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December 2020
特斯拉和蔚来纷纷打通川藏线、丝绸之路充电站点
近日,特斯拉宣布,随着哈密、乌鲁木齐等地特斯拉充电站陆续投入运营,特斯拉“丝绸之路”充电线路国内段全线贯通,此时距离特斯拉打通“川藏线”充电线路还不到3个月。 据官方介绍,该线路从西安起始,向西北进发至乌鲁木齐,横跨2600公里。途中布局11座特斯拉充电站,依次建设在西安、宝鸡、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其中包括酒泉、哈密、乌鲁木齐在内的8座为特斯拉超级充电站。 根据规划,2021年,特斯拉将加大对西北各省的推进布局。集体验、交付、服务于一体的特斯拉中心即将进驻乌鲁木齐、银川、兰州、西安四城等地。据悉,目前特斯拉已提前在西北多地建设了超级充电站及目的地充电站,随着用户量的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充电站进驻西北地区。 很巧的是,最近,蔚来也成功打通全国第一条川藏快充路线。该线路从成都至珠峰大本营,沿途布局14座蔚来20千瓦快充站,全程超过2900公里,轻松抵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在“直达珠峰快充线”探索更广阔天地,值得一提的是,蔚来的快充站是面向其他用户开放的,这就意味着蔚来开通的川藏快充站将会面向其他车主提供充电服务。 据悉,最新铺设的20kw快充桩相比比传统家用充电桩,在充电效率上有着翻倍的提升,并且适用于所有符合国标快充口的纯电动车,容量为100kwh的电池包从20%充至90%,常规7kw家充桩需要十小时,20kw快充桩仅需3.5小时就能完成同样充电操作,可以节省将近三倍的充电时间。 出处:头条号 @玩儿车派 read more
纯电SUV“小鹏G3”开了一年后… 拆开看看!
跑了15万公里的纯电小鹏G3拆开是什么样子?新势力品牌是不是按基本法在造车? 带着巨大的好奇跑去现场看了场拆车。 先描述一下这辆略有些”惨不忍睹”的被拆主角:小鹏G3 2020款520版本,车主在广州,这辆2019年11月出厂的小鹏G3,在这短短一年驾驶了超过15万公里,车身多处剐蹭,还拖过底。15万公里一共就保养了一次,小事故有的修了有的没修,看上去颇有些”战损”,不过结构性损伤倒是未见。 这次拆解呢,基本是比较直观的项目,定性的看看这辆G3状态如何,基本没有动用专业仪器来做定量分析,而整车现在的状态在拆解之前有过一系列动态测试的成绩来作为参考。我就按我印象深刻的点来做个记录: 1、15万公里+疏于保养,三电状况现在如何? 如果是15万公里只保养了一次的燃油车,想必发动机变速箱里惨不忍睹,纯电呢?真的是带着巨大的好奇。 就好像体检得先验血验尿,这看车况我们也先从液体入手。车主在仅有的一次保养中并未更换这些液体。 看这4杯从原车上接出来的液体,光凭颜色我们也能看到:好像也有点不容乐观。 左一是变速箱油,有明显的沉淀油泥和金属磨屑。第二杯是从第一杯里取的上层清液,但稍微晃动就会出现很多气泡。可以说这个变速箱油已经失效,会非常影响润滑效果,并进一步加剧齿轮磨损——早该换了! 于是自然好奇变速箱(或说叫减速箱)的本体如今状态如何,拆开如下: 内盖上已经沉积了挺厚的一层油泥,需要使劲擦才能看到一点金属原色。但减速器齿轮的旋转情况还好,没有卡滞和磨损,轴承也正常工作,用手可以轻松转动。在遭受变速箱油虐待的严苛环境下,整个减速箱的耐用度表现还不错。 这教导我们:纯电车也是要保养的!纯电车的变速箱油开了七八万公里之后也是要去换的!而且新车尤其是,在磨合过程中尤其容易沉积金属碎屑。好消息是:变速箱油不贵,换着不用心疼。 上面四个杯子的左三,是电机里的防冻液,看这颜色也是让人皱眉,同样出现了分层浑浊——它原本的颜色应该是如右一那样的荧荧绿。而右一倒也不是参考组:而是电池系统里的防冻液。电池系统需要稳定的工作温度,并且没有相对摩擦转动的部件,不容易产生碎屑油泥,防冻液还是颜色质地如新。 我们来看看电机防冻液这么浑浊,那电机如何: 电机的情况其实还挺乐观,拆掉减速器之后,用手可以转动输出轴,轴承工作良好,没有卡滞。相关线束以及插接件也都没什么损耗。可以说电机还是相当抗造的部件,比发动机更不用操心。 电控拆开也和新的差别不大,没什么可损耗的部分。 顺便再看下充电转换器的情况: 转换器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而通过大电流充电,发热量自然不小,需要设计水冷降温。打开上盖,这密密麻麻的电路板状况良好,能看到内盖上在电感线圈附近的导热硅脂,电路板黄色部分则是涂抹的三防漆,以防止触点生锈——这部分比较适合玩电子产品的朋友来详解,我就不献丑了。 可能是考虑到安全和时间,电池包在整个过程没有做进一步的拆解,比较可惜。我们可以从拆解之前做的动态测试里一窥究竟: 加速成绩里,我们能看到速度上升的曲线还是很平滑正常的,与新车相比查了0.08s的0-100km/h加速成绩,是个正常的数值,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这台G3惨不忍睹的轮胎情况。车主15万公里只换过一次轮胎,现在轮胎的情况是随时准备下课。 动力表现正常,电池的表现拆车坊之前也做了正常路况的道路测试: “80%高速路段,20%城市路段,共行驶的129.7km里程。再次充满电共计充入19.45kWh的电量,计算得出百公里实际电耗为 14.99kWh。这个数值也与新车测试时相差不大。” 这个动态测试虽然里程略短、也没完全开到没电,但也能部分体现出至少耗电量没有明显增加,电池续航也没有明显衰减,15万公里之后核心性能数据没有明显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得出结论:电车其实比燃油车更皮实。 如此疏于养护+超高使用强度的一台电车,相较于同价位油车来说,简单的耗材一换又能再战15万公里。但如果这是一辆油车这么用基本就要大修了。 电动车车主需要关注的保养项目包括:减速器齿轮油和电机冷却液,正常保养周期也较油车保养周期大大拉长,而且成本更低。 2、结构保护+安全性,拆空了正好都看个真切 之前提到,车主还经历过一次托底,严重不严重呢,架起底盘一看,车主自己都觉得还是挺很触目惊心的: 前杠下护板及发动机舱下右侧护板有明显受损痕迹,前副车架后方设置的横向防护杠有明显撞击变形的情况(上图我用浅蓝色笔画的箭头的地方)。可见G3电池前端设置的这根防撞横梁,真的起了作用,保护了后面的电池包。经由其缓冲,后方电池并未受损,设计合理。对于电动车而言,对动力电池真的是需要全方位的防护。 换个角度就能看到这根尽忠职守的防护梁撞得有多惨,如果直接怼到电池包上,后果就相当严重了。 所有纯电车型都会着重考虑动力电池的安全,不光是托底风险,还要考虑前后左右所有可能的撞击时候,车身结构的合理防护和溃缩吸能,以减少动力电池舱的变形。 G3车身内部也能看到一些结构优化,比如左右两侧设置的粗壮的门槛梁,配合车内地板中设置的多道贯穿式横梁,为有效抵御并分散来自左右两侧的撞击。 小鹏G3的被动安全碰撞成绩都不错,以92.2%的分数获得C-NCAP测试五星评价。在2020年1月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各项与安全相关的成绩都很好,严苛的25%小偏置碰撞也拿到了”良好”的成绩。 (数据来源:中保研) 底盘方面,没有出现明显锈蚀,悬挂系统中的橡胶金属衬套未见明显老化、破损,减震器、外球笼防尘套、拉杆防尘套未见明显老化皲裂及漏油现象,底盘除了被车主磕碰的痕迹之外,看上去很清爽,底盘件的质量和耐用度不错。 […] read more
荣威全新R标在5G纯电动SUV荣威MARVEL R上启用啦
当今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当还有人满足于4G带来的无穷无尽的便利时,5G时代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首先大家肯定想到的是它对手机的影响。但其实5G的到来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带来便利,包括衣食住行等。近期荣威MARVEL R开启全球预售,作为全球首款量产5G纯电SUV,它承载着上汽无限的厚望。同时也肩负着压力。新车预售价格22万元起,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外观上说,作为荣威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全力进军的车型,荣威MARVEL R的整体外观也进行了全新设计。前脸极为吸睛的是上方修长的一条贯穿式灯带,两侧采用向内回扣的设计,搭配两侧的前大灯和下方的进气格栅,呈现X造型元素。进气格栅内部采用直瀑式竖条设计。段式通风口不仅能提升车子的动感,也能有效提高散热性,从而降低风阻。 整个前脸的造型层次饱满而又简约,带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散发着浓烈的科幻感和未来感,尤其是在点亮集成式矩阵大灯灯以后,视觉效果更佳。此造型之后也会成为荣威R标车型的家族式设计语言。 全新LOGO也是新车的一大亮点。荣威R标专注新能源领域,设计独具匠心。既能让人感受到科技气息,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和韵味。其代表的是专属集智语言设计和全新的外观造型等,也彰显着其全球首款整舱交互5G车型的身份。 荣威MARVEL R的侧面设计更倾向于运动风格。完美的车身比例搭配溜背式设计给其增加了运动感。隐藏式车门与时俱进。尤为亮眼的是被称作”聚能轮圈”的轮毂,其中采用了发光设计,极为炫酷。尾灯部分荣威MARVEL R依旧采用贯穿式设计。两侧的灯腔内部融入箭翎元素,具备很高的辨识度。整个尾部的层次感很强,保险杠的设计也很独特,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外观的需求。 至于内饰方面,荣威MARVEL R依旧采用最新的家族式语言设计,将科幻感诠释到底。作为一款5G智能SUV,其车内采用集成式智能中控设计理念,19.4 英寸超大尺寸全面玻璃智慧屏和实体按钮巧妙结合,简约又不会显得突兀。屏幕后面还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储物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配置方面,MARVEL R搭载斑马智行Venus操作系统和MR混合虚拟实景智能辅助,界面功能强大。此外,新车还具备超级充电地图,可以为驾乘者提供规划沿途充电和到达目的地精准电量预测等服务,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动力系统上,荣威MARVEL R配备3台驱动电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4.8秒。此外,新车配置的阻燃电池符合美国UL-258电子电气最高等级,不论是安全性还是可靠性都能给人很大的保障。 出处:头条号 @汽车记 read more
“苹果牌”电动车真要来了:最早明年见!还带着突破性电池技术
苹果造车,六年不晚——新车的发布可能比计划还提早了两年。 据多家外媒报道,苹果计划于 2024 年生产乘用车,同时将推出的还有自动驾驶系统和「突破性的电池技术」。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东西将如何组合,也不确定这些技术是否全部应用于苹果造出的第一款车。 从 2014 年开始,外界就了解到苹果内部有一个名为「Titan」的造车项目,但它的进展相当曲折:2016 年,项目被大幅缩减,据传当时整车研发计划被砍,团队转向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软件。2019 年,苹果汽车项目又解雇了近 200 名员工。 现在,看起来苹果又重整旗鼓打算造车了,尽管未来的发展如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根据一些监管部门公开的信息,苹果早在 2017 年就获得了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许可。 2017 年 4 月,一辆配备多个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的白色雷克萨斯 RX450h SUV 离开了苹果大楼,并被一些媒体拍到。 苹果申请的一些自动驾驶相关专利也时常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一次在 11 月份,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公司申请的一项与汽车的自主导航系统(ANS)有关的专利,其可以对车道、道路标志、其他车辆的位置、行人的当前位置等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自主驾驶。 另有媒体称,苹果正在与台积电(TSMC)进行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并正在与知名汽车供应链厂商进行「初步合作谈判」,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从特斯拉等著名车企中挖来员工推动新项目。根据 MacRumors 的说法,传统车企通常会提前几年发布下一代新车,以供合作企业进行预览,因此苹果也会这么做。 大众的关注点在于:何时能造车成功?据路透社报道,2024 年是苹果造出乘用车的目标进度,不过由于新冠大流行,这个目标也可能推迟到「2025 年甚至更久」。假如此间苹果在造车方面又遇到了什么阻碍,不排除它重新回到「仅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可能性。 台湾经济日报昨日报道,苹果制造的汽车将于 2021 年发布。「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供应链厂商高管」表示,Apple Car 有望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发布,具体时间可能是在 9 月——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的召开时间。 但业界普遍认为,苹果距离真正发布汽车还有一段时间。早在 2018 年,苹果分析师郭明池预测苹果汽车将于 2023-2025 年间上市。大众的印象是过去几年苹果致力于研究自动驾驶技术,而不是自产汽车。 外媒报道中同时提到,苹果正在依靠第三方来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些组成部分,包括激光雷达系统。而苹果的电池技术依赖于一种「单电芯」设计,不将电池分割成独立的单元从而使得整个电池组具备更大的容量,从而带来「更长的续航」和更低的成本。 还有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苹果还在研究一种名为 LEP 或磷酸锂铁的化学成分,使得电池不容易过热,因此比其他锂电池更加安全。 这位知情人士谈及苹果的电池技术时,做了如下比喻:「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就像你第一次看到 iPhone […] read more
宏光MINIEV破3万,理想ONE领跑新势力… 2020年11月上险量排行
根据交强险上险量数据,2020年11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为17.8万辆,同比增长182.2%,环比增长41.3%。其中纯电动车上险15万辆,占比为84.2%,出租租赁市场上险量占总上险量的16.6%,个人用户占比达72.4%。 11月宏光MINIEV环比再涨47.6%,以破三万的成绩蝉联单月新能源车型上险冠军,其中个人上险占比达95.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驻马店、菏泽、商丘等四、五线城市依然是宏光MINIEV个人用户的主要来源城市,但11月上海却以889辆个人用户上险量冲到了第一位。此前该车在上海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最高的单月个人上险量也仅有231辆,此次数量激增相信与11月2日起上海实施的最严外地牌照限行政策有很大关系。 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3也创下了今年单月的最高上险量。其中,个人市场上险18,658辆,主要上险城市为上海、深圳和北京市,三个城市分别占Model 3个人用户上险份额的31.8%、10.5%和9.9%。 纯电动轿车市场上,排名前20的车型基本都实现了环比正增长。 除了宏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 3,排名第三的欧拉黑猫表现也很亮眼。作为助力欧拉11月进入万辆俱乐部的最大功臣,该车11月上险达8,134辆且全部来自非运营使用,其中个人上险8,114辆,占比达99.8%。个人上险的城市TOP3为天津、郑州和济宁市,占比共计21.3%。 排名第五的比亚迪汉EV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11月实现了42.3%的环比正增长。经过5个月的批量上险,比亚迪汉EV的总上险量已突破了1万辆。 11月插混市场共有2.8万辆车辆上险,环比增长了39.68%。轿车方面,在10月夺得冠军的比亚迪汉DM以环比32.2%的涨幅蝉联第一。使用权上均是非运营使用,其中个人用户占比为95.7%且主要上险城市为深圳和上海市,两个城市分别上险560辆和537辆。 宝马5系虽然也实现了82.8%的环比增长,但依然略微落后比亚迪汉DM暂列第二位。 纯电动SUV方面,威马EX5凭借环比89.6%的增长超越蔚来ES6排名第一。其发力点主要在出租租赁市场,11月共上险1470辆,对比10月219辆的水平有了极大提升。海口是其主要的出租租赁上险城市,1470辆的上险中,有74.1%来自海口市。 蔚来方面,随着10月EC6的上量,ES6的上险量开始逐渐减少,从这两个月的走势看来,两款车型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挤压。 排名第三的Aion V在11月的环比增长了52.2%,其中个人用户上险1270辆。作为个人用户上险主要城市的北京贡献了47.8%的份额。 在插混SUV/MPV市场,理想ONE以接近5000的上险量创下了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上险成绩,其中个人上险占比为81.6%,主要上险城市为上海、深圳和广州市,分别上险540辆、279辆和268辆。 11月造车新势力方面,理想ONE的优势愈发明显,与排名第二的小鹏P7拉开了一定身位。 另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零跑T03的上险量也终于突破了四位数,一举来到第五的位置。该车11月个人上险1542辆,天津、郑州和杭州是其主要的个人上险城市,分别上险169辆、122辆和104辆。 从车企角度来看,上汽通用五菱环比再长41.9%,单月总上险量突破了3万辆水平,其中个人市场上险率高达94.8%。 同样随着汉系列上险量上升而持续走高的比亚迪,在11月实现了环比21.9%的增长。包括腾势在内11月共有22款车型有上险量录入,其中,比亚迪汉EV、比亚迪秦EV、比亚迪唐DM、比亚迪汉DM以及比亚迪E2是11月的支持车型,分别上险5,619辆、3,455辆、2,716辆、2,433辆和2,077辆。11月比亚迪的上险中,有13.4%来自出租租赁市场。 在10月上险量实现超100%涨幅的长安汽车,11月继续在出租租赁市场发力。逸动EV在出租租赁市场共4582辆,其中59.1%来自重庆市场。 11月城市上险量排名中,上海以破两万的成绩遥遥领先,政策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其中个人上险19,251辆,占比达80.2%。其中,特斯拉Model 3依然是这波抢购潮中最受上海消费者欢迎的车型,上险量达5,941辆。除了Model 3,个人上险量前十的车型中还有宏光MINIEV与别克Velite 6是纯电车型,其余车型均为插电式车型。 排名第二的北京市上险量基本保持了10月的水平,其中个人上险9,463辆。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和AION V是11月京城车主最喜爱的三款车型,分别上险1,855辆、758辆和607辆。 撰文:邓娅 read more
19天新建100座超级充,特斯拉的高效才是最对手最怕的!
如果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什么地方赶不上特斯拉,那必须是充电桩了。 这个差距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弥补的,特斯拉从进入中国以来,车就和充电桩绑定在一起出售,从超充站的宣传和不与其他电车共享的充电协议,都让特斯拉在各处的停车充电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据特斯拉公布出来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超级充电站已经达到600座。虽然整个过程花了5年时间,但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特斯拉极其卖力。从第500座到第600座超充站,特斯拉仅仅只花了19天时间,不得不说,特斯拉的办事效率真的太可怕了! 这个不难理解,此前在超充站的铺设上面相对较慢,跟销量是挂钩的,但是就这也比国内其他品牌铺设得要多。而目前特斯拉的销量在疯狂增长,未来随着车辆布局的完善,还有极大增长空间,这些设施必定也要先跟上。 特斯拉目前在国内的超充站遍布各地,北至黑龙江大庆,南至海南三亚,东至吉林长白山,西至甘肃酒泉。也有网友说,再多也多不过加油站,但是,当你拿超充站跟燃油加油站比的时候,其实特斯拉就已经赢了。 或许还有不少人对特斯拉的超级快充桩没有概念,这里就要强调一点,特斯拉的很多用户购买它的首要原因就是这个快充,它基本上解决了纯电车带给人的续航焦虑问题。 先不提特斯超级充电桩的优势,如果有开过其他纯电汽车并且给它充过电的消费者一定深有体会,去那种装了好几个30kW的普通快充桩公共停车场,的确也可以做到快充,但车子如果多了,充电时间就会变长——充电的车越多,充电的时间就越长。因为这些普通充电桩的输入功率是”共享”的,能用多大的功率充电取决于这个位置的用电负荷需求,无法给予大量同时充电电车高功率电流。 而特斯拉的单独一个快充桩就可以达到250kW,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是30kW的8倍功率,当然在充电过程中保护电池也不会全程以250kW的功率输出,但也能做到15分钟冲进50%的电量,可以满足超过200km的续航表现,并且去充电的用户基本上不会把车子电量全部耗尽,也就是说去超充站充电也就可以做到和去加油站加个油一样轻松,考虑到去加油站可能要排队,特斯拉车主把电接上,在车上听听音乐,刷几个抖音,基本上也就能满血出发了。 特斯拉称,预计到2020年底,特斯拉将建成近650个超级充电站,约5000余个超级充电桩。它现在不仅做到了充电效率极高,搭建充电站的效率也稳步增长,如果国产纯电汽车还在继续以廉价牌的方式寻求增量,那么离特斯拉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出处:头条号 @谈车工坊 read more
纯电驱动的“小号悍马”GMC Boulder概念车曝光
GMC Boulder的渲染图曝光,新车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迷你版悍马,定位为硬派越野车,其特点就是将采用纯电驱动。据作者表示,新车采用双座设计,前后车灯均采用通用汽车家族式的造型,看上去其实还是很有辨识度的。 另外新车还使用了外置备胎的设计,在尾门上安装备胎是很多越野车的常见做法。而尾门的开启方式也和Jeep牧马人一样,上半部分向上开启,下半部分则是侧向开启。再就是车头行李厢盖为透明材质,在它的下面并没有发动机,不要忘了这是一台纯电车型。车内虽然只有两个座椅,但是空间非常宽敞,细节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固定小物件的设计。 出处:头条号 @撩车视界 read more
理想ONE无限续航,保值率高达93%?
提起新能源汽车,可能很多人会说;“新能源汽车好是好,它提速快、成本低、还环保,但是无奈贬值率高,用几年后它就不值钱了,还不如买燃油汽车划算。”事实真的如此吗?所有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都不高吗?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一起盘点一下理想汽车旗下的理想ONE,看一看这款新能源SUV的销量冠军到底是怎样的保值率。 通过国产造车新势力保值率汇总就能看出,理想ONE的1年保值率在所有车型中都是最高的,1年93.05%的保值率要大比分领先第2名小鹏P7的88.8%和第3名蔚来ES6的81.8%,要知道,在燃油汽车中,一些市场保有量很大和口碑很好的热销车型的1年保值率才保持在90%左右,连保值率很高的雷克萨斯ES也达不到93%的水平,因此,那些说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不高的朋友真的是“草率”了,起码理想ONE、小鹏P7和蔚来ES6的1年保值率都很不错,特别是理想ONE的93.05%更是“一枝独秀”,它的1年折损价格在1-3万元之间,大部分燃油汽车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理想ONE的保值率为何能够这么高呢?在笔者看来,它摆脱了传统纯电动汽车的“束缚”,也就是最大续航里程的“束缚”,很多纯电动汽车都不敢跑长途,怕电池馈电把自己搁在半路上,而国内的充电基础设计建设还不够完善,充电没有加油那么便捷,大部分电动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又不是很多,比如特斯拉Model 3,它的最大续航里程是468km,如果找不到充电桩的话,是不敢出省的,而理想ONE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电池电量不够用的话,还能用智能发电机把燃油转化成电能,增加续航里程,加满一箱油可以续航800km,因此,才会有很多理想ONE车主开车去西藏,如果换做纯电动汽车,一般是不敢去西藏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想ONE实际上就是“无限续航”!它对充电设施的依赖程度很低,增程式的方式在国内除了理想ONE外,你找不到第二款车了,如果有,也是理想汽车后续推出的新车。理想ONE被划分在了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里面,但是它却不依赖充电设施,而普通的PHEV车型却很依赖充电设施,如果PHEV车型电池馈电的话,就是一辆燃油汽车,而且它的油耗要比同排量的燃油汽车更高,因为它的整备质量更重。 动力上,理想ONE搭载了前置+后置双电机,并且配备了电动四驱系统和可变悬架功能(悬架软硬可调),系统最大功率240kW,系统最大扭矩530N·m,破百时间是6.5s,制动距离是38m,它有别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没有最大续航里程的限制,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的“王牌”,这就不难理解它的保值率为何能够如此之高了。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七款值得推荐的国产纯电动车
回顾2020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技术在进步,能让人看得上眼的新车也在不断增加,比如以下几款,夸一夸不为过。 红旗E-HS9 ▲售价信息:50.98-72.98万 E-HS9是红旗推出的旗舰SUV车型,定位上比此前的HS7更高,且在尺寸上已经超过同为纯电动SUV的比亚迪唐EV、特斯拉Model X等。其做工用料、品质体验以及高端配置自然是没得说,在城市驾驶也挺灵活,悬架滤振效果、车内静谧性都有不错的表现,不愧对于豪华大型SUV的身份。 作为一款纯电动SUV车型,红旗E-HS9在前/后桥分别搭载一台永磁同步电机,并提供两种不同动力可选。其中,低功率版的两台电机最大功率均为218马力(160千瓦),峰值扭矩均为350牛·米,对应的续航里程为460km;高功率版则将后桥电机升级到了最大功率333马力(245千瓦),续航里程为510km。据悉,新车配有7种驾驶模式,0-100km/h加速时间或在4s内。 比亚迪汉EV ▲售价信息:22.98-27.95万 近5米的车长、0.233Cd的风阻、最高605km的续航,汉EV的数据能让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汗颜。另外还有刀片电池技术带来的杰出安全性,也是汉EV和未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得益于“王朝系列”的出色表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强势,特别是汉EV的出现更让人感觉,新能源汽车确实有了动摇燃油车根基的硬实力。 五菱宏光MINIEV ▲售价信息:2.88-3.88万 如果你家里已经有一辆燃油车,但不够一家人使的,那么这台五菱宏光MINI或许是大多数人的第二辆车最优选,3万左右的价格或许是三代同堂家庭仅一个月的收入,却能解决五年内出行需求,什么接送小孩,买菜购物或者郊区自驾,宏光MINI都是最佳“小伙伴”,再也不用坐两轮电动车日晒雨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售价2.88万元的乞丐版配置也确实寒碜,没有安全气囊就算了,居然连空调都没得,冬天/夏天坐在这车里想必体验会不那么美好。 欧拉好猫 ▲售价信息:10.39-14.39万元 白猫、黑猫之后,欧拉又来了一款好猫,定位小型纯电SUV,光滑圆润的造型显得呆萌可爱又不失优雅,提供三款401km标准续航车型和两款501km长续航车型。 不得不承认,欧拉好猫的外形和内饰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样一台可爱又复古的小型SUV在一众新车中显得分外亮眼,长城推出的柠檬平台和咖啡智能生态也为其加分不少,加上10.39万起的补贴后价格,应该能打动不少消费者。不过,从价格上来看,最好卖的应该还是黑猫,便宜、可爱、续航,样样都能满足用户需求。 荣威MARVEL R ▲售价信息:预售价22万起 MARVEL R整车极具科技感和辨识度,“R”标识、矩阵式灯组、贯穿式日间行车灯以及下包围造型,都很独特。内饰中控屏内置斑马智行Venus2.0操作系统,搭载超级充电地图,接入24.9万个充电桩,既便利又很人性化。 新车是上汽R汽车旗下首款5G技术量产车,定位中型纯电动SUV。未来,MARVEL R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陆续在海外上市,首批上市地区包含荷兰、德国、法国和挪威,预估预售价为4万欧元起。 小鹏P7 ▲售价信息:22.99-40.99万 从产品各项数据来看,小鹏P7定位与比亚迪汉EV有些相似,价格也差不多,主打后驱的产品属性让其与“油改电”划清界限,706km的续航里程是个不小的惊喜。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选手,其品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沉淀。 今年广州车展,小鹏P7还首次推出的采用“剪刀门”的鹏翼版车型,配合四门轿跑的设定和骚绿色的车身,着实让现场观众惊艳了一把。就市场而言,这台P7确实给小鹏赚足了眼球,但想要真正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或许还需要一台相同风格,但定位更低,价格更便宜的B级或A级轿车。 几何C ▲售价信息:12.98-18.28万 对比之前的轿车几何A,几何C作为一款跨界SUV无疑有着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一点我们从热销的帝豪GS上也能看得出来。另外,包括主动前格栅、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等等也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流元素,非常讨喜。400km、550km两种续航里程,达到了同级标准水平,满足日常用车没有问题。 几何旗下目前在售车型有几何A和几何C,一款轿车一款SUV,本应是吉利寄予厚望的车型,市场销量却不太如意,月销量都在千台上下。其实这也没让人多意外,全新打造的新能源车型本就没有市场基础,能闯出来一条路并不容易。 出处:中国汽车消费网 read more
百度在造车?梁静茹给的勇气?
百度计划开拓造车业务”,这则新闻成为了近期汽车圈、科技圈、投资圈等关注的热点。 和同期“路边社”一年一度的小米造车谣言不同,百度造车的消息来自路透社。尽管百度方面表示:“对市场传闻不作评论“,但市场却给出了最为直接的回应,消息曝光当天,百度股价飙涨近14%,一年半来百度市值重回600亿美元。 消息显示,百度计划代工或与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组建由持有多数股权的合资企业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目前已经与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就相关可能性进行了洽谈,尚未达成任何协议。 对此,广汽表示已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有更进一步合作的消息会向市场披露;吉利方面表示不了解详情;一汽则未予回应。 百度的汽车矩阵早有布局 一则语焉不详的新闻,没有得到任何的官方确认的消息,却能在资本市场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投资者的信心来自百度多年来在汽车板块的大举布局,“百度造车”的消息让人 们看到了深耕多年的百度Apollo计划有望落地开启商业化运作的希望。 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之一的百度,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明显没能跟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步伐,自2013年开始,整体营收和市值与阿里、腾讯渐行渐远。在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在内的AI人工智能领域布局,成为了百度重回巅峰的重要赌注。 此前,我们在《百度的汽车矩阵 一场错过移动互联的绝地反击?》一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百度在汽车及未来出行领域的全面布局,百度的汽车矩阵相较阿里和腾讯布局更早,体系也更为完整。 在百度Apollo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Apollo开源平台提供了包括“Robotaxi(无人出租车)、Minibus(微循环公交)、Valet Parking(自主泊车)、智能信控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智能交通、小度车载OS车联网、车联网智能车云、5G云代驾服务”等品类繁多的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相关的解决方案。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架构,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源平台。据官方消息,百度Apollo在2020年初拥有全球36000名开发者,177家生态合作伙伴,56万行开源代码,1237件智能驾驶专利数。测试车辆测试里程超300万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地累计发放的两百多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中,Apollo已经拥有路测牌照数超过150张,覆盖北京、长沙、沧州、武汉、重庆、天津、保定、雄安等多个城市。 而在高精度地图、车路协议、智能信控、云服务器等智能交通领域百度也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布局。 根据百度Apollo官网显示,包括一汽、吉利等与百度达成合作的OEM整车企业已经有三十余家。 此次与百度传出绯闻的一汽、吉利、广汽中,一汽与百度的合作最早,也最深入。 早在2017年7月,中国一汽就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汽车+互联网”的合作模式展开探索。百度DuerOS、CarLife等智能网联解决方案与中国一汽车载系统融合,同时一汽也深度参与百度Apollo计划。 随后,百度与一汽联手打造了L4级的红旗EV测试车辆,获得了5张北京自动驾驶牌照和45张长沙可载人测试牌照。这批红旗EV也成为了中国首批L4级自动驾驶量产乘用车;中国首批获得路测牌照的量产自动驾驶乘用车;中国首个正式Robotaxi落地运营的量产自动驾驶车队。 2019年7月Baidu Create 2019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在李书福和李彦宏见证下吉利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就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AI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应用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同时宣布,从吉利博越PRO开始,吉利汽车将开始全面搭载融合小度车载交互系统的GKUI19系统。 而百度和广汽的合作来的最晚,以至于百度Apollo官网上甚至还没有更新与广汽的合作。2020年12月,广汽集团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进行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开拓。 在路透社曝光“百度造车”计划后,刚刚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的广汽回应最显暧昧,但并没有涉及合作造车的相关信息。早已与百度深度合作的一汽以及吉利汽车则没有回应。 百度Apollo计划本身是一个开源的架构,前不久Apollo与威马合作的首款量产车型也已经发布。不过百度亲自下场造车的消息,目前仍迷雾重重。 百度造车究竟怎么玩? 在12月8日举办的“2020 Apollo生态大会”上,威马汽车带来了与百度Apollo平台深度联手开发打造的第三款量产车型,并表示新车将会在2021正式上市。 该车是此前威马EVOLVE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将在威马汽车黄冈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生产基地生产。该车将率先搭载威马与百度Apollo联手研发的全球首个“云端智能无人泊车系统”(Cloud AVP),具备特定场景下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而在此前,采用百度高精度地图解决方案的蔚来NOP高速领航功能也已经正式推出。不算相对成熟的车联网项目,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商用落地的阶段。 除了在自动驾驶方面布局还相对“零散”的阿里和腾讯,接连推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和自动驾驶开源架构的华为,也是百度将面临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不过,华为从开始涉足汽车版图之初就不断强调:华为不造车! 1、华为模式:深度参与助力车企“造好车” 即便这样,在整车领域我们还是看到了华为的身影。11月14日央视《第一发布》节目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长安汽车将联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出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该品牌旗下高端智能产品也即将推出。 早在今年9月就有媒体爆料,华为或有意入股长安蔚来。此前,长安汽车已经通过增资将蔚来股份稀释至仅剩4.62%,蔚来退居幕后。此次曝光的长安旗下高端智能产品或借该企业而来。 虽然目前消息有限,尚不明确长安、华为及新加入的宁德时代的具体合作模式。不过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曾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结合已有信息,华为预计将作为长安高端智能产品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通过与长安的深度合作助力新车在智能化方面提升产品力。 2、智己模式:阿里入股打造全新品牌 11月26日,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高调发布,同时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其中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其他占10%。 在“斑马系统”与上汽深度合作之后,阿里巴巴与上汽的合作更进一步,共同出资打造了全新品牌智己汽车。 在拥有斑马智行、达摩院、高德、千寻位置等在汽车及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后,智己汽车成为看阿里巴巴汽车版图上的一块新的拼图。 上汽拥有长时间的整车制造、销售经验,在智能化方面也有不少的积累。而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智慧城市等领域有较深的积累。双方合作可以快速的让阿里巴巴在智能座舱、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落地,同时也能让车融入到阿里巴巴在智能交通的布局中。 在汽车电气化的浪潮下,造车新势力雨后春笋般爆发后逐渐进入稳定蓄力的阶段,而传统车企的全新智能高端品牌开始大量浮出水面。随着岚图、埃安、智己等一批新品牌问世,新一轮全新品牌潮来袭。 特斯拉实现国产化以来,对于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培养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国内涌现出的新兴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将进一步壮大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在产业链逐步完善的当下,打造全新智能电动品牌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3、滴滴模式:定制专用车型 11月16日,滴滴官方宣布比亚迪专为滴滴公司所开发的网约车专用车型D1正式发布,新车专为共享出行市场设计。 此外,滴滴还宣布将在2025年发布D1的换代车型D2。届时D2将会普及100万台并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到了2030年,滴滴发布的DX将不再设置驾驶舱,完全做到自动驾驶。 滴滴作为国内共享出行市场的龙头老大,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工作。不过目前定制的D1车型还属于更加务实的设计,针对出行市场的用车需求做了设计上的优化,而自动驾驶等目前尚不成熟的技术还处于规划中。 前文我们也已经提到,百度Apollo与一汽合作推出的红旗EV自动驾驶测试车队已经开始实验性的Robotaxi落地运营。百度未来如果经营无人驾驶出行平台,打造针对性的专用车型就显得很有必要。而滴滴与比亚迪合作,针对性开发出现市场专用车型便是可选的方案之一。 不过,百度Apollo计划中有开放的Robotaxi解决方案。未来百度是否会运营自己的Robotaxi车队与客户车队展开竞争尚不明确。 4、蔚来模式:代工(合资)生产自有车型 按照路透社得到的消息:“百度计划代工或与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组建由持有多数股权的合资企业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则明确指向了百度造车将会是生产百度自己设计的自有品牌车型,合资公司主要是“借用”对方生产资质等资源,甚至可能如蔚来一样选择代工生产。 目前,索尼、戴森(已放弃造车)等品牌都曾发布过自己设计的智能电动车型。同时大量消息指出苹果也有意推出自己设计的全新智能电动车型。 虽然当下尚没有看到百度有开始设计自己的“百度牌”电动车,但也并非全无可能。 百度Apollo开源,有必要自己造车? […] read more
百度将联手吉利共造电动车?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说起百度,大家从直觉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搜索引擎。“有问题,百度一下”或许是很多人在互联网记忆中最深的一句广告词。另外的印象或许就是近年来引起巨大争议的不规范广告了,比如医疗广告、赌博广告等等,还因此遭受了不少行政处罚和网友们“口诛笔伐”。就这么一家公司,和造车隔着十万八千里,突然间传出将和吉利汽车合资生产电动车,一般人绝对想不到。电动君刚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虽然也有惊讶,但也觉得是情理之中。 搜索引擎曾经是百度的主要业务,在互联网时代可谓是称王称霸。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搜索引擎业务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高层动荡和股价不断下跌。可以这么说,搜索引擎业务已经没有什么盼头了。在事关企业生死的转型中,百度将未来押注在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上。 在无人驾驶领域,国内的领头羊恐怕就是百度了。百度的无人驾驶项目(Apollo)在2013年就开始研发了,是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Apollo包括了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并于2015年首次推出了无人驾驶测试车辆。要说目前最大的成果和应用,当属在北京地区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今年9月10日,百度宣布已获得相关批准,将在北京试点地区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北京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及Apollo官网上预约体验。随后,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将逐步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陆续推出。除此之外,Apollo已经有了很大的应用规模,分别与广汽、威马、长城等品牌展开了深度合作。 在刚刚过去的12月8日的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交通产业和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Apollo将聚焦‘智能’,通过智能化帮助车企造好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不正是前段时间任正非在华在为内部文件中提到的话吗?任正非在文件中还强调,华为不造车,但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需要注意的是,华为不造车有“三年”的时间限制。那么三年期满之后呢?恐怕是真的要造车了。 巧的是,11月份长安汽车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华为共同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华为虽然自己不造车,但不妨碍利用ICT技术参与造车。 由此可见,此次百度传出将与吉利合资生产电动车也并非空穴来风。正如文章提到的:交通产业和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电气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面。在这种历史条件之下,拥有数据和智能化优势的百度、华为跨界造车也不足为奇。 结语:在传统燃油车的时代,自主品牌确实比外国汽车巨头落后很多。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几乎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read more
470台!比亚迪交付哥伦比亚最大纯电动巴士车队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7日,比亚迪宣布向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交付470台纯电动巴士,打造该国最大纯电动巴士车队,这也是比亚迪在美洲地区最大的零排放公交车队,将有效推动哥伦比亚、拉美乃至整个美洲的公交电动化进程。 波哥大市政府及波哥大市公交管理局(TRANSMILENIO S.A)为首批120台巴士举行了盛大的交付运营仪式。此批巴士将于2020年12月26日由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投放至市区9条公交路线,将服务沿线约69,300名乘客。其余350台计划在2021年第一季度投放至其他30条路线,届时共有302,000名乘客可享受绿色出行服务。 波哥大市政府及市公交管理局为首批120台巴士举行盛大的交付运营仪式 与巴士车队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位于波哥大市Fontibon区的充电站,该站设有56个功率为150KW的双枪充电柜。充电站建设、充电柜安装以及电力供应,由意大利电力公司(ENEL)和波哥大市电力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Codensa负责。据介绍,随着巴士和充电站正式投放运营,将为当地创造400多个就业机会,包括司机、后勤和维护人员等。 比亚迪电动巴士充电时长约1.5~2.5小时,单次充电续航超过300公里 本次交付的巴士车型包括12米和9米,载客量分别为80人和50人,充电时长约1.5~2.5小时,单次充电续航超过300公里,轻松满足每日260公里的运营里程需求。据估算,相比起柴油巴士,比亚迪纯电动巴士车队每年将减少12,500吨二氧化碳及2.5吨粉尘颗粒物排放。 此外,巴士配备了司机驾驶安全包围、车载电视、车载WIFI、安全摄像头、智能公交系统、手机充电USB接口,及残疾人士上下车辅助系统等人性化配置。 司机驾驶安全包围、残疾人士上下车辅助系统,及手机充电USB接口等人性化配置 仪式上,波哥大市长克劳迪娅·洛佩斯(Claudia Nayibe Lopéz)表示:”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将被载入波哥大史册。我们成功引入纯电动巴士车队是众多哥伦比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我们希望购买更多的电动巴士去逐渐替换老旧的柴油巴士,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出行体验。 波哥大市长克劳迪娅·洛佩斯(一排左四)与比亚迪拉美区域总监张春相(一排右三)等嘉宾出席交付运营仪式 波哥大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总经理Felipe Ramírez Buitrago简要介绍了充电站规划以及车队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今日投放运营的Fontibon区充电站是波哥大首个纯电动巴士充电站,2021年上半年将有另外3个充电站投入该市其他区域运营。届时,波哥大将共运营483台纯电动巴士,其中470台来自比亚迪。这是我国最大的纯电动巴士车队,凸显和巩固了哥伦比亚作为拉美地区环保典范的地位。” “波哥大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时刻,”意大利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分公司董事长卢西奥·卢比奥·迪亚兹(Lucio Rubio Díaz)谈到:”我们始终致力于向清洁能源转型,电动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设绿色环保的充电站,我们为波哥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市民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活品质,提供更舒心的绿色出行服务。” “美梦成真的感觉真的好棒,”哥伦比亚公交巴士采购公司Celsia总裁Ricardo Sierra说道,”波哥大市公共交通管理局和波哥大市是电动公交的引领者,为众多寻求发展零排放公交系统的城市树立了榜样。我祝贺波哥大市民,他们很快就能体验到电动巴士的独特魅力。”据介绍,此批120台巴士由Celsia公司采购,随后交付给当地公交运营商Gran Americas Fontibon I S.A.S.运营,特许经营时间为15年。 比亚迪拉美区域总监张春相(Lara Zhang)谈到:”疫情期间,比亚迪排除万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并按时交付。比亚迪对于零排放技术创新的执着,与波哥大市及其公共交通管理局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完美契合。”据悉,此批巴士由比亚迪位于南京和杭州的巴士工厂生产,随后海运至波哥大布埃纳文图拉港口。 “如今,波哥大已经走在了零排放公交的最前沿,”比亚迪哥伦比亚分公司总经理胡安o路易斯o梅萨(Juan Luis Mesa)自豪地表示,为了展示车辆的续航里程和驾驶性能等综合实力,我们有一个大胆的做法–从巴士抵达港口的那天起,便一路行驶至波哥大,沿途约500公里,途径4个城市,所到之处民众都非常惊喜。可以说,巴士车队还未正式运营,就成功吸引了市民的关注,跃跃欲试想要体验这种新技术。” 比亚迪于2012年进入哥伦比亚市场,从2013年组建南美首支最大规模的纯电动出租车队,到2017年进入波哥大BRT系统,从2018年向麦德林交付64辆电动巴士,再到如今交付470台哥伦比亚最大纯电动巴士车队,比亚迪始终深耕细作,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推动当地公交行业变革。 纵观拉美地区,比亚迪新能源产品足迹已遍布包括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西、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在内的主要国家,正以显著的环保效益及可靠品质赢得市场赞誉,持续推动美洲的电动化进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