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电动车企倒下了?
又一家电动汽车企业宣布破产,创始人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的两位前高管,斯特凡·克劳斯(Stefan Krause)和乌尔里希·克兰兹(Ulrich Kran)
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公司 Canoo 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并立即停止所有运营。在被称为新能源汽车暴雷元年的2025年,美国先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作为曾经备受瞩目的电动汽车新星,曾被寄予厚望的滑板底盘模块化造车企业,Canoo云集了法拉第未来、宝马、德意志银行等企业高管,并在在纳斯达克上市。Canoo的突然倒下,本不富裕的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雪上加霜。
昔日辉煌,风光无限
Canoo 成立于 2017 年,可谓是含着 “金钥匙”出生。创始团队堪称豪华,汇集了来自FF、宝马、福特、Uber 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前高管 ,公司以独特的滑板底盘技术为核心,开启了一系列传奇之旅。
滑板底盘,简单来说,就是将电池、动力、转向、制动、悬架等核心部件整合集成在底盘上,形成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底盘模块。基于这个底盘,就像搭积木一样,可以在上面搭载不同类型的车身,实现多种车型的快速并行开发。不仅大幅缩短了新车的研发周期,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一度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凭借这一核心技术,Canoo 推出了包括 MPV、皮卡、轿车以及生活方式送货车 LDV 在内的多款车型。
在成立初期,Canoo 风光无限,其产品成功吸引了众多知名机构的目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防部(DOD)、美国邮政服务(USPS)等纷纷成为其客户。能获得这些 “大客户” 的青睐,足以证明 Canoo 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实力。不仅如此,Canoo 还与零售巨头沃尔玛签订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其商业版图。2020 年,Canoo 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市值一度高达 21 亿美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那时候的 Canoo,被无数人寄予厚望,仿佛它将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下一个特斯拉。
发展遇阻,困境凸显
命运似乎并没有一直眷顾 Canoo。自 2021 年起,Canoo 便开始陷入困境,曾经的辉煌逐渐被一系列的挫折所消磨殆尽 。
首先是资金短缺问题。电动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从研发、生产到市场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Canoo 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扰。2023 年,该公司高管多次公开表示正在寻求外部融资以维持运营,但所有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据内部报告显示,Canoo 在 2023 年前三季度的亏损就已达到 1.12 亿美元,财务状况岌岌可危。到了2023年 11 月,公司银行账户余额仅剩 70 万美元,这点钱对于一家电动汽车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几乎无力支撑后续的运营。资金链的断裂,这个每个造车新势力都将面临的困境,就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斩断公司的发展之路。
其次是高管频繁更替带来的冲击。自Canoo成立以来,高管团队就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变动。2021 年,Canoo 前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希・克兰茨跳槽至苹果公司,引发了一场小型离职潮。随后多米诺骨牌被推动,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等多位核心高管相继离职。到了2024年 9 月,公司的九位联合创始人已全部离开。高管的频繁离职,使得公司的战略规划难以保持连贯性,内部管理也陷入混乱。新的领导团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重新了解公司业务、制定发展战略,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也让员工们人心惶惶,对公司的未来失去信心。
再者是工厂搬迁计划的不顺利成为发展的绊脚石。2021 年末,Canoo 宣布将公司总部从洛杉矶迁往沃尔玛总部所在地阿肯色州本顿维尔,试图争取沃尔玛成为其重要客户,同时还计划在俄克拉荷马州建设一座大规模生产工厂 。然而,现实却给了 Canoo 沉重的一击。将总部搬迁至本顿维尔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而俄克拉荷马州的工厂建设也困难重重,不仅建设进度一再拖延,还传出实际并未在该工厂生产任何电动车的消息。工厂搬迁的失败,使得 Canoo 的生产计划严重受阻,无法按时向客户交付产品,进一步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形象。
破产原因,深度剖析
Canoo 的破产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座大厦的倒塌,是根基不稳、结构损坏以及外部冲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必然结局。
从直接原因来看,融资失败无疑是压垮 Canoo 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电动汽车这个极度依赖资金投入的行业,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Canoo 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以维持其研发、生产和运营。然而,无论是美国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的资金支持,还是与海外资本的谈判,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资金链的断裂,使得公司无法继续支撑高昂的运营成本,各项业务也因此陷入停滞,最终只能走向破产的深渊。
市场需求的不明朗也是导致 Canoo 破产的重要因素之一。Canoo 的产品主要以小型面包车风格的货车为主,这种独特的产品定位在市场上的需求并不明确。尽管公司曾与一些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但订单量相对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中,产品销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如果无法通过大规模销售来实现盈利,企业就难以在市场中立足。Canoo 的产品未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被市场淘汰。
除了这些直接原因,Canoo 内部也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管理不善。2024 年,Canoo 被曝光其 CEO 在私人飞机上的年支出竟然是公司 2023 年收入的两倍,这一惊人的消息引发了外界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强烈质疑。如此高的个人开销,无疑严重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资源,也反映出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此外,公司还被指控虚假宣传其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电动汽车生产情况,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其失去了信任。内部管理的混乱,使得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战略决策失误也是 Canoo 破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战略方向的频繁调整。公司最初设想兼顾 2B 和 2C 市场,采用订阅模式等创新商业模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模式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随后,公司又将重心转向货运领域的 2B 市场,但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市场发展时机。频繁的战略调整,使得公司无法集中精力在一个方向上深耕细作,也让员工和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最终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
行业影响,警钟长鸣
Canoo 的破产,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在行业内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anoo 的破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如今 Canoo 的破产让他们血本无归。据相关数据显示,Canoo 的股价在破产消息传出后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一事件让投资者们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的投资风险,对未来的投资决策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在未来的投资市场中,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想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将变得更加困难,他们需要拿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和技术方案,才能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Canoo 的破产,也给其合作伙伴带来了巨大的损失。NASA、沃尔玛等知名机构和企业,都曾与 Canoo 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今,随着 Canoo 的破产,这些合作项目不得不被迫停滞。对于 NASA 来说,原本计划使用 Canoo 的电动汽车来满足其特定的出行需求,如今这一计划被打乱,不得不重新寻找其他供应商。而沃尔玛,原本期望通过与 Canoo 的合作,在物流配送领域引入更加环保、高效的电动汽车,如今也只能另寻他路。除了这些大客户,Canoo 的众多供应商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他们为 Canoo 提供了各种零部件和服务,如今却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的问题。
Canoo 的破产,更是给其他电动汽车公司,即使已经上市的公司,敲响了警钟 。在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众多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都希望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然而,Canoo 的失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风险。那些不尊重市场规律、长期亏损、无法实现商业正循环的企业,很可能没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就已经在资本市场被宣判了死刑。同样作为滑板底盘技术路线的电动汽车公司的 Rivian、Fisker、Lucid 等,在 2024 年也纷纷陷入困境。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Canoo 的破产是一个警示,提醒所有电动汽车企业必须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市场需求和商业运营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财务结构,确保资金链的稳定。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
出处:头条号 @T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