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Model 3
特斯拉Cybertruck的10辆首批交付车已就绪
据墨西哥权威媒体报道,特斯拉产品设计总监Javier Verdura在本月早些时候在墨西哥的一次活动中说,“我们将交付第一批10辆”。也就是说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在即将到来的11月30日的既定首批交付日上,只交付10辆皮卡,这比预期少多了。四年的等待,10辆就给人打发了,着实有点不够看。 特斯拉尚未透露第一批最珍贵的皮卡将向谁交付,但很有可能是给到特斯拉内部的员工。2017年,首批Model 3交付给了提前订购汽车的特斯拉工人。不管怎样,10辆比200万份预订单差得太远了。 在其他Cybertruck新闻中,皮卡及其内部的新图像已经通过媒体平台被泄露,让我们看到了生产就绪的皮卡的最佳外观。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Cybertruck皮卡的内部,但它肯定是最清晰的。一个巨大的中央固定触摸屏控制着仪表盘。后面是一个干净的铝外观面板。它不会吸引所有人,但那些欣赏简洁线条和朴素设计的人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座椅是运动型的。其中一张照片提供了触摸屏的特写,展示了菜单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车身顶盖(打开/关闭)、悬架设置(进入/低/高)、转向和后视镜调节、大灯、儿童锁、车窗锁、哨兵模式、洗车模式等控制按钮,一切都可以通过屏幕控制。 方向盘是一个相当不寻常的形状,呈现为矩形轭式。与Model S和Model X上有争议的设计不同,轮圈被封闭,增加了一个顶部。 泄露的图像还展示了小得令人失望的前行李箱。虽然可用,但与福特F-150 Lightning甚至Rivian R1T上宽大的前行李箱相比,它就相形见绌了。我们期待看到更大的官方数字,以及它与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相比的情况。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让步,因为新的规格表明Cybertruck皮卡在其他类别中领先。特斯拉通过放置在其展厅的广告海报透露,Cybertruck的牵引能力为11000磅,有效载荷为2500磅。在有效载荷方面,它超过了迄今为止发布的所有电动皮卡竞争对手,只有Rivian R1T可以与之匹敌。Cybertruck的货箱是由超坚韧的片状成型复合材料(SMC)制成的,玻璃是抗碎的,皮卡有超硬的不锈钢外骨骼,所有这些属性汇集在一起,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坚韧的皮卡”。 泄露的其他照片展示了巨大的玻璃车顶,创造了更多空间的幻觉。其他图像包括三角形侧镜的特写和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未来主义的动态皮卡。 提醒一下,Cybertruck将提供两种配置:双电机和三电机。更多细节将于月底公布。 出处:头条号 @皮卡车市 read more
传闻特斯拉规定Cybertruck在交付一年内禁止转售
2023年11月12日消息,特斯拉 Cybertruck 的买家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受到“禁止转售”政策的限制,这一政策已经在该公司的其他车型的购买协议中被发现。 据了解,在一些最近的 Model 3 和 Model Y 的购买协议的条款和条件中,特斯拉表示,Cybertruck 的买家将在交付日期后的一年内不能出售该车辆。该条款已被多方发现,列在一个名为“仅适用于 Cybertruck”的部分下。 如果 Cybertruck 的所有者希望在交付后的第一年内出售他们的车辆,他们必须首先以书面形式通知特斯拉,以获得该禁止转售政策的例外,这样他们就可以将其卖回给特斯拉。如果特斯拉拒绝,那么卖家可能可以从特斯拉那里获得书面同意,将 Cybertruck 转售给其他第三方。最坏的情况是,特斯拉可以拒绝向 Cybertruck 转售者出售该公司的其它车辆。 本周早些时候,特斯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 Martin Viecha 表示,该公司为 Cybertruck 交付活动邀请函的抽奖已经完成,Cybertruck 活动的交付邀请函将“很快”发送,该活动定于 11 月 30 日在特斯拉的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举行,但截至撰写本文时,尚不清楚是否有人收到了他们的邀请函。 出处:IT之家 read more
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胜诉了?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5日,“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当事人张亚周在其个人社交账号@淡水里的珊瑚发文称:“我胜诉了!从2021年5月到现在,历时2年半,30个月、900多天。可以说,我终于赢来了一次胜利,看到了一些光亮。我相信正义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努力争取。” 张亚周称,@GPLPCN 犀牛财经的违法行为让其本人在过去长达的俩年时间里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 据介绍,这起案件的被告是北京犀牛助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8月,张亚周以名誉权纠纷为案由将其告上法庭。 张亚周之所以将其告上法庭,是因为“上海车展车顶维权”事件发生后,该公司在相关互联网账号上,发布文章,将所谓的“网友对张亚周维权事件的‘深扒’讨论集锦到文章中”。 2023年5月26日,河南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北京犀牛助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公开向原告张亚周、李海书书面赔礼道歉,并连续三十日在GPLP犀牛财经网上刊载。此外,被告北京犀牛助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需赔偿原告张亚周、李海书精神损害赔偿金2万元。 2023年6月,北京犀牛助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上诉。 据潮新闻报道,记者联系了张亚周,她告诉记者:“我是今年9月底收到法院的二审判决书,前天(10月23日)晚上对方执行了赔偿。” 对于二审判决维持原判的结果,张亚周表示:“我相信正义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斗争才会得来。这个案件的胜利,给了我一些信心吧。”据她介绍,自己与特斯拉的几个相关案件暂时没有最新进展,仍在等待法院通知。 法院驳回张女士起诉特斯拉的诉讼请求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5月26日,特斯拉中国有关人士透露,日前,法院就特斯拉河南安阳女车主张女士的两个案件做出判决,法院驳回了张女士起诉特斯拉的诉讼请求。 有关人士介绍,历时两年所谓的“刹车失灵”的两个关联案件终于落槌。张女士起诉特斯拉侵犯其名誉权案,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张女士起诉特斯拉侵犯其个人隐私案,法院同样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曾因“车顶维权”被行政拘留五日 2021年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首日,特斯拉展台出现车主维权事件。相关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 视频显示,在特斯拉展台,一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女士站在一辆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声呼喊:“刹车失灵。”因行为过激,这位女士被保安带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此后,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另一名当事人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警告。 视频中,张某手持喇叭坐在一辆贴有“特斯拉刹车失灵”字样,且已被撞毁的Model3事故车上,喇叭循环播放着“特斯拉Model 3春节期间刹车失灵,引发交通事故,一家四口险些丧命”的录音。 3月10日张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特斯拉车辆“失控”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针对此事,特斯拉方面于3月10日下午作出回应,把这起事故确定为因违章驾驶导致的车主全责事故,称“经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未见车辆制动系统异常”。 对于特斯拉方面的说法,张某并不认同,并表示对特斯拉提供的行车数据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我父亲驾龄超过30年,最基本的交通规则还是懂的,更不会拿一家人的生命开玩笑。当时我父亲是踩了刹车的。”张某告诉记者。 综合自:潮新闻、上证报、红星新闻、公开资料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李泽东 read more
售价2.5万美元的特斯拉“Model 2”真来了?
近日,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9月累计交付74,073台;出口超3万台,同比增长454%,环比增长57%。截止至今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累计交付量约为70万台。 从数据层面上看,特斯拉9月的销量对比起当前大部分自主新能源品牌,显得十分渺小,有种昔日霸主地位不再的味道。 但要知道,特斯拉国内在售的车型即便是最入门车型,售价都在25万以上。有了这个前提,再去对比国内的高端自主新势力的销量情况,这7万+的销量是多少新势力们的梦。尽管很难接受,但销量就是事实。 但似乎特斯拉这条鲶鱼还想再一次搅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近日,有外媒给出了传说中售价25,000美元的特斯拉Model 2渲染图。 相信大家对这款车已经并不陌生了,早前几年就有外媒爆料称这款车将会是特斯拉新的入门车型,并且售价很有可能做到15万元级,在当时有着极其高的话题性,甚至还有媒体把它称之为“燃油车终结者”。 只可惜时至今日也只等来了Model 3/Y的更新,预期的15万元级车型还处于大家所臆想的渲染图当中。 但据悉,此次曝光的渲染图灵感是受Elon Musk的传记得到启发,因此会非常接近于Model 2的真实状态。 透过当前曝光的渲染图来看,新车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设计语言,大体上看既有Cybertruck的未来气息,同时也带有现款车型部分的设计元素。 比如,新车并没有采用过往的圆滑的封闭式前脸设计,而是采用类似Cybertruck的那种直来直去的棱角设计,整个车头有着更强的一体感。并且在细长的贯穿式灯组加持下,在视觉上营造出强烈的未来气息。 与此同时,车身侧的带有锐利感更强的腰线设计,少了几分圆滑,多了几分激进,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当然,作为电动车还是要考虑到整车的风阻系数,标志性的隐藏式门把手仍旧得以保留。 尾部则更为独特,Model 2这款车带有一块倾斜角度更加平直的溜背设计,与硬朗的前脸造型相呼应,预计Model 2这款车将会以跨界车的身份出现,进一步强化它的独特性。 内饰方面,目前暂时未获得更多信息,但考虑到Model 2这款车是一款更入门的车型,新车或将采用类似新款Model 3的那种集成化程度更高的内饰布局,并且通过缩减部分舒适性配置来控制成本。 动力方面,性能预计将会与新款Model 3相当,但功率会有所下调,以确保拥有良好的能耗表现。新车有望配备53kWh的电池组,续航或达250英里(超400公里)。 最后 据悉,新车有望在2024年-2025年于Giga Texas超级工厂开始投入生产,并在晚些年间在国内市场进行投产。 出处:微信订阅号 @车神探 read more
特斯拉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技术受关注!
据德国媒体Teslamag7月31日报道,特斯拉完成对德国无线充电公司 Wiferion的收购,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3 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网站左下页脚现已显示“Tesla Engineering German GmbH 2023”,确认特斯拉为母公司。 Wiferion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式充电和能源系统”的公司,为仓储等工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提供感应充电解决方案。 被收购后,该公司将充电、电池系统以及无电缆“智能机器人充电”列为产品,并自称“业内自动化、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领先提供商”。 在今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6月有美媒报道,特斯拉要收购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已经向德国有关部门登记了文件。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业务合并”上花费了7600万美元,有人推测这7600万美元就是用来收购Wiferion。 Wiferion成立于2016年,2018年才正式推出产品上市,主要做ToB业务,凭借着低损耗无线充电,五年里拿下了上百家企业,售出8000多套设备。 Wiferion产品的能量利用率在93%左右,而且充电设备安全耐造,基本免维护。同时Wiferion还开发了一款数字能源管理系统——etaHUB,该系统可以访问无线充电板和电池的所有数据。 从公开信息来看,其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先被应用于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 能链研究院院长曹增光表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补能、超充桩建设方面比较领先,收购无线充电公司,与其战略比较契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董事长殷承良认为:“无线充电对于特斯拉,我想车是一个方面,既然买了这样的无线充电公司,将来给车提供无线充电的可能性是绝对有的。” 同时他也指出,马斯克既有车,也有储能,还有 Space X,所以对于无线电力传输这样的技术,不要一听到特斯拉,就只想车,在他的其他业务里,其实多多少少都能找到无线充电的用武之地。 就此事,汽车商业评论还咨询了提供直流和交流充电服务的瑞典巨头以及大众作为股东的开迈斯。ABB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无线充电和直流、交流充电业务不同,集团对待新技术也一直持鼓励态度,这次不方便发表任何企业观点。而开迈斯则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无线充电业务比较少被提及,暂不发表观点。 虽然Wiferion的无线充电技术可能暂时不用在特斯拉车上,但有其他公司已经在打现有车上是增加无线充电功能的主意。 7月12日,无线电动汽车充电公司WiTricity宣布推出面向汽车制造商的FastTrack集成计划,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初始车辆集成,从而大大加快汽车制造商在现有和未来电动汽车平台上进行无线充电测试的速度。 无线充电将使用WiTricity Halo™接收器和WiTricity Halo™ 11kW充电器在OEM的电动汽车平台上全面启用和运行。WiTricity的FastTrack集成计划还可以帮助OEM开发经销商安装无线充电选项,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生产计划正在开发中。 2022年2月,该公司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改装系统。在欧洲,该公司正在与ABT e-Line合作,从2024年开始为大众 ID.4提供无线充电套件。 对于给现有汽车后装无线充电功能,殷承良并不看好。他认为,如果这样改装,整车结构、驾驶特性、安全性会发生变化,整车厂可能会将多年质保等售后服务废掉,出了任何事情,整车企业也将不再负责,相关的车辆保险可能也不会管,这种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 如果该公司和车企合作,车企会把它作为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且技术上绝对不可能让第三方单独加一个什么,车厂一定要控制管理安全体系,将其完完全全与整车做整合。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从理论上是有可能成功的,但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实现。 无线充电行不行 汽车无线充电补能,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目前技术相对成熟,但商业化规模不大,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还比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多。 从无线充电原理划分,主要有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 ICPT)、磁谐振电力传输(ElectromagneticResonance Power Transfer,ERPT)、微波电力传输(Microwave Power Transfer,MPT)和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Power Transfer,ECPT)。用于汽车领域的多为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通常分为供电和受电两部分。通常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源、发射面板、车载接收面板以及控制器组成,如图所示。当电源发送端电能感应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汽车接收端时,由共振效应对电池进行充电。 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方式来看,又分为静态无线充电和动态无线充电。 静态无线充电是在电动汽车停驶过程中对其充电,而动态是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其进行充电。 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 曹增光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原理类似手机,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存在很多年。相较于插拔充电枪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的优势是比较方便,甚至未来可以建成无线充电道路,边行驶边充电,与自动驾驶的适配性更强,同时避免了接触式充电需考虑统一接口的麻烦。 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更安全,因为无线充电都是自动充电,用户不需要手动插拔充电枪,接触带电体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触电风险也随之降低。 […] read more
比亚迪的仰望U8的配置曝光,改款的特斯拉Model3可在本年度内交付!
9月开启交付!仰望U8配置曝光,零百加速3.6s/7块大屏 本周初,仰望汽车公布了旗下仰望 U8 豪华版的部分配置及动力信息,仰望U8豪华版于4月上海车展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09.8万元,预计8月正式上市,9月开启陆续交付。 动力部分,仰望 U8 将搭载比亚迪的“易四方”四电机技术,动力系统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由一台 2.0 升发动机和四台驱动电机组成,电池包49.05kWh,最大功率 880kW,最大扭矩 1280N.m,零百加速 3.6s,CLTC 纯电续航 180km,CLTC 综合续航将达到 1000km。 根据官方公布的基础参数,仰望 U8 豪华版采用非承载式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5319(含备胎)/2050/1930 毫米,轴距 3050 毫米,最小转弯直径 11.52 米,车身高度调节行程 150 毫米。在越野性能方面,仰望 U8 豪华版的接近角为 36.5 度、离去角 35.4 度、纵向通过角 25.5 度、最大涉水深度 1000 毫米。 仰望 U8 豪华版将配备 15+1 种驾驶模式,并分为 10 种驾驶模式、5 种行驶功能以及 1 个全地形自适应反馈系统。仰望 U8 搭载云辇-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前后均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标配 22 英寸锻造轮辋,并可选装 20 英寸锻造轮辋。同时,配备露营模式,搭载涉水感应系统、陡坡缓降系统等,还提供机械式拖车钩、拖车电源接口选装。 车内配置方面,仰望 U8 […] read more
特斯拉的Q3净利达到32.9亿美元,首次超丰田!
据英文媒体报道,特斯拉以 32.9 亿美元的第三季度净利润超越丰田(31.5 亿美元),这是自 2010 年特斯拉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净利润领先丰田。 有分析认为,特斯拉利润增长背后的最大因素是销量上涨,然后是车价上涨和自动驾驶软件销量的增长。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共计交付 34.3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42.4%,在近两年内,特斯拉主销车型 Model Y 与 Model 3 的销量增长了近一倍,占据了超 90% 的总销量。 此外,较高的单车利润也是特斯拉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有分析显示,尽管丰田第三季度卖出 262 万辆汽车,是特斯拉同期销量的 7.6 倍,但平均每辆车净利润仅为 1200 美元,是特斯拉 9570 美元的八分之一。 编译:界面新闻 read more
伊隆·马斯克承诺将改善Model 3 和 Y 的悬架舒适性?
10 月 17 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对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的悬架舒适性进行调整,同时不会对车辆的驾控体验造成影响。 此前,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一直是一款注重驾驶操控的车型,悬架调教更偏向运动风格,其舒适性饱受诟病。 Model 3 好开是真好开,颠起来也是真难受。 编译:爱范儿 @董车君 read more
老马吃回头草了?特斯拉重拾毫米波雷达技术
2022 年 6 月 7 日,特斯拉向 FCC 联邦通讯委员会提交了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材料。 一般而言,在美国上市的射频相关产品,都必须向 FCC 提交第三方测试材料来证明其符合美国的频谱管制规则。 这意味着特斯拉不仅没有放弃毫米波雷达,而且亲自下场设计了一款毫米波雷达。 实际上在 1 年前,也就是 2021 年 6 月 3 日,特斯拉就提交了一份有关毫米波雷达的材料,即 2AEIM-161631,这是一款比较特殊的 60GHz-64GHz 的毫米波雷达。 目前这款毫米波雷达的用途未知,从材料上看,其主芯片是德州仪器的 IWR6843AOP,可能是驾驶者生命体征监测 Driver Vital Monitoring,即监测驾驶员的心跳脉搏。 虽然马斯克说要取消汽车前向毫米波雷达,但从特斯拉车主手册的内容来看,毫米波雷达一直都在,从未取消。 在美国地区,2022 年款特斯拉 Model Y 车主手册第 219 页明确指出: 「Traffic-Aware Cruise Control and Autosteer are unavailable because the radar located in the front bumper area of your vehicle has no or low […] read more
太阳能汽车“Lightyear 0”完全不需要充电?
荷兰公司Lightyear已经发布了它称是世界上第一辆准备好生产的太阳能汽车。Lightyear 0是一款家庭轿车,其内置了5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每天能产生高达70公里的免充电行驶里程。 在将员工人数扩大到500人并跟100多家供应商达成协议后,Lightyear对这项事业非常认真并准备开始生产。它的第一辆车是这款四门快背式电动轿车,其车载电池足以在高速公路上以11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560公里–即使没有阳光照耀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在WLTP测试中,Lightyear 0提供了625公里的续航里程,这比特斯拉的Model 3 Long Range全驱版高出近4%。Lightyear表示,它开发了有史以来最高效的电动传动系统,这些续航数据来自于仅有60千瓦时的电池组。作为比较,据说Model 3 Long Range全驱版使用的是82千瓦时的电池组。 因此,即使WLTP范围跟该公司在2月份的高速测试中的期望值有着相当大的差距,Lightyear仍比特斯拉用更少的电池拉出更多的续航里程,在高速公路上以11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每100公里只用掉10.5千瓦时。部分原因是低阻力,Lightyear称0的阻力系数为0.19,这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家庭汽车。它的一部分来自于专门开发的普利司通轮胎,旨在减少滚动阻力。 但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对效率的刻意关注,不过这牺牲了一些性能:0百公里加速时间需要整整10秒,最高时速仅为160公里/小时。作为比较,特斯拉Model 3 Long Range全驱版可以让驾驶者在4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最高时速可达233公里。不过Lightyear对这些并不感兴趣。 但它花在充电器上的时间会少得多。另外,在理想的条件下,覆盖在引擎盖和快背式车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供高达1.05千瓦的持续涓流充电。在一个完整的夏日里,Lightyear表示,这可以为70公里的驾驶提供动力。 Lightyear指出,如果驾驶者的日常通勤少于50公里,那么他可以在需要插电之前让这辆车运行几个月,行驶数千公里。 太阳能充电每小时可以贡献10公里的里程。在家用插头上,它能以32公里/小时的速度充电,在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它能以高达520公里/小时的速度快速充电。 这辆车的其他部分看起来相当不错:五个人的座位、充足的行李空间、由植物性皮革、回收的PET瓶和藤制棕榈制成的素食内饰,看起来足够漂亮。另外,还有一个10.1英寸的触摸屏来处理导航和信息娱乐系统,并且它看起来相当舒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太阳能充电数字都是假设系统在其绝对峰值下运行,而任何运行屋顶太阳能的人都可以告诉你,这样的情况很少。因此,在一年的时间里,了解这个东西在现实世界的条件下的工作情况将会非常吸引人。 至于价格方面,Lightyear 0真的不低,要25万欧元。据悉,该公司只计划制造946辆,将于11月开始交付。如果它们卖出去了,Lightyeard表示它将建立并准备好为人们生产一款起售价3万欧元的太阳能汽车,其目标生产日期为2025年初左右。 编译:cnBeta.com read more
比亚迪的黑科技竟然把电池和车身竟合二为一了
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着实是有些火。 之前我还专门写过文章和大家聊这个技术,后台有不少用户朋友留言,说看好比亚迪海豹,期待刀片电池做CTC的表现。 离那篇文章发出来不到一个月,比亚迪就发布了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新车型——海豹。 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比亚迪这次带来的不叫“CTC”,而是一个叫“CTB”的新名词。 发布会刚一结束,就有人开始私底下问我了,“这俩到底有什么区别?” 可能需要先看看“C”和“B”代表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CTC是Cell to Chassis的缩写,Chassis指的是底盘; CTB是Cell to Body的缩写,Body指的是车身。 顾名思义,前者说的是“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也就是把电芯集成到底盘上。而后者说的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也就是把电芯集成到车身上。 那么电池车身一体化到底有什么意义?海豹的CTB技术又有哪些特点? 相信我,看完这篇,你基本就能懂了那些在车企发布会上听不懂的技术名词了。 01. 电池车身一体化有什么意义? 类似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有不少行业内人士对这个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有人称其是“动力电池结构优化的终极方案”。 为何这项技术硬生生被吹上了天?还要先从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说起。 总体上来说,动力电池一步步走到今天,主要是在化学和物理两方面做的努力。 关注我们比较久的朋友应该知道,2018跨年那天,我们写了一篇《2018年的电动车》,很多人看完热血喷张,说像看了一部风云史。 2018年前后的电动车行业,确实出现了“上市即落后”的蓬勃发展盛况,而归根到底,这其实是一场激烈的“续航竞赛”。 当时除了最简单的“比谁堆的电池更多”这样的基本物理层面竞争之外,还有化学层面的比拼,比如三元电池从最初的NCM523(NCM后面的数字,指的是镍钴锰的占比),到NCM622,再到NCM811,大家都在为了拼能量密度,玩了命地加“镍”。 不过,越来越多的“烧车”事件给行业敲响了警钟,盲目追求电池材料本身的能量密度,势必会影响到安全性。 于是,能量密度更低,但更为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到现在,市面上电动车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例还要比三元电池略多一些。 既然动力电池在化学层面的竞争逐渐放缓,行业又开始了一场新的物理层面的竞争。 早期,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并不是很成熟,造出来的电芯不仅“脆皮”易燃易爆炸,一致性还比较差,实在是让工程师头大。 电芯的一致性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一致性不好,电量少的那块电芯不但会让整块动力电池发电量降低,自己还可能会发热发烫,甚至爆炸。 无奈之下,工程师们只好用钢壳或铝壳,把电芯们按照5-6个一组“捆成捆”,先形成电池模组,再把很多块模组放入电池包里。 显然,让每个模组保持一致性,肯定要比那么多电芯保持一致要容易一些,同时模组外壳还能对电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到最近几年,电池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电芯一致性比之前好很多了,而又重又占地方的模组铁皮子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无用,多装几个电芯不是明显要爽很多? 一刀下去,模组被砍没了,电芯直接被装进了电池包里,也就形成了CTP电池包方案,即Cell to Pack,绕过模组。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幅提升电芯体积利用率。 目前比亚迪所用的刀片电池包,都属于CTP电池包方案。 但工程师们的“野心”并不止于模组,开始对着电池包“磨刀霍霍”了:“如果把电芯进一步集成到车身上,岂不是结构更简单,体积利用率更高?” 这,就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的出发点。 我之前跟大家第一次写这个技术的时候打过一个不怎么严谨的比方,电芯-模组-电池包就好比工位-办公室-公司,而模组和电池包的结构件就像是公司的隔断墙。 在公司早期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时,努力干活和摸鱼划水的放在一个屋子里,正好可以让干活的带带不干活的。 而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后,这时候其实就可以拆掉隔断墙,用多出来的空间多摆几张工位。这就和把电芯装进电池包里的CTP一个道理。 而从CTP到把电芯和车身一体化的CTB技术,就像是公司把工位都直接取消,员工直接在工区里自由办公,从而可以招更多人。 总之,从传统电池包方案,到CTP方案,再到CTB方案,其核心思路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减去一些没有用的结构,尽可能多腾出一些空间来装更多的电芯。 当然,实现CTB电池方案,想要首先要保证电芯足够安全,一致性也要足够好。 同时,还得跟敢于取消工位、实现自由办公的公司一样,车企也得敢于打破原本公认的电池系统结构,并且大胆重新设计。 02. 比亚迪CTB有什么特点?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看看比亚迪CTB是怎么做的。 传统方案和CTP方案中,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包是通过电池包上盖板和车身地板相连接的,相当于电池是悬挂在车身外的。 而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板都属于金属结构件,两层金属结构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电池装配结构变厚。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新势力的第一款车,都选择了从SUV作为切入点。SUV的垂向空间优势,可以将电池厚度侵占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弥补回来。 车身地板、电池上盖,这两块金属板都属于支撑结构件,为什么不能合成一块呢? 于是,顺着这一思路,比亚迪的CTB方案,去掉车身地板,用电池上盖板充当车身地板,使得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简化了系统整体结构。 CTB方案省下来的空间,比亚迪并没有选择装更多的电芯,而是选择了把这部分空间释放给驾驶空间,让车内垂向空间增加了10mm。 同时,车身造型可以做得更加低趴,一定程度上减少撞风面积,降低风阻系数。 可能有人会产生质疑:10mm才指甲盖那么长,增加这么点垂向空间,真的有意义吗? […] read more
特斯拉的全新硬派SUV假想图曝光
目前特斯拉已在国内以及海外市场布局了Model 3、Model Y、Model S、Model X四款车型,覆盖中型、中大型轿车以及SUV市场,而全新Roadster以及Cybertuck车型也有望在今年年内于海外正式推出。日前汽车元宇宙再次获取了一组特斯拉全新SUV车型渲染图片,新车或将命名为CyberTrail,目前该款车型仅停留在渲染图阶段,未来能否实现量产还仍是未知数。 据了解,目前诸多硬派SUV车型也逐步转战电动化市场,其中梅赛德斯-奔驰G级(EQG)、丰田普拉多(Cruiser EV)也计划相继推出纯电版车型供消费者选择。若未来特斯拉CyberTrail能成功在全球市场推出后,将进一步加剧纯电硬派SUV产品竞争力,未来也将与诸多纯电硬派SUV展开竞争。 从发布的外观渲染图片中可以看出,CyberTrail头部装配了贯穿式LED头灯组,下方还加入了厚重的金属防擦护板。车身侧面装配了大尺寸全地形AT轮胎,并提供了较高的车身离地间隙。同时,车身前后翼子板位置也同时加入了宽体包围套件。 出处:见配图水印 read more