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电动志】www.diandong123.cn 于 2025 年 9 月 19 日收到的消息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研究成果。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达984 mAh/g,远超当前主流锂离子电池的200至300 mAh/g,接近固态电池理论极限。
实验数据显示,氢负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达1870 Wh/kg,是固态锂电池目标值500 Wh/kg的三倍多。这意味着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显著缓解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
电池采用氢化铝钠作为正极、二氢化铈作为负极,通过特殊叠层设计实现1.9伏电压。其优势包括资源丰富性,氢元素广泛存在且制备成本低,正负极材料中除稀土铈外其他成分稀缺性低。同时,原理上避免金属枝晶引发的短路问题,安全性更高。
工作温度范围宽达-40℃至80℃,低温环境下性能稳定,解决锂电池在寒冷地区续航缩水的难题。目前技术处于实验室阶段,成本约为锂电池的2至3倍,研发团队预计三年内可降至商业化水平。
青岛已建中试生产线,从克级制备向公斤级量产推进。德国车企已派代表团洽谈合作,国际关注度高。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成本有望下降,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变革。
综合自网络信息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