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
图中显示“FSD功能已获工信部审批(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许可、数据安全合规认证)”,表明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Full Self-Driving,简称FSD)在中国正式获批并开始推送,这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5年3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中国推出FSD服务,并在6月开始向Model Y等车型推送版本13.2.9。尽管过程中经历了监管暂停和调整,但最终获得批准,让无数车主和科技爱好者兴奋不已。这不仅仅是特斯拉在中国结的巨大突破,也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里程碑。
那么,FSD究竟是什么?它将如何影响中国市场?让我们一探究竟。
FSD:特斯拉的“黑科技”利器
FSD是特斯拉推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旨在实现从城市街道到高速公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目前的FSD仍处于“Supervised”阶段,即监督模式,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但其功能已远超传统ADAS。
FSD的核心特点包括:
-Autosteer on City Streets:在城市道路上自动转向、变道和避让行人、自行车等。
-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导航,包括自动变道、超车和进出匝道。
-Traffic Light and Stop Sign Control:识别交通灯和停车标志,自动减速、停车并起步。
-Smart Summon:通过手机App召唤车辆从停车位自动驶出,适用于低速场景。
-Auto park:自动泊车,支持平行和垂直停车。
FSD依赖于特斯拉的视觉系统(Vision-Only),使用8个摄像头和神经网络AI处理实时数据,而非传统激光雷达。这让它更具成本优势,但也面临中国复杂路况的挑战。根据用户反馈,FSD能显著减少驾驶疲劳,尤其在拥堵城市中表现突出。
FSD的获批得益于特斯拉与中国监管机构的紧密合作,包括提供详细数据以符合本地法规。这也为未来无监督FSD和Robotaxi铺平道路。
中国本土智能辅助驾驶的迅猛发展
在中国,智能辅助驾驶(ADAS/NOA)已成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卖点。本土企业如华为、小鹏、比亚迪等,正以惊人速度追赶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据预测,到2030年,20%的汽车将实现全无人驾驶,70%将配备高级辅助系统。
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呈现六大派系竞争格局,技术路线与生态模式各具特色。
1.全栈自研派以华为、小鹏、比亚迪为核心,构建“芯片-算法-数据”闭环。华为ADS 3.0覆盖41城无图NOA,激光雷达方案保障高端安全;小鹏XNGP以纯视觉实现45城覆盖,硬件成本压降至1-2万元;比亚迪凭400万辆年销规模构建数据闭环,智驾成本降低40%。
2.车路协同派百度Apollo通过“车-路-云”一体化,在亦庄实现路口效率提升30%,Robotaxi覆盖30城并单城盈利,汇聚220家合作伙伴构建生态。
3.数据驱动派Momenta以端到端模型和数据飞轮技术,与宝马、丰田等20家车企合作,量产车型超160款,城市NOA接管率低至0.1次/千公里。
4.跨界赋能派华为HI模式历经演进,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输出定制化智驾系统,2025年首款SUV量产;地平线则通过芯片+算法方案切入比亚迪、上汽供应链。
5.场景深耕派理想AD Max3.0升级全场景NOA,支持收费站通行与全国道路覆盖,508TOPS算力芯片保障家庭用户长途需求。
6.合资派东风日产等绑定Momenta技术,15万级车型实现城市记忆领航,硬件成本低于1.4万元。
各方差距与发展势头:中国追赶,未来可期
对比来看,特斯拉FSD在AI算法和数据积累上领先,尤其在全球百万辆车的训练数据支持下,迭代速度更快。但中国本土企业在硬件(如激光雷达)和本地化上占优——2025年测试中,特斯拉在高速公路胜出,而本土品牌在城市安全更可靠。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成熟度和监管适应性:特斯拉需应对中国数据隐私法,本土企业则受益于政策倾斜。
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驾驶创新高地。本土品牌正从“跟跑”转向“并跑”,如比亚迪的AI集成和华为的生态布局。未来,随着5G和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普及,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特斯拉的入局将刺激竞争,推动行业整体进步。但安全仍是底线——近期事故提醒我们,技术虽炫酷,人命关天。
FSD获批开启新篇章,中国智能驾驶将迎来爆发。车主们,你们准备好拥抱未来了吗?当然,这需要你首先付出6.4万元RMB来购买,才能享受的到。
欢迎留言讨论!
出处:头条号 @小田嘚吧嘚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