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Tag: 北京

  • 特斯拉在中国再发大招,降价7万元!

    特斯拉在中国再发大招,降价7万元!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掀波澜。2021年7月8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全新Model Y标准续航版起售价为27.6万元,预计8月交付。 今年1月1日,特斯拉国产Model Y正式上市,彼时推出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两个版本车型,其售价分别为34.79万元和37.79万元。 本次推出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虽然比长续航版只少了70公里,百公里加速降低0.6秒,但价格却便宜了7万元。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今天店里客流还好,电话咨询的顾客比较多,咨询之后直接下订的也比较多。”北京某特斯拉门店一销售人员向中证君表示,“下午预订,8月可以提车,到今晚(预订)可能就要排到9月提。” 据了解,Model Y标准续航版起售价为27.6万元,续航里程(国标工况法)达到525公里。单电机后轮驱动的动力配置下,百公里加速5.6秒,最高车速为217公里/小时,标配高级内饰套件。 目前,特斯拉中国制造Model Y同时拥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标准续航版、双电机全轮驱动版、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依次为27.6万元、34.79万元、37.79万元。 与长续航版本相比,Model Y标准续航版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二是采用了国产单电机后驱。 分析人士指出,与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成本大约便宜20%左右,国产零部件成本的下行直接降低了Model Y在中国的售价。 6月28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国产电机方面,中信建投证券指出,特斯拉国产电机采用了扁线技术。相比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满槽率和功率密度得到提升,效率更高,散热、HNV、轻量化等性能更优。 6月销量同比增长122%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特斯拉国产化步伐不断加快,这也为特斯拉的降价提供了不小空间。 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至2022年底,同时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 特斯拉推出低于30万价位的车型,使其能享受到政府补贴等利好政策,为进一步扩大销量、占据更大市场提供了助力。 7月8日,乘联会发布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6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为33155辆,同比增长122%。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16万辆,达到161743辆的市场表现。 日前,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全球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二季度汽车产量为206421辆,同比增长150.9%;销量为201250辆,同比增长121.42%。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汽车累计产量达386759辆;累计交付量达386050辆。 其中,Model 3和Model Y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上半年,Model3和Model Y合计生产20481辆,合计交付199360辆 ,是上半年销量的主要来源。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表示:“Model Y的市场潜力巨大,其潜在市场体量约是Model 3的2.5倍,估计Model Y的需求量甚至超过Model 3、Model S以及Model X的全部总和。” 目前,在中国市场,国产Model Y销量快速提升,已超Model 3,成特斯拉最畅销车型。 分析人士指出,从我国乘用车市场来看,由于SUV具有空间大、视野好、驾乘舒适度更高等特点,SUV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偏好,SUV的市占率由2010年的9.58%快速提升至今年前五个月的47.27%,超过了轿车的市占率。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证君采访时表示,特斯拉推出30万元以下的SUV,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巨大的促进意义。他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特征就是成本问题,特斯拉推出低成本汽车,会促使更多品牌也推出相应的低成本产品,这可以使更多人接受电动车。” 申港证券指出, 特斯拉鲶鱼使命尚未完成。目前,2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该价格区间的消费者追求汽车的极致性价比,而电动车因电池成本高,在价格上明显高于同级别燃油车。特斯拉有着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望通过国产化实现新能源供应链成本的再次下降,从而帮助中国打开该价格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出处:中国证券报 read more

  • 百度华为争着合作的车企,居然是极狐

    百度华为争着合作的车企,居然是极狐

    华为自动驾驶7分钟无接管的视频播出之后,百度倍感压力。百度自动驾驶的8年投入、超500辆测试车队、超1200万公里测试里程……在舆论场中,似乎一下被华为比下去了。   百度显然要做出反击。6月17日,百度在北京Apollo Park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Apollo Moon搭载百度第五代Robotaxi技术,并且以量产商业化应用为目标,预计年内在北京开始投放运营。   Apollo Moon 有意思的是,Apollo Moon是以高端智能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为基础打造而成的。而华为7分钟没有接管的自动驾驶车型,则是极狐阿尔法S HI版。   为什么极狐阿尔法车型能让百度、华为都倾力合作呢?   新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说,“4年前我们开发极狐这个平台的时候,就打下了兼容自动驾驶的基础。”   代康伟在APOLLO MOON发布会后的媒体恳谈会上发言 极狐阿尔法T产品总监曹琛在Apollo Moon发布会上介绍,由于ARCFOX极狐的智能化IMC平台架构,极狐阿尔法T才能支持第五代Robotaxi无人驾驶技术实现。   百度Apollo Moon想要做什么?极狐品牌能不能从此合作中获得势能,顺势而上呢? 1 Apollo Moon展示百度雄心   与业界所说的Robotaxi不同,百度将Apollo Moon称为共享无人车。 但Apollo Moon搭载的就是百度的第五代Robotaxi技术。如果套用现在的自动驾驶分级,Apollo Moon已经接近L4级。不过,Apollo Moon带有驾驶冗余设计,车内有紧急按键,一旦自动驾驶失效,“5G云代驾”就会介入代替车辆驾驶。 从第四代Robotaxi开始,百度和车企联手打造前装量产车。Apollo Moon继续前装量产模式。“除了定制的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所有的传感所有的设备都集中在集成的车身之内,前端的量产程度非常高。”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介绍说。 Apollo Moon的感应设备是13C5R2L,即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和2颗激光雷达。车端的感应器,都具备自检能力和自清洗能力。 Apollo Moon的车顶激光雷达还是后装的 在计算平台上,Apollo Moon搭载百度自研的中央计算平台,算力达到800TOPS。“也实现了主计算系统和备份安全系统一体化设计,同时采用了水冷散热,不仅体积变得更小,而且会更加的简单,更加的安全,整体的噪音也极低。” 王云鹏说。 基于计算平台、感应设备、Apollo GO APP以及此前百度Robotaxi的运营经验,Apollo Moon提出了59项出行服务功能设计。包括,通过自定义的车顶接驾屏来识别车辆;乘客上车时人脸解锁;APP控制车窗及空调;语音交互影音系统等等。 电动性能方面,Apollo Moon 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4.6s,NEDC续航里程为653km。  “目前我们做到了每两年无人车的成本降一半、能力提升10倍,而今天发布了阿波罗MOON我们再一次做到了上面两点。”百度资深副总裁李震宇说。 此前,百度第四代Robotaxi可以稳定运行2000个小时,Apollo Moon提升到了20000个小时。 成本方面,百度首次透露了价格。Apollo Moon成本价为48万元。 百度IDG副总裁魏东在发布会上介绍,Apollo […] read more

  • 华为造车?将于2021年4月17日发布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

    华为造车?将于2021年4月17日发布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博发文,宣布ARCFOX极狐品牌下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将于今年4月17日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提供2种动力和3种续航版本车型,在今年3月25日率先开启预售。 据悉,阿尔法S将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激光雷达在内的30个以上的智能化部件。 企查查APP显示,ARCFOX极狐隶属于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5日,法定代表人为刘宇,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北汽蓝谷(600733)100%控股。 出处:贝壳财经 read more

  • 库克和马斯克终有一战?干掉Tesla的只有Apple

    库克和马斯克终有一战?干掉Tesla的只有Apple

    造车新势力未来的竞争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智能化。至于续航里程,则是属于供应链的事。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将来苹果汽车比特斯拉更具优势。也许苹果汽车是特斯拉的掘墓者——题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7年,iPhone问世,苹果颠覆了手机。 2008年,Roadster问世,特斯拉开始了颠覆汽车之路。 从2003年成立,经过十多年发展,特斯拉已经风生水起,成了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没有之一。这两年,借助在中国市场产销的强势表现,特斯拉一举成为华尔街宠儿,汽车领域的王者存在,其市值相当于全球十大汽车品牌后九者市值总和。 特斯拉的成功,让资本和其他创业者眼热心跳,争相效仿,希望复制奇迹。 可谁能复制特斯拉的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 但特斯拉是不是一直都是王者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特斯拉不可以被复制,却可以被颠覆。 到底谁能颠覆特斯拉呢? 当然不是那些船大难调头的老牌汽车企业,而是蠢蠢欲动的造车新势力,他们在中美两国都有,如美国的苹果、谷歌;中国的华为、恒驰和百度。 也许有人会提FF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蔚来、小鹏、理想。但高飞锐思想认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只能是模仿,不会是超越。 中国造车新势力一直对标特斯拉,叫得很凶,有点成绩就觉得是特斯拉第二了。这只是一种臆想,他们没有那个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基因和雄厚实力,过过嘴瘾,捆绑强者,做做市场推广可以,可要阳光照进现实,是没有这种可能的。 苹果和华为颠覆特斯拉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既是软件的强者,又是硬件制造的强者。但华为已经表态自己暂时不造整车,现在我们只来谈谈苹果汽车。 尽管苹果造车还是只听到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但苹果造车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苹果汽车已经拥有一支6000人以上的队伍,拥有了很多相关专利。据传苹果汽车将在2024年推向市场。 现在距离2024年只有两年多时间了。造车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系统工程,需要的周期一般很长。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要实现上市,那说明苹果汽车现在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就差临门一脚了。 在软件开发和硬件制造上都有过人之处,这是苹果有可能颠覆特斯拉的底气所在。 特斯拉汽车之所以引起市场疯狂追捧,不外乎三个方面:美丽时尚的外观,持续领先的续航里程,智能化的车载系统,尤其是无人驾驶功能。 其实,前两点都不难,已经有汽车实现了对特斯拉的超越。高飞锐思想认为即将上市的恒驰和一直强调量产的FF,将来都是特斯拉的梦魇。难就难在智能化的竞争上,这是全球造车新势力的今后的焦点和突破瓶颈。 苹果汽车显然是看到了问题症结,把自动化作为突破口进行着重打造,且成绩不错。虽然还没有公开,苹果也是一直讳莫如深,当作核心商业机密进行保护,但不用怀疑,苹果的相关技术是全球领先的,要远超特斯拉。将来只要苹果汽车上市,苹果与特斯拉之间,就可以高下立现了。 如此说来,将来苹果汽车超越特斯拉,就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用太久。也许苹果汽车就像iPhone一样,出世即巅峰,秒杀同行。所以,苹果将来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特斯拉,在销售和资本市场上把苹果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 不用否认,将来苹果和特斯拉之间,库克和马斯克之间,不可避免地必有一场恶战。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当初特斯拉找苹果合作,希望苹果收购特斯拉,但被拒绝的原因了。也许战争已经开始,2018年苹果从特斯拉挖走了高级副总裁道格·菲尔德、迈克尔·施韦库茨等人的原因。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苹果汽车、谷歌汽车、特斯拉和华为汽车、恒大汽车“春秋五霸”的混战局面。至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可以成为狼,却很难成为狮子,包括最近宣布造车的小米。 2021年4月7日 北京右安门内 read more

  • 特斯拉在2021年Q1交付量达到蔚来、小鹏、理想总和的4倍!

    特斯拉在2021年Q1交付量达到蔚来、小鹏、理想总和的4倍!

    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各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都交出了Q1的成绩单。单独从交付的车辆数据来看,特斯拉依旧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王者,即便是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加起来都不是特斯拉的对手,一季度的总交付量只有特斯拉的四分之一。 具体来看,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18万辆汽车,交付了近18.5万辆汽车。其中,Model 3/Y产量180338辆,交付量182780辆;Model S/X交付量2020辆。 今年一季度,蔚来累计交付量达20060辆。三月份,蔚来ES6、蔚来ES8和蔚来EC6三款车型共交付了7257辆车,其中,蔚来ES8交付1529辆,蔚来ES6交付3152辆,蔚来EC6交付2576辆。 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13340辆。三月份,小鹏G3和小鹏P7交付量为5102辆,其中,小鹏G3为2247辆,小鹏P7为2855辆。 理想汽车目前仍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三月份交付量为4900辆,前三月交付量为12579辆。 就智观察在北京街头的观察来看,最新上牌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而国产特斯拉的“能见度”更是越来越高。对比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的在售车型最多,从价格和空间上来看,覆盖20多万到百万级别,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更多,并且特斯拉自带的品牌效应,消费者也更乐意去消费。当然了,大部分人买特斯拉更多的也是为了品牌,可能自动驾驶选装的都很少,毕竟价格相对来说较实惠。 而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来说,蔚来目前仍处于领先位置,在售型号以及交付数量都位列第一。而蔚来也是一直主打的中高端市场,价格基本在三十万以上,卖得最好的也是性价比相对最高的ES6,兼顾空间和体验。估计等到未来蔚来的轿车正式量产交付之后,也将会迎来一波销售高潮。 至于小鹏,则是在较为稳健的发展中,P7的设计和性能以及自动驾驶的确很惊艳,但是相比较特斯拉和蔚来,还是差了一些事儿,这种差距更多的还是在品牌上。另外,理想汽车还是快点推出纯电车型吧,毕竟在北京这种城市,购买理想ONE还是需要油号指标,而这时候,理想的竞争对手就不是特斯拉和蔚来了,而是众多燃油车。 总的来说,国内造车新势力仍需要继续加油,相比较特斯拉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在品牌上,消费者的选择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过,就像手机市场一样,特斯拉就是苹果,虽然很优秀,但并不是不可替代,当国产品牌崛起后,必然会抢夺更多的市场。 撰文:头条号 @智观察 read more

  • 充电🆚换电,哪种技术走得更顺?

    充电🆚换电,哪种技术走得更顺?

    不久前的315晚会,被网友们评为“最有资格上315”的特斯拉,没能登台露脸。只能说,在让大家失望这件事儿上,特斯拉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但在其他方面,特斯拉又是一堆麻烦事儿上身。刹车失灵等安全事故数次冲上热搜,车主坐在车上维权,而特斯拉又极为傲慢甩锅连连,惹了众怒。除此之外,马斯克还在twitter上极为坦诚地承认了,特斯拉通过车内摄像头来监视驾驶员,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近,特斯拉又和蔚来吵起来了。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信息变更,经营范围中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业界热议——“特斯拉开始试水换电了”。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立马在微博回应,整体意思就是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顺便拉踩了一下鼓吹换电的友商。言论出来后,一直致力于推广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急了,蔚来的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跳脚回怼:“换电是最受蔚来用户欢迎的补能产品。” 这两家行业头部公司,就此因为“到底是该充电还是换电”,在微博上掐了起来。 为什么特斯拉瞧不上蔚来一直坚持的换电模式?在新造车主流利用超充解决续航问题的当下,蔚来为什么要搞出一个换电模式?换电这事儿,究竟靠不靠谱? 为什么会存在换电模式? 按理说,如今新能源车企的主流是充电模式,为什么还有换电这种形式存在呢?换电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呢? 我们得从电动车本身说起。说起电动车,尽管政策支持,形式环保,车企巨头和互联网大厂都纷纷跑步入场,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依旧存在着不少Bug。其中,最大的Bug就是续航里程。 这两年,不少车企都把续航里程抬高到了400公里,有些做到了600公里以上,甚至试图向1000公里续航发起冲锋。但是即便如此,车主们依旧有严重的续航焦虑——担心中途没电没地方充电,担心“趴窝”在高速上、担心低温续航打折等等。 不过说到油车,你很少听到油车车主有里程焦虑的问题。其实大部分燃油车一箱油的续航里程也就七八百公里,这还是在匀速巡航的情况下。但为什么人们就敢开着油车四处跑呢? 关键问题还是在补能上。油车没油了之后,满大街都是加油站,加油也就只需要三分钟左右,之后还能继续跑,效率高还方便。 但换到电动车上,补能却变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情。 市场上的充电桩分为交流充电桩(慢充)和直流充电桩(快充)。一般慢充家用,是主要的充电方式,快充大多安置在公共场所,用以长途或者出行。快充最快多少呢?目前特斯拉的超级快充的最高充电功率是250kw。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看到的那些充电桩都是多大的呢?按照国家电网2020年的招标书来看,主流的直流充电桩是80kw和160kw这两种规格。 这两种规格的充电桩基本上算是市面上比较大功率的充电桩了。按照华泰证券做的充电时间测算,80kw、160kw的充电桩至少也得半个小时才能充满。 资料来源 / 华泰证券研报 如果我们想要一个70kwh电池容量的电动车,三分钟就能充满电。这么计算下来,我们至少需要功率达到1400kw的(功率的计算公式=电池容量/时间,相当于是70kwh/0.05小时=1400kw)。但是要达到1400kw,目前技术很难突破。 一位业内人士向深燃指出:“目前电动车配备的动力电池本身能够承受的充电电流有限,如果充电电流超过电池的承受范围,也会造成电池过热出现燃烧引发安全事故。此外,高功率充电所使用的电缆重量太大。所以因为这两个局限,其实很难实现大功率充电。所以突破当前的充电速度其实是很难的。” 所以面对补能,新能源车企们有两大解决方案,一大方案就是,疯狂建充电桩,建大功率的充电桩,比如特斯拉,靠多建充电桩来暂时缓解车主的里程焦虑。另一大方案则是换个思路——换电池,也就是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整体拿下来,再把另外一块早就充满的电池换上。这个步骤如果可以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充电速度上的限制就能打破。 所以说,换电相当于是另一种补能解决手段。事实上,2009年,国家电网就提出“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试图以换电模式一统天下。但是当时换电价格贵,市场也没有普及,最终不了了之。 而且,如果想要实现换电,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自建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购买电池的成本都非常高昂。 比如,2013年的时候特斯拉就尝试过换电模式,结果成本太高了,一个6桩超级充电桩成本约15万美元(不包含税费和土地使用费),而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则需要50万美元(同样不包含税费和土地使用费)。而换电对于用户来说也很贵,特斯拉的换电服务,每次换电池,车主需要付60-80美元的费用。最后特斯拉暂停了这项服务。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从模式本身来说,充电模式成本低,普及度高,但是充得慢,而换电补能快,但是普及度没那么高,换电成本也高。 特斯拉与蔚来,到底在掐什么?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之前的争吵。 陶琳回应市面上针对“特斯拉到底会不会重启换电业务”的疑问时,是这么掰扯的:第一,2013年特斯拉就试过换电,但感觉不太适合民用;第二,手机补能就是从换电池变成大功率快充,所以电动车也一样,充电才是大势所趋;第三,大功率快充的补电效率更高,能够解决用户的续航需求。 翻译过来就是,换电技术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终究是要被淘汰的。就差一竿子打死以换电为代表的车企们。这已经不止是回应要不要换电了,而是直接大规模@碰瓷友商们:你们做的没啥价值。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上回应“特斯拉是否会启动换电模式” 一直在主力宣传换电模式的蔚来汽车显然不干了,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赶紧回应:蔚来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换电和充电不冲突,想换想充车主哪个方便选哪个……而且换电站在蔚来看来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考量的是用户体验和用户利益。换电好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 马麟的意思就是,换电是补能的一种,至少给用户多了一种选择,不能全盘否定。 这番争论的波及面很广,涉及到新能源的头部公司纷纷下场评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朋友圈表示:“快速充电器(特斯拉)、换电池(蔚来)、充电宝(理想增程),没必要非要分一个高低,用户价值有限即可,愿意都做也没啥问题。”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换电这事儿,大家共同的认知都是适用于B端比如出租车、公交车。因为这些车辆算是统一设计,不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而到了普通民用上,大家就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除了投入大,费力不讨好之外,最要命的是难以标准统一。普通私家车,由于各家设计车辆的规格不同,使用生产的电池不同,换电站建设也不同,所以如今市面上的换电站基本上都是各自为营。无法做到标准统一,相当于北汽只能去北汽的换电站,蔚来只能去蔚来的换电站。 所以归根到底,大家争论的点其实变成了民用的换电模式,到底行不行得通,并且有没有价值?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用户角度来说。 从现实的用车环境来看,尽管充电目前是主流,就如同我们上文中所说的那样,充电本身补能的速度依旧非常慢。电动车车主们往往面临充电时间长、充电车位被油车占用、公共充电桩损坏等问题。“充电在囧途”的情况不在少数。 而且,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能有私人充电桩。根据充电桩联盟的数据,2020年全年,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6.2万台,增量同比增长12.4%,但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依然不高,同比下降24.3%。也就是说安装私人充电桩的速度明显跟不上需求。 私人充电桩没有的情况下,这些车主单纯依靠公共充电桩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充电需求。换电反而成为了这些车主的主要补能手段。 上海ES6车主李鹏在使用了数次蔚来的换电设备之后,开始觉得真香:“确实足够快,基本上10分钟以内就能换好。在速度上、便捷度上还是做得不错的。”另一位北京车主也表示:“今年开始换过十几次吧,挺好的。车在换电站附近可以预约排队,快到了开过去就行,挺方便。” 但是换电也不是没毛病,使用过换电的车主也都纷纷指出:要不要选择换电,车主要看实际情况。李鹏一般都会在手机APP上提前了解附近的换电站是否有剩余的电池,或者提前预约。李鹏就向深燃指出:“换电必须要做好规划,因为电池确实不可能随时都有。” 如今的换电还没有普及,更多的是以蔚来代表的几家换电公司在做换电这件事儿。从换电站数量来看,蔚来2020年换电站的数量为131座,覆盖58个城市,大部分换电站覆盖在京、沪、广、深几条高速路上,覆盖度并不算高。所以换电站不够用、换电站的电池不够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但你要问我对换电、充电的看法,我觉得是车企之间的争斗,作为普通用户来说,我觉得反正我多一个选择,也多一个便捷的方式。”李鹏表示。 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深专家王朋波就对深燃指出:换电和充电本身不冲突,换电只是在充电基础上补充一点功能而已,换电的车也都能充电,换电和充电都是解决电动车补能的一种方案而已,不存在路线之争。 这点,其他专家也认可。“从目前来看,‘换电’和‘充电’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两者融合共生、并行发展,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凡曾对媒体指出。 换电到底靠不靠谱? 实际上,具体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蔚来设计的换电模式,除了单纯的换电带来的便捷外,对于用户来说,更大获益则来自于其背后的BaaS模式,也就是车电分离。 所谓车电分离就是,在购车时不需购买电池,蔚来把车卖给消费者,把电池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再由资产管理公司将电池租给消费者。 蔚来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在一次对外演讲中是这么解释的:“由于电池成本的原因,以前用户买车时会觉得电动车比油车贵。选择电池租用方案后,车主买车时可以少交一些钱,每个月交租金即可。当用户一旦开上电动车,就会发现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真的很低,如果在家里充电每个月也就100块钱左右。细算下来电动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比油车低很多。” 如果用户选择租用电池,以70kwh电池容量的电池包为例,每月租金是980元,但可以少支付7万元购车费用,直接将蔚来ES6、EC6的购车成本拉到30万元以下。 除了购车省钱之外,如果电池升级,用户也可以随之升级避免了电池衰减影响,电动车也就能持续保值。 这几个算盘打下来,蔚来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蔚来资金最困难的时候,蔚来出人意料地推出了蔚来车主终身免费换电政策。此举受到了用户的认可。这一举动甚至救了蔚来——免费换电、车电分离降低了用户心理成本和门槛,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蔚来。 […] read more

  • 马斯克:燃料电池是“智商税”,用在汽车上是愚蠢的选择

    马斯克:燃料电池是“智商税”,用在汽车上是愚蠢的选择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在Twitter上公开表示,燃料电池是“智商税”,用在汽车上是一个愚蠢的选择。 马斯克还表示,在他看来,燃料电池就算是用在火箭上也不是很好的主意,但至少不像用在汽车上那么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个国家都在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各大车企也正在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对研发投入。 编译:澎湃新闻 @崔珠珠 read more

  • 特斯拉在中国2月份销量为18318辆

    乘联会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640.2%,环比1月下降39.5%。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737.5%,占比16%。其中,特斯拉中国2月销量为18318辆。 具体来看,2月纯电动的批发销量8.4万辆,同比增长624.3%。2月电动车高低两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其中A00级销量3.2万,份额达到纯电动的39%;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17%,处于近几年谷底;B级电动车达2.9万辆环比1月下降13%,纯电动份额34%,表现很强。 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销量突破万辆销量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20,819辆、特斯拉中国18318辆,比亚迪10245辆。特斯拉生产达到23632辆,今年出口表现出色。2月的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也很优秀。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全面量产,但缺乏亮点。 撰文:北京青年报 @王荣辉 read more

  • 江淮和蔚来成立新合资公司

    江淮和蔚来成立新合资公司

    北京时间2021年3月4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当日与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最新协议,双方拟在合肥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拟定名为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来制造”)。 公告显示,江来制造注册资本拟定为5亿元,江淮汽车拟认缴2.55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51%;蔚来汽车则拟认缴2.45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9%。 据悉,江来制造的董事会拟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江淮汽车有权委派3名董事,蔚来汽车有权委派2名董事。此外,董事会将设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1名,董事长拟由江淮汽车委派的董事担任,副董事长则拟由蔚来汽车委派的董事担任。同时,董事长也是江来制造的法定代表人。 江来汽车设立的原因 江淮汽车对外表示,江来制造的设立初衷,是通过两家公司在先进制造技术服务领域的深入合作,以创新驱动引领生产制造,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探索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 合资公司将在双方已进行的制造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工业互联网和成熟的制造管理经验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整车制造、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撰文:周师兄 read more

  • 特斯拉“刹车门事件”的元凶已查明

    特斯拉“刹车门事件”的元凶已查明

    特斯拉频现失控门!刹车异常的元凶竟是博世iBooster? 引言 |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越来越多的失控事件,让汽车圈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惶。   根据多位Model 3车主的描述,失控分两种:一种是突然自动加速,另一种是刹车踩不动。无论哪一种,都会带来致命的安全隐患。 一、充电站内,突然自动加速! 1月26日,一位车主在论坛发帖称:早上开着自己的2020款Model 3长续航版,进入充电站充电,车速很慢。先前行并打了45度方向,然后松开电门,准备刹车并倒入充电位。 “这时车辆突然加速,当时脑袋就懵了!”   车主回忆时仍充满恐惧,因为当时感觉电门确实下去了,但不是人踩下去的,而是踏板自己下去的。因为和平时松开电门后的阻力感,完全不同。 等反应过来再踩刹车,车子已经撞到了对面墙上。 车主说他开了7年车,绝对没有操作失误。特斯拉得知后,要了全套事故照片,说要进行分析,并保证不删除行车记录。 第二天特斯拉售后来电,给出初步结论:车辆的加速与制动都没有问题。碰撞前检测到加速踏板松开后又突然较深踩下,虽然之后有一个刹车动作,但距离碰撞只有0.2秒,导致事故发生。 这位车主最后说:“作为特粉,之前深深怀疑每一起事故都是司机踩错踏板了,只有自己亲历了,才发现真的很可能是特斯拉的问题。” 二、地库内,突然刹车失灵! 2月1日,同是特粉 的赵先生, 遇到了另一种奇葩 故障 : 刹车踩不动。   他从大一开始喜欢特斯拉,到大四后终于定了一辆Model 3性能版。但没想 到,提车仅一周后,就出现了刹车失灵的情况! 当时,他一上车发现屏幕上有提示“能量制动辅助效果下降”,他以为只是能量回收功能受限,就没在意。 那知,踩住刹车挂D挡,还没有松开刹车踏板,车子竟然自动向前走!而且刹车踏板变得特别硬,因为感觉刹不住了就用力踩刹车,一直踩到底时,才有了制动力让车停下来。 “当时有类似ABS工作时嘎哒嘎哒的声音,刹车特别硬,并且前四分之三的行程没有任何制动力,但刹车灯却是亮的。” 他致电售后后,特斯拉工作人员告诉他是系统问题。但他提车一周期间,一直在等OTA推送但一直没有。   作为资深特粉,赵先生在现场开始了各种重启大法,不停上车下车,深踩刹车。终于,制动踏板有所恢复。但异常的是:前段刹车完全是虚的,没有任何阻力就能踩下去,到达某个临界点后又突然出现了制动效果。 他在微博上连发质疑: ▎如果真是系统问题,为何出厂时不对新车更新系统?为何另一位车主更新了系统仍出同样问题?为何他的车修好后仍未更新系统? ▎另一位宁波车友也是国产性能版,也遇到了刹车踩不动的问题,售后也说是系统问题,但为什么维修措施是更换进口的iBooster? ▎如果在高速上发生了这种刹车失灵的情况,怎么办?他自己就收到了四位车友的私信,说遇到了相同的刹车故障!这么高的故障率,为何不召回?! 其中奥秘,还得从维修单上找。 三、维修单上,问题直指iBooster!   据赵先生提供给车聚网的一份维修单显示,特斯拉对刹车失灵问题的维修措施是:更换IBST--这是iBooster的英文缩写。 主配件:真空助力泵(Brake Booster)和总泵总成(Master Cylinder Assembly)的编号是1044671-50-A。 付款方式很有意思:善意赠送。   这是另一位宁波Model 3性能版车主的维修单。他的家人当时在停车场正常启动,车辆突然加速,正常踩刹车根本没用,最后整个人都要站起来才刹停。挂了P挡也没用,一旦试图放开刹车,车子就有加速的趋势。 检查出的问题,依然是:“iBooster的问题,更换后故障排除。” 最后店方的措施是:把国产的刹车助力泵(iBooster)更换成了进口的配件,之后没有再遇到类似的故障。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车主的零件编号是1044671-00-E。 更有意思的是,付款类型是:车辆有限质保。 […] read more

  • 宁德时代原地不动?全球电池装机量出炉

    宁德时代原地不动?全球电池装机量出炉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了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137GWh,同比增长17%。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34GWh,在此卫冕全球第一。今年的“装机王”虽然还是宁德时代, 但是排在第二的LG化学与宁德时代只有3GWh的差距,加上同比150%的涨幅,LG化学很有可能会在2021年超过宁德时代。 特斯拉助力LG化学 特斯拉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客户。继2020年9月小批量供货国产特斯拉Model 3以来,宁德时代配套特斯拉装机电量随国产Model 3销量的攀升迅速起量。根据GGII数据显示,特斯拉9月仅少量试装国产Model 3装机电量为0.49MWh,10月配套数据迅速拉升至5136辆,装机电量282.48MWh,11月配套国产Model 3电量达到529MWh,装车国产Model 3车型为9619辆。 结合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和特斯拉的销量来看,特斯拉对宁德时代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在特斯拉Model Y加入国产序列之后,在销量大涨的背景下,特斯拉的电池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如果宁德时代能够稳稳抓住这条“鲶鱼”,宁德时代接下来将会继续稳坐“装机王”的宝座。或许很多人认为宁德时代的合作方有很多,即使特斯拉不与其合作,影响也不大。但是,相比于特斯拉可预见的年销量,大部分车企在纯电动车方面的销量还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不过,电动君认为宁德时代与特斯拉之间的合作,或许会在2021年发生变化。有消息称,LG化学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开始向特斯拉供应其最新的超高镍NCMA电池。从LG化学公布的信息来看,预计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大批量生产这款电池,届时将用于上海超级工厂所生产的特斯拉Model Y,后续不排除搭载在Mode 3上。按照这样的情况,如果LG化学成功替代宁德时代在特斯拉供给链中的地位,2021年宁德时代能不能保住“装机王”的称号还两说。 LG化学即将量产的动力电池为NCMA四元锂电池,该电池的技术路线是在镍钴锰三元电池的材料中掺入部分铝元素,可以抑制钴元素的不稳定杂质生成,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值得一提的是,NCMA电池的成本可以实现超过30%的降幅。 三元锂电池或被淘汰 相比于哪家电池生产商成为“装机王”,电动君更关心的是电池技术安全问题。从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来看。2020年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8.9GWh,占总装车量的61.1%,同比累计下降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4.4GWh,占总装车量的38.3%,同比累计增长21%,是驱动装车量整体同比上升的主要产品。 虽然当下三元锂电池还是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是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却开始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而磷酸铁锂电池出现大幅度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频出,即使是搭载宁德时代的主力产品811电池的车型也出现了多起自燃事件。比如说在2020年10月27日,一辆停放在北京市北四环西路的中科院的威马EX5在未充电、正常停放下的状态下,突然爆炸自燃。据位于附近的网友表示,震感非常强烈,并且能够闻到刺鼻的味道。 对于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比亚迪汽车在推出刀片电池时,曾以穿刺试验来对三元锂电池进行测试。从当时展示的视频结果来看,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三元锂电池在经过穿刺实验后的几秒内,冒烟、起火接而发生爆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三元锂电池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刀片电池内部的原材料与磷酸铁锂电池几乎一样,但是在动力电池的形状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更新。重点是,刀片电池在经过穿刺试验后的长时间内,电池温度仍旧正常、电池仍可持续输出电压,反映了其安全性。 就在1月19日傍晚,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一小区的地下库发生爆炸。对于此次自燃事件,还有一张微信聊天记录截图描述了大概的事情经过,事发当时。这辆特斯拉Model 3刚开地下车库,就突然起火了。车主下车去找物业保安,结果车辆突然发生爆炸。有网友表示:“特斯拉说到做到,留给车主逃生时间”。或许这只是网友调侃一下,但是也反映了电池发生自燃时对车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结 虽然该事件中的Model 3还不能确定搭载的是不是三元锂电池,但是有一点阔以肯定的是,该事件经过曝光之后,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更加注重。在这样的趋势下,加上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如果三元锂电池自燃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电动君预估在2021年结束时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会进一步提升。 撰文:李兴辉 read more

  • 续航达1000公里的智己汽车发布了,还俩呢!

    续航达1000公里的智己汽车发布了,还俩呢!

    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组建的智己汽车今天在上海发布了两款量产车型。其中,一款纯电动轿车将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启动预订。 智己汽车今天发布的两款产品均为量产定型车。一款为纯电动轿车,一款为纯电动SUV。其中,纯电动轿车将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启动预订,今年第四季度交付。另一款产品将在明年正式推出。   智己首款纯电动轿车将在4月启动预售 智己汽车表示,新车将搭载93kWh和115kWh两种动力电池,其电芯采用了掺硅补锂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最高可达300wh/kg)和抗自燃的性能特点。依托这块电池,智己汽车的续航里程最最高可以达到1000km,且行驶20万公里性能不衰减。动力及驱动方面,智己汽车采用后驱为主的四驱平台,综合动力输出最高可达400kW/700N·m。此外,量产车型将配备11kW大功率无线充电功能,简化充电流程。 在车载智能交互系统方面,智己汽车的两款新车将搭载其自研的IMOS系统。IMOS采用Linux底层系统,能够实现多屏交互,中控屏为一块12.8寸曲面屏,配合可分屏升降的39寸智慧场景屏,打造出场景化沉浸式座舱体验。此外,智己汽车的产品还将提供额外的Carlog视频分享功能,车载摄像头高达1.5亿像素,拥有180度无畸变广角、超级夜景、延时摄影、慢动作摄影、一键分享等功能,能够让车辆变成一部移动的vlog创作分享平台。   到今年年底,智己汽车将在部分商业中心实现自动代客泊车 在自动驾驶方面,智己汽车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英伟达合作,采用基于支持多枚英伟达Orin芯片的可拓展式IPD智慧驾驶中心、视觉为主兼容激光雷达的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到今年年底,智己汽车将在特定商业中心场合实现自动代客泊车功能。 智己汽车表示,其首款量产车型将标配15个高清视觉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实现“城市智慧领航+高速智慧领航+厘米级高精度定点自动泊车”,基于中国特色路况和驾驶习惯,通过Data-Driven核心算法架构,进行自动数据记录、上传、标注、模型训练和迭代更新,在国家法规允许以及高精地图进一步放开的情况下,实现“全场景、最连续、零接管”的自动驾驶,充分解放用户时间,带给用户人性化的自动驾驶体验。   智己的纯电动SUV将在明年发布 撰文:北青网·北京头条 @杨铮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