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英伟达
半固态电池、续航1002公里… 而且价格还能降?
日前,工信部发布《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二批)》,从续航630km的小米SU7 Ultra,再到搭… read more
不到17万的AION RT:3C快充,碳化硅电机,激光雷达
埃安再出“龙”,AION RT正式上市。新车共有5个版本,售价区间11.98万至16.58万元。同时官方还宣布了新车… read more
降价没用了?电动车主流技术,6个月内将洗牌淘汰
2023到2024年的主线是卖车,但2025会变成,把对手打趴下。打趴下的方式有2种,一是继续搞价格战,比如近期比亚… read more
就这算“自动驾驶出行第一股”?
PONY,意为矮种马,或是小马宝莉。但在中国,它几乎完全与一个人绑定——马化腾(Pony Ma)。但小马哥要有危机感… read more
小鹏X9迎来第2万台交付,高端纯电大7座最快交付!
今日,小鹏汽车宣布小鹏X9正式迎来了第2万台的交付,创造了高端纯电大7座的最快交付纪录,并且在今年1至10月纯电MPV市场中累计销量第一。 截至2024年9月底,小鹏X9累计交付量突破15000台,全年销量达16040台,在高端纯电MPV市场中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真正做到了“每2台高端纯电MPV,就有1台小鹏X9”。 小鹏X9外观设计较为科幻前卫,采用贯穿式灯带和犀利的大灯造型,底盘采用前后一体式铝压铸,长宽高为5293/1988/1785mm,轴距为3160mm,售价为35.98-41.98万元。 内饰方面,小鹏X9前排座椅配备头枕音响、10点座椅按摩;二排座椅支持多向电动调节以及六大场景按摩;配备23扬声器Xopera音响;还支持六音区智能语音识别,五温区自动空调;拥有21.4英寸家庭娱乐生态屏,搭载X Free breath微气候新风系统,还有“魔方智控冰箱”。此外,小鹏X9还支持第三排魔术座椅收纳,使整车空间可利用率更高。 动力方面,小鹏X9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版本,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前235kW和后135kW,配备84.5kWh和101.5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610km、702km和640km(四驱)。值得一提的是,小鹏X9全系标配双腔空气悬架以及后轮转向系统,同时兼顾了舒适性和灵活性。 小鹏X9搭载XOS天玑智能座舱系统,使用8295芯片,加入XGPT灵犀大模型,提供流畅的操作体验。智驾方面,小鹏X9搭载XNGP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双英伟达Orin-X芯片,最大算力508TOPS,可在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支持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此外,小鹏X9在本月还迎来了AI天玑5.4.0版本升级,全系升级AI底盘功能,以车辆传感器结合云端AI技术,为用户带来更为优质的乘坐体验。 小鹏X9在续航、舒适、空间、智能上都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提供了更多的用车场景,这也让小鹏X9能在竞争激烈高端MPV市场中脱颖而出。 —The End— 出处:微信公众号 @皆电 read more
比亚迪自研芯片触及不到L3级别所需的100TOPS算力?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有了最新的进展,其内部正在研发一种未来汽车智能驾驶的专用芯片,据悉这是一个有着80TOPS算力的芯片… read more
下一个伟大的公司,会不会是小鹏?
之所以看好小鹏,最重要一点在于小鹏把握了AI趋势,站在了最激烈的风口。 read more
智己LS6:3.48秒破百,802公里纯电续航
在新能源大军里,实力强不一定能卖得好,但卖得好的车实力肯定不会差。就比如在新能源中大型SUV这个领域,能想到的实力强… read more
何小鹏去了趟美,回来就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兄弟们我发现啊,何小鹏去了趟美国,回来就打通任督二脉了。世界上第一个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就是小鹏的P5。 read more
英伟达改写了自动驾驶格局,发布算力2000 Tops的雷神芯片!
雷神Thor来了。 人类有史以来最强自动驾驶芯片,就这样突如其来! 英伟达2022秋季GTC上,黄仁勋发布新一代自动驾驶计算芯片DRIVE Thor。 单颗算力高达史无前例的2000 TOPS,是特斯拉FSD芯片的14倍。 全球大半个自动驾驶圈的芯片,都是黄老爷在贩卖,神通肯定小不了。 但DRIVE Thor问世,还是震惊了所有跟智能汽车相关的人,包括但不限于车圈、科技圈、自动驾驶公司… 因为仅仅半年前,黄仁勋才宣布彼时算力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Atlan,1000 TOPS,还说准备量产。 但现在,老黄又改口说Atlan格局小了,干脆取消,直接拿出更加领先一代的量产产品DRIVE Thor。 其他芯片厂商还在追赶Orin性能的时候,英伟达的计划是用下一代的下一代,降维打击。 人类史上最强自动驾驶芯片 DRIVE Thor,黄仁勋确认2025年上车量产。 称人类史上最强,首先是参数。 单颗算力2000TOPS,不仅现世量产产品中没见过这么高的参数,即使在一众自动驾驶芯片公司对2025年产品的规划和构想中,也都还停留在数百只至1000 TOPS之间。 所以说,DRIVE Thor是难有争议的代差优势。 而作为替换自家上一代产品Orin,算力数值提升了8倍。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算力大小的定义。 一般针对AI任务、自动驾驶的芯片,常用TOPS描述算力,1TOPS代表每秒能进行1012次操作。 所谓“操作”,是指芯片上实现卷积运算的乘加器的基本功能。DRIVE Thor的2000 TOPS意思是每秒进行2*1015次操作。 黄仁勋同时给出了DRIVE Thor性能的另外一个参考维度:2000 TFLOPS。 TFLOPS是描述传统GPU性能的指标,1 TFLOPS指每秒进行1012次浮点运算。 两种单位分属两个不同的描述维度,一般没有绝对的换算关系。但某些特定任务下,1 TFLOPS可以等于1 TOPS。 DRIVE Thor芯片的工艺制程、包含的晶体管数量这些详细信息,英伟达暂未透露。 不过,DRIVE Thor展现出了几个重要的领先性指标,既代表自动驾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其他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 超高集成度 智能汽车在车辆底层架构方面的最大特征,是从原先数百个ECU控制不同功能,演进到几个集中式域控制器的电子电气架构。 这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变革。 而几乎所有业内玩家都认为,未来的电子电气架构一定是集中式的,即一个大脑、一个平台或芯片控制汽车所有功能。 架构是车厂的工作,而高度集成化的芯片,英伟达已经做出来了。 DRIVE Thor集成了一辆智能汽车上所需的一切AI功能的计算需求,包括高阶自动驾驶、车载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自主泊车等等。 车载操作系统中,有对车上所有功能的控制以及不同场景下的联动,也有连接车辆软件层和执行机构的“骨架”。智能座舱方面,则包含仪表盘、娱乐影音、语音识别交互等等。 2000TOPS的算力资源,主机厂可以在各种不同AI任务间随意分配,英伟达提供相关开发工具。 一颗芯片解决所有,DRIVE Thor可能不便宜,但肯定比采购一堆芯片划算。 One chip to rul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