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PAC
贾跃亭又支棱起来了?
最近,贾跃亭在美国风光地发布了旗下第二品牌Faraday X的新车,结果发布会还没结束,就被网友扒了个底朝天,直指新车外观设计酷似长城汽车的魏牌高山 … read more
又一电动车企倒下了?
又一家电动汽车企业宣布破产,创始人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的两位前高管,斯特凡·克劳斯(Stefan Krause)和… read more
贾跃亭:FF91的产品力无敌
法拉第未来(FF)已于2021年7月22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FFIE),融资10亿美金,目标12个月内实现量产。 7月28日,贾跃亭微博高调宣布,面向全球极少数塔尖用户开放的300台邀约制限量FF 91被预订一空,FF 91“未来主义者”版继续开放预定,总订单数量超过14000台。 从摇摇欲坠到挂牌上市再到FF 91开启预定,法拉第未来的日子貌似又重回正轨,你也不得不佩服老贾这一系列操作,简直“设计”精妙。 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敲钟现场,作为法拉第未来的创始人、现任首席产品官的贾跃亭并没有站在敲钟台上,而是在台下注视着这一刻。 当天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他表示“法拉第未来的上市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给公司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流,并且要实现对迈巴赫、法拉利、宾利等传统超奢华汽车品牌的颠覆”。 不过回顾过去,此时的法拉第未来离公司创立已经过去了7年,却依旧喊着实现量产的口号,这一切又将大家拉回了现实,而围绕贾跃亭的种种操作依旧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上市敲钟,资本运作的好手 造车七年,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不断融资却越融越缺,在尝试了多种融资方法后,贾跃亭瞄向了股市这一熟悉的融资方式。 但是连年亏损的法拉第未来显然不能正常上市,它登陆纳斯达克走的是“美版借壳上市”的路子。 实际操作就是由一家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壳公司去收购想要成为上市公司的法拉第未来,间接实现上市。 根据安排,这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简称PSAC)和法拉第未来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法拉第未来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包括被借壳公司持有的2.3亿美元,以及基础投资者的7.75亿美元。 这些基础投资者包括吉利汽车以及珠海国投,不过珠海国投最终是被证实没有完成交易。 股东结构方面,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为原股东FF Top持股31.1%,由恒大汽车控制的Season Smart拥有20.4%的股权,基础投资者持股23%,原债权人转股持有17.2%,原壳公司PSAC股东持股6.8%。 上市之后法拉第未来的股权情况也清晰的摆在明面上,并且美国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审核之严格也会增强更多的投资者信心。 不过股票市场很现实,截止8月9日,法拉第未来每股价格为11.89美元,总市值38.5亿美元,相比发行价13.78美元/ADS,总市值45亿美元低了不少。 为什么去美国造车? 就在法拉第未来上市后不久,贾跃亭在国内又新增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单就法院显示的被执行总额就已经超过94亿元。 当然,也不全是坏消息,根据媒体报道,7月29日贾跃亭旗下世茂工三拍卖成功,以16.45亿元价成交。 回溯过往,乐视网上市的10年时间里演绎了一个疯狂扩张然后快速崩盘的故事。 在国内随着乐视网的退市,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为贾跃亭曾经的梦想而买单。 乐视网以视频版权起家,按照贾跃亭的梦想,公司将打造一个超级产业链闭环。 结果就是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烧钱的行业,最终扩张为拥有三大体系、横跨七个行业,涉及上百家公司和附属实体的大型集团。 这样的扩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一环损坏,整链崩塌。 而在乐视网最需要钱的时候,贾跃亭高位套现,卖掉乐视股份美其名曰是为了拯救乐视,套现会全部重新投入到乐视的运营中。 实际上,此时的贾跃亭已经深知无力回天了,给自己留了后路却顺带坑了山西老乡孙宏斌的百亿资金。 坑有多大贾跃亭最清楚,他把钱留着换条赛道东山再起,于是他想到了去美国造车,造电动汽车。 2014年,法拉第未来在美国加州成立,当时乐视网还处于加速扩张的阶段,贾跃亭有充足的资金注入。 根据后来的了解来看,贾跃亭为法拉第未来缴了约6.13亿美元资本,且为法拉第未来约3.24亿美元的融资做了担保,这笔初期资本足够展开造车业务了。 2017年1月法拉第未来发布了首款车型——FF 91,3天就收到64000台订单,但前期的资本只足够提供研发,要想量产还需要一大笔钱。 同年,乐视网已经明显的陷入危机当中,并且贾跃亭本人也深陷债务危机,连带影响下要想再融资量产就更难了。 为了保留东山再起的机会,贾跃亭在此期间奔赴美国,至今未回国,丢下乐视网这个烂摊子。 从今天回看过去,如果说贾跃亭造车不是提前找好退路是没人信的。 根据2021年4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送达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 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最终,乐视网合计被罚款2.406亿元,实控人贾跃亭合计被罚2.412亿元。 疯狂扩张加上财务造假,作为乐视网的控制人贾跃亭不可能不知情,这个信息可以很好的解释贾跃亭高位套现、赴美造车,这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两次争夺控制权 实际上,相比上市融资实现量产,法拉第未来曾经有过更快实现量产的机会,不过在控制权的争夺中又再一次的延缓了FF 91的量产。 乐视的崩塌让法拉第未来成为了贾跃亭最后的“救命稻草”,能否咸鱼翻身全靠它了,因此贾跃亭必须保持控制权不落旁人,即使是能挽救法拉第未来的投资者。 2017年中,贾跃亭被包括上海高院在内的至少20家不同法院发布了人身限制和资产冻结令。同年7月,贾跃亭成功前往美国,但它来到后迎接他的是一场“谋反”戏码,大部分外籍高管秘密联合试图架空贾跃亭来挽救公司。 在贾跃亭发现此事之后,马上就”镇压“了下来,当场解除了法务总顾问,十几名高管先后辞职,对法拉第未来的控制权贾跃亭必须紧握手中。 解决了控制权问题后,急需新融资的贾跃亭运气不错,不差钱的恒大出现了。 2017年10月,恒大主动表示兴趣后贾跃亭赶赴香港火速签下融资协议。 […] read more
Canoo的蝴蝶效应:一通电话会,搅浑电动造车和SPAC两潭水
如果说2020年以来创投圈有哪些长盛不衰、“越挫越勇”的热门话题,应该就属造车和SPAC了。要是造车和SPAC这两大财富密码结合到一起,碰撞出来的冲击波威力就更大了。 2020下半年以来,一波造车新势力扎堆通过SPAC上市,比如Lordstown Motors、Fisker、Nikola等等,一度把饼画得又大又圆,似乎人类的科幻梦想马上就要实现。几个月过去,这些公司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实绩,股价一直处于下跌状态。最近,又有一家造车公司引发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巨大争议——电动车厂商Canoo。 Canoo的前身Evelozcity,由Stefan Krause和Ulrich Kranz创立。两人职业生涯都颇为辉煌:Krause曾担任宝马和德意志银行首席财务官,Kranz则更是在汽车界赫赫有名,为宝马开发了Z3、首款SUV X5,并且领导了MINI的复兴、创立纯电动产品线i系列。两人还都曾服务于法拉第未来,Krause是CFO,Kranz是CTO。 两人就任时间都不超过半年,就与法拉第未来裂穴,这又是另外一个大瓜了。 2019年,创始人及CEO Krause被妻子起诉,在工作中有歧视、骚扰等行为,卸任CEO并离开Canoo,由Kranz接替其位置,直至今天。Canoo的投资人Tony Aquila在公司完成并购上市前夕加入,担任执行董事长一职。 图源:canoo.com 你看这饼,又大又圆 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讨论,通常要么是“苏格拉底”的,要么是“反苏格拉底”的。 在造车界也是一样。如今的造车新势力讲故事,要么是“特斯拉”的,要么是“反特斯拉”的。而Canoo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讲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故事,为资本市场摊了一张非常有吸引力的“饼”。 Canoo最显著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产品外观。不同于许多车企追求的流线型、科技感,Canoo的车长得像胖胖的面包。尤其是Canoo大力鼓吹的乘用车,因为内部极大的使用空间,被称为“后SUV的革命性体验”、“车轮上的loft”。消费者还可以自由定制车辆的外观喷漆和内部的设备。 图源:Canoo Investor Presentation, August 2020 如此宽敞的空间来源于Canoo独有的滑板式电动车底盘技术专利。Canoo宣称这一底盘是市面上首个真正的线控转向底盘,是行业内最平、最低调的底盘,因此不仅能给车内留出最大化的空间,还能使整车高度模块化,提升新车开发速度的同时降低开发成本。 据称,Canoo基于他们的通用款底盘,在18到24个月之内就能开发出一款新车,而传统车厂研发一款车的周期在3到5年。正因如此,Canoo的时间表里已经早早地排上了生活款车型、运动车型、货运车型、皮卡等多条产品线。 Canoo研发的不同车型,均基于同款底盘 图源:Canoo Investor Presentation, August 2020 目前为止,这块饼看起来还不够吸引人。更猛的调料是Canoo的商业模式。 Canoo在B2B和B2C市场都有布局。 在B2B市场,除了发售货运车辆之外,Canoo还着重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基于Canoo的研发技术,面向科技公司、OEM和自动驾驶领域的供应商提供设计、新车制造、车辆销售服务,以及最重要的,车辆底盘技术授权服务。 其中最令人振奋和期待的,就是2020年初Canoo和韩国现代汽车的合作。双方计划基于Canoo的底盘技术打造一款“适用于自动驾驶和大规模生产”的电动车底盘,提供给集团旗下的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使用。 对于一家成立仅2年的创业公司来说,达成这样的重磅合作可称得上重大成就——要知道,很多造车新势力都试图与知名传统车厂合作,但成功者寥寥无几。 对Canoo来说,这种B2B的业务不仅可以验证其技术、获得品牌背书,更能带来可观的收入。根据其上市前的预计,工程承包业务将为Canoo在2021年带来1.2亿美元的收入。 图源:Canoo Investor Presentation, August 2020 在B2C市场,Canoo创造性地提出了“卖订阅”的商业模式。不同于租车或者共享出行,Canoo的订阅更像是一种D2C模式。消费者在Canoo的APP上申请订阅,审核通过后即可提车,之后只需按月付费就能正常用车,并且可以随时取消订阅,无需押金和其他繁杂的手续。 在Canoo看来,订阅模式对人对己都是好处多多。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的买车、租车成本不仅包括车本身的价格,还包括抵押、保养、保险、充电、上牌照的费用,而订阅一辆车则无需专门付出这些隐形附加成本,全包在月费里,在Canoo的APP里就能一站式解决。对服务提供方Canoo来说,订阅模式按需生产,既能降低制造成本,又取消了销售代理商从中抽成,生产制造一辆车的利润高达普通一次性售车的4倍。 目前看来,这是一块几乎完美的饼:研发和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回报快、团队资深,还有知名车企背书,Canoo似乎确实走在康庄大道上了。于是,2020年圣诞节前夕,成立不到3年的Canoo与SPAC公司Hennessy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 IV完成反向收购,登陆纳斯达克。 大饼难烙,另起炉灶 与大多数在这一波SPAC热潮中上市的造车新势力相同,Canoo上市时并无任何量产的车型。 靠着振奋人心的故事,尤其是“韩国现代”和“卖订阅”这两大梦幻泡泡,投资者们把Canoo的估值抬高到40多亿美元。而最近的一场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电话会,则几乎完全戳破了肥皂泡,使Canoo的投资人出离愤怒,股价崩溃式下跌。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这次电话会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啪啪打脸”。可以说,Canoo几乎撕碎了之前画的所有饼。 首先,与韩国现代合作终止(未公开声明),不再强调工程承包。 […] read more
MARVEL R正式上市
科技兑现想象,这是上汽R汽车想要传递的讯号。 那么,对于一辆车来说,科技体现在何处?我们所想象的车又是怎样的?对于科技与想象的理解,R汽车交出了一份的“答卷”,那就是MARVEL R,更准确地说是全球首款5G智能汽车MARVEL R。 2月7日,R汽车MARVEL R正式上市,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1.98-23.98万元,且推出了5大保障服务和5大购车无忧,包括三电终身质保、整车终身质保、5年0息、至高1万元增换购补贴等等,可谓诚意十足。 R汽车的智能代表 R汽车,一个陌生而熟悉,表面看似简约而充满科幻的汽车品牌。事实上,R汽车我们并不陌生了,体验馆R SPACE的出现,甚至是ER6的上市,都让大家对R汽车有着深刻的印象。 尽管R汽车是上汽电动化的起点,但R汽车的基因中却丝毫没有传统车企的影子,反而隐约透露着一种未来感。毕竟无论是产品,还是设计,抑或是思路,R汽车都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ER6是R汽车的颜值代表,那么MARVEL R就是R汽车的智能代表。毕竟MARVEL R在智能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出行等等。况且,随着MARVEL R的到来,也就意味着R汽车目前已完成轿车、SUV领域的布局,这对任何一个新的品牌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集智”设计理念,简约却极具未来感 从产品层面来讲,MARVEL R也并未令大家失望,它还是带来了不少惊喜。首先,是它的设计。新车采用的是R汽车独有的“集智”设计理念,很好地把未来感与电动化融为一体,外观看上去颇为简约,但越是如此越是营造出那种未来、科幻的感觉。如果非要用形容这种感觉,那就是过目不忘,MARVEL R是那种能够给人新鲜感与未来感的车型。 当然了,其内饰设计散发着未来感的同时,亦不缺科技感,包括19.4英寸的超大交互屏幕、双向拨钮、方向盘的电镀饰条以及悬浮式按键等等,无一不彰显智能与科技的定位。 在颜值就是正义的时代,倘若一款车型无法把设计风格做到与众不同,那也就意味着难以吸引消费者眼球,那就更不用说想让消费者为其内在的表现高呼呐喊了。听似残酷,实则相当现实,不管是汽车还是其他产品,如果没有一副好看的皮囊,真的很难让消费者有那种想要深入了解其内在“智慧”的冲动。 5G改变社会,科技兑现想象 显然,MARVEL R在设计方面的表现是不俗的。有了好感之后,我相信你会想去了解MARVEL R的内在,那就是5G智能。MARVEL R既然敢定位为“5G智能电动SUV”,在5G智能方面固然是有底气的。首先,MARVEL R落地了智能座舱概念,以MR混合虚拟实景智能辅助系统、行业首创的声控智驾、车家互联、整车OTA等体验,刷新用户出行生活。此外,新车采用了斑马智行Venus操作系统,逻辑清晰、可玩性强。 车机内置的高德地图还接入了超过25万个充电桩,其中就包括国家电网、特来电等等主流运营商。换句话说,用户在其内置的高德地图中就可以实时查看充电桩动态信息,而且还能够减轻里程焦虑,随时知道身边的充电桩情况。这一点设计对那些仍有里程焦虑的消费者来说,就是一颗定心丸。 但这些并不是MARVEL R的核心,其核心是5G智能。要知道的是,MARVEL R是正式拥有5G技术商用的必备资格的。况且,新车还具备了三重感知体系,能够实现5G智能驾驶、R 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 随着5G的介入,新车能够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全方位网络连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V2X,新车能够通过预警路口来车规划车速、监测道路状况主动控制车速、无缝衔接车家互联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行驶中,MARVEL R可以提前获取道路环境、红绿灯变化等信息,主动解锁5G智能车速控制等等功能,让汽车有预判能力,使之智能起来。 其实,这也是未来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所需要发展的方向,通过让车辆提前有预知能力,带来更好、更顺畅的出行体验,而5G的介入,则提供了信息传输的速度以及提升了可能性。 汽车网评:MARVEL R作为全球首款5G汽车,或将推动行业变革 作为全球首款5G汽车,MARVEL R固然会吸引眼球,但吸引大家眼球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设计以及5G智能,其续航能力、百公里加速时间等等同样能够征服观众。据悉,MARVEL R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505km,未来还会推出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km的版本。 再者,其百公里加速只需4.8s。整体而言MARVEL R的实力相当不俗,尤其是在5G智能方面,有望刷新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也有望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出处:头条号 @汽车网评 read more
法拉第未来IPO计划曝光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广受关注的美国共享智能出行生态公司Faraday Future(FF)通过特殊目的并购(SPAC)方式IPO的详细计划曝光。该报道称,FF将与一家名为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的公司合并,估值约为30亿美金,目前正在通过路演方式力图完成超4亿美金的PIPE融资的目标。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此前一直受困于现金流问题的FF有望通过本次成功融资上市筹到FF 91交付所需的资金,这家备受关注并且经历太多波折的公司有望上演一出逆境反弹的“大戏”。 其创始人贾跃亭的债权人信托也可以借此实现快速增值,从而有望更快地彻底完成百亿债务偿还,回国推动FF中美双主场战略落地,成立FF中国合资公司。 FF成华尔街争抢“最具投资价值标的” 据透露,FF路演已经持续了一周多,已经有大量投资机构参与了线上路演。一位参加FF近期PIPE路演的投资机构人士透露,由于FF拥有行业公认的先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治理架构,以及目前相对较低的估值,目前路演进行的十分火爆,多家美国和全球投资机构对FF形成“哄抢”的态势,很可能出现PIPE融资超募的情况。 2019年,在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FF以3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成功入选,位列全球独角兽榜单57位,仅次于估值350亿元人民币的美国电动皮卡初创公司Rivian。 根据FF的量产计划,FF 91将在完成新一轮融资约12个月以后正式启动交付工作。FF 81电动汽车以及未来车型和下一代核心技术的开发准备工作将在FF 91推出后进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FF除全力推进IPO上市工作之外,也在跟多家合作方洽谈多层次的战略合作,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上周,FF宣布任命有着丰富美国IPO经验的资深财务高管Zvi Glasman为其首席财务官(CFO),负责公司财务、投资者关系和资本管理。Glasman拥有30多年的专业经验和近20年担任CFO的经验,高端人才的陆续加盟,也为FF融资、产品量产交付起到了有利的保障,并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指数。 四大原因促使FF成近期最热投资项目 据悉,FF在美国近期的路演非常火爆,华尔街投资者非常踊跃,有投资人表示,“这是近期最热的一个投资项目。” 业内专家分析:其一,在当前造车新势力中,FF可能是遗落的明珠——在技术、产品、供应链以及团队上都具备成熟的积累,准量产车下线,意味着FF距离市场就差临门一脚,所以在资本获利周期上看最短。对于资本市场而言,FF也将成为美股市场最受关注,也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公司之一,相对于特斯拉以及其他新兴EV公司的市值,FF的市值增长空间巨大。 其二,在空白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FF大有希望。可以看到,目前低价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有了头部玩家,但是高端电动汽车势力却还在培育期——FF旗下的FF 91虽然已经发布4年,但在性能上在市场还没有可对标的对象。 其三,新能源汽车的新窗口期正在展开。2020年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更多的“热”在资本端,而非产品端。这意味着,真正的“以产品拿下市场”还未开始,FF产品够过硬,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第四,新能源之上,互联网化、智能化、自动驾驶概念开始真正爆发。很多舆论焦点都集中在了新能源概念,但忽略了FF在智能汽车技术上的积累价值——而智能电车技术开始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新宠,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小鹏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发力。 中美双主场助力FF多维度抗衡特斯拉 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从产品和技术实力及创新,用户生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施行合伙人制的顶层治理架构创新,还是从品牌的全球化程度上来看,FF绝对具备成为资本热捧对象的潜力,并成为最有可能多维度与特斯拉抗衡的公司。 在最近的一次分析报告中,专利数据分析公司Randolph Square IP(RSIP)提出,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Faraday Future拥有着多元化专利组合,在同类技术上比许多领先OEM厂商更加强大,尤其在关键技术上,FF的电动汽车专利组合与特斯拉不相上下。 RSIP认定,FF不断扩大的电动汽车专利组合在关键技术上与特斯拉不相上下。研究还发现,FF的专利组合已经获得了许多领先的OEM厂商的大量引用,这表明FF已经获得专利的相关技术是广为接受的。FF在全球范围内正在申请或已获授权的实用和外观设计专利约有880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530项,对于一家成立仅5年的初创汽车公司来说,这个数量是同类公司中最多的。 此外,中美双主场一直是FF有别于特斯拉和蔚来、小鹏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家典型的美国高科技公司,创始人是中国企业家贾跃亭,因此天生对中美两大市场都保有敏锐的判断力和“主场”优势。 众所周知,上海工厂和中国销售的火爆是特斯拉股价狂飙的核心驱动因素,一旦FF中国落地成功,中美双主场的威力将会逐步显现。据了解FF中国落地项目正在全速推进中。 另外,创新型治理架构也给FF在公司文化和人才体系上奠定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和成功基石。FF合伙人项目的落实,FF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和美国科技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采用合伙人治理架构的公司,这一架构也得到了投资人的广泛认可。 FF如上市成功 贾跃亭还债承诺更进一步 经过一年的努力,2020年6月26日FF创始人贾跃亭在美国申请的个人破产重组程序完成,重组方案正式生效,同时债权人信托也正式设立并开始运营。如果FF如期IPO成功,意味着贾跃亭的债权人信托资产快速增值是可以预期的事情,这将会帮助贾跃亭债权人更早受偿。 上个月,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一位负责人透露,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已经完成第二批债权人守约证明书的全部签订,共涉及56家,其中涉及8家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解除或删除贾跃亭为双限或失信被执行人的案件,该批所有涉及执行案件的债权人全部已经向法院提交解除材料。 据悉,接下来三个月,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将与第三批债权人分别签署守约证明书,共涉及22笔合同。“一旦全部完成,之前向法院申请贾总双限或失信被执行人的债权人案件将有望大部分解除,这将为贾总未来回国推动FF中美双主场战略,包括助力国内融资都是大利好!” 该负责人说。 如果FF最终成功上市并且实现产品如期交付的话,那贾跃亭借此将实现“惊天大逆转”,这对于提升国内创业者信心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巨大,而且贾跃亭个人坚持持续投入十亿美金用于FF的产品研发,这种产品技术创新方面不惜投入的尝试对于改善创业环境甚至商业环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read more
续航能超2000公里?锂电池技术研究有新突破!
经过近10年的运营,总部位于圣何塞的由大众和比尔·盖茨支持的初创公司QuantumScape终于打破了沉默。昨日,在为投资者举办的虚拟”电池日”活动中,QuantumScape宣布其用于电动汽车的固态电池将比传统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更快、容量更大、使用寿命更长。这家公司的口号就是“锂电的未来就是固态电池”今天带大家看看这家公司是多么的先进。 当下的锂电池技术有什么缺陷? 首先,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池决定了新能源车的里程上限。目前量产的纯电电动车做的最好的特斯拉也就是5、6百公里。 目前的电车,包括特斯拉,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一般是镍钴锰酸锂做正极,石墨做负极,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用的磷酸铁锂做正极。但无论是镍钴锰酸锂还是磷酸铁锂,都是用含有锂离子的有机电解液。这种电解液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危险,毕竟是有机液体,易燃易爆;另一个是容易形成锂枝晶。锂枝晶就是电池在使用时,会在正极上形成一些金属锂的小毛刺,这些小毛刺容易穿透隔膜,引起短路,造成电池燃烧。 固态电池如何解决缺陷? 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关键突破是使用陶瓷分离器取代传统电池中使用的液体电解质,作为正负离子流动的介质,这种陶瓷是柔性的,而不是刚性的。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冷温度下,能量可以继续在整个电池中移动。另外,使用固态电解质,就不会让小毛刺穿透。固态电解质就好像一堵墙一样,能够把小毛刺挡住。 而且,如果能用上固态电解质,正极材料可以直接换成金属锂。金属锂的好处一个是能增加锂离子的容量,另一个是能增大使用的电压范围。理想情况下,可以把现在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3倍以上。以前之所以不用金属锂,还是因为锂枝晶毛刺的问题,太危险了。 所以,如果Quantumscape能开发出使用金属锂的固态电池,那么又能解决安全问题,又能把电池能量提升好几倍。市场前景无比美好啊。 固态电池效能如何? QuantumScape在昨日的电池大会表示,其固态电池将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有显著的改进,使电动汽车比使用传统电池的电动汽车多出80%的行驶距离。这种电池还有其他优势,它们在800次充电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它们是不可燃的,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超过每升1000瓦时,几乎是顶级商用锂离子电池组密度的两倍。这意味着,有了商用固态电池后,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是轻轻松松。并且,如果进一步开发出使用金属锂的固态电池,那么续航有望达2000公里。 QuantumScape的优秀团队背景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可以看到,董事会里有亚马逊的前董事,大众集团的前董事会主席,特斯拉的合作创始人,大众集团电池中心首席。光从这些大佬的台头就能感受出QuantumScape是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研发大佬,合力之作。 QuantumScape的投资人团队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比尔盖茨,大众,上汽集团。就光一个比尔盖茨,就够响亮了。 QuantumScape股价反应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从壳公司成立,到合并,到上市,短短三个月时间,股价已从10美金涨至59.9美金。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气势恢宏。截至发稿,公司市值218亿美金。QuantumScape声明预计自己公司的固态电池量产要到2024年。那么为期面对的市场将是,私家车,公共乘用车,工程用车,甚至重型卡车。QuantumScape面对的是所有燃油车市场的替代,可以说是对传统能源的游戏规则的改变。所以,SPAC中好股票的想象空间是多么大。注意,本文只是举例说明SPAC中可以挖掘出优质股票,并不是推荐买入QuantumScape。 美股前瞻 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他向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提出了新的9160亿美元抗疫救济方案。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也同意该援助计划。这表明谈判正在取得进展。目前,美元指数持稳于90关口附近,投资者正在评估刺激计划和疫情对美元的影响。 花旗银行预期英欧能够达成贸易协议,保持看涨英镑。花旗银行策略部将逢低买入英镑。英镑上涨会带动美元进一步的下跌,从而促进美股和商品的上涨。截至发稿,美元指数已经下跌至90.76,下方最近的一个支撑位为12月4日低点90.47 。如果跌破,可能进一步向下,从而加大对美股的利好。 出处:头条号 @华彩CGTRADE read more
大众纯电动车“ID.3”在欧洲的10月份销量夺冠了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格局已开始改写。 大众首款王牌纯电车型ID.3在发售两个月后,于10月份迅速实现月销过万的佳绩,拿下了欧洲纯电销量冠军的位置,而此前长时间霸占这一位置的特斯拉Model 3则直接跌出了前十。 自2019年在欧洲交付以来,Model 3的销量偶尔也会被雷诺Zoe所超过,但后者毕竟是油改电产品,且是一款售价较低的入门级小车,与Model 3并不属于同一细分市场,不会对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但大众ID.3的这次反超,却极具变革意义。 作为大众集团MEB纯电平台上打造的首款车型,ID.3不仅拥有与Model 3比肩的电驱动性能,在自动驾驶和车内交互上也颇具亮点,在竞争中完全拿得出手,并且价格也与Model 3处在同一范围之内。 这也就是说,在电动汽车销量没有大幅增长的当下,ID.3正在抢夺Model 3的市场份额,并且还抢了不少。 另外最重要的是,ID.3上市两个月取得的“胜利”,既说明了大众MEB平台在欧洲市场很能打,又说明了大众品牌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然极具号召力。 未来随着ID.4等更多ID.车型的面世,大众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还将一路猛涨。 眼下,虽然特斯拉等新玩家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个核心助推因素其实是传统车企集团在电动化上还没有真正发力。 大众ID.3的成功,正说明了传统车企在真正用心造电动车之后依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随着通用、丰田等更多车企出手,未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格局肯定又将改写。 一、Model 3在欧洲跌出前十 ID.3首次登顶 在国内市场上,大众刚刚发布了ID.4,国内用户还在拿这款车和特斯拉Model Y进行隔空比划,试图分析出这两款车谁能在国内拿下更大的市场。 但在欧洲市场上,大众已经用实力证明了ID.系列产品拥有战胜特斯拉的能力。 海外汽车分析机构JATO Dynamics在近期公布了欧洲纯电市场销量前十的车型,令人意外的是,曾一直在榜单上占据霸主地位的Model 3不但没能继续延续强势地位,反而跌出了前十名。 10月份欧洲纯电车型销量情况 取而代之的是大众ID.3,这款车在10月份售出了10475辆,这一销量数据也创下了两个新的记录,一是这款车的销量首次过万,二是这款车在欧洲的单月销量首次超过Model 3。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仅仅交付了两个多月,但其累计销量已经可以进入今年欧洲纯电车型销量榜的前十名了,市场潜力非常大。 大众ID.3 排在第二名的仍是雷诺的畅销小车Zoe,共计售出了9778辆,这款车长期维持欧洲纯电车销量榜前三名的位置,表现非常喜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款车为小型车,跟国内的“占号神器”比较类似。 第三名是现代Kona,这款车共售出了5261辆,第四名也是韩国车型,起亚Niro共售出了3868辆。比较有趣的是,这两款车都属于现代起亚集团,也就是说,现代起亚集团在欧洲新能源市场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现代Kona EV 但在2019年,在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榜上,特斯拉Model 3绝对是“灭霸”一般的存在,不但依靠着特斯拉Model 3成功问鼎欧洲新纯电市场销量榜首,而且还大幅度的甩开了第二名。 2019年欧洲新纯电市场销量 从上面表格上不难看出,特斯拉Model 3一款车的销量就超过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销量之和,与同为前十名的现代Ioniq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在2018年和2017年,特斯拉Model S和特斯拉Molde X的销量之和已经能够排在年度纯电销量榜的前三名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车还是榜单中最昂贵的车。 从去年的独孤求败,到今年的屡屡被超越,特斯拉在欧洲市场上确实显现出了疲态。 二、大众打响电动反击第一枪 老玩家们还能战斗 虽然欧洲传统车企在销量上超过特斯拉并不是孤例,在今年年初雷诺Zoe就对特斯拉Model 3完成了反击,但上一次的超越远不如这一次有有深远意义。 首先从车型上来看,雷诺Zoe是一款老车型,是传统的油改电产品,这款车的售价在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以内,在欧洲市场上属于低价车,其市场地位与国内的“占号神器”比较类似。所以这样一款车的销量超越特斯拉Model 3没有太大的意义,国内的宏光MINI也完成了对Model 3的超越。 雷诺Zoe 但ID.3超越Model […] read more
又有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在美国IPO
随着全球多个国家加大力度推广电动车,资本正大幅流入电动车领域,包括加速推动电动汽车公司上市。仅今年内,就有多起引人注目的电动车IPO事件:先是今年6月电动卡车初创公司Nikola通过SPAC合并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接着是中国的理想汽车也在7月底登陆美股,小鹏汽车在8月紧随其后。 而目前,又有一家电动汽车新星将要登陆美股:近期,英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rrival宣布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IIG进行反向合并,一旦SPAC合并协议完成,该公司将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约为54亿美元。 特斯拉在短短十余年内,即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电动车这个新兴领域给创业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特斯拉已是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也是主要追赶目标。这次,随着Arrival的上市,特斯拉又多了一家追赶者。Arrival这家初创公司成立至今已有5年,专注于电动货车和公交车领域,计划2021年在美国和英国开设小型工厂。 在SPAC协议宣布当天,Arriv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enis Sverdlov表示:“所有事情都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产品,我们的装配流程非常不同,我们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配我们的汽车,我们使用不同的组件,我们的商业模式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过去基本上采取了集中的制造过程,我们后来将他们分散化,以便能够将这些小型工厂迅速安置在任何地方。我们可以将它们安置在需求区域附近,”Arrival总统阿维纳什·鲁古伯(Avinash Rugoobur)说,“现在技术已经成熟,我们正在考虑把我们的公交车推向市场。这种电动巴士的价格可以和柴油车相当,甚至更便宜。” Arrival的电动巴士预计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投产,电动货车紧随其后。预计到2023年,该公司共有四款汽车将上市。该公司表示,已经签署了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订单,其中包括向美国联合包裹(UPS)快递公司供应的一万辆货车。 “结合电动公交车和电动货车领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43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工厂的调试了。”Arrival总裁鲁古伯表示,“作为一家公司,我们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盈利。不止是盈利,届时现金流也会转正。” 出处:财联社 @刘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