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Tag: 里程焦虑

  • 认准固态电池的当下,马斯克的亿颗4680电池咋办?

    认准固态电池的当下,马斯克的亿颗4680电池咋办?

    在当今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技术的发展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话题之一。如今,大家好像都在押宝固态电池,像国内有比亚迪、欣旺达、… read more

  • 特斯拉在北京超14万根充电桩可用

    特斯拉在北京超14万根充电桩可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充电设施的布局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据特斯拉方面介绍,截止目前,特斯拉在北京已经建设… read more

  • 全固态电池,纯电续航1500公里… 奇瑞发力啦

    全固态电池,纯电续航1500公里… 奇瑞发力啦

    对于传统消费者来说,纯电车始终存在着里程焦虑,因此只适合在城区驾驶,长距离行车还是燃油车更为实用。然而,如果说有一款… read more

  • 2025款的特斯拉ModelY发布时间曝光

    2025款的特斯拉ModelY发布时间曝光

    20多万的价位,一堆黑科技加持… 2025款Model Y的消息刚出来,就让车圈炸开了锅。 read more

  • 含“华”量最高的奥迪纯电来临,Q6L e-tron家族全域智能进化

    含“华”量最高的奥迪纯电来临,Q6L e-tron家族全域智能进化

    2024广州车展,看点颇多。不仅是新势力的跌宕起伏,也有传统势力的奋力一搏。一汽奥迪,每次大型国际车展都不会让人失望… read more

  • 预算20万左右,纯电SUV不想选Model Y,那你可以考虑下乐道L60

    预算20万左右,纯电SUV不想选Model Y,那你可以考虑下乐道L60

    25万预算+纯电车型,特斯拉Model Y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回顾历史,好多车型都把特斯拉Model Y当作竞争目… read more

  • 充电10分钟即可行驶400公里的新电池在两年内可量产

    充电10分钟即可行驶400公里的新电池在两年内可量产

    在锂电池加入超薄的镍箔 ” 当几乎所有的电动车都能10分钟充满75%,还会存在里程焦虑吗? 眼下就有一种新型的充电技术,可以实现10分钟超级快充。 最近,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Chao Yang Wang)教授联合多位研究人员,在锂离子电池快充技术上获得一项重大突破。 据他们描述,这种快速充电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能量密集的电池,使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时间缩短到10分钟。即便将电动汽车电池从150千瓦时缩小到50千瓦时,司机也不会有里程焦虑。 来源:Nature 这项技术突破以“Fast charging of energy-dense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这种突破性的技术,更是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和威廉·迪芬德弗基金会的青睐。 01  在锂电池中加镍箔 目前提升电池快充能力的主流手段是电池材料改性,如提升电解液电导率、增加石墨材料比表面积等,这些都是在牺牲电池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和安全性为代价,但这些手段大多都效果不佳。 而这项最新技术的核心,主要在于对电池内部的热量进行调节。 电池在运行时需要热起来但却不能太热,一直以来,电池的温度基本都是依赖外部附加的庞大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来控制,这种系统反应非常缓慢,还会浪费大量能源。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池结构,除了阳极、电解质和阴极外,还添加了超薄的镍箔作为第四种成分。 作为一种刺激物质,而镍箔可以自我调节电池的温度和反应性,这使得任何电动汽车电池都可以快速充电10分钟。 其实早在6年前,王朝阳及其同事就开始在锂离子电池中添加镍箔来加热,帮助电池在严寒环境中有更好的续航。 不过有个问题是,当前所有车用锂电池在高功率充电下都无法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这也极大缩短了电池寿命并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王朝阳及其团队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采用两种盐性(0.6 M LiFSI +0.6 M LiPF6)的电解液替换了传统的电解液体系(1M LiPF6)。 相比于单一的LiPF6溶液,LiFSI溶液有更高的锂离子迁移数(0.56 vs. 0.38),在同样的倍率下,LiFSI还可以降低电解液浓差极化,提高电极厚度方向嵌锂反应的均匀性,这样不仅提高了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又极大降低了析锂风险。 来源:Nature 结合此前王朝阳团队先前研发的速热以及非对称温度热调控(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 ATM)的方法(即充电前加热至高温(~60oC)快速充电,室温放电)。 可以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265 Wh/kg)的快速充电(10分钟充电~75% ),并能够稳定循环高达2000次以上,也创造了动力电池极速充电的世界记录。 而且这些创新首次揭示了高比能动力电池极速充电只需要空气冷却,大大提高了电池系统的集成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与目前声称充电 10 分钟后可以行驶100或150英里的电车完全不同。 通常情况下,这些电车的续航可以达到500英里,甚至更多,所以充电10分钟行驶100英里,只能算是冲到25%,这种全新的技术,直接将目前的充电水平提高三倍。 02  王朝阳是谁? 王朝阳,华人科学家,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获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现能源系)内燃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现能源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如今,王朝阳是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William E. Diefenderfer 讲席教授,并且还兼任电池与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电化学学会(ECS)电池分会执行委员等一大堆名誉头衔。 […] read more

  • 太阳能电池板竟然可以印刷的?

    太阳能电池板竟然可以印刷的?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正在测试一种印刷太阳能电池板,并计划从今年 9 月开始让它为特斯拉汽车提供动力,完成一段 1.51 万公里的旅途,借此让公众思考如何帮助避免气候变化。 澳科学家测试印刷太阳能电池板 这个“环绕澳大利亚充电项目”(CAA) 将用该团队的 18 块印刷塑料太阳能电池板为特斯拉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每块长 18 米。当特斯拉汽车需要充电时,它们就会在汽车旁边铺展开,吸收阳光。在这 84 天的旅程中,团队计划造访大约 70 所学校,让学生们体验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 印刷太阳能电池板 该印刷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很轻的层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塑料,制造成本不到每平方米 10 美元。这些电池板是在一个最初用于打印葡萄酒标签的商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这种太阳能板只有十分之一毫米的厚度,可以在散光、暗光的条件下发电。 印刷太阳能电池板的发明者保罗・达斯托尔 (Paul Dastoor) 称,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小组不仅要测试电池板的耐用性,还要测试它们在其他应用领域的潜在性能。他表示,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汽车提供动力会让澳大利亚人更多地考虑电动汽车,并有助于缓解他们的“里程焦虑”。 来源:Model3情报 read more

  • 仅有7个品牌合格!新能源车最新质量榜单公布

    仅有7个品牌合格!新能源车最新质量榜单公布

    说到新能源车,总有人上来就说,买那东西干嘛,不如直接去买台特斯拉!诚然,特斯拉的车型在娱乐方面的确做得不错,也突破了常规的车辆设定,更像是一个行走的大玩具。尤其头上还挂着国际化的光环,似乎就让某些人失去了判断性。 但其实一台车到底好不好,真的和品牌无关,还是要看质量,尤其是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型。这不,最新质量榜单(2021年全年榜单)中明确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只有7个品牌是合格的。而有些人最喜欢的特斯拉,只是勉强入围的最后一位。 第三名:理想汽车 在新能源的领域当中,理想算是一个“异类”,别人都是纯电,而Ta更喜欢没有续航里程焦虑的增程式。目前国家对于Ta的评价PPH值(百车故障数)也只比第二名多出一个,为102。 其实这个数字还是可以的,毕竟没有车辆是可以完全没有故障率,算是国产中比较成功的新能源品牌。 第二名:比亚迪 如果说第三名的理想目前只凭借着一款车型没什么说服力的话,那么比亚迪可以了吧?目前Ta的产品线太过于宽泛了,有王朝系列的宋PLUS、汉、秦PLUS等热销车型,而比亚迪海豚和最近上市的驱逐舰05也都正在逐渐成为主力车型。 几年的时间,比亚迪完成了弯道超车,成为了国货新能源产品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尤其是近6个月的时间内,比亚迪汽车销量屡创新高,更是在2月份的时候突破了9万月销大关。说到质量方面,Ta肯定是可圈可点,这么多的车型PPH值只有101。 第一名:蔚来汽车 这是不是一个你没有想到的排名?但是Ta的PPH值是真的低,只有49个,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把品控做到如此的汽车品牌。 第七名: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主力车型是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2月份的SUV中,特斯拉的Model Y还夺得了头名。但是现在看看TA的质量排名,133PPH值,也只能说,就那样吧。 鬼斗车观点:当然,几何A、大众ID.4以及埃安AION S都入围了,算是目前主流产品线看起来都是品控在线。那么那些类似于哪吒、爱驰、零跑这样的企业,要么是根本不敢参加,要么是自己的质量不行。看着榜单买车子是真的没错,至少我,只会在这几个品牌当中选择。你呢? 出处:头条号 @鬼斗车 read more

  • 满电续航1100公里!“哪吒S”才是真正的“里程焦虑终结者”啊!

    满电续航1100公里!“哪吒S”才是真正的“里程焦虑终结者”啊!

    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哪吒汽车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扛住了一波又一波淘汰赛,成为了留在场上的优胜者。然而哪吒汽车依旧在不断改善着自己的产品,其车型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成熟。 近日,哪吒汽车官方正式宣布哪吒S历时3个月的冬季标定测试即将收官,这也意味着哪吒S正有条不紊地跨越实现量产的关键节点。 说到冬季,或许很多新能源车主,尤其是北方的用户,可以说都是有苦衷的,这个苦衷便是“续航”。而对于哪吒S而言,在极寒天气和复杂冰雪路况下,凭借着其搭载的新一代自主开发的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实测续航里程提升20%。更是在-20℃开启空调后10分钟便能达到舒适温度,表现出了过硬的品质。 那么,“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究竟是啥? 国内首个整车系统级智能热管理策略 对于其他的新能源车型,基本上是采用的传统的割裂式热管理策略,即空调、电池、座舱等热管理“各自为政”,加热管道复杂,也很容易造成热能浪费,协同效率也较为低下。 和传统的割裂式热管理策略不同的是,哪吒S所搭载的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是基于高集成水源式热泵的一体化热管理系统,其可将独立的各系统集成起来,从而做到尽可能小的热量浪费,极大程度地降低热管理系统对电池电量的消耗,从而可以更好地保障续航。 同时,此种一体化的设计可将所有部件的物理部分和控制部分集中,实现管路数量降低超过40%,可靠性将随之提高50%。并且哪吒汽车将哪吒S的热泵最低工作温度降低到了-18℃,在满足舒适度的情况下,新车的冬季续航里程也提升了20%左右。 此外,该系统还可根据环境温度与电池温度自动规划热泵系统的加热程度,启用不同的加热模式。换言之,小到流量控制阀、水泵,大到空调压缩机,前端冷却模块上的散热风扇,都能实现精细化控制,保障电池、空调、电驱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还会对整个循环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使得新车热管理效率COP高达2.0,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在哪吒S历时三个月冬季标定测试中,新车在极寒条件下圆满地完成了动力输出、极寒状态下的续航能力、电动使用效率和寿命等等测试。另外哪吒S还进行了冬季极寒环境下暖气、空调的工作效率。测试时,哪吒S智能双区空调可以基于环境温度、电驱温度、电池电芯温度等状态,根据空调主/副驾目标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自动计算风向调节方式,能够让哪吒S在-20℃、40km/h行车过程中,10分钟车内即可达舒适温度。 作为基于全新自研平台架构——“山海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哪吒S未来将提供增程、纯电动两种版本车型。并且,凭借着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的加持,新车增程版续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纯电版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 哪吒自主研发的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势必将进一步强化哪吒汽车在技术方面、尤其是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实力,将进一步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可以说哪吒汽车时刻都保持对时代潮流的洞察和前瞻布局。 出处:头条号 @麻辣车事官号 read more

  • 电池革命:固态电池量产还有多远?

    电池的发展已经走过快两百年的历史,如今锂离子电池是最为出众的二次储能电池。高工作电压、快速充放电特性、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众多优点,让它成为当今数码产品及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第一选择。 虽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秀,但发展也有其难以跨越的挑战与障碍:电池的结构特性局限了电池的性能。现有的电池结构是电池衰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 电池发电的原理是两个电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相互交换离子,但是因为这个结构也会使得其反应界面一直存在,电池就处于一直在工作的状态,造成容易衰老的局面并且也有安全隐患。 举例来说,电动汽车在冬天趴窝就是因为电池在低温情境下,性能失效的缘故。材料科学家和电池工程师在电池材料上提出了许多办法。例如在电解液当中掺入大量有机溶剂,来降低电解液的凝固温度。然而这样却造成电解液更加易燃,牺牲了电池的安全性。 也有科学家尝试更换电极材料,但是电池的能量提升了,却无法抵抗热失控;快充的话,又会导致电池界面的火性太高,也无法保障其安全性。从优化电池管理的系统思路上解决,却带来了能量密度的下降与单位成本的增加。 想要让电池低温高活性与高温稳定性的需求矛盾无解,似乎电池也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障碍,能量密度、安全、快速充电等要素不能完美的全部集成在电池身上。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发展将革新重塑汽车百年的行业。 因此动力电池的终极发展目标也向着安全、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充电速度快等优点兼容前行。 固态电池作为新的锂电池终结者方向,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干掉燃油车的杀手锏。   动力电池的价值进阶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可以取代燃油车,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公认一个答案是:现有电动车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翻一倍,从普遍的 160wh/kg 到 400wh/kg。而解决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方案一定是动力电池的革新。 我们知道现在电动车市场主流的动力电池是三元锂电池与硫酸铁锂电池,如果按照电解质的物理状态分类的话,这两种电池都是典型的液态电池。如果想要消灭里程焦虑,革新新能源汽车市场,固态电池性能表征就是动力电池发展的目标。固态电池,也被称为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新方向。 动力电池领域流行的选择三元锂与硫酸铁锂并不是完美的选择。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耐高温性能差,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上限低。液态锂离子电池总体存在电解液氧化、电极膨胀、高温失控等安全隐患,只能牺牲能量密度来换取稳定性。而固态电池可以兼容两者的短板:既可以满足能量密度的需求,也可以兼顾安全。 固态电池,因为采用固态物质作为电解质,没有持续的反应界面,副产物不会溶解在界面里,所以它会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循环特性。同时液态电解质面临的干涸和泄露问题也不会存在。这使得固态电池在安全性与寿命周期方面具有远超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的优势。 此外,固态电池还具有耐高温、无腐蚀、体积小、能量密度大的特性,规避了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主要弱点。据介绍,一辆固态汽车的续航里程可达 1000 公里,充电只需要 10 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固态电池劣化也会较少。 全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相对来说更安全、性能更优,而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逐渐不能满足先进技术的标准:既能提升续航里程,也更加安全。因此全固态电池成为动力电池界的发展新热潮。   纷沓而至:占位市场先机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要求,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将超过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中国市场的占比将超过50%。 固态电池在实验室中的良好性能指标意味着丰厚的商业价值,这也成为企业加速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动力。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对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与量产日程都提上了议程。 丰田在动力电池的布局也是较早,丰田的车规级固态电池拥有超过1000项专利,位居全球前列,而且大多是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在CES2022上,丰田首席科学家兼丰田研究所所长吉尔·普拉特(GillPratt)重申,第一辆采用固态电池技术的丰田汽车将在2025年前后到来。 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首席技术官Thomas Schmall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汽车对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寄予厚望,公司希望在2025年形成完整的固态电池销售模式,向市场供应固态电池,并计划到2030年在欧洲建立6家大型电池工厂,总年产能达到240GWh。 宝马集团发布规划,称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量产;LG能源也正在开发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国内固态电池发展的情形,也是如火如荼,技术路线则是全固体与半固体参半。电池界大佬宁德时代此前公开过两种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并在去年5月份宣称,已经可以做出固态电池的样品,但是距离实现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预计到2030年才会面向市场推出。上汽集团在去年6月发布消息,称2025年将推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面向商业应用的固态锂电池。 折中选择瞄准半固态研发的玩家则有卫蓝新能源、清陶发展、国轩高科、赣锋锂电等,虽然他们也有全固态电池的生产线,但已量产的全固态电池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特种电源等领域。已下线的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半固态电池,目前处在验证测试阶段。 蔚来此前宣传搭载固态电池,让业内沸腾。上市后,这款所谓的固态电池也呈现最终的真面容,并不是行业内期盼翘首等待的全固态电池,蔚来李斌玩了个商业化的包装术语,搭载ET7轿车的电池包其实是半固态电池。但噱头引起的关注与讨论,也让蔚来的新车出尽了风头,续航超过1000km的电池让人们看到了固态电池的潜力。 无论是车企定下的时间表,还是业界研究学者与专家给出的量产时间,都指向了2025与2030,不过目前来说并没有提前的迹象,以现在实际车企测试的结果,还有向2030年继续推迟下去的趋势。我们看到从走出实验室到规模落地还需要一段蛰伏发展的时间,规模量产的实际落地道阻且长。   规模量产的龟速爬行 相较于其他锂离子动力电池,固态电池的技术指标比较优越,但这些数据也是实验室里面的温室指标。在实际量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攻克的瓶颈: 1.固态电池的技术指标仍需完善。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较低,充电比较慢,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电解质对空气敏感等问题。 2.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工艺不成熟。举例来说,制造固态电池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属于多孔隙的陶瓷材料,这类材料的特点就是脆,想要加工成很薄的电解质很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断裂。 3.制造成本偏高。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工艺复杂,且固体电解质较贵,现阶段全固态电解质锂动力电池的成本较高。 4.产业链尚不完整,难以大规模生产。现阶段的固态电池多是实验室中的温室产品,实际落地经过测试的电池屈指可数,以现有的工艺水平和设备能力,成品的良率也无法保障,更不用说大规模的量产上市。 这些现实瓶颈的解决并不是那么容易。深耕研发固态电池长达数年之久的Fisker,这家美国车企在去年年初表示放弃研发全固态电池,这个决定也意味着多年研究固态电池的努力都打水漂。锂电池独角兽企业麻省固能(SES)也放弃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选择固液混合的半固态电池路线。最后的攻坚阶段,这些固态电池中的老玩家选择放弃,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固态电池最后的研发冲刺阶段比已经完成的90%的里程都要艰难险阻。 总之,对于固态电池来说,无论是技术指标上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成本等要素,缺少哪一个,都是规模商业化路途的拦路虎。 无论企业是仍然坚持全固态电池路线,还是折中选择半固态路线,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都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内的主流观点认为,半固态电池或许能够在2025年左右实现大规模量产,但全固态电池完全实现商业化至少还要10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线发展,固态电池最终到底是不是动力电池的终极路线,也没人能百分百确定。 工业产品从研发到验证与落地,没有个十年的时间打底是走不出来的。固态电池从材料到结构再到制造技术仍然处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作为新兴的动力电池选择,也需要时间来沉淀与酝酿。如此这般,才能为新能源汽车的里程长久续航,颠覆革新汽车的百年行业,也为绿色出行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撰文:脑极体 出处:头条号 @钛媒体APP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