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和小鹏:已不是“半斤”对“八两”咯!
作为“蔚小理”新势力中的两家“亏损大户”,蔚来与小鹏的竞争格局正显现出微妙变化。
一是,财务面上,蔚来的亏损还在扩大,据其财报,仅第三季度,蔚来亏损额就达50.6亿元,同比扩大11%,相当于每天亏超5000万。与之相比,小鹏三季度亏损则大幅收窄;
二是,蔚来还在倚赖卖车糊口,小鹏则除了卖车,还通过向大众汽车输出技术服务有了“副业”;
三是,蔚来专注卖车的11月,小鹏推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与其汇天飞行汽车一同,为具身智能和低空经济爆发做准备。
不吹不黑,虽然二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与小鹏种种变化相比,亏损不断扩大的蔚来,固守比变化多。
难道真如外界所言,蔚来汽车是因为“少”了一位“王凤英”这样的“军师”?实际拆解下来,答案或非这么简单。
构筑壁垒和护城河,这是所有企业经营的口头禅。但是不是你认为的壁垒就是壁垒,你认为的护城河就是护城河。
蔚来与小鹏在战略上的差异尤为明显。
蔚来选择以“重资产”的换电模式为差异化发展路径,试图依托高端定位和不断扩建的换电网络构筑竞争壁垒。
虽然蔚来的换电模式上为其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关注度和用户口碑,但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却成为其难以承受之重。
据中邮证券的研究,蔚来第二代换电站的建设成本高达350万元,而要实现盈亏平衡,每天需要完成60单换电服务。
然而,目前只有20%的换电站能够达到这一标准,这意味着大部分换电站都在“烧钱”运营。
图源:中邮证券研究所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7月,蔚来已建成约2750座换电站。
若按每座300万的投资计算,总投入超过82亿元。
然而,换电模式在未来能否为蔚来带来可观回报,至少这么多年过去,不但没看到回报,反而是蔚来的亏空越来越大,不要说在“蔚小理”里垫底,就是在所有新势力车企里,蔚来也是亏钱领头羊。
11月20日晚间,蔚来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蔚来实现营收约186.74亿元,环比增长7%,同比下滑2.1%;调整后净亏损约44.13亿元,环比收窄2.7%,同比增长11.6%。
蔚来现状唯一的底气就是,公司自由现金流转正,现金储备增长至422亿元。在李斌看来,只要手里有粮,就能心里不慌。
两年前,新能源汽车面临补能焦虑,换电是理想解决方案之一。
但如今,随着小鹏、小米等品牌通过800V、快充等技术的应用,充电问题已不再是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在补能焦虑加速缓解的背景下,换电是否依然能够作为壁垒,有必要打个问号。
有时候,你的独门绝技之所以没人去学,可能是别人学不会,也可能是别人不屑于学。
实际上,李斌对于换电模式似乎也开始有点动摇,目前他的充电站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换电站数量。
11月25日,蔚来宣布第2700座换电站正式建成,其中包括895座高速换电站、充电站4125座、充电桩24242根,用户累计换电超过5800万次。
如果换电模式的大前提不存在,那么这个所谓壁垒也就成了马其诺防线。
反观小鹏和理想,其走的则是一条技术驱动的“轻盈之路,他们“护城河”能不能和蔚来比拼,可从下文略窥一二。
蔚来过于依赖卖车收入,缺乏多元化的盈利渠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单纯依靠卖车已经难以支撑蔚来的长期发展。
而小鹏则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除了卖车之外,小鹏还通过向大众汽车等车企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实现了盈利的多元化。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小鹏的毛利率,还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鹏于“上”对标特斯拉、于“中”抗衡华为ADS、于“下”则针对比亚迪等其他车企的智驾上车“击其三寸”。
某种程度上,凭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小鹏建立起了“理工男”的技术形象和护城河,并且在消费者中抢占了“技术先锋”的心智。
小鹏的技术优势,除了在自家汽车销售上成为核心竞争力。
而且,还通过向大众汽车等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弥补了其单车毛利率的不足。
早在去年7月,双方的战略合作便得到实锤,大众更是豪掷50亿元入股小鹏汽车。
如果小鹏能借鉴华为的智驾系统输出模式,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空间就能打开。
当然,一个前提是,特斯拉FSD一日不入华,小鹏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就会在“舒适区”持续获客,凭借智驾软硬件技术的持续优化和自动驾驶方案的不断迭代,说小鹏乃国内市场上智驾技术的“排头兵”或“标杆”并不为过。
而特斯拉FSD入华后,小鹏能否在与其正面竞争中占上风,还无法给出结论,这也是小鹏的变数所在。
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蔚来与小鹏曾经是不分伯仲,惺惺相惜。
但是这两年里,我们可能会看到他们的命运正在进入到十字路口。
蔚来一直固守造车理念,其巨额投入的换电网络最终目的也是为卖车服务,此外便是靠换电网络增强盈利能力。
虽然蔚来在换电模式上的投入为其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但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却显得相对迟缓。
自动泊车等主流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众多车企的标配,而蔚来在这些领域的表现却并不突出。
据《珠江日报》报道,有消费者在购买蔚来汽车后不到两小时就发生了自动泊车撞车事故,这无疑给蔚来的技术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蔚来相比,小鹏则展现出了更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智驾技术在国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凭借这一技术优势,小鹏成功抢占了“技术先锋”的心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小鹏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之外,积极进行技术相关的多元化发展尝试。
例如,其大胆布局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创新产品。
有数据显示,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领域,各自均为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而从早前亮相的汇天飞行汽车,到一个月前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已到工厂“拧螺丝”,小鹏的相关化布局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远见”。
这些前瞻性的布局,为小鹏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也在资本市场中引起反响,提升了资本对小鹏的预期。
而蔚来和小鹏谁能笑到最后?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日前对外表示,“我觉得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么一个长期赛道里,过早地追求盈利并不合理,当然不是说蔚来亏本有理。”
不过,最近何小鹏则公开谈到:“一家企业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在管理层,特别是高层领导。遇到困难时,不能一味归咎于外部环境,而要从管理层自身找原因。”
蔚来最大的危险是自己的路径是不是代表着电动汽车的主要方向,自己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得到市场认可?如果这种模式是一个死胡同,越努力就会陷得越深
在新能源下半场的“生死战”中,蔚来和小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谁又会被“末位淘汰”?
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这两家“同龄”新势力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精彩的表现。
作者:纳兰
出处:头条号 @深水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