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激光雷达
贾跃亭:FF91的产品力无敌
法拉第未来(FF)已于2021年7月22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FFIE),融资10亿美金,目标12个月内实现量产。 7月28日,贾跃亭微博高调宣布,面向全球极少数塔尖用户开放的300台邀约制限量FF 91被预订一空,FF 91“未来主义者”版继续开放预定,总订单数量超过14000台。 从摇摇欲坠到挂牌上市再到FF 91开启预定,法拉第未来的日子貌似又重回正轨,你也不得不佩服老贾这一系列操作,简直“设计”精妙。 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敲钟现场,作为法拉第未来的创始人、现任首席产品官的贾跃亭并没有站在敲钟台上,而是在台下注视着这一刻。 当天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他表示“法拉第未来的上市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给公司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流,并且要实现对迈巴赫、法拉利、宾利等传统超奢华汽车品牌的颠覆”。 不过回顾过去,此时的法拉第未来离公司创立已经过去了7年,却依旧喊着实现量产的口号,这一切又将大家拉回了现实,而围绕贾跃亭的种种操作依旧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上市敲钟,资本运作的好手 造车七年,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不断融资却越融越缺,在尝试了多种融资方法后,贾跃亭瞄向了股市这一熟悉的融资方式。 但是连年亏损的法拉第未来显然不能正常上市,它登陆纳斯达克走的是“美版借壳上市”的路子。 实际操作就是由一家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壳公司去收购想要成为上市公司的法拉第未来,间接实现上市。 根据安排,这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简称PSAC)和法拉第未来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法拉第未来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包括被借壳公司持有的2.3亿美元,以及基础投资者的7.75亿美元。 这些基础投资者包括吉利汽车以及珠海国投,不过珠海国投最终是被证实没有完成交易。 股东结构方面,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为原股东FF Top持股31.1%,由恒大汽车控制的Season Smart拥有20.4%的股权,基础投资者持股23%,原债权人转股持有17.2%,原壳公司PSAC股东持股6.8%。 上市之后法拉第未来的股权情况也清晰的摆在明面上,并且美国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审核之严格也会增强更多的投资者信心。 不过股票市场很现实,截止8月9日,法拉第未来每股价格为11.89美元,总市值38.5亿美元,相比发行价13.78美元/ADS,总市值45亿美元低了不少。 为什么去美国造车? 就在法拉第未来上市后不久,贾跃亭在国内又新增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单就法院显示的被执行总额就已经超过94亿元。 当然,也不全是坏消息,根据媒体报道,7月29日贾跃亭旗下世茂工三拍卖成功,以16.45亿元价成交。 回溯过往,乐视网上市的10年时间里演绎了一个疯狂扩张然后快速崩盘的故事。 在国内随着乐视网的退市,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为贾跃亭曾经的梦想而买单。 乐视网以视频版权起家,按照贾跃亭的梦想,公司将打造一个超级产业链闭环。 结果就是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烧钱的行业,最终扩张为拥有三大体系、横跨七个行业,涉及上百家公司和附属实体的大型集团。 这样的扩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一环损坏,整链崩塌。 而在乐视网最需要钱的时候,贾跃亭高位套现,卖掉乐视股份美其名曰是为了拯救乐视,套现会全部重新投入到乐视的运营中。 实际上,此时的贾跃亭已经深知无力回天了,给自己留了后路却顺带坑了山西老乡孙宏斌的百亿资金。 坑有多大贾跃亭最清楚,他把钱留着换条赛道东山再起,于是他想到了去美国造车,造电动汽车。 2014年,法拉第未来在美国加州成立,当时乐视网还处于加速扩张的阶段,贾跃亭有充足的资金注入。 根据后来的了解来看,贾跃亭为法拉第未来缴了约6.13亿美元资本,且为法拉第未来约3.24亿美元的融资做了担保,这笔初期资本足够展开造车业务了。 2017年1月法拉第未来发布了首款车型——FF 91,3天就收到64000台订单,但前期的资本只足够提供研发,要想量产还需要一大笔钱。 同年,乐视网已经明显的陷入危机当中,并且贾跃亭本人也深陷债务危机,连带影响下要想再融资量产就更难了。 为了保留东山再起的机会,贾跃亭在此期间奔赴美国,至今未回国,丢下乐视网这个烂摊子。 从今天回看过去,如果说贾跃亭造车不是提前找好退路是没人信的。 根据2021年4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送达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 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最终,乐视网合计被罚款2.406亿元,实控人贾跃亭合计被罚2.412亿元。 疯狂扩张加上财务造假,作为乐视网的控制人贾跃亭不可能不知情,这个信息可以很好的解释贾跃亭高位套现、赴美造车,这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两次争夺控制权 实际上,相比上市融资实现量产,法拉第未来曾经有过更快实现量产的机会,不过在控制权的争夺中又再一次的延缓了FF 91的量产。 乐视的崩塌让法拉第未来成为了贾跃亭最后的“救命稻草”,能否咸鱼翻身全靠它了,因此贾跃亭必须保持控制权不落旁人,即使是能挽救法拉第未来的投资者。 2017年中,贾跃亭被包括上海高院在内的至少20家不同法院发布了人身限制和资产冻结令。同年7月,贾跃亭成功前往美国,但它来到后迎接他的是一场“谋反”戏码,大部分外籍高管秘密联合试图架空贾跃亭来挽救公司。 在贾跃亭发现此事之后,马上就”镇压“了下来,当场解除了法务总顾问,十几名高管先后辞职,对法拉第未来的控制权贾跃亭必须紧握手中。 解决了控制权问题后,急需新融资的贾跃亭运气不错,不差钱的恒大出现了。 2017年10月,恒大主动表示兴趣后贾跃亭赶赴香港火速签下融资协议。 […] read more
比亚迪海豚、大众ID.3、小鹏P5等新车的申报信息曝光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车型申报信息,其中有不少全新车型,也有部分换代车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新公布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包括有比亚迪海豚、上汽大众ID.3、小鹏P5和凯翼炫界Pro EV、广汽埃安AION LX,这些车型在外观、配置和动力方面都带来更多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比亚迪海豚 两厢纯电动车 据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显示,比亚迪海豚定位两厢纯电动车,搭载最大功率为7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新车此前在2020上海车展亮相,曾命名为EA1,其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将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比亚迪海豚预计最快于第三季度上市,将在e网进行销售。 新车外观方面采用了“海洋美学”的全新设计理念,整体车身造型十分圆润,封闭式格栅、贯穿式尾灯都比较符合当下流行趋势。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070(4125)/1770/1570mm,轴距为2700mm。新车动力方面将搭载最大功率为7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车速为150km/h。 上汽大众ID.3 纯电动轿车 据申报信息显示,上汽大众ID.3是一款纯电动轿车,也是大众ID系列的第一款车型。新车基于MEB平台打造,预计将于年内首发亮相。从申报信息来看,上汽大众ID.3或将带来PURE、PRO、1ST三种配置的车型。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25kW的后置电动机,其最大扭矩可达310N·m。在续航上,参考海外版大众ID.3,新车或将提供三种续航可供选择,WLTP工况续航分别为330km、420km以及550km,对应的电池容量为45kWh、58kWh以及77kWh。 新车外观样式整体延续了海外版ID.3车型的设计路线,封闭式前格栅、扁平化的大众LOGO、蜂窝状的前包围装饰等等,再加上描绘灯组轮廓的LED日行灯,以及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整体看起来极具未来感。车身尺寸方面,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261/1778/1568mm,轴距为2765mm。 新车的内饰也是极度的简化,前方仪表及中控显示屏均采用了悬浮式设计,其中仪表盘右侧带有旋钮式换挡杆。 凯翼炫界Pro EV 纯电动SUV 据凯翼炫界Pro EV的申报图显示,新车的整体造型延续了炫界的设计,细节更加运动,外观方面加入了更多新能源的元素。在动力方面,该车配备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20千瓦,并搭载由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炫界Pro EV相比普通版车型在前格栅加入蓝色饰条,尾部采用了贯穿式尾灯。配备了LED前大灯、日间行车灯、360全景影像、全景天窗等,同时还拥有三种不同样式的轮圈可供选择。此外,虽然是纯电动车型,该车依然配备了双边共双出的排气装饰件。 小鹏P5 纯电动轿车 小鹏P5是小鹏汽车旗下全新紧凑型轿车,新车已于2021上海车展上亮相,并开启预售。从此次工信部公开的申报信息来看,小鹏 P5 新车有 4 款,四款车有些许不同,例如其中一个版本取消了前保险杠处的激光雷达设计,一个版本搭载三元锂电池,但也有磷酸铁锂电池型号,电机最大功率 155 kW,最大马力为 211 匹,最高车速 170km,预计是入门级和顶配的区别。 在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主动式进气格栅,并在前包围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一枚车规级激光雷达。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08/1840/1520mm,轴距为2768mm。同时,新车未来将提供215/55 R17,215/50 R18两种轮胎规格供消费者选择。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一台由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型号为TZ230XS65B或TZ228XS68D5驱动电机,按照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P5的NEDC续航里程预计为600km。 广汽埃安AION LX 纯电动SUV 据申报信息显示,新款广汽埃安AION LX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并且采用了全新Logo。新车在动力方面搭载了由三元锂电池组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组成的动力系统,电机最大功率为180kW。 新车外观方面运动感更强,尤其是车头的设计,封闭式的前脸搭配全新的LOGO,T字形头灯尺寸更大,设计更加精细。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尺寸为4835/1935/1685mm,轴距为2920mm。根据曝光的申报信息显示,新车提供了245/55 R19和245/50 R20两种尺寸的轮胎供选择。此外,新车还提供不同样式的外后视镜颜色、门把手样式、轮圈样式、门框装饰条、双色车身、前后雷达、D柱装饰板等。 撰文:陈志华 read more
百度华为争着合作的车企,居然是极狐
华为自动驾驶7分钟无接管的视频播出之后,百度倍感压力。百度自动驾驶的8年投入、超500辆测试车队、超1200万公里测试里程……在舆论场中,似乎一下被华为比下去了。 百度显然要做出反击。6月17日,百度在北京Apollo Park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Apollo Moon搭载百度第五代Robotaxi技术,并且以量产商业化应用为目标,预计年内在北京开始投放运营。 Apollo Moon 有意思的是,Apollo Moon是以高端智能纯电SUV极狐阿尔法T为基础打造而成的。而华为7分钟没有接管的自动驾驶车型,则是极狐阿尔法S HI版。 为什么极狐阿尔法车型能让百度、华为都倾力合作呢? 新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说,“4年前我们开发极狐这个平台的时候,就打下了兼容自动驾驶的基础。” 代康伟在APOLLO MOON发布会后的媒体恳谈会上发言 极狐阿尔法T产品总监曹琛在Apollo Moon发布会上介绍,由于ARCFOX极狐的智能化IMC平台架构,极狐阿尔法T才能支持第五代Robotaxi无人驾驶技术实现。 百度Apollo Moon想要做什么?极狐品牌能不能从此合作中获得势能,顺势而上呢? 1 Apollo Moon展示百度雄心 与业界所说的Robotaxi不同,百度将Apollo Moon称为共享无人车。 但Apollo Moon搭载的就是百度的第五代Robotaxi技术。如果套用现在的自动驾驶分级,Apollo Moon已经接近L4级。不过,Apollo Moon带有驾驶冗余设计,车内有紧急按键,一旦自动驾驶失效,“5G云代驾”就会介入代替车辆驾驶。 从第四代Robotaxi开始,百度和车企联手打造前装量产车。Apollo Moon继续前装量产模式。“除了定制的激光雷达和计算平台,所有的传感所有的设备都集中在集成的车身之内,前端的量产程度非常高。”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介绍说。 Apollo Moon的感应设备是13C5R2L,即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和2颗激光雷达。车端的感应器,都具备自检能力和自清洗能力。 Apollo Moon的车顶激光雷达还是后装的 在计算平台上,Apollo Moon搭载百度自研的中央计算平台,算力达到800TOPS。“也实现了主计算系统和备份安全系统一体化设计,同时采用了水冷散热,不仅体积变得更小,而且会更加的简单,更加的安全,整体的噪音也极低。” 王云鹏说。 基于计算平台、感应设备、Apollo GO APP以及此前百度Robotaxi的运营经验,Apollo Moon提出了59项出行服务功能设计。包括,通过自定义的车顶接驾屏来识别车辆;乘客上车时人脸解锁;APP控制车窗及空调;语音交互影音系统等等。 电动性能方面,Apollo Moon 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4.6s,NEDC续航里程为653km。 “目前我们做到了每两年无人车的成本降一半、能力提升10倍,而今天发布了阿波罗MOON我们再一次做到了上面两点。”百度资深副总裁李震宇说。 此前,百度第四代Robotaxi可以稳定运行2000个小时,Apollo Moon提升到了20000个小时。 成本方面,百度首次透露了价格。Apollo Moon成本价为48万元。 百度IDG副总裁魏东在发布会上介绍,Apollo […] read more
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动驾驶启用激光雷达
特斯拉近期与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签订了一份使用激光雷达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开发合同,网上流传的特斯拉ModelY车顶装有激光雷达的照片坐实了这个猜测。马斯克曾称激光雷达为“拐杖”(Crutch),为何特斯拉却在测试激光雷达,这里汽车人参考进行深入解读。 背景:谷歌派 VS 特斯拉派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最终走向无人驾驶,依据智能化以及联网的水平,衍生出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条发展路径。 单车智能的发展路径,全球又分为了两条技术路线,一是依靠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谷歌派”;二是以视觉感知和影子模式为代表的“特斯拉派”。 “谷歌派”的代表企业是Waymo,Waymo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感知设备,采取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 同时,依靠谷歌地图专业的测绘车队,Waymo采用高精度地图进行定位,Waymo主要的产品是L4级别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特斯拉不使用激光雷达三个原因 很多人认为特斯拉不使用激光雷达是因为不懂激光雷达,事实上,马斯克在2003年创立了SpaceX,其来往于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舱就已经使用激光雷达。 该激光雷达由SpaceX设计并制造,而马斯克则是项目的带头人,也是SpaceX的首席工程师。 基于对激光雷达的深刻理解和应用经验,促成特斯拉并没有采用激光雷达。 第一,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认为人类因为有两只眼睛,可以在任何地方开车,道路是为视觉导航而设计的。 只要使用足够多的真实世界数据,来开发和训练一套模拟人类视觉的神经网络,就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因此,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特斯拉不需要激光雷达。 第二,高精地图是问题所在。 激光雷达需要与高精地图配合,激光雷达本身不是问题,高精地图才是问题所在。 高精地图构建十分复杂,即使是拥有地图和街景的谷歌,创建3D的高精地图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 绘制高精地图,需要专业的测绘设备及工程师的手动标记,高精地图每个厘米都需要进行3D映射和验证。从一条街道拓展到另一条街道,从一个城市拓展到另一个城市,最终覆盖到所有国家,是一项十分昂贵且挑战的资源密集型工作。 这也是Waymo的Robotaxi目前仅能在少数预先映射的地理围栏城市中运行的原因。 特斯拉希望开发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道路的任何地方使用,而依靠高精地图的激光雷达路线,并不是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 第三,激光雷达的限制性。 激光雷达无法识别颜色,因此无法区分交通信号灯等物体。还是需要配合着摄像头来使用,特斯拉相机及其神经网络计算机可以重建特斯拉车辆周围的3D世界观,这使得激光雷达不必要。 特斯拉使用计算机视觉,仅依赖摄像头即可创建3D世界视图。再加上激光雷达昂贵的售价,以及丑陋外观,也是限制特斯拉使用的原因。 如何看待马斯克使用激光雷达 在2019年特斯拉自动驾驶日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内部曾对激光雷达进行了测试,试图采用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方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但是,特斯拉很快放弃了该项目,因为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给人一种错误的进步感,是“拐杖”和“愚人的差事”。 单从一辆测试车,并不意味着特斯拉技术路线的完全转向。 汽车人参考认为,特斯拉更有可能使用Luminar的激光雷达来验证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或者是在评估激光雷达与其现有摄像头系统相比性能如何。 从另外一个背景来看,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已经遇到了数据采集的问题,如果要在中国顺利推行自动驾驶,需要建立本土的数据中心,采用激光雷达并和具有资质本土地图商合作,也是一种备份的方案,最终都取决于特斯拉的选择。 至于说马斯克被激光雷达打脸,或者说马斯克被妥协,还为时尚早。 出处:头条号 @汽车人参考 read more
华为自动驾驶实测
在以前车辆的无人驾驶只能在科幻片里面看到,很多人们都对无人驾驶有过幻想。而现在自动驾驶技术真的已经来了,不再是作为幻想而是却真实地进入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 就近几年来陆续有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发行,而对于之前声称能无人驾驶所有车型中,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品牌自动驾驶模式,其实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很多功能不全面,需要人工的干预。而今天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系统真的要来了。这就是配备了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车型,现在在上海公开试驾。 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是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本车辆。华为版本和普通版本区别并不是很大,拥有一样的布局,外观上采用了SUV的设计尺寸。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华为版本车辆的前脸上,有三个显眼的激光雷达。同时整辆车身周围有许多摄像头和感应雷达,就是这些组成了车辆ADS感应成像系统。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本的ADS自动驾驶系统包括有34个传感器、三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并且还有12个超声波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此前声称自己传感器最多的小鹏P5在极狐阿尔法s面前已经站不住脚跟了。 华为ADS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道路能做到畅通无阻,应对自如 大家都知道国内的路况不是一般的复杂,复杂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能排上名的。而现在的华为ADS自动驾驶能做到在国内道路上几乎是畅通无阻,面对复杂路况应对自如。董事长徐直军此前公布华为ADS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做到在市区内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比特斯拉好多了。确实让人吃惊。 是否能够感应红绿灯? 现有的各大品牌的自动驾驶系统普遍无法识别红绿灯,其中特斯拉品牌的自动驾驶系统识别红绿灯的机制,都是基于前车停车后跟在后面停车。如果前面没有停车的话很可能可能车辆就无法识别红绿灯,在路口很可能会直接开过去。而华为的这款ADS自动系统能够做到识别红绿灯的颜色,但也有不足,对于红色箭头绿色箭头都会统一识别成红绿灯。相比于其他的自动驾驶系统华为ADS系统的识别机制已经做出了巨大革新,在智能和驾驶准确率上都做得很优秀。 这款车发布之后不少网友调侃说:这款车如果能轻松闪避突如其来的冒出来的电动车,能够对前右前方突然拐向的老头做出避让,他就肯定买!而这款华为ADS却真的能做出主动避让,无论是突然窜出的外卖小哥,还是胡乱变道的其他车辆都能够实现提前避让。 华为ADS系统是否能真的碾压特斯拉? 作为特斯拉的老总马克思曾经几次调侃过激光雷达,认为激光雷达是不实用。因为特斯拉自身采用的是摄像头感应成像模式,但摄像头对光线的要求很高。因此特斯拉对景深感知很差。这也是特斯拉的一大通病,导致了特斯拉发行至今已经发生了多起事故。 而华为ADS系统采用的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更强,对于行人,车辆以及一些动物都能够做出相应的规避动作。激光雷达的造价成本高,但是也被华为所克服,造价低至200美元。而这极狐阿尔法s的出现只是第一步,但已经带给了大家非常大的惊喜。以后国内会有更多的科技巨头参与到汽车制造领域,超越特斯拉指日可待。 有用的知识就要分享出来,我是你身边的二手车顾问。想要了解更多二手车车型、车价以及需要二手车查车验车服务的请关注我,我将为你带来更多二手车方面的知识。 出处:头条号 @乌尔其 read more
极狐首发:自动驾驶+无线充电
4月17日,2021 ARCFOX极狐品牌之夜暨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办,ARCFOX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发布。同级最高708km超长真续航、4.2s百公里加速、L2.5级自动驾驶技术,头部泊车等,展现了极狐阿尔法S卓越的动力和智能科技。 这款首搭华为自动驾驶ADS、具备城区自动驾驶能力的量产车,是ARCFOX极狐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新突破。 作为搭载激光雷达的全球量产第一车和全球首款城市通勤自动驾驶量产车,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的量产车型和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拥有3颗华为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可支持400TOPS超强算力,能够满足城市全场景自动驾驶。 借助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与摄像头等硬件,ARCFOX极狐 阿尔法S 华为HI版实现了雷达和视觉两类传感器的双360度感知。同时多种传感器之间的互补,强化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让车可以无惧雨雪、弱光、大光差等场景,做到全天候“自动驾驶”。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并不仅是某单一技术、单一硬件的应用,而是通过一整套系统的协同配合给车主带来更加安全、更高自由度的用车体验。在行车过程中通过激光雷达阵列以及强大的运算系统实现了超便捷的乘用,而对于电动汽车车主而言,在享受过驾驶、泊车的自动化之后,很难想象在停车后还要下车去手动操作插拔充电枪给汽车充能。由此可见,自动化充电同样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发布会上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极狐采用的全球首款量产型高电压平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这一系统是由无线充电领军企业有感科技独立研发生产的。 有感高功率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壁挂式地面电源Wallbox,能量发射板Ground Pad,车载无线充电机Vehicle Assembly。 过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之所以迟迟不能落地,是因为充电效率、抗偏移、异物检测等问题难以攻克。有感科技无线充电系统集合了电磁场动态仿真与优化、DSP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FOD金属异物探测、PD高精度电磁定位、EMF电磁场安全保护等九大核心关键技术,将以上问题一一解决。 使用这一系统之后,当电动汽车泊车入位时,可通过高精度电磁定位系统引导车主泊车对准,随停随充,无线充电系统效率可高达92%,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实现全流程自主充电。 出色的自动驾驶系统和便捷安全的无线充电系统成为极狐品牌之夜璀璨闪耀的双星,相信随着功能强大的ARCFOX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面世,更多搭载尖端“黑科技”的极狐汽车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出处:环球网汽车 read more
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华为发布纯电动轿车
4月17日,记者从极狐官方获悉,极狐阿尔法S华为 HI版正式发布。新车作为极狐的首款轿车,相比于普通版车型而言,这款车车机系统整套采用了华为鸿蒙系统,并且支持更深入的算法,运行非常流畅。此外,新车还搭载了激光雷达,并且可支持城区1000km自动驾驶,可谓非常领先。 华为HI版基础预售价为38.89万元;高阶版预售价为42.99万元。 这款汽车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其智能座舱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同时阿尔法S华为HI版为量产的现货,预计今年11、12月份交付。 据悉,车将会在4月19日开幕的上海车展期间迎来首次公开亮相,随后于今年10月份正式上市。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不仅搭载了华为HI解决方案,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 来源:读创网 read more
盖掉特斯拉了?华为黑科技首秀
“这款车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这比特斯拉的好多了。” 在前日举办的2021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关于智能汽车业务的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近发布的自动驾驶演示视频,却给上面的表态提供有力证据。这段汽车媒体“42号车库”发布的内容显示,使用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已经可以在城市开放道路中顺畅驾驶,面对红绿灯、路口左转、行人两轮车侵入、对向来车、夜间行车等复杂路况,都能给出妥当处理。 在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耗费近8年研发时间后,华为带来了包含联网能力、自动驾驶、动力平台、座舱体验和车云管理在内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自动驾驶技术展示出与“全球自动驾驶新标杆”口号相匹配的实力后,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又可能走向何方? 完全自动驾驶就在眼前 这次的自动驾驶演示车辆,基于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打造,北汽进行整车生产销售,华为提供诸如自动驾驶等智能汽车方案解决。受邀请媒体都在华为上海研究所附近的道路进行体验,虽有主场作战之嫌,但出现的各种路况都有极高不确定性,绝非打小抄就能应对。 演示路线中出现了大量无保护的路口左转环节,最魔鬼的是,中间还有对向来车+后方出现电动车+前方行人“鬼探头”的可怕情形,车辆做出了借道避让并低速通行的决策,而这恰好是自动驾驶一直不被看好的地狱级场景。这操作,连有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看了都要感叹。 从技术名称上,就能看出华为相当有信心,和目前主流的辅助驾驶划分界限,直接冠以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ADS)名号。此前引得媒体争相报道的小鹏NGP,一直自称“自动驾驶辅助”,更别提只在美国测试没有进入中国的特斯拉FSD Beta。 这套技术一旦落地,驾乘体验将有质的进步:离开车位驶上公路,选择目的地后就能把整个行程托管给车辆,它会自动完成导航、行驶、避障等过程,而且不区分城市道路或者封闭道路。当然,你必须得拥有驾照并持续监管车辆,但怎么都比只能在高速使用辅助驾驶轻松。 自动驾驶技术所属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是华为近几年重点投资的一大方向,今年更是投资超10亿美金。不过华为并非亲自下场造车,而是推出面向智能汽车的Huawei Inside(HI)品牌,与正在转型的传统车厂合作生产,有Intel Inside那味了。 在极狐阿尔法S HI版上,共使用了三颗激光雷达、六颗毫米波雷达、九颗视觉摄像头,挡风玻璃处另有双目+长焦+超广角共四颗摄像头,在热火朝天的军备竞赛中依然是相当豪华的存在。雷科技从来没想到过,定位主流价位段的电动汽车能在自动驾驶技术堆料上如此不留余地。 即使是造车新势力中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推进得最为激进的小鹏,其最新发布的激光雷达“全球率先量产上车”产品小鹏P5,也不过是使用了两颗激光雷达、五颗毫米波雷达。现在已有Waymo等激光雷达方案车型上路试运行,但成本高企,不是进入千家万户的车型用得起的。 华为这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含AI算力达到400TOPS的芯片,也在同时期大幅领先。作为对比,特斯拉市售车辆的HW 3.0为144TOPS(两颗72TOPS芯片互为备份),英伟达计划在2022年上市的Orin芯片为254TOPS,Mobileye计划在2023年上市的EyeQ6只有67TOPS。 这套技术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面世,但现阶段就已经用高传感器规格、高算力和算法研发,换来了自动驾驶感知与决策能力的惊人表现。华为已实现96线激光雷达等部件自研,有望降低方案整体成本,支持城市道路自动驾驶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高阶版定价为42.99万元,相较非HI版的顶配提升了近10万元。 在与20万到30万级别主流中高价位车辆深度整合,进入大众出行生活之前,看起来已经摸到L4级别水准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找到合适解决方法。 比如车辆路线规划,演示车辆行驶路线依赖高精度地图数据,优先级高于传感器采集的道路标志线、信号灯、其他车辆行人等信息。未来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大面积高精度数据采集,提供同样高质量的长期维护和决策策略优化,显然将影响到华为自动驾驶能力的泛用性。 再比如面对复杂路况的预测与决策。这番演示能吸引各方关注,就在于其表现出了更接近于人类司机的决策路径,不过也出现过面对突然出现的行人、跟车路线进行低效决策的情形。想要在现行交通法规下达成兼顾安全性、效率的自动驾驶,就得为之配备足够强大的判断能力。 就现阶段放出的演示内容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具备保持技术领先的实力,与整车厂商合作的商业模式也是推动力之一。 华为和车企各取所需 在特斯拉的影响下,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行动同样轰轰烈烈,一大批企业涌现出来而后又大浪淘沙,最头部的几家也经历过关乎生死存亡的跌宕起伏。如今蔚来、小鹏、理想销量攀升,资本市场信心充足,似乎重新激活了这片蓝海,还吸引到几乎所有传统车企试图参与其中。 此时远不能和彼时同日而语,快速充电、电池容量以及背后的里程焦虑仍被关注,但电能驱动本身早就不是市场兴奋点。更重要的是,从燃油切换到电力等新能源后,汽车本身可以有怎样的变化。最有价值的当然是智能驾乘体验,往前再推一步,则是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 如何将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始终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命题,汽车自动驾驶也不例外。不只是华为,百度、Waymo、特斯拉、小鹏等厂商都在投入城市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研发,使用场景不再是过去的试验场、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覆盖到更多人的日常驾乘需求。 但是,城市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意味着高研发投入。相比目前有不少市售产品实现的固定车位停车和高速公路行驶,城市开放道路的道路环境、交通参与者都更加复杂难以预料,厂商不得不投入同样大量提升的人力物力,去解决可能影响到正常驾驶的潜在问题。 高昂研发成本暂且不提,有没有研发实力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细数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最大的几个合作伙伴,北汽、长安、广汽,无一不是有过明星燃油车产品的传统车企,在造车这件事上有自己的理解与积累,却没有像上面提到过的企业那样,在自动驾驶领域有投入和产出。 车企选择华为技术,甚至主动标榜Huawei Inside为其背书,毫无疑问是一种技术赋能。无需大量增加研发成本,在现有产品规划上植入已经得到验证的技术,就能带来足够应付市场需求的自动驾驶体验。再加上电动平台、座舱体验等,简直是在说“我负责智能,你只管造车”。 对华为而言,与车企合作将整车设计生产交给后者,也分散了进入汽车市场的潜在风险。售价动辄五位数六位数的汽车,研发成本高还与安全关系重大,一旦失败便意味着巨大损失。小米宣布进入智能汽车领域时,雷军就将十年100亿美元投资,以及千亿级现金储备视作最大实力。 就豪华硬件和惊艳软件算法表现,再结合华为商业产品过往定价来看,华为自动驾驶使用成本不会很低。高端自动驾驶向来都伴随着高售价,翻看其他声称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产品,其各项配置最完善的顶配版本,往往有超越主流价位段的定价。 合作伙伴受限于产品力天花板,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上分得蛋糕。车辆售价随着技术一同水涨船高,光靠“超模”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支撑而存在综合表现短板,这类产品最终能不能获得相应市场表现,或许还要打个问号。 华为亲自造车还要等多久? 不只是自动导航,华为在数年发展中已经构建起了联网能力、动力平台、座舱体验和车云管理共五大智能系统,号称是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既然技术储备趋于完善,华为真的没可能自己下场,打造出一辆亲自设计生产,采用自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整车产品吗? 尽管任正非一再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也一直口风严实只做T1级别供应商,为整车厂商服务不参与直接竞争。可华为也曾表态不做手机,而在其正式入场短短数年间,手机就带动整个消费者业务成为过半营收来源,智能汽车难免有“真香时刻”。 相比借道整车厂商,直接制造智能汽车并销售会是最高效的竞争方式。华为可以更有效地把控外观设计、驾乘体验、整车组装、渠道建设等环节,打造产品力更为突出的智能汽车。实际上华为手机业务早就上演过这一幕,从运营商市场脱身后,智能手机业务获得了惊人的进步。 更何况,华为已经是一家有消费者认可的企业,单说中国消费者想要在产品上获得的产品力、技术创新、品牌价值,华为都会是更好的标的。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只要华为表达出了进入汽车市场的态度,在市场上获得关注和销量这件事,比女追男还要简单。 与希望快速转型的传统车企合作,可能只是华为参与汽车行业的第一阶段,并且已经展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实力。而消费者体验更加优秀,综合产品实力大幅提升的下一个阶段,相信华为不会让消费者和整个行业等太久。 撰文:雷科技 read more
首台量产带有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小鹏P5”面世啦
智能汽车究竟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如今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搞清楚。在笔者心里,智能汽车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动汽车或者一个把智能手机镶嵌在中控台的产品,而是改变人们的用车需求,创造新的汽车生态的产物。如何创造新的汽车生态圈,这是如今所有智能汽车厂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不可忽视的小鹏汽车,以一台小鹏P7赚足了智能汽车消费者的眼球。而作为已经上市的企业,扩展产品线、增加销量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一台更注重家用的车型–小鹏P5此时已加入小鹏汽车产品大军。 外观:激光雷达+越级尺寸 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小鹏P7的时候,就被那科幻十足的外观所吸引,而如今看到这台小鹏P5,那种让人过目难忘的魅力不减当年。小鹏P5并非是小鹏P7的低端版本,而是更注重家用方向的版本,小鹏P7更注重运动性能,而小鹏P5更注重科技与空间。 与小鹏P7一样,小鹏P5传承了“X-光剑”设计,前脸用了很多“X”型的元素,比如大灯组和前保险杠两侧的造型,处处体现着一股极客范儿。 本次小鹏P5在车身颜色方面不提供黑色,所有颜色都是比较跳跃的风格,就如同我们实拍的这台车,是一种十分温馨又很新潮的蓝色。 “X元素”的贯穿式前大灯组采用LED光源,并且采用了和P7一样的智能交互灯语,还有声音与灯光的联动,支持用户自行定制。 本次小鹏P5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唯一将激光雷达配在量产车上的车型(蔚来ET7还是期货)。虽然是作为选装件或者仅顶配车型提供,但是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P5可以实现城市道路的NGP功能。 通过激光雷达与全车32个传感器与13个摄像头,小鹏P5可以搭载XPILOT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厘米级高精度测距,探测距离远,不受环境光影响,空间分辨率更高,保证FCW/AEB/ACC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在高速行驶中更舒适、更安全。 城市NGP功能在之前小鹏P7的高速NGP功能基础上,覆盖了与高速连接的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拥有红绿灯路口通行能力(红绿灯识别、右转以及无保护的左转),还有城市路况超车能力、定制化跟车能力、自动限速调节能力以及环岛同行能力。 全新的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提高了性能,可以利用雷达与摄像头实现车辆自动泊车辅助,再加上激光雷达的加持,还可以完成会车、绕行、避让行人等高难度场景。 车身侧面线条较为平直,并为采用太多复杂的设计。比较特殊的在C柱的位置,三角窗的面积很大,保证了后排的采光,另外三角窗后面的黑色饰条也拉长了视觉效果。小鹏P5的车身长度为4808mm,轴距为2768mm。 左右翼子板上为充电口,支持快充,从30%充到80%仅需要一杯下午茶的时间。另外小鹏P5的电池容量如今还未知,但从NEDC续航里程为600km来看,电池容量不会太小。 轮毂采用黑银双色的花瓣式轮毂,尺寸为18英寸,轮胎采用了米其林的浩悦3ST系列,注重静音舒适性,为非防爆胎。轮胎宽度为215mm,扁平比为50,前后轮均采用浮动式刹车卡钳。 车尾采用和小鹏P7一样的家族式设计,贯穿式尾灯辨识度极高。与小鹏P7不同的是,小鹏P5并未采用分体式尾灯,而是全部集成在一起,整体感更强。 此次小鹏P5还搭载太阳能智能车顶,高性能太阳能膜覆盖在车顶深色区域,可以实现在露天停车的情况下给车内进行换气以及在行车时给车内蓄电池进行充电,并且不影响天窗的视野,车内屏幕可以实时查看电量(实拍车型未搭载)。 小鹏P5使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前置前驱动力布局,车身结构为承载式。 作为小鹏品牌的第三台车,小鹏P5在外观设计方面融汇了小鹏所有好的设计思路,并且加入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些特色。激光雷达与太阳能充电板等配置与功能也让其在智能化方面更进一步。 内饰:居家设计+最强车机 小鹏P5的内饰采用星轨环抱式座舱设计,大量平直线条加上竖状的中控车机,简约不简单,再一次体现了“极客”精神,蓝色真皮加上黑色软质材料,还有白色的皮质座椅,融合起来给人十分温馨的感觉。 方向盘为三辐式设计,外圈有真皮包裹,还有打孔设计。左右两边均有多功能按键,左边为驾驶辅助的调节按键,右边为多媒体以及后备厢开启按键。 液晶仪表盘尺寸为10.25英寸,为小鹏P7同款,显示效果极佳,分辨率很高,显示的信息也比较丰富,哪怕是在强光下依旧可以看的很清晰,并且极少有反光现象。 小鹏P5也搭载红外线监测系统,用于监控驾驶员驾驶状况(是否疲劳驾驶或者危险驾驶)。此次小鹏P5的车内音响系统还带有可升降的高音喇叭,音质极佳。 此次小鹏P5车内最大亮点则是在车机系统中。小鹏P5采用第三代高通骁龙旗舰级数字座舱平台,形成以Xmart OS 3.0为核心的智能数字交互座舱,搭载高通骁龙SA8155P芯片,该芯片采用7nm制造工艺,8核处理器,性能算力是上一代产品的3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系统流畅度明显提高,菜单交互基本没有延迟。 全新的Xmart OS 3.0系统搭载同级唯一“全场景智能语音”,拥有百余款车载应用,应用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孩子成长类APP:伴鱼绘本、KaDa故事、口袋故事等。车机系统支持OTA智能进化。新的车机系统UI进行了一些优化,不仅菜单切换流畅,使用逻辑也更简单清晰。 小鹏P5还搭载了全景影像系统,全车共有13个摄像头,还有同级别最强的蓝牙数字钥匙功能,可以通过蓝牙定位来判断用户位置,实现近车自动解锁并启动车辆、离车自动落锁、无感应解闭锁等功能。 在中控台下方有一个专门用来放手机的区域,手机放进去十分稳当,完全不担心激烈驾驶时晃动,并且支持无线充电功能。后排拥有独立空调出风口,还有USB-A以及USB-C两种电源接口。 空间:同级最宽大最灵活 除了激光雷达以及智能化方面,小鹏P5此次还提出了“23小时智能第三空间”的概念。前排座椅宽大舒适,并且NAPPA真皮材质摸起来十分细腻,拥有座椅加热和座椅通风功能,前排座椅还支持完全放平与电动调节。 身高170cm的美女乘客坐进前排,将座椅调整到最低位置,头部剩余空间为一拳四指,座椅包裹感很好,前方视野宽阔。 超大的后排空间让人惊艳,并且后排座椅也采用了跟前排相同的高级材质,摸起来和坐起来都很舒适,后排还拥有中央扶手以及可四向调节的头枕,舒适度极佳。 前排座椅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后排腿部剩余空间为三掌左右,头部剩余空间为一拳四指,十分宽敞。 地台为近乎全平的设计,中间位置再坐一位乘客完全不是问题。后备厢容积大概在450升左右,后排靠背不支持放倒,开启方式为手动。 小鹏P5车主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需求,选装官方原厂定制的47英寸专属幕布、投影仪(可连接车载音响)、睡眠套装、车载冰箱、多功能桌板、智能香氛系统,去掉充电时间,真的可以一天23小时呆在车里。最吸引笔者的是可以用中控车机来控制大疆Mavic 2 Pro无人机,可以用于探路、跟随、环绕,还可以用语音控制来进行操作。 小鹏P5的车身高强度钢比例高达44%,超高强度钢占比15%,前防撞梁、前围横梁、A柱、B柱等碰撞关键区域采用1500MPa热成型钢。无热蔓延安全设计电池技术可以更好的热失控管理,保证电池不起火,电池还支持IP68级超强防水,车辆被水浸泡48小时后,电池包仍可正常工作。 编辑总结 作为小鹏品牌正式上市后的第一款车,小鹏P5拥有非常神圣的使命。小鹏P5的诞生,进一步推动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小鹏、蔚来、理想)的局面。从产品来看,小鹏P5拥有足够个性时尚的外观,以及车机智能化方面的优秀表现,另外“第三空间”的概念也保证了传统汽车的驾乘舒适感,首款搭载激光雷达和城市内自动驾驶系统的身份也让小鹏P5出身不凡。接下来,笔者只希望能够尽快试驾到小鹏P5,亲身感受下小鹏XPILOT 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与城市NGP的魅力。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宋枫桦 read more
华为造车?将于2021年4月17日发布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
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博发文,宣布ARCFOX极狐品牌下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将于今年4月17日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车,提供2种动力和3种续航版本车型,在今年3月25日率先开启预售。 据悉,阿尔法S将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激光雷达在内的30个以上的智能化部件。 企查查APP显示,ARCFOX极狐隶属于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5日,法定代表人为刘宇,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北汽蓝谷(600733)100%控股。 出处:贝壳财经 read more
无人驾驶的最终赢家可能不是Waymo,而是特斯拉?
无人驾驶是一项前沿技术,它将会创造庞大的市场,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从无人驾驶的特定属性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无人驾驶市场将会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就像谷歌统治今天的搜索市场一样。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市场,企业必须拥有一些关键能力。特斯拉可能会成为最终赢家,为什么这样讲?我们来分析一下。 冗余摄像头数据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大战,企业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必须比人类更懂驾驶。拥有冗余摄像头数据,就是说让摄像头覆盖360度,获得充足的数据。将这两点结合,机器人汽车的驾驶能力就有可能超越人类。 许多无人驾驶汽车公司认为,光是有“冗余摄像头数据”仍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LiDAR)才是正确选择。但是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的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重建激光雷达提供的数据,也就是说激光雷达基本上已经过时,它不是通往无人驾驶的好选择。只要让摄像头覆盖360度,拥有出色的神经网络训练,汽车就可以超越人类驾驶能力。 各大汽车商又是怎样做的呢? 通用汽车给凯迪拉克增加摄像头,它们指向前方。人类的视线也可以指向前方、侧方,甚至可以用后视境观察后方情况,所以通用汽车的方案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谷歌Waymo的摄像头遍布汽车全身,但成本太高。每辆Waymo汽车的摄像头成本高达7500美元,整车成本高达20万美元。如果只是演示车,20万美元也可以接受,但无法大规模销售。没有规模,也就无法为机器学习系统提供充足的数据,系统解释世界、安全驾驶的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人类。 如果有了360度摄像头,汽车数量庞大,就可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让机器学习技术发挥潜能。特斯拉汽车引诱用户付费,然后向他们解锁无人驾驶技术,获得数据,这种模式超前很多。其它汽车商只是付费聘请测试司机,获得的数据集很少,所以这些汽车商者才会鼓吹激光雷达。 电动汽车维护成本很低 如果想赢得无人驾驶大战,汽车的成本必须足够低,在竞争时有优势。 我们当然可以将汽油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但是很快它就会失去竞争力,因为每英里成本太高。有数据称汽油汽车每英里的运营成本是1美元,因为它的维护成本更高,汽油成本也不低,出于安全原因消费者自己无法加油。电动汽车每英里的运营成本却只有0.25美元,主要是因为维护成本低很多,可以用电磁感应充电,而且充电时不需要向别人支付费用。当无人驾驶真的到来时,电动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价会比汽油汽车低很多,到时汽油汽车公司会破产。 从效率与成本看,特斯拉有很大优势,未来它仍会是领导者。截止2021年1月,没有任何生产版汽车的续航里程比2012款特斯拉Model S还要长(265英里)。新版Model S的续航里程更是超过400英里。 如果特斯拉只是一味通过增大电池容量来提升续航里程,意义并不大,但特斯拉还用到其它一些方法,比如优化制造工艺、降低阻力。Model 3的阻力系数只有0.23,比丰田Prius还要低。如此一来,特斯拉汽车就可以延长续航里程,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 还有一点要注意,特斯拉汽车在整个一生中可以行驶100万英里,电池也一样。如果Waymo只能行驶20万英里,特斯拉汽车行驶100万英里,成本分摊到每英里,特斯拉就会领先很多。特斯拉十分重视电池寿命,其它汽车制造商却没有那么在意。 不断进步是特斯拉的优点,未来它肯定会寻找其它办法节省成本。例如,特斯拉将70个独立组件压铸成1个,这样做就能降低成本。 定制神经网络芯片 Waymo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接送乘客。汽车上装有计算机服务器,它吞食大量电能。正因如此,Waymo汽车一次只能行驶30分钟,而且并非任何地方都能去。 分析指出,特斯拉芯片比丰田、大众领先6年,至少比Nvidia Orin芯片领先3年。特斯拉的芯片是自己设计的,这是一个很有力的竞争优势。 从能耗的角度看,特斯拉芯片也比Waymo有优势。如果汽车的能耗太高,就没有办法组建电动汽车车队,因为无人驾驶汽车行驶5小时需要充电1小时。 现在Nvidia的芯片是Xavier,下一代Orin芯片的能耗会降低很多,但仍然比不上特斯拉芯片。当Orin推出时,特斯拉会用上5纳米芯片,能耗比目前的芯片低很多。 渴求进步的文化 如果企业没有出色的文化,就无法在无人驾驶大战中保持优势。 例如,如果有一家公司推出行业首款无人驾驶汽车,但它却是汽油汽车,那么这家公司极可能会被电动汽车摧毁。如果一家公司率先推出电动无人驾驶汽车,但它无法降低成本,也有可能会出局。 在电动汽车大战中,只有推行付费订阅模式、降低成本、提升电动汽车能效、增强安全性,这样才能保持优势,另外企业还必须拥有正确的企业文化。 所有这些优点特斯拉都有,它用创新方案提升能效,比如从计算机芯片上吸收热量,然后用热量给汽车内部供暖。将70个部件压成1个。所有这些举措都能降低每英里成本,最终目标就是降低无人驾驶汽车的价格。 原文来自:seekingalpha 编译:雷科技 read more
过去汽车拼马力,现在拼算力啦!
2014年,创立15年的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向世界发布了公司第三代图像处理芯片——EyeQ3,其设计愿景是成为L2级驾驶辅助系统所必备的计算与决策平台。 这块与成年男性大拇指指甲面积接近的半导体原件,成为了如今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汽车行业生态的美国汽车公司特斯拉首款量产车型Model S的主控大脑。 EyeQ3的核心数据如今看起来,落后得仿佛一件出土于中世纪的古董家具:40nm CMOS,0.256Tops算力。(1 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 4年后,Mobileye公司推出第四代芯片EyeQ4,算力提升至2.5Tops,是EyeQ3的10倍。 从EyeQ3到EyeQ4的进化速度,还在遵循着“摩尔定律”的基础框架,远远没有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彼时,还是初创企业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成为EyeQ4芯片的第一位尝试者。而特斯拉,则选择与老朋友Mobileye和平分手,开启芯片自研之路。 2019年,特斯拉交出两份令世界震惊的答卷:第一份是FSD(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芯片,它144Tops的算力是当年最先进英伟达Drive Xavier芯片21Tops算力的7倍;第二份是两年内推出3倍性能的第二代FSD芯片。 和Model 3点燃全世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一样,FSD芯片迅速激发起汽车行业对算力近乎疯狂的蒙眼狂奔。 FSD芯片是伊隆·马斯克亲手创造出的塞壬女妖,它终日隐匿在古老爱琴海底,不停向外发射着致命声波,吸引着无数车企舰群,义无反顾地向海的最深处驶去。 01 算力深海,舵向何方? 在这场由特斯拉扣下第一枪扳机的算力“世界大战”开启前,蔚来船队就感知到了大洋彼岸不停迫近的危险气息。 李斌旋即升帆稳舵,全节前进。 2021年的Nio Day上,这位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旗手释放了一个令伊隆·马斯克坐立难安的讯息: 新车蔚来ET7将使用超算平台Adam,内置四颗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芯片,综合算力1016Tops,是特斯拉FSD的7倍,一举成为世界上算力最高的汽车。 即便单芯片算力对比,蔚来Adam 254Tops也是特斯拉FSD 72Tops的3.5倍。 挑战者蔚来从背上的剑套里,抽出一把暗藏已久但锋芒逼人的利刃。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不可一世的自信,出现了第一条裂纹。 但,这当真就是2021年汽车的算力上限了吗? 刚刚乘坐威马牌自动驾驶汽车抵达湖北黄冈工厂生产线的沈晖,举手作答:Of Course Not. 一台名为威马W6的新车,将汽车算力直接推至百万级水准。 按照最保守的100万Tops计算,威马W6的算力是蔚来Adam的984倍,是特斯拉FSD算力的6,897倍。按照999万Tops计算,威马W6的算力是蔚来Adam的9,843倍,是特斯拉FSD算力69,444倍。 蔚来与特斯拉间的算力之战,仍是冷热兵器攻防时的互有胜负。而威马W6的出场,则自带“二向箔”,向一切既有对手,实施降维打击。 急速扩容的算力,像一场恣意泛滥的大水,冲开了被厚重锁链禁锢百年的汽车行业变革大门。 汽车旧世界巨人们的王宫地基正在迅速陷塌,以身形微小芯片为研发核心延展而出的车企体系,重构了造车的基本逻辑。以自动驾驶为脚手架搭建起的智能生态,被视为新的汽车视野。 一台汽车,可以没有一架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可以没有一部换挡平顺的变速箱,但却不能没有一颗算力充裕的芯片。 时髦的新汽车企业,都追着“算力”这个新风口,试图让自己变得更赛博朋克,更极客性感时,第二个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02 算力=底气? 浮出水面的问题是:算力就是一台智能汽车的底气吗? 解答它,我们先来读一个0.256“反杀”144的故事。 2020年10月,美国独立非盈利组织《Consumer Reports》发布了一项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横向对比测试的成绩。 参与测试的总共17台车型,既有特斯拉Model Y这样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新型电动汽车,也有丰田卡罗拉、大众帕萨特、宝马3系和凯迪拉克CT6这样传统造车企业的销量支柱。 结果,凯迪拉克Super Cruise在五纬考核中,赢了特斯拉FSD12分,位列第一。将奥迪、奔驰、宝马、路虎和保时捷,远远甩在身后。 这不是凯迪拉克对特斯拉的第一次胜利。 2018年,同样的《Consumer Reports》,同样的测试,Super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