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Month: January 2021

  • 3.9秒就能破百,续航能力1000公里!蔚来发布新车“ET7”

    3.9秒就能破百,续航能力1000公里!蔚来发布新车“ET7”

    2021年1月9日,五粮液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蔚来召开2020 NIO Day。 既不是给蔚来雪中送炭70亿元的合肥,也不是此前呼声高涨的“英雄之城”武汉,而是成都。这是因为在蔚来车主社群投票中,持续40天的申办活动+40个小时的社区投票+超过4万名用户的参与下,2020 NIO Day举办地才最终被确定为成都。这也是蔚来一直强调的“用户体验”,遵从最多用户的选择。 那么本次活动有哪些东西值得一看呢? 先花一分钟了解本次活动发布的四项重磅内容: ——蔚来首款轿车ET7正式发布,起售价44.8万; ——发布搭载激光雷达的全新自动驾驶系统NAD; ——发布150kWh固态电池包; ——第二代蔚来换电站发布。 首款轿车ET7正式亮相 作为蔚来首款轿车,新车定名为ET7,采用了蔚来第二代NP2平台打造。该车型在外观方面延续了ES8、ES6车型的家族式设计,X-Bar贯穿式前脸极具家族式特征。而远近光一体式LED大灯和double-dash日行灯前照灯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由于轿跑定位。新车的车身更加低趴,前脸造型更加犀利,大灯尺寸也有所增加。 整个车身采用类似奥迪A7的轿跑体态,流畅的车身,C柱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大溜背风格,一直延伸到尾部。尾部的贯穿式心跳尾灯与前脸交相呼应。尺寸方面,ET7整车长5098mm,宽1987mm,高1505mm,轴距3060mm。 新车全系标配智能无框感应开合门。智能充电口盖采用鹅颈式开启,可智能感应开合。此外,蔚来ET7还将配备碳纤维插片式轮辋、全景玻璃穹顶。全新的造型使新车的风阻系数低至0.23Cd。 —————————— 内饰方面,蔚来ET7采用了极为简约的设计风格,一体式中控台设计非常简洁,整块皮质内饰和饰条贯穿了整个中控台。空调采用了隐藏式出风口。材料上选择了可再生藤木Karuun可再生材质,每块木饰板都呈现独特花纹。 中控台之上,中控大屏和数字仪表屏也均有升级,新的12.8英寸AMOLED中控屏分辨率和对比度大幅提高,色彩更丰富,显示更细腻,内部搭载NOMI Mate 2.0智能车载系统。 此外,该车型的中央控制区域还几乎取消了实体按键,只留下极少的重要控制按键,其他功能则全部集成在了悬浮式大尺寸中控屏当中。 为了凸显其豪华质感,蔚来ET7采用全新环绕式瀑布氛围灯,可与不同光影效果和场景联动。 座椅方面,前排标配14向电动调节,侧翼可调。后排27°靠背角度, 配备宽大中央扶手, 及加热, 通风, 按摩功能。 蔚来ET7全系列标配隐私玻璃和静音玻璃,搭载23个顶级扬声器组成音响,官方称之为全球首个7.1.4车载沉浸声系统。 ———————————— 动力方面,新车将采用180kW前永磁+300kW后感应的电机组合,综合功率为480kW、峰值扭矩为850 N·m百公里加速3.9秒以内。 配合碳化硅功率模块的第二代高效电驱平台,能效水平整体提升,搭载70kWh电池包NEDC续航超500公里,100kWh续航超700公里,150kWh续航超1000公里。 车身方面,蔚来ET7采用超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整车抗扭刚度达37,100N·m/deg。全系标配智能空气悬架和动态阻尼控制,基于高精地图和高精度传感器的4D智能车身控制可以提前感知路面颠簸,主动调节悬架。 会上,蔚来也公布了ET7的价格,其中70kWh版本车型售价为44.8万元,采用BaaS方案为37.8万元,电池月费980元;而100kWh版本车型售价为50.6万元,采用BaaS方案为37.8万元,电池月费1480元。 当然,最后也少不了创始版车型,搭载100kWh电池包,售价52.6万元,采用BaaS方案为39.8万元,电池月费1480元。即日起于蔚来App开放预订,新车预计在2022年一季度开启交付。 激光雷达加持的自动驾驶系统NAD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性能,蔚来在ET7引入了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开创式的采用暸望塔式的传感器布局,按照蔚来的说法,这是目前全世界看得最远、最清晰的量产激光雷达。 配合搭载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特斯拉为120万),实现了最佳视野位置+超广视角+超高分辨率+超远探测距离的能力。 总的来说,蔚来超感系统Aquila配备了33个高性能感知硬件,其中包括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1个车路协同感知和1个增强主驾感知,每秒可产生8GB图像数据。蔚来硬件安全冗余做到业界第一梯队: 与新的自动驾驶硬件匹配的是,蔚来超感系统和蔚来超算台,它基于蔚来全栈自动驾驶概念打造。 其中,蔚来超算平台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移动计算平台,配备四颗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芯片,算力高达1016TOPS。。不仅可轻松应对全栈算法计算,还具有强大的学习和冗余能力。整个神经网络算力7倍于特斯拉FSD。 按照蔚来的说法,这套全新的NAD自动驾驶系统将为蔚来实现点到点的自动驾驶。 最后,也许是吸取Autopilot的敬仰,这套NAD的完整功能将采用按月订阅模式提供服务,即ADaaS(AD as a Service),服务费为每月680元。 150kWh的固态电池包 除了新车和自动驾驶系统,蔚来在发布会上还带来了150kWh固态电池组,它采用原位固化固液电解质、无机预锂化碳硅负极以及纳米级包覆超过镍正级设计,相较于常规的三元里电池,提升了50%的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蔚来车型均可升级该电池包。搭载150kWh电池包后,蔚来全系车型获得超长NEDC续航,2018款ES8将超过730km,全新ES8将超过850km,ES6和EC6将超过900km,ET7更是可以超过1000km! 可惜的是,新的电池包将于2022年第四度交付。 效率更高的第二代换电站 就在NIO […] read more

  • 定价16万元?特斯拉闹革命“第三款国产车”信息曝光

    定价16万元?特斯拉闹革命“第三款国产车”信息曝光

    日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在上海超级工厂国产Model 3、Model Y之后的第三款车型。据悉,新车在2020年9月就已实现立项,有望于2021年3月完成产品验证。第三款车的定位将低于Model 3,价格或在16万左右。对此,特斯拉方面未予置评。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从曝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来看,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分两阶段验收。报告指出,特斯拉以往推出新车型时,都是先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然后引进到中国市场,而对于XX,特斯拉采取了新的引进策略,直接中国本地生产。本项目配套一个“新车型先期启动项目”,试验周期约为6个月。 特斯拉将推出刚入门车型早已不是秘密,去年的电池日发布会上,马斯克在现场宣布,特斯拉将会制造一款售价更为亲民的电动车产品。“我有信心,在大约3年的时间内,制造出一款非常吸引人的、售价为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他还表示,“特斯拉计划制造一辆价格合理的电动车,但是电池的成本必须要降低。早期的进展是好的,但下降的曲线正在变得平缓。” 去年初,特斯拉还发布了中国设计工作室和研发中心的招聘启事,同时广泛征集富含中国元素的特斯拉设计图纸。 撰文:张屹鹏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挨隆·马斯克的身价近1.2万亿元,荣登全球首富!

    挨隆·马斯克的身价近1.2万亿元,荣登全球首富!

    截止到当地时间2021年1月7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成功突破800美元,暴涨7.94%。总市值高达7735亿美元。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身价升至18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万亿元),超越了亚马逊CEO贝佐斯成为世界首富。有人认为是马斯克创造了一个神话,但是马斯克却表示“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之所以马斯克会有这样的言论,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和政府在特斯拉低谷的时候给予了他帮助。 濒临破产 2018年特斯拉陷入了低谷期,面临着产能、技术、高管离职、现金受压等多方面的压力。同年3月27日,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特斯拉信用评级评为“垃圾级”。 穆迪称,“下调特斯拉信用等级的主要原因是处于对特斯拉现金流的担心以及量产计划的推迟。如果特斯拉Model 3的实际产量与公司目标有差距,特斯拉的评级还会降低。当时,甚至有外媒直言特斯拉已经处于破产边缘,最多只能坚持6个月。” 特斯拉如果想要打破这个评级,那么就需要从产能和资金两个方面下手。产能方面,马斯克认为流水线自动化能打破一切瓶颈,但是由于他过于追求极端,最终导致Fremont工厂存在冲压工艺线缺陷、电池模块组装等问题。据当时的特斯拉工程师爆料,Fremont工厂收到的零件中有40%需要返工,这就对特斯拉Model 3的产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除了产能问题以外,特斯拉的资金问题也是马斯克当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从特斯拉2016年和2017年的财报来看,特斯拉2017年资本性支出从2016年的12.8亿美元跃升至34.1亿美元,2017年经营自由资金流为-6065亿美元。重点是,据穆迪调查,特斯拉日常运营最低需要5亿美元,2018年维持高资本性支出扩张还需约20亿美元的运营开支现金。 另外,2019年初特斯拉还有约12亿美元的到期债务。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特斯拉在2018年已经游走在破产的边缘。就在马斯克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时,中国政府的出现让特斯拉看到了新的希望。 三次融资助力特斯拉 为了扭转特斯拉的亏损形势,马斯克开始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全力押宝中国市场,包括在上海建立生产线等。这也是因为对特斯拉来说,中国市场是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场,仅在2017年,中国市场便为特斯拉贡献了20亿美元的营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马斯克此次的选择是正确的。自特斯拉在2018年与上海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之后,上海市政府便全力支持特斯拉在华发展。 上海市政府稳住特斯拉,除了提供资金帮助以外,还在建厂用地等方面提供助力。比如在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工时,马斯克曾表示建设需要耗资约20亿美元,资金来自中国本土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地方债务,不需要变卖股权筹资。事实上,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以来,中国的银行已经3次向特斯拉提供贷款支持,如果加上2019年12月的100亿人民币的贷款,特斯拉在中国公开的资金支持已经达到了185亿元。 除了资金支持以外,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特斯拉还以9.8亿元的低价在临港拿下了一块8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平均地价仅为1125元/㎡。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上海市政府“偏心”,给特斯拉又送钱又送地。但是事实上,上海市政府对特斯拉的支持只能说是一般。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华为在青浦拿地的均价仅为1080元,重点是,青浦的地价要比临港高不少。所以,之前所有人说的上海市政府偏心特斯拉这一问题,完全就是个伪命题。 随着特斯拉转危为安,在2020年1月7日,特斯拉中国制造Model 3首批车主交付仪式在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现场上,特斯拉CEO马斯克来到了现场,亲手将这批次10辆Model 3交付给了车主。在演讲过程中,马斯克数度哽咽,他表示非常感激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总结 特斯拉不久前宣布了两则消息,一则是特斯拉2020年累计销量达到了499550辆,其中特斯拉Model 3在华销量预估突破14万辆,占全球销量比例的38.9%;另外一则消息是特斯拉Model Y实现国产化。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变大,预计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将会再度激增。届时,马斯克的身价预计出现新一轮的增长。 撰文:李兴辉 read more

  • 富士康“抄底”拜腾,竟是为苹果造车铺路?

    富士康“抄底”拜腾,竟是为苹果造车铺路?

    2020年1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 从拜腾汽车、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签订的协议来看,富士康将会为拜腾汽车提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全方位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另外,拜腾汽车方面也表示,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拜腾汽车智能制造项目基地建设设备调试接近尾声。目前最大的疑点就在于,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等方面仅仅只是披露了已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却并未披露此次三方合作是否涉及投资以及投资金额、合作等内容。 造车就是“烧钱” 关于富士康投资拜腾汽车的资金额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表示:“据我了解,拜腾汽车与富士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富士康出资2亿美元,政府及其他机构出资2亿美元,共计4亿美元”。另外,李颜伟还预测:“拜腾汽车将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新车量产,估计随着新车量产,拜腾汽车IPO也将会提上议程。” 从李颜伟专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拜腾汽车与富士康之间的合作还是非常看好,认为富士康不仅会为拜腾汽车提供制造技术等,而且还会联合相关政府机构来为拜腾汽车输血。对此,电动君并不赞同,甚至不禁发问李颜伟专家的分析是否有些过于乐观了。 电动君记得在2015年时,富士康曾联合腾讯、和谐汽车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3:3:4的比例出资组建了“和谐富腾”,志在打造新能源汽车。在和谐富腾项目中,富士康定位为“负责汽车项目的生产制造”,是整个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富士康在加入和谐富康一年后便选择撤资离开了。有传言表示,富士康察觉到了新造车领域的“风险”才选择离开。在这不久后,富士康高层便对外表示,将不会投资汽车整车项目。 所以,从此次富士康与拜腾汽车合作协议来看,电动君认为富士康此次很有可能只是为拜腾提供技术、经营等方面帮助,并不会提供资金。那么,如果按照李颜伟的分析中政府及其他机构投资的2亿美元进行分析,这笔资金能否让拜腾汽车成功渡过难关呢?答案显然是不可以。要知道,造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项目。据相关资料显示,蔚来汽车从2011年至2020年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27亿元、威马汽车为262.3亿元、小鹏汽车为218.1亿元、理想汽车为213.6亿元。如果加上之前拜腾汽车“烧光”的84亿元,拜腾汽车至今也不过才融资100亿元左右,远远达不到量产的需求。 当然,富士康与拜腾汽车之间的合作还是会给拜腾汽车带来一定的优势。去年10月,富士康正式对外界发布了全新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平台—MIH电动汽车开放平台。官方称,该平台是完全“开源”的,富士康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定制尺寸、轴距、悬架和电池尺寸等参数,并为他们实现定制组装生产。据公开资料显示,MIH开发平台已经引入了包括宁德时代、意法半导体等全球合作企业,可以为拜腾汽车节省一定的生产成本。 富士康拿拜腾“试刀” 对于此次富士康加入拜腾造车计划,真的只是双方“再续前缘”这么简单吗?或许在量产路上只差临门一脚的拜腾汽车是富士康向汽车领域转型的其中一小步,但是不少人认为富士康很有可能是借用拜腾汽车进行试水,向苹果公司证明自己的造车实力。 这种猜测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富士康一直以来都与苹果公司深度绑定,长期代工生产苹果手机,这种稳定的合作也为富士康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所以在2020年12月月底,苹果公司被曝出重启“造车计划”并开始寻找供应商的时候,富士康开始不淡定了。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刘杨伟曾表示:“与拜腾汽车合作只是我们布局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一环”,这句话经过细品之后,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到刘扬伟言语间隐藏的意思。 电动君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富士康虽然拥有纯电动车架构平台,但是却完全没有造车经验,如果想要再度获得苹果的青睐,使得公司收益出现突破性增长,那么就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成功实现汽车产品的量产; 二、竞争对手强,如果苹果公司想要寻找代生产工厂,电动君认为最有可能拿下苹果这个大客户的工厂是麦格纳,因为麦格纳曾代生产过丰田Supra、宝马Z4等车型。所以,相比于毫无造车经验的富士康,苹果公司会更加愿意选择麦格纳。 所以,富士康入局拜腾汽车的造车计划,很大可能就在于为绑定苹果造车而铺路。 写在最后 此次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的合作,能否让M-Byte这台已经跳票4年的电动汽车产品量产成功仍然还是个未知数。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富士康所承担的责任只是将产品生产出来,向苹果公司证明自己具备造车实力即可,而拜腾汽车在产品实现量产之后,还需要为产品的推广、销售等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新势力车企格局已经开始渐渐晴朗的情况下,拜腾汽车想要绝处逢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撰文:李兴辉 read more

  • 买蔚来还是特斯拉?网友们一边倒啊!

    买蔚来还是特斯拉?网友们一边倒啊!

    两年前特斯拉对国内新势力车企来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的,彼时特斯拉一款车型售价百八十万,除了有钱且愿意尝鲜的群体,多数人并不会考虑。特斯拉和一众新能源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看上去也并没有正面对决的可能。 但是随着特斯拉品牌布局日益完善,架构体系的不断丰富,眨眼间,特斯拉就“杀”进了家门口,并且不给对手反应的机会,Model 3补贴后售价不足25万,Model Y不到34万起售,后期补贴后加调整售价,不排除能跌进30万内,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你会买谁? 尤其是Model Y售价不到34万,和蔚来的ES6的35.8万售价接近,这两款车你会买谁?答案显而易见,在近日图说汽车的一篇文章中有相关的投票,网友以216:63的差距,特斯拉绝对性优势胜出。 特斯拉总说要改变世界,改没改变世界现在还不能妄下断言,但是可以肯定,它对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带来难以忽视的影响。虽说在新能源领域,起步相差无几,国产车和合资车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很多新势力车企产品也能卖到30万+以上,不过特斯拉一来,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新的动态“衡量标准”,至少让众多标榜高端的车企以后在车型定价之前就要掂量掂量——是不是特斯拉的对手?凭什么卖的比它贵?续航比它强,还是实力比它高,还是影响力比它出色? 毕竟这些问题,相信是每一个能花30多万买纯电动车型的潜在受众,都会考虑的问题,特斯拉的品牌力有目共睹,即便最早上市售价近百万的两款车,依旧有人愿意买单。本来特斯拉就受欢迎,国产降价后的特斯拉产品力和竞争力更是一马当先,可以说在走国产新能源的道路,让它们无路可走。Model 3月销都能破两万大关,对比价位相似的国产新能源车型,差距显而易见。 当然了,对消费者来说,特斯拉的降价是喜闻乐见的,至少目前带来的都是好消息,(除了对已经购入特斯拉的车主来说,降价有点痛心),至少入门门槛不断降低,不说人人都开的上特斯拉,但至少有20多万预算敢想想特斯拉,而且对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自主品牌车型(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来说,特斯拉降价是没有影响的,该卖得好还是卖得好,MINI EV上市就要比Model 3晚,一样没耽误它月销破3万大关。 真正有影响的,是一些打着高端豪华名义的新势力车企,再推出新品之前,特斯拉的产品就是市场的衡量标准之一,也能变相催促新势力车企的进步,保证续航里程相近,保证颜值和科技化程度更高,保证空间和价格的优势。当然特斯拉也并非没有缺点,目前相比较国产自主品牌来看,特斯拉的质保政策以及售后服务没有本土车企更有优势,后期还是要看提升和改进,不然也能成为本土车企突围的一个突破点。 出处:头条号 @图说汽车 read more

  • 这算打脸不?特斯拉竟然拥抱激光雷达了

    这算打脸不?特斯拉竟然拥抱激光雷达了

    2021 年 1 月 1 日前后,国外网友在硅谷拍到了一些不太多见的特斯拉车型,有Model S,有 Model Y,也有 Model X。       上述车型的相同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搭载了 360° 覆盖的激光雷达感知系统 牌照均为 63277 63277 是加州车辆管理局批给特斯拉的制造商 ID,这代表上面是一支特斯拉内部的激光雷达车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特斯拉,准确地说是 Elon Musk 本人,在激光雷达的问题上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朝三暮四、言而无信、信口雌黄、翻云覆雨的摇摆态度呢:) Ground Truth 先来看看这几张照片的细节。有赖于造型的独特,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出这是激光雷达供应商 Luminar 旗下的 Hydra 系列激光雷达。   Luminar 官方给了 Hydra 系列很明确的定位:Hydra 系列是一套完整的工具集,用于测试和程序开发。 如果说还有什么别的信息的话,那就是在 Luminar 的公开资料里,Hydra 系列的视场角可以达到 120°,也就是 3 台 Hydra 即可覆盖全车 360° 四周范围。 但特斯拉显然不这么认为。特斯拉给每台测试车配备了 4 台 Hydra,以更好的完成 […] read more

  • 苹果汽车的更多细节曝光,或用磷酸铁锂电池

    苹果汽车的更多细节曝光,或用磷酸铁锂电池

    【苹果汽车假想图】 苹果汽车的细节正在陆续曝光。 据路透社1月5日报道,美国IT巨头苹果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电动汽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之前说苹果要采用下一代电池,但该媒体却引用该公司内部人士的表态说,苹果公司将采用一种使用了“独特电池技术”的磷酸锂铁电池,这可以降低价格并扩大续航范围。在报道中,路透社称磷酸锂铁电池为一种“老旧技术”,显然这是颇为令人意外的选择。 但这种电池被称之为是一个独特的“单体电池”。苹果公司内部人士称他们的目标是实现比传统多节电池设计更长续航范围的高密度电池。另外,作为常规锂离子的替代品,似乎他们正在对不易过热的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实验。Apple并未为最新的iPhone和iPad Pro开发用于自动驾驶的某些组件,例如LIDAR,而是由外部合作伙伴提供。 像手机和ipad一样,该人士称,预计电动汽车生产将外包给制造合作伙伴。它计划于2024年推出,但苹果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由于大流行的影响,它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该项目由最初是苹果硬件工程师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领导,他在特斯拉(Tesla)担任了五年工程职位后于2018年重返苹果。 彭博社1月5日也报道这一消息。在报道中,彭博社指出,如果苹果确实认真考虑推出自己的汽车,那么它几乎肯定会决定像iPhone一样外包。在苹果手机上,这家公司设计了手机及其操作系统,但聘用富士康将组件组装到手机中。而在汽车时代,苹果也似乎正在寻找代工商,目前加拿大的麦格纳和富士康都是有力的竞争者,而两者都在为此准备。 富士康富士康目前约有一半的收入来自其为苹果所做的合同制造工作,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将是必要的。《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富士康的目标是最终为苹果和亚马逊生产电动汽车。”这包括发布电动汽车平台,投资拜腾并与FCP集团建立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 苹果汽车的计划已经持续了多年。从2014年开始,苹果公司开始从事“Project Titan(泰坦计划)”的工作,有1000多名员工在库比蒂诺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从事电动汽车的开发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内部冲突,高层变动和其他问题影响了汽车项目的进展。在2016年,有消息说苹果公司搁置了汽车计划,但现在看来苹果公司克服了发展难题,仍然计划开发面向消费者的汽车。 苹果汽车项目已多次改变领导层,在开发过程中也裁员数百人,但现在由苹果公司AI和机器学习负责人约翰·贾南德里亚(John Giannandrea)领导。他在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与2020年退休之后接任。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传言称苹果已将重点转移到自动驾驶软件上,但苹果于2018年8月重新聘请了特斯拉工程师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导致外界猜测苹果将再次探索开发汽车整车。 在2020年12月,苹果公司被证实确实在研发一款完整的汽车,并且目前计划在3-6年内发布一款汽车。路透社曾表示,苹果的目标是2024年,但一位熟悉苹果公司的分析师Ming-Chi Kuo认为,汽车最早要到2025年至2027年才能推出。苹果可能会与制造合作伙伴合作生产车辆,并正在开发下一代电池技术以扩大范围和效率。 Ming-Chi Kuo认为,这款汽车将成为苹果的“下一个明星产品”,与台积电(TSMC)生产而苹果设计的芯片相比,苹果能够提供比汽车市场潜在竞争对手“更好的硬件,软件和服务集成”,这将可能对特斯拉的市场产生致命的威胁 。Kuo认为苹果汽车将在2025年发布。 【富士康电动车平台】 在关于谁最终能获得苹果汽车代工上,外界认为麦格纳目前看起来可能性会比富士康更高一些。富士康的优势是零部件制造,它现在希望为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来使用,并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但显然,苹果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像苹果,甚至甚至是亚马逊,富士康都不愿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立和运行新的电动汽车装配线。富士康想做的就是在价值链中向上移动,这就是类似Android的平台所要做的。如果该平台被广泛采用,那么富士康可以大规模构建该平台的组件,并获得比生产iPhone更高的利润。 尽管苹果可能希望利用富士康的组件制造专业知识,但“一刀切”的平台可能并不是苹果有兴趣采用的平台。那不是苹果的方式。路透社认为,麦格纳目前看来希望很大。即使苹果公司不与麦格纳(Magna)打交道,该供应商也已经在为希望进入汽车业务的大集团和初创企业提供建议。一些投资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点——自2020年三月份以来,麦格纳的股价几乎翻了三倍,市值达到210亿美元。 【麦格纳的电动车平台宣传片】 麦格纳(Magna)是全球第三大汽车供应商,2019年通过变速箱,车辆摄像头,后视镜和座椅等产品产生了近400亿美元的收入。麦格纳子公司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在奥地利格拉茨的一家工厂生产高档车,产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G级,电动捷豹I-Pace,宝马Z4跑车及其平台兄弟丰田Supra。这些产品数量较少,汽车汽车不愿意投入资金建立生产线。 2019年,麦格纳生产了近16万辆汽车——这笔比许多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还要多,它并从这些活动中产生了67亿美元的收入。麦格纳最近与合资伙伴北京汽车集团(BAIC)一起在中国增加了另一家工厂,该工厂每年可生产18万辆汽车,它已开始为北汽的电动汽车分支生产Arcfox。而下一步可能在美国建立北美工厂,并且将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电动汽车平台销售给其他公司。 当然,麦格纳的客户范围已经超出了传统汽车制造商。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的电动SUV也将由麦格纳(Magna)制造。与麦格纳(Magna)建立制造和车辆工程合作伙伴关系是菲斯克轻资产战略的关键。菲斯克通常将这与苹果与富士康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希望这可以避免困扰特斯拉的生产噩梦。麦格纳的其他项目中,还有诸如包括帮助Alphabet的Waymo子公司将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到车辆中,以及与索尼合作生产具有未来感的Vision S原型车。 另外,有消息称苹果汽车最终将采用iCar这个名称,不过在中国这一名称早在2014年就被一家中国车企注册。这意味着在进入中国之后,苹果汽车将面临着和特斯拉当年一样被迫改名的困境。 出处:头条号 @明镜Pro read more

  • 别嫌贵,李斌说蔚来汽车的定价是对标奔驰宝马的!

    别嫌贵,李斌说蔚来汽车的定价是对标奔驰宝马的!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既是特斯拉疯狂刷屏的时间节点,又是国产新能源车的“受难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中国制造Model Y以及全新Model 3正式发售。重磅的是,Model Y两款车型降价幅度最高达16.51万元。 特斯拉祭出的“价格屠刀”,在成功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成功引爆市场。不仅特斯拉的官网被“挤崩”,甚至全国各地门店也呈现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一场由特斯拉引起的“鲶鱼效应”,显然在真实上演。而这对国产新能源车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为了对抗特斯拉的凶猛攻击,不少新能源车企咬牙表态“不降价”。只是,高价真能成为国产新能源车的出路吗? 巨大冲击!国产新能源车遭遇危机 特斯拉新款SUV大降价的威力,有多大?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假如苹果iPhone突然降价至4000元档,那会对国产手机行业造成多大的冲击?很明显,会有一个直观的结果——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iPhone。这还是在苹果iPhone仅具有品牌号召力、优势系统,但快充、屏幕、扬声器、智能家居等统统不占优的情况下。 而特斯拉不仅有品牌号召力、较为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且在人机交互、电池技术等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唯一的短板,也只是内饰较为简陋。但在价格与一众国产新能源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用钱包给特斯拉投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的销量看,特斯拉已经一骑绝尘。数据显示,特斯拉2020年累计交付近50万辆电动车的销售业绩,大超预期。蔚来在2020年的全年累计交付量为43728台,理想汽车在2020年的累计交付量为32624辆,小鹏则为27041台。国产新能源车的领军者,销量都与特斯拉相去甚远。 随着特斯拉再度大降价,巨大冲击也随之到来。2021年,国产新能源车的日子也不好过。可以说,国产新能源车在遭遇危机。 保持高价,国产新能源车不愿服输的借口 面对特斯拉咄咄逼人的降价大招,如果大打价格战的话,国产新能源车显然是支撑不住的。为此,国产新能源车只能坚持自己的定位,努力维持自己的高端形象。按照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话说,“蔚来会坚守自己的定位,就是BBA(奔驰、宝马和奥迪)燃油车卖多少钱,蔚来电动车卖同样的价格。比他们的服务、性能更好,智能化程度高,产品更有竞争力,服务有竞争力,这是蔚来的总体的策略。”甚至李斌还指出,“特斯拉是要成为大众。”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在其朋友圈表示,“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价我们挺有信心,连内部电话会都没有开,数据也完全证明,降价已经证明仅仅是营销的方式而已,而且还肯定是双刃剑。”这意味着,国产新能源车不愿服输的借口就是保持高价,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客源基本盘。只是不愿服输,就能扭转消费者对特斯拉和国产新能源车的看法吗?恐怕很难。 不过我们也看到,国产新能源车除了不降价、保持高价外,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蔚来正式上线二手车业务,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闭环。此外,2021年期间,蔚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布局300座以上第二代换电站,以满足车主的需求。 小鹏也在特斯拉降价的当天,带来一道“硬菜”: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将在2021年推出的全新量产车型上使用Livox为其定制的车规级激光雷达。这表明,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要来了。不过这些应对策略能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打嘴炮无意义,核心竞争力决定成败 国产新能源车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有自信自然是极好的。但打嘴炮是无意义,且非常无聊的事。如果打嘴炮就能脱颖而出的话,小米早就超越华为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了。说到底,决定成败的关键,还是产品力、价格、服务等多维度组成的核心竞争力。 特斯拉的大降价,其实是在给国产新能源车敲响了警钟。他们可能已经走上了正轨,且发展得不错。但一旦遭遇更加剧烈的竞争,能否真正凭实力生存下来,还尚未得知。但这注定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战,必须要迎头面对,才能为自己铺平前行之路。 撰文:康斯坦丁 出处:头条号 @科技新发现 read more

  • 售价2.98万元的奔奔E-Star来了,这回宏光MINI有对手了吧?

    售价2.98万元的奔奔E-Star来了,这回宏光MINI有对手了吧?

    2020年刚过,如果非要给国内的汽车颁一个最快进步奖,你会选择谁? 换做是我,毫不犹豫的会选择宏光MINI的。自7月份上市之后,销量便犹如坐上火箭,一飞冲天,近两月销量更是一度达到3万,成为不折不扣的爆款车型。 以前大家讨论得最凶的,是那个新势力能将特斯拉拉下马,只是任、谁也没想到,这个天选之人如此接地气,是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五菱宏光。 不过展望2021,宏光MINI可能会迎来一个最强竞争对手——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起售价格只要2.98万元。 注定的,宏光MINI将会和奔奔E-Star国民版在微车市场短兵相接。 即使我们承认,中国汽车市场是包容的,允许多个品牌同时出现,但定位相同,售价相似的宏光MINI和奔奔E-Star国民版,不说争个鱼死网破,但暗地里的、明面上的较劲,多半是逃不过了。 那么问题来了,真要较起劲来,你又会为谁站队呢? 在我看来,奔奔E-Star国民版将会占据优势,为什么?请听我一一道来。Ps: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体现的只是我们之间不同的观点看法而已。 首先宏光MINI为什么能火?那些什么车型小巧适合城市通勤、外形可爱都是虚的,唯有极低的购入门槛才是真的,这才是宏光MINI的核心竞争力,不然为什么宏光MINI的用户画像超过一半都是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用户? 但随着奔奔E-Star国民版的售价也下探至3万元以内,宏光MINI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换句话说,宏光MINI最趁手的兵器,在奔奔E-Star国民版面前不管用了。 在丧失核心竞争力后,回头看看再看看其它方面的产品力,似乎除了车身小巧之外,宏光MINI真的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比续航?奔奔E-Star国民版的最高续航达到301km,而宏光MINi最高续航仅有170km,想必没有消费者喜欢花同样的钱去选择一款续航更低的车型吧? 再一个,奔奔E-Star国民版是名副其实的五座车型,无论你是载人还是拉物,空间肯定是会比宏光MINI来得宽敞,消费者肯定也是更倾向于大空间。 至于其它所谓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什么销售点、售后服务点,宏光MINI对比其它新势力可能是优势,可是长安的体系同样庞大,从生产到销售到售后,同样是有一个完整的闭环,两者基本没有差别,甚至长安的体系还更加完善。 价格相似、续航更长、空间更大、同样是正规军、同样有一套完整的售后体系,宏光MINI相比奔奔E-Star国民版的优势,的确是微乎其微。 以上,就是我更看好奔奔E-Star国民版的理由 截至发稿前,长安新能源发布了奔奔E-Star国民版的预售信息,开启预售仅3天,订单就已经突破了6000台,这一数据,更加印证了以上的观点。 出处:头条号 @汽车安全匠 read more

  • 中国电动汽车新势力在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但跟特斯拉还有很大距离!

    中国电动汽车新势力在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但跟特斯拉还有很大距离!

    2021年伊始,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吒、威马、云度等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了2020全年的销量成绩。 从2020年交付数据来看,特斯拉以近50万辆的交付量遥遥领先。与之对比,国内“电动三杰”蔚来2020年累计交付43,728辆,小鹏汽车累计交付27,041辆,理想累计交付32,624辆,虽然目前与特斯拉相差甚远,但与自身相比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单从12月的销量数据来看,特斯拉以9.2万辆的全球交付数位居榜单第一。国内几家主力造车新势力除威马以外都实现了同比超100%的增长,这其中以理想最为突出。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理想不仅创下了自己的最好成绩,也创造了国内新势力单车单月销量的纪录,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上量的零跑以3,024辆的交付数超越威马与哪吒,成功跻身新势力第二梯队头部。 具体来看,蔚来在2020年12月份的销量达到7007辆,环比增长32.4%,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且连续9个月实现同比翻番。具体车型方面,新款蔚来ES8在12月的销量为2009辆,创上市以来最好成绩;蔚来ES6交付2493辆;蔚来EC6交付2505辆,同样创上市以来交付量新高,相比上个月的1518辆,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且销量超越了ES6。 理想ONE在12月交付6126辆,环比增长31.9%,同比增长529.6%,再创单月交付量新纪录。同时,12月新增定单量亦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ONE交付14464辆,环比第三季度增长67%。 小鹏汽车12月共交付新车5,700辆,同比增长326%,环比增长35%,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小鹏P7单月交付3,691辆,小鹏G3单月交付2,009辆,二者均创下2020年交付量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第四季度累计总交付量为12,964台,同比增长303%。 与头部三家相比,曾经也是准一线的威马汽车在2020年的表现则平淡许多。在大多数车企都开始起势的下半年,威马的销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12月甚至出现了环比14.2%的下滑。而缺乏主力支撑车型是其销量上冲乏力的主要原因。 合众汽车方面,随着哪吒V的上市,哪吒汽车也在12月交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单。累计来看,2020年全年哪吒汽车销量达15,091辆,同比增长51%。目前哪吒汽车也是除蔚来之外,旗下拥有三款量产车型的造车新势力。 零跑汽车2020年12月份销量为3024辆,环比增长49%,其中零跑T03在12月的单月销量是2981辆,环比增长55%。 零跑汽车2020年累计销量为11391辆,其中核心车型T03销量为10266辆,支撑起了该品牌全年的销量。 曾一度沉寂的云度汽车,在今年5月份老将林密强势回归后,团队内部开始大规模换血,6月开始,云度整体销量开始逐渐上升,最终以累计4282辆的交付完成自己的2020年。 从国内主力造车新势力今年的销量走势来看,受新冠疫情影响,2月份国内8家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均处于低位。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交付数也出现了“翻番式”增长,尤其是蔚来、理想、小鹏增长明显,12月更是刷新了年度及历史交付量纪录。 随着他们的成长,以特斯拉和国内“电动三杰”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权重也在逐渐加大。 根据EVsales数据,2020年1-11月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544,269辆,而上述8家造车新势力1-11月销量为532,280辆,其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21%。 具体到中国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964,606辆,这8家造车新势力1-11月累计销量238,835辆,市占率达25%。 这一数字相比2019年实现了大幅提升。 2019年主要上量的造车新势力只有蔚来、威马、理想、小鹏以及云度,合计市占率仅为6.2%,短短一年,随着自身销量的提升以及新伙伴的加入,这一数字实现了4倍增长。 即便剔除掉特斯拉,国产新势力们在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占比也接近了14%,增长速度确实不容小觑。 2021年对国内造车新势力而言,依然是一场生死时速的淘汰赛,谁能够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谁的存活几率就会更大。1月9日,蔚来就将带着自己的第一款轿车车型吹响新一轮竞赛的号角,新势力们还能给市场带来多少能量,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李艳娇 read more

  • 零跑首款SUV“C11”长这样

    零跑首款SUV“C11”长这样

    零跑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品牌”,此前推出的两款车型都是些年轻个性小车,第一款零跑S01,竟然是一款两门四座电动小跑车,抓住了大众的眼球,但没抓住消费者的钱包;后来又推出了一款T01,定位微型代步车,造型设计前卫,销量还行,但离爆款还有一辆宏光MINI EV的距离。 个性确实是个卖点,但要把品牌做大做强,能卖钱才是硬道理,说到底,零跑还是缺了一款能扛起品牌前进大旗的走量爆款产品。但就在2020年的广州车展,这样的一款车似乎真的要来了,那就是领跑旗下第三款车型、首款SUV——零跑C11。 为什么说这款车有成为爆款的潜质?在电哥看来,零跑C11有着耐看的设计,不俗的性能,最重要是还便宜。目前零跑C11已经公布正式售价,新车定位纯电中型SUV,共推出三款车型,指导价格区间为15.98-19.98万元,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怎么样?是不是挺香的感觉。 感兴趣的小伙伴,来,这边走,快来跟随电哥的脚步,来看看这款车到底长啥样,又有些什么亮点吧。 “耐看型”外观设计 好看的汽车设计通常分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和看着不腻甚至越看越好看两种,零跑C11明显属于后者。说实话在百花齐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零跑C11在外观设计部分看来并不算抓眼,但也绝不老气,许多流行的设计元素像封闭式前脸、矩阵式大灯、隐藏式门把手、悬浮式车顶等都用上了,而且不会有让人不适的拼凑感。 前脸很好地将单调的封闭式设计作了分层处理,从上方的贯穿式大灯开始,往下依次为外突、内凹,以及保险杠几条明显横贯线条,拉伸前脸的横向视觉效果以外,让前脸看着层次分明。 另外,前大灯除了贯穿式的设计以外,两侧矩阵式灯组设计也挺精致,灯组通过中间的LED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而且往车侧延伸的部分还加入双LED灯带来加以装饰,看出设计在灯组设计方面还是下了些功夫的。 来到侧面,才看出零跑C11是多么“壮实”,突出的线条+大面积的弧面组合,传递出SUV该有的力量感,上下两处的银色装饰条用得恰到好处,尤其是车顶的位置,银色的饰条给车顶优美的弧线描了边,让整个侧面线条看起来更加流畅。 除了设计以外,我们从尺寸数据中可以发现,其实零跑C11并不是看着“壮实”,而是真的是个大块头,C11长宽高分别为4750×1950×1650mm,轴距为2930mm,与许多同级车型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超长的轴距也利于车内大空间的打造。 车尾的设计有点呼应车头的意思,贯穿式尾灯采用比较简约的线条做点缀,看着并不累赘,但横向折线使用的有点过多了,看起来不及前脸来得自然流畅。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设计师为了让尾部看起来更有整体感,故意将尾门开启按钮隐藏在了右侧尾灯旁,同色的设计让它很难被发现。 零跑C11使用多条幅式设计的轮圈,细窄且密集条幅样式看起来时尚动感。轮胎尺寸为255/45 R20,全系标配马牌UltraContact UC6 SUV轮胎。 除了设计有特点以外,绕着零跑C11走完一圈我们可以发现,厂家在它身上可以说是不吝成本,零跑C11全系标配28个高精度感知硬件,包括:1个双目摄像头、1个前向毫米波雷达、4个角向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4个盲区摄像头与1个人脸识别摄像头。 三屏简约风内饰 进入零跑C11车内,中控台上三块大屏是内饰部分最吸睛的部分,C11采用10.25英寸仪表+12.8英寸中控大屏+10.25英寸副驾娱乐屏三屏组合,几乎占据了中控台大部分的位置,屏幕越来越多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内饰设计趋势了。实拍车型采用了白+黑的双色撞色配色方案,但白色占其中的比例有些过大了的嫌疑,看着稍显单调。 接下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块大屏的功能,12.8英寸的中控大屏,搭载的是第三代高通骁龙汽车数字座舱旗舰级平台。系统UI逻辑与小鹏P7上的有那么些相像,左侧部分有一些功能与应用的快捷入口,可以较为便捷调用某些功能。此外,车上大部分功能如车门、车窗、座椅、充电等各种功能都可以通过屏幕控制。 至于10.25英寸的副驾娱乐屏内置了爱奇艺视频应用,未来还有可能加入更多相关视频与音乐软件,主、副驾支持独立蓝牙接入,两者语音交互采用独立音区。 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UI设计走的是简约风,显示内容被分成三块,中间显示时速与驾驶辅助信息,左右则分别显示多媒体信息与导航信息。 除了这三块大屏以外,车内方向盘的设计也相当具新意,两幅式的方向盘,多功能控制区域连接处也做得非常细窄,看上去有点像方向盘悬浮在空中一般。另外,零跑C11将怀挡与雨刷控制模块合成在了一起,不过这样真的不会容易出现误操作么? 对了,刚才从车外门出来,其实零跑C11采用的是无框车门设计,车门使用按键式解锁。 空间没有想象中大 2930mm的轴距数据,让电哥对它的空间表现十分期待,不过体验过后反而是有些失望了,也可能是期待值过高了的缘故。 先来看看座椅,零跑C11前排采用一体式座椅的设计,设计样式蛮有运动座椅的感觉,不过在实际体验方面,座椅表现还是以给人偏舒适的感觉为主,填充物材质够软,但腰部与腿部支撑表现一般。 后排的座椅一样非常舒服,但靠背相当平整,包裹性一般。 乘坐空间方面,我们找来身高为176cm的体验者,将座椅调至最低并为体验习惯驾驶坐姿的位置,头部空间余量为两指。 保持驾驶位座椅位置不变,体验者在后排可以获得头部四指,腿部两拳的空间余量,虽然这表现已达到这个级别车型的平均水平,但如果提前知道C11 2930mm的轴距数据的话,那确实有些让人失望。 但另一方面,零跑C11拥有一个超大的后备厢空间,而且拥有一个平整的地台,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放倒后能扩展出宽裕的容积空间。另外,在后备厢地台下方还设计了一个较大的储物格,能容纳不少的私密物品。 作为一款合格的纯电SUV,零跑C11还配备前备厢,打开前舱盖,有一个容积为52L的储物格,但进深不算太深,不过还是能放下一些包包、鞋子之类的物品。 最快4秒左右破百 零跑C11搭载了新一代海格力斯电驱系统,分为双电机四驱版和单电机后驱版两种版本,双电机版本可输出最大功率400kW(544PS),最大扭矩720N·m,官方没有给到准确的加速时间数据,但透露0-100km/h加速时间约为4s左右。单电机后驱版的最大输出功率200kW(272PS),最大扭矩360N·m。在续航方面,豪华版车型NEDC续航里程为480km,尊享版车型NEDC续航里程为600km,性能版车型NEDC续航里程为550km。 底盘方面,零跑C11使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组合,同时官方表示悬挂摆臂采用了铝合金材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簧下质量,提升车辆操控性能,不过实际操控表现,还是得试驾过后才能见分晓了。 瑕不掩瑜、价格不贵 零跑C11的出现,意味着零跑终于一改此前的小众范,走起来稳扎稳打的路线。但在一些细节之处,比如空间利用率上,C11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实际出来的表现是让我们失望的。不过我们看来看到价格,并不贵!4s左右破百的四驱版本也不过卖不到20万,那可以说是相当具吸引力了。 综合来说,就静态体验这一部分来看,零跑C11表现瑕不掩瑜,但现在距离交付还有些时间,零跑不妨在细节之处再下点功夫,争取将更好的零跑C11交付到用户手里? 撰文:罗顺鹏 read more

  • 谁是最大赢家?小鹏、蔚来、理想2020年度销量公布

    谁是最大赢家?小鹏、蔚来、理想2020年度销量公布

    2020年很难,这几乎是各行各业对这一年最直观的表述,然而汽车行业更难,造车新势力则是难上加难。不少新势力车企在这一轮洗牌中惨遭淘汰,也有车企转危为机、赴美IPO成功。比如说蔚来汽车,在2020年上半年还资金不足,结果在年底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市值第四的车企。另外,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在2020年的发展非常快速,两家新势力车企与蔚来汽车并列为“新势力三巨头”。近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三家车企相继公布了2020年的销量成绩。为此,电动君接下来就和大家来看一下“新势力三巨头”过去一年的销量表现。   蔚来汽车 2021年1月3日,蔚来汽车正式公布了最新销售数据。据官方统计显示,2020年蔚来汽车累计交付43728辆新车,同比增长112.6%。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12月,蔚来汽车累计交付新车7007辆,环比增长32.4%,同比增长121%,自2020年4月份以来连续第九个月实现同比翻番。 从蔚来汽车产品销量来看,去年12月,蔚来ES8交付2009辆,创上市以来交付量新高,蔚来ES6交付2493辆,蔚来EC6交付2505辆,三款产品的销量相差并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汽车将会在2021年1月9日举行第四届蔚来日,届时将会发布全新的轿车产品以及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的最新进展。仅从蔚来汽车的销量表现和规划来看,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蔚来汽车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确实是收获满满。 在蔚来汽车公布2020年销量之前,特斯拉Model Y出现大幅度降价的信息让大家开始担心蔚来汽车的处境。事实上,电动君认为特斯拉与蔚来汽车之间的竞争还没有正式拉开序幕。蔚来汽车目前主打三款产品ES8、ES6、EC6的价格都在30万以上,定位和起点都很高端。这对于一家新势力车企来说确实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但是一旦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建立起高端的品牌形象,后续再推出价格更接地气的车型时,就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占据中低端市场。比如说之前多次被曝光的蔚来ET7,这或许是蔚来汽车将会在2021年打出的一张“王牌”。 理想汽车 从理想汽车公布的数据来看,理想ONE在12月共交付了6126辆,环比11月增长31.9%,同比2019年12月增长529.6%,再创单月交付量新记录。另外,理想ONE 12月新增订单量也创下历史新高。从理想汽车全年的销量数据来看,2020年1月至12月,理想ONE全年总计交付32624辆。 不过,理想汽车目前在售的只有理想ONE一款产品,该产品还是在2019年上市的。理想汽车表示,将会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SUV车型,并继续采用增程式动力总成。换句话说,理想汽车在2021年将不会发布新车型。与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相比,理想汽车在产品布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售产品相对单一。 除了产品相对单一以外,理想汽车选择的增程式混动系统也在面临巨大的考验。伴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和提升,目前市面上不少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都能达到不错的水平,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出行需求,理想汽车这类主打解决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将会面临极大的压力。 小鹏汽车 继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相继发布2020年的销量成绩后,小鹏汽车在1月4日公布了其2020年12月及全年交付成绩,多项数据刷新其年度及历史交付量积累。2020年,小鹏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新车27041辆,同比增长112%。其中,12月总交付量达到5700台,同比增长326%,环比增长35%,创历史新高。在小鹏汽车12月交付的5700台中,小鹏P7的单月交付量为3691台,小鹏G3单月交付2009台,均创2020年交付量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第四季度累计交付量为12964辆,超出公司对第四季度10000台的指引近30%。 小鹏汽车在2020年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比其他两家车企落后。2020年12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上市后的首次增发,融资额达25亿美元,创下了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的生态建设也在快速推进。截止到12月29日,小鹏汽车已在95天内实现100个城市、670个站点终身免费充电服务,成为行业中最快实现终身免费充电的造车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有望在明年发布全新SUV,产品定位高于G3,这有助于小鹏汽车更好的完善自身的产品布局。 写在最后 从蔚来、小鹏以及理想的年度销量情况来看,三家车企表现都可圈可点,足以称得上是国内“头部新能源品牌”,但三家车企都还没有实现自我输血能力,依然是较为关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目前国产特斯拉Model Y也已上市开始交付,拥有相同价格定位的国内品牌市场压力骤增,所以2021年仍旧会“继续艰难”。 撰文:李兴辉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