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特斯拉
比亚迪的仰望U8的配置曝光,改款的特斯拉Model3可在本年度内交付!
9月开启交付!仰望U8配置曝光,零百加速3.6s/7块大屏 本周初,仰望汽车公布了旗下仰望 U8 豪华版的部分配置及动力信息,仰望U8豪华版于4月上海车展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09.8万元,预计8月正式上市,9月开启陆续交付。 动力部分,仰望 U8 将搭载比亚迪的“易四方”四电机技术,动力系统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由一台 2.0 升发动机和四台驱动电机组成,电池包49.05kWh,最大功率 880kW,最大扭矩 1280N.m,零百加速 3.6s,CLTC 纯电续航 180km,CLTC 综合续航将达到 1000km。 根据官方公布的基础参数,仰望 U8 豪华版采用非承载式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5319(含备胎)/2050/1930 毫米,轴距 3050 毫米,最小转弯直径 11.52 米,车身高度调节行程 150 毫米。在越野性能方面,仰望 U8 豪华版的接近角为 36.5 度、离去角 35.4 度、纵向通过角 25.5 度、最大涉水深度 1000 毫米。 仰望 U8 豪华版将配备 15+1 种驾驶模式,并分为 10 种驾驶模式、5 种行驶功能以及 1 个全地形自适应反馈系统。仰望 U8 搭载云辇-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前后均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标配 22 英寸锻造轮辋,并可选装 20 英寸锻造轮辋。同时,配备露营模式,搭载涉水感应系统、陡坡缓降系统等,还提供机械式拖车钩、拖车电源接口选装。 车内配置方面,仰望 U8 […] read more
“最没理想”的理想汽车却成了一哥!
2020 年初时,美团王兴曾经预测,他认为三年内「蔚小理」会成为造车新势力前三。当时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但后来一段时间内,「蔚小理」的表现确实如他所说。 但或许王兴只看到了当时被称作“造车四小龙”之一的威马的颓势,却无法预测后来「蔚小理」的被超越。 随着传统车企中的“新势力”广汽埃安与“新势力”中的传统派哪吒汽车的翻身崛起,曾经被认为是“新势力”代表的「蔚小理」的名号逐步变成了“造车三傻”。 而如今,不仅「蔚小理」整体在新势力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内部的变化也令人猝不及防。 在最新的年报中,理想实现了年度盈利,也实现了首次单季度盈利(2.7亿元),在港股的市值也第一次超过蔚来与小鹏之和,全方位来到了“三傻”之首。 截止2月27日收盘,理想汽车港股市值达到1977.22亿港元,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的港股市值分别为1264.99亿和705.8亿港元。 从老三到大哥 虽然「蔚小理」如今已经不再保有前一轮征战时的行业地位,但三家之间的争斗与座次变化仍然牵动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 在三家公司之间,所存在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三角关系。 第一阶段是2018年-2021年Q3,蔚来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是「蔚理小」; 从2021年Q4开始,理想和小鹏实现了对老大哥的反超——这个阶段大部分时候是「小理蔚」; 而到了2022年Q2,蔚来率先实现反弹,Q4理想实现反弹,小鹏的销量却因为G9的发布从Q4开始出现了大幅下滑——目前的座次关系是「理蔚小」。 锂猫实验室制图 这个关系变化值得揣摩,事实上进入2020年之后的三家公司从未再遵循过「蔚小理」的座次顺序,其中地位最不稳定的是小鹏——时而倒数第一,时而正数第一,时而又倒数第一;地位最稳定的就是理想——他强任他强,理想永远做第二,直到这个Q4。 这种座次变化,与产品的交付周期以及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息息相关。 2021年Q4的拐点到来时由于蔚来率先进入产品迭代周期, 出现了从NT1.0 平台的 866(ES8、ES6、EC6),切换到 NT2.0 平台的 775(ET7、ES7、ET5)的转变,与原先做suv的平台不兼容,据《棱镜》报道,ES8和ET7只有20%零部件可以通用。 同时由于对于供应链的把控出现问题,2021年到2022上半年蔚来都没有实现对供应链更强的控制力,导致交付始终不如预期。 在2022年四季度,三家都陆续完成换代,理想实现「触底反弹」,小鹏却在 G9 新车发布 48 小时后更改 SKU 和定价后,销量开始下滑。 而座次变化的剧烈程度则与每家公司的产品定位与老板性格呈现强烈的正相关。 蔚来拼了命的走高端路线,一开始蔚来的单车平均售价在40万元以上,更是将重点在于“服务”;小鹏则给自己贴上了智能化的标签,“未来出行的探索者”;理想的定位明显更实用主义,几乎不理会外界对于电动车的追求变幻,专注于家庭需求,也更注重产品力本身。 蔚来的高端、小鹏的理想主义与理想的实用主义,就这样为它们的座次变化带来区隔。 高端和理想主义都可能遭遇现实的痛击,一个扎根现实的品牌却不太可能会做得特别差。 三个品牌对于2022年度销量目标的设定,也符合各自的品牌调性——一个特别保守,一个特别激进,而理想则相对中庸。 不过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销量最高的理想,也没有在这个年度超过更新的“新势力”哪吒(15.2万辆),三家更没有任何一家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 对于低于平均增速的销量增长,李想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三家的第二代产品——蔚来的ET5、小鹏的G9,还有理想的L8都在下半年发布,第四季度交付,导致我们错过了前三季度的市场。” 李想还没有忘记曾经最亲的两个兄弟。 明战与暗战 「蔚小理」当初几乎同时开启创业,那时三家创始人李斌、何小鹏和李想看起来似乎是最团结的时候。 2019年,三家共同遭遇着融资困境,也是三位创始人关系最紧密的时刻。 那一年产生了很多段子,而年末一篇《蔚来李斌,2019最惨的人》一文在社交网络被刷爆,何小鹏马上公开发表言论挺兄弟:“作为朋友和同行者,挺李斌兄弟!我们都会在全球竞争中更强大。” 2020年,活下来的李斌、李想、何小鹏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张至今都能称作经典的三人合照,其中何小鹏的配文为,“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但接下来,面对比他们更新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也共同加入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产品细分开始左右着市场与销量时,三人间的火药味也变得越来越浓。 高潮在去年6月,理想L9正式上市的时候。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而随后李想以一颗红心回应,何小鹏再次转发,来往之间,暗战意味浓烈。 事实上,在「蔚小理」三家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或明或暗的争斗与竞争。 李斌则比较低调,其在核心用户群里发了一段火药味不低的话:“每款车都有自己的边界,蔚来在产品理念上有自己的原则,希望自己的产品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检验的,是引领趋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是认真思考而不是简单迎合的。” 在回应之间,三位创始人的性格特质与带领公司走向的方向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何小鹏尖锐、李斌低调而固执,看起来越来越像主角的李想反倒似乎没有什么理想,只想把车卖出去,选择的技术路线也是最为讨巧的。 直到2022年7月余承东出来为增程式站台,李想在这个新能源世界中是孤独的。 和当时不服气站出来的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一样,看着“没有理想”的技术,却获得了大卖,相比之下,蔚来基于2.0平台的新车却反响平平,两位曾经亲密的兄弟“破防”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市场不看情怀,用户不看技术,唯一可以拿出来打的就是销量与财报,理想赢了。 2023年2月27日,是「蔚小理」另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港股,理想的市值首次超过蔚来与小鹏之和,达到1977.22亿港元。 对于这个估值,有读者评价:“理想是优秀的,这个估值完全合理。理想的营销是吝啬的,试驾就在马路边,连一瓶水都不给。理想的公司文化是非常简单的,公司挣钱,大家分钱,公司赔钱,大家白干。” […] read more
拆解 🆚 整合,是个大问题!
最近很多汽车相关的科技新闻,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集成化」这个词。 「集成化」的目的是将许多零散的部分化为一个整体。 最早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的车型是特斯拉的 Model Y。它的后车架本由 70 多个零部件焊接而成,但有了 6000 吨级意德拉 Giga Press 压铸机后,后车架就可以直接集成为一个超大零件,制造工序和时间被大大缩短。 最新的电池包系统也在考虑使用CTP(Cell To PACK)。它将电池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从而省去中间模组架构,简化电池包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 不过,虽然集成化的优势多,但就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也更高。「化整为零」就是考虑现实需求后,降低风险、提升实用性的另一种手段。 比如,中央集中式架构的芯片虽然算力大,但也对制造环境、安全防护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芯片产量危机下,中小企业难以抢到高端芯片的份额。不少厂家就因此犹豫切换架构。 此外,分体式无人驾驶汽车也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模式。奔驰 Vision Urbanetic 概念车就有一个独立的「滑板底盘」,可以配备两种不同的车身模块。 汽车作为一个庞大的科技产品,要满足不同需求,就必须有所取舍。集成化和去集成化,就像太极八卦的阴阳两极,要形成平衡才好。 出处:微信订阅号 @autocarweekly read more
特斯拉的“最重磅车型”正式交付
昨天,特斯拉跳票三年的电动半挂卡车 Semi 正式宣布交付,首批 15 辆电动 8 级卡车将成为百事可乐公司的欧洲运输队成员。 此前马斯克曾表示,Semi 拥有 500kWh 的电池能量,最大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配备最新的 4680 全极耳电池,能量密度相比原先的 18650 电池提升了 500%,输出功率提升了 600%。 马斯克称,特斯拉计划到 2024 年实现 Semi 年产量达 5 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 8 级卡车制造商之一。 read more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数量达到4万个
11 月 23 日特斯拉宣布,其目前已有 4 万个超级充电站在世界各地运行,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流快速充电网络。 在部署许多新站的基础上,特斯拉还计划对充电网络进行一些重要改变。特斯拉正逐步开始向非特斯拉电动汽车开放超级充电站网络,这也使其正在成为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供应商。特斯拉现在已经在欧洲各地开放了数百个充电站,正准备在北美也这样做。 特斯拉最近还开放了充电枪设计,希望其成为北美的新充电标准。此外,特斯拉还在开发第四代超级充电站。预计将有更高的峰值充电功率,并为非特斯拉电动车的使用提供便利。 来源:IT 之家 read more
特斯拉在美国召回 29348 辆车
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晚间消息,据报道,特斯拉今日在提交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一份文件中称,该公司正在美国召回 29348 辆 Model X 电动汽车,主要因为安全气囊存在隐患。 特斯拉称,对一个限制性控制模块(或一组传感器)进行校准,可能会导致低速撞车时,前排乘客的安全气囊无法正确展开。为此,特斯拉将通过远程软件更新来解决该问题。 本月早些时候,特斯拉刚刚召回了超过 4 万辆 Model S 和 Model X 电动汽车,原因是在崎岖的道路上驾驶或撞到坑坑洼洼后,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AS)可能会失效。 来源:36氪 read more
特斯拉通过系统更新阻止了“用矿泉水自动驾驶”
特斯拉向海外用户推送了最新的 2022.40.4 版本更新,调整了哨兵模式、车门解锁机制、充电效率、动力回收制动等方面的体验,预计国内版本也将很快到来。 有更新用户发现,新版本对方向盘手动检测算法进行了更改,目前已经无法再通过在方向盘上压一瓶矿泉水来长时间开启 Autopilot。 目前的 Autopilot 需要驾驶员把手放在方向盘上,从而保持注意力。当方向盘上的压感小于一定数值时,车辆就会发出「警报」,直到监测到有压力为止。 编译:IT 之家 read more
特斯拉公开回应了「狂奔两公里致两死三伤」事件
11 月 13 日,就「广东潮州特斯拉路边停车失败,狂奔两公里致 2 死 3 伤」事件,车主家属发声,称车主有 20 多年驾龄,出事时曾猛踩刹车但未能减速,希望相关部门尽早调查清楚事故原因。 特斯拉方面则回应,后台数据显示车辆全程未踩刹车,司机 4 次按下 P 档又松开。潮州市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则表示,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ad more
特斯拉的Q3净利达到32.9亿美元,首次超丰田!
据英文媒体报道,特斯拉以 32.9 亿美元的第三季度净利润超越丰田(31.5 亿美元),这是自 2010 年特斯拉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净利润领先丰田。 有分析认为,特斯拉利润增长背后的最大因素是销量上涨,然后是车价上涨和自动驾驶软件销量的增长。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共计交付 34.3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42.4%,在近两年内,特斯拉主销车型 Model Y 与 Model 3 的销量增长了近一倍,占据了超 90% 的总销量。 此外,较高的单车利润也是特斯拉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有分析显示,尽管丰田第三季度卖出 262 万辆汽车,是特斯拉同期销量的 7.6 倍,但平均每辆车净利润仅为 1200 美元,是特斯拉 9570 美元的八分之一。 编译:界面新闻 read more
伊隆·马斯克在特斯拉的560亿美元薪资遭遇质疑
马斯克将于 11 月 14 日出庭受审,为他是否应获得特斯拉 560 亿美元薪酬进行辩护,驳斥股东称他不需全职工作就能获得不公正收入的指控。 特斯拉股东 Richard Tornetta 正寻求废除该公司于 2018 年与马斯克达成的薪酬协议,认为董事会为马斯克设定了能够轻松实现的业绩目标,而马斯克之所以敲定了这个薪酬计划,旨在为他实现殖民火星的梦想提供资金。特斯拉对此反驳称,该薪酬方案为股东带来了 10 倍的价值增长。 此案将由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大法官凯瑟琳·麦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作出裁决,她也是推特诉马斯克收购违约的主审法官。 编译:网易科技 read more
充电10分钟即可行驶400公里的新电池在两年内可量产
在锂电池加入超薄的镍箔 ” 当几乎所有的电动车都能10分钟充满75%,还会存在里程焦虑吗? 眼下就有一种新型的充电技术,可以实现10分钟超级快充。 最近,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Chao Yang Wang)教授联合多位研究人员,在锂离子电池快充技术上获得一项重大突破。 据他们描述,这种快速充电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能量密集的电池,使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时间缩短到10分钟。即便将电动汽车电池从150千瓦时缩小到50千瓦时,司机也不会有里程焦虑。 来源:Nature 这项技术突破以“Fast charging of energy-dense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这种突破性的技术,更是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和威廉·迪芬德弗基金会的青睐。 01 在锂电池中加镍箔 目前提升电池快充能力的主流手段是电池材料改性,如提升电解液电导率、增加石墨材料比表面积等,这些都是在牺牲电池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和安全性为代价,但这些手段大多都效果不佳。 而这项最新技术的核心,主要在于对电池内部的热量进行调节。 电池在运行时需要热起来但却不能太热,一直以来,电池的温度基本都是依赖外部附加的庞大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来控制,这种系统反应非常缓慢,还会浪费大量能源。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电池结构,除了阳极、电解质和阴极外,还添加了超薄的镍箔作为第四种成分。 作为一种刺激物质,而镍箔可以自我调节电池的温度和反应性,这使得任何电动汽车电池都可以快速充电10分钟。 其实早在6年前,王朝阳及其同事就开始在锂离子电池中添加镍箔来加热,帮助电池在严寒环境中有更好的续航。 不过有个问题是,当前所有车用锂电池在高功率充电下都无法避免析锂现象的发生,这也极大缩短了电池寿命并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王朝阳及其团队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采用两种盐性(0.6 M LiFSI +0.6 M LiPF6)的电解液替换了传统的电解液体系(1M LiPF6)。 相比于单一的LiPF6溶液,LiFSI溶液有更高的锂离子迁移数(0.56 vs. 0.38),在同样的倍率下,LiFSI还可以降低电解液浓差极化,提高电极厚度方向嵌锂反应的均匀性,这样不仅提高了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又极大降低了析锂风险。 来源:Nature 结合此前王朝阳团队先前研发的速热以及非对称温度热调控(Asymmetric Temperature Modulation, ATM)的方法(即充电前加热至高温(~60oC)快速充电,室温放电)。 可以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265 Wh/kg)的快速充电(10分钟充电~75% ),并能够稳定循环高达2000次以上,也创造了动力电池极速充电的世界记录。 而且这些创新首次揭示了高比能动力电池极速充电只需要空气冷却,大大提高了电池系统的集成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与目前声称充电 10 分钟后可以行驶100或150英里的电车完全不同。 通常情况下,这些电车的续航可以达到500英里,甚至更多,所以充电10分钟行驶100英里,只能算是冲到25%,这种全新的技术,直接将目前的充电水平提高三倍。 02 王朝阳是谁? 王朝阳,华人科学家,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获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现能源系)内燃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浙大热物理工程学系(现能源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如今,王朝阳是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William E. Diefenderfer 讲席教授,并且还兼任电池与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电化学学会(ECS)电池分会执行委员等一大堆名誉头衔。 […] read more
特斯拉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最新细节曝光
昨日,汽车博主 @常岩CY 分享了一段关于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的视频。 在该视频中,可以看到 Cybertruck 的尾灯、尾窗等设计细节。在 9 月份的特斯拉 2022 AI Day 活动上,马斯克曾透露 Cybertruck 拥有良好的防水性,可以短暂地作为船只使用,用以穿越河流、湖泊甚至不太汹涌的海洋。 特斯拉于 2019 年 11 月首次对外发布 Cybertruck。在近日的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称 Cybertruck 将会在明年实现量产。 消息来源:TechWe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