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志趣享

a website dedicated to electric vehicles only.

Tag: Tesla

  • 比亚迪自研芯片触及不到L3级别所需的100TOPS算力?

    比亚迪自研芯片触及不到L3级别所需的100TOPS算力?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有了最新的进展,其内部正在研发一种未来汽车智能驾驶的专用芯片,据悉这是一个有着80TOPS算力的芯片… read more

  • 2025款 Tesla Model Y “Juniper” 即将登场

    2025款 Tesla Model Y “Juniper” 即将登场

    你没看错,Tesla准备为我们熟知的Model Y画上句号,但别急着遗憾,因为埃隆·马斯克揭晓了2025款Model Y代号“Juniper”。这不仅是简单的升级,而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你是否好奇这款全新车型将如何颠覆电动车市场?想知道它能带来哪些突破性的技术和改变?别走开,因为电动跨界车的未来刚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y一、2025款Model Y项目代号Juniper,为什么现在? 首先,自从2020年Model Y问世以来,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变得更加激烈。Tesla曾经在电动车市场上占据显著优势,但随着主要汽车制造商和初创公司纷纷竞相推出最前沿的电动SUV,这一差距正在缩小。 中国品牌如比亚迪(BYD)的ATO 3和唐EV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获得了显著的影响力。事实上,比亚迪的全球电动车销量在2023年猛增了21%,对Tesla在关键市场如欧洲和亚洲构成了压力。 同时,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和宝马也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如ID.4和i3,提供了可比的续航里程、功能和定价。Model Y在跨界车细分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正受到各方挑战,而马斯克本人也曾暗示,Tesla必须始终快速行动,否则就会被抛在后面。欧洲市场预计到2025年电动车销量将增长30%,Tesla深知它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增量更新,以保持其领导地位。 此外,新进者如Rivian的R1S和Lucid Motors的Gravity SUV正瞄准Tesla曾几乎独占的高端电动车市场。Rivian和Lucid都押注于提供豪华内饰、坚固的越野能力和创新技术,以吸引潜在的Tesla客户,它们的车型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超过300英里,并且具备顶级性能。 虽然Tesla在软件和充电网络方面仍然领先,但竞争对手正在迅速追赶,承诺提供全新的电池技术。考虑到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Tesla决定淘汰现有的Model Y不仅仅是一次刷新,而是一场必要的进化。 2025款Model Y Juniper不仅仅是一次更新,它是对Tesla已经成功的跨界车的彻底重新构想。Tesla全力投入这一版本,不仅引入了全新的设计,还融入了最先进的技术,将车辆的性能和效率提升到新的高度。 这次转型的核心是Tesla革命性的4680电池单元,预计将提供比现有车型高出15%的续航里程提升。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点,当前的Model Y长续航版本单次充电可行驶330英里,而搭载新的4680电池单元的2025款Model Y Juniper可能会超越380英里的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长途旅行时充电次数减少,对于那些优先考虑续航和效率的电动车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4680电池不仅提供了续航提升,还承诺降低30%的生产成本。这是令人兴奋的地方,通过削减制造成本,Tesla有可能使Juniper的价格更具竞争力,而当前的Model Y起价约为47,740美元。价格的降低可能使2025款Model Y的起售价接近45,000美元,这在一个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中使其更具吸引力。 2025款Model Y Juniper还在设计方面进行了显著升级,内部和外部都有所改善。Tesla不仅专注于提升美学,还专注于提高效率,结果是一款更时尚、更具空气动力学的车型。重新设计的前后端不仅是为了美观,它们还帮助汽车更有效地穿透空气,可能进一步提高其续航里程。与竞争对手相比,Juniper预计将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表现优异,这将进一步增强其续航优势。 Juniper的内部将比以往更豪华和高科技。Tesla将采用高端材料,如环保皮革座椅,并且显示屏尺寸将比现有的15英寸屏幕更大。Tesla以其极简主义的内饰设计闻名,Juniper将进一步完善这一风格,融入更好的连接性、升级的娱乐系统和更高的舒适度。 报告称,之前在Model S Plaid和Model X上使用的Yoke方向盘可能会在2025款Model Y上出现,取代传统的方向盘。这种独特的Yoke设计颇具争议,有些驾驶者赞扬其未来感,而其他人则偏爱经典的圆形方向盘。 但除了外观,技术和用户体验也将得到提升。预计空中升级(OTA)功能将继续,这意味着您的车辆软件、驾驶性能,甚至用户界面在您开车离开展厅后还能不断改进。Tesla的全自动驾驶(FSD)技术也将得到更深度的整合,使Juniper在越来越竞争激烈的半自动驾驶世界中脱颖而出。 现实问题是,您准备好迎接Yoke方向盘了吗?您觉得它是未来的升级,还是更喜欢传统方向盘的经典感?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二、Tesla的市场主导地位将如何受到影响? 2025款Model Y Juniper的发布时机至关重要。Tesla面临来自福特和Rivian 等汽车制造商的竞争,这些车型在电动SUV市场上掀起了波澜。与此同时,Polestar作为沃尔沃的子公司,继续通过其Polestar 3 SUV挑战Tesla,该车型在豪华和性能之间取得了强劲的平衡,并且定价具竞争力。即使是传统汽车巨头如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也在加速推出它们的电动车型,提供了如宝马iX和梅赛德斯EQB等替代产品。 尽管这一市场变得更加拥挤,2025款Model Y Juniper将帮助Tesla保持其市场地位,主要得益于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性能方面的改进。正如前文提到的,15%的续航里程提升将使Juniper单次充电估计可行驶380英里以上。 这种延长的续航里程使得Model Y Juniper成为长途驾驶时最实用的电动车之一,提供卓越的续航能力而不牺牲性能。而且,别忘了成本。随着4680电池单元的引入,Tesla预计生产成本将降低30%,这可能会导致Model Y Juniper的起售价低于当前的Model Y。但凭借4680电池带来的成本节约,新的车型起售价可能会低至45,000美元。 这一定价策略将使其比主要竞争对手如Rivian R1S和宝马iX更具吸引力,同时还提供更长的续航和更快的充电能力。 […] read more

  • 吴彦祖劝不要买Cybertruck?方力申还被夹屁股了?

    吴彦祖劝不要买Cybertruck?方力申还被夹屁股了?

    方力申、商台DJ当奴(唐剑康)等是汽车迷,近日Tesla旗下的Cybertruck终于在香港亮相,吸引不少车迷一睹为快,方力申、当奴、朱薰一家更到场试车,亲身体验这辆拥有超硬不锈钢外壳,具防弹能力、能高负重兼越野能力的硬核电动车,有多少吸引力。不过一心想买车的方力申,竟然被吴彦祖留言叫不要购买,即引起网民好奇原因。 商台DJ当奴前日(27日)在社交平台贴出视频,见到他与唱片骑师朱薰一家到场看车,他更在限时动态爆料指朱薰是新车主。视频中见到朱薰的一对子女入镜,小朋友不但对触控式显示屏感到好奇,又在车上爬上爬下,当车展如游乐场一样。 当奴留言:“试不到这辆车有多快,但看得到这辆车有多好看。”而他的拍档少爷占(甄子康)也有拍视频,更在影片开头装掉钱包:“突发!!陪潮潮去买玩具。”林奕匡也回应指自己同样掉钱。 方力申也连续上载多条视频,见到他打开车头又跳上车尾,还表示若当奴买他也买:“先睹为快,不用等下个礼拜。你买我买。” 方力申为试坚硬度,跳上车尾坐在顶盖上,之后按开关键收起顶盖,原本正在对镜头讲解时,突然惊呼:“很坚硬的,哇!哇!哇!夹住(臀部)”引得全场大笑。跳下车后的方力申神情未平复,但为免成为不良示范,即表示:“小朋友不要学不要学。” 之后他又拍摄入座驾驶室体验画面,接连感叹“喔喔喔”,另外几条视频中,对于轮胎细节车辆前盖画面一个不落,似乎在车身转了好几圈来欣赏。 最后的合照是众人一起坐在Cybertruck车尾,密密麻麻挤了10个人,画面相当搞笑。 但吴彦祖在影片下留言,叫方力申不要购买:“Don’t buy it.”吸引网民询问原因,但未获吴彦祖回应。 出处:头条号 @星岛娱乐 read more

  • 已经开始交付的Cybertruck市场价格远高于概念发布时的预期价格

    已经开始交付的Cybertruck市场价格远高于概念发布时的预期价格

    特斯拉在位于德州超级工厂的交付活动上,终于揭晓了Cybertruck的定价、续航、配置等各项规格,并于周四下午向首批客户交付了首批车辆。 经过四年的等待,特斯拉终于在这将被铭记为该汽车制造商历史性一天中完成了Cybertruck的首次交付。现在活动正式结束,我们终于获得了Cybertruck的具体定价、续航能力、早期配置等重要规格的详细信息,这也是广大客户期待已久的。 特斯拉Cybertruck 定价和配置 四年前,Cybertruck首次亮相时,其定价分别为单电机39,990美元(28.3万RMB)、双电机49,990美元(35.4万RMB)和三电机69,990美元(49.5万RMB)。从那时起,发生了很多变化。 现在,特斯拉选择了[配置级别],定价如下: 三电机“Cyberbeast” – 99,990美元(70.8万RMB) 双电机全轮驱动 – 79,990美元(56.8万RMB) 后轮驱动 – 60,990美元(43.2万RMB) 尽管这比最初亮相时的价格要高,但考虑到过去四年中宏观经济的变化,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特斯拉仍然能够以高度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其皮卡,与市场上其他电动皮卡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后轮驱动版2025年才开始交付。 特斯拉Cybertruck 续航能力 续航能力可能是许多潜在Cybertruck购买者最关注的因素。在早期,特斯拉声称Cybertruck在三电机配置下的续航能力为500英里(804公里),双电机为300英里(482公里),单电机为250英里(402公里)。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看到一些基于那些已经亲自试驾过Cybertruck的人的有趣的续航估算。昨天,特斯拉社区正在研究MKBHD的Cybertruck驾驶舱图像,显示其中一个十个指示灯被阴影遮挡,意味着它的续航范围在81%到90%之间。 然而,特斯拉确认续航能力如下: 三电机“Cyberbeast” – 320英里(514公里)(+续航增程器可达440英里/708公里以上) 双电机全轮驱动 – 340英里(547公里)(+续航增程器可达470英里/756公里以上) 后驱动 – 250英里 其他规格和特性 Cybertruck得三围为5,681mm x 2,190mm x 1,790m m,没有大得那么夸张。 特斯拉研发了一种内部不锈钢合金,设计成极其耐用且不可弯曲。特斯拉通过发布大量枪支试图穿透车辆车身的视频展示了它的强度,但被成功防御,保护了所有坐在车里的人。Cybertruck的拖曳能力达到了11,000磅(5吨),特斯拉通过展示它牵引SpaceX设备的视频展示了这一点。此外,车厢覆盖有强化复合材料,不需要衬垫,马斯克表示。 Cybertruck还完成了318英尺(8米)处的40,000磅(18吨)牵引,击败了Rivian R1T,福特F-150 Lightning和福特F-350 Diesel。特斯拉还添加了可调节的行驶高度功能,可以“越过基本上任何东西”,得益于其17英寸(43厘米)的离地间隙,这辆皮卡具有“疯狂的越野能力”。 同时,特斯拉还增加了“辅助驾驶”,使在狭窄空间中驾驶更加容易。由于增加了这一功能,辅助驾驶在高速低速机动性方面具有高度的能力。 在性能方面,特斯拉将Cybertruck与一辆全新的2023年款Porsche 911进行了四分之一英里的比拼。Cybertruck在同时拖曳另一辆Porsche 911的情况下,成功超越了该车,这在速度、加速和动力方面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 加速度指标如下: 三电机“Cyberbeast” – 0-60英里/h仅需2.6秒 双电机全轮驱动 – 0-60英里/h仅需3.9秒 后驱动 – […] read more

  • 密度可达到1千瓦时/公斤的“最强电池科技”已经发布?

    密度可达到1千瓦时/公斤的“最强电池科技”已经发布?

    美国初创公司「Wright Electric」发表轻量化电池技术,透过新科技,新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 1,000 Wh/kg 的水平,而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约莫是 200Wh/kg;对照现有的电池产品,新技术可大幅降低电池包的重量,Wright Electric 预计在 2025 年开始进行原型产品测试、2027 年商业化使用。 「Wright Electric」专注在商用电池技术的开发,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并且与 NASA、美国空军有合作开发项目,由于航空业的特性,Wright Electric 致力的是电池的轻量化技术;Wright Electric 的执行长表示,新的技术可大幅降低现有动力电池的重量,除了航空产业外,在特定的电动车市场也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根据 Wright Electric 发出的新闻资料,并未说明新的轻量化电池采用的是何种技术,不过仍是在化学能形式的基础下发展,目前该技术还在实验阶段,预计最快 2025 年进行原型产品的测试。 目前一般的 LFP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落在 100Wh/kg;主流的三元锂电池、也就是 Tesla 使用的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约莫落在 200Wh/kg 上下。对比 Wright Electric 的轻量化电池,等于可降低 5 倍的重量,不过电池应用还需考量到系统整合、电池包构型以及结构等层次,未必就可降低等比例的重量,未来还是要等到商用化、并且有应用到电动车之时,才能比较其重量的差异。 出处:头条号 @UCAR汽车网站 read more

  • 特斯拉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技术受关注!

    特斯拉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技术受关注!

    据德国媒体Teslamag7月31日报道,特斯拉完成对德国无线充电公司 Wiferion的收购,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3 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网站左下页脚现已显示“Tesla Engineering German GmbH 2023”,确认特斯拉为母公司。 Wiferion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式充电和能源系统”的公司,为仓储等工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提供感应充电解决方案。 被收购后,该公司将充电、电池系统以及无电缆“智能机器人充电”列为产品,并自称“业内自动化、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领先提供商”。 在今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6月有美媒报道,特斯拉要收购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已经向德国有关部门登记了文件。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业务合并”上花费了7600万美元,有人推测这7600万美元就是用来收购Wiferion。 Wiferion成立于2016年,2018年才正式推出产品上市,主要做ToB业务,凭借着低损耗无线充电,五年里拿下了上百家企业,售出8000多套设备。 Wiferion产品的能量利用率在93%左右,而且充电设备安全耐造,基本免维护。同时Wiferion还开发了一款数字能源管理系统——etaHUB,该系统可以访问无线充电板和电池的所有数据。 从公开信息来看,其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先被应用于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 能链研究院院长曹增光表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补能、超充桩建设方面比较领先,收购无线充电公司,与其战略比较契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董事长殷承良认为:“无线充电对于特斯拉,我想车是一个方面,既然买了这样的无线充电公司,将来给车提供无线充电的可能性是绝对有的。” 同时他也指出,马斯克既有车,也有储能,还有 Space X,所以对于无线电力传输这样的技术,不要一听到特斯拉,就只想车,在他的其他业务里,其实多多少少都能找到无线充电的用武之地。 就此事,汽车商业评论还咨询了提供直流和交流充电服务的瑞典巨头以及大众作为股东的开迈斯。ABB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无线充电和直流、交流充电业务不同,集团对待新技术也一直持鼓励态度,这次不方便发表任何企业观点。而开迈斯则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无线充电业务比较少被提及,暂不发表观点。 虽然Wiferion的无线充电技术可能暂时不用在特斯拉车上,但有其他公司已经在打现有车上是增加无线充电功能的主意。 7月12日,无线电动汽车充电公司WiTricity宣布推出面向汽车制造商的FastTrack集成计划,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初始车辆集成,从而大大加快汽车制造商在现有和未来电动汽车平台上进行无线充电测试的速度。 无线充电将使用WiTricity Halo™接收器和WiTricity Halo™ 11kW充电器在OEM的电动汽车平台上全面启用和运行。WiTricity的FastTrack集成计划还可以帮助OEM开发经销商安装无线充电选项,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生产计划正在开发中。 2022年2月,该公司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改装系统。在欧洲,该公司正在与ABT e-Line合作,从2024年开始为大众 ID.4提供无线充电套件。 对于给现有汽车后装无线充电功能,殷承良并不看好。他认为,如果这样改装,整车结构、驾驶特性、安全性会发生变化,整车厂可能会将多年质保等售后服务废掉,出了任何事情,整车企业也将不再负责,相关的车辆保险可能也不会管,这种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 如果该公司和车企合作,车企会把它作为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且技术上绝对不可能让第三方单独加一个什么,车厂一定要控制管理安全体系,将其完完全全与整车做整合。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是有可能成功的,但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实现。 无线充电行不行 汽车无线充电补能,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目前技术相对成熟,但商业化规模不大,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还比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多。 从无线充电原理划分,主要有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 ICPT)、磁谐振电力传输(ElectromagneticResonance Power Transfer,ERPT)、微波电力传输(Microwave Power Transfer,MPT)和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Power Transfer,ECPT)。用于汽车领域的多为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通常分为供电和受电两部分。通常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源、发射面板、车载接收面板以及控制器组成,如图所示。当电源发送端电能感应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汽车接收端时,由共振效应对电池进行充电。 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方式来看,又分为静态无线充电和动态无线充电。 静态无线充电是在电动汽车停驶过程中对其充电,而动态是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其进行充电。 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 曹增光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原理类似手机,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存在很多年。相较于插拔充电枪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的优势是比较方便,甚至未来可以建成无线充电道路,边行驶边充电,与自动驾驶的适配性更强,同时避免了接触式充电需考虑统一接口的麻烦。 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更安全,因为无线充电都是自动充电,用户不需要手动插拔充电枪,接触带电体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触电风险也随之降低。 […] read more

  • 4680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Y虽然价格更实在了,但没让人惊喜!

    4680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Y虽然价格更实在了,但没让人惊喜!

    搭载4680电池的Model Y售价出来了! 据外媒Drive Tesla Canada报道,日前特斯拉向其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显示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下文简称得州工厂)生产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的起售价格为5.999万美元(约合38.1万元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是特斯拉首款搭载了4680电池的车型,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也能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目前曝光的信息显示,新车为双电机版本,EPA续航为279英里(约为449公里),0~60英里(约为96.5公里)/时的加速时间为5.0秒,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17km/h。 中美欧特斯拉入门版Model Y参数对比 目前特斯拉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已经开始进行首批交付,上周在得州工厂举行的Cyber​​ Rodeo活动中,特斯拉向内部员工交付了大约20辆汽车。 不过特斯拉尚未正式宣布新车价格。据悉,价格将在几周内正式对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是目前特斯拉旗下最先进的产品。其使用了CTC技术(直接将电芯安装至底盘的技术)、4680电池以及一体式压铸三大前沿技术,能够明显降低车辆的生产装配难度和成本,并提升性能表现。 正因如此,外界一直密集关注特斯拉得州工厂的生产进度,且极其希望看到得州产Model Y的各项表现。 这次外媒的报道,可谓是把得州产Model Y的信息都曝光了。从目前的信息看,得州工厂的Model Y在性能上似乎并没有明显优势,但降低了3000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的售价也足以表明其确实降低了生产成本。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曝光的信息只是标准续航版本的数据,后续的长续航和性能版Model Y,或许才能真正显现三大新技术的综合实力。 当然了,简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效率产生的提升也同样重要,想要全面看清楚得州工厂的新技术,不妨再等上一等。   一、起售价5.999万美元 首批车内部交付 据Drive Tesla Canada报道,基于一周前发送给特斯拉员工的内部电子邮件和Reddit上的帖子,首批得州工厂生产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售价为5.999万美元(约合38.1万元人民币)。 Reddit相关用户对价格回复 虽然邮件内容并未对外公布,但Drive Tesla表示也看过这封邮件,可以确认其真实性。 首批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 目前第一批新车仅向员工交付,5.999万美元(约合38.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比美国官网在售的入门车型(Model Y长续航AWD版)6.299万美元(约合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还要少3000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 得州工厂首批Model Y车主   二、首批车型为AWD版本 电池容量或64KWh 虽然特斯拉并没有公开过得州产Model Y的数据,但外媒Insideevs此前曾发现特斯拉在EPA官网上备份了四款Model Y版本,其中三款车型都已经在去年12月份上市了。 目前还未上市的这一版本被称为AWD版本,外媒推测这一版本就是得州工厂生产的版本,搭载了4680电池。 EPA网站同样也展示了一些关于这一版本车型的参数。车辆(19英寸车轮,5座版本)在EPA标准下综合续航可以达到279英里(约合449公里),如果在城市道路工况下,续航可以达到291.9英里(约合469.7公里),而在高速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则为263.3英里(约合423.6公里)。 EPA官网参数截图 不过该网站并没有公布得州版本Model Y的电池容量,Insideevs通过和目前在售的长续航AWD版本的续航和能耗的对比,认为得州版本Model Y电池容量降低了15~20%。 目前已知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AWD版本的电池容量为80kWh,那么得州版本Model […] read more

  • Cybertruck有后视镜和雨刷器了,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的工厂“Giga Texas”负责量产!

    Cybertruck有后视镜和雨刷器了,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的工厂“Giga Texas”负责量产!

    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特斯拉宣布得州超级工厂Giga Texas正式投产,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版也正式亮相,与此前的概念版车型不同,此次是量产版车型的亮相,增加了传统意义上的后视镜、雨刷器以及新样式的轮圈等,让其能够符合道路法规。 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版虽然一些细节做了改动,但整体与概念车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车头采用了贯穿式的大灯组设计,大灯相比之前亮相的版本也进行了调整,配备了单雨刮器,车的底部有黑色的包围。 车身的侧面依然是采用了较为激进的设计,上半部分为三角形,下半部分则呈长方形的造型,后视镜以及轮拱上方都配备了探头,轮拱向外凸出,轮毂造型则采用了更加常规的设计,配备了越野轮胎。 车尾采用了一个非常方正的轮廓,配备了一个尺寸可观的后货厢,尾灯则为一字型贯穿式设计,内部应用条形LED光源,底部设计了一个突出的黑色包围,配备了拖车钩。 内饰部分,新车采用了家族化的设计,方向盘没有顶,且前方也没有设计仪表盘,中控台位置设计了一块大尺寸的悬浮式屏幕。 动力方面,预计将提供单电机后轮驱动、双电机全轮驱动和三电机全轮驱动三种动力车型可选,其中顶配的三电机版车型百公里加速仅需2.9秒。 出处:众车网 read more

  • 特斯拉彻底放弃毫米波雷达技术

    特斯拉彻底放弃毫米波雷达技术

    正当大多数车企还在纠结于应该在自己的产品上搭载多少颗激光雷达,多少颗毫米波雷达时,小雷通过特斯拉官网获悉,从2022年2月中旬开始,特斯拉投放在北美市场的Model S和Model X将不再配备毫米波雷达。 事实上早在2021年5月份,特斯拉发布FSD Beta v9时,就取消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的Model 3和Model Y两款入门车型上所搭载的毫米波雷达,用上了一套仅由8个120万像素摄像头组成的“Tesla Visiom”视觉系统。 如今随着北美市场的Model S和Model X也不再搭载毫米波雷达,这也就意味着从此刻开始,特斯拉在北美市场上已经实现了纯视觉自动驾驶的这一愿景,正式进入了它想要的纯视觉智能驾驶时代。 坚持纯视觉的特斯拉硬刚整个行业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至今,该领域目前已经演变成了融合感知派和视觉感知派这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除了特斯拉之外,绝大多数车企都属于融合感知派,它们往往会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重冗余感知方案。对于融合感知派成员来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已经不再是装不装的问题,而是需要装多少个的问题。 其中,小鹏汽车给旗下售价为20.53万元的小鹏P5 550P车型安装了2颗激光雷达,即将上市的上汽智己L7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本田Legend作为日本首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更是搭载了5颗激光雷达。 相比起需要兼顾量产成本,并且并不盲目追求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的车企,一门心思死磕无人驾驶的RoboTaxi公司则在激光雷达的堆砌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其中,以不惜血本堆料著称的AutoX直接在它的第五代无人车上搭载了6颗激光雷达。更有甚者,美国的RoboTaxi公司Zoox更是丧心病狂地在它的自动驾驶测试车上堆了8颗激光雷达。 对于车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公司疯狂堆砌激光雷达的行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对此是表示嗤之以鼻的。要知道,马斯克一直以来都是坚决反对通过激光雷达来实现自动驾驶,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激光雷达。 马斯克认为,激光雷达昂贵、丑陋,且没有必要,它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阑尾本身的存在就基本是无意义的,如果还长一堆就太可笑了。激光雷达也是如此,它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没有必要。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看来,只有纯视觉方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从融合感知技术流派和纯视觉感知技术流派这两大自动驾驶技术阵营的阵容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车企和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公司都采用的是前者,而纯视觉感知则由于过于极端,基本只有特斯拉还在坚持使用这一技术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马斯克会如此嫌弃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坚定地选择纯视觉感知这一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根植在马斯克思维中心的第一性原理开始说起。 第一性原理存在bug,纯视觉做不到无人驾驶 马斯克曾经说过,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就是摒弃比较的思维,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现,看透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对于马斯克的这套理论,小雷打心底里表示认同。 要知道,Space X旗下的猎鹰火箭之所以能够以极低的成本飞出大气层,飞向太空,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将纯视觉算法做到如今这种出类拔萃的地步,也和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脱不开关系。 在马斯克看来,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产物,而纯视觉感知这一技术路线则无限趋近于人,他希望让每一辆特斯拉都能够成为一个高度的智慧生物,因此特斯拉所有的技术出发点都是以人类的思维来展开。 我们人类是没有类似于雷达的器官的,但是我们只靠眼睛依然能够识别道路上的交通情况,这也是马斯克认为依靠纯视觉方案就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在马斯克看来,摄像头就像是汽车的眼睛,而神经网络引擎就是脑子,方向盘、油门、刹车就是汽车的手和脚。 从马斯克的逻辑思维来看,这样通过第一性原理完成的设定并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在小雷看来,纯视觉方案的问题恰好是出在了人身上。 特斯拉能够进行360°无死角监控的8颗摄像头+发达的神经网络引擎或许完美模拟人类在驾驶时的所有场景,甚至比带着情绪开车的人类驾驶员更加安全,但是纯视觉方案和人类一样存在一个足以致命的弊端——能见度极低的雨雾天气。 既然马斯克是基于第一性原理来逐步完善它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那么小雷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第一性原理来分析分析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弊端。 我们在雨雾天气高频出现的道路边通常会看到这样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雨雾天气,减速慢行”。之所以会在这样的地方出现这样的警示牌,主要是因为人们在驾驶的风险系数在能见度较低的雨雾天气成几何倍数增加。 人的肉眼无法穿透雨雾,对远处的路况进行侦测,马斯克用于模拟人眼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自然也无法做到。人类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会保持高度警惕,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靠边停车,而纯视觉自动驾驶则要么只能顶着巨大的风险继续前行,要么直接失效,被驾驶员所接管。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按照马斯克的野心,他对特斯拉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动辄就让驾驶员接管的L2级别,而是想着探索L3、L4甚至L5无人驾驶领域。然而,遇到能见度低的雨雾天气就直接失效的纯视觉方案又如何能够继续向上发展呢? 从自动驾驶发展的技术路线上来看,小雷是坚定不移的雷达感知流派拥护者。小雷认为,想要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那么激光雷达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激光雷达精度高,探测距离远,可以增强感知系统的冗余性,补充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缺失的场景。另外,随着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逐渐替代了机械式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体积也正在不断缩小,成本已经从原本动辄上万美元降低到了1000美元。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是为了降本? 如上文所言,特斯拉之所以看不上激光雷达,是因为马斯克觉得激光雷达丑陋且昂贵,且没用。然而,马斯克口中价格昂贵、颜值丑陋的激光雷达在近几年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激光雷达无用论”也已经站不住脚。那么,为什么特斯拉依然坚持采用纯视觉感知这一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呢? 在小雷看来,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感知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字——抠。在小雷看来,“抠门”真的就是马斯克旗下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就是马斯克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众所周知,搞航天是个高精尖的事情,“烧钱”也是出了名的厉害,美国NASA每发射一次两级火箭都需要花费1.3亿美金。然而,马斯克的Space X凭一己之力就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了超过60%。 由此可见,马斯克对成本控制的苛刻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马斯克旗下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身上。前段时间,特斯拉官方发布了一则名为《特斯拉成本控制的“极佳”定律》的视频,该视频内容围绕特斯拉如何降本增效展开,同时也揭秘了它在生产制造工艺方面的创新。 特斯拉认为,汽车成本的本质在于工厂,而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就是它的超级工厂,每一家工厂的生产效率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制造成本。例如,特斯拉的大型压铸机独创性地将70余个零部件精简成了1个,这类创新性技术将会不断摊薄特斯拉工厂的制造成本。 除了创新的制造工艺以外,本土化生产也是特斯拉最重要的降本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超过了90%,而这也是此前Model 3、Model Y能够大幅降价的底气所在。 在动力电池方面,成本同样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4680电池的杀手锏。据了解,这款电池相比起过去能量密度可以提升5倍,续航能力提高了16%,输出功率提高了6倍,但成本却下降了14%。 同样的道理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也一样适用。尽管目前的激光雷达价格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在“抠门”的马斯克眼中,上千美金的激光雷达同样也是要钱的。 要知道,目前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销量并不高,而特斯拉已经有了相当夸张的销量基础。如果每台车都搭载激光雷达,这对特斯拉来说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当然,特斯拉量产车从头到尾都不曾搭载过激光雷达,即便是这次,它取消的也只是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的价格并不像激光雷达那么昂贵,那么特斯拉为什么也要取消呢? 总结 马斯克否定的并不只是激光雷达,而是包括毫米波雷达在内的所有雷达式感知设备。小雷认为,他之所以要取消毫米波雷达,其一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其二则是为了斩断自己的后路,坚定自己发展纯视觉自动驾驶的决心。斩断自己的后路,就意味着特斯拉除了发展纯视觉感知自动驾驶技术之外就已经无路可退了吗? 小雷认为也不尽然,因为小雷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尽管特斯拉表现上在死磕纯视觉技术路线,但实际上它却已经与激光雷达供应商Luminar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搭载激光雷达的特斯拉Model Y早已经开始上路测试。 […] read more

  • 特斯拉Model Y自带的无线充电模块拆解

    特斯拉Model Y自带的无线充电模块拆解

    Tesla特斯拉Model Y作为纯电动汽车,除具有十分智能的操控系统外,车内配置也是紧跟时代脚步。车内配有超大触控显示屏,将所有车辆功能集中显示,还支持语音交互、游戏等丰富功能。 在充电方面,特斯拉为Model Y的前后排各配备两个Type-C接口,随车人员每个人都至少能分配到一个接口给手机等设备充电,插线即可快充,最大支持36W输出,方便高效。 除有线充电外,特斯拉Model Y还支持无线充电。该无线充模块便设在前排扶手箱旁,也是随手一放便可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相当方便。底座面倾斜设计方便主副驾驶位人员进行手机充电的同时查看弹框信息。 一、特斯拉Model Y无线充电体验 将苹果iPhone 13新机放到左侧无线充电位置上,能正常进行无线充电。 将另一台iPhone 13放到右侧无线充电位置上,也能立马进行无线充电,可见两边的无线充兼容性都没有问题。 将两台iPhone 13同时放上去,能同时正常进行无线充电,观察了一会,无断充现象。 二、特斯拉Model Y无线充电模块外观 疫情导致全球缺芯情况越来越严重,受此影响,2021年11月6日以后在“缺芯”情况下生产的Model 3/Y,车内的USB-C模块只保留了供电功能,数据功能被砍掉。充电头网已经拿到了近期生产的Model Y的车内USB-C模块和无线充模块。 阉割后的特斯拉Model Y USB-C快充模块实际情况怎样,充电头网前几天已经和大家分享。今天继续拆该车的无线充电模块,看看该模块是否也存在阉割情况。 模块正面覆盖反绒皮防滑且手感舒适,以及采用双底座设计,可以满足主副驾驶位人员的手机同时进行无线充电,同时保证行车过程中手机稳定不滑落。模块边缘设有固定孔和固定柱。 模块背面覆盖大型金属散热板,采用三颗六角螺丝加上下四卡扣固定。 金属板上有该模块的参数,型号为WC3,支持13.5V4A输入,以及最大15W输出,支持qi无线充电标准,通过了NOM、NYCE、CE、KC、RoHS等认证。 电源插槽特写,外壳上设有卡扣。 三、特斯拉Model Y无线充电模块拆解 模块的塑料板采用PC+ABS防火材质,从该区域的Yanfeng字样可了解到,该模块的包覆骨架由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塑料板上还贴有信息贴纸和合格证贴纸,零件名称——无线充电饰板包覆骨架。 另一部分无线充电线圈模块正面覆盖纤维板,正反面敷铜箔使用黑色涂层覆盖。 盖板用与后盖一体的共十颗金属柱冲压固定,整体非常稳固。 将盖板拆下,另一面在无充电线圈位置的敷铜使用栅格状。 对应无线充电线圈区域格栅状敷铜,提升散热效果。 模块内部布局一览,仅露出无线充电线圈,PCB板上还覆盖有金属板。 每个无线充电区域均设有两个线圈,增大感应区域以便能很好适配大小机型。 拆掉最后一块金属板。 PCB板使用螺丝、固定柱固定,模块内置两组无线充电线圈,每组线圈又分为两个线圈。 无线充电线圈的焊点焊接到电路板背面,背面还有无线充电主控芯片。 NXP恩智浦 TJA1021,是一款本地协议控制器,接收电源插座的传输信号,连接到无线充电主控用于无线充电开关控制,以降低能耗。 用于信号处理的三极管和二极管。 TI INA214-Q1,AEC-Q100 耐压26V双向高精度电流感应放大器,用于无线充电功率级输入电流检测。 无线充电主控芯片采用NXP恩智浦MWCT1213AVLH,符合最新版本WPC Qi V1.2.4标准,支持5-24V宽范围电压输入,支持双向通信,最大输出功率15W。 主控旁无源8M晶振和外围器件。 DIODES DGD05473 半桥驱动器,用于无线充电MOS管驱动。整板共四颗,每一路两颗。 另外一路无线充电的两颗DGD05473半桥驱动器。 掀开电路板,正面采用导热凝胶为主板上的器件散热。 导热凝胶能够完美的贴合器件形状,将发热传导到铝合金后盖上,降低电路板上器件温度。 […] read more

  • 特斯拉UI大调整,车主吐槽v11更难用了!

    特斯拉UI大调整,车主吐槽v11更难用了!

    特斯拉的 2021 年假日更新提供了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变化,虽然众多的新功能,如盲点监测和新的灯光秀功能受到广泛赞誉,但一些特斯拉车主对 V11 用户界面的改变提出了强烈批评,特别是与 V10 相比,使一些重要功能的使用更加麻烦。 据了解,在拥有 148 万用户的 r / TeslaMotors 子论坛上,可以看到大量用户抱怨。过去几天里,许多特斯拉车主分享了他们对 V11 的用户界面变化的不满。简单来说,虽然特斯拉车主同意 V11 的一些新功能很好,但用户界面的变化是一种退步。 众多特斯拉车主反映,一些如司机档案、座椅加热装置、行程信息、保存行车记录仪视频和轮胎胎压的功能需要比以前点击更多次才能使用,这使得行车变得更不安全。 一些特斯拉车主指出,新版本的图标也不如 V10 版本中的图标样式统一,看起来很幼稚。还有人指出,车辆速度等信息的位置也有退步,因为 V11 更新后,司机的手可能遮挡住速度信息。此外,当汽车处于驾驶状态时,特斯拉游戏、玩具箱和剧院这些功能是无法使用的,但它们的图标却会在界面显示,反而胎压、行程信息、座椅加热和灯光等常用的行车功能图标却没有显示,这是很奇怪的。 虽然 V11 目前看起来还不完善,但特斯拉倾向于听取用户的意见,并频繁推出 OTA 更新,这意味着系统的用户界面可能会在未来得到改进。 出处:IT之家 read more

  • 特斯拉的小型车不叫“Model 2”,售价16万元人民币!

    特斯拉的小型车不叫“Model 2”,售价16万元人民币!

    早在去年,特斯拉专门举办了超级电池活动日,粉丝问最近的新车计划时,特斯拉CEO马斯克明确回答道:“未来三年内,特斯拉将推出入门级别的电动车。” 有媒体报道,特斯拉最早将此项目于2022年投入生产,且这款车很有可能在中国制造,最快将在2023年量产发布,售价约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 不过据特斯拉内部人员透露,此款车不会取名Model-2。Model-3原本的命名是Model-E,不过由于Model-E被福特抢注了,不得已才取名Model-3,入门级电动车发布后还是会沿用此前的字母取名策略,或将取名Model-Q。 不过从曝光的图看来,本次新车估计就是这台入门级的电动车,定位于紧凑级车型。 特斯拉家族化前脸依然是预料之中的,两厢式设计应该比较收到年轻人的青睐,短促的车身改装潜力巨大。或许会采取Model-3同平台生产,如果有高功率版本,那这台车直接对手估计是高尔夫GT、福特ST和思域TYPE-R这类小钢炮。 整个车身的流线型设计非常棒,没有过于复杂的线条,造型圆润又不失动感,配合大尺寸的轮毂,运动气息十足,如果特斯拉在高功率版本上把操控性再努力调校一下,下赛道跑跑问题不大。 车内还是一如既往地简约,极简是当代的潮流,也是未来的趋势所在。不需要过多的按键和装饰,一块屏幕全搞定,特斯拉的车机系统也是非常优秀的,不仅仅是功能上做到许多同级的车做不到的,而且使用流畅度也是同级许多车型不能比的,网友戏称为“IOS和安卓”。不过内饰用料上也更加环保了,像Model-3上许多用料都是可降解塑料,就是不知道耐用性怎么样,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对于特斯拉会推出这样一款车,相信大家都不会意外,特斯拉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而两厢版的钢炮也同样是年轻人的最爱之一,不过价格上会下探到20万以内确实有点让人意外,也让人有所期待。转念一想,马斯克就是会做一些让人意外的事情,也就见怪不怪了。 如果这款车上市,你会有兴趣吗? 出处:头条号 @0炭计划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