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加州

  • 自动驾驶公司“Cruise”明年实现商业运营

    自动驾驶公司“Cruise”明年实现商业运营

    据TechCrunch报道,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非常有信心”,认为到2022年Cruise汽车将不再需要司机,因为该公司希望其自动驾驶机器人出租车和送货服务进入早期商业运营。 她的评论重申了本月早些时候Cruise首席执行官Dan Ammann在该汽车制造商的投资者日上提出的时间表。博拉在周三与投资者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意见,是在一些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准备推出商业服务或扩大现有服务的时候提出的。 相对于其他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商,Cruise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它与北美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通用汽车的垂直整合。她说:“(Cruise)与通用汽车的垂直整合是关键的区别因素。这种技术的无缝整合,加上利用Ultium,以及我们的制造能力,是一个巨大的价值。” 本月早些时候,Cruise公司从加州机动车管理局获得了 “无人驾驶部署许可证”,这是开始接受无人驾驶乘车补偿的关键批准。在该公司能够在旧金山推出其商业机器人出租车服务之前,只剩下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的一个许可证。 博拉说:“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Cruise公司离在旧金山向客户收费的全面监管批准只差一个州级批准,而且它仍然是唯一一家拥有在该市提供完全无人驾驶乘车服务许可证的公司。” 她的评论是作为这家汽车巨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的一部分发表的。通用汽车宣布其第二季度的营收为268亿美元,比2020年同季度的355亿美元下降了2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半导体的持续短缺,导致生产停止,经销商库存减少。通用汽车还报告说,第三季度的净收入为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第三季度盈利41亿美元有所下降。 博拉在致股东的信中说:“由于持续的半导体压力,本季度面临挑战。”然而,尽管收益疲软,通用汽车的高管们仍然看好今年的整体前景,他们告诉投资者,全年的收益将达到其调整后的115亿美元和135亿美元的指导价的高端。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 在0.01秒内智能判断开启哪个气囊!特斯拉发布最新碰撞保障技术

    在0.01秒内智能判断开启哪个气囊!特斯拉发布最新碰撞保障技术

    2021年10月13日讯,特斯拉在其官方Youtube账号上发布了一段在其实验室进行碰撞测试的视频,并在视频中介绍了特斯拉最新的安全碰撞技术。 该项技术基于全球在行驶的特斯拉汽车上的摄像头所记录的真实行驶数据开发。在发生碰撞后,搭载该技术的被撞车辆可以在10毫秒之内做出判断并打开气囊。 本次测试结束后,特斯拉方面称本次碰撞测试为“全球首创”,并认为本次测试获得全面成功。   一、皮卡撞向Model Y 车内气囊依次开启 此次测试在特斯拉专门的碰撞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于2019年正式开始启用。所有的特斯拉汽车在接受第三方碰撞测试之前,都会先在这里进行碰撞测试。 特斯拉碰撞实验室 视频中的测试车辆是一辆红色Model Y,该车的车身上安装了许多超高速摄像机,并在后备箱搭载了众多测试仪器。 而此次要撞向Model Y的不是第三方测试中经常使用的撞击小车,而是一辆老款雪佛兰索罗德皮卡,该车车重超过2吨,与福特F250皮卡同级,属于中型皮卡。 碰撞全过程 视频中,这辆雪佛兰皮卡从画面右侧向左驶出,撞向Model Y的车头的右侧。撞击后,Model Y的车头变形严重,前备箱盖、前保险杠受挤压严重变形。 从车内镜头看,发生碰撞时,车辆主驾一侧(受撞击侧)的侧帘气囊首先打开,然后打开的是方向盘上的正向气囊,而位于方向盘下方的膝部气囊则是最后开启。 该车左后位置的侧帘气囊与前排侧帘气囊为一体式设计,在撞击时与前排同时开启。 车内镜头 从碰撞的其他角度视频来看,车辆的另一侧,也就是没有受到直接撞击的一侧的所有气囊都没有打开,包括副驾驶气囊、右侧帘气囊等。 其他角度碰撞视频 根据视频来看,此次碰撞测试的第一撞击点位于主驾前侧45度位置,主驾侧的侧帘气囊离撞击点最近,而该侧帘气囊也正是最先开启的,这也印证了该项技术是可以根据碰撞的类型而具有选择性地打开气囊。 除了该项测试,特斯拉还对该车进行了类似于E—NCAP的侧面碰撞测试,此时车辆的两侧侧帘气囊和正向气囊几乎同时打开。 侧面碰撞测试   二、基于真实道路数据 0.01秒内能做判断 如今,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特斯拉汽车在全球各种道路上行驶。在这么庞大的行驶里程中,每天都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而每辆特斯拉车上都安装了许多摄像头,不仅可以作为车辆各角度的行车记录仪,还是特斯拉FSD运行的重要感知来源。 现在,车辆上摄像头的摄像头拍到的画面又有了新用处,特斯拉根据全球各地在路上行驶的特斯拉汽车回传的行车视频,收集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各项数据,并复制出真实的碰撞场景,以不断改进车辆的安全碰撞性能。 全球各地的特斯拉汽车传回的行车视频 视频中的一位特斯拉工程师表示,现行的碰撞测试都是行业内的规定的标准测试,并不具有普遍性,无法模拟出现实中各种各样的碰撞事故,而前者像是沙滩上的一粒沙子,而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就是那片沙滩。 特斯拉表示,该项基于真实碰撞数据开发的安全碰撞技术,系统可以在10毫秒内判断碰撞类型,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弹出车上的各个气囊,对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做出准确保护。 特斯拉还通过电脑模拟车辆碰撞   结语:乘员舱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特斯拉此次发布的碰撞安全技术,可以大大增强车辆乘员舱内的安全性,在真正交通事故发生时,车内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除此之外,这项技术的应用还会降低事故发生后车主的维修成本,因为气囊是一次性组件,在打开后无法复原,只能进行整体更换,并且会影响车辆后期的保值率。 近年来,特斯拉的多款车型都在各种第三方安全测试中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未来随着这项新技术的加入,特斯拉的安全碰撞成绩和车辆实际的安全性将会不断提升。 撰文:昊晗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行驶845英里零排放!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行驶845英里零排放!

    据外媒CNET报道,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车凭借其在南加州完成的845英里零排放之旅创下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加氢的情况下行驶的最远距离。 今年8月23日和24日两天,记者兼博主Wayne Gerdes和工程师Bob Winger进行了创造纪录的尝试。经过5分钟的加注,2021年Mirai的气箱被密封并得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官员的认证,然后团队离开了位于加州加迪纳的丰田技术中心。两人驾驶Mirai到圣伊西德罗,然后是圣塔芭芭拉,然后沿着太平洋海岸公路继续行驶,经过圣莫尼卡和马里布,然后返回加迪纳。车队回到丰田技术中心时,GPS记录了473英里。 第二天,车队继续行驶,在当地的环路上又行驶了372英里,然后缓缓驶回丰田技术中心,总里程数达到845英里。吉尼斯官员随后确认FCEV的油箱密封没有被篡改,并开始认证这一纪录的尝试。 丰田公司表示,在两天的测试中,Mirai记录了令人印象深刻的152 MPGe,总共消耗了5.65千克的氢气,其唯一的尾气排放是水。该汽车制造商估计,在同样的距离内,一辆内燃动力轿车会排放大约664磅的二氧化碳。 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车辆没有经过改装;丰田公司将其超长续航里程的性能归功于适当的维护和车轮定位、微调的轮胎压力和超长距离驾驶技术的结合。 丰田汽车北美公司执行副总裁Bob Carter表示:“2016年,丰田Mirai是第一辆可在北美零售的量产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现在,下一代Mirai正在创造距离记录。我们很自豪能成为这项激动人心的技术的领导者,这只是我们产品组合中不断增长的零排放车辆阵容之一。”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 贾跃亭:FF91的产品力无敌

    贾跃亭:FF91的产品力无敌

    法拉第未来(FF)已于2021年7月22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FFIE),融资10亿美金,目标12个月内实现量产。 7月28日,贾跃亭微博高调宣布,面向全球极少数塔尖用户开放的300台邀约制限量FF 91被预订一空,FF 91“未来主义者”版继续开放预定,总订单数量超过14000台。 从摇摇欲坠到挂牌上市再到FF 91开启预定,法拉第未来的日子貌似又重回正轨,你也不得不佩服老贾这一系列操作,简直“设计”精妙。 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敲钟现场,作为法拉第未来的创始人、现任首席产品官的贾跃亭并没有站在敲钟台上,而是在台下注视着这一刻。 当天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他表示“法拉第未来的上市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给公司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流,并且要实现对迈巴赫、法拉利、宾利等传统超奢华汽车品牌的颠覆”。 不过回顾过去,此时的法拉第未来离公司创立已经过去了7年,却依旧喊着实现量产的口号,这一切又将大家拉回了现实,而围绕贾跃亭的种种操作依旧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上市敲钟,资本运作的好手 造车七年,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不断融资却越融越缺,在尝试了多种融资方法后,贾跃亭瞄向了股市这一熟悉的融资方式。 但是连年亏损的法拉第未来显然不能正常上市,它登陆纳斯达克走的是“美版借壳上市”的路子。 实际操作就是由一家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壳公司去收购想要成为上市公司的法拉第未来,间接实现上市。 根据安排,这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简称PSAC)和法拉第未来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法拉第未来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包括被借壳公司持有的2.3亿美元,以及基础投资者的7.75亿美元。 这些基础投资者包括吉利汽车以及珠海国投,不过珠海国投最终是被证实没有完成交易。 股东结构方面,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为原股东FF Top持股31.1%,由恒大汽车控制的Season Smart拥有20.4%的股权,基础投资者持股23%,原债权人转股持有17.2%,原壳公司PSAC股东持股6.8%。 上市之后法拉第未来的股权情况也清晰的摆在明面上,并且美国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审核之严格也会增强更多的投资者信心。 不过股票市场很现实,截止8月9日,法拉第未来每股价格为11.89美元,总市值38.5亿美元,相比发行价13.78美元/ADS,总市值45亿美元低了不少。 为什么去美国造车? 就在法拉第未来上市后不久,贾跃亭在国内又新增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单就法院显示的被执行总额就已经超过94亿元。 当然,也不全是坏消息,根据媒体报道,7月29日贾跃亭旗下世茂工三拍卖成功,以16.45亿元价成交。 回溯过往,乐视网上市的10年时间里演绎了一个疯狂扩张然后快速崩盘的故事。 在国内随着乐视网的退市,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血本无归,为贾跃亭曾经的梦想而买单。 乐视网以视频版权起家,按照贾跃亭的梦想,公司将打造一个超级产业链闭环。 结果就是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烧钱的行业,最终扩张为拥有三大体系、横跨七个行业,涉及上百家公司和附属实体的大型集团。 这样的扩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一环损坏,整链崩塌。 而在乐视网最需要钱的时候,贾跃亭高位套现,卖掉乐视股份美其名曰是为了拯救乐视,套现会全部重新投入到乐视的运营中。 实际上,此时的贾跃亭已经深知无力回天了,给自己留了后路却顺带坑了山西老乡孙宏斌的百亿资金。 坑有多大贾跃亭最清楚,他把钱留着换条赛道东山再起,于是他想到了去美国造车,造电动汽车。 2014年,法拉第未来在美国加州成立,当时乐视网还处于加速扩张的阶段,贾跃亭有充足的资金注入。 根据后来的了解来看,贾跃亭为法拉第未来缴了约6.13亿美元资本,且为法拉第未来约3.24亿美元的融资做了担保,这笔初期资本足够展开造车业务了。 2017年1月法拉第未来发布了首款车型——FF 91,3天就收到64000台订单,但前期的资本只足够提供研发,要想量产还需要一大笔钱。 同年,乐视网已经明显的陷入危机当中,并且贾跃亭本人也深陷债务危机,连带影响下要想再融资量产就更难了。 为了保留东山再起的机会,贾跃亭在此期间奔赴美国,至今未回国,丢下乐视网这个烂摊子。 从今天回看过去,如果说贾跃亭造车不是提前找好退路是没人信的。 根据2021年4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送达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 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最终,乐视网合计被罚款2.406亿元,实控人贾跃亭合计被罚2.412亿元。 疯狂扩张加上财务造假,作为乐视网的控制人贾跃亭不可能不知情,这个信息可以很好的解释贾跃亭高位套现、赴美造车,这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两次争夺控制权 实际上,相比上市融资实现量产,法拉第未来曾经有过更快实现量产的机会,不过在控制权的争夺中又再一次的延缓了FF 91的量产。 乐视的崩塌让法拉第未来成为了贾跃亭最后的“救命稻草”,能否咸鱼翻身全靠它了,因此贾跃亭必须保持控制权不落旁人,即使是能挽救法拉第未来的投资者。 2017年中,贾跃亭被包括上海高院在内的至少20家不同法院发布了人身限制和资产冻结令。同年7月,贾跃亭成功前往美国,但它来到后迎接他的是一场“谋反”戏码,大部分外籍高管秘密联合试图架空贾跃亭来挽救公司。 在贾跃亭发现此事之后,马上就”镇压“了下来,当场解除了法务总顾问,十几名高管先后辞职,对法拉第未来的控制权贾跃亭必须紧握手中。 解决了控制权问题后,急需新融资的贾跃亭运气不错,不差钱的恒大出现了。 2017年10月,恒大主动表示兴趣后贾跃亭赶赴香港火速签下融资协议。 […] read more

  • 特斯拉Semi卡车即将投产

    特斯拉Semi卡车即将投产

    据外媒报道,在拖延了几年之后,特斯拉终于要开始生产Semi纯电动半挂卡车了。 (图片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在2017年发布了Semi,该公司当时表示这款电动卡车将有两个版本,续航里程分别为300英里(约482公里)和500英里(约804公里),价格为15万美元和18万美元。然而,在发布之后,该车的生产已经多次延误,让不少关注它的潜在客户感到失望。 在2017年的发布会上,特斯拉表示Semi将于2019年登陆市场,并且开始接受订单。但是到了2019年,特斯拉却无法交付车辆,于是该公司将开售时间推迟到了2020年。而如今2021年也已经过去了大半,车辆却依然没有到来。 今年3月,有报道称特斯拉正在内华达工厂附近的一个建筑物内搭建Semi的生产线,该公司计划到今年年底时,每周可以生产5辆Semi电动卡车。知情人士透露,当前驱动轴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总装配线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而总装配线的调试,是这款纯电动卡车投产之前的最后一步。 去年夏天,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对员工表示:“是时候开始生产特斯拉Semi了。”但是马斯克并未透露生产时间安排。不久前,特斯拉表示Semi电动卡车将于今年投产,并开始向客户交付,但是该公司没有公布任何计划中的生产细节。 百事公司是特斯拉Semi最大的订单持有方之一,该公司最近表示,其位于加州莫德斯托的Frito-Lay工厂预计将接收15辆Semi半挂卡车。 编译: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哈雷·戴维森发布电动摩托车“LiveWire One”,售价2.3万美元!

    哈雷·戴维森发布电动摩托车“LiveWire One”,售价2.3万美元!

    据外媒报道,哈雷-戴维森于当地时间周四宣布了其LiveWire电动摩托车的升级版,只是它不再叫哈雷了。相反,哈雷已经将其电动摩托车部门剥离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品牌,也就是LiveWire。LiveWire One看起来非常像大家所知道和喜爱的哈雷品牌LiveWire,只是它有了新的油漆和新的logo。 跟以前一样,这款摩托车在城市骑行时的续航里程约为146英里,并且可以在60分钟内完成快速充电(直流电),这使得该车非常容易上手。 除了重新命名品牌外,这一摩托车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变。 LiveWire One的定价似乎有所改进。过去一辆将近3万美元的摩托车现在只要21999美元,且未包含任何适用的税收抵免。这使得LiveWire One更符合类似的高端非电动摩托车,总的来说,这使得LiveWire One更具吸引力。 LiveWire One将于7月18日在北加州举行的国际摩托车展上首次亮相。从2022年开始,这款摩托车将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销售。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 苹果汽车的无人驾驶车队增至68辆

    苹果汽车的无人驾驶车队增至68辆

    据报道,苹果近日增加了其在加州路测的无人驾驶汽车数量,同时将负责运营汽车的持证驾驶员数量缩减了一半。 根据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数据显示,目前进行路测的苹果无人驾驶汽车共有68辆,该数字自2019年8月以来首次有所增加。 自2019年至今,苹果自动驾驶技术进步相当明显。苹果今年2月提交给DMV(加州车辆管理局)的报告显示,公司2020年的路测里程增加一倍,其中需要人工介入的情况较一年前有所减少。新数据也显示,苹果的测试员数量减少到76人。而在2020年10月,这一数字曾达到154人。 2020年,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在加州自动驾驶行驶里程累计达到18805英里(约合30263公里),较2019年的7544英里增长了149%,但远低于2018年的近8万英里。 作为对比,特斯拉提交给DMV的自动驾驶报告显示,2019年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累计行驶里程意外地仅有12.2英里(约合19.6公里)。 相比之下,华为对于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巨大。华为目前有200-300辆自有的路测用车,都是在开放道路上测试,每年积累的路测数据大约在千万公里级别。此外,在“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项目上,华为投入了至少2000名工程师。 现阶段,苹果约有数百名工程师通过“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从事无人驾驶汽车开发,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员工从事汽车生产等硬件工作。 按照苹果此前规划,公司或将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用于自家“Apple Car”,并于2030年之前推出;如果失败,苹果也有可能直接放弃这项计划,转而将无人驾驶技术打包出售给其他车企。 撰文:潘梓春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 丰田和特斯拉都搞不定的太阳能汽车,这家创业公司搞定了!

    丰田和特斯拉都搞不定的太阳能汽车,这家创业公司搞定了!

    电动汽车靠什么补能?充电?还是换电? 也有一些人坚信,用太阳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才是未来。 网友想象中的特斯拉太阳能充电 最近,美国加州初创公司Humble Motors推出了一款纯电动SUV Humble One。 这款5米长的SUV,安装了7.6平方米的太阳能板,每天最多可以增加96公里续航里程。 为了容纳更多太阳能板,Humble One不仅充分利用了车顶、窗户、侧门,还设计了可折叠的太阳能翼板。 Humble One起售价为10.9万美元,预计要到2025年交付。 一直以来,车企都在尝试用太阳能为汽车补能。 早在2012年,丰田就在普锐斯顶配车顶搭载了京瓷代工的太阳能板,但是因为面积太小,光电转换效率太低,这块太阳能板主要用来为车载通风系统供电,在高温天降低车内温度,并不能为动力电池充电。 2020款现代索纳塔也在车顶放置了太阳能板,而且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但这套太阳能充电系统平均每天只能充电6小时,预计每年能为车辆增加13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平均每天才3.5公里左右。 由此可见,要用太阳能为车辆补能,至少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尽可能增加太阳能板面积。 丰田就试过双管齐下。 2019年,丰田在一辆插电混动版普锐斯的整个车身覆盖了夏普太阳能板,并将最理想状态下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到了34%,结果这辆支持边走边充的普锐斯,在大晴天一天增加了大约56公里续航里程。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太阳能板,让这辆普锐斯的车重增加了足足80公斤。 总之,丰田对测试结果不太满意,所以这一技术至今仍未量产。 丰田搞不定的事,换成特斯拉能搞定吗? 要知道,特斯拉不只造电动汽车在行,还收购了光伏企业SolarCity,光伏业务一直搞得有声有色。 早在2017年,特斯拉就曾计划在Model 3上安装太阳能板来为动力电池充电,但是由于充电效率太低最终作罢。 官方放弃了,但特斯拉车主却一直在做实验。 油管The Tech of Tech频道的Up主,曾经在自己的Model 3上放了12块Bluetti的120W太阳能板,充电一个半小时后,他发现Model 3只增加了7英里(11公里)的续航里程。 “我永远不会建议大家这么做,因为还要准备那么多东西。” 另一个油管Up主则为Model 3安排了一辆大拖车,拖车上放了八块太阳能板,可以边开边充电。 可惜天公不作美,太阳能板在阴天产生的电量,最后只能为手机充电,小哥不死心,最后还用咖啡机成功冲出了一杯咖啡。 为了准备8块太阳能板和电源转换器等设备,这位Up主花了2500美元,但据他估算,至少要在大太阳下暴晒80个小时,太阳能板才能为一辆Model 3充满电。 考虑到云量影响,实际条件下为一辆Model 3充满电可能要花上整整10天。 尽管太阳能充电看上去既不经济也没太大实际意义,但是考虑到用户的热情,特斯拉还是在Cybertruck上提供了太阳能选装配件。 去年,Cybertruck设计师斯拉夫·波波夫斯基发布过选装效果图,除了车身的太阳能板,车后还可以打开一扇折叠式太阳翼板,在太阳翼板非展开状态下,太阳能每日可以额外提供约24公里续航里程,展开状态下可增加到约64公里。 太阳能板供电能力有限,一些初创公司都在试图通过降低能耗去增加续航里程。 比如Humble One的设计重点就是减重,5米长的纯电SUV只有1.8吨重,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足足轻了348公斤。 另一个要点则是降低风阻系数。 不久前,美国Aptera公司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首款量产三轮太阳能汽车。 这辆车的风阻系数只有0.13Cd,虽然车身太阳能板只有3平方米,但是每天可提供72公里续航里程,如果将太阳能板延展到引擎盖和后舱,还可以额外增加39公里的续航里程。 也就是说,只要天晴,这款车的续航里程已经接近五菱宏光MINI EV的12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短距离通勤所需。 Aptera的价格也相对亲民,起售价为25900美元(约合17万元人民币),去年开售后不到24小时便告售罄,目前已累计了7000多辆订单,总销售额已高达2.5亿美元。 问题来了,换成你,愿意花17万元买一辆太阳能汽车吗? 参考资料: InsideEVs:Humble […] read more

  • Humble Motors推出全电动SUV 据称完全采用太阳能供电

    Humble Motors推出全电动SUV 据称完全采用太阳能供电

    加州是特斯拉、Lucid、Fisker和Faraday Future等几家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所在地。不过,总部位于加州的Humble Motors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其带来了One全电动SUV。据Humble介绍,One是世界上第一款太阳能驱动的SUV。 Humble Motors创始人Dima Steesy表示:”我们认为太阳能是移动的未来,太阳能驱动的电动汽车是解决交通生态系统碳中和的下一步。Humble One标配了超过80平方英尺的光伏太阳能屋顶板,以捕捉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当然,在车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不是第一次,之前卡玛Revero汽车甚至新的现代索纳塔都采用类似设计。此外,太阳能车顶也是奇特的Aptera三轮电动车主要驱动力。 但在这些车辆中–除了Aptera主要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外,太阳能车顶是为车辆辅助设备进行涓滴充电的。在Humble One中,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能量足以每天产生60英里全电动续航里程,足以满足大多数城市和短途公路通勤。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工作的,Humble也没有提到Humble One的动力系统和电池组。Humble确实提到了One的长度为198英寸(比新款丰田卡罗拉略长),重量约为4000磅(约1800公斤),比特斯拉的Cybertruck轻1500磅。 另外,Humble表示,One是一款四座SUV,构造上也是尽可能的轻。该公司已经收到了高达2000多万美元的One电动SUV预订,不过,Humble One目前售价10.9万美起,你需要等到2024年初才能拿到车。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 特斯拉“意外加速”事故全球都有,美国政府调查一年得出真相

    特斯拉“意外加速”事故全球都有,美国政府调查一年得出真相

    3月,特斯拉“失控门”连续霸占热搜。 先是河南女车主坐车顶控诉Model3刹车失灵;再有海南车主曝出Model3刹车失灵,甚至官方客服亲自上阵也没踩住刹车;到了最近2天,厦门Model3在小区失控怼墙的画面又在网上传爆了。 河南女车主坐车顶维权 海南特斯拉客服也没刹住车一头撞上围栏 厦门Model 3疑似刹车失灵冲进小区 一时间,特斯拉被批成了“无良车企”的典型,还有许多人忿忿不平——凭什么特斯拉登不上315晚会? 特斯拉没上315晚会,其实就一个原因,发生这么多起“失控门”、“刹车失灵”、“意外加速”事故,但至今没有一起能实锤责任方在特斯拉。 截至目前,车主和特斯拉仍是各执一词,到底是人误操作,还是车有故障,可信度就靠一张嘴。 还有各种技术分析,看似讲得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基于经验、猜测和假设,事实只有一个,谁也说不准。 事实,是历史数据,是调查分析,是试验结果。 只有当权威监管部门正式介入,才能调动这些手段,就特斯拉“失控门”给出一个真实确切的答案。 同样的争议,在美国已经有了结果。 经过一年调查分析,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不久前刚刚认定,数百起关于特斯拉“意外加速”导致事故的投诉请愿,几乎都是由于车辆驾驶人员误操作引发。 在欧美各国,特斯拉几乎都发生过“失控门”,事故过程,也都和国内几起事故几乎一模一样。 2016年底,特斯拉就因“意外加速”被一名车主告上了法庭。 这名车主是韩国知名演员孙志昌,他在开着ModelX载着儿子回到美国加州的家中时,车子突然加速冲破车库墙壁,一头怼进了客厅。 孙志昌的Model X冲进自家客厅 孙志昌将特斯拉告上加州法庭,他认为ModelX当时出现了自动加速,特斯拉设计存在致命“质量隐患”,希望对方给予赔偿。 然而,孙志昌的指控被特斯拉断然否认,特斯拉甚至认为“孙志昌是想依靠自己的名声讹钱”,因为车辆系统数据显示,孙志昌在事故发生前曾将加速踏板踩到100%,但官方拒绝公开系统详细数据报告。 这桩官司后来不了了之,但在美国汽车投诉网站CarComplaints.com上,还有大量特斯拉车主投诉“意外加速”的内容。 2017年,华盛顿州一位ModelX车主带着妻子和孙女在博物馆停车,车辆突然猛地加速,空翻360°后冲出栅栏,车内安全气囊全部弹出,车门变形无法开启,所幸一家人有惊无险并未受伤。 车主晒出的事故照片 “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意外?特斯拉拥有这么多传感器和摄像头,为何没有预警?这是系统故障造成的。”这位车主在投诉信中说。 2018年12月,内华达州一位ModelS车主在3个月内报告了两次意外加速事故,其中一次在驶入自家车库时突然“无法控制地加速”,导致车主肋骨断裂、经济损失1.8万美元。 YouTube上,圣荷西州一名Model3车主晒出2019年的实拍画面,当他在公司车库慢慢找车位时,汽车突然意外加速,他非常确定自己当时踩下了刹车踏板、但车辆还在持续加速…… Model3车主在停车时突然发生意外加速 面对这些投诉与指责,特斯拉通常都会回应,是因为车主操作不当,并没有发现系统故障。 2019年12月19日,一位做空特斯拉的投资者,向美国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交正式请愿书,要求该机构下令特斯拉召回662109辆电动汽车予以检查。 这份请愿书涉及特斯拉ModelS、ModelX和Model3三个车型,汇集了自2013-2019年以来232个特斯拉车主投诉和203起特斯拉“意外加速”引发的事故案例。 面对请愿,特斯拉于2020年1月20日用官网声明给出强硬回应,“特斯拉不会意外加速”,并表示这份请愿书完全是虚假的,是特斯拉空头的栽赃诋毁,自己愿意积极配合NHTSA的调查。 特斯拉发布的声明 随后,NHTSA故障调查办公室(ODI)针对请愿展开调查,ODI还额外寻找了请愿书外的14起“意外加速”事故,总计对246个“意外加速”投诉展开详细调查,结合特斯拉行程数据信息、保养信息、事故视频、车主陈述等数据,对所有“意外加速”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 2021年1月8日,经过为期一年调查,ODI给出了结论:“凡有数据的事故都有证据表明,意外加速是由于误踩加速踏板引起的。” ODI公开的调查结果 “没有证据表明,特斯拉的加速踏板、电机控制系统或制动系统存在任何导致事故发生的故障。” “没有证据表明,特斯拉存在容易诱发误踩加速踏板的设计缺陷,关于‘电子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意外加速’的理论猜测,是基于对系统设计和日志数据的不正确假设。” 也就是说,ODI已得出确定结论,特斯拉无罪,“罪魁祸首”是车主自己。 在所有被调查的217起“意外加速”事故中,其中88%的事故发生在停车场、私家车库停车道等非行驶路段的局限区域。 ODI调查发现在停车场发生加速事故概率最高 全部事故案例中,NHTSA总共获得了118件事故的行车记录数据,所有数据都显示,特斯拉正常响应了驾驶员的每一个操作,既没有意外加速,也没有刹车失灵。 数据还显示:90%的被调查事故中,车主都没有踩下刹车踏板,剩余10%,全是在碰撞发生前1秒内才踩下刹车踏板; 相反,97%的被调查事故中,车主都踩下了加速踏板,在事故发生2秒内,甚至将加速踏板深踩到了85%-97%。 全部事故中,一半以上的当事人,驾驶特斯拉不到6个月,几乎所有事故均发生得非常快,从发生“意外加速”到发生碰撞,全程不到3秒。 被NHTSA调查的特斯拉意外加速事故事发画面 根据以上评估,NHTSA认为,车主误踩加速踏板的不当操作,才是造成所有事故中特斯拉意外加速的原因,因此不会开展进一步全面调查,决定驳回请愿要求。 无独有偶,荷兰去年也发生了一起特斯拉Model3意外加速事故,荷兰道路运输局(RDW)调查了这起事故,发现事实与车主的感知大相径庭,车辆数据显示,车主在发生事故前连续踩了三次加速踏板,其中一次踩下了38%。 荷兰媒体报道去年12月份发生的一起Model 3意外加速案件 当然,美国和荷兰权威机构的鉴定结果,也不足以实锤国产特斯拉Modle3的“意外加速”事故,也是因为车主误操作引发,但是,至少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争吵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实锤的证据,谁也没法断定特斯拉“地面湿滑”的解释是在甩锅。 蔚来ES6年初疑似刹车失灵撞墙,蔚来当时的解释也是因为车库环氧地坪湿滑导致。 还有广汽埃安,去年回应车辆发生自燃时,还说是因为驾驶员使用酒精在车内消毒。 猜测也解决不了问题,到底是博世iBooster系统误判,还是单踏板模式诱发误操作,只有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才能给出答案。 […] read more

  • 咔咔咔的砸钱!苹果造车就是豪横!

    咔咔咔的砸钱!苹果造车就是豪横!

    2020年苹果公司在汽车的研发上面投入了将近190亿美元,而这些钱占据了苹果公司账面上现金流的10%。也就是说,苹果公司拿出了手里10%的资金进行生产和研发汽车。也就是常人手里所拥有的100块钱,将10块钱用于研发上面,这还不包括生产以后需要大批的资金注入。   而摩根士丹利测算过一个很微妙的数据,就是全球的汽车企业用于在汽车研发的资金大约是在8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之间,而苹果一年的投资是19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汽车研发投入的20%以上还不止。真可谓是大手笔,不同于很多车企需要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而苹果公司显然不缺钱。 挖角特斯拉,苹果公司造车申报了将近百项专利技术,就连需要生产的造车场地,苹果公司都已经走在了前面。前期苹果公司加速了在加州桑尼维尔地区抢购房产,这被认定是苹果公司用来制造汽车的地方。因为偌大的园区相差不远,加上原先的厂房完全可以适用于汽车的制造,所以就等拍板进行批量生产即可。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向当地的政府官员提交了建筑图形,位于桑尼维尔的代号为“Rhea”的设施计划被用于生产制造汽车相关的事物,其中频繁出现了诸如“润滑油湾”,“车轮平衡器”,“轮胎更换器”,“车轮”,“传感器”等各种汽车术语。附近居民反映楼内常常传出“马达噪音”。而在柏林也出现了苹果运营的研发实验室,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科学家。   不同于特斯拉的造车,苹果公司本身拥有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加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规划好汽车制造的蓝图,所以苹果制造的汽车还是值得期待的。加上特斯拉自身不具备的无人驾驶技术,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就不算事情,毕竟特斯拉的摄像头计算方法,苹果公司应该大概率看不上这样的技术,而是突破特斯拉的摄像头算法,从而在技术领域取得弯道超车的效果。 而从特斯拉、奔驰、福特、三星、QNX,甚至是电池公司A123 Systems的五位核心创始人都汇集在苹果公司里面,这样的场景可能除了有钱任性,没有其他办法能够做到。而最让大众能够期待的是,苹果打算使用消费电子模式,也就是设计都是未来汽车的模式构想的。   可以想象得到,一辆汽车上面没有方向盘、电动门、没有内饰、无人驾驶、连中控屏都是独具特色等等,而苹果公司自身熟悉的AI可能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就凭App Store中的76万个应用程序和超过数十万家的内容提供商,苹果的全球开发者数量多达2300万人。而一旦有成熟的项目或者技术,苹果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苹果汽车添砖加瓦。 所以,当苹果汽车能够出来的时候,可能看到的都是基于拿钱“叠”起来的一辆车,上面充满着各种高科技和先进性,但是绝对不会便宜。   而特斯拉等新兴的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可能会完全被改写市场占有率和市值,可能会从此产生不断的收购和倒闭狂潮。毕竟,占据全球汽车企业20%以上的研发资金,如果回过头来没有做到消费者意想不到的神秘感,那么无疑于失败。 出处:头条号 @风靡车世界 read more

  • 特斯拉4680电芯已开始生产,让电池成本降低一半!

    特斯拉4680电芯已开始生产,让电池成本降低一半!

    特斯拉在去年电池日发布了全新的4680电芯,不过目前该电芯还没有搭载到实车,但这款电芯的进度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日前,特斯拉就发布了一段有关4680电芯生产线的视频,该视频主要展示了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新电池的画面。 根据电芯的进展规划,弗里蒙特工厂目前是作为4680电芯的“试验工厂”的身份来少量生产,不过即便如此弗里蒙特工厂也预计可以达到年产能10兆瓦时。而为了能在2021年底前达到这一产能,特斯拉也在工厂内部生产线当中应用了多个新的生产机器。 而除了弗拉蒙特工厂之外,特斯拉还希望可以在德国柏林工厂以及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新工厂复制这套电池生产线,而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将会是特斯拉首个全面生产4680电芯的工厂,预计年产能将会达到250兆瓦时。 撰文:曹浩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


吉ICP备2020006555号

diandong123.cn

⌜ 免 责 声 明 ⌝
本站仅为纯分享中国人民在节能减排、人类实现碳中和地球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网页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网友上传分享,站内短期缓存均为免费/无偿,无商业目的。
遇有侵害您合法权益之处欲申诉删改,可联络站务电邮处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