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电动汽车,会不会变成在同样的底盘上扣不同的车壳?
如果考虑到汽车会朝高集成度、自动驾驶、智能移动空间的方向发展,这种猜测完全可能发生。所以,如果有哪家企业宣称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并且这件事情还发生在美国,那么纳斯达克爱听故事的投资者们,一定会为此而狂热。
这就是上市仅一周的Rivian,市值已经达到1,467亿美元最朴素的解释。一辆车还没有交付,却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美国市值第二高车企,合理与否我们暂且不谈,但是这种潜在的技术走势,深层次来看会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运营模式与商业逻辑,会向当下所有汽车制造商磨刀霍霍。
也许,这种模式的畅想还有些遥远。但当它真正发生的那天起,一定会以极快的速度扩张、迭代、席卷。
Rivian造的其实不是汽车
说起Rivian的品牌历史,创立时间其实不算晚。早在2009年,创始人R.J. Scaringe就创立了其前身Mainstream Motors,随后第二年更名为Rivian。而且直至上市,Rivian都还没有获得实质性收入,并面临着巨额亏损,2019年、2020年运营亏损分别为4.09亿美元、10.21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运营亏损为9.94亿美元。
所以,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还如此追捧Rivian,只能说明一个问题:Rivian造的车和以往任何一台都不一样。或者说,Rivian造的根本不是车。
事实的确如此。
在汽车产业历史上,特斯拉第一次实现了汽车设计的软硬件解耦,从而开启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并且用前瞻的产品定义和极强的工程能力,将智能电动车彻底与传统汽车分化,让市场重新认知了汽车。这是特斯拉获得高市值的原因。
而Rivian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用“滑板式底盘”实现了上下车体的设计解耦。如果特斯拉追求的是极致的标准化,那么Rivian就是彻底分离了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部分,再追求各自部分的极致。
简单来说,所有关于驱动与行走的部分,包括车架、悬架、电池、电机,都集成在一个类似于滑板的底盘上,然后在上面安装不同的车身和座舱即可。
非要类比一下,这种理念很像四驱车,或者很像商用车。在向工信部申报时,很多商用车只申报底盘,然后不同的厂家拿这个底盘,根据需要的场景扣上不同的车壳。换言之,如果这种汽车模式铺开,所有的车都会变成非承载式。
技术的改变,带来的是整个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首先,滑板式底盘技术的普及,会让汽车的商业模式与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现有汽车制造商的数量预计将大幅减少,全世界可能只会留少数几家具备底盘能力的企业,同时会衍生出数量众多的“造壳企业”。底盘企业可以自己造壳,可以授权造壳,可以合资造壳,可以定制造壳。而传统模式的车企,会因此遭遇被全盘颠覆的风险。
其次,上下车体分离后,买车的诉求会从“需要什么车”转化为“需要什么场景”。一个底盘可以快速衍生出完全不同的车型,去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一个底盘下因为软件定义,又可以在同样的机械结构下衍生出完全不同的行驶感受。这会让汽车彻底从出行工具变成出行空间,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给汽车带来的价值。
如果说传统车企和特斯拉,还在为是不是需要模块化平台衍生数量繁多的车型而争执,那么Rivian的滑板式底盘技术,则可以让这一争议盖棺定论——既满足了制造对于平台标准化的需求,又满足了市场对于个性化、场景化的需求。
更进一步讲,这是动了全世界所有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奶酪,甚至可以让所有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变成自己的供应商。核心在于,滑板式底盘技术,代表了汽车的定义权,而谁拿到了汽车的定义权,谁就能主导汽车产业。
Rivian不会忽视中国市场
Rivian目前推出的两款车型,一个是皮卡R1T,一个是大SUV R1S,显然这是为美国市场准备的。Rivian目前在伊利诺伊州的工厂,虽然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但是到今年底,Rivian只能生产大约1200辆R1T和25辆R1S。而另一边,两款车型的订单量已经超过5万辆,亚马逊甚至还有一笔10万辆电动货车的订单。
显然,Rivian会遇到与特斯拉当初同样的产能难题。也难怪马斯克会表示:“我希望他们能够实现高产能和盈亏平衡。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但即便如此,作为一个潜在的汽车行业颠覆者,Rivian绝不会会忽视中国市场的存在。而Rivian的模式,又决定了它其实对于市场的区域性并不敏感。
在美国,皮卡和大SUV广受欢迎,但在中国尺寸更加主流的轿车与SUV更加适合。Rivian也表示针对中国和欧洲市场,会销售体型较小的紧凑型SUV车型。
如果技术上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Rivian会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Rivian当然可以选择像特斯拉一样独资建厂,但如果考虑到时间成本,Rivian还有合资、授权等众多商业模式。比起特斯拉的高度垂直整合,Rivian的选择要灵活很多。
比如在合资公司或者授权生产的公司中,由Rivian提供底盘方案,由合作伙伴进行车壳的设计与安装,去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甚至因为不同的场景没有直接竞争,哪怕是使用同一个底盘,不同的合资公司的利益影响也很小。这有会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的价值链分配。
当很多人已经发现,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三电系统、不是智能驾驶,而是传统车企最引以为傲的工程能力时,那么对Rivian的认知周期相应也会缩短很多。技术的创新,可以在实验室完成,而真正面向市场的创新来自于工厂,来自于商业场。
在这点上,Rivian的模式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全球范围内,押注滑板式底盘的企业,除了Rivian,还有美国的Canoo、英国的Arrival、以色列的REE以及来自中国的悠跑科技。就算Rivian最终不能成功,但只要这个趋势在,最终总会有人接棒,成为那个颠覆者。
写在最后
高市值,代表了市场对企业改变世界能力的一种认可。特斯拉的高市值,在于它向传统车企们割下了第一刀,这一刀是对汽车认知体系、评价标准的重塑。而Rivian则下了第二刀,这一刀是彻底颠覆汽车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再造汽车产业体系。
特斯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ivian可能一个也不会少。对于特斯拉来说,最艰难的时候不是技术研发,而是在规模化生产阶段如何产生正毛利率。但是,即便Rivian以后面对的问题还很多,即便Rivian现在的市值有巨大的泡沫,可哪个改变世界的想法,不是从泡沫开始的呢?
所以,传统汽车制造商们尽管嘴上并不会说什么,甚至会冷嘲热讽,但是经历了特斯拉之后,相信它们一定不会再放过对一种潜在颠覆模式更深入的了解。
出处:头条号 @童济仁汽车评论
等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