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12的风阻事件近期引发广泛讨论,博主 @苏黎世贝勒爷 近日通过视频分享,在天津中汽研风洞实验室测得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为0.28Cd,与官方宣称的0.21Cd存在33%差距。
Tag: 天津
4月26日,一款新车在上海车展之外上市了,没有高大上的发布会,甚至线上直播都没有,仅在公众号“偷偷”上市。这是一款叫…
📅Published: 2024-08-17 18:02 近日,社交平台有账号发布消息,称挂绿牌的特斯拉Cybertruck现身天津街头,引发热议。有网友称,该车或是通过平行进口的渠道购买的。8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了特斯拉中国及从事平行进口业务的公司,了解此事。 现身街头(社交平台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Cybertruck中文名为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又被称为特斯拉皮卡。据报道,今年1月,该车型在上海、西安、杭州等城市开启巡展。特斯拉有关人士曾称,该车型欲在中国上路比较难。 8月17日,特斯拉天津某门店工作人员称,该门店暂时无法销售这款车。网传现身天津街头的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可能是通过平行进口的渠道进入国内的,“这个车不是特斯拉官方卖的,平行进口买这个车比较贵,售价超过250万元。” 特斯拉天津另一门店工作人员也表示,该门店暂时无法预订这款车,“网传现身天津街头那辆车,是通过平行进口的渠道从国外买来的,得260多万。” 特斯拉西北某交付中心工作人员称,目前未接到公司关于这款车在国内可以交付上路的通知。之前这款车在国内巡展过,网上有些照片可能是巡展时拍摄的。 相关车型(官网截图) 特斯拉中国一位客服证实,特斯拉中国官方暂时没有在国内销售这款车,也没有交付计划。不排除有消费者以平行进口的方式购买这款车,如果能上牌上路,肯定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的。该公司内部暂时未接到关于此事的相关通知,也不便去核实这款车现身天津街头的信息。关于这款车的最新进展,可关注官网信息。 特斯拉中国另一名客服也表示,特斯拉中国官方暂时未在国内销售这款车,目前也没有交付计划,只是展示,供消费者观看。 17日,记者还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天津多家从事平行进口业务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称,他近日看到有这款车到达天津港,“我在拆箱时看到的,但不让拍照。”不过,通过平行进口公司在天津港购买这款车还要等一段时间,车到港后得先做试验、3C认证等,价格现在也没出来。对于网传这款车现身天津街头,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可能是车辆试验时被拍到了。” 目前,天津交管、天津港等部门,暂未就此事披露相关情况。 来源:极目新闻
📅Published: 2022-12-02 09:43 继被曝出天津工厂计划裁员 60% 后,恒大汽车再陷欠薪减员风波。 12 月 1 日,全国多地多家恒驰展厅销售人员爆料,自己于近期被告知将停工停薪。相关人员还表示,此前恒驰已拖欠其薪资长达数月。 对此,恒驰汽车相关人士回应表示,本次优化淘汰整体比例为 10%,部分业务条线或高于此数,另有 25% 员工停薪留职 1 至 3 个月。 「此前恒驰汽车人员架构是按同步研发 9
📅Published: 2022-07-03 13:50 任何电池路线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密度和成本这两条主线。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却差不多,富锂锰基材料和层状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优于三元材料。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研发这几种正极材料的热度自然会提升。 近日,当升科技宣布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完成研发,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巴斯夫杉杉宣布富锰电池材料已实现吨级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包括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锰基电池备受关注,相关企业加速布局。锰基材料电池前景究竟如何? 性价比优势显著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主流动力电池。 今年3月,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我认为锰基电池有潜力。”他进一步称“在非常大的(电池)需求下,我们需要数千万吨甚至数亿吨原材料。因此,用于大规模生产电池的材料必须是普通材料,否则就无法规模化。”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还曾表示,用2/3的镍和1/3的锰做正极材料相对简单,这使得在同样数量镍的情况下可以提升50%以上的电池容量。 目前主流锰基电池包括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业内人士认为,锰基材料中,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最重要的改进方向之一,有望率先产业化应用。据了解,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固溶体,保留了磷酸铁锂的优良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拥有较高的电压平台以及与磷酸铁锂相同的理论克容量,因此相同条件下其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高20%左右。目前,拥有磷酸锰铁锂技术储备的电池厂商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要以专利技术研发、投资布局为主。德方纳米、中贝新材料、天津斯特兰等正极厂商均对锰铁锂产品有所布局。德方纳米表示,公司新型磷酸锰铁锂已开始送样,预计1-2年后可实现产业化,叠加正极补锂技术,该电池能量密度可提高20%,循环寿命可达1万次。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永高指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三元锂电池受近期镍、钴价格波动影响,成本飞涨。同时,相对于镍、钴,锰的储量较为充足。在此背景下,锰基电池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看来,任何电池路线的发展都离不开能量密度和成本这两条主线。“磷酸锰铁锂的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但成本却差不多,富锂锰基材料和层状锰酸锂的能量密度也优于三元材料。在原材料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研发这几种正极材料的热度自然会提升。” 尚存技术难点 据了解,比亚迪多年前曾尝试研究锰基电池并申请了相关专利,不过后续未有更多进展,目前比亚迪主打刀片电池。 事实上,具备诸多优势的锰基电池自身也有痛点。“锰元素的加入可以提升原本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与此同时,锰加入后,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度和电子电导率均会降低。因此,为了实现磷酸锰铁锂更高的放电比容量,需要减小材料一次颗粒尺寸,但小的纳米颗粒也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压实降低、吸水性高,以及其导致的高温循环性能差和胀气问题。”夏永高表示。 “磷酸锰铁锂技术开发的难点在于解决电压双平台的问题,富锂锰基和层状锰酸锂技术开发的难点在于延长循环寿命的问题,目前,上述技术都还没达到实用阶段的水平。”墨柯坦言。 高工锂电认为,未来2-3年磷酸锰铁锂将更多的以复配三元材料方式加以应用。长远来看,随着其成本下降,循环性能改善,将加速完成从辅材到主材的升级过程。“磷酸锰铁锂现阶段单独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更适合用作三元锂电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兼顾能量密度,又可以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夏永高表示。 带动用锰需求 原材料供应紧张导致此前电池价格暴涨,近期价格仍维持在高位。目前,不少车企纷纷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电池,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表示,未来动力电池很有可能出现更多材料体系方面的创新。从目前来看,钠离子低温充电、快充性能表现十分突出,锰酸锂、锰酸铁锂等锰基固态电池经济性、低温性能表现优异,两者凭借各自优势,均已进入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布局之列。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2022年开始,4680电池、CTB、磷酸锰铁锂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电池、锂电回收等有望陆续走向产业化。“原材料价格上涨越多,综合性价比越高的电池路线就越受欢迎,比如,磷酸锰铁锂等多种技术路线未来都会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表示。 据了解,锰酸锂电池目前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在两轮车市场有着较大市场空间,磷酸锰铁锂电池、富锂锰基电池仍处于规模化量产的推进过程中。
📅Published: 2022-04-22 17:46 恒大首款SUV恒驰5此前在天津工厂实现产品下线,新车计划在6月22日量产。恒驰5定位紧凑型纯电动SUV,整体尺寸超过比亚迪宋PLUS EV,预计售价15-18万元。4月21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在体验恒驰5后表示:“漂亮!真漂亮!” 恒大董事局主席 许家印 恒驰5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搭配“Y”字形日行灯,侧面配备隐藏式门把手,车尾上方配有镂空扰流板,灯组造型与车头相呼应。新车内饰采用三联屏设计,配备仿麂皮材质座椅,支持8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记忆、增强现实导航、电动感应尾门以及L2.5+级驾驶辅助系统等。 车身尺寸方面,恒驰5除高度外,均领先主要竞品宋PLUS EV。动力和续航方面,新车电机性能相比宋PLUS EV也有明显优势,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8s,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602km。 出处:见配图水印
📅Published: 2022-04-14 09:42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制造行业的焦点,各大品牌都在集中精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以美国特斯拉、中国比亚迪为首的电动汽车品牌开始对传统燃油车型展开围剿。无论是日系还是国产燃油车型,销量纷纷“腰斩”。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比亚迪以104338辆月销斩获第三名,新能源第一名。而蔚来、理想、哪吒、小鹏等造车新势力3月份销量同样是稳步提升,新能源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总是离不开一些争议,比如续航问题、电池安全性问题、耐用性问题、环保问题等等。目前各大厂家都在尽全力解决这些痛点,而丰田在冬奥会期间提供的氢燃料电动车型又让我们见识到了新能源的另一种形式。 这台服务于冬奥会的丰田Mirai采用的就是氢燃料电池,不过它的局限依旧有很多,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空间问题,由于燃料罐体积庞大,占据了很大车内空间,比如这台丰田Mirai虽然有着亚洲龙的体型,但乘坐空间不如卡罗拉。 那有没有更好的新能源方案呢?今天介绍的这款划时代的纯太阳能汽车或许就是一个新设想,这款车是由天津阿尔特汽车牵头,由42家天津的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性能可谓全球领先! 先看看这款天津号的整体参数:新车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080/1770/1811mm,轴距2850mm,车长近1.5倍于五菱宏光MINIEV,大家自行脑补!综合续航74.8公里,基本能够满足城区上下班代步里程。日发电量7.6KW/h(晴天状态下),最高时速79.2KM/h,太阳能电池光转化率为31%。 新车配备了非常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超声波雷达等多种感应探测设备来实现更精准的道路识别,与华为的自动驾驶路线非常相似。 新车的太阳能装置采用非常先进的空间站技术,太阳能转化电能的效率非常高,并且有着轻质量、可伸缩折叠。光照充足的晴天,发电量为7.6度,续航75公里,能够满足城市上班的里程需求,即使在阴雨天气,续航也能保证50公里,满足短途行驶也没什么问题。 目前,这款天津号还处在试验车阶段,随着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深入,新车在续航、充电、车辆参数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相信量产车型很快就要和我们见面的,真的蛮期待的,大家猜猜这款车上市会卖什么价格呢? 出处:头条号 @車有志
📅Published: 2022-02-15 15:13 古人云:丰田原生出电动,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少年来,一直因为没有电动车而被全世界冷嘲热讽了10086遍的丰田,终于在去年末拿出了首个纯电平台的电动车bZ4X。区别于之前的C-HR EV等“通用平台”车型,丰田在bZ4X上启用了全新、原生的bZ纯电平台。 这样一辆千呼万唤可算出来的丰田电车,最新消息是国产上市就在今年。2021年11月才揭幕量产版,2022年内跑完下线到国内发布再到上市的全套流程。这不是哪里冒出来的鸡血新造车,这可是稳字贴在脑门上的日系老顽固。 去年bZ4X发布时,所有目光都被聚焦在了全球首发的纯线控转向技术,以及与特斯拉形似而神不似的One Motion Grip方向盘。敝号也曾用整个篇幅(见《这一回,丰田赢了特斯拉》),尽可能解释了科幻方向盘造型底层的技术背景。故此,不再提方向盘相关。 一向以稳重见长的全球第一大车企,为何毫无征兆地,率先应用未经时间验证的前沿技术? 当bZ4X顶着一具单侧150°打满、整圈无需换手、如飞机操作舵一般的方向盘登场,人们似乎暂时忘却了它“丰田首款纯电平台”的重要身份。朋友们,你或力挺、或嘲讽、或为其不平、或等其倒闭,无数次热搜头条重复着“丰田没有电动车”,到底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咋就被一个方向盘勾了魂呢。 纯电不纯电,共线不共线 按照2022年内国产上市来算,丰田最终原生平台电动车的开售时间,只会比整体更激进、进度更靠前的德国对手晚一年多点。这个时间差,要明显小于此前丰田纯电进度给人的感觉和猜测。 大众ID.系列是在2021年初开始上市交付的,但往前推,为了生产ID.系列在内的全新MEB纯电平台(还包括奥迪等品牌),大众早在2018年就动工了佛山和安亭两座新工厂,还有第三座安徽MEB工厂正在建设中。接近三年过后,国产ID.系列才开始交付。 丰田这边,其实从2020年初就开始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一汽丰田的新能源工厂。预计的投产时间自然对应着bZ4X的国产上市时间,即2022年内。整个节奏周期和大众MEB计划相当,里外里都是三年左右出活儿。 安亭MEB工厂 本胡曾解释过,今天“油改电”和“原生平台”之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优劣尽显。简言之,“纯电平台”与否,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实全凭车企一张嘴。人家愿意叫啥就叫啥了,话术稍微动点心思又不犯法——谁会大大方方跟你讲自己“不是专为纯电”呢? 换个思路想,手工耿们在自家后院,照着某燃油车的样子Ctrl+C、Ctrl+V出一副车架,然后只塞电池不装内燃机,他说这是自己的“纯电平台”有问题吗?没有,这对人家来讲就是纯电平台,人家确实从没拿它造过哪怕一辆油车呀——某些“新造车”听到不要打喷嚏。 所以说“油改电”还是“原生纯电”,名字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车企叫法还是媒体说法都不绝对可靠,可靠的只有你自己的判断。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并不是“是否用它造过油车”,而是“是否为了电动车所需的最优解,扔掉了燃油平台的‘好处’”。
📅Published: 2021-12-30 17:01 你知道百度在造车,但你知道百度同时在造两种车吗? 除了集度汽车,百度还有一家名为DeepWay(中文名“深向”)的智能新能源卡车公司,专注于研发制造L3/L4级自动驾驶卡车,希望开创一个全新的智慧货运时代。 DeepWay在去年12月刚刚成立,今年9月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智能新能源重卡——深向·星途,并在11月又宣布开启了自动驾驶动态路测。 对于一家团队规模不到200人,还同时兼顾造车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新公司来说,DeepWay这种发展速度堪称飞速。 ▲DeepWay发布首款车型深向·星途 那么这家卡车新势力究竟凭什么在两个前沿行业里快速狂奔?他们造车进度如何,其自动驾驶技术又真的靠谱吗? 日前,在听完DeepWay的CTO田山在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的演讲,并与田山、谭昌毓(DeepWay总工程师)两人进行2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后,车东西得以揭开这家卡车造车新势力的神秘面纱。 一、明年12月下线100台电动重卡交付即是L3 “我们造车进展很顺利,已经在跟一些车企接触代工的事儿了。”刚一见面,田山就主动向车东西聊起了研发进展,“到明年12月份就能下线100台车投入实际运营。” DeepWay现已经完成了内外饰油泥模型评审,并完成了数据冻结。与此同时,其转向、制动、电池、驱动等核心零部件最近也完成了供应商定点,大概明年6月份之前就能拿到样件组装样车进行测试,9月份申请工信部新车公告,12月份下线100台C样车投入自动驾驶测试运营。 2023年6月份能开启规模量产,预计当年将交付1000台新能源重卡。 自动驾驶方面,DeepWay研发了一套名为HIS(Highway Intelligence System)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覆盖车身四周的11个摄像头、1个红外相机、5个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来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力。 因为自家的B样车明年才能出来,因此田山带领自动驾驶团队先基于市面上已有的卡车安装HIS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地点在天津一个封闭测试场内。 据田山介绍,其测试车在测试场内已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避障、自主变道、靠边停车、点到点自动驾驶等具体功能。 ▲左起分别为DeepWay总工程师谭昌毓、车东西主编孙晓寒、Deep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