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车市
最便宜的特斯拉“Model 2”只卖16万元左右?
海外媒体有消息称,特斯拉将打造一款全新入门级紧凑型纯电轿车,应该就是传说中的Model 2。预计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海外售价或为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 该车预计是一款掀背车,将为中国市场进行本地化设计,但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如果 Model 2这款价格 16万起售的话。那特斯拉很有可能把市场搅得翻江倒海。 特斯拉的产品强势力,Model 3在美国已经把宝马3系和 奔驰C干趴下了。基本上成为了在北美市场卖的最好的豪华品牌B级车。 在国内销量也增长特别快。从今年的销量数据来看,特斯拉Model 3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1万多的销量,多月销量创造出突破2万辆大关的出色成绩,力压宝马3系、奔驰C等传统燃油竞品。并且还处于骂的越狠销量越稳,越多的状态。 Model 3价格又低了,8月销量会更高。如果3瞄准的是豪华B级市场。那Model 2出来真的就是瞄准卡罗拉了。 当特斯拉这个价格屠夫,价格真的下探到16万。国内的汽车厂家该怎么办? 出处:头条号 @车市杂评 read more
不愁卖的特斯拉,为何还一直降价?
特斯拉的板砖,又一次的毫不留情的砸了下来。 与上一次推出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相差没有一个月,特斯拉再次对价格进行了梳理,对目前在售、销量最大的Model3进行了又一次的降价。 Model3价格下调15000元,毫不留情。 与上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比较大,而且这一次调整价格幅度并不大,只有15000元,只有整车车价的6%,但这6%的价格幅度有可能带来一个新的市场格局。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国产新势力轿车为了抗衡、追赶特斯拉,在配置以及价格层面做到了极致,成本以及利润压缩再压缩,即便如此不少新势力以及新能源车型在销量上仍然难以抗衡Model3。 特斯拉的优势,是所有人都看不到的成本控制。 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特斯拉的降价是建立在销量灼热的市场环境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行业整体芯片紧缺的基础上,再一次突破了销量上限,与此同时特斯拉在市场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 一边是难以遏制的舆论危机,另一边则是不断突破上限的销量数据。 对于在中国市场中短期内不会缺少销量的特斯拉来说,降价或许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目前全球产能吃紧明显,德国工厂建设受阻的情况下,上海临港工厂生产的特斯拉还有外销德国市场的任务。 基于此,特斯拉仍然发起了新一轮的降价, 无可厚非的是,这一波降价将会让特斯拉销量进一步拉升,加大工厂产能压力已经是必然会存在的客观事实。 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入手特斯拉的成本更低了,但享受到的生活方式不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生产经验的增加,后续入手的特斯拉在质量层面将会有新的拉升。 等等党们终究会胜利,这不是一句空话。 一般来说,降价会伴随着销量不佳而来,但特斯拉的降价总是在销量顶峰时期到来,这非常有悖于市场发展法则。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卖车从来都是不是目的,同时所谓的品牌价值也不体现在产品价格高度上,所以对于降价策略特斯拉从来都是快刀斩乱麻一般的迅速,能够在销量顶峰时期降价,这意味着特斯拉的布局非常明晰。 一方面,销量顶峰时期的特斯拉必然关注度最高,用降价的方式再一次刺激消费味蕾,必然能够再创新高,这一定能够继续刺激全球销量,进而拉升投资市场热度。 另一方面,基于销量不断拉升的全球份额,特斯拉能够在出售的更多车型上,盘活门店热度、软件销售量、超级充电桩的使用频率,构建一个更好的出行环境,毕竟对于这家企业来说,软件销售以及全球出行版图同样是另一个值得运营的事情。 对于特斯拉来说,一定程度上压缩利润空间,必然能够撬动整个版图的发展,更好的超级充电桩使用率,更好的门店状态,更出色的软件销售量。 这些都能全面刺激销量的拉升,也会让特斯拉进入到一个更快的发展环境中。 出处:头条号 @汽车扒一扒 read more
满电续航达到537公里!奔驰EQA即将上市
近期,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北京奔驰即将迎来全新的SUV车型——奔驰EQA,这款车属于一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新车将基于GLA平台打造而来,目前新车的起售价已经得到了曝光,为33万元左右,而据悉,新车将会在今年年内上市,上市后对标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特斯拉迎来强敌!奔驰全新SUV,续航达537km,预计年内上市 作为奔驰全新打造而来的新车型,奔驰EQA在外观的设计上,非常的动感、大气。前脸的进气格栅犹如燃油版车型的一样,虽然采用了专属的封闭式设计,但是在气势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一些燃油车,而两侧的大灯采用了灯带式的连接,点亮之后更具辨识度,也更为动感。而在新车的侧面以及车尾部分,基本上延续了奔驰家族式的设计风格,在细节方面做出了改进,而左侧还加入了充电接口。奔驰EQA全新曝光,续航达537kw,起售33万如何 在内饰的设计上,奔驰EQA的内饰有着浓郁的奔驰家族的典型设计,尤其是中控台上的液晶显示屏,依旧是双10.2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内置MBUX人机交互系统,可以实现自然语音识别、AR实景导航等丰富互联功能,科技感更足。而在车身尺寸上,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463*1834*1624mm,轴距达到了2729mm,尺寸远超奔驰GLA等车型。 动力方面,国产奔驰EQA车型将搭载前交流异步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前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50kW,峰值扭矩为355N·m,后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70kW,峰值扭矩为148N·m,并采用全时四驱驱动形式。EQA配备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为188Wh/kg,百公里电耗为14.7kWh,综合续航里程为537kw,动力续航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那么,对于这款新车,你觉得如何呢?是否会成为同级的爆款车型呢? 出处:头条号 @悦视车界 read more
特斯拉在中国再发大招,降价7万元!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掀波澜。2021年7月8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全新Model Y标准续航版起售价为27.6万元,预计8月交付。 今年1月1日,特斯拉国产Model Y正式上市,彼时推出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两个版本车型,其售价分别为34.79万元和37.79万元。 本次推出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虽然比长续航版只少了70公里,百公里加速降低0.6秒,但价格却便宜了7万元。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今天店里客流还好,电话咨询的顾客比较多,咨询之后直接下订的也比较多。”北京某特斯拉门店一销售人员向中证君表示,“下午预订,8月可以提车,到今晚(预订)可能就要排到9月提。” 据了解,Model Y标准续航版起售价为27.6万元,续航里程(国标工况法)达到525公里。单电机后轮驱动的动力配置下,百公里加速5.6秒,最高车速为217公里/小时,标配高级内饰套件。 目前,特斯拉中国制造Model Y同时拥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标准续航版、双电机全轮驱动版、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依次为27.6万元、34.79万元、37.79万元。 与长续航版本相比,Model Y标准续航版最大的变化有两点,一是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二是采用了国产单电机后驱。 分析人士指出,与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成本大约便宜20%左右,国产零部件成本的下行直接降低了Model Y在中国的售价。 6月28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协议,约定公司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国产电机方面,中信建投证券指出,特斯拉国产电机采用了扁线技术。相比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满槽率和功率密度得到提升,效率更高,散热、HNV、轻量化等性能更优。 6月销量同比增长122% 近年来,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特斯拉国产化步伐不断加快,这也为特斯拉的降价提供了不小空间。 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2年至2022年底,同时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 特斯拉推出低于30万价位的车型,使其能享受到政府补贴等利好政策,为进一步扩大销量、占据更大市场提供了助力。 7月8日,乘联会发布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6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为33155辆,同比增长122%。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16万辆,达到161743辆的市场表现。 日前,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全球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二季度汽车产量为206421辆,同比增长150.9%;销量为201250辆,同比增长121.42%。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汽车累计产量达386759辆;累计交付量达386050辆。 其中,Model 3和Model Y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上半年,Model3和Model Y合计生产20481辆,合计交付199360辆 ,是上半年销量的主要来源。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表示:“Model Y的市场潜力巨大,其潜在市场体量约是Model 3的2.5倍,估计Model Y的需求量甚至超过Model 3、Model S以及Model X的全部总和。” 目前,在中国市场,国产Model Y销量快速提升,已超Model 3,成特斯拉最畅销车型。 分析人士指出,从我国乘用车市场来看,由于SUV具有空间大、视野好、驾乘舒适度更高等特点,SUV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偏好,SUV的市占率由2010年的9.58%快速提升至今年前五个月的47.27%,超过了轿车的市占率。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证君采访时表示,特斯拉推出30万元以下的SUV,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巨大的促进意义。他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特征就是成本问题,特斯拉推出低成本汽车,会促使更多品牌也推出相应的低成本产品,这可以使更多人接受电动车。” 申港证券指出, 特斯拉鲶鱼使命尚未完成。目前,20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明显偏低,原因在于该价格区间的消费者追求汽车的极致性价比,而电动车因电池成本高,在价格上明显高于同级别燃油车。特斯拉有着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望通过国产化实现新能源供应链成本的再次下降,从而帮助中国打开该价格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出处:中国证券报 read more
中国或成Cybertruck的最大市场?
特斯拉的皮卡你还记得吗?特斯拉宣布,这款皮卡的目的地设定在了4亿公里外的火星,它将成为“登陆火星的官方卡车”。或许在马斯克眼里,“地球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有很多事情让人们对未来感到悲伤或沮丧,但我认为成为一个太空文明是让你对未来感到兴奋的事情之一。”——马斯克 对于这位痴迷于宇宙探索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上火星更兴奋了。最高版本的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最快百公里加速达2.9秒。售价区间为3.99万美元~6.99万美元,预计2021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1、不仅是台电动汽车,还是能上火星的皮卡 早在2012年,埃隆·马斯克就透露了要做一台纯电动皮卡的想法,甚至都早于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款产品Model S。 而正是这一年,2012年10月,他创办的另一家公司SpaceX成功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全球私营航天的新时代。 特斯拉,一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如今它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火星皮卡的制造商。 在当时,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认为,“发射一辆跑车不仅更加有趣,而且也能够鼓舞人心。” 而如今,这辆上太空的跑车,已经完成了围绕太阳轨道一周的飞行。但对于马斯克来说,不仅要送车上去,还要把人送上太空。 早在今年9月,马斯克的民营航天公司SpaceX,公布了乘坐其BFR火箭飞船绕月飞行的私人乘客身份,首位乘客为日本富豪前泽友作。 马斯克表示,SpaceX环月旅行将使用的BFR运载火箭,其开发成本约为50亿美元,此次太空旅行将于2023年启程。 这是人类自1972年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后,时隔46年重返月球,也是首个私人乘客绕月飞行。 而作为航天公司Space X、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太阳能公司SolarCity、挖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四家公司的创始人来说,他的终极目标是,把100万人送到火星居住。 事实上,他所有的商业布局,都致力于这个目标的达成。 (来源:网络) Space X,作为一家太空探索公司,从小火箭到制作更大、性价比更高的火箭,并且做到可重复利用。为的是一步步把太空“船票”的价格降到最低,以便有100万人能负担得起去火星的费用。 Space X的火箭(来源:Space X) 特斯拉,一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如今它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火星皮卡的制造商。 由于太空上没有氧气,内燃机为主的交通工具和动力设备,无法正常进行工作。但是,特斯拉生产的电动汽车可以。 而今天推出的皮卡,更是具备在太空驾驶的能力。 车身采用与 SpaceX 火箭同款的超坚硬的 30 倍冷轧不锈钢板,车窗玻璃也有特殊的加强,其被称为 Tesla Armor Glass(特斯拉盔甲玻璃)。而且根据马斯克的描述,“特斯拉Cybertruck(加压版)将成为登陆火星的官方卡车。” 特斯拉官方宣传,超过14,000磅的牵引能力,Cybertruck可以轻松应对几乎所有的极端情况。多功能的实用设计为各种体验做好了准备——包括车载电源和压缩空气。 SolarCity,一家太阳能公司:“提供太阳能服务,以低于电力公司的价格,向客户供电”。太空中没有煤和天然气,但有足够的太阳能。 现役的一些火星探测车,也均采用太阳能给车辆提供驱动动力。而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特斯拉皮卡背部玻璃的设计,像极了一大块太阳能板。 The Boring Company,同样也是马斯克创立的公司,核心技术Hyperloop(超级高铁)——电动滑轨车、真空地下隧道,能达到1000公里/时的超高速运输系统。 太空的真空条件,有利于这项技术的实行。而一旦技术成型,人类在火星上的地表以下的公共出行将成为可能。 而实际上,这四家公司都是为了满足马斯克,一个人的太空梦想。但一个人梦想变成一群人的梦想时,那么最开始的那个人的动向,也将会影响这群人,这些公司未来的走向。 “我觉得我们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宇宙的本质,以确保我们能够进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马斯克在今年8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 当然,其他同行并不看好。 马斯克在太空竞赛中的对手,全球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蓝色起源掌门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就曾坦言,“对于那些想搬到火星去的朋友,我想说,拜托,先去珠穆朗玛峰山顶住一年,看看你喜欢不喜欢——因为和火星相比,它简直是一个天堂。” 极具潜力的中国市场,特斯拉垂涎已久。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越来越多富裕阶层因个人兴趣购买皮卡,加上政府对此类车型的限制放宽,中国的皮卡需求正在攀升。 行业咨询公司LMC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需求出现28年来首次下降,但皮卡销量增长了10%,达到45.2万辆左右,为连续第四年增长。 这使得中国超过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皮卡市场。 出处:头条号 @皮卡范儿 read more
十万出头的纯国产车,预定后竟然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
最近,比亚迪道歉了。 不过,并不是因为车辆质量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 ——车卖得太火爆了。 所谓甜蜜的烦恼,不过如此罢。 据官方数据,比亚迪乘用车5月全系销售45176辆,同比增长45.3%(刷新年度单月销量纪录)。新能源单月销售31681辆,同比增长198.8%。其中,纯电EV车型共售出18711辆,同比增长126.0%,而混动DM车型共售出12970辆,同比增长458.3%! 458.3%!导致现在,一车难求… 据悉,秦Plus DM-i上市时,订单就已经排到3个半月。现在据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4S店里现在基本都没车,排队已经要等半年,不加价拿到车就算是赚到了。可见比亚迪最新的DM-i车型在市场有多火。 比亚迪透露,目前DM-i的三款车型(秦PLUS DM-i、唐DM-i、宋PLUS DM-i)的累计订单数已达到6位数(10万+),而且订单数还在飞速增长,以至于客户天天催更,求车心切,甚至遭到了准车主的“投诉”。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以上这封“甜蜜的”的道歉信。 道歉之余,比亚迪也在试图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近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太原改造生成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50万套EHS动力总成的电动总成装配线及配套设施,而『EHS动力总成』正是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比亚迪急补50万套动力总成,希望以此缓解DM-i车型的交付难题。 为什么DM-i卖这么火? 看到这里,肯定有不少吃瓜群众会满脸问号:听过雷克萨斯ES、丰田汉兰达、本田思域这些热门合资车要排队订车,而一辆10万出头的国产车怎么也出现一车难求的情况呢? 答案就在『DM-i』。 DM-i是比亚迪旗下最新的混动系统,主打以电为主的插混技术线路。 去年六月,比亚迪发布了双模(Dual Mode)技术双平台战略,就包括DM-p和DM-i。其中DM-p平台中的“p”指的是powerful,意味着该平台主打动力强劲、极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的追求,例如此前唐DM、汉DM都属于DM-p平台;而DM-i平台中的“i”则是intelligent的象征,意为智慧、聪明,主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低能耗、高效率的需求,譬如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秦PLUS DM-i、唐DM-i、宋PLUS DM-i就是此列。 这套备受关注的DM-i超级混动系统,核心部件包括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以及整车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并且,这些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完全由比亚迪自主研发。 比亚迪DM系统的起源 在介绍DM-i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混动的基本结构。 按照电机的设计位置不同,混合动力一般分为P0、P1、P2、P3和P4共五种结构:其中P0结构下,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前端,通过皮带与发动机连接,一般功率较小,不能独立驱动车辆,通常作为发电机;P1结构中,则将电机与发动机后端进行刚性连接,可替代起动机并作为发电机,功率更大;P2结构中,电机位于离合器与变速箱之间,电机功率较大,可以通过变速箱变速直接驱动车辆实现纯电行驶;P3结构中,电机位于变速箱之后,与主减速器相连,功率大,可直接驱动车辆纯电行驶;P4结构中,电机被布置在车辆的后桥上,可直接驱动后轮,实现纯电行驶。 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发布了第一代的DM插电混动系统架构,初代DM系统采用双电机混联架构,驱动系统状态切换较少,不太注重性能,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动力输出的平顺性以及更佳的燃油经济性。 2013年,比亚迪带来了第二代DM系统,主推的『542技术』(分别代表加速、四驱和油耗),这代DM技术是基于双离合变速箱打造的混联式动力,当时以“唐”为首的车型举起了“性能”的大旗,虽然是以新能源卖点,但“性能表现”远比“新能源”这一标签更为突出。 到了2018年,比亚迪第三代DM系统来了,第三代相比第二代DM多了BSG皮带启动/发电机,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和系统输出平顺性,也是解决之前“电耗高”的有效手段,而“性能”依旧是第三代DM的特色。 随着性能表现达到峰值,消费者开始转向更加节能省心的插混系统,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以DM-p、DM-i双线路为主的第四代DM系统,其中DM-p维持了高性能的表现,而DM-i则更加偏向更多消费者关注的经济性。 新一代DM-i的特点 这一代DM-i超级混动系统,则是通过在P1和P2位置增加两台电动发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25kW和50kW,在两台电动机、电池组与发动机的配合下,能够实现纯电模式、增程模式、高速巡航模式、巡航发电模式、加速模式,共5种能量输出模式。 当电量充足时,DM-i可以当作一辆纯电动车使用,具有静谧、平顺、零油耗等纯电动车的优点。这个模式下,P2电机由电池组独立供电,为车辆提供驱动力,发动机不启动。此外,在车辆减速制动时,可进行能量回收。 在道路拥堵而电池馈电时,DM-i开启HEV串联模式,也就是类增程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发动机将启动,P1电机进行发电并将电量储存在电池组中,而P2电机则直接依靠电池组中的电能驱动车辆行驶。用于获得更高的燃油效率,保持纯电的驾驶感受。 高速巡航时,发动机通过高效的单级变速器直接驱动车辆,发动机保持在高效区间工作,系统以并联直驱为主,此时的P1和P2均处于停机状态。发挥燃油机高速续航的油耗优势。 巡航发电模式中,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P1电机进行发电并将电量储存在电池组中,P2电机不工作。 加速模式时,发动机、P1、P2均处于动力输出状态,为车辆提供满额的功率输出。DM系统的传统性能依然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 综合以上工况可以看出,DM-i超级混动系统的设定主要是围绕着“尽量用电”为出发点,有别于此前的油电共同输出的逻辑,发动机尽量只工作在高效区间工作,让驾驶感受无限接近于纯电的同时,极尽所能地去降低油耗。 DM-i如何实现极限节油?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做出解释,首先是整个混动系统的工作逻辑,其次是系统组成中各个独立结构的优化。 我们都知道,纯燃油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做工,而发动机都有一个最经济的转速区间,所以要想达到节油的目的,就需要通过变速箱匹配转速,让发动机尽量处于这个特定的转速区间。但是在实际用车中,怠速、急加速、带挡滑行等大部分工况都处于十分低的燃油效率,很大一部分能耗就这样被浪费了。 而按照DM-i混动系统的思路,在大功率大容量的刀片电池以及大功率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支撑下,发动机可以只专注于一个事情,就是工作在最佳的转速和负载下,支持P1电机发电,即便在加速模式下多出来的功率也可由发电机和大功率电池消化吸收,这与目前很多增程式车型的设计思路十分相似。 但是,增程式车型的这种省油模式只能满足低功率城市道路用车,一旦将车辆开上高速,在高速巡航路况时,“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组→电动机→车轮”这样的能量传递模式,反倒没有“发动机→车轮”的燃油效率高。 所以高速巡航时,DM-i会让发动机通过高效的单级变速器直接驱动车辆,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间,系统以并联直驱为主,达到节油的目的。 以上便是整个DM-i混动系统的工作逻辑。 接下来我们再看,比亚迪对系统中的独立结构做了哪些优化。 核心:EHS机电耦合系统 DM-i混动系统中,有一套关键的EHS机电耦合单元,它采用双电机设计,其中一个电机为驱动电机,另一个电机为发电机。能够实现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串联或并联动力输出。 其中,驱动电机最高转速可达16000rpm,最高效率达到97.5%。同时,油冷技术的使用提升了电机散热能力,使得电机的功率密度达到了44.3kW/L。集成在EHS上的电机驱动单元采用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IGBT 4.0功率半导体器件,电控综合效率达到98.5%。 这两台电机,以电驱动为中心,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并根据驱动电机的功率分为EHS132、EHS145和EHS160三款,适配A级到C级的全部车型,其中EHS132和EHS145采用骁云1.5L发动机,EHS160采用骁云1.5Ti发动机。 三款电机均为发卡电机,优点是槽满率高,比传统电机高50%以上。其次是散热性能更好:一方面是表面积加大,散热面积大;另一方面是绕组之间接触面积大,空隙小,导热能力更好。 同时,绕组端部还更短,也就是绕组两头接线所需要的空间更小,节省更多的空间。可以有效减小电机的体积,提升功率密度。还带来了更好NVH表现,因为开槽形状不一样,电磁噪音更低。 这套EHS机电耦合单元内部带有一个离合器。离合器分离时,发动机打开发电机发电,对电池进行充电,驱动电机从电池获取电量来驱动车辆,实现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动力串联输出。离合器结合时,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动力经过齿轮系统耦合后并联输出。 从行驶逻辑来看,比亚迪EHS的工作逻辑与本田i-MMD系统很像,取消了传统变速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本田i-MMD的E-CVT,中低速主要用电机驱动车辆,高速使用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驱动电机作为动力辅助。 得因于此,厂家公布的宋PLUS […] read more
比亚迪海豚、大众ID.3、小鹏P5等新车的申报信息曝光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车型申报信息,其中有不少全新车型,也有部分换代车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新公布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包括有比亚迪海豚、上汽大众ID.3、小鹏P5和凯翼炫界Pro EV、广汽埃安AION LX,这些车型在外观、配置和动力方面都带来更多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比亚迪海豚 两厢纯电动车 据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显示,比亚迪海豚定位两厢纯电动车,搭载最大功率为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新车此前在2020上海车展亮相,曾命名为EA1,其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将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比亚迪海豚预计最快于第三季度上市,将在e网进行销售。 新车外观方面采用了“海洋美学”的全新设计理念,整体车身造型十分圆润,封闭式格栅、贯穿式尾灯都比较符合当下流行趋势。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070(4125)/1770/1570mm,轴距为2700mm。新车动力方面将搭载最大功率为7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150km/h。 上汽大众ID.3 纯电动轿车 据申报信息显示,上汽大众ID.3是一款纯电动轿车,也是大众ID系列的第一款车型。新车基于MEB平台打造,预计将于年内首发亮相。从申报信息来看,上汽大众ID.3或将带来PURE、PRO、1ST三种配置的车型。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25kW的后置电动机,其最大扭矩可达310N·m。在续航上,参考海外版大众ID.3,新车或将提供三种续航可供选择,WLTP工况续航分别为330km、420km以及550km,对应的电池容量为45kWh、58kWh以及77kWh。 新车外观样式整体延续了海外版ID.3车型的设计路线,封闭式前格栅、扁平化的大众LOGO、蜂窝状的前包围装饰等等,再加上描绘灯组轮廓的LED日行灯,以及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整体看起来极具未来感。车身尺寸方面,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261/1778/1568mm,轴距为2765mm。 新车的内饰也是极度的简化,前方仪表及中控显示屏均采用了悬浮式设计,其中仪表盘右侧带有旋钮式换挡杆。 凯翼炫界Pro EV 纯电动SUV 据凯翼炫界Pro EV的申报图显示,新车的整体造型延续了炫界的设计,细节更加运动,外观方面加入了更多新能源的元素。在动力方面,该车配备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20千瓦,并搭载由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炫界Pro EV相比普通版车型在前格栅加入蓝色饰条,尾部采用了贯穿式尾灯。配备了LED前大灯、日间行车灯、360全景影像、全景天窗等,同时还拥有三种不同样式的轮圈可供选择。此外,虽然是纯电动车型,该车依然配备了双边共双出的排气装饰件。 小鹏P5 纯电动轿车 小鹏P5是小鹏汽车旗下全新紧凑型轿车,新车已于2021上海车展上亮相,并开启预售。从此次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来看,小鹏 P5 新车有 4 款,四款车有些许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版本取消了前保险杠处的激光雷达设计,一个版本搭载三元锂电池,但也有磷酸铁锂电池型号,电机最大功率 155 kW,最大马力为 211 匹,最高车速 170km,预计是入门级和顶配的区别。 在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主动式进气格栅,并在前包围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一枚车规级激光雷达。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08/1840/1520mm,轴距为2768mm。同时,新车未来将提供215/55 R17,215/50 R18两种轮胎规格供消费者选择。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由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型号为TZ230XS65B或TZ228XS68D5驱动电机,按照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P5的NEDC续航里程预计为600km。 广汽埃安AION LX 纯电动SUV 据申报信息显示,新款广汽埃安AION LX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并且采用了全新Logo。新车在动力方面搭载了由三元锂电池组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组成的动力系统,电机最大功率为180kW。 新车外观方面运动感更强,尤其是车头的设计,封闭式的前脸搭配全新的LOGO,T字形头灯尺寸更大,设计更加精细。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尺寸为4835/1935/1685mm,轴距为2920mm。根据曝光的申报信息显示,新车提供了245/55 R19和245/50 R20两种尺寸的轮胎供选择。此外,新车还提供不同样式的外后视镜颜色、门把手样式、轮圈样式、门框装饰条、双色车身、前后雷达、D柱装饰板等。 撰文:陈志华 read more
百度华为争着合作的车企,居然是极狐
华为自动驾驶7分钟无接管的视频播出之后,百度倍感压力。百度自动驾驶的8年投入、超500辆测试车队、超1200万公里测试里程……在舆论场中,似乎一下被华为比下去了。 百度显然要做出反击。6月17日,百度在北京Apollo Park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Apollo Moon搭载百度第五代Robotaxi技术,并且以量产商业化应用为目标,预计年内在北京开始投放运营。 Apollo Moon 有意思的是,Apollo Moon是以高端智能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为基础打造而成的。而华为7分钟没有接管的自动驾驶车型,则是极狐阿尔法S HI版。 为什么极狐阿尔法车型能让百度、华为都倾力合作呢? 新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说,“4年前我们开发极狐这个平台的时候,就打下了兼容自动驾驶的基础。” 代康伟在APOLLO MOON发布会后的媒体恳谈会上发言 极狐阿尔法T产品总监曹琛在Apollo Moon发布会上介绍,由于ARCFOX极狐的智能化IMC平台架构,极狐阿尔法T才能支持第五代Robotaxi无人驾驶技术实现。 百度Apollo Moon想要做什么?极狐品牌能不能从此合作中获得势能,顺势而上呢? 1 Apollo Moon展示百度雄心 与业界所说的Robotaxi不同,百度将Apollo Moon称为共享无人车。 但Apollo Moon搭载的就是百度的第五代Robotaxi技术。如果套用现在的自动驾驶分级,Apollo Moon已经接近L4级。不过,Apollo Moon带有驾驶冗余设计,车内有紧急按键,一旦自动驾驶失效,“5G云代驾”就会介入代替车辆驾驶。 从第四代Robotaxi开始,百度和车企联手打造前装量产车。Apollo Moon继续前装量产模式。“除了定制的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所有的传感所有的设备都集中在集成的车身之内,前端的量产程度非常高。”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介绍说。 Apollo Moon的感应设备是13C5R2L,即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和2颗激光雷达。车端的感应器,都具备自检能力和自清洗能力。 Apollo Moon的车顶激光雷达还是后装的 在计算平台上,Apollo Moon搭载百度自研的中央计算平台,算力达到800TOPS。“也实现了主计算系统和备份安全系统一体化设计,同时采用了水冷散热,不仅体积变得更小,而且会更加的简单,更加的安全,整体的噪音也极低。” 王云鹏说。 基于计算平台、感应设备、Apollo GO APP以及此前百度Robotaxi的运营经验,Apollo Moon提出了59项出行服务功能设计。包括,通过自定义的车顶接驾屏来识别车辆;乘客上车时人脸解锁;APP控制车窗及空调;语音交互影音系统等等。 电动性能方面,Apollo Moon 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4.6s,NEDC续航里程为653km。 “目前我们做到了每两年无人车的成本降一半、能力提升10倍,而今天发布了阿波罗MOON我们再一次做到了上面两点。”百度资深副总裁李震宇说。 此前,百度第四代Robotaxi可以稳定运行2000个小时,Apollo Moon提升到了20000个小时。 成本方面,百度首次透露了价格。Apollo Moon成本价为48万元。 百度IDG副总裁魏东在发布会上介绍,Apollo […] read more
特斯拉Model Y拿下2021年4月份纯电动SUV交付冠军
乘联会的4月数据出来了,摘一些和纯电动汽车有关的信息给大家吧。 一、宏光MINI交付26592辆,位列轿车总榜第5位。不过上海的牌照新政可能会对宏光MINI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以后不再送牌照,恐怕会出现销量暴跌的情形。 二、SUV畅销榜单前15位中,没有出现纯电动汽车的身影。排在第15位的逍客有14033辆,而纯电动SUV的交付冠军特斯拉Model Y也仅有5407辆,距离入榜门槛有较大的差距。 三、高端SUV畅销榜中,特斯拉Model Y成为了唯一入选的纯电动车型,排在第7位。 四、新能源销量榜(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前15位及交付量: 1、宏光MINI,26592 2、特斯拉Model 3,6264 3、比亚迪汉EV,5746 4、奇瑞eQ,5617 5、理想ONE,5539 6、特斯拉Model Y,5407 7、AION S,5077 8、欧拉黑猫,4613 9、科莱威,4130 10、哪吒V,3846 11、奔奔EV,3826 12、比亚迪秦PLUS DM-i,3603 13、蔚来ES6,3163 14、小鹏P7,2995 15、比亚迪e2,2918 五一回家,发现我哥买了一辆奇瑞eQ,看着还不错。等再回去时,一定试驾一下。 最后,我们来个互动话题吧!这个话题已经在小H书上获得了超过51000次阅读和370条评论了! 近日,路透社报道称:“特斯拉已暂停购买土地以扩大其上海工厂并使其成为全球出口中心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特斯拉退出中国,你买蔚来还是小鹏?欢迎留言分享看法。 出处:头条号 @不看车 read more
纯电续航超过1千公里,推荐几款告别续航焦虑的新车!
为什么会有里程焦虑,因为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短,充电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充电桩的不断建设,不少品牌都开启了很多旅游线路上充电桩的建设,这个问题只需要时间去解决。而在续航能力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超大容量的电池了。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就听到了不少续航超过1000km的车型,一起来看看吧! 蔚来ET7 指导售价:44.8-52.6万元 电池类型:固态电池 关于蔚来ET7,相信部分熟悉蔚来的朋友对它都比较了解了,早在今年的1月份它就正式公布了售价,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则是公布了新车的内饰设计。除了它作为蔚来首款纯电轿车这一个看点之外,它所搭载的固态锂电池也是一大亮点。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隔膜和电解液,相比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蔚来采用不是100%固态,仅是90%固态、10%液体。这款固态电池的容量为150kWh,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是高达360Wh/kg,所以NEDC最长续航也是达到了1000km,不过交付时间则是要到2022年第四季度。 ET7大家对它的期待早在概念ET概念阶段就开始了,整车的外观造型很有科技感,封闭式的前脸造型以及分体式的大灯极富未来感,车身侧面造型优雅,整车的风阻系数仅0.23cd。内饰的线条也遵循极简的科技美学,两幅式的平底方向盘和超大尺寸的中控屏非常亮眼,相比其现在流行的“到处都是屏”,ET7要显得更加高级一些。 奔驰EQS 售价:未上市 电池类型:“cell-to-pack”三元锂电池 本届上海车展上最亮眼的纯电动车型莫过于奔驰EQS了,无时不刻它的身边都汇聚了大量的人群,作为奔驰纯电动EVA平台下的首款产品,它在纯电动车型的地位就和咱们熟悉的S级是一样的,都是旗舰级大型轿车。不过它搭载的电池依旧是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cell-to-pack”电池技术,电池容量为108kWh,官方表示在WLTP标准下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70km,并支持最大200千瓦的快速充电,15分钟即可补充续航300公里。 外观部分,奔驰EQS的整体造型比较圆润,走进它的身边就能给到你非常科幻的感觉,整车的风阻系数达到了仅0.2Cd,其搭载的智能数字大灯可以通过130万片微镜片实现精准的光束图案投射,如果你喜欢你甚至可以用它来播放电影。内饰也是科技感十足,其搭载的无缝一体式设计的三联屏,整块屏幕宽度超过1410mm。并且新车也是奔驰旗下首款搭载MBUX Hyperscreen系统的量产车型,屏幕下方拥有12个传感器,乘客对屏幕的所有操作都会得到物理按键般的反馈。 智己L7 预售价:40.88万元 电池类型:掺硅补锂电池 智己L7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也是正式亮相,能够让它万众瞩目的原因除了本身具备不错的实力之外,其背后的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都是各个强悍。作为旗下的首款车型,智己L7定位中大型轿车,搭载的电池是智己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的掺硅补锂电池,相比传统的液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电耗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可实现单体300Wh/kg能量密度,所以它的NEDC续航里程也接近了1000km。 外观部分,智己L7还是很有科技感的,封闭式的造型搭配上两侧颇具特色的“∑”造型大灯,很有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则采用了更多的曲线,从而营造出更强的力量感,并且整车的风阻系数也是达到了0.21cd。内饰最大的亮点就是中控台上多屏一提的设计,尺寸达到了39英寸,并且还是可支持独立的升降,笔者已经迫不及待要体验一下它是如何做到的了。 总结 不得不说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及充电站的逐渐完善,里程焦虑会被大大降低。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蔚来ET7以及智己L7都将来到我们的身边,并且还有像极氪001、高合HiPhi X等车型都拥有非常不错的续航表现,并且车型亮点颇多。 出处:头条号 @车算子 read more
库克和马斯克终有一战?干掉Tesla的只有Apple
造车新势力未来的竞争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智能化。至于续航里程,则是属于供应链的事。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将来苹果汽车比特斯拉更具优势。也许苹果汽车是特斯拉的掘墓者——题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7年,iPhone问世,苹果颠覆了手机。 2008年,Roadster问世,特斯拉开始了颠覆汽车之路。 从2003年成立,经过十多年发展,特斯拉已经风生水起,成了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没有之一。这两年,借助在中国市场产销的强势表现,特斯拉一举成为华尔街宠儿,汽车领域的王者存在,其市值相当于全球十大汽车品牌后九者市值总和。 特斯拉的成功,让资本和其他创业者眼热心跳,争相效仿,希望复制奇迹。 可谁能复制特斯拉的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 但特斯拉是不是一直都是王者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特斯拉不可以被复制,却可以被颠覆。 到底谁能颠覆特斯拉呢? 当然不是那些船大难调头的老牌汽车企业,而是蠢蠢欲动的造车新势力,他们在中美两国都有,如美国的苹果、谷歌;中国的华为、恒驰和百度。 也许有人会提FF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蔚来、小鹏、理想。但高飞锐思想认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只能是模仿,不会是超越。 中国造车新势力一直对标特斯拉,叫得很凶,有点成绩就觉得是特斯拉第二了。这只是一种臆想,他们没有那个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基因和雄厚实力,过过嘴瘾,捆绑强者,做做市场推广可以,可要阳光照进现实,是没有这种可能的。 苹果和华为颠覆特斯拉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既是软件的强者,又是硬件制造的强者。但华为已经表态自己暂时不造整车,现在我们只来谈谈苹果汽车。 尽管苹果造车还是只听到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但苹果造车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苹果汽车已经拥有一支6000人以上的队伍,拥有了很多相关专利。据传苹果汽车将在2024年推向市场。 现在距离2024年只有两年多时间了。造车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系统工程,需要的周期一般很长。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要实现上市,那说明苹果汽车现在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就差临门一脚了。 在软件开发和硬件制造上都有过人之处,这是苹果有可能颠覆特斯拉的底气所在。 特斯拉汽车之所以引起市场疯狂追捧,不外乎三个方面:美丽时尚的外观,持续领先的续航里程,智能化的车载系统,尤其是无人驾驶功能。 其实,前两点都不难,已经有汽车实现了对特斯拉的超越。高飞锐思想认为即将上市的恒驰和一直强调量产的FF,将来都是特斯拉的梦魇。难就难在智能化的竞争上,这是全球造车新势力的今后的焦点和突破瓶颈。 苹果汽车显然是看到了问题症结,把自动化作为突破口进行着重打造,且成绩不错。虽然还没有公开,苹果也是一直讳莫如深,当作核心商业机密进行保护,但不用怀疑,苹果的相关技术是全球领先的,要远超特斯拉。将来只要苹果汽车上市,苹果与特斯拉之间,就可以高下立现了。 如此说来,将来苹果汽车超越特斯拉,就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用太久。也许苹果汽车就像iPhone一样,出世即巅峰,秒杀同行。所以,苹果将来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特斯拉,在销售和资本市场上把苹果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 不用否认,将来苹果和特斯拉之间,库克和马斯克之间,不可避免地必有一场恶战。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当初特斯拉找苹果合作,希望苹果收购特斯拉,但被拒绝的原因了。也许战争已经开始,2018年苹果从特斯拉挖走了高级副总裁道格·菲尔德、迈克尔·施韦库茨等人的原因。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苹果汽车、谷歌汽车、特斯拉和华为汽车、恒大汽车“春秋五霸”的混战局面。至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可以成为狼,却很难成为狮子,包括最近宣布造车的小米。 2021年4月7日 北京右安门内 read more
硬汉归来?悍马EV SUV抢先评测
10000+N·m是不是觉得这是在“天方夜谭”,但现在他就实打实的发生在一辆SUV上。没错,他就是那台最适合喊“I’mBack”的悍马(HUMMER EV(询底价|查参配))纯电SUV 。 简单来概括这台车,可以用“残暴”来形容。“不拘小节”的硬汉形象与“口无遮拦”的纯电动力完美进行融合,从而打造出我认为是至今为止“最野”的一台SUV。那么今天就来跟着笔者我一起来看看这台车究竟野在哪? 外观:就是“硬汉” 说到悍马,很多人就会想起H1、H2和H3,它们作为21世纪初悍马的当家产品,方正霸气的外观、强悍的动力、“bigger than bigger”早已成为了它们的名片。而在悍马归入GMC旗下后,HummerEV虽然丢掉大排量燃油发动机,但该有的视觉特征全部保留了,无论是车身尺寸、离地间隙还是越野轮胎都贯彻了“大”这一中心思想。而且在电动化外观下,悍马EV得以拥有更多更具科技感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Hummer EV的中网格栅支持整条点亮,夜晚辨识度十足。 Hummer EV车身尺寸(mm) 车型 长 宽 高 轴距 Hummer EV 5506 2202 2060 3218.18 凯迪拉克凯雷德 5697 2045 1880 3302 车身尺寸上,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506/2202/2060mm,轴距为3218.18mm;如果你对这个数据没概念,我们就与典型的全尺寸SUV凯迪拉克凯雷德作比较。可以看到Hummer EV的长宽高已经完全超越凯雷德,可以说尺寸惊人! 内饰:美式奢华 如果你觉得外观还是太过于简单的话, Hummer EV的内饰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 整个内饰由大量笔直线条构成,而12.3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3.4英寸触摸屏就如同两个大水坝立在驾驶员前头。有人说这影响视线,但是悍马EV这么大的车本身视野盲区都挺大了,还为什么在乎多那一点点盲区呢?况且GMC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了。 同时空调面板下方还设有一排基础物理按键,可随时开启/关闭前后差速锁、ESP、双闪、方向盘加热、雷达等常用功能。不过这里需要吐槽的一点事,空调出风口竟然被设计在中控台的最下方。难道这是要拿来吹肚子用的?这个设计逻辑我就真没看懂! 动力:10000N·m+ 动力上,新车搭载了三台电机组,其中总输出功率为619kW(842PS),峰值扭矩15592N·m(变态级参数),可在3.5秒内完成0-100km/h的加速。 是不是觉得这个最大扭矩有点变态,但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已经外媒的测试数据来看,官方公布的最大功率/峰值扭矩参数指的是电机在被输入本身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时可输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但是它在悍马EV上究竟能输出多少,还得看它匹配的电池。 根据外媒的实测,悍马EV在实际驾驶时可输出的最大扭矩达到了1085N·m,虽然不至于15592N·m的数据这么夸张,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而当车辆识别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悬挂会自行降低,从而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在越野模式下,悬挂则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可将离地间隙调整为330mm,第二阶段则会升高约152mm,达到482mm的离地间距,这样数据足以通过任何复杂地形。 值得一提的是,当车辆停放时,悬挂会自动降低,以方便车主上下车内。 HUMMER EV 越野参数 车型 离地间距(mm) 接近角 通过角 离去角 HUMMER EV 257 41.5 3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