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吉利控股
超充桩 + 800V闭环:极氪如何用技术撬动高端新能源市场?
近日,极氪V4极充兆瓦桩在上海车展首发,将电动车补能效率推向“油电同速”新维度。作为全球首个量产单枪兆瓦级超充设备,… read more
2024年车圈的大事件回顾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但出海遭遇困境… read more
极越处理方案:CEO夏一平认错了,百度和吉利公开承诺兜底!
被员工围堵三天后,虽然部分供应商仍在排队要账,但随着百度、吉利两大股东出手善后,极越CEO夏一平开始对外发声,认错、… read more
针对极越汽车危机,百度、吉利联合声明了!
刚刚,百度控股、吉利控股就极越汽车事件发布一则声明:1.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善后问题。2.维护用户车辆… read more
新款银河E8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售,现款售价16.58万元起
12月1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称,新款银河E8拟计划2025年上半年发布。新车定位为中大型轿车,现有… read more
试驾领克Z10:“青春版EMEYA”,零百仅需3.5秒,配备双腔空悬!
2021年年初,一款名为领克ZERO的概念车,引起了车迷的关注,被业内视为领克翻开纯电新篇章的产品。 read more
极越可能会超越特斯拉?
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战场在中国,这里一年有数百款新车上市。如今选择虽前所未有地多,但市面上产品的趋同程度也在飙升。为“对标”而生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像了。 当生存周期短、死亡率高成为行业常态,甚至已经有消费者被内卷式恶性竞争导致的快速迭代所伤害,一直低调耕耘的极越汽车凭借自身独特价值和设计哲学,为汽车行业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即充分从产品本身、用户需求、未来交通形态为思考原点正向研发,做AI驱动的真正智能汽车。 外界对这个品牌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其背靠的百度、吉利和宁德时代无疑都是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领域的巨头企业。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许极越这家公司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在浮躁时代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更长的时间验证、更高的解释成本,但大浪淘沙,极越强大的产品力终将说服市场。 主力产品极越01的销量激增证明,长期主义又一次胜利了。至此,这家汽车制造商不再收敛。最新发布的极越07,目前包含1万元限时现金减免的购车优惠价为19.99至28.99万元,宣告行业内的颠覆时刻已经到来。 极越07,“最美7系”之争的终结者 放眼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许多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经典旗舰车型命名都与7有关,如宝马7系、奥迪A7和Q7等。伴随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壮大,命名含7的车型更是如雨后春笋涌现,但大量相似的电动产品,似乎宣告想象力的黄昏时刻已经到来。 一个有担当的品牌,应该逃离“致敬”怪圈,为中国汽车设计赋予具备时代意义的独特韵味。 也正因此,当极越07以简洁的未来感美学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外界才会感到如此惊喜。 其灵感汲取自罗马神话女神维纳斯雕像,绝佳的车身比例和轮廓,为“最美7系”之争交上终极答卷。 颜值之外,人们能够深刻体悟,极越07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不止外观。 作为百度、吉利、宁德时代三巨头千亿投入合力打造的首款AI时代智驾轿车,极越07首搭百度最前沿的ASD阿波罗高阶智驾,为用户带来丝滑流畅的智驾体验。 一位已经抢先试驾过该车的媒体人士向笔者如此评价:“没有尝试过极越07,你就不知道开车能够有多简单。”配合自动换挡、自动转向灯等功能,极越让用户上车即走。 极越的智能驾驶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以智驾系统中最前端的感知环节为例,其3D精度能达到厘米级,能识别200m内的矿泉水瓶,对运动障碍物速度的识别精度也控制在0.1米/秒误差范围内。即使在雨雪雾霾,或者在夜晚、隧道等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准确地感知和识别。 在感知层的精准工作基础上,智能驾驶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ASD可以实现A点到B点的自由移动,轻松应对高速高架、城市道路上各种复杂场景。尤其超强避障能力,精准把握避让时机,决策更类人。到2024年底,有百度导航地图的地方就能使用ASD,实现全国都能开。 在电动汽车的基本属性上,背靠吉利和宁德时代的极越07,搭载麒麟电池以及与极氪、沃尔沃等品牌同款的浩瀚架构。可以说,只要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就能深刻意识到极越07在三电和操控上的优势无与伦比。 从被质疑到被所有人模仿 三年前,对智能驾驶议题的讨论曾达到一个高峰。人们憧憬未来,但更多的质疑在于没人知道这条路能否走通,又或者需要多久才能走通。 纯视觉技术路线尤其饱受争议。当绝大多数汽车公司都选择激光雷达的时候,国际上只有特斯拉坚持着纯视觉技术方案,而国内也只有极越这一家汽车品牌奉行这条技术路线。一度有观点认为,极越选择的前进方向太过激进。 直到电动化的迅速普及,轰然拉开智能化的下半场帷幕。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和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突破50%,市场对新能源的认可,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伴随大模型带动AI极速进化,技术突破、算法优化、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共同为纯视觉智能驾驶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纯视觉成为公认的最优解时,整个行业才惊觉极越的战略眼光如此超前。 激光雷达之所以曾经成为主流,原因在于算法不够先进时,可以通过分辨率高、稳定性好、三维数据更可靠的传感器,协同高精地图一并完成大部分场景下的感知决策环节。但由于硬件结构的原因,激光雷达主要提供感知距离和检测异形障碍物相关信息。相较于视觉摄像头,它所带来的信息密度仅有前者的1%左右。 换言之,如果想要实现更类人的智驾,车企需要摆脱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掣肘,借助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布局纯视觉方案。事实证明,以AI大模型为主要驱动力的纯视觉+端到端大模型,已经成为智能驾驶下半场的核心胜负手。 率先押注于此的极越,已让行业难以望其项背。极越CEO夏一平预测,“2025年是非高阶智驾车淘汰元年,没智驾的车将完全失去竞争力”。蔚来乐道L60、小鹏MONA M03等新车,正在跟随转向极越和特斯拉引领的赛道。 放眼全球,作为全球唯二率先奔向自动驾驶“终极领先”的车企,极越难免常被与特斯拉相比较。但二者也许很快就不会再并列,当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在华落地不断遇阻延期,智能驾驶更具本土特色的极越,自然更适合中国市场。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复杂道路能够提供更多的智驾数据,案例积累对于提升能力、获取优势至关重要。笔者从智能驾驶资深从业人士处获悉,平均而言中国道路的复杂程度是美国的3至5倍,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运营端到端必须用在华数据支撑,但在中国运营成熟的算法拿到美国仅需稍加训练,即可适应自如。 在关键战役上,极越和特斯拉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与萝卜快跑“同根同源”,背靠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技术能力优势,极越的未来自然无可限量。 极越07发布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以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等一众行业大佬纷纷现身撑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发布祝贺视频为新车上市助力。要知道,这些行业一把手大多非常低调,此番现身发布会力撑极越,可见业内大佬对极越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精益求精,极越固守江山 走在前沿的极越,在AI时代已经领先同行一个代际。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取得领先优势的极越并没有掉以轻心。 这是一家高度重视用户价值的企业。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公司CEO夏一平跑到一线销售门店卖车,只为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有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为智能驾驶功能付费的意愿较低。《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在价格战影响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上升,但支付意愿却出现下滑。受访者中愿意对智能驾驶支付的用户占比,从2022年的42%下降到了28%。 度过技术尝鲜体验期,消费者更关心智能驾驶实际使用体验。换言之,人们不是不需要,而是在尝试极越以前找不到好用的智能驾驶,这一深耕纯视觉的品牌有望将全民智驾变为现实。正因为从一把手到每位员工对用户实际感受的重视和对需求的洞察,支撑极越将智能驾驶越做越好,加速带领产业迈向高阶智驾终局。 外部环境变化、行业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定义不断变化,但对好开、好用、安全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正如夏一平所言,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极越稳住节奏不跟风,回归理性、从用户感受出发,向着最好的用车体验迈进。 极越07发布当晚,外界已经能够感受到消费者对这款新物种的狂热。他们终于等到了心目中真正的智能汽车,而行业中仍在坚持正向研发、长期主义和用户导向的制造商,也终于等到了榜样。 极越也终于可以不再客气地说,这家公司主宰AI智能汽车行业的时代已经开始。 出处:头条号 @界面新闻 read more
带着轻奢潮趣的灵魂!Smart拥抱纯电
不同于燃油引擎的轰鸣和汽油味,纯电车型如今给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标签,是没有尾气的绿色环保、自动驾驶的智能科技、极限加速的运动快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期待,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出行工具。 面对这样的期待,汽车厂商们对电动产品的定位和规划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智能配置更丰富、外型设计更潮流、品牌调性更年轻、充分满足城市出行需求……总之一句话,厂商们希望把握电动机遇,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去吸引更广泛的年轻用户。 于是,除了生来年轻和主打智能科技的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传统厂商的电动转型也呈现出一个有趣的趋势——原本小众、个性的大厂”副牌”,纷纷抢先一步纯电新生。大家熟悉的沃尔沃的Polestar极星、福特的MUSTANG”野马”、捷豹路虎的捷豹I-Pace就是典型代表。 不过细心的小伙伴们不难发现,以上品牌原本都是主打运动操控。它们转型电动的逻辑显然是着眼电驱动天然的高性能优势,延续对性能的追求。 然而,年轻消费者在购车时真的只是单纯地追求性能吗?零百公里5秒内的极限加速,对城市用车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们,更熟悉和追求的是随时在线的互动交流、健康环保的生活态度和个性独特的自我表达。对他们继续单纯地”秀肌肉”,强调产品性能,显然只是停留在传统汽车的逻辑之中。 那么,电动转型之后,汽车品牌究竟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来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未来都市生活的想象? 12月12日至16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另一个充满独特个性的汽车品牌smart,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名为”超可能DE研究所”的未来出行互动体验展。继北京站之后,此次品牌全国巡展将登陆南京、上海及成都。下一站南京站将在12月31日至1月4日于景枫KINGMO商业购物中心举办。在这一系列的展览中,将展示面向纯电时代,smart在前瞻设计和技术创新领域中创建的”smart等式”。 破解smart等式 都说中国人普遍数学能力比较强,所以邦老师这次在研究所现场就尝试破解了一下smart针对未来出行给出的这道smart等式。四台不同时期的概念车,代表着smart品牌对于未来出行探索的四个方向,那么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看看smart认为在未来出行中,哪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 Concept Car 2011——Science 最早的一台概念车是Concept Car 2011,这是smart联合化工巨头巴斯夫共同打造的特种材料概念车,这台车上搭载了全球首款能够通过阳光产生能量的透光车顶,为车内多媒体设备和温度管理装置提供足够的电力。 对科学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材料科学是科学世界里最艰难的领域之一,每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要付出难以估量的时间与精力,而Concept Car 2011在材料上的尝试表明了smart品牌对于科学的重视,每台车蕴藏的科技含量与车的大小无关,Science应该是每一台smart都拥有的灵魂。 Concept Car 2011车顶由可转化太阳能的材料构成 而这台概念车采用新材料的功能更让邦老师感兴趣,可充电车身材料的想法传达的是smart对电动汽车补能方式的思考,不能只是简单粗暴的扩大电池,而是要寻找更多元更巧妙的方法来为未来的纯电出行工具进行补能。所以,等到未来smart真正的量产产品上市时,邦老师非常期待smart会提出怎样的补能方法。 Concept Car 2012——Stars 这款特调”Alubeam Rouge”金属红的Concept Car 2012,被邦老师赋予了Stars的称谓,因为如此闪亮又前卫的设计,足以让她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巧妙的设计将大灯和进气格栅勾勒出了一张个性的前脸,极具运动感的车身曲线则时刻提醒着人们,都市出行就应该充满乐趣。车前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投影功能,配合车身两侧自带的扬声器,让车辆化身一个小巧的”移动影音室”。车顶配置的全透明玻璃穹顶,则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能仰望星空。 前脸可爱的Concept Car 2012,引擎盖中央黑色部分就是投影仪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享受影音,最浪漫的体验莫过如此了吧,未来的城市出行就不应该是单纯的出行,而是一种出行与美妙体验的结合,一种浪漫与惊喜无处不在的经历,这台Concept Car 2012就是你透过玻璃穹顶看到的那颗最闪亮的Star。 Concept Car 2013——Slick 取消车门、车窗、车顶,配备电动滑板和电动头盔,这是一台2013年就推出的smart概念车玩出来的高度。看到这台车之后,邦老师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在堵成一锅粥的马路上,邦老师停下车,拿出电动滑板和头盔,变身拥堵道路中的闪电侠,在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中穿梭自如。这传达的就是第三个S,Slick,灵活、聪慧,又带着一丝丝狡黠味道的机智,是那种瞬间夺目的光彩。 而在这种Slick的风格中,传达的其实是smart对于产品设计的开放度,在7年前的概念中,就有放弃车门、车窗与车顶的大胆想法,这种开放的态度在传统主机厂身上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质,反而是现在的很多新势力所擅长的领域,在对手擅长的领域击败他,邦老师非常期待这种开放的态度在未来的量产车上会得到怎样的体现。 Concept Car 2017——smart 最后是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台概念车Concept Car 2017,邦老师将smart品牌本名用在了对这台概念车的评价上,因为这台车的确称得上smart,用最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描绘未来都市出行的蓝图。 具备L5级自动驾驶能力的Concept Car 2017 在当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这款造型充满未来感的smart可谓轰动一时——它具备了L5级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得益于集群智能和自动驾驶,车辆能够自动找到乘客并完成接驳。车内并没有传统的方向盘等操控设备,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智能显示屏,让车内空间成为社交的第三空间。 smart用这款概念车勾勒了一副完整的2030年纯电共享出行的蓝图。除了自动驾驶之外,共享将成为未来出行的另一大特征,车辆将更多地扮演出行工具,而非私人物品,车辆的财产属性将逐渐消失,而共享属性将得到放大。当然,工具并不一定就是冰冷乏味的,未来的工具也会充满乐趣。 在车外,LED显示器取代了传统的大灯,可以变换多种情绪表达,而车前格栅屏幕能够显示不同信息,让车辆与行人进行拟人化交流。 这是邦老师最后决定用smart来评价这款车的重要原因。虽然这个功能并不复杂,但是让每一台车都拥有和人进行交流的功能,真的很赞。也许看到这块LED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信息之后,不少人都会宠溺地称赞这台车真的very smart。而这种拟人化交流也在传达未来出行的一项重点内容,人机交互。随着深度学习的机器实现人格化,人与机器的交互将变得便捷而有趣。 […] read more
李书福:对特斯拉很尊敬,作为同行不评论
12月17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如何引领传统产业转型”集体采访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对特斯拉很尊敬,作为同行不好互相评论。 read more
康迪新产品规划曝光 再推4款新纯电动车车型
康迪电动汽车集团董事长胡晓明表示:“康迪将推出更多新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阵容”。另据康迪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还将推出包括K17、K30在内的4款新车型。 read more
吉利计划2017年生产伦敦出租车电动版
伦敦出租车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计划在2017年在英国生产标志性黑色伦敦出租车的电动版。 read more
洪桥与吉利成立合营电池企业 年产150万千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
洪桥(8137.hk)26日宣布,与浙江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订立一份投资合同以成立合资公司建设一个现代化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项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