能驾驶的时间红利好像也没搭上。现在就是兜售着手中拥有一批忠实高端客户。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该高端外皮被对手逐步撕破。蔚来坚守的高端形象设定,类似于雷克萨斯。但用户的需求五花八门,高端的定义也推陈出新。无底线的保姆级服务,虽尊贵但成本收益如何?暂时按照“销售、一般及行政“项目157 亿支出来看,太高太高了。
二、换电站资源,蔚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拓展换电站数量,2024年底3300个。以前的卖点是充电速度,现在卖点是电池折损。的确换电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并且在沙盘推演中,对于电池产量,客户使用体验也是较为良性表现。所以换电站可以假设为未来的加油站类似模式,另外一种当然是充电站。充电有国标,但换电无国标。这个可能就是蔚来一直重资产投入亏损也要拓展电站数量的原因。
但从公开信息知道,蔚来的换电站权属早已被各方豪强紧盯。最早蔚来与安徽国资签约,但范围好像仅限于安徽省内。近期宁德25亿入股蔚来能源,取得25%股份,未来传闻宁德争取51%控股。反正无论如何,一家拥有先发优势并拥有3300个换电站的企业,系统标准成为国标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但控制权及话语权必定不会属于开曼注册的外资公司。也就是说蔚来在该部分的未来持股应该少于20%,更合理应该在个位数持股。当然以上猜想是建立在成为国标之上。最后蔚来在换电站方面能得到的好处,主要仍是自有品牌数量带来的服务费用。假如成为国标,也能按照股权比例得到服务收益分成。按照主动思路,当然是自家品牌保有量越多被服务对象就越多,收益也越高。
三、Baas电池订阅服务,蔚来早设置合资公司武汉蔚能承接该部分业务,蔚来占股 19.8%。蔚来在汽车销售交付时已经将电池归属转移给电池资产公司,并向电池资产公司提供服务收取费用,但需要为订阅户做出费用担保。同理,自家签订订阅服务用户越多,收益也就越高。
按照上面三点现有优势推演,均没有较高的统治力或绝对性。高端定位被瓜分,你可以高端,别人也可以。换电站模式可以被取代,宁德就自设品牌。并且巨头看好换电只是一种选择,非未来必选。现在各方押注,未来看国家扶持力度再做选择。而电池订阅服务,其他汽车厂商更难以分享。可以给予服务费用让客户多一种选择,但必然是在权利推动下才会做出的退让。否则为其他品牌做嫁衣,不符合厂商的利益选择。
现在的蔚来是否值得投资?
按照财务报表简要分析,财务亏损严重,根据财报中独立核数师意见“截至2024年12月31日,貴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結餘合計人民幣418億元,且貴集團的應付貿易款項及應付票據為人民幣344億元,應計費用及其他負債為人民幣160億元及未來12個月到期的未償還借款為人民幣91億元。”——负自由现金流 177 亿。
“需要管理層在編製現金流量預測時,作出與其成功實施業務計劃及由此產生的收入增長、營運資金周轉率以及於需要時根據可用信貸額度從銀行及其他來源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關的判斷。”——管理层要做好卖车计划并实施,另外就是能及时借到资金。
起码暂时公司未能扭亏为盈。汽车销售582 亿,成本510亿,毛利 64 亿。毛利率10.99%。毛利低,净利更加不用说,公司现在主营业务就是汽车销售,今年就算销售额猛增,按照其毛利来看,扭亏的可能性也不大。还得考虑制造成本及运营成本。也就是说,公司需要在销售量猛增的前提下,降低成本!2025 年内完成扭亏为盈比较困难。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三个品牌在同级别中暂未见领先优势。反正按照现在财报想破脑袋也给不了买入的理由。
未来的蔚来是否值得投资?
换电站2025年目标:蔚来计划在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中国“9纵9横19大城市群”的高速换电网络,换电站总数预计突破4000座。目前其换电站市占率约65%-68%(截至2023年数据),若按此增速,2025年蔚来换电站占比可能维持在50%左右,但需考虑宁德时代等新进入者的竞争。
换电车型销量:2025年中国换电车型销量预计突破100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15%。蔚来当前在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市占率超40%,若其乐道品牌(15-30万元市场)和萤火虫品牌(10-20万元市场)成功放量,蔚来换电车型销量占比有望达到20%-25%。
用户习惯:蔚来用户换电占比已超52%,随着换电网络密度提升(如“电区房”覆盖率目标90%),私家车用户换电渗透率或从2024年的15%增至2025年的30%。
2025年:预计换电产业链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设备164.4亿、电池255.5亿、运营914.1亿),复合增长率超70%;
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其中运营服务环节贡献超3000亿元。
换电站占比 50%,车型 20%-25%,用户换电占比 52%。以上数据后续仍会面临市场各方的挑战,导致占比下降。单论现在合作方宁德时代以及中国石化,已经是换电站的有力挑战者。更勿论换电车型面对的是众多的汽车厂商挑战。差别就是政策是否推动。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换电形式非必选,只是新能源其中一个选项。未来面临的除了行业选择外,还有产业发展的挑战。随着技术发展电池技术及充电技术的发展随时也可能抹杀了换电模式的可能。
但依照现有研报2025 年换电产业运营端+电池端合计 约 1200 亿市场空间。蔚来推算约 500 亿+估值。
未来 2030 年有望突破 5000 亿,其中运营服务 3000 亿。假如能活到那时候蔚来估值可能大于 1000 亿。——还得按照实际盈利水平估值,否则仍是市梦率。
但以上都是估,重点是蔚来能否活到那个时候。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多卖车,增加自有品牌的保有量。这个才是活命及后续发展的根本。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现在观察重点因素 销售数量有否大幅提升、成本是否有效控制并降低。
便宜时小额赌未来可以,但最重要活着才能谈未来!
出处:头条号 @莫欺中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