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能源

  • 江淮和蔚来成立新合资公司

    江淮和蔚来成立新合资公司

    北京时间2021年3月4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当日与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最新协议,双方拟在合肥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拟定名为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来制造”)。 公告显示,江来制造注册资本拟定为5亿元,江淮汽车拟认缴2.55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51%;蔚来汽车则拟认缴2.45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9%。 据悉,江来制造的董事会拟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江淮汽车有权委派3名董事,蔚来汽车有权委派2名董事。此外,董事会将设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1名,董事长拟由江淮汽车委派的董事担任,副董事长则拟由蔚来汽车委派的董事担任。同时,董事长也是江来制造的法定代表人。 江来汽车设立的原因 江淮汽车对外表示,江来制造的设立初衷,是通过两家公司在先进制造技术服务领域的深入合作,以创新驱动引领生产制造,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探索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 合资公司将在双方已进行的制造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工业互联网和成熟的制造管理经验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整车制造、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撰文:周师兄 read more

  • 上汽最强电动的车?

    上汽最强电动的车?

    虽然在荣威时代,上汽早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独当一面,但不甘满足现状的上汽,仍然狠心将纯电汽车部门独立,成立R汽车品牌,为的就是寻求品牌向上,打造属于中国品牌的中高端纯电动汽车。 R汽车推出的首款车型是拥有620km续航的ER6,虽然拥有不错的综合实力,但其定位与“高端”一词始终难以联系到一块去。此时,R汽车急需一款旗舰车型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MARVEL R就这样应运而生。 MARVEL R不仅在设计上运用了许多大胆且前卫的设计语言,车上更是大量装备了上汽最先进的技术,综合来看,MARVEL R可以说是目前最能代表上汽新能源智能汽车最高水平的一款车型,19.4英寸的大屏、AR实景导航……堪称集大成的产品。这款代表作到底是真香还是徒有其名?电哥替大家伙来试一试它的实力。 外观&内饰 由于此前我的同事已经对MARVEL R的静态部分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重复赘述了,想了解的小伙伴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配双芯片/MR混合现实/AR实景 静态体验R汽车MARVEL R 不想跳转链接?那电哥还是来简单介绍MARVEL R的一些比较有特点的设计,只挑让电哥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设计点。  其一: MARVEL R采用了比较前卫的外观设计语言,前脸做了一个封闭式的处理,前舱盖板的前端最突出的位置为一条横贯式的LED灯带,直接与两端“U型”的灯带相连,并带有特殊的点亮效果,官方将其称作环宇之光。 下方“X型”的设计,展示了它动感的一面,两侧“雾灯区域”其实隐藏着它真正的前大灯组,且为远近光一体式大灯,这样的设计出了让它拥有更加的视觉效果以外,低位的前大灯也能减少对前方以及对向车辆的干扰。 其二: 内饰设计部分最值得介绍有两点,分别是那一块大屏和隐藏式的出风口,MARVEL R使用了一块19.4英寸超大的中控大屏,与ER6上那一块大屏的设计类似,是R Space 5G智能座舱的一部分,使用上汽引以为傲的斑马Venus系统,功能后面给大家介绍。 虽然说尺寸和显示效果都不错,但这个屏幕的位置确实设计的位置较低,而且倾斜角度太大,确实有些不利于驾驶员操作屏幕、查看信息,不过想想驾驶员也不应该在驾驶过程中操作中控屏,好吧,当我没说。 这样大倾角的屏幕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留出了超大的下方储物空间,无论是挎包还是女士开车时换下的高跟鞋也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配备充电接口,必要时还可以给电子产品补能。 Marvel R车内也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隐藏式出风口的设计,而且出风口中央红色的饰条有机地与车上的红色缝线结合在了一起,让单调的全黑内饰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对了,风向的调节与特斯拉/小鹏之类的车型类似,需打开空调调节面板完成控制。 其三: 车上的座椅设计也非常具特色,前排座椅采用一体式运动座椅的样式设计,但上方头枕其实仍然可以调节,红色缝线和中间翻毛皮的面料让它看着非常具运动感,靠背两侧拨杆为腰托的调节机关,座椅的支撑性良好,但个人感觉偏硬了一些。 亮点配置&功能 功能的部分电哥主要给大家伙介绍几个MARVEL R亮点的功能,不吹不黑地说,这几个功能真心好用,未来有机会推广至更多新推出的R汽车新车车型上。 仪表功能: MARVEL R搭载的是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显示效果比较出色,功能比较齐全,支持根据驾驶模式变换的显示模式切换,还能显示多媒体娱乐信息等。不过这些都不是它的亮点,这块液晶仪表最强悍的功能是与导航功能的高度结合。 仪表显示导航信息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几年前奥迪的虚拟座舱就已经可以做到。但在MARVEL R仪表之上可显示的导航信息可以以MR混合现实、AR增强实景、3D虚拟地图三种主题形式展示。 其中最有特点的要数AR实景导航模式,虽然近几年跟风做AR实景导航的车企多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上汽这一套实景导航好用。打开AR实景导航模式开关,仪表背景被前方实时路况所替代,而且还能识别路上的地面标线、路口车道标识等,可以根据设置的导航路线实时给出此刻要行进的方向和车道建议,指示标线十分准确,就算是弯道里也能精准地标注出来。 自动泊车: 电哥怎么说也测试过数十款车型的自动泊车功能,但MARVEL R上的这一套自动泊车系统还是给电哥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由于试驾时间有限,我也是在离开活动现场之前被安利后不抱希望地使用了一发,没想到“一发入魂”了。 使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当你挂入倒挡或者打开360°全景影像页面后,点开上方的自动泊车按钮,即可进入预备泊车的页面,在系统检测到有合适泊位后点击开始泊车按钮即可开始泊车。 说实话,电哥把自动泊车单独拎出来介绍是因为用起来的效果确实蛮好的,在预备泊车的画面里,显示屏会把车身周围的所有的车和空出来的车位都准确识别了出来,并且整个泊车的过程无需人为干预,虽然挪车的动作稍微慢了一些,但最后停稳的位置正正停在了车位中央,整个自动泊车流程流畅且便捷,不过没有时间体验更多不同形式泊位的表现,期待下次ICT300来一套完整的测试。 巨屏车机: 如前文介绍,MARVEL R使用的是一块尺寸达19.4英寸的IPS巨屏,分辨率为1200*1600,匹配的是联发科MTK芯片的6核SOC、4G内存。 得益于超大的屏幕尺寸,一屏内可以“挤下”足够丰富的信息,首页的卡片可以按需编辑,基本涵盖各式各样的功能入口,能在尽量少的步骤里找到想要的页面入口。 而且斑马系统支持扩展应用小程序,用户可以分类找到各种实用的小功能,包括车主、生活和娱乐几个种类,用户可以在车上完成查询各类信息,实现各种娱乐功能。虽然目前支持的应用小程序数量不算少,但大多还是以“阿里系”的为主,未来希望开放更多外部应用,丰富车机使用功能就更好了。 动态体验 比较遗憾的是,本次试驾官方提供的并非是性能狂暴的全驱驱版本,而是定价23.98万元的后驱PRO版,但蛮均衡的调校还是给电哥带来了一次不错的试驾体验。 后驱版本为永磁+同步双电机组合,可以输出137kW最大功率,410N·m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为7.9s,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5km。除此以外,它还提供由三电机组成的全驱版本车型,可以输出222kW最大功率,665N·m最大扭矩,4.8破百,对应NEDC续航里程为460km。 中控大屏下方两侧分别驾驶模式(左)和动能回收等级(右)的控制拨杆。MARVEL R拥有SPORT、COMFORT和ECO三种驾驶模式可选,日常情况下,选择COMFORT模式即可。COMFORT模式下,车辆加速踏板响应较为积极,加速平顺,0-100km/h时速区间几乎没有动力输出断层,不是对加速时间有极端要求的用户,个人建议选择两驱版本即可。 动能回收设有三级,但即使选择回收力度最大的第三级,车辆制动动作都并不突兀,此时松开加速踏板,车辆还是以较缓的姿态减速,车内驾乘人员感觉舒适,长时间乘坐也不会出现晕车等不适感,说明R汽车在动能回收这一块的调校还是相当具功力了。 如果要说到调校功力,MARVEL […] read more

  • 五菱神车卖7个月即超特斯拉

    五菱神车卖7个月即超特斯拉

    “刚坐过你的Model 3,我发现一样东西,你每次过弯都很不自然。虽然你这辆特斯拉续航够长、能自动驾驶,不过车头很重,秋名山上那么多急弯,你每次入弯一定会推头,尤其是最后五连发卡弯,你每次都拿不准最好的路线。除非你能克服这个问题,否则你斗不过我的五菱宏光宏光 MINI EV的!”#数码科技要闻#   图文无关/动图来源于哔哩哔哩@Lewis_An ▲ 江湖上,五菱宏光被誉为“第一神车”的传说,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一台5万左右的面包车,不仅能下乡拉货、还能越野登上珠峰,甚至远赴秋名山约战AE86… 销量更是一度成为世界第一。   电动车时代,五菱宏光似乎打算延续这个神话…   五菱宏光首款纯电动车宏光 MINI EV ▲ 今年1月,五菱宏光首款纯电动车宏光 MINI EV成为全球电动车(包括混动车)销量之王,超过特斯拉,共卖出36762辆,比Model 3和Model Y加起来还要多。其实,这已经不是宏光 MINI EV第一次霸榜了,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宏光 MINI EV至今已经卖出15万辆。   上市7个月就能干掉特斯拉,宏光 MINI EV有啥魔力?   “这不就是「老头乐」吗?”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宏光 MINI EV,一定会这么说。   来源于网络 ▲ 车如其名,宏光 MINI EV真的mini(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2917/1493/1621毫米,轴距为1940毫米),就像一台被切断的五菱宏光。     上为五菱宏光S、下为五菱宏光MINI EV ▲ 之所以做得这么小,首先与它的定位——“人民的代步车”有关,只有小巧,才能在狭窄的城市道路中灵活通行;然后就是,宏光 MINI EV的价格了,低到“怀疑人生”,2.88万元起售,最高也才3.88万,也就是特斯拉Model 3 的十分之一。   造型上,宏光 MINI EV与大多数纯电动车一样,前脸都是封闭式进气格栅,此外,由于它是基于五菱宏光来设计的,所以那种棱角分明的立体感还是存在的。   […] read more

  • 车主亲身感受: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的差距

    车主亲身感受: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的差距

    目前国内30万内最有吸引力的新能源车型,毫无疑问就是比亚迪汉和特斯拉Model 3了,两者分别是美系和国产的标杆新能源车,每个月销量破万台是轻轻松松。拿一月份来说,Model 3销量13843台,比亚迪汉销量12103台,差距就是1000多台,追得很紧。这说明在相同预算的车主眼中,选择Model 3不一定就能好过比亚迪汉了。我也是因此跑去试驾了比亚迪汉和特斯拉Model 3,两台车都开过以后,感觉到实际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朋友一直劝我没必要讲出来,大家过得去就行了,但差距我还是要讲,给大家多一个参考!   对比的是Model 3新款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以及汉EV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两台车都是28万内,特斯拉Model 3是不到25万,都算是同一个价格区间了。别说什么不在一个级别,一个中型一个中大型,我认为对于车主来说,买车的时候是不看级别的,而是只看预算,只要定价在相同档次的,都是一个级别,都是竞争对手,就能拿来合理比较。既然你Model 3敢把中型车做到这个价位,就该被拿来跟比亚迪汉对比。别抱怨比不过,比不过就该降价。   外观设计上,两台车同为新能源先驱,都打造得比较新潮。Model 3取消了中网,代替的是一整块金属面板。整体看上去较为小巧,前后轮毂造型不一样,还挺别致的。前轮是大扇叶轮毂,后轮则是细辐条,都是18英寸。除此之外在外观这块亮点不多,毕竟Model 3已经是推出了好几年的车型了,虽然之前没有进入国内市场,但设计上确实略微有点落后。   比亚迪汉的设计我也有点不知道怎么形容,硬要说的话可以概括为“精益求精”。这台车在细节处都做到了精雕细琢,几乎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贯穿式的前后大灯就显得很有气场,前脸中间的金属带,正中是篆刻的简体字“汉”,车尾分体式LED大灯,前后大尺寸的19英寸轮毂,整体呈溜背造型,完全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基本上再开5年都不会过时。     内饰上两台车乍一看好像差不多,但坐进去细细观察,区别就大了。同样是大尺寸的液晶中控屏,Model 3是15英寸,比亚迪汉15.6英寸(跟现在的主流笔记本一个尺寸)但特斯拉没有液晶仪表盘,比亚迪汉则是全尺寸液晶仪表。特斯拉是木纹饰板,比亚迪则是钢琴烤漆饰板,不说什么高下吧,各有特色。 特斯拉的钣金缝隙 但在细节做工这块,特斯拉明显要差了一大截,接缝更大,缝合更差,这种做工,后期出现异响的几率就大多了。毕竟比亚迪是多年的造车大厂,而特斯拉作为新能源科技公司,在造车这块还是有点欠缺,再加上又诞生于做工粗糙闻名的北美,这样一叠加,做工可想而知。   Model 3车长4694mm,轴距2875mm,定位中型车,采用后置后驱驱动,前双叉臂独悬,后多连杆独悬,在操控上还是比较出色的。4年8万公里质保,在这方面Model 3其实也没什么好指摘的地方。而比亚迪汉则是在平均水准上自觉做到了更好,车身长度4980mm,轴距2920mm,是标准的C级车尺寸,比Model 3整整大了一圈。车内乘坐空间跟大众辉昂基本上是一个等级的,但没有后排中间地板的明显凸起,质感要更为优秀。采用电动四驱驱动,也是前后独悬,这样的设计又要比Model 3操控强一截了,整车是6年或15万公里质保,并且电池是首任车主不限里程和年限的质保,也就是说这要你这车不卖,电池就可以一直质保下去,车主完全可以放心买。   特斯拉Model 3电机功率202KW,加速5.6秒破百,续航达到468公里,而比亚迪汉是前后双电机,总功率363KW,扭矩680牛米,续航也有足足550公里。甚至比亚迪汉快充只需要不到半小时,而Model 3则需要1小时,这些都是较为明显的差距所在。   综合来说,两台车一对比,在差不多的价位区间内,特斯拉Model 3全方位都被比亚迪汉碾压,如果比亚迪和特斯拉身份互换一下,相信销量突破3万台都很轻松。但仅仅因为比亚迪是国产品牌,就要额外多承受大量质疑,而特斯拉仅仅因为是美系品牌,就可以凭借更低的产品力斩获更多销量,获得更多利润,这确实有点不太公平。 出处:头条号 @醉里挑灯看车 read more

  • 零百加速4S内,续航800KM… 特斯拉Model3的对手?

    零百加速4S内,续航800KM… 特斯拉Model3的对手?

    自特斯拉国产后,因为性价比优势显著提升,所以对国内电动品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国内热销的特斯拉Model3这款车,其实它本身的产品亮点并不算多,然而在特斯拉的强势品牌优势加持下,其月销量得以轻松破万,然而随着国产新能源车企对研发的不断突破,市面上涌现出了诸多实力媲美甚至超过特斯拉的车型,比如已经上市的比亚迪汉,其在续航、加速、空间表现等方面都具备不输Model3的实力,当然,这样的对比可能不太公平,毕竟比亚迪汉是一款中大型车。其实除了比亚迪汉之外,特斯拉3即将迎来新的对手,其加速小于4S,续航800KM,具备L4级自动驾驶,这到底是是哪款车呢?下面我们一块了解一下!   这款车便是哪吒汽车在去年年底亮相的一款全新电动车–哪吒Eureka 03,新车的定位与Model 3一样是一款中型车,更关键的是除了相同的定位之外,其实哪吒Eureka 03的整体产品定位就是标榜的特斯拉Model 3,两者不仅有着相差无几的空间表现,而且在加速能力、续航水平方面都难分伯仲,并且哪吒Eureka 03在智能化科技配置方面表现十分惊艳。据悉新车将会于今年年底完成量产上市,下面我们就从产品设计以及配置表现来聊一聊这款车!     可以看到,哪吒Eureka 03的设计其实与Model 3有着很高的相似度,这主要体现在整车的轮廓感上,较短的前悬给人一种后驱车的运动感,而且车头设计得十分低趴,整体而言有着很强的运动气场。除此之外,这款车的前脸设计得很有科幻感,虽然语言十分简洁,但通过引擎盖上隆起的线条以及造型夸张的大灯设计,给人的感觉犹如星际战舰一般,修长的大灯几乎贯穿车头,与中间哪吒“V”型LOGO连接到一起,整体来看简洁而犀利。   作为一款中型车的定位,哪吒Eureka 03的车身尺寸表现也非常不错,其长宽高分别为4800*2000*1400mm,轴距达到了2900mm,2米的车宽以及2.9米的轴距为其带去了充裕的内控乘坐空间。而且因为其采用了与Model 3相似的大溜背设计,因此二排的头部空间在同级中处于绝对的上游水准。空间表现方面,可以说哪吒Eureka 03比Model 3更优秀。     进入该车车内,因为哪吒Eureka 03并非最终的量产版本,所以内饰设计得十分科幻,内饰整体由3块液晶显示屏组成,其中中控台的这块大尺寸液晶屏达到了36.5寸,几乎是目前最大的一体式液晶屏了,当然未来量产版本能否实现目前还未可知。不过可以看出,哪吒Eureka 03的内饰设计风格就是要强调科技感,这也是未来量产版本想要突出的设计理念,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根据官方介绍,哪吒Eureka 03将会搭载L4级的自动驾驶技术,显然这已经超过了Model 3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动力方面,哪吒Eureka 03搭载了前一后二共三台电机,具体的动力参数并没有公布,但官方介绍其零百加速时间小于4S,算是一款性能不俗的轿跑中级车,与此同时,该车的续航里程也非常优秀,虽然并未透漏将会搭载何种电池组,但综合续航里程为800KM,在加速和续航里程上都要比Model 3有优势。   结语:其实国内很多消费者都在盲目地追捧外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确差距很大,但在新能源领域其实国产品牌的起步并不晚,因此在技术上的差距可以说微乎其微,已经上市的比亚迪汉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哪吒汽车虽然是一个新晋品牌,但其在智能化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哪吒Eureka 03的产品力绝对是值得期待的,而且哪吒Eureka 03的设计已经十分接近于量产版本,相信其上市后会成为特斯拉3的一个强大对手。对于这款车你觉得怎么样呢? 出处:头条号 @老师傅评车 read more

  • 关于Quantum Scape的固态电池

    关于Quantum Scape的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自从蔚来新车公布使用这一方案上热搜之后,这两日,该技术路线又一次被投资关注,原因便是投资巨鳄索罗斯在四季度大手笔买入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大手笔买入331.5万股,期末价值约为2.8亿美元,位居索罗斯第四大重仓股。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这家公司还被微软、丰田投资,也就是说;无论是索罗斯还是比尔盖茨等等,这些具备顶级战略投资眼光的人物,都瞄准了一个方向:固态电池。 1、Quantum Scape是何方神圣? Quantum Scape成立于2010年,研究人员大部分来自斯坦佛大学。一直专注于开发固态电池并设计可扩展的制造工艺,以将其电池技术商业化用于汽车行业。目前在研发上拥有超过十年的研发固态电池的经验有超两百位雇员,超过两百个专利(已经授权和在申请的)以及众多企业内未达成专利的有用技术。 其最新的技术能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并能在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在800次充电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未显衰退。 在安全性方面,是不可燃烧的,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超过每升1000瓦时,差不多是顶级商用锂离子电池组密度的两倍,是目前特斯拉Model3所用电池的四倍。 按重量计算,它能提供380至500瓦时/公斤的能量,相比之下,目前的特斯拉电池大约能提供260瓦时/公斤的能量。 关键技术是使用陶瓷分离器取代传统电池中使用的液体电解质。而作为正负离子流动的介质,这种陶瓷是柔性的,而非刚性的。最重要的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低气温下,能量也可以继续在整个电池中移动,电池性能并不会受到影响。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tan Whittingham博士指出,“制造固态电池最困难的部分是需要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1000 Wh/L)、快速充电(即高电流密度)、长循环寿命(超过800次循环)和宽温度范围的要求。 不过,该公司还没有产生利润,反而在二级市场上受到热捧。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QuantumScape2020年Q4净亏损6.95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428.8万美元。2020年全年每股亏损4.36美元,2019年全年每股亏损0.21美元。 其股价对应的市值一度在500亿美金左右,随后下跌近60%。目前市值在200多亿美金,对应人民币也是超千亿,所以不仅仅在国内,国外对于新能源这块的炒作也是非常火热。   2、固态电池的技术方向正确吗?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来看目前电池格局。 如今的电池的技术路线,依旧是以液态电池为主,成本以及所占空间以整车而言,承受较大的比重,比如,整块的锂电池占整车的成本接近在40%。 另一方面,液态电池的弊端,寿命短的背后是热稳定性差、易燃易漏、易在锂金属表面产生分解造成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在极冰的条件下,锂电池会出现不能充电的情况。 所以,研究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以及安全性、降成本性的考虑的背景下,很多新能源企业都是在研究电池的技术方向。而固态电池被认可是能够一次性解决掉上述液态电池出现的问题。 首先,固态电池采用的是锂作为电池负极,可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具备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等安全性再加上成本下降空间大。 根据资料显示,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电池,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电池内部的电解质的物理形态。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上最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一般由正极、隔膜、负极,再灌入电解液制造而成。 固态锂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固态电解质代替隔膜和电解液。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关键,能够带来几个方面的优势,如电池寿命更长、同电容量下体积更小、固态电池安全性更高等。 在1月9日,蔚来在Nio Day 2020上亮相首款量产轿车ET7,同时推出150kWh半固态电池包,计划在2022Q4开始交付。 该车型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电池包使用了三大技术:(1)纳米级包覆超高镍正极;(2)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3)原位固化固液电解质。 不过,电池采用的是半固态电池技术,内部仍然需要使用到电解液与隔膜。这个就是固定电池的问题:距离真正量产还有多久?而不是现在停留在所谓的PPT。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成本问题是过去10年中,电池技术路径的渗透率此消彼长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30%~40%的情况下,中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更像是技术趋势。 而蔚来汽车采用的半固态电池,其实是新能源车企开始迈向固态电池的选择。以各个厂家的进度来看,依旧是道阻且长。 不过,这并不妨碍众多国际资本投资相关的企业,这也是为啥索罗斯的基金出现在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的原因,毕竟,这条赛道太大又有足够可预见性收益。 出处:头条号 @格隆汇 read more

  • 富士康已具备造车实力

    富士康已具备造车实力

    历史的车轮正在从传统能源时代向新能源时代飞奔。造车这个大事,有头有脸的公司都不想错过。 比如苹果。它的造车,开场即顶流,一举一动都让业界和媒体为之侧目。 苹果汽车假想图 最近苹果为造车业务寻找合伙人的新闻甚是热闹。有报道称,苹果与现代汽车的谈判暂停了,因为现代的高管们认为,贴上苹果“代工厂”的标签,无益于集团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不入现代眼的代工生意,却被苹果的老合作伙伴富士康视为绝佳的“升级”机会。 造车,郭台铭和富士康也不想错过。这个“代工之王”正在加速布局汽车制造的产能。 过去一个月,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重磅消息频频见诸媒体:它先是给已处于停摆状态的拜腾输血,随后又与吉利宣布以50:50成立合资公司,用于“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紧接着,汽车领域的老将——蔚来汽车前执行副总裁郑显聪加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担任其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 此外,在吉利与FF(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的合作官宣中,也出现了富士康的身影。 数位业内人士向全天候科技提到,富士康的诸多举动实际上都是在向苹果“示好”。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富士康作为为苹果手机代工多年的老伙伴,将来也想在汽车领域与苹果继续合作,但没有汽车代工经验成为其致命短板。“所以它要找(拜腾),不管赚不赚钱,先找一个练练手。” 富士康布局造车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富士康买下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开始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这被外界视为其切入汽车领域的起点。 台湾北极星研究院院长梁国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业务利润率不高,所以一直希望能入局附加值更高的业务,电动汽车是一个理想的候选。 对于富士康来说,苹果造车带来了一个绝佳的“上车”机会。 据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预测,苹果造车的路径是这样的:依赖现有汽车制造商的资源,将把零部件制造和组装外包给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苹果自身则会专注于自动驾驶、电池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 富士康和苹果彼此相熟,有过很多交集。但在新能源这个火热的新赛道中,富士康却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老搭档的眷顾。苹果还在筛选代工伙伴。 多年前,马斯克曾对媒体直言,“与手机与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 马斯克这个观点,郭台铭应该是非常不认可的。 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里,富士康不只要做代工,它还有更大的野望。这一次它能顺利“上车”吗?   “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的一年。 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他们不仅销量大涨,还摘掉了“卖一辆亏一辆”的标签,纷纷实现毛利转正。同时,在资本市场,几家公司的股价也几近疯狂,去年的涨幅均超100%,蔚来和特斯拉更是分别涨超1200%和400%。 他们不仅证明了电动汽车能赚钱,还证明了续航能力可以PK油车这件事。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个高度确定的时代浪潮,苹果,谷歌、百度、阿里等其科技巨头在过去一年纷纷入局造车。 燃油车时代,生产制造环节是不同车企集团之间竞争的关键之一,因而整车厂需要主导自身的生产。 但电动车兴起后,汽车制造本身不再是最核心的环节,竞争核心开始转向技术和产品实现,代工成为部分新入局者的选择。 这让富士康看到了新的机会。无论是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的“联姻”、与台湾裕隆汽车的牵手、与吉利的合资,还是与拜腾的合作,富士康都希望新能源车成为它的新增长故事。 “造传统车,富士康没有机会,这两年新能源车开始起量,它要等到苹果这样规模、体量大的企业,才有机会。”参与过新能源项目投资的富士康前员工魏华告诉全天候科技。 去年10月中旬的企业科技日上,富士康一口气对外公布了多个野心勃勃的电动汽车计划,并提出5年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抢占10%的市场份额。 乘联会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包括插混、纯电动、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车销量为286万辆。 而根据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的估算,2025年到2027年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0万辆。 这意味着,到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中将有300万辆新车被打上富士康代工的烙印。 但在富士康的“汽车蓝图”中,只做代工显然是不够的。刘扬伟为富士康在汽车领域描绘的愿景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刘扬伟去年曾对媒体表示,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Android。 在这个宏伟蓝图中,富士康将通过电动汽车硬件开放平台MIH联盟,给业界提供开放的底盘平台,打造全新的电动车产业供应链。 公开MIH平台后,富士康便马不停蹄为这个平台配备掌舵人。上个月,曾在苹果核心软件团队任职的魏国章,加盟鸿海集团担任CTO,并主导MIH软件平台。同时,曾在福特、菲亚特中国、广汽菲亚特、蔚来等多家车企任职的郑显聪也加盟鸿海,负责MIH联盟规划、硬件部门兼平台规格定义。 2月6日,鸿海电动车MIH平台传出最新消息:MIH联盟已经得到约635家左右的厂商响应,其中包括了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而其刚刚于1月末推出的EV Kit(电动车开发者工具平台)也将在2月开放全球开发者预定,4月底开始交货。 1月13日,富士康牵手吉利成立合资公司。据官方消息,这家合资公司专门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代工生产汽车服务。网传这家合资公司还将为FF提供代工。   造车蛰伏期 富士康涉足汽车领域甚至比苹果还要早一些。公开报道显示,富士康造车的动作始于2005年。 彼时,鸿海收购了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台湾安泰电业100%的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瓶线、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制造,客户包括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等汽车公司。这被外界视为富士康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的起始。 此后五年,富士康在汽车界一直“默默无闻”。直至2010年,它拿下特斯拉的订单,成为特斯拉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覆盖件的供应商,事情开始起变化。 “2010年前后,富士康跟国内很多车企都有过对接,包括奇瑞。”参与过富士康、奇瑞项目的资深汽车界人士沈力告诉全天候科技,“当时富士康想介入到造车领域里来,而奇瑞也看中了富士康的资本和制造能力,所以大家就考虑一起做一些东西。” 吉利也曾是富士康接洽的对象。据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富士康就与吉利探讨共同发展新能源车与智能汽的可行性。但最终,二者并没有实现可落地合作的内容。 奇瑞与富士康的合作也终结在可研阶段,并未进入实质性生产。 “富士康和奇瑞对汽车的认识完全不一样,双方的诉求很难达成一致。所以当时谈了很多,但能落地的并不多。”沈力说。 接下来的几年,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布局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2013年,富士康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供应链。第二年,富士康与北汽合作,共同投资研发、生产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获取电池技术。 2014年,祖籍山西晋城的郭台铭回乡参加晋商大会。在那次会议上,他宣布投资50亿元在山西发展电动车产业。 此后不久,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台湾锂科在安徽投资20亿元,建设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和电池组生产项目,成立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5年3月,富士康搭上腾讯及和谐汽车,共同成立了“和谐富腾”,三家公司的出资比例分别为3:3:4,富士康还参与了这家公司在同年7月的Pre-A轮融资。 在三者的合作中,富士康聚焦在高科技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上。但最终因发展理念分歧而导致各方撤资。 在之后的布局中,富士康广泛使用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努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 […] read more

  • 咔咔咔的砸钱!苹果造车就是豪横!

    咔咔咔的砸钱!苹果造车就是豪横!

    2020年苹果公司在汽车的研发上面投入了将近190亿美元,而这些钱占据了苹果公司账面上现金流的10%。也就是说,苹果公司拿出了手里10%的资金进行生产和研发汽车。也就是常人手里所拥有的100块钱,将10块钱用于研发上面,这还不包括生产以后需要大批的资金注入。   而摩根士丹利测算过一个很微妙的数据,就是全球的汽车企业用于在汽车研发的资金大约是在8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之间,而苹果一年的投资是19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汽车研发投入的20%以上还不止。真可谓是大手笔,不同于很多车企需要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而苹果公司显然不缺钱。 挖角特斯拉,苹果公司造车申报了将近百项专利技术,就连需要生产的造车场地,苹果公司都已经走在了前面。前期苹果公司加速了在加州桑尼维尔地区抢购房产,这被认定是苹果公司用来制造汽车的地方。因为偌大的园区相差不远,加上原先的厂房完全可以适用于汽车的制造,所以就等拍板进行批量生产即可。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向当地的政府官员提交了建筑图形,位于桑尼维尔的代号为“Rhea”的设施计划被用于生产制造汽车相关的事物,其中频繁出现了诸如“润滑油湾”,“车轮平衡器”,“轮胎更换器”,“车轮”,“传感器”等各种汽车术语。附近居民反映楼内常常传出“马达噪音”。而在柏林也出现了苹果运营的研发实验室,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科学家。   不同于特斯拉的造车,苹果公司本身拥有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加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规划好汽车制造的蓝图,所以苹果制造的汽车还是值得期待的。加上特斯拉自身不具备的无人驾驶技术,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就不算事情,毕竟特斯拉的摄像头计算方法,苹果公司应该大概率看不上这样的技术,而是突破特斯拉的摄像头算法,从而在技术领域取得弯道超车的效果。 而从特斯拉、奔驰、福特、三星、QNX,甚至是电池公司A123 Systems的五位核心创始人都汇集在苹果公司里面,这样的场景可能除了有钱任性,没有其他办法能够做到。而最让大众能够期待的是,苹果打算使用消费电子模式,也就是设计都是未来汽车的模式构想的。   可以想象得到,一辆汽车上面没有方向盘、电动门、没有内饰、无人驾驶、连中控屏都是独具特色等等,而苹果公司自身熟悉的AI可能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就凭App Store中的76万个应用程序和超过数十万家的内容提供商,苹果的全球开发者数量多达2300万人。而一旦有成熟的项目或者技术,苹果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苹果汽车添砖加瓦。 所以,当苹果汽车能够出来的时候,可能看到的都是基于拿钱“叠”起来的一辆车,上面充满着各种高科技和先进性,但是绝对不会便宜。   而特斯拉等新兴的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可能会完全被改写市场占有率和市值,可能会从此产生不断的收购和倒闭狂潮。毕竟,占据全球汽车企业20%以上的研发资金,如果回过头来没有做到消费者意想不到的神秘感,那么无疑于失败。 出处:头条号 @风靡车世界 read more

  • 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500公里!丰田发布固态电池

    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500公里!丰田发布固态电池

    都知道未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但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个续航里程,毕竟传统燃油车只需5分钟就可以加满一箱油,而普通电动车充电最快也要6个小时,这个续航里程绝对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硬伤。   而针对这个问题,无数车企都针对电池技术进行完善升级,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点技术相比特斯拉还要高级,绝对称得上是国人骄傲!刀片电池简单来说就是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最大化,进一步提升电池容量,用于增加续航里程。   说实话刀片电池基本上把锂电池能量密度压缩至最大化了,想要提升说实话已经很难了。于是乎丰田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固态电池,这种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电池来说,能量密度更大,相比普通锂电池来说,容量最高可以提升43%,这对纯电汽车的续航里程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   最关键的是这种固态电池充放电的速度也是非常迅捷,相比传统锂电池的速度提升了数倍之多,尤其是这个充电速度,丰田官方表示,10分钟即可从0%充至100%,这个速度就算是跟燃油车加油相比,也完全不虚啊!如果这项技术普及的话,我想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固态电池制造成本过高,跟普通锂电池相比,这个价格贵了三倍还多,想要彻底普及这项技术,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而针对这个问题,丰田官方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正式量产固态电池,而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也明确表示,未来将会推出半固态电池汽车,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   如果丰田这一项技术得到普及,我想大众、本田、日产、别克等车企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毕竟技术绝对一切。问题来了,您对固态电池的未来,充满期望吗? 出处:头条号 @靓车大咖会 read more

  • 特斯拉model3家用充电桩的选购推荐

    特斯拉model3家用充电桩的选购推荐

    刚提了辆21款model3标续,model3,作为楼主的第一辆电车,整体感觉瑕不掩瑜,物有所值。电动车,有属于自己的私桩,还是很香的。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家充,仅靠外围充电站,我想即使在北上广深超充遍布的大城市,体验性也是大打折扣,更别提楼主所在的八线小城市。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为此,安装家充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楼主在网上翻阅了不少资料,也看了大量同学帖子,特别是自己实际安装中遇到不少问题,也走了一段弯路,特将心路历程和感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到大家一点实用性建议 一、家用桩的技术分类:按电压等级分为 380V和220v。 1、380V家桩:380V ,实际上是3相电,有3根火线接入,按初中物理公式(功率=电压*电流),220*3*16=11KW,换算到model3车上约80公里/每小时,按车辆充满420公里续航计算,完全充满约6小时(后期涓流充电慢)。特斯拉官方加8000的桩就是采用此种形式。   2、220V家桩:单相电,常见家用桩可最大支持7Kw(32A),即220*32=7kw,换算到model3车上约50公里/每小时,完全充满约9小时,但一般充电时会留有余量,1个晚上的时间足够。 3、随车充:这种实际上就是桩的简易便携版,一个带枪的充电接头,一般为200v,常规支持(8、10、16 A)手动调节,16A每小时可充约25公里,主要作为外出临时补电用,可接居民普通空调插座。特斯拉官方也有随车充,2500。但这其中有个特例,如特斯拉欧标原装随车充及某鱼上的特斯拉车友会定制随车充,加个转换接头,即可支持380v 16a或220V 32A充电,这种速率完全可做为主充电设备来使用。但一般需要外加个充电防护箱,毕竟转接头直接放在室外不太安全,外人可轻易直接带走。   三、第三方桩的功能要求 第三方充电桩,也是此文的重点,现在市场上第三方充电桩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楼主虽然以身试桩,也只接触到3、4种类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类型,欢迎大家来补充完善,方便更多同学选购。 楼主认为,安装第三方充电桩,除了省钱外,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稳定性。即设备要能持续稳定工作、不断流、功率稳定,质量要可靠。据网上同学反映,部分桩存在会时充时断等问题。这个应该是硬件元器件的质量问题。 二是兼容性。能与特斯拉车型能够完美适配,毕竟特斯拉车型OTA升级是常态。个人理解,虽然充电桩硬件要求不高,但软件上需要桩和车辆进行充电协议适配,部分第三方桩存在兼容性问题。本人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不少坎坷,从不能充电到只能最大支持16A充电,反反复复,折腾了一个多星期,才最终搞定。 三是便利性。主要是指能否预约充电,毕竟大家充电大多是在晚间,完全可以利用谷电时间充电,即响应了国家号召节能减排,又能省点钱,何乐不为呢(本人所在地区是峰电0.57元/度,谷电0.37元/度)。理想状态是回家后,能插上枪预约充电,享受谷电电价。大家肯定会想,model3上不是有预约功能吗,但据楼主所了解的情况,第三方桩相当部分不能使用model3的预约功能,只能依靠桩上的预约功能,导致部分第三方桩只能是插枪即充电。这点上同学们要尤其注意。 四是安全性。主要涉及到要不要接地线,要不要装开关(漏保还是空开),要不要装个防护箱。先说结论,建议接地线、装漏保,毕竟安全无小事,接地漏电保护很重要,多重保护多层放心。但不建议装充电防护箱,装了防护箱,每次充电都要开锁、开门、绕线、挂枪,有点烦琐,现在第三方桩普遍达到IP级别防水且又有地线、漏保加持,安全性不成问题。城市商业运营充电站,基本都是露天设置没有防护箱。当然,小区人流环境复杂和有执念的同学除外。 四、第三方桩的类型选择: 现在网上的桩主要以下几种: 1、各国产电动车品牌附赠的充电桩权益或单独桩。某鱼上大把,1000元含30米基础安装。220v、最大支持32a,以北汽新能源为例,一般包含30米基础安装并送桩,其它打孔、开槽、立柱等单独收收费。毕竟是专业厂商定制附赠的,设备质量应该过关,但需重点关注是否与特斯拉车型匹配,能否支持预约充电等功能。单独桩以长城欧拉为例,600-800,口碑较好。 2、某宝排名销量靠前的商家。一般是220v、最大支持32a ,1000-2000不等,有刷卡、输密码、APP充电的、带屏幕不带屏幕的,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以本人亲身经历来说,这个是最坑的,别看销量巨大好评如潮,其实基本都是杂牌小厂或贴牌生产。楼主在某宝购买了销量排在最前面的***品牌第三方桩,看评论挺好,第一次收货后完全不能充电,退回升级后第二次只能最大支持16A,标称功率的50%都达不到,直至更换了别的品牌才解决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兼容性问题,小厂家技术实力不够。有兴趣的同学通过桩后面的厂家铭牌,自行百度下,来侧面了解下厂商的技术实力。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也许小厂商也有良心厂商,但存在一定风险。     就是这货,楼主也只能,呵呵了。 3、国网有序充电桩。一般自己布线仅安装桩的580元,含30米安装服务的1580。国网拥有产权,终身质保,用户只拥有使用权,需要绑定协议,协议核心要点就是要每年使用至少2000度电,否则国网有权收回,但从客服那了解,即使充不到也不较真,可以继续使用。充电桩是上海循道生产的,毕竟有国网背书,质量还是有保证的。楼主本人最后就是用了这个桩,感觉比某宝上的“某乐固”品牌桩无论是做工、线材、枪头质量都强多了,功率也稳定,轻松达到32A,app操作易用性也很好。   做工质量均不错,目前使用均无问题,何况还有国网终身质保,哈哈 4、专业品牌厂商充电桩。上海挚达、星星充电、特来电等,比如上海挚达,网上整体口碑比较好,为大量国产新能源车供货。220V、32A规格的一般版本1500左右,目前网上能找到的380V第三方充电桩,大家比较推荐仅上海挚达一家。缺点是平时价格要3000多且不含安装,性价比不高,加上线材、人工还不如直接上8000的380V特斯拉原装充电桩了。 5、比如特斯拉的欧标随车充或号称特斯拉车友会的定制充电桩。本人买了个车友会定制款,准备放在车上以备不时之需,800大洋,所谓车友会定制应该是个噱头,但收货后看着质量不错,用起来也没任何问题。想省钱的同学可以用这种,平时加个充电防护箱和漏保,连接32a转接头,作为主要充电设备使用,外出时可以将16a的转接头放在车上,一套设备可多场景、多用途适用。毕竟出门在外,接人家的电表箱也不现实,能有个16a插头补点电就不错了。       五、结论建议 这个帖子也写了几天了,楼主自己也没想到会写这么多,呵呵。最后给点建议吧: 1、安装距离在80米左右的,就选特斯拉官方桩吧,毕竟380V,颜值高、充电快、无兼容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8000只包80米范围内基础安装,如增加长度、打孔、地面开槽、立柱、保护箱等,都需要再增加费用。 2、安装距离在30米左右。想省钱、省点事的就选某鱼上的国产电动车品牌附赠的充电桩权益,但要注意有相当部分桩是不能实现预约充电的,只能随插随用。另外考虑外出补电,自己再增配个随车充,总价2000多可搞定。 3、安装距离比较近的,可以自己找个电工先布下线,6平方的3芯电缆才10多块/米,德力西2p+n 40a漏保20多块,再上某鱼上收个口碑好点的品牌充电桩或国网有序充电桩,人工+线材+桩 大概1000多。考虑外出补电,自己再增配个随车充,总价不超2000全部拿下。楼主最后就是采用了此种方式,专业电工+国网有序充电桩+随车充,总价大概1700搞定。 4、放出终极大招,最省钱的方式来了,最值得买的来了,某鱼上收个支持32A的车友会定制随车充,再加个漏保和防护箱,找个专业电工,距离短的1000就全搞定了,家充和外出补电的问题就一次性解决,唯一缺点就是防护箱要开锁、关锁、拿线、挂线略嫌麻烦。 5、某宝、某东上的排名销量靠前的,强烈不推荐,至少楼主的亲身经历,证明是价高质次。另外,充电防护箱也不推荐,毕竟现代人大都是懒癌患者,开、关、锁、挂线还是有点麻烦。 楼主理科生,文笔不好,第一次在网上写这么长篇幅,难免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另外也请大家,结合自身使用实际,多推荐下好用的第三方充电桩品牌和型号,毕竟楼主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能接触到品牌和型号都是很有限的,谢谢大家了。 作者:Pf20008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月销还没过万就市值超大众了?蔚来在美股如何做到的?

    月销还没过万就市值超大众了?蔚来在美股如何做到的?

    也许最近发生的美国韭菜大战做空机构让不少普通人觉得很燃,但如果仔细观察北美金融市场,就会发现一支神奇的中国企业以超过千亿美金的市值,称霸了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板块,那就是NIO-蔚来。可能也有很多人会觉得诧异,一家月销合计连万台都达不到的汽车品牌,如何就能把市值堆过大众。其实这就和特斯拉还有当年高估值的瑞幸咖啡一样,老美买股票只看预期,根本不在乎它现在是否创造价值。   但如果说只买预期的话,特斯拉的成功之道,可能就是无数美国韭菜坚持相信蔚来就是中国特斯拉一样,玩概念画大饼这都是中国互联网玩剩下的东西。曾经被无数做空机构看空的特斯拉,因为和上海结上了亲,走上了一条只属于特斯拉的中国制造专营道路,以每月几万台的销量维持了它早年吹的牛,只能说特斯拉的光辉历史也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成就的。   但25万特斯拉大多数中产阶级咬咬牙可以拿下,那么均价不低于40万的蔚来,可能只能靠画饼充饥了。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心里都清楚,目前的纯电领域,各家技术都相差无几,用的都是一个供应商的电池,电机的上限本就比内燃机高出一个次元,前后电机满上都能轻松干进5秒内破百,舍得用电和钱就足够,蔚来在技术方面只是多家供应商的整合中心,特斯拉每年还能给全世界观众来一个能回收的烟火大秀,蔚来真的没这个技术实力。如果非要找一家拥有技术的中国企业,BYD才是最符合目前估值的汽车制造商,那为什么它现在没有蔚来估值高呢?人家要脸的嘛。   其次就是美国在疫情面前采取的无限量化宽松,实际上都是吹泡沫的最强催化剂,趁着美金现在还有点信用疯狂印钱,美国人民白嫖了那么多补助,在防疫的需要下,自然都进了股市美股这个世界上最恶臭的金融资本蓄水池,不会有人真的觉得特斯拉现在的市值就真的等于它目前的价值吧,不会吧不会吧。放在NIO身上也一样,这个在美国吹成中国特斯拉的车企,就是量化宽松的靶子,炒就完事儿了,只要相信自己不是接盘侠,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出处:头条号 @谈车工坊 read more

  • 新款特斯拉MODEL X已正式上市

    新款特斯拉MODEL X已正式上市

    随着特斯拉马斯克成为了新晋全球首富,新能源汽车的热度再一次地得到了提升。而作为电动车品牌的佼佼者,特斯拉一直就是大家心目中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确,特斯拉在电动车技术上领先于同行业很多品牌,而在营销端上也很出色。让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很高。这源自于特斯拉对于产品的把控和创新。对于一家车企来说,能否及时地更新换代很重要,而特斯拉做到了。特斯拉新款model x已经上市了,这次上新一共分为两个版本,分别为长续航和plaid版本,预计第三季度交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新model x有着怎样的表现吧!   我们可以看到MODEL X的整体外观还是和MODEL S很相似的,都是简洁的设计。封闭式的格栅上一根黑色饰条中间一个车标,简洁明了,但是MODEL X在车头底部做了一个偏长方形的梯形黑色设计,这让简洁的车头更有层次感。灯光也是细长的设计,整个车头显得修长且整体。   侧身依旧是特斯拉一贯的流线设计,车身线条流畅,隐藏式的门把手让整个侧身更加简单和谐,22英寸的轮毂让加上流畅的线条设计让整个车侧身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就像是会飘起来一样轻盈灵动。   在内饰方面依旧是简洁干净的设计,配色是经典的黑白配色,白色对比又过分强烈所以选择弱化用了米白,这让车内风味温馨并且很时尚。最吸睛的应该仍旧是它超大的横幅式中控屏,中控屏幕尺寸17英寸,就像是让你不驾驶的时候也可以在车内悠闲地看电影,“车内影院”称号难道是它的新目标?不仅如此,车内系统还提供很多热门游戏机游戏,这是让你上车就不想下车,下了车赶紧又想上车,于是很多下班在车库抽根烟再回家的男同胞在车内的娱乐项目就会更多,回家时间会不会更晚一点呢?   而且新车还有六座和七座供你选择,这样家庭成员多一点的大家庭也不用因为多一个人而出现“一车坐不下,两车有点空”的尴尬现象了。   动力方面,Plaid版本搭载了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动力很强劲,续航547公里,而长续航版本采用了双电机全轮驱动系统,续航达到了580公里。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