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辅助驾驶

  • 特斯拉和SpaceX在材料、物流领域受阻!

    特斯拉和SpaceX在材料、物流领域受阻!

    特斯拉 CEO、SpaceX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2022年3月14日通过社交媒体公示,特斯拉和 SpaceX 最近在原材料和物流领域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 同时,马斯克转发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我们并不孤单”。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指出,由于对俄罗斯供应的担忧,商品价格飙升至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原材料成本有望创下自 1970 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此外,马斯克还谈及了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FSD,FullSelf-Driving),称如果如果 FSD Beta 10.11 版本表现良好,特斯拉可能会将最低安全分数降低到 95。 据了解,利用 FSD,特斯拉用户可在导航系统中输入位置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上进行辅助驾驶。需要注意的是,FSD 仍属于 L2 级驾驶辅助系统,司机仍需要对车辆负责,必须把手放在方向盘上,而且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编译:IT之家 read more

  • 这两款纯电新车或可与特斯拉Model Q一拼!

    这两款纯电新车或可与特斯拉Model Q一拼!

    汽车行业的未来属于新能源领域,这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诸多车企都加快去燃油化进度,转而向全新技术研发投入诸多精力。作为此次大潮的领军者,特斯拉靠着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而其新车Model Q(暂定)也箭在弦上,即将为抢占更多份额做出努力。此外国产造车势力也前赴后继,有两款电动新车具备爆款潜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特斯拉Model Q 单单凭借Model 3和Model Y两大力作,特斯拉就在市场大战中“横行霸道”,不管是人气还是生存空间都相当出众,让一众对手分外眼红。但其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和BBA等豪华品牌一样,准备以更为亲民的Model Q抢占工薪消费群体的关注。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也能在紧凑型轿车领域扩大影响力。 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Model Q将会采用两厢结构,更加富有都市气息。其还会区分五门版和三门版本,这样更能吸引不同消费群体的强烈。该车颜值上还是延续该品牌一贯风格,以极简理念打造,线条运用合理流畅,未来感较为出众。封闭式前脸凸显新能源身份,隐藏式门把手展现潮流审美,大尺寸轮毂在运动属性上也更为突出。 Model Q在内饰上估计和Model 3颇为神似,还是坚持走触屏化道路,取消大部分传统物理按键,而是几乎将所有功能都集结到触控液晶屏上。但这样虽然操控时可能较为方便,但对于屏幕的运行速度和反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旦出现死机或者卡顿情况那将十分头疼。该车续航方面预计在500公里到600公里左右,传言其在电池上会和比亚迪强强联手,如若成真那竞争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小鹏G9 眼看着老对手理想靠着ONE一辆车就斩获可观销量,小鹏也按捺不住强势推出新车G9,希望可以在SUV大战中更进一步。该车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大出风头,以“全新智能旗舰SUV”名号成为很多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据悉该车不仅仅将在国内销售,还获得了欧盟认证,会向海外市场进军。 小鹏G9大概率在今年四月份开启预售模式,最快下半年就能交付到客户手中。届时其和理想ONE之间必然会进行一场激战,外界对此颇为期待。新车在设计上采用小鹏家族式理念,前脸部分看起来和G3i还有P7等车型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给人强烈科幻观感。分体式大灯组与下方贯穿式进风口相得益彰,辨识度得到强化。无边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和多辐式超大轮毂都是亮点,尾部贯穿式灯带当然没有缺席。 基于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小鹏G9在科技属性上看点十足。其将会搭载X Pilot 4.0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更为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在第二代智能座舱之下,该车拥有双“征程3”高算力芯片和多达12个超声波雷达。在最为关键的续航里程上,小鹏G9将会展现800V高压SiC平台的实力,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目标。 宏光MINI EV敞篷版 自从MINI EV大爆之后,诸多车企都将目光锁定在微型电动车领域,导致该细分市场新车大批量涌现,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制造什么”,其根据全新局势主动做出改进,以MINI EV敞篷版博人眼球,让普通人开上一台敞篷车的梦想照进现实。 MINI EV敞篷版在颜值方面和普通款车型存在很多相似点,但在部分细节之处进行优化,做大不同当然就是其敞篷车定位。其前脸部分以纯白色封闭式格栅吸引关注,大灯组虽然造型方正,但在周围加入熏黑式点缀,运动属性有所提升。全新五菱银色LOGO很是醒目,这次改动真心值得肯定。侧面造型较为简单,轮毂尺寸虽然较为娇小,但和整体车身相比也十分适宜。 MINI EV敞篷版在空间上不能抱有太高期待,其长度为3059mm,轴距则是2010mm。但是该车毕竟只是作为短途代步需求,所以对尺寸方面不必过多强求。其在内饰部分则不打折扣,一体式触控液晶屏展现诚意,部分传统物理按键也得以保留,便于日常用车时操控。新车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与大家见面,估计到时候销量上又会带来不少惊喜。 出处:头条号 @车文频道 read more

  • 下一代特斯拉的FSD更好?

    下一代特斯拉的FSD更好?

    如果你对即将在明年登场的特斯拉新一代 FSD 有所了解,又如何看待如今老一代的 FSD 呢? 先说结论,两代 FSD 间的差异巨大,特别是基础硬件——既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升级完成,更不用说 OTA 了。 目前这一代特斯拉 FSD(HW3.0),图像传感器为安森美的 AR0136AT,这是 2015 年的产品,像素仅有 123 万像素。 新一代 FSD(HW4.0),不出意外的话,首先会搭载在不断推迟量产的 Cybertruck 上,其中最大的变动之一就是图像传感器由安森美的 AR0136AT 变为索尼的 IMX490,像素增加到 543 万。 IMX490 像素为水平 2896*垂直 1876,1/1.55 即 10.36 毫米,ADC 10 比特帧率为 40 帧,ADC 12 比特帧率为 30 帧,灵敏度为 2280mV,动态范围为 120 分贝,可扩展为 140 分贝。 AR0136AT 为 1280*960 像素,1/3 光学尺寸,IMX490 是其两倍大,也就是摄影界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的「底」指的是传感器的光学尺寸。 光学尺寸大,好处有两点: 首先,成像更好。因为更大的传感器能接收到更多的光。光越多,成像也越好。信噪比越高。 其次,更大的传感器更容易获得广角。所谓长焦易得,广角难求。即便是 2022 […] read more

  • 在2022年内发售,让人期待的电动汽车新车型盘点!

    在2022年内发售,让人期待的电动汽车新车型盘点!

    2022年新的一年里,国内外有很多新车型将正式发布或者交付,让我们盘点下2022年让人期待的部分电动汽车新车型。 奥迪 A6 e-tron(预计:2022) 奥迪 A6 e-tron 它基于可扩展的高级平台电动 (PPE) 架构,可以为各种不同的电动汽车模型加长、提升和加宽。它可能是我们将在 PPE 平台上看到的第一款支持未来电动奥迪的电动汽车。 A6 e-tron使用双电机,总输出功率为 344KW,最高续航可达643公里。所有 PPE 电动平台车辆都具有 800 伏的充电能力,预计2022年正式发布,2023年量产上市。 BMW i4(预计:2022 年初) 不同于之前的电动SUV,宝马的第一款“i”系列四门电动轿车,既突出运动感,又兼具传统的造型。 i4 edrive 40标配后轮驱动,配备 81.5 千瓦时的电池组,最高续航可达625公里(CLTC),0到百公里加速5.7秒。带有 M 标志的车型,称为 M50,配备全轮驱动和额外的电动机,总功率可达400KW,续航里程560公里(CLTC),百公里加速3.9秒。 梅赛德斯-奔驰 EQE(预计:2022 年末) 梅赛德斯-奔驰 EQE 是一款全新的全电动豪华轿车,轿车的尺寸介于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S 之间,它继承了 EQS 的许多优点,包括拱形驾驶室前移设计、极其注重内饰以及各种标准驾驶辅助设备,于 2021 年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预计在2022年上市。EQE 将以 211KW的单电机车型推出。 随后将推出带有两个电机和超过 294KW的四轮驱动版本。奔驰英文官网上显示在欧洲 WLTP 测试下的最高续航里程为 660公里。 比亚迪海洋生物系列和汉DM-i等(2022年) […] read more

  • 特斯拉Model 3的半年用车体验分享

    特斯拉Model 3的半年用车体验分享

    经常有人问有没有后悔买特斯拉,我都会这样回答:后悔啊,后悔没早买。 每年冬天,老婆都会抱怨开了七年的大众,刚启动发动机转速上去了,变速箱换挡不灵敏,车速提不上,开一公里多车热了才正常。嚷嚷着要换车,索性换辆电动车,这下启动提速就快了,于是今年给她买了辆特斯拉Model 3。当时裸车价25.09万,官方优惠7千,加上官方充电桩和保险,总共落地将近26万。 没有家充的电车,是没有灵魂的。谷电每度0.308,算下来每公里只要五分多,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比坐公交还便宜。充电桩安装很方便,网上国网APP申请个人电表,小区物业盖个章,特斯拉官网下单后,会有工作人员联系,第一次上门测量,商量走线布局和电表安装位置。安装电表完成后,第二次上门,正式布线安装充电桩。安装时有个小插曲,地下车位的配电房是物业所有,在配电房装电表没有峰谷电,由物业统一收取1元每度。最后电表只能装在地面上,导致线缆长度61米,超了21米,多花了1470元。 不需要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说的就是特斯拉买车。只要交一千定金,价格都是透明的,全国统一价。没有传统4S店的讨价还价,生怕被宰,货比三家,甚至询价第三方车商,各种加装包,忽悠各种金融贷款。特斯拉买车像超市买菜,到店提车,简单介绍功能,就可以开回家了,没有各种软装包,甚至车险也可以不在店里买。 Model 3开了半年多了,经历了三十几度的高温和零度的低温,可以具体的谈谈使用感受了。虽是老婆的车,但我们上下班线路高度重合,所以基本我在开。先说外观和内饰,有人说特斯拉是毛坯房没有内饰,但恰恰是极简风击中了我的审美。圆润的外观线条,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车门,最大可能的减少风阻,体现了设计功力。车内能干掉的实体按键全部干掉,主要操控显示由一块屏幕完成,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实木板材,车顶全景玻璃,简约而不简单,相信几年后的苹果汽车也是这种风格。 驾驶感受就是稳准快。50%的前后车重配比,稳重的底盘,没有一点虚位的方向盘,指哪儿打哪儿,电车独有的没有迟滞的踏板响应,5.6秒破百的起步加速,这大概就是老司机们说的人车合一的驾驶感受吧。这里重点说一下用了就不回去的功能:动能回收(俗称单踏板模式),这也是特斯拉刹不住车事件的诱因,当习惯了单踏板,停车不踩刹车,形成肌肉记忆后,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再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就会追尾,以为特斯拉刹车不行,要知道特斯拉全系都是用的意大利BREMBO刹车卡钳和刹车盘,这都是大几十万性能车才有的配置。动能回收,让我习惯了等红绿灯和跟车时,松踏板就会减速,完全松开就会停住,不用左右切换,唯一要适应的是,倒车时要踩踏板,一开始很不习惯。 自从开了特斯拉,我的油车基本没挪过窝,要不是怕电瓶没电,只能一两周逼迫自己开一次油车,三百加的油半年没用完,苦恼。上下班40公里,一周充一次,预约晚上10点以后用谷电,一个月也就五六十电费,加上不用保养,一年至少省一万。标续表显410,实际打8折。由于21款有了热泵空调,再加上车子停地下车库过夜,即使是磷酸铁锂电池,冬天续航也没大差异。国庆去了趟宁波150公里,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吾悦广场超充很快,刚点完餐正准备开吃,APP提示快充满了,只能尴尬的下去拔枪找车位。对于我这种江浙沪短途出行Model 3里程完全够用。 车跟手机绑定,开关车门完全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方式,靠近解锁,离开锁门。再加上,家里门也是指纹锁,现在出门基本就只带手机。电车和油车相比最让人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是夏天远程开空调,油车夏天暴晒一天,内部温度将近五十度,钻进去点火才能开空调那真是要了命。电车提前远程开空调,等坐上去时就二十几度,那才是享受。 吹了一千多字,都是优点,以为是特斯拉请来的水军,众所周知,特斯拉没有公关经费。我只是表达了半年的真实使用感受,当然也有我认为的缺点,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最烦人以后也会百分百遇到的:擦轮毂,轮毂比轮胎突出,所以每次停车要格外小心马路牙子,被擦后基本修复不了。 中看不中用的全景玻璃和无边框车门。车顶全景玻璃好看是真好看,但夏天晒的要命,能把人晒秃顶的感觉,老婆一开始吐槽,我就调侃说提车时送的帽子就是叫你现在戴的。即使空调开最大,也是手脚冰凉,头顶冒汗的冰火两重天,最后还是老老实实买了遮阳帘。无边框车门开高速隔音还是不理想,车窗有水时,升降车窗会有咯吱咯吱声。 品控也是个问题,买车如开盲盒,指不定哪个雷等着踩,我这辆提车一个礼拜,后排衣帽钩死活缩不进去了,开到服务中心,他们也没办法,只能换掉。据群里车友反应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还有就是特斯拉为了减少装配,简化生产,很多采用一体成型,为了减轻车重,门采用了铝,后期维修成本很高。 吐槽一下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这些都是特斯拉引以为傲和未来差异化的方向,但截止目前为止,有些功能几乎是不可用的。车机系统优化很到位,动画流畅跟手,布局合理,易上手,但是导航差手机上的高德和百度一大截,语音控制基本不能用。今年双十一特斯拉赠送了30天的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尝试了辅助驾驶,智能召唤和自动泊车,各种提心吊胆,各种抽风,随后就放弃了。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适合经常跑高速或者封闭高架道路,但高达6.4万的价格而且跟车不跟人(以后换辆特斯拉这功能要重新购买),功能和售价完全不匹配。 最后回答被问的最多和买电车最大的顾虑:啊呀,电池坏了换一下要大几万,啊呀,电车其实不省钱。特斯拉电池质保8年16万公里(电池衰减到70%)。8年后电池技术突飞猛进,相信里程都一千公里以上了,到时也该换车了。现在的特斯拉Model 3/Y就如同当年的iPhone4s,功能很完善了,已成经典款,但是科技的进步是无止境的,软硬件不停的提升,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七八年后回头看就像iPhone4s各种问题各种不足。 不管你承不承认,电动车是大势所趋,必将替代油车。当前原材料上涨,国家补贴减少,Model 3已经涨价近2万(增加了五度电,后排加热,后排双层玻璃,车机芯片换成AMD,电机缩水,加速变慢,这些都不值2万),现在这个时间点不是购车好时机。从长期来说,凡是人类可以制造的东西,短缺的情况一定是阶段性出现的,过剩才会是常态化。万物皆有周期,现在电池上下游疯狂扩产,等两三年后,产能过剩,就是降价。外加国内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到时20万的电车有很多选择。还是那句话,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作者:Jog_Xu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Smart电动款SUV正式亮相

    Smart电动款SUV正式亮相

    看到当年科比代言smart时就想,这车虽然可爱,但是这么小,怎么坐下科比的? 后来看到大哥还真挤进去了,而且还十分地优雅地飙起来,瞬间觉得…嗯~~不错,是一台不错的买菜车! 后来第二代Smart虽然变大了一点,但是依然是一台“接孩子专用”的代步车,并没有变大太多~~ 而如今,这台老年代步车,也追赶潮流出了电动款,而且变大了,成了SUV款!!犹豫了十多年的我,终于动心了~~~ 就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由奔驰设计、吉利做整车工程研发的全新首款纯电SUV——Smart精灵#1概念车,正式亮相了! 虽然换了新东家之后,全新的Smart设计风格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也恰似如同豆蔻少女成长为及笄年华,出落得越发的动人,越发标致了…依然可以靠脸吃饭!依然可以吸引众多迷妹~以及有少女心的男同胞们~ 首先在外观上,Smart精灵#1概念车采用了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感性·灵锐”设计哲学,圆润简洁的线条使整个车身勾勒出非常饱满的感觉。 既不失少女的灵动,又有成熟女人的丰满性感,显得十足惹火 ~ 而白、黑、金三色的拼色风格,也使整车的审美再度提升一个level,尤其是挡风玻璃与无边框门一体感十足。 更突显出金色车顶如同悬浮起来佩戴的“小头盔”一般,竟藏着一丝丝俏皮… 车头和尾部则采用了相同的贯穿式灯组设计,同时不再是圆圆的轮廓,而是犀利的锐角造型,很是酷炫~ 车头处灯组 ▼ 车尾处灯组 ▼ 特别是当你靠近之后细细观察,能够看到灯内设计有众多的三角形状图案,仿佛太空中的一颗颗星辰,既浪漫又巧妙地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 此外,前脸部分还采用LED光源模拟的“格栅”设计。 超魔幻的灯组能够跟随音乐律动,变换多种图案,还可以贴心定制,用来表白哦~ 而且,类似的车身环绕灯带,这款车身上还设计了多处,如车门底部的边线… 再如车身尾部…而如此设计,是因为这款车配备了智能音乐灯语系统,外饰灯光与车载音乐可以进行互动哦~ 光是想象一下开在路上的感觉,就特别带感!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Smart精灵#1由于不再是以前的“小精灵”,车身的尺寸也有很大变化,其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290/1910/1698mm,轴距达到了2750mm。 21英寸双五福轮毂,短前后悬设计增添了新车的运动感,也为整车展现出了一丝越野风格,看上去更具气势。 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Smart车型,更寓意着宣告Smart品牌的全面焕新,它再也不是那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微型车了… 不过,外观的升级同样带来我们对内部空间的期待,随着手势开启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将劳斯莱斯同款对开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前卫的内部空间。 让人很难想象,在紧凑级SUV的外观尺寸下,也能拥有堪比豪华轿车车型的内部空间。 而且对开式无框车门搭配无B柱设计,再方便后排乘客进出的同时,也让车内空间进一步增加~ 进入车内后,没有多余控制按键的12.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占据C位,一眼便能看到,不是传统的工业风,而是极简轻奢风拉满~ 且车内大量采用氛围灯带点缀,无论是中控台、座椅、车门处都能看到,既浪漫也极具未来感。 车门处还安装有Beats量身打造的车载音响系统,与贯穿车内的氛围灯带相互辉映,每一次音乐的律动会随之变换颜色,妥妥地真香了! 沉浸式天幕悬浮于车身之上,让车内的空间更有通透感的同时,也使整车的逼格再次提升,简直太懂女人心了,有木有! 而且据悉 ,Smart精灵#1还配置有OTO实时动态更新功能,以及ADA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电驱电控系统等等,为用户打造车辆的极致出行体验。 虽然目前的具体动力信息没有公布,但这辆更时尚更具科技感的Smart精灵#1真的离我们不远了,全新Smart纯电动SUV将在2022年开始量产,值得期待~! 不过,千万别让你们的女朋友看到,不然真的会很想要! 出处:头条号 @抖创意 read more

  • 国产特斯拉Model 3用车5个月的感受总结

    国产特斯拉Model 3用车5个月的感受总结

    特斯拉Model3入手5个月,总结了6点用车感受,真心后悔了,早知道就入手比亚迪汉EV或者小鹏P7,虽然特斯拉优势明显,但几大劣势才是痛点,个个扎心,选择纯电动汽车一定要三思,多方了解它的优缺点是否适合自己后再入手才能不后悔。 当时先去试驾了特斯拉Model3,然后又试驾了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没有选择比亚迪和小鹏P7的原因有3个,一是贪图“面子”,想着毕竟特斯拉是一个大品牌,就像燃油车中的BBA这些品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特斯拉,开出去也不至于丢面子。 另一个原因是,有一段路况还不错,开了辅助驾驶,设置了巡航跟车,遇到一个弯道,也不是很急,辅助驾驶模式快转不过来时候提示人为介入方向,当时没反应过来,结果差点跑到绿化带上了,当时就对比亚迪汉EV辅助驾驶失望了。 剩下就是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3这两款了,当时也犹豫过,论动力性能,这两个车型在驾驶感受中几乎没有明显差距,无论是爬坡、加速超车等场景,很轻松,驾驶员信心十足。 最终因为在驾驶中发现小鹏P7急加速的时候,除了驾驶人员,前后排乘坐很容易晕车,虽然纯电动汽车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觉,但特意对比了特斯拉,同样的驾驶习惯,明显小了很多,而且在踩刹车后,小鹏P7的动能回收太不舒服了,明显感觉整个人向前“点头”,这种抬头、点头的感觉多少有些令人不舒服。 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还是觉得“面子”因素重要些,加上销售朋友那张骗人的嘴,把特斯拉电机、电控、辅助驾驶这些吹嘘太牛,以至于即使当时预算只够P7,还是分期选择了特斯拉,太冲动了,慢慢才发现它的几个痛点。 感受一、动力性能再好也是“鸡肋”,“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劲敌” 开了2个多月,过了新鲜劲,在用车过程中慢慢遇到了各种问题,这时候才恍然醒悟,以前认为的优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比如说动力性能,这一点特斯拉的确很出色,同样单电机,对比比亚迪汉EV就能立见分晓。 Model3单电机:最大功率202kw,峰值扭矩404N.m,零百加速5.6秒, 比亚迪汉EV单电机:最大功率163kw,峰值扭矩330N.m,零百加速7.9秒, 动力性能方面,特斯拉在纯电动车型中可以说独树一帜,但是说实话,这样的动力根本用不上,天天在城市周边用车,就算零百加速只需3秒又如何,哪个城市能让你这样激烈驾驶?这样的动力性能都是赛道上或者高速上,超车、爬坡等特定环境下才用得到的。 而高速简直是纯电动汽车的噩梦,过年期间跑高速回老家,一趟下来让纯电动汽车的缺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纯电动汽车的头号“劲敌”,当续航里程只剩40%之后,就开始焦虑了。 每隔几分钟就要看看剩余续航,赶紧查看最近的充电桩,快马加鞭到了服务区才发现,充电桩有的是坏的,有的提示不兼容,更重要的是有几十辆纯电动汽车排队等待充电,大概算了下时间等排到自己估计需要5个多小时,怎么办?硬着头皮赶往下一个服务区。 差点就在离服务区很近的高速上路趴窝了,大冬天,零下四五度,也只能关闭空调,把车速定速在90多的,蜗牛般前行,幸好还是开到了服务区,可是依然有很多车主在排队充电,唯一只有等。 期间排队的纯电动车主很多都快没电了,只能商量跑到其中电量还多的车上开空调,抱团取暖,于是多个车主都商量,每个人直充半个小时,不管充多少电,都换下一个车主,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这时候才知道,有很多车半小时电量几乎都达到了70%以上了,而特斯拉只有40%左右的电量,排队3个多小时就只能充那么点电,可又不好意思多占用时间,不甘心啊,奈何自己的纯电车快充不给力。 也正是如此,跑过两次高速之后,再也不想开纯电动汽车上高速了,尤其是节假日、赶时间的情况下,直接开燃油车,那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的这些动力性能即使再有优势也很少能派上用处,事实上,纯电车电机功率在150kw左右绰绰有余,再多的动力用处并不大。 感受二、舒适性好只是个“传说” 特斯拉Model3隔音降噪实在不敢恭维,原本纯电动汽车风阻系数远低于同级燃油车,也没有发动机的抖动、噪音,理论上NVH性能远超同级燃油车,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个胎噪、风噪太刺耳,吵得太难受,或许是因为车内太安静了,才会形成噪音反差,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再看看那个硬邦邦的底盘,尤其在过坑洼路面的时候,起起伏伏,屁股的路感太清晰了,过个减速带感觉被上下循环抖动起飞了一样,真不知道特斯拉是怎么想的,25万的燃油车,看看迈腾、凯迪拉克CT5等车型,舒适性远比特斯拉好太多。 或许特斯拉主要战略重心根本不是造车,而是“碳积分”,纯电动汽车只是它其中一个登高板而已,因此并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车主”身上。 感受三、车辆空间太“憋屈” 再看看特斯拉Model3的空间,真心憋屈,model3说是中型车,其车身长4694mmX1850mmX1443mm,轴距2875mm; 再看看,同样是中型车的小鹏P7,车身:4880mmX1896mmX1450mm,轴距2998mm; 这就是区别,对于182的身高,坐在驾驶位,真心不敢急刹车啊,头一不小心就会顶到了前挡风玻璃上,如果往后移动一点座椅,那后排坐一个175的兄弟估计膝盖都很容易磕到前排座椅了,真心不舒服。 感受四、不要太依赖辅助驾驶 再看看所谓的辅助驾驶,试驾的时候,很多功能销售都没让试,其实就是怕出丑,比如说,在二环高架上,原本三车道,前方要并成两车道,结果特斯拉居然压着导流线直行了,不仅没能识别出车道线,前方明明有车汇入,依然直行,内心崩溃。 再比如,两车道路上,model3在左侧车道,中间虚线,打转向灯准备变道右侧车道,但右侧有车强行加塞过来,model3居然没有避让,也强行变道,就像两个车路怒一样,故意别车似的,真心危险。 自从用过两次后,稍微复杂一点点的路况下,再也不敢相信所谓的辅助驾驶了,只能说对于辅助驾驶系统,逻辑层面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功能,在各种复杂多变的路况下依然能保障行车安全,这才是真的辅助驾驶,目前L2级别水平,完全称不上自动驾驶,一定不要太相信这些自动辅助驾驶了,只有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感受五、保值率不忍直视 买之前都听说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保值率是最高的,这一点确实如此,但是却不知道3年以后,它和其他同级纯电动汽车差距非常小,第一年保值率确实能达到60%以上,但是三五年之后差距太大。 有朋友17年70多万入手的特斯拉Mode S,到2020年行驶了5万多公里,准备换车,先是去问了好几家二手车商,有的不收,有的报价太伤心,一半都给不到。同样是70多万的宝马730,同样的情况,至少也在50万以上。 只能说,选择高价位的特斯拉,都是有钱人买的“大玩具”,就不要再想保值率这个问题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看性价比了,它和国产比亚迪、小鹏、北汽等这些没有可比性。 感受六、谈谈性价比 动力性能方面,像20多万的比亚迪、小鹏、蔚来等等纯电动汽车都足够用了,再谈谈品牌效应,买了之后才发现,对于纯电动汽车,完全不像燃油车那样在很多车主眼中有“面子”可言。 很多开燃油车的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看好纯电动汽车, Model3和Model S在绝大部分燃油车主眼里都是一样的,那也就不在乎你是不是特斯拉了,20多万的车,更多还是要看省心和实用性。 再看看功能配置方面,20万的比亚迪汉EV功能配置比特斯拉Model3丰富太多了,比如说电池组质保服务,比亚迪汉EV实行首任车主不限时间/里程质保,特斯拉仅仅是8年/16万公里享受质保服务,试想一下,假如8年后,电池组剩余寿命越来越短,甚至需要换电池,这样的账太亏。 以特斯拉Model3电池55kwh的容量为例,按照目前每度电的市价位,普遍都在1000以上,那换一组电池至少需要6万以上,估计看到这个价很少有车主愿意换电池的吧,这一点比亚迪更有诚意,车主也不用过于担心电池寿命问题。 总而言之,特斯拉除了电机动力性能、品牌效应、驾驶质感具有一定优势,事实上,特斯拉在三大件上的优势越来越小了,尤其2019年实现国产化之后,为了追求市场,简配已成常态,相比而言,在其他方面,比如内饰、功能配置、充电、科技感、性价比等等这些方面显得差强人意,这些直观用车感受远不及国产纯电动汽车。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差钱,为了“面子”那选择特斯拉确实不错,如果考虑实用性、考虑经济因素,那就选比亚迪、小鹏、蔚来等等纯电动汽车。 作者:头条号 @彩云李新贤 read more

  • 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的致命事故调查报告出炉:人为因素造成撞车!

    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的致命事故调查报告出炉:人为因素造成撞车!

    2020年8月发生的特斯拉加州车祸致死案件最新调查来了!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表示,已经完成了对2020年8月发生在加州萨拉托加的一场特斯拉汽车致命事故的调查。 2020年,在加州的萨拉托加,一辆特斯拉Model 3电动车发生撞车事故,车辆发生起火,车主与妻子均在此次事故中丧命。事发时,这辆电动车撞上了一辆货车,随后冲出了公路。 NTSB称,事故发生时,车主开启了自动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但是人为踩下油门踏板导致汽车进入了超驰模式,追尾一辆小型货车。 然后,汽车又以每小时大约110英里(约合177公里)的速度撞上了一辆卡车,起火对车主及其妻子造成了致命伤害。车辆数据显示,在撞击小型货车之前,驾驶人把加速踏板的压力增加到了95%。 同时,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还表示,这名车主驾车过程中没有将手放在方向盘上,而这辆特斯拉Model 3曾多次向他发布了视觉和听觉警告。 来源:快科技 read more

  • 从用车成本看,特斯拉Model Y适合你吗?

    从用车成本看,特斯拉Model Y适合你吗?

    提车已经一个月了 目前行驶里程2500公里(高速占比80%) 我将会从以下几个纬度详细分析✅ ️费用 ️驾驶体验 ️油电对比 一:费用 (购车费用/日常费用) 1⃣️购车费用 ①车价:标续27.6w / 长续34.79w / p版38.79w ②轮毂:除p版外标配19寸,升级20寸+8k ③内饰:标配黑色内饰,升级白色+8k ④娱乐包:9.99/月 (用来听音乐等) ⑤辅助驾驶:选装eap(3.2w)选装fsd(6.2w) ⑥保险:店内≈6k+ / 自己联系≈5k+ ④上牌:验车上牌120 / 车牌框≈60(自愿) 2⃣️日常费用 ①特斯拉超冲:≈2元/度 充满≈130+ ②第三方超冲:分时段收费平均0.8元/度 充满≈50+ ③家冲:≈0.4/度 充满≈20+ ④空调滤芯保养:每1万公里或1年一次 ≈ 300+ ⑤雨刮器:1万公里或1年一次 ≈ 200+ ⑥制动液:两年或4万公里 ≈ 1000+ ⑦空调干燥剂:两年或4万公里 ≈ 1300+ ⑧电池冷却液:每8万公里 ≈ 700+ ⑨轮胎+刹车片+刹车盘:根据驾驶情况检查 轮胎 ≈ 1600+/只 刹车片 ≈400+/副 刹车盘 ≈ […] read more

  • 小鹏P7新增车型,起售价22万元!

    小鹏P7新增车型,起售价22万元!

    从小鹏汽车官方获悉,小鹏P7「后驱标准续航」及「后驱超长续航」将新增两款车型,其配置型号分别命名为「480G」和「670G」,其中小鹏P7 480G 版本售价为21.99万元,670G 版本售价为25.69万元。 小鹏P7新增车型 官方指导价 车型 售价(万元) 480G 21.99 670G 25.69 注:数据来源 制表: 太平洋汽车网 小鹏汽车为了能够更好的梳理产品配置以及续航里程,小鹏P7也将采用与小鹏P5、G3i一致的命名方式,也让用户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其丰富的配置选择。 P7命名的原则为 「车型+NEDC续航+智能梯度+特殊版型」,后缀PENG为智能梯度划分,PENG依次向下 。 如原后驱长续航智享版,更名后为586N, 原车型名不再保留,全系统一。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一目了然,全新的PENG智能梯度对应的硬件系统如下: 在PENG智能梯度中,P表示搭载XPILOT 3.5(双激光雷达)硬件系统,E(智尊版)表示搭载XPILOT 3.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智享版)表示搭载XPILOT 2.5+智能辅助驾驶系统,G(现轻享版,原智行版)则表示无毫米波雷达和高感知摄像头,仅支持定速巡航智能辅助驾驶。 此外,轻享版(480G/670G)车型在此前「智行版」的基础上增加12项目舒适性配置,增加功能/配置如下: 分别为智能车语、前排座椅加热、手机无线充电、高级真皮座椅材质、 前/后排头部气囊(气帘)、环绕式情境律动氛围灯、光剑2.0 LED贯穿灯(前)、电动外后视镜带折叠加热记忆、Xpeng高级环绕音响系统(8扬声器)、驾驶席座椅腰托4向电动调节/通风/位置记忆、FCW前向碰撞预警/ AEB自动紧急制动/ LDW车道偏离预警、Xfreebreath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等配置。 车型回顾 外观上,小鹏P7采用了分体式大灯搭配封闭式前中网以及贯穿的LED灯带,看起来非常的科幻前卫。车身侧面,新车看上去非常流畅动感,溜背式车身造型,并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降低风阻的同时看起来也非常的运动。 内饰部分,小鹏P7中控台配有贯穿式双屏幕,10.25英寸高清全液晶仪表+15英寸悬浮触控屏。P7采用了高通骁龙 820A处理器,拥有全场景语音智能交互,以及丰富的应用生态,提供非常智能的数字生活。此外,在我们太平洋汽车极智+ ICT-300智能汽车排行榜中,其智能座舱的分数在44辆车型中与AION V同列首位。 动力方面,小鹏p7提供了四驱版和后驱版车型可选,其中双电机版车型前后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20kW和196kW,峰值扭矩分别为265N·m和390N·m。此外,从此前的申报信息中得知,未来还将推出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均为196kW的四驱车型,其性能将会超过小鹏P7高性能版车型,值得期待一下。 续航部分,P7将提供480km、562km、586km、670km以及706km的续航里程可选(NEDC),其中480km续航里程的车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组,其余车型均配备三元锂电池。 编辑点评 此次新增的两款车型「480G/670G」,其中480G车型使小鹏P7全系起售价进一步的降低,在面对同级别车型不断降价的市场竞争中,也许是无奈之举,但是增加了多达12项的舒适配置,更是诚心之作。 新增的670G车型,在保证充足续航里程的条件下,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又能降低该续航版本的起售价,一举两得,何尝不可?加上此次小鹏P7采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全品牌统一,简单明了,就是未来推出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之后,是不是得从XIAO开始安排? 撰文:崖雍 read more

  • “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排名洗牌了… 蔚来跌至第三了

    “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排名洗牌了… 蔚来跌至第三了

    不单单传统汽车制造商,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根据多家造车品牌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显示,理想汽车本月强势赶超蔚来、小鹏,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销冠,这也是其自宣布交付以来首次超越蔚来。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首次超过8000辆,同时领先蔚来。相比于理想和小鹏,蔚来本月销量出现下跌,6月份为8083辆,7月份跌至7931辆,被“两兄弟”同时反超。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蔚来本月表现不达预期。数据显示,7月份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7,931辆,其中ES8交付1,702辆,ES6交付3,669辆,EC6交付2,560辆。蔚来仅用三句话概括了7月份的市场表现,不难看出蔚来对于这个成绩还是不达预期的。不过也有网友表示,“销量涨跌再正常不过了,哪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从全年销量来看,蔚来仍然强势领先理想、小鹏,基本锁定年度销冠。 为什么小鹏、理想销量普涨,而蔚来却出现下滑呢?猜测可能与以下三大原因有关。首先就是特斯拉Model Y,7月8日特斯拉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售价为27.6万元,自即日起接受预定,预计8月份正式交付。此前,Model Y起售价为33.99万元,彼时可能对蔚来汽车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随着售价更低的标准续航版车型上市,蔚来销量难免受到影响。第二就是产品问题,此前曾报道蔚来旗下三款车型被大量车主投诉座椅问题,在给出升级座椅的方案后,需要客户自己支付升级费用也被部分车主吐槽,对销量带来了一些影响。最后原因可能跟芯片/零部件有关,目前全球芯片仍然处于紧张供应的状态,从蔚来官网了解到,目前旗下车型即日起锁单后8周才能提车,由此猜测蔚来受到芯片短缺或零部件短缺影响的可能性。 本月小鹏汽车的表现还是十分亮眼的,月交付量首次超越8000辆,首次超过蔚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单月交付8040辆新车,其中小鹏P7为6054辆,小鹏G3为1986辆,小鹏P7仍然是主销产品。 在产品方面,小鹏汽车于7月9日上,小鹏G3i,补贴后售价为14.98-18.58万元。作为中期改款车型,小鹏G3i主要的变化是在外观上以及配置上。在颜值方面,小鹏G3i确实有着肉眼可见的提升,并且面对年轻市场作出相应的提升。从售价来看,旧款小鹏G3的售价为14.98-19.98万元,新款车型为14.98-18.58万元,价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与之带来的是颜值的提升和配置的提升。此外,小鹏汽车在2021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宣布小鹏P5预售,预售价格区间为16-23万元,新车将在9月份正式上市,并在10月底开启交付。相比于蔚来和理想,小鹏汽车的产品布局显然更快,随着小鹏汽车多车型的价格覆盖,下半年或将迎来新的销量爆发阶段。 本月理想汽车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7月理想汽车共交付8,589辆理想ONE,2021年1-7月总交付量38,743辆。从数据来看,理想汽车首次交付超过8000辆,首次超越蔚来成为造车品牌第一,这对于理想汽车而言算是触碰到了新起点。从产品来看,仅用一款车型,用时19个月累计交付量超过7万辆,理想汽车的表现要比国内任何一家造车品牌都强劲。 理想汽车7月份的交付量之所以能够创新高,与理想ONE新款上市有很大的关系。5月25日,2021款理想ONE车型正式上市,新车在配置方面进行了升级,售价33.8万元和34.8万元。新款车型在外观和内饰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动,主要是在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和配置上进行调整和升级,新车新增/升级了AD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高德HD地图、双“征程3”芯片等多项配置,动力系统上依旧由一台1.2T三缸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纯电续航里程188km,综合续航里程1080km。虽然售价有所上调,但是换来了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和配置上的升级,对于有意选择理想ONE的消费者而言,1万元还是花得很值的。 理想汽车以单一产品领先其它造车品牌,这是其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最大的弊端布局。虽然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相对较好,但是仅有一款车型很难上升到新的高度,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有竞争力产品的出现,理想汽车便很难维持稳定的市场表现。据了解,理想汽车在明年将上市代号“X01”的新车,定位大型SUV,采用1.5T四缸米勒循环增程器,总续航将达到800公里左右,价格区间为35-50万,对标奔驰GLS。 除了以上三家车企外,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也对外公布最新销量。哪吒汽车7月交付6011辆新车,首次突破6000辆,1-7月累计交付27,115辆。零跑汽车7月交付量为4404辆。 从7月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的交付成绩来看,各大品牌的市场表现都还不错,特别是小鹏和理想均超过8000辆,哪吒也是首次超过6000辆大关,相比之下蔚来表现相对差些。从总交付量来看,蔚来仍然是造车品牌的一哥,遥遥领先其它造车品牌,不出意外的话基本锁定年度冠军。从产品阵营来看,理想汽车仅有一款产品确实不足,未来能否延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至于威马、爱驰等造车品牌销量鲜少公布,其市场表现相对一般。 出处:微信订阅号 @交管违章查询平台 read more

  • 关于自动驾驶,雷达系与视觉系到底谁行?

    关于自动驾驶,雷达系与视觉系到底谁行?

    机器不会犯错,除非机器设计缺陷或接收到的指令本身就是错误的。   1916年索姆河战役爆发,双方在法国索姆河地区展开百万规模的阵地战,英法联军为了一举击溃德军将“坦克”这一新式武器秘密运往前线并投入战场。不过由于产品设计缺陷与士兵操作失当,首批运到前线的49辆坦克实际投入到战场的仅有18辆,其中9辆还被陷在战壕中无法冲击阵地。   而近年来同样作为新物种的自动驾驶也遇到了彼时坦克的境遇——掉链子。在国际上,智能汽车巨头特斯拉自推出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后,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生数百起交通事故,累计造成175人死亡,其中有200起事故是由产品设计缺陷从而造成车辆失控造成的,当然人为操作不当也占有不少的比重。   而在国内,近期造车新势力蔚来也爆发了安全事故。上周六,“美一好”公众号发布的讣告,称:“8月12日下午2时,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萌剑客),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事故也将蔚来与自动驾驶推上风口浪尖,不少人认为此次事故与蔚来此前对辅助驾驶夸大宣传有关。对此蔚来汽车相关工作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暂时不做过多回应。”不过《证券时报》消息称:“蔚来汽车品牌部人士回复表示,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不是自动驾驶,后续有调查结果会向外界同步信息。”   不过在事故等喧嚣之外仍有不同声音。“我觉得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会越来越习惯或者越来越认识到自动驾驶,其实比人类的这一种驾驶更安全一些。”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谈到自动驾驶时说道。   那么问题来了,自动驾驶究竟是造福人类的伊甸园还是危害人间的潘多拉魔盒?人类如何才能驯服自动驾驶这匹野马?     01 自动驾驶是如何工作的?   自动驾驶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技术与概念。1999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Naclab-V完成了第一次无人驾驶试验,自动驾驶自此进入了人类的世界。不过真正让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概念走向大众的还是十多年后的特斯拉。   自动驾驶共有6个级别,L0级是完全由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L1级别是指特定情况下汽车能辅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L2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但驾驶员需要时刻监视周围环境的变化,遇到危险情况随时准备接管;到了L3级别,驾驶员几乎不用时刻准备接管,汽车可以独立完成全部动作;L4和L5级别是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汽车已经完全不用驾驶员的操控,不过L4级别只有在高速公路等特定条件下才可完全独立,而L5级别则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包括暴雨、业务、大雾、大雪等复杂环境。   目前虽然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但专家们普遍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有五个核心部件: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地方化、路径规划、控制。   图片来源:Forbes   计算机视觉是我们如何使用摄像头来观察道路。人类通过处理一辆基本上只有两只眼睛和一只大脑的汽车来展示视觉的力量。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可以使用相机图像查找车道线,或跟踪路上的其他车辆。   传感器融合是我们如何整合来自其他传感器(如雷达和激光)的数据以及相机数据,以全面了解车辆的环境。相对于光学相机,有某些测量如距离或速度传感器更擅长,并且传感器也可以在恶劣天气下更好地工作。通过结合我们所有的传感器数据,车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周边环境。   本地化是我们如何弄清楚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这是我们了解世界是什么样子之后的下一步。我们都有带GPS的手机,所以看起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在哪里了。但事实上,GPS只精确到1至2米以内。想想1-2米有多大!如果一辆车出了问题1到2米,它可能会在人行道上撞东西。因此,我们有更复杂的数学算法,帮助车辆本地化到1~2厘米以内。   路径规划是下一步,一旦我们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哪里。在路径规划阶段,我们绘制了穿越世界的轨迹,以达到我们想要去的地方。首先,我们预测我们周围的其他车辆将做什么。然后,我们决定要采取哪种策略来应对这些车辆。最后,我们构建一个轨迹或路径,以安全舒适地执行该操作,既算法。   控制是自动驾驶周期中的最后一步,在确定路径规划块的轨迹后,车辆需要达到目的地则需要通过程序控制转动方向盘、油门和制动器,才能实现自动驾驶,就像仙侠剧中需要口念功法才能实现御剑飞行一样。     02 自动驾驶怎样驾驶?   目前,自动驾驶主要有两条实现路径,其一是以谷歌、华为、蔚来为代表的雷达派,虽然也有用到光学摄像头辅助收集驾驶信息,但核心仍然是靠雷达充当汽车的眼睛;其二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系,他们车上也有安装包括雷达在内的传感器,可依靠360度的光学相机像人类双眼一样去感知周围的环境才是其灵魂,那么雷达派与视觉系谁更适合自动驾驶?   (一)雷达派   在讲雷达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其近亲声纳,最初的深度感应机器人是卑微的蝙蝠(5000万年前!蝙蝠(或海豚等)能够执行一些相同的功能,激光雷达使用回声定位,也被称为声纳(声音导航和测距)。声纳不是测量激光雷达等光束,而是使用声波测量距离。   经过5000万年的生物排他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了首次大规模部署人造声纳传感器的时间表,潜艇战争的到来。声纳在水中效果优异,声音比光或无线电波传播得好得多(一秒钟内更多)。声纳传感器目前主要以停车传感器的形式在汽车上使用。这些短程(+5米)传感器使一个廉价的方式知道这堵墙离你的车有多远。声纳尚未被证明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需求(60m+)的种类。   雷达(无线电方向和测距),很像声纳,是另一种技术发展在臭名昭著的世界大战(WW2,这一次)。它不是使用光或声波,而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量距离,这是一种久经考验的方法,可以精确检测和跟踪远至200米远的物体。   图片来源:Forbes   从市场来看,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雷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毫米波雷达,即工作频段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车载雷达频率一般在76-81GHz),测距原理跟一般雷达一样,也就是把无线电波(雷达波)发出去,然后接收回波,根据收发之间的时间差测得目标的位置数据。 […]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