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福特
在线访谈特斯拉首席设计师
12月1日,我们受邀与特斯拉首席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远程对话,专为中国用户解读特斯拉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设计与工程协同的独特模式。对话中,Franz von Holzhausen就特斯拉的设计理念、车型设计灵感等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Q&A解答。 特斯拉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设计过程中灵感往往来自于哪些方面? Franz 认为,特斯拉没有具体的设计理念来限定特斯拉车辆的外观设计。你可以看到Cybertruck的设计非常独特,可以说它其实是打破了很多大家可能认为的特斯拉设计原则。我觉得好的设计是要漂亮的、隐形的,而且要效率高、能解决问题,且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人很放心。 比如Model S/3/X/Y车型,你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设计。这是刻意为之的,背后的原则是要让车辆看起来很漂亮的同时,也要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车辆行驶变得更加高效,这样可以降低风阻,我们还要考虑到用更少的电池达到更大的行驶里程。 其次Franz希望让设计理念可以在所有的特斯拉产品上落地,这非常强调的就是效率。此外还会用第一性原理,将一些工程设计的原则融合在设计理念上,这样可以用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来让设计理念真正落地。 设计灵感方面,举例来说,像Model S的设计灵感,其实是把Model S看成一个运动员。运动员的体格和外形非常讲究效率,没有任何肌肉是多余的。所以我们设计产品时,一方面设计要有吸引力,一方面要符合空气动力学效率。此外,Franz希望车辆的尺寸不是非常大,可以更方便停车,但是内部空间又非常大,这样坐在车里感觉非常舒适。Model X这个鹰翼门也是有关效率和美观。 说到Model X,当时设计鹰翼门的灵感在哪里? Franz 认为,像 SUV这种车型,有时候第二排、第三排乘客上下车不方便。一般车门有两种打开形式,一种是传统的推拉门,需要更大的开门空间,一种是侧滑门,两者都不那么方便。所以就要好好想一想怎么上下车比较方便,不占地方,且尽可能拥有最大开口。 所以Franz思考可以在车顶设置一个支点,让车门往上打开。于是设计了鹰翼门,让车门的打开空间更大,且不占地方,让乘客进入第三排更加方便,同时这个车门开启的时候又非常炫酷。 Model 3的内饰极简程度令人惊叹,也有人会因为设计过于简单误认为简陋,那Franz如何评价Model 3 的设计? 在设计Model 3时,Franz思考了三个问题:希望车辆的内饰设计有一些创新,让车辆变得更高效;自动驾驶是趋势,所以需要思考未来的内饰设计变化趋势如何;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让乘客在车里拥有更佳体验。 而将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来看,Franz发现很多传统车的设计,硬件、镀铬金属等很快就会看起来老旧,但Franz想做到永不过时的设计,给用户空间感,让用户真正可以关注整个车机系统。 所以做出了这种设计,其中最关键的是车机系统能够不断改进、升级,包括用户在车内和屏幕之间互动的体验,都可以升级。而其他内饰是刻意让它不要那么明显。可升级的车机系统和极简风格,可以让车辆的设计永不过时。 去年发布的Cybertruck,它更像是一个探索火星的汽车,这款车型的设计灵感是来自哪里? Franz 回应到,其实特斯拉考虑做皮卡已经很久了,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想办法去解决纯电动皮卡遇到的挑战,并且希望可以做的非常好,希望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在美国,福特、雪佛兰、克莱斯勒、道奇等厂商在皮卡市场很强,特斯拉想要进入皮卡市场很难。不过,这些皮卡车长得差不多,几乎五六十年都没有什么改变,很传统,所以Franz觉得这里是有机会的,可以打破一些常规,打造出全新的皮卡样式。 Franz认为皮卡应该是非常强悍、耐用、粗犷的,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现在皮卡外面的涂层很脆弱。所以希望皮卡要有一个非常耐用的外观和非常强的外骨骼,要非常非常耐用,不可能把它弄坏的。于是便想到了不锈钢,但是不锈钢很难成形。又去想怎么样可以设计最简约的外观,于是就去参考其他的一些车,包括战斗机,再看其他的一些交通工具,这些成了我们的灵感来源。 自动驾驶技术到来的话,汽车内饰会产生哪些转变? Franz 认为,Model 3具有引领未来的意义。未来自动驾驶是什么样的设计,从Model 3上,我们是可以看出来的。可以想象一下,将来可能不希望有方向盘,内部空间更加宽敞,会通过屏幕做更多的交互,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所以,Model 3已经有意摆脱传统驾驶舱的概念; Model S也同样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传统汽车总有一个驾驶舱的概念,但是驾驶舱是专门针对开车的人来设计的。但是将来实现自动驾驶,人们就不需要去开车了,我们不需要再自己去手忙脚乱控制各种按钮,汽车将会非常智能。 除了特斯拉车型的设计介绍,Franz 还进行了Q&A,解答大家心中的一些疑惑。比如品牌设计DNA,在Model X、Model S、Model 3和Model Y上,我们能看到设计的关联,但Cybertruck却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未来特斯拉是否会有属于品牌的DNA。就此,Franz说道, “每一台车要有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用去遵循某一些设计语言或者DNA。我们车的DNA是效率和纯电动,我们关注用户在不同价格上可以买到更加清洁、更加环保的车,而且在买了车后获得愉悦体验、觉得已经身处未来。 Cybertruck上的设计元素也可以沿用Model S,但考虑到生产问题和材料选择,还有实现的这种坚固性,最终没有这么做。我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然后设计出一款非常伟大的车,未来我们可能看到更多像Cybertruck一样,甚至拥有全新设计语言的特斯拉产品。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车都是想办法实现最佳结果,用独特的方式来找到吸引力,然后是成为最有创造力的工程项目,并且能够让车主觉得物有所值,可以给到车主喜欢的体验。” 撰文:太平洋汽车网 @杨高宇 read more
Tesla拿得出手的可不仅是自动辅助驾驶技术
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待人和善才能招财进宝。特斯拉却独树一帜,不仅不“善待”产品和消费者,还四处抢话怒怼竞争对手,活脱脱成了汽车圈的“全民公敌”。可就是这个成立不到20年的造车新势力,超越丰田、大众和通用等老牌大厂,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的车企。 为啥特斯拉能逆袭前辈们?按照行话来说,资本市场看好它的未来、消费市场认可它的现在。 1.做工粗糙还爱“割韭菜” 特斯拉其实不像个车企,更像一个软件公司。大家都在汽车质量上狠下功夫,毕竟这牵扯到企业生存问题。特斯拉却聚集资源研发软件系统,多多少少忽视了汽车品质投入。当然,不能说一塌糊涂,只能说一言难尽。特斯拉旗下车型一直存在车身缝隙大等做工粗糙问题,前段时间还因车顶装饰条可能脱落,在美国召回超5000辆问题车。 另据美国《消费者报告》最近发布的年度可靠性调查报告,特斯拉排在上榜26个品牌的倒数第二,其Model Y车型被曝光存在多项质量问题。最令国内车主气愤不已的,是特斯拉随心所欲“割韭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特斯拉Model 3降价次数已高达5次。与此同时,特斯拉规定某一期限内不能重购原车型。于是下了订单的车主只能含泪提车,坊间也就流传着“你永远买不到最便宜的特斯拉”的戏言。 2.马斯克桀骜不驯四处怼人 或许是因为极度自信,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总是对竞争对手不屑一顾,甚至不惜在社交媒体上打嘴仗。早些年,马斯克称丰田的氢燃料战略“难以置信的愚蠢”,丰田以“算了吧”淡淡回应。最近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指特斯拉只是在卖“食谱”,马斯克这次倒没有回应。还有大众、福特和奔驰等国际主流车企,都遭遇过马斯克怒怼。 国内车企自然没能幸免。蔚来董事长李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蔚来汽车均价超过特斯拉15万元左右,两家车企客户群不是同一类。马斯克直接以两家市值做文章:“420是42的十倍。”另一家上市车企小鹏汽车,广州车展上宣布将在明年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汽车。这一消息遭到马斯克炮轰,称这是建立在特斯拉旧版软件之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怒不可恕,直言明年在自动驾驶领域要把特斯拉“打得找不着北”。 3.综合品质成就“全民公敌” 但正如开篇所说,我行我素的特斯拉市值汽车圈第一,并且在全球售卖超过100万辆车型,还成功实现了盈利。可能有朋友会说,依托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特斯拉才得以称霸市场,这话只对了一半。不可否认特斯拉的技术品质,但从实际操控及专业机构测评来看,其表现并非业界第一。其实特斯拉最可怕的地方,恰恰是“全民公敌”的地位。 苹果手机经常被中国乃至世界的同行,在新品发布会上拿来“批斗”。从外观设计、硬件品质及软件技术,竞品都具备碾压式的优势。结果呢?苹果手机上市后依旧备受追捧,公司市值及业绩也是独占鳌头。竞品品质明明吊打苹果手机,为何还是没能抢过它的风头?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苹果手机的全面性。苹果的IOS系统、软件生态链及芯片硬件水准等,综合品质绝对是行业的老大,没有之一。 特斯拉也如苹果手机,尽管在续航、软件及充电等方面不如竞品,但整体综合品质绝对业界第一。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大功率超级快充及出色的动力性能,这一套集中在特斯拉车型上,就能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需求。买车不就图个舒坦嘛,更何况特斯拉技术品质十分过硬,还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其他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往往只能在某一项(或几项)胜过特斯拉车型,但综合品质真不能相提并论。并且基于“全民公敌”的地位,坊间也有“大家在追赶特斯拉”的认知。所以购买品质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往往都是消费者的首选项。后起之秀想要撼动特斯拉,就看能不能创造震撼世界的技术了。 出处:头条号 @车市聚焦 read more
跟特斯拉争锋?到底哪家能行?
由特斯拉引发的电动车创业潮狂卷华尔街数百亿美元。它们争相追逐,都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从华尔街到底特律,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豪赌,赌注是这些后起之秀能够复制特斯拉的崛起。特斯拉公司今年的销量预计能够达到50万辆,并实现首次年度盈利。12月份,特斯拉将加入标普500指数,如今它的市值比丰田、大众、通用和福特这几个称霸百年的汽车巨头的市值之和还要高。这在一年前人们根本想都不敢想。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这些新兴企业,对他们来说这条路都不会多么平坦。大多数公司甚至都还没有成功造出一款车来。像特斯拉已经有几款车大规模量产的公司,也挣扎了好几年才终于实现了盈利。甚至有些企业仍在招兵买马,甚至深陷欺诈指控。其中有一家公司最近公布亏损16亿美元。 它们的命运将如何,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比如:消费者是否愿意对“非特斯拉”品牌的电动车买单?是不是商用面包车和商用卡车的市场更好做?是自产还是外包?目光重点放在中国还是本土?通用汽车本周表示将在2025年之前投入27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他们将面临来自通用汽车这样的老牌巨头的压力有多大? 这关系到交通的未来,也关系到由谁来定义它。会有赢家,也会有输家。下面列举了全球11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地理上以美国加州最为集中,它们中最早的成立于2007年,最年轻的公司去年才成立。 1. Rivian Automotive Rivian的R1T是一款全电动皮卡,将于2021年Rivian6月上市 Rivian 位于加州尔湾市的Rivian Automotive于2009年成立,主要由福特和亚马逊支持,过去两年内五轮融资53.5亿美元。它的第一款车型是一款纯电动皮卡,将于2021年6月上市销售。 Rivian Rivian主营纯电动皮卡和SUV,主打户外和越野而被部分投资者看好。该公司已经与亚马逊签订了一份建造10万辆电动送货车的合同,在伊利诺伊州改造一家前三菱汽车公司的工厂。 Rivian效仿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但由于各州的特许经营法保护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使这一做法很难实施下去。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销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而皮卡和越野车细分市场又被底特律的传统车企占了主导地位。这些都成为了令一些投资者对其望而却步的主因。 2. Lucid Motors Lucid Air纯电动豪华轿车 位于加州纽瓦克市的Lucid Motors成立于2007年,筹集的资金已超过10亿美元,由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支持。首款车型Lucid Air是一款电池动力豪华轿车,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能够达到500英里(804公里)以上,计划于明年年初上市。 该公司目标是豪华车市场,对旗下纯电动车型的期许是不仅能对抗特斯拉,还能对抗奔驰和宝马,这一点激起了投资者的兴趣。 但投资者担忧的地方也很棘手,Lucid自2016年推出概念车以来多次推迟Air。现在,宝马、奔驰和保时捷等其他高端汽车制造商都在推出自己的豪华电动汽车。超豪华品牌宾利最近表示,到2026年将只销售新能源车型,其他品牌也准备跟进。 3. Lordstown Motors Endurance是Lordstown Motors公司推出的一款电池电动皮卡 位于俄州洛兹敦市的Lordstown Motors是一家去年刚刚成立的新公司,截至2020年11月19日,市场估值为42亿美元。首款车型Endurance是一款纯电动皮卡,目标受众是商业车队运营商。 Lordstown汽车公司接管了前通用汽车在俄州的装配厂,并希望在2021年9月开始生产纯电动皮卡。而福特的F-150是美国最畅销的汽车,该公司也正在推出纯电动版本,同样是针对2022年的车队买家,对Lordstown构成了主要威胁。 4. Nikola Corp. Nikola Tre将于2021年底开始生产 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尼古拉(Nikola)公司成立于2015年,截至11月19日市场估值达到101亿美元。背后由博世、重型机械巨头CNH Industrial和对冲基金投资者杰弗里·乌本(Jeffrey Ubben)提供主要资金支持。首款车型是由CNH工业公司依维柯(IVECO)品牌打造的纯电动Nikola Tre半挂车,将于2021年底开始生产。 尼古拉的目标是商用卡车市场。它打算制造以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大型卡车,以及加氢站和生产氢燃料。加之其与大型成熟公司合作的商业模式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然而,仅加氢站网络就需要数十亿美元才能完成,它还因做空公司Hindenburg Research的一份报告而受到影响,公司创始人特雷沃·米尔顿(Trevor Milton)不久后离职,尼古拉的股价也随之崩盘。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展开调查。 5. Fisker Inc. Ocean是菲斯克公司推出的一款紧凑型SUV 位于洛杉矶的Fisker成立于2016年,首款车型为紧凑型SUV Ocean,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截至11月19日市场估值47亿美元。 Fisker的大部分制造和工程设计将外包给外部供应商,自己主要专注于设计和软件。这并不是公司CEO亨利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第一次尝试电动汽车创业公司。2007年,他创立了菲斯科汽车公司,这是特斯拉的早期竞争对手,但最终破产了。而他最近的一次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该公司承诺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然后又放弃了,称无法实现商业化。分析师表示,Fisker的外包生产方式风险很大。 […] read more
贾跃亭的FF91在中美两国即将大规模量产!配备业界最大抬头显示系统
近段时间,贾跃亭在美国创办的电动车企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或法拉第未来)在其官方微博频发动态,不断展示FF91的卖点以及精湛工艺,前不久该公司获两大金融机构鼎力相助,完成了4500万美元的债权融资,新的测试车辆也顺利下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FF此举可能是在策应FF正在推进的股权融资,据悉,FF正在中东、欧洲、和亚太地区多方推动债权和股权融资,并且有多方投资人明确表达了投资意向。 贾跃亭的FF91将在中美大规模量产 2013年,特斯拉进入国内市场,个性化的设计、节能环保的噱头深受市场宠爱,特斯拉的受宠点燃了国内各界人士想要造车的欲望,不久之后,以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插足造车事业。 2014年,乐视鼎盛时期,贾跃亭雄心壮志,计划兵分三路,在中美搭建造车舞台,欲跟特斯拉分庭抗礼,想要在新能源这块土地上大干一场! 同年年初,乐视联手北汽,千里投资美国电动车企Atieva,北汽出资1亿美元获得该公司全部股份的25.02%,坐稳了一把手的位置,而乐视出资次之但也稳居二当家的宝座,随后不久北汽由于战略调整撒手走人,有媒体报道,乐视一度成为大当家。 乐视掌舵后,Atieva改名为Lucid Motors,并顺利推出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Lucid Air,并把特斯拉旗下车型作为了直接竞争对手。 另外一方面,千里投资Atieva后,贾跃亭还在美国独立创建了电动车企Faraday Future,创业之初,贾跃亭原本计划该公司一个人包圆,并没有打算寻求融资,而在当时乐视正风华正茂压根也不差钱,也正是如此,导致FF后来资金一度窘迫。 除了这两家在美国的电动车企外,贾跃亭还在国内以乐视为根基创办了乐视汽车,并且吸引了国家电网旗下英大资本、深创投、联想控股、民生信托、新华联以及宏兆基金等机构参与投资,并完成了10.8亿美元的首轮融资,还在莫干山拿下不少土地储备,乐视造车之事一度引起业内轰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乐视摊子太大,资金最终还是遭遇断流,债务爆发,贾跃亭的乐视汽车止步PPT,资金紧张之时,贾跃亭还仍痛割爱卖掉了所持Lucid Motors的全部股份,三路大军只剩法拉第未来。 贾跃亭对于这家在美国的电动车企法拉第未来也是给予厚望,乐视翻盘无望后,贾跃亭就亲赴美国坐镇FF总部,一心想要做成FF东山再起。 为了在债权人那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彻底解决债务问题,贾跃亭还以FF为筹码跟债权人谈判,提出了破产重组的方案。 2019年10月13日,贾跃亭在美主动申请了个人破产重组,根据该方案,将同时设立债权人信托,把全部在美国的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彻底解决贾跃亭直接、个人担保及间接债务问题。 据了解,这个方案的实质,就是贾跃亭把他所持有的FF全部股权拿出来交给债权人从而抵消所有债务,而为了让这部分FF股权资产价值最大化,让所有人都能够实现偿债目标,他们协商成立了第三方机构,债权人信托,为了实现FF股权资产价值和债权人信托资产价值最大化,贾跃亭将继续以FF创始人兼CPUO的身份推动FF团队完成既定战略目标,让FF做大做强。 经过数月谈判,就在网友都认为贾跃亭是痴心妄想的时候,这个方案终于落下帷幕,债权人同意了! 今年5月份,美国加州破产法院正式通过并批准了该方案,今年6月26日,该方案正式生效,今年7月2日,贾跃亭在微博正式宣布,破产重组成功,人生重启! 搭乘FF这班航班的债权人还向贾跃亭建议,让FF91在中美大规模量产,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也能让FF产品最快进入国内市场,贾跃亭也表示,FF91如果实现中美两地大规模量产,将有可能实现成本大幅下降,这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据了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FF国内团队已经开始接触国内厂方,希望以代工的方式,率先让FF91在国内实现量产。 配业界最大抬头显示器! 本月,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电动车企法拉第未来对外传出喜讯,专利数据分析公司RSIP证实,FF的多元化专利组合在同类技术上比包括丰田、福特和本田在内的许多领先OEM厂商更加强大。RSIP认定,FF不断扩大的电动汽车专利组合在关键技术上与特斯拉不相上下。 据了解,Faraday Future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880项正在申请或已获授权的专利,其中530项专利与车辆组件、技术和制造过程相关。 这些专利涵盖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车联网、生产和制造领域,包括大负载电力输出技术及T型逆变器获得美国专利。Faraday Future自主研发的充电设备效率达200千瓦╱小时,达到全球最领先水平之一。 据FF首席执行官毕福康前不久透露,FF91将拥有业界最大的抬头显示器,FF采用的革命性技术,将让每一位用户体验到最佳视觉和驾驶体验。 FF在官方网站上也曾透露,FF91计划使用业内最大的抬头显示器,它能将信息投射到驾驶人面前2.7米的位置,以帮助驾驶人将目光集中在路面上。HUD(抬头显示器)的下方是长达11.6英寸的仪表盘,环绕在驾驶人的周边,并提供与HUD同步的体验。 此外,这款车还配有11块智能液晶屏,多个液晶屏的功能如同ipad,让整车的智能化也提高了不少逼格,车内的零重力座椅,让用户趟着就能按摩,十分惬意,车顶的全景天窗让天上的美景尽收眼底,这也让内饰显得非常惊艳。 据悉,这款车百公里加速2.39秒,续航最高可达700公里,搭载三个电机,最大功率达到了783kW(1050Ps),最大扭矩则有惊人的1800Nm。 功能方面,无人驾驶、自动泊车、人脸识别、远程遥控、车载互联等流行功能一一具备,或许是为了对用户负责,这辆车测试验证了快4年,目前仍在测试验证,这在新势力造车家族中也是异常少见!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2021款野马Mach-E的全面数据公布了
2021款福特野马Mach-E最近经常出现在新闻中,这款以性能为重点的全电动SUV对于福特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将带动电动车产品的激增,比如2022年将推出的电池驱动的F-150。但Mach-E的EPA额定行驶里程一直是个疑问。 今天,Mach-E论坛的一位成员发布了一张电动车的车窗贴纸的图片,揭示了政府机构对全轮驱动扩展范围的Premium版的官方评级。它的官方额定里程为270英里(434公里),正是福特一直以来的目标。这对整个Mach-E系列的其他产品也是一个好消息。这些车款包括基本版Select,其次是Premium、California Route 1、First Edition和GT。 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Y AWD长续航里程的额定值为单次充电326英里(524公里),性能版为303英里(488公里)。 Mach-E将推出两种规格的电池组,68千瓦时和88千瓦时的增程版。那些希望实现最大续航里程的人应该选择Premium后轮驱动版,福特认为它将达到300英里(483公里)。 最实惠的Mach-E,后轮驱动Select版应该可以达到230英里(370公里)左右。但即使在EPA认证之后,这些续航数据也可能因为OTA而发生变化。软件编码的改变可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而车主无需去经销商处。 2021款野马Mach-E在美国的起售价为42,895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8.2万元,而Model Y的起售价为49,990美元,折合人民币为32.8万元。 福特纯电动版野马Mustang Mach-E已经在海外市场发布价格,在国内,长安福特方面也已经启动了生产线改造项目,将投产一款代号为CX727的纯电动车型,预计这款车型正是Mustang Mach-E。 目前,长安福特已经启动了CX727的三大件、地板总成、主拼焊装生产线及侧围、门盖、白车身焊装生产线的招标工作。其中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总工期为216天,预计Mustang Mach-E将在2021年投产并上市销售。目前官方公布Mustang Mach-E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将超600km。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到底哪家强?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走向市场的一年。科技特训营的同学王巍,试驾了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的电动汽车,在我们的私享群里分享了他的试驾感受。自己的亲身体验+深刻洞察,值得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以下为王巍的驾驶体验分享。 今天全部试驾完了Tesla Model X,理想one,小鹏P7,蔚来NIO ES8。 感受一: Tesla定义了电动车驾驶操控的基本范式,其他品牌都在跟随,并尝试在细节和生态上超越Tesla。 感受二: 现阶段中国市场最大的赢家不是这四个品牌。是他们的电池主供应商宁德时代。Tesla在Model3低配版上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据说在低温环境下电池衰减很大,不适合北方冬季),其他品牌均宣称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 感受三: 四个品牌各自定位的市场和目标客户不同。 1. Tesla布局全球市场,产品覆盖中高奢Model3、Y、X、S、Roadster。 2. 小鹏G3P7主要布局中国,G3车型试探欧洲市场。G3三档,P7七档价格,以此锚定两档主销配置,价格策略效果明显,直杠Tesla的主销车型Model3。 3. 蔚来仅布局中国市场,NIO ES6,NIO ES8两档SUV车型,多种选配,价格在30多万到50多万之间,定位在中高人群。争夺的目标客户是该价位的油车换车族。这个价格区间利润相对丰厚,也必将是各大品牌争夺激烈的战争。 4. 理想one是油电混合动力SUV,只布局中国市场,给自己的定位是电增程,满电理论上可纯电行驶180KM,基本满足市内行驶需要,油电混合理论行驶800公里,满足远游需求,挂绿牌,不限号(北京除外)。结合30多万的车价,应该对于车牌照稀缺,限号的城市中端用户有吸引力。 感受四: 四个品牌除保险轮胎外使用成本不同。 1. 理想one使用成本有油车的保养费小保500多,大保1100多,油费,家充电费。整车除易损件终身保修。 2. 蔚来除易损件整车终身保修,家充电费,每月6次免费换电。 3. 小鹏电池,电机终身保修,其他除易损件5年或12万公里内保修。每年在小鹏充电站送3000度电,家充电费。 4. Tesla免费充电已经没有了,质保期终身是没有的,超充站价格已上调过了。 5. 厂家的所有美好承诺兑现的前提是厂家能长久有质量的活着。 感受五: Tesla的App注重功能与隐私,无社交功能。理想,蔚来,小鹏社交生态功能多。 在车载网络方面,除Tesla以外,理想三年内每月送20G流量;蔚来终身每月送8GB的4G流量,超量降速;小鹏终身每月送5G流量。这无疑是希望通过解除车主的流量焦虑,让自己品牌的车能成为车主除手机以外的第二信息中心。 而蔚来更与京东合作,使蔚来汽车可以在无人状态下接收车主的京东快递,成为车主的智慧移动快递箱。 感受六: 关于自动泊车。自动泊车Tesla没试。三个国内品牌中小鹏最棒,操作界面简洁,识别车位,倒车入位一次成功。 蔚来操作界比小鹏复杂,识别车位没有第一次就成功,倒车入位一次主动提醒人工接管,一次自动成功入位。 理想One反复多次尝试无法找到空车位。销售人员表示在加紧研发。 试驾之外,对新能源汽车的感受: 一、关于纯电动车推广的阻力。 蔚来的换电模式,Tesla也曾经尝试过,目的就是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对于充电时间不敏感的家用车,换电模式是否有广阔前景,要看国家是否会出台换电标准,或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或蔚来等的换电模组是否能成为行业事实标准等。 但在运营车辆的细分市场上,蔚来宣称的3—5分钟的换电时间或许有潜在刚需(蔚来的价格不是这个购买群体的菜,且换电站布局的数量和便利性也是重要门槛,与加油站汽车维修店合作是否是可行的方案?)。 前段时间出差,走过南昌,杭州,上海,海口,三亚。或许是巧合,我所乘坐过的网约车无一例外都是油电混合动力车,纯电续航50—100公里上下,价格都在10多万元人民币范围内,每公里行使成本比纯油车低30-50%不等。询问车主:为什么不选纯电车,毕竟运行成本更低呀? 车主们的经典回答如下: 1. 便宜的纯电车里程不够跑,里程够的太贵不划算。 2. 纯电车续航公里数太虚,实际跑了50公里,公里数掉80。(对此我有同感,Model X充到显示500KM,实际也就能跑350KM左右) 3. 充电站少,充电时间长,而加油时间短,不用绕太多路,有哪个客人愿意陪我绕半天路再充几十分钟电? […] read more
Lucid Air发布,续航上限达到832公里!
北京时间今天清晨,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Lucid Air。这款车拥有不输BBA旗舰轿车的豪华内饰,车内空间超过了宝马7系和奔驰S级;有不输数百万级燃油超跑的性能,最大功率1080马力,百公里加速大约2.5秒;同时还拥有不俗的续航里程,EPA续航估计值最长为517英里(约合832公里)。 这样的续航水准在量产电动车中简直逆天,而特斯拉Model S长续航版EPA续航估计值为402英里(约合647公里),Lucid Air最长续航还要多185公里。 Lucid Air 2007年,特斯拉创始股东、前电池研发主管谢家鹏,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层温世铭联合创办了Atieva,为其他公司的新能源车型提供电池包系统。2016年,Atieva更名为Lucid,正式杀入造车圈,并发布了Lucid Air概念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谢家鹏、温世铭以及Lucid现任CEO罗林森都是华人血统,北汽还是Atieva的第一大股东,乐视也参与了投资。 不过之后Lucid经历资金短缺,由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of Saudi Arabia, PIF)投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才让Lucid重回正轨,并开始建厂。 据了解,Lucid Air首批车型将在明年第二季度正式交付。 一、头顶一整块玻璃 后排就是头等舱 从外观上看,Lucid Air有一双“眯缝眼”,左右各10颗微透镜照明头灯可以让灯光更加明亮,同时可以改变方向。头灯上方是贯穿式的LED行车灯,还有与车身颜色撞色的装饰条,两侧还有两条竖向的行车灯,整体造型十分简单,没有花哨的格栅装饰。 Lucid Air 车身颜色为双色拼接的设计,上部采用更引人注意的银色,下部则是低调的深色车身,豪华感瞬间提升。并且,Lucid Air从前风挡到后座由一整块玻璃构成,无论从车内还是车外观察,都非常有一体性且非常现代化。 Lucid Air顶部 和大多数豪华车相同,Lucid Air有着“粗壮”的C柱,贯穿式的尾灯让车尾部的造型更优雅。 Lucid Air尾部 为了留给后排更多的空间,Lucid Air的尾部造型比较特殊,更像是一辆旅行车而不是轿车。同时,这样的造型势必会让后备箱空间略小。不过没关系,可以通过前备箱补足。Lucid Air前备箱的容积为280L,加上后备箱,车辆储物空间达到739L,储物空间并不局促。 Lucid Air开启后备箱 Lucid官方表示,Lucid Air这款电动车拥有和奔驰E级相似的长宽大小,拥有和奔驰S级相似的车内空间,同时还拥有奔驰CLS级的轿跑造型。 Lucid Air与奔驰燃油车比较 走进车内,前排内饰以黑色和原木色色调为主,显得非常沉稳大气。方向盘采用双幅式设计,同时也采用了运动座椅,让前排颇有运动感。前排空间共有四块显示屏,驾驶员左手边的显示屏可以触摸控制锁定、解锁车门,前、后备箱开启以及充电接口开启。正对驾驶员的显示区域用于车辆行驶参数显示,右侧用于车辆娱乐、导航显示。 Lucid Air内部 同时,在中央扶手处,还有一块更大的屏幕,从官方发布的图像可以看到,这块屏幕和上方小屏幕所显示的功能基本一致,可以方便副驾使用,或者作为驾驶员的拓展屏幕。 车内语音助手是亚马逊Alexa,可以用唤醒词“Alexa”唤醒它。车内乘员可以用语音控制导航、流媒体播放、智能家居,甚至还能用语音上亚马逊买个东西。 Lucid Air前排内饰 为了扩大车内的储物空间,Lucid Air竖直放置的显示屏可以抬起,屏幕下方甚至可以放进一台单反相机。 Lucid Air中央车机屏幕下方的储物空间 来到后排,就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和前排的沉稳大气、运动感不同,后排主色调为白色,同时风格变为豪华。中央扶手处有一块触摸式的娱乐屏幕供后排乘客使用。 […] read more
比亚迪神车亮相,王传福意欲何为?
比亚迪正在研发一款命名为比亚迪汉的车型,王传福这次拿出来的是一款电动C级轿车,最夺人眼球是350KW的后电机和2.9秒的0-100公里加速。 read more
法拉第还没资本挑战特斯拉
神秘的电动车品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虽然已经成立了两年之久,但该公司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才渐渐揭下了自己身上的神秘面纱。 read more
Apple Car传闻汇总:2020年问世有点悬
对于传闻中的Apple Car,你想不想知道它的一切?下面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包括Apple Car的预期售价、发布时间、新闻、设计、内幕、是不是无人驾驶汽车、是不是电动汽车等。从最新的报道来看,Apple Car是一款电动汽车,它的开发代号为“Project Titan”,预计在2020年推出。 read more
它俩要挑战特斯拉 但还没有车
现在,我们有听闻了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和 NextEV(蔚来电动汽车公司)两家公司,这两家汽车制造商获得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并聘用了来自特斯拉员工。有人指出,这两家公司已经做好了挑战特斯拉准备,是真的吗? read more
当BATL们想通过手机“入侵”汽车时,他们在想什么?
从 2014 年到 2015 年,车机手机互联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以 CarPlay 为代表,很多人似乎找到了把互联网/手机和汽车结合在一起的最佳路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