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宝马
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将可以让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轻松过千公里?
碳中和是未来最为巨大的一个潜力,因为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开始要实现碳中和了,而如果想要实现碳中和的话,那么燃油汽车就一定会慢慢的在减少生产,在如今的电动汽车已经逐渐成长起来。 但在电动汽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弊端让人无法接受,那就是电动汽车的续航太短了,一般在使用之后,里程差不多在500公里左右,好一点的也就只有700公里,相比燃油车来说,这个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电动汽车续航问题,一直被人们诟病,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电动车的电池问题,在电池上没有做好,因此导致电动汽车也很少有人买单,不过如今在国内已经开始布局了新的电池,叫做“固态电池”,据《新华网客户端》发布的新闻中称,这个电池的续航将会超过1000公里,并且计划在2022年开始实施搭载上车,那这个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具体的原因。 如今的广泛使用的电池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前常用的两种电动汽车电池,就目前而言,电动汽车大多数常用的电池,多数使用的是以下两款。 一为三元锂电池,这款电池在目前的市面上,是最为常见的一款电池之一,这款电池的优点在于能量的密度比较高,并且能够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不过在这种电池是属于液态电池,因此在高温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各种危险,如最常见的,就是容易发生车辆燃烧等问题,可以说这款电池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 二为磷酸铁锂电池,这款电池相比之前的三元锂电池来说,在安全性方面就要好很多的,并且这种电池的成本造价也比较低,不过对比前面的来说,差就差在能量密度上,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比三元锂电池的低很多,在低温的时候,表现的也没有三元锂电池那么出色。 因此这款电池很少应用在北方地区,毕竟北方地区是比较寒冷的,这款电池刚好又是惧怕寒冷,也就只能大多数的应用在南方地区中。 固态电池的好处是什么? 在国内的锂电产业链公司中,大多都已经布局了固态电池的产业,甚至在2021年1月19日,宁德时代还公开了固态电池的专利,并且早在两年前,也已有不少的公司开始试着生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和研发。 而在这其中,经过了这么几年的发展,宝马和福特这两家汽车巨头也将会开启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并且他们还计划到了2022年之时,就会开始搭载车辆,然后进行实际的测试,因为在《新华网客户端》的说明中,蔚来这些车企也在计划这在1-2年的时间来推出超1000公里的车型。 不过这样也只能在半固态的上面进行应用进度,但在慢慢的发展之后,会朝着全固态演进最后实现。 那么在这些技术中,固态电池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呢?在上述新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电池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性了,因为目前的电池都是电解液,热分解之后容易燃烧和制造出有毒的气体,所以如今的电池是不太安全的。 固态电池则是完全不同,因为在在固态电池上,本质上使用的电解质为固态的,相比传统的有机电解液,安全性能的提高,可不是一星半点。 但在目前来说,固态电池还是不成熟的,其中还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在解决问题上,也是需要时间和成本来做相关的研发,因此还是要做很大的资金投入。 在安全上得到极大提升后,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温度方面更加不敏感,哪怕是在-50℃的温度中,这款电池也能很好的保证电动车的功率,甚至在能量密度上,也得到了了进一步的提升,相对而言,预计提升的密度将会是三元锂电池的2-10倍,可见也是非常的出色。 将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 提升明显的固态电池,虽然被认为是替代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不过相对来说这个时间还是要很长才能发展出来的,这是因为在当前的技术中,还很难实现全面性的突破,现在是需要时间来完成开发,加上也要解决在测试中发现的大量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表示,如果想要真的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商用,可能要到2025-203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办到,也就是说固态电池目前还是很难对传统的液态电池造成冲击的。 出处:头条号 @第一科普 read more
新一代沃尔沃XC90主推纯电动版,或命名为“Embla”!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懂车帝原创 产品] 近日,沃尔沃高层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代沃尔沃XC90将采用全新命名。据报道,新车有望命名为Embla,并在2022年正式发布。新车将借鉴此前发布的Volvo 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设计语言,对纯电驱动系统有更好的适配能力,或者说“天生电动”。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据介绍,新一代沃尔沃XC90将基于新的SPA2平台打造,名称Embla(恩布拉)灵感来源于北欧神话中众神创造的第一位女性,而该车也将是沃尔沃打造的首款原生纯电动车型。新车有望采用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的设计理念,不仅具备SUV的高视野,还将兼容旅行车拥有的时尚车身线条以及更好的空气动力学属性。 以下为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相关信息: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展示了该品牌所倡导的极简设计风格,前脸保持了标志性的“雷神之锤”灯组,以承载车辆徽标的封闭式面板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进气格栅。同时,降低了车辆“引擎”盖高度以保证车辆的驾驶视野并带来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其车身设计也颇具特色,在保持SUV车型通过性基础上,拥有流畅下滑的车顶线条,摆脱了现款XC90方正车顶的风格。在车尾部分,概念车采用了简洁的L型折线尾灯,保持了较高的视觉辨识度。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在车辆内部,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延续了沃尔沃倡导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中控台采用全液晶仪表盘搭配竖向设置的15英寸触控大屏,中央扶手区域的设计也被简化。同时,得益于原生纯电平台的优势,该车内部采用纯平地板,将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沃尔沃Recharge Concept概念车 此外,该车还将具备更强的主动安全系统,搭载由Luminar制造的LiDAR传感器,设置在车头位置的顶部,以收集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提供更高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新车将在沃尔沃美国工厂制造,未来推出的极星3车型有望采用相同的平台打造。 新车背景、竞品分析: 现款在售沃尔沃XC90 在国内市场上,这一代沃尔沃XC90于2015年在国内上市销售,引领了沃尔沃家族的全新设计语言与品牌复苏。时至今日,沃尔沃XC90销量已位列豪华中大型SUV排行榜前列,虽然低于宝马X5、奔驰GLE,但却超过了奥迪Q7,可以说这一代沃尔沃XC90获得了不少用户的认可,也取得了一定成功。 蔚来ES8 奥迪e-tron 而从上述的换代车型变化来看,虽然新一代车型将在设计、纯电动等产品特性上取得突破,但如果贸然改变已被国内用户认可的造型设计和动力系统,也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竞品方面,新一代沃尔沃XC90的潜在竞争对手将增加奥迪e-tron、蔚来ES8甚至宝马iX等已上市纯电动中大型SUV。 撰文:陈旭明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充电12分钟续航1200公里!一家初创公司秘密研发的“铝电池”被曝光
如果要你给一个买电动汽车的理由,你觉得是什么? 唔,可以上绿牌,不限行吧。 如果要你给一个不买电动汽车的理由,你觉得是什么? 你勃然大怒,啥?才一个,我有三个!充电一小时,续航五十里,几年就贬值得一文不名了。 说来说去,都是电池惹的祸,但凡电池稍微争一点气,你的怒气可能就小多了。 这种电池可能已经来了,不过依然扑朔迷离。昨天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一个叫Saturnose的亚洲初创公司,在秘密研发数年后,曝光了其第一款商用增强型铝离子电池Ea2I,而这种铝离子电池,比起现有电池具有异常明显的六大优势,全面吊打,简直就是你梦想中的电动车最佳能源。 高能量密度 Ea2I铝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1500Wh/L,折合600Wh/kg,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50~350Wh/kg,磷酸铁锂电池普遍在140Wh/kg左右,只有部分三元锂电池能超过200Wh/kg。这意味着这款铝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至少在现有电池的3倍以上,完全吊打现在的所有电池。 高续航能力 而高能量密度就意味着高续航能力,Saturnose表示,它的一组15kW(这个有问题,国内媒体报道的,等下说)铝离子固态电池重565kg,能为电动汽车提供1200公里的续航。这意味着续航能力和现有电动汽车相比,确实提高了3倍。 高稳定寿命 更让人心花怒放的是,这款电池支持20000次循环充放电,能够让汽车获得长达15年的稳定寿命,而目前最好的锂离子电池只有3000次的充电寿命(Saturnose网站的数据)。 高安全性能 最为关键的是,这款电池阴极采用高能、无序的岩盐结构,并使用铝和铌以及固态电解质,不使用镍和钴,不存在锂离子的枝晶和热失控火灾问题。“翻译”过来就是说,不会动不动就起火,永远不会出现让车主小命不保的燃爆。 极高性价比 最大的惊喜是,这款电池比锂离子电池便宜50%,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可以大大地降低,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超高的充电效率 然而也有个最大的疑问,这些报道里没有提供电池最关键的性能——充电时间,我上网查了一下,直接被惊呆了:铝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短得惊人! 2015年BBC的报道称,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戴宏杰团队研发出新型铝充电电池,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充满电,重复充电可达7500次。 而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研制的新型铝—石墨烯电池,在实验室里最快1.1秒就可以充满,并且250000次循环充放电后,仍可保持91%的性能,还能在零下40℃环境下工作。 后来我终于在Saturnose的网站上查到了它的充电时间,150KW的电池组充电时间少于12分钟,用于手机的,也少于25分钟。 是不是完全梦寐以求了?充电12分钟,续航1200公里,永不燃爆,无性命之忧,价格还便宜一半,几乎可终身使用,不会造成环境影响,酷热酷寒也不影响驾驶。 如果这样的电池真的量产,燃油车可能就会像胶片相机一样,几年内就被完全淘汰。毕竟12分钟,就是抽支烟的时间,而且续航差不多是燃油车的3倍,这意味着实际充电时间相当于只有4分钟。我仔细查看了铝离子电池的一些技术资料,感觉这些确实都是可以实现的,这或许意味着电动车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上面提到国内媒体普遍报道其“一组15kW的铝离子固态电池重量为565kg”,实际应该是150KW电池组,这在Saturnose的网站上明确无误;另外就是没有报道这个公司是在哪里,新闻的六大要素缺了最重要的一个。我查了一下,Saturnose公司是由沙特资金支持的印度研究团队做的,注册地是在美国的特拉华州。 根据该公司的说法,这款电池将在明年发布上市,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意味着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迎来一波最大的利好?奔驰宝马等传统燃油车已经瑟瑟发抖了?我想这可能并不一定,新的突破意味着新的机遇,就看谁能抓住。 而这种电池如果真的量产,还可能将另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彻底打入冷宫,那就是已岌岌可危的氢能源汽车。 出处:头条号 @徐德文科学频道 read more
续航1200公里的混合电池组诞生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近日报道称,新近出现的混合动力电池组,可能凭借其续航里程“颠覆”现有的电动汽车世界。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一大问题是它们的续航里程。迄今为止,这方面最强的是特斯拉公司——其电池的续航里程达到652公里,尽管卢西德汽车公司进行的第一批测试达到了830公里。但现在,美国电池初创公司Our Next Energy(ONE)可以提供超过1200公里的续航里程。 ONE公司已准备好满足驾驶员的所有需求,开发出一种混合动力电池,可达到1200公里的续航里程。它的双重供电系统将配备一个名为Aries的电池组,这种电池组专为日常使用而设计。另一个电池组名为Gemini,专注于为长途旅行供电。 Aries已开发完成,并可供使用,旨在承受许多次充电和放电,以及这将带来的热变化。这种电池在当今的电动汽车中比较常见。它有一个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镍或钴。镍和钴是目前锂电池中最常见的两种成分,由于稀缺性和价格波动而在供应链中引发了问题。Aries将于2022年开始生产。 另一方面,仍处于研发阶段的Gemini专为慢速充电而设计,并能以较慢的速度为Aries提供额外的电力。“我已经使用各种电池30年了,我不喜欢没有真实数据支持的东西。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可以实现自己提出的目标。下一步是有条不紊地去做,”ONE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穆吉卜·伊贾兹说。 ONE正在开发的原型电池组使续航里程提高了88%。根据他们网站发布的信息,这种类型的电池组将专为卡车和SUV设计。这家公司的成功前景似乎是有保证的,因为在还没有完成Gemini研发的情况下,ONE已经有了一个客户,该客户的名字尚未透露,但据悉是一家货运卡车市场中的运营商。该公司已经预先订购了6.3GWh的混合动力电池组。 “这种混合动力电池组依赖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日常使用而设计的,因为它非常耐用,第二种是用于长途旅行的,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我们相信这个系统可以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一倍,这就是我们与其他市场竞争者的不同之处”,伊贾兹向美国《汽车新闻》介绍道。 这个全新的革命性项目吸引了该行业的大投资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吸引了目前最大的一些金主。到目前为止,这家美国公司已经成功从比尔·盖茨旗下的气候领域风险投资基金——突破能源基金获得了2500万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者,可以为我们保证长期资本支持,”伊贾兹表示。 本轮融资的其他参与者还有Volta能源技术公司、宝马i Ventures投资基金、Assembly Ventures投资基金等。 编译:参考消息网 @田策 read more
国产特斯拉Model 3用车5个月的感受总结
特斯拉Model3入手5个月,总结了6点用车感受,真心后悔了,早知道就入手比亚迪汉EV或者小鹏P7,虽然特斯拉优势明显,但几大劣势才是痛点,个个扎心,选择纯电动汽车一定要三思,多方了解它的优缺点是否适合自己后再入手才能不后悔。 当时先去试驾了特斯拉Model3,然后又试驾了比亚迪汉ev和小鹏P7,没有选择比亚迪和小鹏P7的原因有3个,一是贪图“面子”,想着毕竟特斯拉是一个大品牌,就像燃油车中的BBA这些品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特斯拉,开出去也不至于丢面子。 另一个原因是,有一段路况还不错,开了辅助驾驶,设置了巡航跟车,遇到一个弯道,也不是很急,辅助驾驶模式快转不过来时候提示人为介入方向,当时没反应过来,结果差点跑到绿化带上了,当时就对比亚迪汉EV辅助驾驶失望了。 剩下就是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3这两款了,当时也犹豫过,论动力性能,这两个车型在驾驶感受中几乎没有明显差距,无论是爬坡、加速超车等场景,很轻松,驾驶员信心十足。 最终因为在驾驶中发现小鹏P7急加速的时候,除了驾驶人员,前后排乘坐很容易晕车,虽然纯电动汽车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觉,但特意对比了特斯拉,同样的驾驶习惯,明显小了很多,而且在踩刹车后,小鹏P7的动能回收太不舒服了,明显感觉整个人向前“点头”,这种抬头、点头的感觉多少有些令人不舒服。 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还是觉得“面子”因素重要些,加上销售朋友那张骗人的嘴,把特斯拉电机、电控、辅助驾驶这些吹嘘太牛,以至于即使当时预算只够P7,还是分期选择了特斯拉,太冲动了,慢慢才发现它的几个痛点。 感受一、动力性能再好也是“鸡肋”,“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劲敌” 开了2个多月,过了新鲜劲,在用车过程中慢慢遇到了各种问题,这时候才恍然醒悟,以前认为的优势,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比如说动力性能,这一点特斯拉的确很出色,同样单电机,对比比亚迪汉EV就能立见分晓。 Model3单电机:最大功率202kw,峰值扭矩404N.m,零百加速5.6秒, 比亚迪汉EV单电机:最大功率163kw,峰值扭矩330N.m,零百加速7.9秒, 动力性能方面,特斯拉在纯电动车型中可以说独树一帜,但是说实话,这样的动力根本用不上,天天在城市周边用车,就算零百加速只需3秒又如何,哪个城市能让你这样激烈驾驶?这样的动力性能都是赛道上或者高速上,超车、爬坡等特定环境下才用得到的。 而高速简直是纯电动汽车的噩梦,过年期间跑高速回老家,一趟下来让纯电动汽车的缺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高速+空调+冬季低温”是纯电动汽车的头号“劲敌”,当续航里程只剩40%之后,就开始焦虑了。 每隔几分钟就要看看剩余续航,赶紧查看最近的充电桩,快马加鞭到了服务区才发现,充电桩有的是坏的,有的提示不兼容,更重要的是有几十辆纯电动汽车排队等待充电,大概算了下时间等排到自己估计需要5个多小时,怎么办?硬着头皮赶往下一个服务区。 差点就在离服务区很近的高速上路趴窝了,大冬天,零下四五度,也只能关闭空调,把车速定速在90多的,蜗牛般前行,幸好还是开到了服务区,可是依然有很多车主在排队充电,唯一只有等。 期间排队的纯电动车主很多都快没电了,只能商量跑到其中电量还多的车上开空调,抱团取暖,于是多个车主都商量,每个人直充半个小时,不管充多少电,都换下一个车主,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这时候才知道,有很多车半小时电量几乎都达到了70%以上了,而特斯拉只有40%左右的电量,排队3个多小时就只能充那么点电,可又不好意思多占用时间,不甘心啊,奈何自己的纯电车快充不给力。 也正是如此,跑过两次高速之后,再也不想开纯电动汽车上高速了,尤其是节假日、赶时间的情况下,直接开燃油车,那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的这些动力性能即使再有优势也很少能派上用处,事实上,纯电车电机功率在150kw左右绰绰有余,再多的动力用处并不大。 感受二、舒适性好只是个“传说” 特斯拉Model3隔音降噪实在不敢恭维,原本纯电动汽车风阻系数远低于同级燃油车,也没有发动机的抖动、噪音,理论上NVH性能远超同级燃油车,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个胎噪、风噪太刺耳,吵得太难受,或许是因为车内太安静了,才会形成噪音反差,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再看看那个硬邦邦的底盘,尤其在过坑洼路面的时候,起起伏伏,屁股的路感太清晰了,过个减速带感觉被上下循环抖动起飞了一样,真不知道特斯拉是怎么想的,25万的燃油车,看看迈腾、凯迪拉克CT5等车型,舒适性远比特斯拉好太多。 或许特斯拉主要战略重心根本不是造车,而是“碳积分”,纯电动汽车只是它其中一个登高板而已,因此并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车主”身上。 感受三、车辆空间太“憋屈” 再看看特斯拉Model3的空间,真心憋屈,model3说是中型车,其车身长4694mmX1850mmX1443mm,轴距2875mm; 再看看,同样是中型车的小鹏P7,车身:4880mmX1896mmX1450mm,轴距2998mm; 这就是区别,对于182的身高,坐在驾驶位,真心不敢急刹车啊,头一不小心就会顶到了前挡风玻璃上,如果往后移动一点座椅,那后排坐一个175的兄弟估计膝盖都很容易磕到前排座椅了,真心不舒服。 感受四、不要太依赖辅助驾驶 再看看所谓的辅助驾驶,试驾的时候,很多功能销售都没让试,其实就是怕出丑,比如说,在二环高架上,原本三车道,前方要并成两车道,结果特斯拉居然压着导流线直行了,不仅没能识别出车道线,前方明明有车汇入,依然直行,内心崩溃。 再比如,两车道路上,model3在左侧车道,中间虚线,打转向灯准备变道右侧车道,但右侧有车强行加塞过来,model3居然没有避让,也强行变道,就像两个车路怒一样,故意别车似的,真心危险。 自从用过两次后,稍微复杂一点点的路况下,再也不敢相信所谓的辅助驾驶了,只能说对于辅助驾驶系统,逻辑层面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功能,在各种复杂多变的路况下依然能保障行车安全,这才是真的辅助驾驶,目前L2级别水平,完全称不上自动驾驶,一定不要太相信这些自动辅助驾驶了,只有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感受五、保值率不忍直视 买之前都听说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保值率是最高的,这一点确实如此,但是却不知道3年以后,它和其他同级纯电动汽车差距非常小,第一年保值率确实能达到60%以上,但是三五年之后差距太大。 有朋友17年70多万入手的特斯拉Mode S,到2020年行驶了5万多公里,准备换车,先是去问了好几家二手车商,有的不收,有的报价太伤心,一半都给不到。同样是70多万的宝马730,同样的情况,至少也在50万以上。 只能说,选择高价位的特斯拉,都是有钱人买的“大玩具”,就不要再想保值率这个问题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看性价比了,它和国产比亚迪、小鹏、北汽等这些没有可比性。 感受六、谈谈性价比 动力性能方面,像20多万的比亚迪、小鹏、蔚来等等纯电动汽车都足够用了,再谈谈品牌效应,买了之后才发现,对于纯电动汽车,完全不像燃油车那样在很多车主眼中有“面子”可言。 很多开燃油车的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看好纯电动汽车, Model3和Model S在绝大部分燃油车主眼里都是一样的,那也就不在乎你是不是特斯拉了,20多万的车,更多还是要看省心和实用性。 再看看功能配置方面,20万的比亚迪汉EV功能配置比特斯拉Model3丰富太多了,比如说电池组质保服务,比亚迪汉EV实行首任车主不限时间/里程质保,特斯拉仅仅是8年/16万公里享受质保服务,试想一下,假如8年后,电池组剩余寿命越来越短,甚至需要换电池,这样的账太亏。 以特斯拉Model3电池55kwh的容量为例,按照目前每度电的市价位,普遍都在1000以上,那换一组电池至少需要6万以上,估计看到这个价很少有车主愿意换电池的吧,这一点比亚迪更有诚意,车主也不用过于担心电池寿命问题。 总而言之,特斯拉除了电机动力性能、品牌效应、驾驶质感具有一定优势,事实上,特斯拉在三大件上的优势越来越小了,尤其2019年实现国产化之后,为了追求市场,简配已成常态,相比而言,在其他方面,比如内饰、功能配置、充电、科技感、性价比等等这些方面显得差强人意,这些直观用车感受远不及国产纯电动汽车。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差钱,为了“面子”那选择特斯拉确实不错,如果考虑实用性、考虑经济因素,那就选比亚迪、小鹏、蔚来等等纯电动汽车。 作者:头条号 @彩云李新贤 read more
MINI的纯电动MPV渲染图曝光
一组MINI首款纯电动MPV渲染图被曝光,该车基于URBANAUT概念车打造,似乎是要将概念车的理念照进现实。MINI不是我们最近听说的五菱MINI,而是隶属于宝马集团的MINI。 小雷了解到,MINI最近也有“大动作”,将从2023年开始正式转为纯电动品牌,媒体曝光的这组效果图很可能就是MINI转向纯电动之后的第一款三门版车型。从效果图可以看到,整体造型和URBANAUT概念车非常接近,车灯、格栅灯元素依旧采用MINI一直以来的传统设计,一看就知道是MINI的车型。 MINI的设计负责人奥利弗·海尔默表示,URBANAUT概念车的设计和MINI的品牌价值观是相符合的,小尺寸车身内也有很大的可用空间,他还保守地预计,这样的设计至少要2030年才能正式投产。 不过,URBANAUT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内部的设计都非常超前,没有明显的操作台、方向盘以及动力部,如官方所说就像是一个“胶囊公寓”。显然,目前URBANAUT概念车量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要还是没有成熟的技术以及适用的生产平台,如果MINI要生产URBANAUT的量产版本,内部很可能就没有概念车这样先进了。 相信大家对MINI的车型不算很陌生,《憨豆先生》中经常出现的那台就是MINI。一直以来,MINI保留着独有的设计特色延续至今。虽然MINI的消费群体相对小众,但是使用者对它的评价一般都很高,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经常用来充当“买菜车”的角色。此外,MINI的车型售价也比较“宝马”,售价一般都不便宜,有这个钱的用户一般都会买空间更大配置更好的产品。 随着用车需求增多,国内用户对汽车的空间要求也变得更高。MINI曾尝试迎合国内消费者,推出体型更大的五门版、COUNTRYMAN系列、CLUBMAN系列。要知道,喜欢MINI的用户无非就是对它的外观设计以及小体积钟情,“变大”之后的MINI自然也就连这部分“小众”用户也失去了。 从曝光的效果图来看,URBANAUT量产版的体积应该不算“MINI”了,量产之后的售价估计也不便宜,而且这样的造型用情怀吸引MINI爱好者的话也不太实际,如果价格亲民一些的话,应该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出处:头条号 @雷科技 read more
特斯拉Model X的“直接对手”!宝马电动旗舰“BMW iX”试驾分享
“电气化的快感真的让人上瘾”,驾驶着这台拥有超过500匹马力、700牛·米的宝马全新SUV行驶在北京近郊的山路上,随着脚下的动作,喷涌而出的推背感和车辆所表现出的安稳性真的让人享受。眼前6边形双辐方向盘、连体式曲面屏以及中控的水晶旋钮无不提醒这是一台宝马进入电气化新时代的产品。想提前知道你未来会买到的宝马电动车能带来什么样的体验?通过这台BMW iX就能给你答复。 iX是目前宝马纯电平台的首款中大型旗舰SUV,车长超过4.9米,轴距为3米整,整体的车身尺寸和宝马X5相近。突破性的全新设计风格让iX在外形以及内饰层面和宝马以往任何一款车型都做出了区分,这也象征着进入电气化新时代,宝马电动车未来的设计方向。 BMW iX全系为四驱车型,前后轴均配备有电机,按照动力性能和电池容量的不同,先期会推出xDrive40和xDrive50两种车型,后期还会有更高性能的M60车型。就日常使用而言,此次试驾的xDrive50车型,大部分人都很难触及到它的动力极限,因为它能输出523马力、765牛·米。 以往所有宝马车型上都没有出现过的突破性设计 突破性的设计面貌带来视觉体验上的全新升级,就气势来说并不输同体量的X5,而新颖感是前所未有的。试驾当天,无论iX所到何处,都是目光的焦点,甚至在服务区停车休息的时候,有不少燃油车主过来搭话,了解iX。得益于全新电动平台,iX车长不超过5米,但轴距却达到了3米整,这也是同级燃油车难以企及的。 进入车内的第一感受并不是被大面积铺装的真皮、水晶以及大曲面联屏所吸引,而是作为一台准新车,居然一点让人不适的气味都没有。后来和产品工程师交流才得知,内衬用料的选材以及制造工艺有着十分严苛的绿色环保要求,诸如真皮采用橄榄叶萃取物处理,而非传统的鞣制剂,这些萃取物来自于每年在欧洲修剪橄榄树林后收集的树叶,可再生更环保,绿色工艺也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5G的意义不用多说,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延迟更低,扩展了车辆与外界互联的可能性,未来将在信息、娱乐、驾驶安全、自动驾驶领域为用户出行体验带来重大的改进和创新。云端技术、车路协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都需要5G来协同,可以说BMW iX为将来升级已经打下了的基础。 “做减法的同时做加法”,BMW iX内饰风格简洁但不缺豪华感和档次感,同时在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为环保事业和驾乘人员的健康做着努力。驾驶时,实用功能都在手边,当你想深入探究,它又能给你更多的惊喜,比如功能丰富、拓展性极强的iDrive 8系统,随着不断的OTA升级,在5G数据协同下,它也会展现给用户越来越智能的一面。 BMW iX全系均为前后轴配备电机的四驱车型,按动力性能和电池容量的划分目前有xDrive40和xDrive50两种车型,前者最大功率326马力,峰值扭矩630牛·米,配备容量76.6kWh的三元锂电池组,能实现WLTP续航425公里;而我们今天试驾的这台xDrive50车型配备净容量105.2kWh的三元锂电池组,能实现630km的WLTP续航,如果以NEDC标准,预计将超过700km。性能层面,最大功率523马力,峰值扭矩765牛·米,能实现4.6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 BMW iX的前后悬架形式分别为双叉臂式和多连杆式,为了进一步提升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BMW iX还提供选配双轴空气悬架以及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我们今天试驾的是所有黑科技都有搭载的满配BMW iX xDrive50车型。 BMW iX开起来轻松和轻巧的转向手感以及后轮转向系统有很大关系,方向盘转动的手感虽轻但带领车头变化的动作并没有想象当中的迟滞,而是灵活度不错,且随着速度的提升,阻尼变化自然且细腻,质感相当突出。后轮转向系统在车辆动起来且打方向后就会开始工作,中低速时和前轮转动方向相反,缩小转向半径提升灵活性,高速时,会与前轮转动方向相同,变道时带来更强稳定性。 和很多新势力车企的产品头段就给你加速很猛的感受不同,BMW iX的动力输出是均匀线性的类型,踩多少会给与相应的回馈,不会有突如其来的蹿感。整体的提速能力不用多说,日常电门踏板都不需要踩下太深,就能非常轻松完成城市道路上的超车动作。 而在运动模式下,全部动力输出将能够毫无保留的释放,电门踏板更为机敏,能带来持续且强劲推背快感,不用怀疑,日常使用基本是触及不到它的极限。 自适应模式是BWM iX的特色,可以距前车的距离以及道路情况来决定动能回收力度的强弱,路面空旷则动能回收力度很小,感知很细微;如果前方拥堵,行驶缓慢则回收力度将达到最大和回收能量。另外,变速箱还有B挡,可以理解为单踏板模式。总的来说,对于日常我更倾向于自适应模式,更好适应且帮助有效省电,提升续航。 悬架对于路面上细碎颠簸的过滤很干净,再加上柔软厚实的座椅,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车内乘客基本不会感受到明显的路感,乘坐体验非常舒适。底盘紧致且沉稳感十足,在压过路面的一些接缝和沟坎之类,不会有太多的振动传递到车厢内;而经过地库以及马路上的减速带一类,减振动作又很干脆利索,表现出柔韧感。整体来说,较强的振动都被隔离在地板之下,只是回馈给驾驶者想知道的路面信息。 总结来说,BMW iX没有因为电动属性,而丢失掉宝马一贯的驾控质感。无论是转向、底盘还是动力输出都展现了一台宝马豪华SUV该有的动态质感,且让驾驶员的可控感很高,iX开起来的轻巧感十分惊喜,日常家用可以很轻松舒适的开,女性驾驶员也能轻松掌控,偶尔运动激情一下,它也能给你相当满足的反馈。 续航实测 要注意的BWM iX的表显续航是根据车辆上一段路程的驾驶风格来动态测算,所以说每次满电后的表显续航都可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以此次电池电量的掉电比例来做测算。 根据表显信息,我们此次共行驶191.9公里,电池电量剩余比例由出发前的99%来到了目前的65%,用电比例是34%,由于这台iX搭载电池组的容量105.2kWh,我们可以推算出用电量约为35.768kWh,结合191.9公里的实际行驶里程,可以测算出车辆电耗约为18.6kWh/100km。再结合105.2kWh的电池组容量,可粗略计算BWM iX在这种综合路况下的真实续航约为566km,对比630km的WLTP续航,达成率高达89%,续航非常扎实。城市内日常通勤出行使用,一周只充一次电完全没有问题。 写到最后: 优秀领先的工业设计、注重人文关怀的深层次豪华,电动化驾驶体验也出乎意料的好,在iX上,我们看到了BMW进入电气化新时代的坚定决心,和传统大厂深厚的技术实力储备,BMW iX预计将在11月内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价格可以参考X5。预算百万,觉得特斯拉Model X太简装,不够有豪华质感,那么这台BMW iX肯定值得你期待。 出处:头条号 @网上车市 read more
美国电池公司“Solid Power”的全固态电池明年量产
据英文媒体报道,固态电池研发公司Solid Power公布了自己研发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在安全和性能两方面的数据,显示出电池优秀的比能量和高安全性。 其2Ah高容量硅电池在三种条件下的测试情况: 针刺:在室温下满电的电池被导电针刺穿,损坏的电池并没有出现任何危险状况,如自燃、泄气。在测试过程中,电池温度仅略有升高,最高为27℃。 电池过充:充满电的电池在室温下以一小时(1C)的充电速率连续充电至高于典型电压上限,电池在压缩和未压缩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充电达200%时,Solid Power的电池不会发生起火、泄气或材料损失等危险。电池受压时的最高温度为35℃,未受压时的最高温度为69℃。 外部短路:充满电的电池进行短路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没有产生起火、泄气或材料损失等危险。 Solid Power表示,其高含量硅电池能够达到350Wh/kg的堆栈级比能量,同时可实现7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0%。在45℃和室温下均实现了1,000多次循环,容量保持率超过80%。Solid Power已记录了650次循环,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每五个循环进行一次2C速率快速充电。 Solid Power的全固态电池采用了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一般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电解液和凝胶电解质。具备不可燃的特性,降低电动汽车自燃的风险。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使用的金属锂阳极是石墨阳极的10倍。 早前,宝马和福特领投Solid Power的B轮融资,并计划在2022年初采购部分电池进行测试。据Solid Power介绍,目前正在扩建在科罗拉多州的工厂,准备在2022年初开始试生产固态电池产品。 Solid Power公司拥有一支世界级的电池研究员和工程师团队,公司其核心技术在于高容量的复合材料阴极:复合阴极将阴极材料颗粒(正交晶型的二硫化亚铁FeS2),固态电解质与少量可能增加导电性的添加剂结合。形成的复合阴极具有比目前最先进的以LiNi1/3Mn1/3Co1/3O2为阴极,是采用石墨为阳极的电池容量的三倍。 近年来,Solid Power公司还获得了美国空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导弹防御局的投资和资本支持。主要为政府与商业市场开发超高能、安全及使用寿命较长的固态电池,以应用于航天、电动车、以及医疗设备。 编译:头条号 @新威研选 read more
定价不到10万块钱!前开式车门的电动泡泡车在2021慕尼黑车展亮相
在这次慕尼黑车展上,瑞士新创品牌Micro发布了旗下微型电动车Microlino 2.0量产版。新车设计灵感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宝马的经典「泡泡车」Isetta,车身两侧不设车门,驾驶员和乘客都要从车头处唯一的车门出入。 Microlino 2.0长度只有2430mm,比smart还要短265mm;整备质量513kg,几乎只有smart的一半,仅能容纳两名人员。对于这样一款小车而言,动力并非首要问题,19kW电机能提供90km/h最高车速,仅满足城市短途出行。 据悉,Microlino 2.0将根据电池容量从低到高分为三款车型,入门级的Urban搭载6kWh电池;中配Dolce为10.5kWh;顶配Competizione为14kWh,相对应的续航里程为95、175及230公里。 当然,作为一款廉价微型车,Microlino 2.0并不支持快充,但好在电池容量「迷你」,慢充环境下也能4小时「满电复活」。 官方透露,Microlino 2.0将于今年内在意大利都灵投产,预计年产能7500台。对于欧洲市场而言,起售价1.25万欧元(约9.6万人民币)的Microlino 2.0无疑是最实惠的小车,目前已有超过2.4万人下订。 read more
为争夺特斯拉Model 3市场,蔚来将推新品牌!
2021年8月12日消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蔚来将通过新的品牌进入大众市场,相关准备工作已经提速,并已建立了核心团队。 “虽然是大众市场,但我们也不会进入五菱宏光MINI EV的市场。NIO品牌跟这个新品牌的关系类似于雷克萨斯与丰田、奥迪与大众。”李斌谈到,蔚来汽车将推出的大众品牌希望在价格上比特斯拉更低,但体验会超越后者。从目前来看,蔚来汽车在售车型的平均售价都在40万元左右,远高于特斯拉,而新的大众品牌的推出,意味着蔚来将与特斯拉进行正面竞争,而目前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已经进入到25万元以下。 此外,蔚来汽车还将于明年在NIO品牌旗下推出一款入门级车型,这将是蔚来品牌价格最低的车型。此外,李斌在电话会上还表示,2022年蔚来将交付包括ET7在内的三款基于NT2.0技术平台的新车型,不过他并未透露另外两款新车的具体信息。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获悉,蔚来汽车明年将推出的入门级车型内部代号为Gemini,其中文名为“双子星”,按照目前蔚来汽车车型的定价来看,这款新车的价格或在30万元左右。今年5月10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的《Gemini车型生产线柔性化技改项目总装底盘合装AGV改造招标公告》显示,这款车的计划年产能为6万辆。记者也独家获悉,目前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合资公司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下称“江来汽车”)正在进行人员招聘,或是为明年交付的量产车型做准备,同时江淮汽车的年产能将扩容至24万辆。 蔚来汽车正试图通过丰富的车型来扩大市场规模。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共计交付新车21896辆,同比增长111.9%,环比增长9.2%,虽然在造车新势力中仍然位列第一位,但7月份的交付数据出炉,蔚来汽车的总交付量为7931辆,低于理想汽车的8589辆和小鹏汽车的8040辆。 蔚来汽车方面曾对记者表示,7月交付量的暂时落后源于供应链的能力限制,按照该公司预计,三季度其交付量将达到2.3万~2.5万辆,环比增长5.5%~14.2%。不过,横向对比,理想汽车目前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蔚来已经推出了3款量产车型。虽然蔚来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超过理想汽车,但即便全年交付突破10万辆,这样的规模依然没办法让蔚来汽车实现更好的成本分担和盈利。 蔚来汽车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为84.5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8.6%,整车销售毛利率达到20.3%。虽然毛利率提升,但该公司依然亏损。数据显示,蔚来汽车在第二季度的净亏损为5.87亿元,较一季度的4.51亿元增加了1.36亿元。此外,蔚来的研发支出8.8亿元,环比增长28.7%;现金储备为483.2亿元。 “我们十分看重我们在细分市场的份额提高,在高端SUV市场,我们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奥迪、宝马的部分车型,在部分市场如上海的高端SUV市场,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了14%。”李斌谈到。虽然现有的车型在中高端市场已经取得不错的表现,但他同时也表示,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普及开始达到临界点,蔚来汽车认为有必要加快推出新产品,提供更多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27.1万辆,同比增长164.4%,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7.8万辆,同比增长197.1%,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4%左右。此外,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提速以及美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为形成市场竞争优势,蔚来汽车将加大技术投入。李斌称,三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将快速增长,全年研发费用将达到50亿元,目前的关键在于加大研发团队规模,到年底人员数量将达到年初的两倍。在自动驾驶领域,蔚来汽车的自动驾驶相关团队目前在500人左右,年底将增加至800人的规模,目前该公司的新一代NAD自动驾驶系统正在开发之中。 李斌还谈到,三季度对于蔚来汽车将极具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中国疫情反弹以及德国洪水对于供应链的影响,但该公司仍将进一步扩大换电网络、增加服务和销售覆盖范围。 出处:头条号 @第一财经 read more
最便宜的特斯拉“Model 2”只卖16万元左右?
海外媒体有消息称,特斯拉将打造一款全新入门级紧凑型纯电轿车,应该就是传说中的Model 2。预计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海外售价或为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 该车预计是一款掀背车,将为中国市场进行本地化设计,但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如果 Model 2这款价格 16万起售的话。那特斯拉很有可能把市场搅得翻江倒海。 特斯拉的产品强势力,Model 3在美国已经把宝马3系和 奔驰C干趴下了。基本上成为了在北美市场卖的最好的豪华品牌B级车。 在国内销量也增长特别快。从今年的销量数据来看,特斯拉Model 3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11万多的销量,多月销量创造出突破2万辆大关的出色成绩,力压宝马3系、奔驰C等传统燃油竞品。并且还处于骂的越狠销量越稳,越多的状态。 Model 3价格又低了,8月销量会更高。如果3瞄准的是豪华B级市场。那Model 2出来真的就是瞄准卡罗拉了。 当特斯拉这个价格屠夫,价格真的下探到16万。国内的汽车厂家该怎么办? 出处:头条号 @车市杂评 read more
宝马的超科幻电动单车要量产了,售价10万起!
一线豪华汽车中,宝马是少数发展摩托车的厂商,自1923年第一款摩托车诞生起,至今宝马摩托车已发展出6大车系,几十款车型,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宝马在摩托车设计方面不断创新,使其与汽车一样出色。#数码科技趣闻# 宝马第一款BMW摩托车 R32▲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研发燃油摩托车的同时,宝马也率先出手,打起了电动摩托车的注意。 2015年9月,宝马在国内市场推出了首款电动摩托车C Evolution,该车采用锂电池系统,从静止到加速至时速50公里只需2.8秒,充一次电能行驶近160公里。 电动摩托车C Evolution▲ 到了去年11月,宝马又展示了一台名为“CE 04”的电动摩托概念车,刚曝光时在网上引起极大反响,虽然车友们很期待,但宝马并无量产的苗头。不过,日前终于有消息传出,宝马要将这台CE 04量产了。 量产车与去年概念车区别不大,只是有些微小细节的改动。 CE 04概念车▲ 车身右侧大的“04”标识转换了位置;座椅进行简化,变成了完全平坦的样式。 整体上看,量产车车身有棱有角,线条层次分明,造型科幻,未来感十足。 再来看看车身细节。 车头是简约U字型LED大灯,与宝马F900XR设计类似;钢管式车架,坐高780mm,前轮配备了35毫米减震器,后轮采用了单摇臂悬架,可以看出宝马一贯的高大上风格。 车重达到231公斤,虽然比C Evolution少了整整44公斤,但依旧是个大家伙,因此考虑到停车或掉头时的安全问题,该车还配了一个倒车档。此外CE 04也拥有动能回收的功能。 轮胎的话,前后15寸轮毂、前120/70后160/60轮胎,给骑行者提供良好抓地力。 1675mm车身轴距,视觉上看起来相当长,不知道宝马这样设计是不是为了装下更大的电池。 此外,座椅也一反常态的简洁,显得格格不入,不知道这“平板”的舒适度和缓冲度如何? 要说该车的亮点,要数这个10.25英寸液晶仪表盘。 采用全新UI,能与手机互联,功能上,除了车辆导航外,还可以显示电量、温度、续航距离等信息。这里说明一下,该仪表盘是迄今为止踏板摩托车中尺寸最大的集成显示屏。 置物方面,没有了内燃机,空间随之加大。座椅下方的翻盖打开后,是一个专门收纳头盔的储物箱,大小尺寸刚刚好。当然,你想空出来放杂物也完全OK。 如果觉得东西太多,储物空间不够,车身后侧还能加上挂侧袋来增加装物。 此外,正面有一个专门存放手机的位置,可以防震防水并为手机充电。 再来看看性能。CE 04采用源自宝马iX等电动汽车的电池和水冷电机技术,电机最大输入功率为31kw,从0加速到50km/h需要4.6秒,续航约130公里。 城市各个路口间自由穿梭,路口信号灯由红变绿时,也能快人一步。 同时,该车还提供另一个动力为23kw版本,续航里程为100公里,适合通勤距离短、对动力要求低的人。 CE 04共有Eco、Rain、Road三种驾驶模式可选。 充电方面,该车支持快充,有6.9kw快速充电器可选,能在45分钟内从20%充电至80%,完全充满电只需1个小时40分钟;不使用快充则需4小时20分钟才能完全充满电。 说到电池,必然少不了散热问题。这不,CE 04是通过摩托车底部延伸的翅状散热器进行风冷散热。 总得来看,CE 04的外观确实令人惊喜,快充也是加分项,不过,续航稍微不尽如人意。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前宝马摩托车主管也解释过,长续航需要更大的电池,而电池加大会导致车身变重,进而影响骑行操作。 不过,在极果君看来,比起户外越野,它更适合城市通勤,所以续航也是够用的! 对了,宝马还为该摩托车定制了配件、骑行服和头盔。其中,配套研发的骑行服非常吸睛,它更像一件时尚的风衣,前卫时髦,做工也很讲究,以高科技材料剪裁而成,防水、坚固、透气,骑行时穿着非常合适。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价格了。 按照官方所述,标准版车型的售价为1215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3万元),Pro版车型的售价为1322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1万元),预计2022年初在欧洲交付。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觉得这辆车怎么样,反正在极果君眼里,它除了贵没啥缺点。 撰文:番番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